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微创与开放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对比研究

    作者:刘自金;曹洪丽;王宁;袁良中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行单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 2011年10月~ 2012年10月,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手术治疗65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前根据计算机随机分配方法将患者分为微创手术(微创组,n=33)和开放手术(开放组,n=3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低随访1年,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失血量、总输血量、术后腰背痛程度(VAS评分)、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5例患者,4例失访,其中微创组失访1例,开放组失访3例,余61例均获随访,时间1~2年,末次随访时,微创组优良率为90.7%,开放组为8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两组平均椎间高度分别为(10.16 ±1.37)mm和(10.45 ±1.30) mm;两组平均椎间高度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2);微创组31例(96.9%)椎体间达骨性融合,两组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但是微创手术相比传统开放手术术中出血量较少[(432.8 ±294.8)ml] vs.(737.9±224.3) ml,P=0.000]、手术时间短[(148.8±24.2) minvs.(191.7±37.7)min,P=0.000]、术后引流量少量[(175.3±162.2) mlvs.(482.9±165.3) ml,P=0.000]、术后输血少[(0.2±0.6)uvs.(0.9±1.1)u,P=0.002]、卧床时间短[(1.2±0.6)d vs.(2.9±1.1)d,P=0.000]、住院时间短[(5.3±2.6) dvs.(10.8±2.5)d,P=0.000]、术后疼痛轻(2.1±1.4 vs.3.8土1.8,P=0.000).[结论]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入路行单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和放射学结果,但微创手术出血量和输血量较少、术后疼痛较轻、术后恢复较快及住院天数较短.

  • Quadrant系统辅助微创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前瞻性疗效分析

    作者:唐恒涛;翟福英;王利民;张春霖

    [目的]前瞻性比较分析Quadrant系统辅助改良TLIF微创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0年4月,单节段腰椎滑脱患者共76例,男41例,女35例;年龄27 ~ 72岁,平均52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改良TLIF手术以及传统PLIF手术.术后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滑脱角、Taillard指数,腰椎CT以判定植骨融合率.术后3个月MRI检查多裂肌节段,评价融合节段多裂肌损伤情况.临床结果评定采用末次随访VAS评分及ODI评分,按改良MacNab分级评定优良率.[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腰痛和下肢放射性麻痛等临床症状均有效缓解,在术后1个月腰痛缓解程度(VAS)、生活质量改善(Oswestry)、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口长度等方面,改良TLIF组均优于传统PLIF组(P<0.05).术后随访18~50个月,平均26.4个月,患者末次随访时滑脱角、Taillard指数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5例获可疑融合,融合率93.4%.末次随访时疼痛的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改良MacNab分级评定优良率,微创改良TLIF组92.1%,传统PLIF组为94.7%,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微创改良TLIF组12例患者接受腰椎MRI手术节段扫描,T2弛豫时间为(102.8±16.46) ms,PLIF组14例患者T2弛豫时间为(314.5±25.61) ms,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000 <0.05).[结论]改良TLIF术.式创伤更小,术后康复快,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 早期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多中心大样本量随访

    作者:尹德龙;程鹏;范震波;胡汉生;黄晖;郭风劲;陈安民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相关资料分析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愈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同济医院骨科及周边兄弟医院骨科收治的2007年6月~2010年10月术前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05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并随访,2006年6月~ 2009年10月已诊断并行相应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710例患者病例进行分析并随访,按照RDQ功能障碍评分(Roland-morris指数)、腰痛JOA评分及VAS疼痛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所有病例,手术治疗占67%,保守治疗占33%,随访8~ 24个月(平均14.6个月)并按RDQ功能障碍评分、腰痛JOA评分及VAS疼痛评分标准进行近期效果评估.前瞻性研究的病例,RDQ评分患者由治疗前的(18.3±1.4)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8.1±1.5)分;腰痛JOA评分由治疗前的(8.5±1.3)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24.5±1.6)分.治疗前与末次随访时相比两个评分均有大幅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VAS疼痛主观评分治疗前与末次随访时也有明显改善.回顾性研究的病例表明RDQ评分患者由治疗前的(16.3±1.5)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9.8±1.4)分;腰痛JOA评分由治疗前的(9.3±1.7)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20.2±1.4)分.治疗前与末次随访时相比两个评分均有改善,VAS疼痛主观评分治疗前与末次随访时也有明显改善.但早期干预患者(前瞻性研究)与未干预患者(回顾性研究)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恢复方面有差异.[结论]早期干预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比未干预患者功能改善率高,治疗后功能恢复更好.

  • 两种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明轩;王栓科;陈秀锦;汪静;胡旭昌;丁明聪

    [目的]对比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与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手术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 1年10月期间于本科行单节段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资料,其中接受PLIF患者77例,接受TLIF患者59例.比较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植骨融合率.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Nab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定.末次随访时通过测量手术邻近节段腰椎间水平位移和角位移评估腰椎稳定性变化.[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4 ~55个月,平均37.2个月.P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TILF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植骨融合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优良率,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手术邻近节段均未出现腰椎失稳现象.[结论] PLIF与TILF手术均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有效方法,短期内对邻近节段稳定性干扰较小.但TLIF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退行性腰椎侧凸的手术治疗选择

    作者:羊明智;彭立军;胡文凯;刘骞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凸手术治疗的选择,观察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05月,本院收治的26例经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腰椎侧凸病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资料,结合患者的身体条件和基础疾病,分别采用单纯减压,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观察患者术后症状缓解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平均随访27.5个月(24 ~ 43个月),术后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改善率分别为(68.9±2.4)%和(80.5±4.1)%.侧凸平均矫正率(60.4±3.7)%,随访无断钉、断棒发生.[结论]对于退变性腰椎侧凸,应采取个体化治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治疗以缓解患者症状为主要目的.

  • 血红蛋白< 80g/L作为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术后输血指征安全性的初步观察

    作者:李天友;王延宙;王恒冰;张敏刚;王继孟

    [目的]初步观察以血红蛋白(hemoglobin,Hb)<80 g/L作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行髋关节切开复位联合Pemberton骨盆截骨以及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后输血指征的安全性.[方法]对在本院行切开复位联合Pemberton骨盆截骨、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的DDH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儿术前及术后第1、4d,6周行血常规检查测定Hb,配对t检验比较各时间点之间Hb的差别.以Hb< 80 g/L为输注红细胞的指征,统计输血患儿比例,分析影响输血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0年11月~2011年8月共有52例DDH患儿行切开复位联合Pemberton骨盆截骨、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其中男5例,女47例,平均年龄(2.43±1.37)岁.术前Hb平均为(124.35±11.13) g/L;术后第1d平均为(101.57±10.71) g/L,较术前低(22.77±10.47) g/L(P=0.00);术后第4d降至(93.98±8.74) g/L,较术后第1d低(9.02±6.20) g/L (P =0.00);术后6周回升至(118.88 ±9.39) g/L,较术后第1d高(17.31±9.90) g/L (P=0.00).本组患儿均未发生失血性休克,共4例(7.69%)输血,Logistic多因素同归分析显示是否需要输血与性别、年龄、体重、侧别、脱位程度以及手术时间之间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Hb< 80 g/L作为DDH切开复位联合Pemberton骨盆截骨、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后输血指征安全可行.

  •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腋下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陈果;曾建成;宋跃明;孔清泉;聂鸿飞;王贤帝;李柱海;蒋虎山;裴福兴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微创治疗腋下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6月,采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discectomy,PEID)微创治疗腋下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13~53岁,平均33.5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20个月,平均15.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61.4±12.6)min.术中平均透视时间(0.5±0.3)s.32例患者术后腰腿痛、感觉肌力减退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术前,术后1d,术后1、3、6、12个月腰痛VAS评分分别为(6.00±1.46),(3.81±0.75),(1.88±1.15),(0.81±1.05),(0.63±0.62),(0.25±0.45);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88±0.81),(2.88±1.45),(2.13±1.02),(1.38±0.62),(0.88±0.62), (0.81±0.54).术前、术后1、3、6、12个月ODI评分分别为(47.63±9.91),(38.4±10.46),(26.75±6.88),(13.81±5.95),(9.19±6.04).术前与术后多时段腰腿痛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时用改良MacNab评价疗效,优良率90.6%.[结论]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微创治疗腋下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中透视少,暴露清楚,便于保护神经结构,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其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 髋关节疾病患者脊柱-骨盆-下肢矢状面形态异常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飞;王渭君;邱勇;翁文杰

    脊柱、骨盆和下肢构成躯体的骨骼支架,共同维持躯体在矢状面的整体平衡.髋关节疾病患者影像学矢状面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众多参数已被联系到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术后的临床效果上.近年来逐渐有研究开始关注髋关节疾病患者的矢状面形态,因此本文对脊柱-骨盆-下肢矢状面形态的临床意义以及其在髋关节疾病患者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作者:高天乐;唐大刚;张艳亮;王淼;罗小辑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与传统颈前路植骨融合术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并且较好的维持了颈椎正常活动,降低了相邻节段颈椎退行性变的发生率和手术翻修率.因此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的关注与认可.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本文就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两个方面做一综述,为提高对手术指征的认识与把握提供参照.

  • 软骨下矿化组织在骨性关节炎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徐化防;田发明;张柳

    [目的]综述软骨下矿化组织在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中的改变,探讨软骨下矿化组织在O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展望可能的研究方向.[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软骨下骨和钙化软骨在OA中病理变化的文献,并对其正常结构和功能、生物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的变化等总结分析.[结果]软骨下矿化组织的改变与O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结论]进一步加强对软骨下矿化组织的了解和认识,将对OA的研究起到积极的作用.

  • 腰椎退行性滑脱症内固定与不同植骨融合方式的疗效比较

    作者:韩建华;孙厚杰;周鑫;张晗祥;鄢家强;李代君

    [目的]比较3种不同植骨融合方式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将60例患者分为3组,A组采用后路椎体间自体髂骨置入+椎弓根内固定术(18例),B组采用后路椎体间颗粒样人工骨置入+椎弓根内固定术(20例),C组采用后路椎体间椎间融合器(Cage)置入+椎弓根内固定术(22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椎间隙高度、椎体滑脱程度;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年的植骨融合情况;比较的并发症包括三组患者术中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大出血情况,术后脑脊液漏、切口感染、应激性溃疡、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结果]三组患者术后1年VAS及ODI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1,术后1年C组患者的两项评分均显著低于A、B两组,P <0.05,但A、B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1年椎间隙高度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年C组患者的间隙高度显著高于A、B两组,P<0.01,但A、B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1年椎体滑脱程度显著低于术前,P <0.01,术后1年C组患者的椎体滑脱程度显著低于A、B两组,P<0.01,但A、B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年C组患者的椎体融合情况显著优于A、B两组,P<0.05,但A、B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比较,C组患者显著低于A、B两组,P<0.05,但A、B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后路椎体间椎间融合器(Cage)置入+椎弓根内固定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功能,增加椎间隙高度,避免术后椎体滑脱,同时促进椎体融合,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腰椎关节突关节毗邻动脉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作者:李瑞;孙兆忠;程艳;房清敏;张汉立;陈刚;邢建强;朱锴

    [目的]探讨关节突关节(zygapophyseal joints,ZJ)毗邻动脉分布规律,为减少腰椎后路开放、微创手术中动脉损伤后出血,避免影响手术操作及术后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20具成人尸体腰段标本,显露腰椎侧方及横突前方动脉,解剖显微镜下观测自腰椎(lumbar,L)椎间孔出口区起L1-4腰动脉(lumbar Artery,LA)所发出的横突前支、背侧支,获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L1A ~ L4A背侧支出现率为L4(82.50%)<L3(85.00%)<L2(87.50%)<L1(100.00%),自椎间孔出口区前上方,由前向外侧、背侧走行,发出横突前支并在跨越椎体峡部中、上1/3外侧缘后沿其表面分为升、降两肌支.升肌支出现率为L4(77.5%)<L3(82.5%)<L2(87.5%)<L1(97.5%),走行至上位ZJ背侧内下缘,发出覆盖ZJ背侧面的关节突支和进入竖脊肌的升、降支;降肌支出现率为L4(77.5%)<L3(82.5%)<L2(92.5%)<L1(97.5%),走行至下位ZJ腹侧外上缘,发出3~5支末梢动脉并继续走行分出肌支进入前方肌肉筋膜组织.两侧观察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ZJ毗邻动脉的走行、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掌握其解剖学特点,可有效减少后路手术出血,便于术中操作,降低重要组织损伤,避免术后血肿等并发症.

  • 纤维环缝合对腰椎稳定性及椎间盘内压力影响的研究

    作者:杨洋;尹晓红;余将明;杨成伟;邓国英;程自申;叶晓健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研究纤维环缝合对腰椎稳定性以及椎间盘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0具L4/5的小牛脊柱标本在纤维环完整、切开以及缝合3种状态下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观察标本在屈伸、侧弯、旋转时的活动度(ROM)、中性区(NZ)的变化以及椎间盘内压力的变化.[结果]纤维环切开后,在前屈、左右侧弯的ROM和NZ值较完整组显著增加(P<0.05),纤维环缝合后,上述方向上的ROM和NZ值较切开组显著下降(P<0.05),而与完整组无明显差异;3组在后伸、左右旋转的ROM和NZ值均无明显差异.完整组、切开组和缝合组的泄露压力分别为(5.0±0.0) MPa、(0.5 ±0.5)MPa和(1.7±0.8) MPa,纤维环缝合组的泄露压力较切开组增加,但仍小于完整组.[结论]腰椎纤维环切开术后缝合纤维环能部分恢复椎间盘内压力和腰椎节段运动的稳定性.

  • 幼猪脊柱侧凸模型的弯型演变及其意义

    作者:郑欣;孙旭;邱勇;刘明岩;王晗;王斌;朱泽章;钱邦平

    [目的]探讨幼猪后路不对称性栓系建立的脊柱侧凸模型中弯型演变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选择8只雌性约克夏幼猪(6周龄,6~8 kg),采用分段小切口的方式,在T5、T6及L2、L3左侧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同侧竖脊肌旁切口暴露并绑扎第10 ~ 13肋骨,适当加压行钢缆栓系,使脊柱凸向右侧,建立脊柱侧凸模型.术后每4周进行脊柱X线检查.建模8周后,将后路内固定取出,不做任何治疗.观察记录冠状面及矢状面弯型特点,冠状面测量侧凸主弯Cobb角,记录顶椎位置,矢状面形态测量前凸及后凸Cobb角.[结果]1只因感染导致内固定松动,栓系失败.其余7只幼猪成功建立了脊柱侧凸模型,表现为进展性结构性脊柱侧凸,术后即刻Cobb角平均为34.5°,经过8周栓系,进展为59.3°.所有幼猪的侧凸均表现出显著的顶椎偏移中线以及顶椎旋转等类似于人类脊柱侧凸的特征.冠状面上,侧凸主弯的顶椎位置随栓系时间发展,逐渐移行至胸椎下段,矢状面上,由术后即刻的均匀的生理性后凸发展为胸椎前凸、胸腰段后凸的特征.[结论]幼猪中脊柱侧凸模型,在栓系过程中,会发生冠状面顶椎位置的改变和矢状面弯型的改变,在进行矫形技术的应用中应予注意.

  • 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行为学评分方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吴卓;赵敏;王永红;汪玉良;雷栓虎;黄良增

    [目的]探讨胸段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评价的佳方法.[方法]将20只SD成熟雌性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采用T10脊髓离断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分别于术后1、3、5、7、14、21、28 d观察大鼠后肢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并记录结果.评价标准分别为:改良Tarlov评分和BBB评分.[结果]两组大鼠改良Tarlov评分和BBB评分值在伤后各时间点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评分值标准化为百分制后,假手术组大鼠两种评分值之间的一致性较好,脊髓损伤组大鼠两种评分值之间的差异较大,伤后l、3、5、7d时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两种不同行为学评分方法的评价结果均与损伤程度相关,其中BBB评分相关性较高,其对脊髓损伤模型运动功能评价具有明显优势,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大鼠胸段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每一阶段,可作为今后研究的标准评分法.

  • 人骨髓核分化抗原对人骨肉瘤Saos-2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

    作者:孙成良;Liu Chuanju;李栋;张伟;杨光;姜鹏

    [目的]探讨入骨髓核分化抗原(MNDA)对人骨肉瘤Saos-2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定量测定Saos-2细胞中MNDA的mRNA表达差异.将MNDA基因转染Saos-2细胞,MTT法测定检测细胞增殖程度的改变,Transwell小室法测定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没有转染质粒的和转染空质粒的Saos-2做为对照组.[结果]MNDA的mRNA在骨肉瘤Saos-2细胞中表达明显降低.转染MNDA的人骨肉瘤Saos-2细胞的增殖率低于对照组,并且抑制能力随时间延长抑制而增加,侵袭穿透能力减弱.[结论]人骨肉瘤转染MNDA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降低肿瘤细胞的侵袭穿透能力.

  • THA治疗石骨症股骨转子部骨折术后髋骨关节炎1例2年随访

    作者:王亮

    石骨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发生在骨骼系统的石骨症患者成年后若出现病理改变治疗较困难,不能用常规诊疗手段来评价,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作者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59岁.因“右髋部骨折术后疼痛、活动受限3年10个月”以“右股骨转子部骨折内固定术后髋关节骨关节炎”入院.

  • 组织减容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巨趾症的早期疗效

    作者:郑如庚;徐生产;马国驹

    [目的]评价组织减容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巨趾症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4月应用组织减容术治疗的2例成人先天性巨趾症病例.[结果]2例患者均分期完成手术,术后切口均未一期愈合,经过换药后愈合,均较好的完成了矫形要求,分别随访11、6个月,均可以穿与健足相同鞋码的鞋,行走无疼痛,按积水潭手术评判标准判定为优,患者满意.[结论]组织减容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巨趾症的早期疗效确切,但治疗时间较长,需注意切口并发症发生.

  • 氩氦刀联合长段骨切除后原位回植手术治疗骨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陈国奋;Shaikh Atik Badshah;李敏;郑少伟;史占军

    [目的]骨肿瘤切除术后大段骨缺损重建一直是一个难题.重建方法众多,如肿瘤假体、同种异体移植物、牵张成骨、自体骨移植,各有其优点.本报道描述了氩氦刀冷冻探针联合大段肿瘤骨切除后原位回植治疗骨肉瘤的一种新技术.[方法]手术切除股骨下段骨肉瘤,经氩氦刀冷冻灭活肿瘤骨后原位回植解剖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术中、术后短期患者无重大手术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时病人能脱拐行走,膝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0°~40°,X线摄片证实回植骨两端骨痂形成,但出现肺转移.术后15个月复查X线提示回植骨吸收明显,内固定松动,但无肿瘤复发.[结论]使用氩氦刀冷冻灭活骨肉瘤长段骨后原位回植达到生物重建,此方法简单而有效.但由于本研究病例数少,随访时间短,该方法的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5 膝关节检查基本知识(二)

    作者:

    (上期连载文章刊登于本刊2014年第12期1149页)5.6特殊试验5.6.1 半月板诊断试验在关节屈伸和旋转活动过程中听到或触到卡喀声、弹跳或绞锁,在诊断上都是有价值的,应重复试验并准确定位.如这些声音位于关节线,则半月板可能有撕裂.必须排除来源于髌骨、股四头肌装置或髌股关节沟的声音.已有许多手法检查试验,但McMurray试验和Apley研磨试验可能是常用的.所有试验的基本目的是在膝关节手法检查时诱发出摩擦音或疼痛,并给予定位.

    关键词: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