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肺癌脊柱转移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国文;韩秀鑫;张超;马育林;多健;杨吉龙;廖志超

    [目的] 对比分析肺癌脊柱转移患者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0年12月肺癌脊柱转移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40~ 65岁,平均53.4岁.放射治疗组15例,其中4例联合化疗、2例联合靶向治疗;手术治疗组9例,均为开放手术且应用脊柱内固定,其中2例患者联合化疗、3例联合靶向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生存分析,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应用Frankel分级对脊髓损伤进行评估,应用卡式(Karnofsky,KPS)评分系统对功能状态进行评分.[结果]随访2~16个月,平均随访8.3个月.放疗组平均生存时间7.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7.0个月;手术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为9.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8.4个月,手术治疗组生存时间较放疗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治疗前、后1、3个月疼痛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治疗组和放疗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较治疗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手术治疗组治疗后1、3个月疼痛缓解程度均优于放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治疗组术后3个月Frankel分级D、E级比例由术前的77.8%提高到88.9%,放疗组由治疗前的66.7%提高到73.3%;手术治疗组KPS评分80 ~ 100分比例较治疗前提高22.2%,放疗组提高13.3%.手术治疗组脊髓损伤和功能状态缓解程度均优于放疗组.[结论]肺癌脊柱转移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与放射治疗相比,能够延长生存时间,但无统计学差异,同时应用手术治疗后能够明显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 经皮氧分压在糖尿病足确定截肢平面中的应用和评价

    作者:蔡敏;李宏宇;袁彦

    [目的]通过将经皮氧分压检测方法应用于糖尿病足确定截肢平面,评价经皮氧分压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运用经皮氧分压检测的方法,确定氧分压40 mmHg(1 mmHg =0.133 kPa)以上的部位为截肢平面,对32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截肢手术.同时将这些患者与根据术者临床经验判断并选择截肢平面的36例患者在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在切口愈合情况及截肢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方面,经皮氧分压组的预后明显优于临床经验判断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氧分压测定是一种经济、可靠、重复性好、操作简单、无创性、对选择截肢平面有指导作用的可靠指标.在优化临床治疗进程、节省治疗费用、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意义重大.随着经皮氧分压测定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其认识的深入,其在糖尿病足方面的应用将日益广泛.

  • 关节镜在诊断不明肘关节疼痛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潘昭勋;曲连军;张洪鑫;崔岩;杨晓明;马海盟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病因不明肘关节疼痛中的诊断和早期治疗价值.[方法]自2005年01月~ 2012年04月间,收治63例诊断不明的肘关节内疼痛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均行X线、MRI检查及关节镜诊断性探查同时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对MRI和关节镜探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采用Mayo评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MRI检查阳性率不高,而所有63例患者镜下检查均发现关节内明显的病理改变,并且二种病变率约65%,三种病变率约33%.经对照检查增加了某些疾病的术前诊断依据.术后随访63例,随访时间为3~38个月,Mayo肘关节评分从术前的(69.9±12.1)分提高到术后的(94.5±4.3)分,P<0.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患者手术满意程度:非常满意42例、满意16例、不满意5例,满意率92.0%.[结论]关节镜在不明病因肘关节疼痛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明确疼痛病因,还能发现早期和超早期潜在病变.早期治疗可以取得优异的疗效,同时丰富术前诊断依据.

  • TC-Dynamic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作者:吴兵;何方生;盛文辉;王春辉;王自刚;尚琦松;韩鹏远

    [目的]探讨TC-Dynamic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方法]自2005年10月~ 20l0年12 月,采用TC-Dynamic膝关节假体行TKA共40例(50膝)与Depuy P.F.C.Sigma膝关节假体行TKA 40例(45膝)进行临床对比研究.对比两组术前、术后KSS评分、功能评分、Feller评分、测量膝关节ROM、术后膝前疼痛及髌骨弹响.[结果]两组术后与术前的KSS评分、功能评分、Feller评分及膝关节RO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KSS评分、功能评分、Feller评分、膝关节ROM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用时TC-Dynamic膝关节假体较Depuy P.F.C.Sigma膝关节假体组平均少10 min.TC-Dynamic膝关节假体组膝前疼痛1例(1膝),髌骨弹响1例(1膝),Depuy P.F.C.Sigma膝关节假体组膝前疼痛2例(2膝),髌骨弹向3例(3膝).两组术后随访X线片观察膝关节假体位置、力线、固定性能等均显示良好,无松动、透亮线等异常表现.[结论]使用TC-Dynamic膝关节假体行TKA临床疗效满意,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

  • 混合骨移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长期随访报告

    作者:韦宜山;刘万林;李岱鹤;白锐;赵振群

    [目的]评价同种异体骨混合自体股骨移植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截骨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4年10月~ 2006年10月51例(68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采用骨盆Pemberton截骨联合股骨近端粗隆下短缩、内翻、旋转截骨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分为A组(髂骨加股骨移植)17例(25髋),术前年龄(5.28-3.37)岁,T(o)nnis分级Ⅱ度3髋,Ⅲ度4髋,Ⅳ度18髋和B组(同种异体骨混合自体股骨移植)34例(43髋),术前年龄(4.19±2.23)岁,T(o)nnis分级Ⅱ度7髋,Ⅲ度10髋,Ⅳ度26髋.[结果]术后随访(6.10±1.32)年,两组骨性髋臼指数、CE角以及Reimers指数改善明显.A组Mckay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8.00%,B组83.72%;A组Severin影像学优良率76.00%,B组74.42%;A组Eck植骨融合满意率92.00%,B组90.70%,两组比较无差异(分别x2=0.001,P=1.000; x2=0.021,P=0.885; x2=0.033,P=1.000).影像学证实,B组植骨融合时间长于A组(t=2.973,P=0.005).[结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截骨术后头臼应力均衡是植骨重建效果被终保持下来的重要因素,同种异体骨混合自体股骨移植与髂骨加股骨移植有相似的临床效果.

  • 单侧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的近期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邓盎;张宏其;郭超峰;唐明星;刘少华;王昱翔;高琪乐;吴建煌;刘金洋

    [目的]探讨单侧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6月应用三维矫形系统治疗各型脊柱侧凸727例,其中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的单侧生长棒技术治疗的12例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测量初次手术前、后,末次术后随访或终末手术后的主弯冠状面Cobb角、柔韧性、侧凸矫正率、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躯干偏移、矢状面平衡、T1~S1高度和T1~S1生长速度.[结果]平均随访28.8 (10.9 ~49.2)个月.初次手术前主弯冠状面Cobb角(72.8±15.7)°、柔韧性(35.34±10.71)%、胸椎后凸角(39.9±15.8)°、腰椎前凸角(46.2±13.8)°、躯干偏移(1.29±0.93) cm、矢状面平衡(1.96±1.10) cm、T1~S1高度(24.46±3.77)cm;初次手术后主弯冠状面Cobb角(34.9±9.1)°、侧凸矫正率(52.0l±7.69)%、胸椎后凸角(31.3±11.2)°、腰椎前凸角(46.1±5.9)°、躯干偏移(0.50 ±0.29) cm、矢状面平衡(1.32±1.19) cm、T1~S1高度(29.22±4.05) cm;末次术后随访或终末手术后主弯冠状面Cobb角(30.8±12.5)°、侧凸矫正率(57.92±14.80)%、胸椎后凸角(29.5±7.4)°、腰椎前凸角(48.8±5.7)°、躯干偏移(0.39±0.24) cm、矢状面平衡(0.79±0.45) cm、T1~S1高度(31.72 ±4.68) cm.共撑开1~4次,平均l.9次.后续撑开期间T1~S1生长速度(1.26±0.60) cm/年.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可获得较满意的矫形效果和脊柱纵向生长.

  • 改良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对置换节段曲度和轴性症状的影响

    作者:申沧海;徐佳欣;曹俊明;申勇;丁文元;张英泽;王林峰

    [目的]评估改良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术后置换节段曲度和颈部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改良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的方法包括:平行于病变椎间隙置人人工间盘假体,减少对终板的过度研磨,保证假体两片钛合金终板的前缘在同一条直线上.2006年8月~ 2009年2月,对30例颈椎病患者行改良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改良组).2005年l~2006年7月,按照Bryan人工间盘产品专论(medtronic sofamor danek,minneapolis,MN,USA)描述的方法行人工间盘置换的患者共21例,作为对照(标准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hort Form-36,SF-36)评分、颈项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手术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FUN)角度等结果进行对照评价.[结果]末次随访时(术后24个月),改良组和标准组患者术后NDI评分和SF-36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轴性颈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组轴性症状严重程度明显轻于标准组.改良组患者手术节段FUN角平均增加(3.5±2.5)°,而标准组FUN角平均减小(1.8±5.0)°,两组术后FUN角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后,能够有效改善术后手术节段曲度,降低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

  • 椎管内髓外肿瘤168例诊疗体会

    作者:张治军;魏富鑫;刘少喻;崔尚斌;梁春祥

    [目的]总结椎管内髓外肿瘤诊疗方法并分析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168例椎管内髓外肿瘤患者,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并通过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评价患者病程、年龄、术前JOA评分与临床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平均42岁(7~ 73岁),平均病程18.6个月(2~28个月).肿瘤位于颈段者45例(28.7%),胸段者62例(39.5%),腰骶段者61例(38.9%),以神经鞘瘤和脊膜瘤为主,分别占53.6%、22.6%.随访时间为13~52个月,平均29.8个月,肿瘤完全切除160例(95.2%),部分切除8例(4.8%).JOA评分:术前5 ~12分,平均7.6分,术后8~l6分,平均13.8分,改善率为66.0%.依据Epstein标准:优150例,良10例,改善8例.患者病程、年龄与临床改善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3、-0.521,术前JOA评分与临床改善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3.[结论]椎管内肿瘤临床疗效与病程、年龄、术前症状存在显著相关性.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检和影像学MRI检查是关键的诊疗手段.

  • VCM去旋转和旋棒技术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影像效果比较

    作者:黄紫房;杨军林;王其飞;李佛保;林翔;谢红波;谢超凡;王丽琴

    [目的]比较VCM去旋转技术(vertebral column manipulator,VCM)和旋棒技术(rod demtation,RD)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1年7月本中心采用VCM去旋转技术矫正的AIS患者20例,其中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14.5岁(10 ~ 18岁);取同期采用旋棒技术矫正的AIS患者20例,其中男3例,女17例;平均年龄14.6岁(10 ~ 18岁).两组病例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术前术后全脊柱X线片、CT平扫+三维重建资料.研究收集两组患者的7项影像数据,包括主弯顶椎旋转角及其矫正率,主弯Cobb角及其矫正率,T5-12后凸角,主弯顶椎偏移(AVT),C7铅垂线偏移骶骨中央垂线距离(C7-CSVL),C7铅垂线偏移骶骨后上角距离(C7-SSVL),下融合椎倾斜角(LIV-tilt)及其矫正率,并利用统计学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病例术前术后的影像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侧凸矫正及冠状面、矢状面平衡重建,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VCM组的主弯顶椎旋转矫正率明显优于RD组,其值分别为平均(62.3±19.5)%和(24.7±22.5)%(P<0.05).冠状面上,VCM组和RD组的主弯矫正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均值分别为(79.6±10.4)%和(81.0±10.4)%;虽然两组的LIV-tilt角矫正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VCM组的矫正率明显高于RD组(VCM组:RD组=75.6% VS 61.6%).矢状面上,两组患者的术后胸椎后凸和矢状面平衡皆得到良好维持.[结论] VCM去旋转技术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顶椎旋转的效果优于旋棒技术,并具有潜在矫正下融合椎倾斜角及维持良好胸椎后凸的作用.

  • 骨关节炎软骨下骨重建及骨保护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汪鑫;黄明

    传统观念中,骨关节炎的主要特征是软骨病变,而对软骨下骨病变不够重视.自从1972年,Radin等首次提出关节退变的发病机制可能起始于软骨下骨,越来越多的新证据提示,软骨下骨与骨关节炎的疾病进展关系紧密[1].软骨下骨发生异常的骨重建(软骨下骨硬化、骨赘形成)是骨关节炎的主要特征之一[2].Mansell等[3]的研究也发现,软骨下骨呈现异常重建状态.骨重建的发生涉及骨基质的形成和降解,这取决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的平衡.骨保护素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而RANKL促进破骨细胞分化,二者是调节骨重建的关键因子.

  •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进展

    作者:金海超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及其所诱发的骨折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骨质疏松会造成长期的骨丢失和骨微结构的破坏,从而导致骨折的危险性增加.一些药物已经表明能够降低骨质疏松的概率,尽管如此在老年人群中,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依然很高,对于骨质疏松的新治疗需求迫切.有研究表明力学刺激可以促进骨质疏松骨组织中的新骨形成、降低骨丢失,从而治疗骨质疏松.

  •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应用进展

    作者:王善金;杨明杰;潘杰;麻彬;李立钧;谭军

    椎弓根螺钉的脊柱内固定系统,能有效完成脊柱的三柱固定,是临床上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广泛应用的内固定方式.近年来,微创脊柱外科得以迅猛发展,其中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PPSF)技术逐渐成为其中的基本治疗手段,显示着诱人的应用前景.本文就PPSF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 可吸收脊柱椎间融合器研究进展

    作者:王晨;顾一飞;袁文;杨立利

    1 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不断加大的工作强度,以颈肩痛、腰腿痛、四肢麻木无力为主要症状的颈/腰椎疾病正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部分严重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脊柱融合术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而脊柱椎间融合器又对融合手术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对近年来脊柱融合器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的研究情况进行简要综述.

  • 膝关节骨关节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刘华;李化光

    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OAK)是四肢关节中常见的骨关节炎,尤其危害老年人健康,有临床症状的OAK在6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生率高达37%[1].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和肥胖人口的增多,OAK的发病可能逐步增加,它对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系统影响也必将越来越重要,目前OAK已经成为骨科医生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对OAK的诊断、发病情况和导致OAK发生和进展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 骨盆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李常城;张玫;李慎江;朱峰;朱岩;刘德斌;鲁雯

    [目的]探讨骨盆软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骨盆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15例行DR(digital radiography)拍片,14例行CT检查,12例患者行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查.[结果]15例DR检查中13例DR片清晰显示不规则骨质破坏,11例DR片清晰显示病灶内有大小不一钙化.14例CT表现骨质呈溶骨性或膨胀性破坏,周围不均匀密度软组织肿块,可见不规则钙化或骨化.12例MRI表现为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脂肪抑制序列T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周边强化或分隔样强化.[结论]软骨肉瘤影像学特征表现为骨质不规则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内钙化.DR、CT、MRI三者相结合有助于骨盆软骨肉瘤的诊断.

  •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临床应用初步结果分析

    作者:杨曦;许红林;李天鹏;雷云坤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单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 2010年12月收治的17例单室膝关节骨关节炎(X线片显示内侧单室膝关节骨关节炎为主)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0个月(12 ~48个月),疗效评估选用HSS、KSS、WOMAC评分.[结果]术后17例患者患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关节活动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HSS、KSS、WOMAC评分术前及随访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选择适当的病例和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单髁置换术治疗单室膝关节骨关节炎近中期疗效满意,创伤小,术后关节活动度较全膝关节置换更大,关节功能更接近生理状态并为今后全膝关节置换留有余地.

  • S-Rom股骨柄假体在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应用

    作者:黄宇;莫冰峰;尹东

    [目的]探讨S-Rom股骨柄假体对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6月~2011年6月,对19例(21髋)因髋关节发育不良(Ⅱ~Ⅳ型)引起严重的骨性关节炎及脱位的患者应用组配式(S-Rom,Depuy)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患者中女性18例,男性1例;随访12 ~36个月,平均24个月,进行术前、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并记录;记录术前、术后的股区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术后复查X线片观察是否有骨溶解、假体松动、下沉等.[结果] Harris评分在术前与术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后髋关节活动明显改善;术前、术后的股区视觉模拟评分(VAS)有显著性(P<0.05),术后股区疼痛明显减轻.术后首次X线片显示股骨柄假体的初始固定良好.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有1髋股骨柄假体下沉<1.5mm,此后未见有任何假体下沉.[结论]组配式S-Rom股骨柄假体(S-Rom,Depuy)应用在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关节功能,解决髋关节发育存在的解剖变异.

  • 钛网椎管重建对硬膜外瘢痕粘连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钟锐;林慰光;林本丹;胡奕山;郑干轩;洪笃开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后采用钛网椎管重建能否减少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形成.[方法]以16只成年家兔为实验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8只.建立L3椎体全椎板切除模型,A组为对照组,建模后不做特殊处理,彻底止血后闭合切口;B组作为实验组,建模后将“V”形钛合金网固定并覆盖于减压节段之上,完成椎管重建.于术后8周对手术部位行X线片检查,对比观察骨质愈合及钛网位置情况,随后处死实验动物,对椎板切除部位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并分别进行硬膜外粘连程度等级评分,结果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所有实验动物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8周X线提示实验组中有6例可见到新生骨组织与钛网融合成片,形成椎板样结构,对照组中亦有4例硬膜外可见到再生的高密度骨组织.两组动物间椎板切除处骨愈合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5).B组的Rydell-Balazs大体粘连度评分,He-Revel组织学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P<0.5).[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全椎板切除后钛网椎管重建可减少术后硬膜外瘢痕的形成,并且钛网的存在未影响椎板切除处的骨愈合.

  • 白细胞介素1β对组织工程化椎间盘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的作用

    作者:刘洋;朱书涛;李国军;王晓;张永乐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1β对组织工程化椎间盘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兔组织工程化椎间盘细胞随机分为1、10、100 μg/L浓度白细胞介素1β作用组及空白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结果]1、10、100 μg/L浓度白细胞介素1β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3阳性表达率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随着白细胞介素1 β浓度的增高,基质金属蛋白酶13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100 μg/L浓度高于1、10 μg/L浓度组(P<0.05),10 μg/L浓度组高于1.μg/L浓度组(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1β对兔组织工程化椎间盘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的调控作用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呈正相关.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肩部影像学与肩部外观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唐翔宇;张永刚;郑国权;施新革;赵永飞;张国莹;张雪松;王岩

    [目的]对新定义的肩部影像学参数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肩部影像学与肩部外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连续35例含主胸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Lenke 1型21例,Lenke 2型14例,主胸弯Cobb角平均(48±7.3)°,上胸弯Cobb角平均(21±4.5)°.均拍摄自然站立位脊柱X线片及肩背部外观照,量取肩部影像学参数T1倾斜角、锁骨角、锁骨胸廓交点差、喙突高、锁骨差1、锁骨差2,及两个肩部外观参数临床肩高1、临床肩高2.对肩部影像学参数与外观参数分别进行相关分析,探讨锁骨差1、锁骨差2与肩部外观的相关性.[结果]除T1倾斜角外,所研究的影像学参数与外观参数显示明显的相关性(P<0.05);但仅有锁骨差1与临床肩高2、锁骨差2与两个外观参数有较高的相关关系(r>0.80),其中锁骨差2与临床肩高2显示强的相关关系(P<0.01,r=0.97);临床肩高2较临床肩高l与肩部影像学参数显示更强的相关性.[结论]肩部影像学参数锁骨差2可以更好反映临床外观肩高,参考影像学资料可以较准确地评价患者的部分肩部外观特征.

  • TKA术后胫骨近端截骨块参数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柴瑞宝;张辉;刘洋;王承强;李峰

    [目的]测量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患者的胫骨平台截骨骨块参数,为制作符合国人解剖特点的TKA胫骨假体提供数值依据,并为建立国人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近端数据库提供数值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7月~2012年8月在本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测量术后胫骨平台截骨骨块的各项参数指标,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分析国人的性别、年龄及身高等因素对截骨骨块的影响.[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平台截骨骨块前后径为(51.31±5.70)mm,胫骨平台内外径为(71.53-5.05) mm,胫骨平台面率(前后径/内外径)为(0.73 ±0.07) mm.性别、年龄对胫骨平台截取骨块的前后径、内外径、胫骨平台面率(前后径/左右径)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但身高对胫骨平台截骨块的前后径、内外径及胫骨平台面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国人胫骨平台截面的几何形态近似方圆,随着身高的增加,胫骨平台截骨骨块的前后径、内外径及胫骨平台面率都随之增加,可为符合国人解剖特点的胫骨平台假体的设计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

  • 膝单髁置换治疗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报告

    作者:黄淑梅;田京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0岁,2008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肿胀疼痛,疼痛部位较局限,多为行走或劳累后出现,无明显足背麻木感,无间隙性跛行,无晨僵,无关节交锁,半年后患者自觉疼痛逐渐加重,到本院门诊行关节内穿刺治疗后疼痛缓解,但症状反复,患者自觉症状加重伴活动受限1个月后,遂来我院就诊.入院检查:双膝关节无隆起畸形,局部皮肤无红肿,无瘢痕,右膝关节内侧面压痛明显,局部皮温正常,右侧膝关节活动受限,屈伸度:右侧120°-0°-5°,左侧活动正常.

  • 髋关节置换手术切口转移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范猛;尤佳;姜文学

    患者,女,78岁.入院前约7个月因摔伤致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于本院骨科住院行左侧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手术顺利,术中无异常情况,伤口甲级愈合,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入院前1个月无意中发现左大腿原左侧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瘢痕处出现红肿,伴有轻度疼痛,未予处理.入院前10 d来,红肿面积逐渐增大,约花生米样大小,压痛明显,局部皮温升高,遂于本院门诊就诊,考虑伤口感染收入病房.查体:左髋部手术瘢痕顶端处可见一约1 cm×1cm大小隆起,质稍硬,活动差,与周围组织边界清,压痛明显,局部轻度红肿(图1).骨盆X线片显示

  • 腰椎间盘突出致马尾综合征的机制与对策

    作者:鲁玉来;范锡海

    马尾综合征(cauda equina syndrom,CES),是马尾神经(L2~5,S1-5,Col)部分或全部受压力或牵张力损伤而引起的以直肠、膀胱功能障碍、鞍区麻木,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减退或丧失的一组征侯.由Vebiest (1949)首次报道并命名.因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马尾综合征,主要累及马尾神经上部(L2~S2).其发生率文献报道不一,从0.4% ~ 10.6%,多数认为是1%~2%[1-2].为引起高度重视,故临床上又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危象".除腰椎间盘突出症外,其他各种先天或后天性因素,造成的椎管相对或绝对狭窄,若压迫马尾神经时,均可引起本征[3].

  • 全球Oxford单髁大师研讨会纪要

    作者:郭万首

    由英国牛津大学、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院士John Goodfellow教授和John 0'Connor博士设计开发的Oxford单髁置换系统1976年首次在临床应用,至今已经走过了35年.为庆祝这个有意义的历史时刻,2012年9月24 ~25日在研发地英国牛津大学Keble学院举办了全球Oxford单髁大师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地的100多名从事单髁关节置换的骨科医生聚集一堂,共同回顾Oxford单髁35年的历程,各自交流心得,共同探讨Oxford单髁临床应用的未来.

    关键词:
  • 脊柱侧凸诊疗问答(三)

    作者:

    脊柱侧凸有哪些危害?每个花季少年都希望有一个挺拔的身姿,而脊柱侧凸病人的脊柱变弯和旋转越来越重,一些脊柱侧凸病人连站直都十分困难,有的甚至因心脏受到压迫而危及生命,因此脊柱侧凸对于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势必会造成相当大的危害.

    关键词:
  • 俄罗斯国家伊里扎洛夫创伤修复与矫形科学重建中心简介

    作者:

    俄罗斯国家伊里扎洛夫(Ilizarov)中心(State Federal Institution of Science,Russian llizarov Scientific Centre,Restorative Traumatology and Orthopaedics of the Federal Agency for Health Care and Social Development),以下简称中心,位于西西伯里亚库尔干州首府——库尔干市,1971年由前苏联政府投资建成.中心占地约500亩;除医疗区,配套科室有:动物实验室、实验动物饲养区(目前饲养的实验动物有70多头)、生化与生物力学实验室、影像室、骨量检测室、功能训练厅、骨外固定器研制与生产的工厂、Ilizarov展览馆,中心归国家卫生部和社会保障部直属管理.

    关键词: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