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手法复位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宝军;马虎升;杜钧;李强;王晓明;冉宁宁;王绍怡;郑斌

    [目的]评价手法复位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6月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骨水泥外漏发生率及术后2d、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恢复情况、椎体高度和脊柱后凸角(Cobb角)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 ~21个月随访,平均11.3个月.于术后2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测量,治疗组VAS评分较术前分别降低(4.32±1.01)、(4.97±0.70)、(5.45±1.95),椎体高度分别增加(6±1.12) mm、(6+1.12) mm、(5.97±1.13) mm,后凸cobb角分别减小(12.48+2.06)°、(12.35±1.96)°、(12.29±1.90)°,有6个椎体发生骨水泥外漏,对照组VAS评分较术前分别降低(4.74±1.24)、(5.21±1.01)、(5.38±0.89),椎体高度分别增加(3.18±0.87) mm、(3.18±0.87) mm、(3.15±O.86) mm,后凸Cobb角分别减小(5.85±1.81)°、(5.59±1.73)°、(5.29±1.45)°,有8个椎体发生骨水泥外漏.术后2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治疗组椎体高度恢复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VAS评分变化及骨水泥泄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更好的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脊柱后凸畸形,不增加骨水泥泄露的发生率,也不影响术后疼痛的改善.

  • 内固定术与半髋置换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

    作者:李钰军;李志斌;陈元庄;黄远翘;张敏;殷文珍

    [目的]通过内固定术和半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比较,探求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进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A组50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B组42例)和半髋置换术(C组32例)治疗.记录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随访10 ~ 18个月(平均13.5个月),C组术后卧床时间、下地负重时间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多,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卧床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并发症情况、疗效不全相同,依据Harris评分计算的优良率分别为82.0%、90.48%和90.63%,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及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首选内固定术,PFNA疗效更优;半髋置换疗效好但不主张作为初始治疗手段.

  • 经单侧椎弓根内侧壁切除椎管前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作者:王翔奕;谭伦

    [目的]探讨经单侧椎弓根内侧壁切除椎管前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11月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共40例.随机选取19例行经单侧椎弓根椎管前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A组),21例行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复位固定手术(B组).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进行评估.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测量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DR片及CT片比较伤椎前缘高度比、相邻椎Cobb角及椎管正中矢状径变化评估脊柱重建及骨折减压情况.[结果]A组在椎管矢状径的恢复方面明显优于B组,而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伤椎前缘高度及相邻椎Coob角纠正、矫正度再丢失与B组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神经功能都有程度不同的恢复,有效率无显著差异,而恢复1级以上的例数差异有显著性.所有病例术后无切口感染、脑脊液漏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复查DR片内固定未见松动、断裂.[结论]经单侧椎弓根内侧壁切除椎管前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不仅能重建脊柱的生理曲度及稳定性,克服传统手术术后内固定失败、矫正度再丢失等不足,还能达到直接解除神经压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没有增加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 65岁以下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唐路平;李伟军;熊炎;吴立东

    [目的]探索影响65岁以下股骨颈骨折经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提供询证依据.[方法]对2008年6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8例65岁以下股骨颈骨折后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共97例,使用SPSS 17.0对其围手术期BMI,术前牵引,Pauwels分型,术前骨折移位,空心钉数量五个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其与术后愈合情况的关系.[结果]97例患者末次随访均为2012年6月后,其中股骨头坏死15例,坏死率为15.5%.围手术期BMI,术前牵引,Pauwels分型,术前骨折移位与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有相关性.其中围手术期BMI,Pauwels分型和术前骨折移位构成的多因素组对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影响为显著.[结论]股骨颈骨折本身的因素,Pauwels分型及术前骨折移位对股骨颈骨折术后愈合有很大的影响;BMI可能通过影响骨折局部应力及血脂水平来影响预后.

  • 双锁定钢板内固定与“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众;贾永鹏;陈学强;吴亚乐

    [目的]分析比较双锁定钢板内固定与“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6月本院骨科就诊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接受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接受“Y”型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手术中失血及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锁定钢板内固定和“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相当,但是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 髋部骨折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分析

    作者:徐勇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髋动力加压螺钉(DHS)和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髋部骨折中的临床价值差异.[方法]2008年10月~2011年5月共收治髋部骨折患者138例,其中49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A组),54例患者采取DHS内固定治疗(B组),35例患者采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在扶双拐下地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以A组高,C组低(P<0.05),除住院时间外(B和C组无差异),且B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高于C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9.5±2.0)个月,治疗4、8个月后,三组间Harri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仅在治疗后4个月A组需用助行器的患者略高于其他两组(x2=12.201,P<0.05),治疗4个月后,三组患者总优良率分别为79.6%、88.9%和94.2%,C组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 =0.117,P>0.05).[结论]保守治疗、髋动力加压螺钉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疗效相近,各具特色,保守治疗对机体损伤小,但骨折愈合和住院时间较长,且术后并发症较多,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恢复较快,且术中出血量小.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和损伤特点具体分析,合理选择.

  • 选择性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刚;周建伟;邹德威;谭荣;汪东;刘涛;杨滨

    [目的]探讨选择性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 2012年7月应用选择性单侧穿刺经皮球囊扩张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38例(41个椎体)患者,依据术前MRI表现分为2组,A组20例在椎体骨折程度较重一侧穿侧,B组18例在骨折程度较轻一侧穿刺.记录2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椎体高度恢复、椎体后凸Cobb角变化及骨水泥泄漏数据,对两组手术效果对比分析.[结果]A组VAS评分术后(2.60±0.68)分;B组VAS评分术后(3.06±0.87)分;术前、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病椎前缘术后(0.82±0.97) cm,B组病椎前缘术后(0.72±0.11) cm;A组病椎中间高度术后(0.76±0.99) cm,B组病椎中间高度椎术后(0.69±0.10) cm,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局部Cobb角术后(10.32±4.04)°,B组局部Cobb角术后(13.78±5.28)°;两组间术后Cobb角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椎体前缘和中间相对高度及Cobb角恢复效果方面,骨折程度相对较重一侧穿刺优于骨折程度较轻一侧,无论选择哪一侧穿刺均可明显缓解疼痛.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跖骨基底部不稳定骨折合并跖跗关节损伤

    作者:张海波;李勇;蔡友芳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跖骨基底部不稳定骨折合并跖跗关节损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11年7月,收治35例多发跖骨基底部不稳定骨折合并跖跗关节损伤患者.男22例,女13例;年龄20 ~58岁,平均37.4岁.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共89处跖骨基底部骨折,其中第2、3跖骨骨折9例,第3、4跖骨骨折7例,第2、3、4跖骨骨折19例.跖跗关节损伤分型:单纯中间柱损伤2例,内侧柱伴中间柱损伤7例,外侧柱伴中间柱损伤10例,三柱损伤16例.针对第2、3跖骨基底部骨折应用微型钢板跨关节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30个月,平均22.5个月.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8~17周,平均13.9周.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标准,优11例,良18例,一般4例,差2例,优良率82.9%.[结论]跖跗关节和跖骨基底部的解剖复位和可靠固定对足部功能的恢复同等重要,能减少中足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并取得良好疗效.固定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损伤类型制定.

  • 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高玉镭;田敏;王东辰;张新广;唐胜斌;崔存宝;李佩佳

    [目的]比较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双动头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科2005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患者100例,其中男31例,女69例,年龄70~98岁,平均78.3岁.左髋52例,右髋48例.手术均为同一术者操作,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采用骨水泥和非骨水泥股骨假体治疗.术后随访5年.主要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并发症,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病死率和假体翻修率.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骨水泥组手术时间平均57 min,非骨水泥组平均47 min,术中失血骨水泥组平均238 ml,非水泥组230 ml.视觉模拟评分及Harris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手术并发症:非水泥组(28例)多于水泥组(21例).两组均未见明显髋臼磨损.翻修非水泥组(2例)多于水泥组(1例).随访各时间点的死亡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人工股骨双动头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在手术时间上,非水泥组占优,并发症方面,骨水泥组占优,术中失血,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髋臼磨损率,病死率和假体翻修率方面两组没有显著差别.

  • 36例青壮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作者:邬宇辉;贾粤青;连东;刘年胜;朱磊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青壮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适应证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应用LISS接骨板治疗青壮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采用倒置对侧股骨远端LISS接骨板进行内固定.观察骨折愈合及内固定物稳定情况.[结果]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肢均无畸形愈合、骨折再移位,内固定物无松动、切出及失败,无髋内翻畸形,无股骨头坏死、切口感染及骨不连.根据Sander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18例,良11例,中6例.[结论]采用倒置对侧股骨远端LISS接骨板治疗青壮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满足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要求,尤其适用于外侧壁骨折的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 运用带线锚钉治疗腓骨小头骨折

    作者:曾起;寇勋;孙溢欣;桑明辉

    [目的]探讨运用带线锚钉治疗腓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带线锚钉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腓骨小头新鲜闭合骨折13例,术后早期适度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经12 ~ 18个月(平均15.2个月)随访,未见有骨折不愈、骨折移位、关节不稳、屈伸功能障碍及腓总神经损伤.[结论]带线锚钉治疗腓骨小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牢靠、可早期行功能锻炼、无需2次手术取出等优点.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术后大转子滑囊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珂;王振昊;王黎峰;杜一凡;徐继忠;白伟;袁占安;王振

    [目的]对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术后大转子滑囊炎进行临床观察.[方法]2009年7月~2011年7月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63例,对骨折愈合后大转子滑囊炎的发生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4.3个月),大转子滑囊炎41例,发生率65.1% (41/63),VAS评分(2.68±1.15)分,关节功能行Harris评分优良率80.4%.[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术后大转子滑囊炎对患肢功能无影响,但发生率高、影响生活质量,应当引起重视.

  • 内固定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的应用

    作者:高剑峰;王快;刘亦凡;沈文东;张军强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0例,女34例,平均年龄50岁.Schatzker Ⅰ型骨折12例,Ⅱ型23例,Ⅲ型3例,Ⅳ型8例,V型15例,Ⅵ型3例.根据骨折的类型采用不同的切口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6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期11 ~58个月,平均31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术后膝关节功能参照HSS评分法评定:优31例,良20例,中9例,差2例,优良率为82.3%.[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严格把握手术时机,正确设计手术切口,合理选择内固定方案,注重附膝结构的修复,术后采取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是取得良好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 金属钽在骨损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朱留洋;李琪佳

    钽(tantalum)是一种灰色、光亮、坚硬的金属.钽的硬度可以达到6 ~6.5,熔点高达2 996℃,仅次于钨、铼和锇,位居第4;抗磨损并耐多种酸性腐蚀,化学性质极为稳定.瑞典化学家瑞克贝格在1802年发现了钽元素,鲍尔登在1903年制得了金属钽.然而这种难熔金属及其合金直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才开始大量应用.钽具有熔点高、强度大、抗磨损、耐腐蚀等特性,由于其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钽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冶金、机械、电子、化工、航空航天器和导弹及医学等领域[1].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健伟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综合性损伤,病情恢复十分困难.对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已成为新的影响人类生命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SCI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但干细胞移植受大家宠爱.MSC初的临床研究是1995年由Lazarus等人进行的,由血液肿瘤患者自体MSC在体外扩增培养,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MSC,注射后没有观察到毒副作用,后结论提示MSC用于移植治疗安全可靠.

  •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脊髓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成;徐建广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相应改变.脊髓损伤后的病理变化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损伤主要指机械性外力对脊髓组织造成的瞬间创伤,包括撞击、锐器伤等,导致脊髓的断裂、挫伤、震荡等损害.

  • 髋臼骨折内固定螺钉置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作者:夏贺欢;郭跻超

    近年来,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取得迅猛发展.髋臼骨折是负重关节内累及关节面的复杂骨折,其治疗目的是保持解剖的稳定性,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由于髋关节结构复杂,周围软组织丰富,如何使固定良好且避免螺钉进入关节造成医源性损伤,是临床医师必须注意的问题,本文就近几年相关应用解剖学综述如下.

  • 交锁髓内钉联合胫前筋膜瓣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62例疗效观察

    作者:罗世兴;董桂甫;陆春;兰天露;陈才儒;龙光华

    [目的]总结交锁髓内钉联合胫前筋膜瓣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交锁髓内钉联合胫前筋膜瓣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62例.其中男46例,女16例,年龄19~63岁,平均35.5岁.交通伤32例,跌伤20例,重物砸伤10例.胫骨中上段骨折12例,中段骨折40例,中下段骨折10例.Gustilo Ⅰ型36例,Ⅱ型20例,ⅢA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5~8 h,平均7.5h.[结果]手术时间65~85 min,平均75 min,术中出血30~120 ml.59例患者切口Ⅰ期愈合,3例因胫前软组织挫伤,术后皮肤坏死,但骨筋膜瓣覆盖的骨折部不外露,创面二期愈合.患者均获12 ~18个月随访,无深部感染,复查X线片均未发现髓内钉断裂或弯曲、医源性骨折、成角畸形及肢体短缩等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5.5 ~8个月,平均6.5个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60例,良2例.[结论]胫前筋膜瓣可减少局部组织的术后张力,为骨折修复提供良好的软组织环境,一期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胫前筋膜瓣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未增加深部感染率,该方法适合于GustiloⅠ、Ⅱ、ⅢA型的胫骨开放性骨折.

  •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30例临床观察

    作者:项群;王四清;殷俊;王栋梁;吴亚

    [目的]在关节镜下应用Retrobutton、Bio-interference screw及Spiked ligament staple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观察临床效果,评估此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临床上所搜集的30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患者,在股骨端应用Retrobutton、胫骨端应用Bio-interference screw、Spiked ligament staple固定,观察术后的近期疗效,用Lysholm和IKDC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价.[结果]Lysholm积分由术前的(40.0±6.0)分提高到术后的(85.5±3.5)分,IKDC评分由术前的(47.5±5.5)分提高到术后的(86.0±2.5)分.[结论]应用Retrobutton、Bio-interference screw和Spiked ligament staple进行自体腘绳肌腱后交叉韧带重建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佳的优点.

  • 三种不同方式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犬膝关节骨软骨缺损对比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会波;王栋;孙水;张伟;李伟;张鹏;齐承恩;巩建宝

    [目的]通过对比三种不同方式构建的骨软骨复合体修复比格犬膝关节骨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探讨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佳可行性方案.[方法]本研究分别采用体外单体培养、分体培养、生物反应器内分体培养体内构建三种方式构建骨软骨复合体,模仿马赛克移植术植入比格犬膝关节骨软骨缺损处,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分析观察其修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3种方式构建的骨软骨复合体均不同程度修复了犬关节软骨缺损,采用生物反应器内分体培养体内构建方式修复骨软骨缺损效果优于前两种方式.[结论]灌注型生物反应器使软骨和成骨细胞在三维载体内存活并增殖,提高细胞在载体内的复合效率,软骨修复情况优于前两种方法.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通过ERK1/2信号通路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周健;陀泳华;夏立恒;张永涛;郭小磊;王钊;梅刚;金丹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增殖的影响,并从ERK1/2信号通路角度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GRP组、CGRP+CGRP 8-37组、CGRP+PD98059组.AlarmarBlue法检测各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的增殖变化情况;免疫印迹技术观察CGRP诱导后ERK1/2的磷酸化,及CGRP8-37、PD98059对ERK1/2磷酸化的影响.[结果](1) CGRP可诱导HUVECs细胞增殖,该作用可被CGRP8-37和PD98059阻断;(2) CGRP可时间依赖性地诱导HUVECs细胞ERK1/2的磷酸化,CGRP8-37和PD98059可减弱其作用.[结论]CGRP可诱导HUVECs细胞增殖,ERK1/2信号通路参与其调控机制.

  • 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站立位力学分析

    作者:蔡贤华;吴咏德;刘曦明;张红喜

    [目的]探讨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治疗髋臼双柱骨折早期站立的可能性.[方法]选取成年防腐保湿处理的全骨盆标本6具,保留韧带及髋关节囊,制作单侧髋臼高位双柱骨折模型,随机先后采用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B组)及常规塑形钛板加1/3管型钛板(C组)内固定,固定标本于ZWICKZ100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模拟站立位以400~700 N垂直加载,分别测定完整骨盆(A组)、B组及C组后柱内壁横向位移、髋臼顶纵向位移,并计算刚度.[结果]随着载荷增加,各位移值呈逐渐增加的线性关系,且A组<B组<C组;在生理负荷600N载荷下,横向与纵向位移值均为C组>B组>A组、刚度为C组>B组>A组,C组与B组、A组与C组间差异明显(P<0.05),B组与A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站立位下,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较常规塑形钛板加1/3管型钛板内固定即刻力学性能更为可靠,稳定性与完整骨盆接近,这表明早期站立并不影响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内固定的稳定性.

  • 解剖型钢板与锁定钢板固定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王一民;张晟;王博炜;佟矿;余斌

    [目的]以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钢板固定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力学效果,并比较解剖型钢板与锁定钢板固定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建立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模型分别以解剖型加压钢板和锁定钢板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内固定的von Mises应力分布、跟骨的von Mises应力分布、位移并比较跟骨及内固定模型应力峰值,分析骨折固定后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解剖型加压钢板固定的有限元模型骨端应力分布均匀,各部分大应力值小于锁定钢板;解剖型钢板应力集中部位为钢板中后部,锁定钢板应力集中于钢板螺钉连接处;骨折端各部分位移差异较大,其中载距突位移大.[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关节内碎骨快可随足部负重而产生不同程度移位,存在较高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建议采用一期外固定二期关节融合治疗;锁定钢板与解剖型加压钢板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各具优势,需要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提高内固定的疗效.

  • 肱二头肌远端肌腱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冯彦华;王诗波;唐可;骆宇春;张伟伟;樊嵘;许斌

    [目的]描述并测量肱二头肌远端肌腱的形态学特点及解剖学数据,为肱二头肌远端肌腱损伤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在13具成人尸体标本上(男8具,女5具;26只肘关节)解剖观察肱二头远端肌腱的形态走行,并测量肱二头肌远端肌腱长度、肌腱到腱膜间距离、肌腱与腱膜间夹角以及该夹角顶点到肱血管、正中神经间距离.[结果] 26只肘关节肱二头肌远端肌腱均分为两束;肱二头肌远端肌腱左右两侧平均长度、肌腱到腱膜平均长度、肌腱与腱膜之间夹角以及两者夹角顶点到肘窝血管神经间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二头肌远端肌腱在形态学上分为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肌腱与腱膜之间有肱血管及正中神经穿过.详细了解肱二头肌远端肌腱形态学特点、解剖学数据以及与周围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可为临床上肱二头肌远端肌腱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 肩胛盂骨折的CT三维重建及手术治疗

    作者:张永先;张英;郝光亮

    肩胛盂骨折常由高能量损伤导致,骨折约占肩胛骨骨折的10%,多伴有严重的复合伤.肩胛盂骨折处理不当可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以往多采用非手术治疗,目前对移位明显的肩胛盂骨折多主张行手术内固定治疗.本院2006年3月~2012年2月手术治疗12例肩胛盂骨折患者,疗效满意.

  • 足外侧纵弓缺失重建的个性化设计

    作者:蔡锦方

    足弓由外侧纵弓、内侧纵弓和横弓三部分组成,是一个三臂桁架结构,当足弓的任何一部分缺失,足的支撑结构完整性就会受损,继而会影响到足的负重行走功能.外侧纵弓分前部、中部和后部,呈弓形.前部又参与足横弓的形成,后部为足跟,与内侧足弓合二为一,是人体直立的重要结构,三条弓两两相连,组成一个支撑三角,是人体直立负重与稳定的重要结构.

    关键词: 足弓 个性化设计
  • 填补国内空白规范诊疗程序——读《骨坏死》一书有感

    作者:邱贵兴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也是骨坏死患者多的国家.如此丰富的医疗资源,理所当然应对骨坏死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作出重大贡献.事实上,我国医疗战线的许多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更多的领域正在奋起直追,骨坏死应列其中.近20年来,我国许多医院及研究单位对骨坏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攒了丰富的病例资料,除开展国际上已有的诊疗技术外,也不乏自身的创新.这一切,都需要认真总结,及时向国内外报道.李子荣教授牵头组织我国内地及中国香港地区从事骨坏死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的顶尖专家,编写了《骨坏死》一书.该书的出版,填补了国内此领域的空白.它对规范我国骨坏死的诊疗程序和标准,使骨坏死研究国际化,具有积极的作用.对此,我衷心祝贺该书的出版,并感谢以李子荣为首的编者们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多年的心血.

    关键词: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