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第三代可吸收棒治疗成年人MasonⅡ-Ⅳ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探讨

    作者:李晓东;王玉海;孙国锋;王来旭

    [目的]探讨应用第三代可吸收棒骨内固定治疗成人MasonⅡ-Ⅳ型桡骨头骨折的方法、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及合作医院2010年8月~2013年3月收治的桡骨头骨折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肘外后小切口显露桡骨头,应用多枚第3代可吸收棒(直径2 mm)交叉骨内固定骨折的桡骨小头,术后石膏固定3~4周开始功能锻炼,定期随访复查X线,按Metaizeau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比较其对不同类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切口愈合率100%;术后随访1~3年,平均(1.7±0.5)年;按Metaizeau的肘关节评分标准: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28例中,优20例,良8例,可0例,差0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41例中,优17例,良13例,可1例,差0例;而Mason-Ⅳ型桡骨头骨折的11例中,优1例,良7例,可2例,差1例.可见,第3代可吸收棒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佳,其次为Mason-Ⅲ型,而疗效差的为Mason-Ⅳ型.80例患者中有1例Mason-Ⅳ桡骨头骨折患者因并发症需进行2次手术.[结论]应用第3代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头骨折操作简便,切口隐蔽,创伤小,并发症少,避免内固定物取出术,减少病人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全膝关节置换中使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王登文;孙志国;马俊

    [目的]前瞻性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使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N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4月~2012年4月,选择90例行单侧TKA术患者,随机分为TNA组(n=45)和安慰剂组(n=45).TNA组,在松止血带前15min静脉给予15 mg/kg剂量的TNA;安慰剂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12h引流量,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术后第1、3、5d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D-二聚体,下肢瘀斑人数,术后1周下肢彩超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DVT),并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TNA组失访6例,终39例患者进入统计分析;对照组失访7例,终38例患者进入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MBI、性别、合并疾病数量、术前VAS评分、KSS评分、术前Hgb、Hct及D-二聚体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后12 h引流量、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D-二聚体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gb在术后第3d达低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5 d Hg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A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共1 200ml)和4例(共1 400 ml)患者接受异体输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A组和对照组下肢远端DVT分别有4例和3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A组和对照组下肢发现瘀斑分别有1例和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中在松止血带前15 min静脉使用15 mg/kg剂量的TNA,能够减少TKA术后失血量,而不增加DVT的风险.

  • 双排锚钉线桥技术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潘江;温亮;林源;曲铁兵

    [目的]观察应用双排锚钉线桥技术固定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经膝后内侧入路行骨折复位,应用双排锚钉线桥技术固定骨折块,术后3d即开始行膝关节功能锻练.记录手术时间、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情况,记录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应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并对患者健侧膝关节和患膝术后末次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及关节活动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45 ~ 60 min,平均51 min.全部切口愈合良好,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膝的Lysholm评分为89~96分(93.0±2.7)分,关节活动度伸膝-3°~5°(0.5±2.6°),屈膝115°~143°(127.2±9.1°),比较健侧膝关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后内侧入路安全、迅速,双排锚钉线桥技术固定强度坚实可靠,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练,应用于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Y型钢板及双锁定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疗效研究

    作者:沈楚龙;杨康勇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结合Y型钢板及双锁定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2010年7月~2013年8月,用Y型钢板及双锁定钢板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52例,每组26人,术后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行统计学对比.[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5 ~2.5年,平均2年.骨折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8个月.骨折(包括鹰嘴截骨)全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1例出现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疗效评价参照Mayo肘关节评分,双锁定钢板治疗组优良率显著高于Y型钢板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预后佳,并发症少,结合中医中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解剖学指标的改变与术后疗效的关系

    作者:瞿浩;魏世隽;蔡贤华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与手术前后跟骨主要解剖学指标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0月本院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32例.记录术前、术后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hler's角、Gissane角及后跟距关节面台阶数值变化,术后12个月对患者功能进行AOFAS评分.[结果]术后AOFAS评分与术前B(o)hler's角及术后后跟距关节面台阶显著相关.术后后跟距关节面台阶>2 mm与≤2 mm组间术后AOFAS等级评分有显著差异,术后B(o)hler's角>25°与≤25°组间术后AOFAS等级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1)对于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术中应尽量将后跟距关节面台阶恢复至2 mm以下;(2)术前B(o)hler's角丢失程度与术后疗效密切相关;(3)术中不应盲目增大B(o)hler's角,而应以健侧为参考尽量恢复其解剖角度.

  • Pipkin骨折的个体化治疗及疗效分析

    作者:陈剑楼;郝永强;江永良;房研俊;邵荣

    [目的]通过随访治疗的33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Pipkin骨折)患者,探讨其分型与个体化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随访2005~ 2011年收治的Pipkin骨折患者33例,其中,Pipkin分型Ⅰ型10例,Ⅱ型11例,Ⅲ型6例,Ⅳ型6例,伴有合并伤者18例,年龄23~ 62岁,平均37.5岁.根据Pipkin分型、年龄、术前影像学及术中探查等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法,其中,闭合复位4例,切开取出游离小骨块4例,切开复位固定骨折块23例,全髋置换术2例.[结果]随访24~50个月,平均38个月,疗效优12例,良13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75.8%.[结论]提高该类骨折疗效的关键是尽早明确诊断,将其分型并个体化选择手术切口及固定方式;重视合并伤处理,提高生活质量.

  • 四方区弹性钢板技术在髋关节中心性脱位并髋臼内壁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勇;陈佳明;孙彦丰

    [目的]探讨弹性钢板技术在髋关节中心性脱位并髋臼内壁骨折手术中的入路、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2007年10月~2012年10月经双向牵引治疗,髋关节脱位已复位,髋臼内壁骨折片移位严重的12例患者,根据髋臼骨折类型,选择髂腹股沟入路或联合Kocher-Langenbeck切口前后入路进行复位,采用四方区弹性钢板技术复位固定髋臼内壁骨折.[结果]根据Matta评价标准,术后解剖复位12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20个月.根据髋关节评价标准,术后髋关节疗效:优9例,良2例,可1例.本组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病例,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合并股骨头坏死1例.[结论]髋臼内壁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复位与固定均十分困难,运用四方区弹性钢板技术,通过预弯钢板弹簧作用使髋臼内壁骨折获得理想的复位及固定,显著改善了骨折的复位和固定质量,提高了临床疗效.

  • 锂盐对骨代谢的影响及其促进成骨研究现状

    作者:谭振;谢小伟;邓立庆;康鹏德

    [目的]锂盐作为精神科用药应用于临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长期用药过程中显示其安全性,同时也表明,锂盐通过促进成骨代谢,抑制破骨代谢,提高骨量及骨密度从而降低骨折风险.锂盐对骨代谢的影响主要是对成骨代谢的影响,而成骨代谢一直是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症、骨缺损、骨折愈合等治疗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锂盐对骨代谢的影响以及锂盐促进成骨研究现状.

  •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卓;汪玉良

    [目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致残率高、后果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性损伤,给个人、家庭,甚至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临床上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仅限于早期的药物治疗、手术干预以及后期的功能锻炼等手段,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办法,患者往往终生处于截瘫状态.本文通过对如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等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以期实现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建立的标准化,旨在对今后发展更好的动物模型有所启示,对脊髓损伤病理机制的探索、脊髓再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 Lisfranc损伤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翁蔚宗

    [目的]跗跖关节损伤即Lisfranc损伤,是以法国军医Jacques Lisfranc的名字命名的,他首次介绍了前足严重损伤行经跗跖关节面截肢术治疗的经验,现代医学所谓的Lisfranc损伤是指跗跖关节的脱位及骨折,可为单纯的韧带损伤或涉及骨质的损伤,该损伤类型临床上较罕见,但有较高的漏诊率,较复杂的局部解剖结构,多变的损伤机制及较差的术后效果加大了此类损伤的诊断及治疗难度.一些术后患者,尤其未明确诊断者后期常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及顽固性疼痛,对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全面的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对于明确诊断非常必要,目前观点对于改善患者后期功能倾向于选择手术治疗.随着医疗科技日益创新,以及相关研究进一步深入,对于lis-franc损伤的手术治疗日益进步,置入物种类日益丰富.现就Lisfranc关节的解剖结构、损伤机制、损伤分型及手术治疗方法做以下综述.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施剑明;牛力;杜桂花;殷明

    [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具有强大的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条件下可向神经细胞分化,且具有特殊的免疫学特性,不仅能够逃避免疫识别,还有免疫抑制作用,故移植于体内不会引起明显排斥反应,可作为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而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BMSCs治疗周围神经的体内外实验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朋;杜刚强;张锴;贾龙;王志刚;张新军;刘栋;张德刚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4月~ 2012年12月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3~ 65岁,平均39.5岁.早期彻底清创并截除坏死骨段,安装外固定器在干骺端微创截骨,采用闭合灌洗负压引流或开放换药或VSD生物材料覆盖,二期移植中厚皮片.应用Ilizarov骨段滑移技术修复骨缺损.定期随访,根据X线片所示骨愈合情况及矿化情况逐步拆除固定组件.[结果] 13例患者随访12~ 32个月,平均18.4个月.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缺损经个体化治疗后均愈合且无感染复发.扩创后骨缺损4.5 ~12 cm,平均6.1 cm,均实现骨愈合,恢复正常长度.1例发生滑移骨段轴向偏移,经截骨调整延长模块恢复正常力线;1例发生骨缺损处组织挛缩塌陷,经清创丝线牵拉固定后改善;1例发生轻度钉道感染,经清创换药联用抗生素治愈;所有膝、踝关节功能活动无明显影响.[结论]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关键在于解决感染和骨缺损问题,而Ilizarov骨滑移技术不仅可在简化治疗程序的前提下安全有效控制感染、修复骨缺损,而且可根据骨愈合时段调整固定刚度消除应力遮挡,纠正畸形,避免二次手术且临床疗效优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螺钉压迫法致上颈髓损伤的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价

    作者:施立奇;蔡贤华;严华;孙长笈;姚年伟

    [目的]建立并评估螺钉压迫法致上颈髓损伤的动物模型,为研究上颈髓损伤的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健康成年雄性大耳兔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采用螺钉压迫C2段的脊髓建立上颈髓损伤的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C2椎板后即刻缝合,术后1、3、7、14 d进行行为学Tarlov评分,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dUTP)标记测定法(Tunel法)检测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两组在不同时间点的Tarlov评分、Tunel阳性细胞数、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后二者观察指标的表达在时间上具有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上颈髓损伤动物模型,能够基本反映上颈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及重复性,可用于上颈髓损伤的研究.

  • 可吸收膜联合口服塞来昔布防止兔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帅;姜士超;范存义

    [目的]观察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oly(l-lactic acid)-polyethylene goycol,PELA]可吸收膜与口服塞来昔布联合应用对预防兔肌腱粘连、降低局部炎症的有效性.[方法]成年雌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体重2.0~2.5 kg,随机分为三组.制备双后足第3趾屈肌腱损伤模型:A组原位缝合作为对照,B组采用防粘连膜包裹肌腱损伤区,C组应用防粘连膜并术后口服塞来昔布[10mg/ (kg·d)].术后3周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肌腱功能评价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3周后,肉眼下:A组腱周大量致密粘连组织,锐性分离困难;B组中度粘连,锐性分离见肌腱表面“假鞘”覆盖;C组仅少量粘连,“假鞘”薄,钝性可完全分离.镜下,C组断端愈合良好,腱周粘连少,局部炎细胞少于其他组.肌腱屈曲总角度:C组优于B组,A组差,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定示三组大抗拉力无明显差异.[结论] PELA可吸收膜联合口服塞来昔布能有效防止肌腱粘连,抑制局部炎症,为防止肌腱粘连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后柱螺钉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黄进成;刘曦明;蔡贤华;王志华;雷建银;潘昌武

    [目的]评估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利用有限元建模软件建立双柱钛板(A)、单纯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B)及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后柱拉力螺钉(C)内固定治疗髋臼双柱骨折模型,在5种标准步态下,对其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在各种步态下,三种内固定及正常模型进行比较,骨折线上各节点的平均位移大小为C<B<正常模型<A.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在髋关节前屈18°及后伸4°时,内固定A与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髋关节后伸12°及14°时,内固定A和B、C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模型其他两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双柱骨折具有良好生物力学稳定性.

  • 微创经皮置入经关节椎弓根螺钉的影像解剖学观察

    作者:毛路;赵杰;杨惠林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经关节椎弓根螺钉理想的进针点、终点及进针角度,为螺钉准确置入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研究20具L3~S1节段干燥标本及200位21 ~44岁健康成人体检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关节突关节的高度、宽度及角度,并在直视下应用Boucher技术进行固定,分析螺钉在矢状面及轴位的角度及进针点与上位椎体解剖标志的关系.进一步确定合适的进针点及终点的放射学参数.[结果] L3~5的上关节突大宽度分别为11,13,15 mm,L3到S1大上关节突宽度逐渐增大,S1大约16 mm.L3到L5/S1的上、下关节突高度几乎相等,约14.5mm.关节突关节的外倾角自L3~S1逐渐增大,分别为18°,27°,35°及44°.进针点在冠状面内外方向应当以棘突与下关节突边缘连线中点为参考,头尾方向应当以固定节段的下终板为参考标准.在轴位X线片上,理想的进针角度应为15°~18°;在矢状位的尾倾角为30°~ 35°.在前后位X线片上,螺钉应终止于椎弓根的下1/4,侧位X线片上应在椎弓根椎体连接处.[结论]通过测量获得腰椎关节突关节准确的解剖学数值,为经皮置入经关节椎弓根螺钉操作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数据支持.

  • 多孔钽金属与成骨细胞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林凤飞;郑明;刘伯龄;汪强;林朝辉

    [目的]研究多孔钽金属体外与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按照ISO10993-12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制备多孔钽金属材料浸提液,作用于人成骨细胞系hFOB1.19,标记为实验组,并设置空白对照组;MTT法检测材料浸提液对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碱性磷酸酶ALP及骨钙素OCN活性;将成骨细胞与多孔钽金属共培养,扫描电镜观察成骨细胞在材料上黏附和生长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增殖曲线、ALP和OCN活性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细胞与多孔钽金属材料共培养,显现出良好的黏附和生长行为.[结论]多孔钽金属对成骨细胞生长无不良影响,且适于成骨细胞黏附、生长及分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自体BMSCs复合改建脱细胞真皮基质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时长江;王鹏飞;辛大森;姜文学

    [目的]目的:探讨BMSCs复合脱细胞真皮基质(ADM)三维多孔支架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首先对支架材料进行大体及扫描电镜观察,分别测定支架的孔隙直径、孔隙率、降解率;其次,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采用扫描电镜及MTT法检测BMSCs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增殖情况;后取3个月龄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27只,雌性,体质量(2.4±0.2) kg,随机分为3组,即A组:空白对照组(仅髁部造缺损),B组:单纯ADM覆盖,C组:ADM+ BMSCs,细胞支架复合物体外培养1周后植入兔股骨髁软骨缺损处,分别在4、8、12周后对标本进行组织学、免疫化学检测及ICRS评分.[结果]测量示支架孔隙直径为(101.2±9.3) um,孔隙率为88.6%±2.7%,降解率2周为(13.83±7.12)%,4周为(25.66±8.19)%.MTT法显示细胞在支架上生长良好,与对照组相比,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支架相容性良好,无细胞毒性.经过长12周培养后取材进行组织学、免疫化学检测,结果显示ADM +BMSCs组软骨缺损获得了更为满意的修复效果:关节表面平坦光滑,与周围组织未见明显界限;组织学染色证实软骨基质分泌旺盛并有典型软骨细胞形成,组织结构类似正常关节软骨,ADM +BMSCs组术后第4、8、12周ICRS评分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M孔隙均匀,组织相容性好,适于细胞粘附及长期生长,是一种适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的良好载体.BMSCs-ADM支架复合体在体内成功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可进一步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研究.

  • 有关肘关节功能重建手术方法的实践与体会

    作者:李洁;李斌;朱大成;张强;高建伟

    肘关节伸屈功能障碍是骨折及术后常见并发症,尤以青少年多见.上世纪50年代陈景云肘关节叉形成形术对该病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使众多患者不同程度地恢复了关节功能.本文回顾总结本院1991年以来收治并有随访资料的该类病人35例,对关节僵直的病因、手术方法的改进进行简要分析,供同道参考.作者认为,在无人工关节置换指征或患者不愿意接受人工关节时,采用肘关节叉形截骨成形术仍不失为一种可选方法.

  • 肌腱移植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2例近期疗效报告

    作者:李颖;龚永良;王飞;舒忠军

    下尺桡关节陈旧性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关节慢性损伤之一,其脱位约占前臂骨折脱位的7%[1],多以其他骨折的并发症存在,单独因韧带损伤发生的DRUJ脱位较少见,因此国内外文献鲜有报道,极易漏诊,往往因无法缓解的腕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才发现.DRUJ又称远侧尺桡关节,其骨性部分由尺骨头和桡骨远端乙状切迹组成,周围辅以软组织部分.DRUJ脱位既往的保守治疗方法为超肘腕石膏固定于前臂完全旋后位,依赖瘢痕生长以恢复其稳定性,但对于陈旧性的病例,因已继发慢性不稳,复位困难,保守治疗效果不佳[2].本院自2012年始采取掌长肌腱移植重建远尺桡关节韧带辅以克氏针及石膏外固定重建DRUJ稳定性以治疗DRUJ慢性不稳,至2012年12月共治疗2例,现将随访结果报道如下,以探讨该手术方案的可行性及可信性.

  • 5 膝关节检查基本知识

    作者:

    5.1 视诊5.1.1 膝关节力线 幼儿膝关节有生理性内翻,3~4岁后内翻逐渐消失,到成年时期,女性可有10°以上的生理外翻,男性亦有1°~ 10°的外翻.膝关节的力线如果超出正常个体变异的范围,即为病态,大于生理外翻称膝外翻畸形,相反的畸形称膝内翻.儿童膝外翻或内翻的程度均需用量角器测定.双侧膝外翻患者直立时两下肢呈“X”形,故有“X”形腿之名;严重双侧膝内翻患者的两下肢弯曲呈“O”形,故名“O”形腿.引起儿童或青少年膝外翻或内翻的常见病因有佝偻病或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姿势上的缺点;成人膝内翻或外翻多由于关节内骨折(股骨髁或胫骨平台)对位对线不正,或关节面遭受疾病的破坏之故.

    关键词: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