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SLIC评分系统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易龙;孙天胜;张志成

    [目的]探讨下颈椎损伤分类(SLIC)系统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中应用时,SLIC评分=4分患者的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2月入院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SLIC评分系统对每个患者进行评估,筛选出SLIC评分=4分患者,共106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前入路手术组及后入路手术组,应用ASIA残损分级和JOA评分对治疗前、后脊髓功能进行评定.[结果]随访时A-SIA残损分级显示前、后入路手术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保守治疗组,其中保守治疗组平均升级0.31,前、后入路手术组平均升级分别为0.94和0.90; JOA评分显示保守治疗组改善率和优良率分别为25.13%和25.00%,明显低于前入路手术组(51.70%,58.82%)和后入路手术组(50.02%,50.0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IC评分系统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治疗中应用时,对于SLIC评分=4分患者,应给予手术治疗,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并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宇;莫冰峰;尹东;黄晓;梁辉

    [目的]回顾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和解剖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并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的应用,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在临床上的效果.[方法]将2006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复杂骨折进行分组:人工肱骨头置换组(28例)、解剖锁定钢板组(21例);术中详细记录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量.记录两组术后6、12个月肩关节功能的Neer评分.[结果]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和解剖锁定钢板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量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肩关节功能的Neer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血红蛋白量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复杂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近期肩关节功能恢复好,临床效果满意.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及预防

    作者:钟远鸣;付拴虎;张家立;李智斐;伍亮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收集从2009年10月~2012年10月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患者289例(451个椎体)患者,术后行X线及CT检查,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渗漏组)43例和B组(对照组)246例,根据VA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第1d、术后第3d及终末随访进行评分.同时根据渗漏部位的不同,进行上述评分.[结果]本研究中有43例(48个椎体)发生了骨水泥渗漏,渗漏率为11%.其中椎间隙渗漏17例,椎体周围渗漏14例,椎管内渗漏1例,椎体前缘静脉渗漏3例,针道通路渗漏8例.术后有3例局部出现酸胀不适,予中药涂擦及烫熨治疗处理后症状明显改善,余患者均无临床症状.术前、术后第3d及终末随访两组间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第1 dVAS评分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VAS评分在不同渗漏部位间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效果明显,骨水泥渗漏时有发生,术前常规行影像检查充分了解病椎情况,术中严格把握穿刺方法及注入时机,准确掌握骨水泥量,可以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 塞来昔布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疼痛影响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作者:王海兴;林子洪;陈桂浩;王良泽;沈梓维;郑秋坚

    [目的]研究塞来昔布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疼痛程度及疼痛敏感度的影响,比较塞来昔布对健侧与患侧下肢疼痛敏感度的影响,探究塞来昔布用药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与疼痛敏感度的变化之间有无相关性,探讨塞来昔布能否通过影响患者术前疼痛状态而发挥预防性镇痛作用.[方法]以广东省人民医院骨科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患者为评估对象,排除股骨颈骨折、术前2周曾服用过镇痛类药物、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影响下肢感觉疾病的患者,并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后筛选患者40例,随机分为塞来昔布组、维生素C组,各20例.塞来昔布组患者入院后第2~4d口服塞来昔布(200 mg,2次/d),维生素C组患者入院后第2~4d口服维生素C(200 mg,2次/d),分别于入院当晚(服药前天晚上)及服药后第3d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患者患肢静息及活动时的疼痛程度,并用痛阈测量仪测量患者双侧下肢痛阈及耐痛阈值.测量过程遵循随机双盲对照原则.[结果]塞来昔布组患者服用塞来昔布3d后患肢静息及运动状态下VAS评分的变化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及患侧下肢痛阈值较服药前有所提高(P<0.05),服药前后患侧痛阈的变化较健侧更加明显(P<0.05),健侧及患侧下肢耐痛阈较用药前无明显变化(P>0.05);塞来昔布组患者用药前后患侧痛阈变化差值与静息VAS评分变化差值(rs=-0.529,P=0.016)、运动VAS评分变化差值(r=-0.463,P=0.040)呈负相关关系,耐痛阈变化差值与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变化差值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维生素C组患者服药前后的VAS评分、痛阈及耐痛阈较用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塞来昔布可有效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前痛阈,对患侧下肢痛阈的影响较健侧更为明显,但对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及耐痛阈无明显影响.塞来昔布用药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变化与疼痛敏感度的变化之间存在负相关.塞来昔布可能通过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前痛阈而发挥预防性镇痛作用.今后的课题可进一步使病种单一化,扩大样本量,将研究范围扩展至整个围术期,更直接地研究术前敏感度的变化与术后疼痛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塞来昔布预防性镇痛的有效性.

  • 内侧支撑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作用

    作者:邱水强;张建明;葛新;罗振东;陈强;陆伟成;郭延皖;殷殿毅

    [目的]探讨内侧支撑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维持骨折复位的应用.[方法] 2008年7月~2012年3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终临床资料完整者41例,男16例,女25例,年龄38~89岁,平均69岁,随访时间12 ~24个月,平均16个月,每次摄X线片都测量相对钢板的“肱骨头高度”,根据术后X线片视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重建情况,分为有内侧支撑组(A组)23例、没有内侧支撑组(B组)18例.在术后1周内(T1)、术后3个月(T2)、术后1年(T3)摄X线片测量“肱骨头高度”,并计算在术后至术后3个月(T1~T2)、术后3个月~术后1年(T2~T3)期间高度变化.在T2、T3时期用Neer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A、B组术后并发症例数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P<0.05).在T1 ~ T2期间A组“肱骨头高度”丢失程度少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3,P<O.01);在T2~T3期间两组“肱骨头高度”丢失程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84,P>0.05).在T2时期、T3时期A组Neer百分法功能评定值(分)均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有内侧支撑者,能更好维持骨折复位,减少术后并发症.

  • 螺旋刀片与螺钉固定股骨头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李山珠;徐超;袁锋;李国华;闵晓辉;程黎明

    [目的]探讨螺旋刀片与螺钉固定股骨头在治疗老年低能量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193例老年粗隆间骨折随机分组,实施动力髋螺钉、动力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Gamma髓内钉手术,股骨头内固定为螺钉者为一组(动力髋螺钉和Gamma髓内钉),股骨头内固定为螺旋刀片者为一组(动力髋刀片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术后进行至少2年随访.记录术后尖顶距和股骨头内固定位置及随访的并发症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刀片组101例患者中94例获得随访,螺钉组92例患者中83例获得随访.两组间的平均尖顶距、尖顶距> 25 mm的百分比和内固定位置中心患者的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内固定切出率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老年低能量粗隆间骨折,股骨头固定使用螺钉或螺旋刀片的作用相当,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 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骨不连12例

    作者:张华;李贵山;于新民;方永刚

    [目的]探讨Ilizarov牵拉成骨技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遵照Ilizarov牵拉组织再生原理,应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固定,采取病灶清除,Ilizarov环架旋钮缓慢牵拉,使牵拉成骨,治愈骨髓炎.[结果] 12例患者经随访全部治愈,延长长达23 cm,短的6 cm,平均15 cm,延长时间3个月~1年,平均7个月,拆架时间10个月~2年,平均16个月,无1例并发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治疗慢性骨髓炎是目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痛苦小、不易复发等优点,疗效确切.

  • 小儿骨关节感染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张先慧;谭慧英

    近年来,小儿骨关节感染率是增加还是降低一直是人们争议的话题,有些人报道了其感染率有了显著地增加[1],在过去20年里,骨髓炎发病率增加了2.8倍,而化脓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保持不变[2].在发达国家,骨髓炎的患病率为每10万儿童中有2~3例[2-3].在发展中国家,骨髓炎的患病率更高[1,4].骨髓炎的患病率大约是化脓性关节炎的2倍,男女性别比例基本相等,诊断的平均年龄为6.6岁[1].然而,也有可能骨髓炎患病率本身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仅仅是MRI等检查方法有了更大的提高[5].基于对小儿骨关节感染新兴病原体的了解,现代诊断技术的利用,新的短程治疗方案均可以优化小儿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的治疗.现就其病因、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立智;张世民

    谵妄(delirium)是注意力和认知功能的急性可逆性障碍,常见于身体衰退的老年人.Smith等[1](2013)对1 07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研究发现,谵妄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达44%.Rudolph等[2] (2011)对以往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在35% ~ 65%之间.谵妄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常以意识状态的急性改变或反复波动、注意力缺损、思维紊乱和意识模糊为特征.谵妄延长了髋部骨折老年人术后的住院时间,增加了经济负担,影响治疗效果,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 细胞片工程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帅;范存义;姜士超;刘坤

    组织工程早由Langer和Vacanti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1],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应用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修复损伤的组织或器官,现已在骨[2]、软骨[3]、大血管、皮肤等领域取得了成功.然而,随着组织工程的不断发展,原有技术的弊端日益显现.支架降解引发炎症反应、组织内部细胞坏死、细胞增殖与支架降解速率不匹配等都制约着组织工程的发展.此外,传统组织工程广泛采用酶消化法收获细胞,造成细胞的大量损失及活性的下降.

  • 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研究进展

    作者:张海峰

    骨性关节炎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尤其多发于老年人,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50%[1].关节置换是治疗各种关节终末期疾病的终极有效方法,疗效确切,已在临床中广泛开展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如何控制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疼痛达到早期功能锻炼,进而提升术后功能已成为当前骨科医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本文就目前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组织工程支架在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文龙;祁全

    创伤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常见创伤,其致残率大、后果严重,常导致终身截瘫,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根据国外统计,脊髓损伤患者一生的治疗康复费用高达70万美元.因此,脊髓损伤的治疗和康复已成为当今医学界一大课题[2-3].多年来,人们对SCI的再生与康复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进展甚微,其原因可概括为:(1)神经元细胞再生能力低下[4];(2)神经营养因子生成不足,营养因子的供给因轴突断裂而中断[5];(3)损伤处局部微环境变化,各种不利于神经元再生修复的抑制因子妨碍再生轴突突破损伤区[6];(4)损伤后局部胶质细胞形成坚硬的瘢痕,成为再生轴突难以逾越的屏障[7].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植骨技术的应用进展

    作者:刘意强;韦国平

    胸腰椎爆裂骨折即Denis B型骨折[1],以青壮年发病为主,在脊柱骨折中发生的概率较高;由于胸腰椎段的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常涉及前、中柱甚至后柱复合体,稳定性多受影响,且多合并脊髓、神经功能损伤.临床上常采用手术减压、复位、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而脊柱损伤后的稳定性包括早期稳定和长期稳定两个阶段,内固定系统在早期稳定性中起主导作用,而长期稳定性则取决于椎体自身的高度和强度恢复.很多接受内固定而不植骨的患者尽管在X线上可见伤椎高度恢复,但事实上,椎体内已发生“蛋壳样”变化留下的空隙,因无支架可以爬行替代,愈合起来十分困难,临床随访中常发现,远期普遍出现椎体高度丢失,胸腰背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后突畸形,导致椎弓根钉的断裂[2-4].因此常需要各种植骨融合方式重建和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根据患者伤椎损伤的情况及采用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植骨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植骨的材料也有不同的选择;现就目前临床常用的植骨技术作一综述.

  • 超前镇痛及规律性按时给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疼痛及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钟远鸣;周劲衍;李智斐;付栓虎;程俊;仇振茂

    [目的]研究塞来昔布超前镇痛及规律性按时给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援助镇痛药物的使用及不良反应、术后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单节段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30例,通过不同的镇痛方法进行镇痛治疗后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的VAS评分、援助镇痛药物的使用及不良反应,并通过术前1d及术后第3、14 d JOA评分来比较两种不同的镇痛方法对术后功能改善影响的情况.[结果]A组在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术后3d内,A组使用曲马多、哌替啶的次数少于B组(P<0.05),两组之间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每组患者术后第3d的JOA评分较术前1d有明显的改善(P<0.05),A组术后第3d功能改善率>75%,较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第14 d J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塞来昔布超前镇痛及规律性按时给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并能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改善术后功能.

  • 内外联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C3型骨折

    作者:丁宁;贾健;刘兆杰;张银光;赵嘉国;刘宏智;邱长茂

    [目的]探讨应用单臂跨腕关节外固定架联合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自2008年2月~2012年6月采用单臂跨腕关节外固定架联合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按AO/ASIF分型为C3型桡骨远端骨折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岁(23~6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8 ~58 d,平均37d.[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8个月(12 ~24个月),24例骨折均获愈合.术后掌倾角0°~30°(平均8.8°);尺偏角15°~ 28°(平均19.3°);桡骨短缩0~4mm(平均2.1mm);关节面台阶均<2 mm.术后腕关节屈曲40°~ 60°(平均45.6°);背伸35°~50°(平均42.3°);前臂旋前30°~65°(平均48.8°);旋后20°~60°(平均41.2°).根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优10例、良17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75%.除6例术后出现正中神经牵拉损伤和2例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外,无畸形愈合;无其他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无腱鞘炎和肌腱断裂;无伤口感染及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单臂跨腕关节外固定架结合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C3型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病人主观满意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老年尿毒症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体会

    作者:曾德辉;张卫;贺洪辉;陆细红;向亮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风险因素,总结处理经验,为临床处理此类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2009年9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6例老年尿毒症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51 ~64岁[(60.5±4.89)岁],血液透析持续时间1.0 ~6.0年[(3.0±2.35)年],血液透析周期4~8次/月[(6.67±1.75)次/月],股骨颈骨折4例,粗隆间骨折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1例,左髋4例,右髋2例,入院至手术时间3~16d[(7.33±5.09)d],均合并一种或几种内科疾病.术前积极治疗合并症,改善贫血及纠正凝血功能异常,术前1d均行无肝素血液透析,次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中5例选择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假体,1例翻修患者选择骨水泥型全髋关节假体,术中备自体血液回收.术后留置引流,予抗炎、输血、补充白蛋白等对症支持处理,根据输液量于手术当日或次日行无肝素血液透析,术中术后严格控制液体量,定期血液透析,指导功能锻炼,2周后伤口分两次间断拆线.[结果]本组6例患者手术时间50~190 min[(83.3±52.8)min],术中出血400~800ml[(600±141) ml],自体血液回输230 ~660ml[(378±178) ml],输入浓缩红细胞2.0~5.5 U[(3.58±1.20) U],血浆150~500ml[(304±146) ml],术中、术后无感染,无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2 ~ 25个月[(9.33±7.84)个月],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14.00±2.05)分、(93.22±1.20)分,优4髋,良2髋,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尿毒症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只要围手术期处理得当,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但术中操作要细致、轻柔、熟练,尽量减少手术时间及创伤,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是该类患者手术治疗首选,术后应用抗凝药物必须权衡利弊.

  • 改良低辐射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李建哲;贾全章;陈阳;肖光;张林波;卞传华;艾纯华;陈伟民

    [目的]探讨改良低辐射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60例单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与常规组两组,对手术前后VAS评分、平均手术时间、透视总次数、术者暴露次数、骨水泥注入量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6个月.组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透视总次数、术者暴露次数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平均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注入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改良低辐射椎体成形术,能明显减少透视次数,明显减少术者及伤者的X线暴露次数,达到低辐射的保护目的,疗效肯定.

  • 医用多孔钽材料对大鼠软骨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张岭;李琪佳;甘洪全;刘英杰;王志强

    [目的]观察国产多孔钽材料对大鼠软骨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为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3周龄SD大鼠双侧股骨头、膝关节分离软骨组织,经Ⅱ型胶原酶消化,饱和湿度培养,传代.倒置显微镜下逐日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待第2代细胞生长至80%左右时,通过甲苯胺蓝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以及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软骨细胞鉴定.以F12-DMEM为浸提介质分别制备100%、50%、25%多孔钽浸提液,软骨细胞加不同浓度多孔钽浸提液作为实验组,未加浸提液的软骨细胞作为对照组;MTT法检测多孔钽浸提液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细胞毒性检测.将第2代软骨细胞接种到多孔钽支架上进行体外三维培养,而对照组是将软骨细胞接种到无支架的培养板上,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两组软骨细胞生长状态;胰酶消化复合于材料上的软骨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软骨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结果]软骨细胞接种初期大小不等,呈圆形悬浮于培养液中,24h后贴壁细胞伸展呈三角形、多角形等.第7~9d待细胞生长呈现融合时即可传代.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软骨细胞胞浆内可见蓝紫色颗粒,番红O-固绿染色显示胞浆呈绿色、细胞核呈紫红色,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阳性信号位于胞浆及部分胞膜,以上方法证实了分离培养的细胞为软骨细胞;MTT法检测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浓度浸提液组细胞生长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软骨细胞形态正常,贴壁增殖良好,相同时间点不同浓度的浸提液与对照组间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软骨细胞在多孔钽浸提液中生长、增殖状态良好且多孔钽材料无毒性.多孔钽支架材料外观灰色光亮,表面及断面可见分布均匀的蜂窝状孔隙,孔径针尖大,支架材料不透光,将分离培养的第2代软骨细胞接种到多孔钽支架上后,复合培养24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可见材料边缘有少量软骨细胞黏附,细胞呈多角形;随着培养时间增加,材料边缘及培养板底部细胞黏附的数量逐渐增多,边缘软骨细胞生长良好;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均为正常二倍体细胞,两组细胞周期分布相似,实验组及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及坏死细胞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多孔钽材料无毒性,对软骨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无明显影响,适合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Ⅱ、Ⅲ型髌骨解剖类型间髌股关节应力分布对比研究

    作者:杨滨;杨柳;姜哲;王志军;马华松;谭荣;陈晓明;周建伟;张敬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不同髌骨解剖类型间髌股关节应力分布的差异.[方法]根据Wiberg髌骨解剖分型方法,选取髌骨解剖形态为Ⅱ、Ⅲ型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各1例,获取其膝关节磁共振图像,应用Mimics软件提取髌股关节轮廓曲线,再经AutoCAD软件及SolidWorks软件对曲面进行反求拟合、修整装配,生成了表面光滑的髌股关节骨软骨三维实体模型,并应用ABAQUS软件定义各部件材料力学属性、网格划分后,进行髌股关节应力分析对比研究.[结果]本研究基于活体髌股关节矢状位二维FLASH序列MRI图像,通过手工提取髌股关节骨、软骨轮廓,并利用AutoCAD软件对其进行精确的修整与装配,定义材料力学属性及网格化分后,成功构建了相应的Ⅱ、Ⅲ型髌股关节骨、软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屈膝30°状态下,股四头肌肌力200 N时,Ⅱ型髌骨髌股关节接触面小应力0.138MPa,峰值应力2.364 MPa,平均应力1.018MPa;应力较均匀分布于髌股关节接触面的内侧、中央、外侧面的广泛区域;Ⅲ型髌骨髌股关节接触面小应力0.209 MPa,峰值应力2.509 MPa,平均应力1.347 MPa;应力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外侧髌股关节面.[结论]Ⅲ型髌骨因其解剖形态对称性较Ⅱ型髌骨下降,容易导致相应髌股关节的异常应力分布,并可能是导致软骨损伤及骨性关节炎的重要病因.

  • 2肘部检查基本知识(一)

    作者:

    1 解剖特点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尺骨上端和桡骨头组成.肱骨滑车和尺骨半月切迹构成肱尺关节,司肘部伸屈运动;肱骨小头和桡骨头构成肱桡关节,它虽亦参与伸屈运动,但其主要运动为旋转;桡骨头和尺骨组成上尺桡关节,与下尺桡关节一起,共同完成前臂的旋前和旋后运动.肱骨下端扁平,冠状窝和鹰嘴窝薄弱,肱骨小头与肱骨干之间形成25°~30°前倾角(图2-1),所有这些解剖特点,均说明肱骨髁上部位容易发生骨折,此类骨折多见于儿童.

    关键词:
  • 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本问题

    作者:贾连顺

    临床学科是医院的基本组成单位,学科发展是医院发展的基础,对于学科的建设就是要把其特色和优势加以充分发掘,并不断强化和延伸.当前每所医院的各学科之间发展普遍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对于学科的基础、发展背景的不同,其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也不同,要根据学科发展实际情况,依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有重点的选择来发展,如何在尊重学科建设内在发展规律的同时,围绕学科内涵建设,探索管理新思路,也是“科技兴院”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