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手术治疗的Meta分析

    作者:刘明;陶惠人;杨卫周;李涛;张涛;苏薇;罗卓荆

    [目的]采用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评价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的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NKI等中英文数据库,根据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进行疗效分析.[结果]终纳入分析的文献共有9篇,总样本量为218例.森林图结果显示,手术前后的冠状面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值差的合并标准化统计量为33.83 (95% CI:23.09~44.57,P<0.001),而手术前后的正常胸后凸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统计量为3.35(95%CI:-3.69~10.39P=0.351).此外,还对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合并,结果提示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53% (95%CI:6.54%~ 28.16%).[结论]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后凸合并脊髓纵裂可有效地矫正冠状面的Cobb角,骨性纵隔切除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截骨矫形可能更有利于提高矫形率,但仍需要更高质量的研究加以证实.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保温干预对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

    作者:覃文杰;尹东;黄宇;黄晓;李富林

    [目的]探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运用保温干预措施,了解对围手术期的出血量是否有影响.[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10月,在本院行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60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髋.体温干预组采取可控式电热保温毯、输入液加温等措施,维持患者体温在36℃以上;对照组不做特别处理.两组患者均在术后48~72 h内拔除引流管,评估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情况,以及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含量变化及输血率.[结果]体温干预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体温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体温干预组的输血人数及输血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保温干预措施对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输血率有着明显的效果.

  • 骨蜡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作者:万伏银;郭万首;张启栋;程立明

    [目的]探讨骨蜡减少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出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应用骨蜡止血的行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42例患者资料.与同期未使用骨蜡治疗的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按1∶1配对,配对条件为诊断相同、性别相同、年龄相近(±3岁)、BMI相近(±2)、膝关节影像学相似;手术及术后处理相同.对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比例、临床效果(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评估,分析骨蜡减少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出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两组病例年龄、性别、BMI、术前Hb、PLT、HSS评分、术中止血带时间、术中失血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蜡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 dHb分别为(109.88±10.71) g/L和(103.98±10.88) g/L、第3 dHb分别为(94.67±8.64) g/L和(89.83±6.86)g/L,显性失血量分别为(385.71±173.04) ml和(453.93±163.39) ml、总失血量分别为(884.07±206.31) ml和(995.48±209.33) ml,其中术后24 h引流量分别为(138.10±110.74) ml和(206.31±107.64) ml.上述指标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切口愈合、感染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骨蜡封闭假体未覆盖截骨面及定位骨孔,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量,而且未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 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Arch钢板内固定与锚定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汤浩;马超;姜效韦;王宸;韩猛;刘磊

    [目的]比较Arch钢板固定和锚定法固定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9月~2012年10月,从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63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锚定组(28例),Arch钢板组(35例).锚定组男13例,女15例;平均年龄(52.2±8.2)岁.病程5~42个月,平均(13.2±7.7)个月.术前JOA评分(7.4±2.1).Arch钢板组男15例,女20例;平均年龄(54.2±8.6)岁.病程3 ~38个月,平均(14.4±8.1)个月.术前JOA评分(7.6±1.9).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JOA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6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6~40个月,平均29个月.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锚定法组和Arch钢板组椎管扩大率为(38±20)%和(56±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339,P<0.01).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24个月两组患者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3,P<0.01),术后24个月JOA评分改善率Arch钢板组明显高于锚定法组.术后3、24个月X线片、MRI和CT示两组铰链侧骨性融合,术后24个月均未发生再关门现象.Arch钢板组轴性症状发生率11.4%,显著低于锚定组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012,P<0.01).[结论]锚定法及Arch钢板都能够有效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Arch钢板可以有效减少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的轴性疼痛,远期临床疗效优于锚定法组.

  • 改良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68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吴继彬;郭开今;袁锋;辛兵;冯虎;张新珠;吴东迎

    [目的]探讨改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9年12月~ 2014年3月,采用椎管潜行减压改良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37 ~75岁,平均58.6岁;病程10个月~16年.全部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双侧开窗减压术,完整保留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切除增生的黄韧带及部分增生内聚的小关节突、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椎间隙以自体骨并单枚Cage融合.术中注意保证棘突、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的完整性.采用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并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45±35) min,出血量(650±135) ml,术后伤口引流量(205±24) ml.并发硬脊膜破裂2例,经相应处理后治愈.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5.7个月,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TLIF手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不破坏对侧结构、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并且术后即刻稳定性较常规手术具有明显优势,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 肥胖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岳辰;谢锦伟;谭振;朱芸;裴福兴;康鹏德

    [目的]探索肥胖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因骨关节炎拟行THA的患者286例,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两组:A组为肥胖组(BMI≥25 kg/m2),共121例,B组为正常体重组(BMI< 25 kg/m2),共165例;观察两组患者THA后早期全身系统性并发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全身常见系统性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口无菌性并发症及浅表感染的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深部感染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其他早期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肥胖与THA术后早期伤口浅表并发症(无菌性并发症及浅表感染)的发生率存在明显相关性,会增加THA术后早期浅表并发症的发生率.但肥胖可能不会增加THA术后早期系统性并发症及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 个性化截骨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临床应用和疗效分析

    作者:杨帆;张庆猛;李恒;徐驰;张振东;陈继营

    [目的]探讨个性化截骨技术(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ation)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价值和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 1年12月~ 2014年6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25例31膝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个性化截骨技术(SignatureTM,Biomet公司)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同期选择27例33膝采用传统手术技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下肢机械轴线(站立位髋-膝-踝角)及功能评分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前瞻性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刀口长度、术后下肢机械轴线(站立位髋-膝-踝角)和术后3个月时KSS功能评分.[结果]术后个性化截骨组髋-膝-踝角为(1.44±0.25)°,传统手术组为(2.28 ±0.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个性化截骨组为(177.1 ±13.34) ml,传统手术组为(219.7±9.72) 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刀口均一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血管神经损伤及心肺等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随访过程未见感染、假体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个性化截骨技术操作简便,具有提高下肢机械轴线的精确性、减少出血量等优势.

  • 正常婴儿髋关节超声多种评价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贾英英;聂芳;魏佳琪;董平;康鹏德;董甜甜

    [目的]研究正常婴儿髋关节超声多种评价参数的相关性及多种测量方法从不同角度评价髋关节发育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5例婴儿[男56例,女49例,汉族72例,回族33例,月龄1~6个月,平均(2.6±1.3)个月] 210个正常髋关节行超声检查,观察髋关节形态结构并测量不同参数(α角,β角,股骨头覆盖率,髋臼角,L值),比较不同参数相关性.[结果]①正常婴儿髋关节α角,β角,股骨头覆盖率测量值、髋臼角及L值测量值分别为(67.24±4.21)°,(62.92±6.40)°,(61.92±5.52)%,(23.04±2.56)°,(0.44±0.05);②正常男婴与女婴α角,β角,股骨头覆盖率,髋臼角及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族与汉族婴儿正常髋关节α角,β角,股骨头覆盖率,髋臼角及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α角与FHC呈正相关,与β角、髋臼角及L值呈负相关.[结论]Graf方法作为婴儿髋关节筛查的首选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FHC、AI角、L值与α、β角具有相关性性,反映股骨头覆盖及骨性髋臼发育情况,对婴儿髋关节超声筛查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婴儿 髋关节 超声
  • 踝关节侵袭性及恶性骨肿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杨京彦;李栋;马焕芝;张伟;孙成良

    [目的]探讨踝关节侵袭性和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2013年8月期间18例踝关节侵袭性和恶性肿瘤的患者.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31.7岁(8~60岁).恶性肿瘤12例,侵袭性肿瘤6例.肿瘤类型以骨肉瘤多(5例),其次为骨巨细胞瘤4例.10例肿瘤发生在胫骨远端,7例位于腓骨远端,1例位于距骨.12例患者行不同方式的保肢治疗,6例患者行截肢治疗.[结果]平均随访40.3个月(12~90个月).总体复发率16.7%.1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6例保肢患者生存率(3年83.3%,5年27.8%)与6例截肢患者生存率(3年83.3%,5年41.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例保肢患者术后踝关节平均功能评分(MSTS评分)为82.9%,患者的情绪接受评分高(平均4.5分).[结论]通过广泛的肿瘤切除辅以放化疗,可达到良好的局部控制和长期生存.保肢术能达到较高的功能评分,并提高患者心理接受程度.

  • 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健;滕学仁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常规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52例符合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Quadrant微创组和常规开放组,22例采用Quadrant通道下MIS-TLIF,30例采用常规TLIF.[结果] Quadrant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及镇痛药物用量与开放组比较均明显减低(P<0.05);微创组术后1周及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均较常规开放组明显降低.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射线暴露时间及剂量均高于开放组.[结论] Quadrant通道下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常规开放TLIF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住院天数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方法.

  • 钛笼在腰骶段结核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黄永红;阿旺晋美;凌旭;宋俊;贺焱林;谢刚

    [目的]探讨钛笼在腰骶段脊柱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6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钛笼植骨融合结合后路固定、融合手术治疗腰骶椎结核患者16例,男2例,女10例;年龄18~ 30岁,平均26岁.病变节段位于L4~S1,其中L4、510例,L4~S13例,L5~S13例.先后路椎弓根螺钉钉棒固定,1周后前路病灶清除、钛笼植骨融合.[结果] 16例患者经1年以上随访均顺利治愈.全部获得骨性融合,无钛网下沉及松脱.疗效按Chen等标准评定,优14例;良2例.术后腰骶角(24.0±7.0)°.无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2例术前神经根及马尾神经刺激症状术后消失.[结论]由于腰骶段解剖结构的复杂性,腰骶段结核手术难度较大,病灶难于清除彻底,术后复发率高.本术式可以较大范围彻底清除病灶,根据椎体缺损范围选择不同长度钛笼植骨,更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纠正和预防继发后凸畸形.

  • 中医正骨手法矫正姿势性脊柱侧弯畸形个案及护理

    作者:王健美;闫振兴;纪君时

    [目的]探讨姿势性脊柱侧弯手法矫正诊治和护理的经验.[方法]采用中医正骨手法经六次腰椎的整复加上采用斜扳法治疗后,在前法的基础上又经6次加以整复矫正脊柱旋转的手法,矫正姿势性脊柱侧弯畸形患者1例.[结果]本案患者治疗12次后,脊柱侧弯基本纠正,嘱其回家自行调养.1个月后随访,脊柱侧弯纠正,患者未述不适,效果显著.[结论]在整复过程中应注意用力稳妥、准确、灵巧,将恰当、合理的力量施于准确的部位,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利用一瞬间快速用力予以复位,切勿急躁.护理人员要协助医师,帮助消除患者焦虑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

  • 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血液指标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赵立军;崔庆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血液相关指标水平变化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测定32例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血液糖化血红蛋白(HbA1c)、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钙离子(Ca)及骨密度.[结果]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血液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而BGP、BA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HbA1c、BGP、BAP检测对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早期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关节镜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商晓军;李欢;丁文鸽;徐鹏;朱鼎

    [目的]观察关节镜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3 ~2014年对10例规范保守治疗无效的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行关节镜下病灶清理术.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48岁,术前均行常规肩关节正位X线片及MR检查,术中行钙化灶清理术,其中有8例行肩峰下成型术.术前及术后通过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评价.[结果]随访时间3 ~ 22个月,所有患者未见并发症发生,术前及术后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51.2±5.6)和(90.2±4.2),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疼痛改善及活动度恢复满意.[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关节疼痛及活动度恢复满意.

  •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李朋;谷文光;李得见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具有恶性度高、转移快、易复发、预后差等特点,其发生率在软组织肿瘤中居首位.通过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物的表达、X线、CT、MRI的影像学特点可以准确的诊断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单纯手术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均较高.行广泛性、根治性切除术联合放疗与化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分子水平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治疗、预后提出了新的诊疗思想.

  • 活性氧在骨性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丁舒晨;秦子力;尹战海;邱裕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活性氧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主要涉及到软骨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外基质的退化,后者包括基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加以及钙化形成.本文就活性氧在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 坏死性筋膜炎研究进展

    作者:王华;黄骧;钱伟强;刘杰;李少华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个发展迅速,以筋膜和皮下组织坏死为特点的感染性疾病,常伴有严重的全身毒血症,死亡率高(12%~35%).NF根据致病菌分为三种类型,大多数情况下为多细菌混合感染.其风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免疫抑制、慢性酒精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硬化等.疾病早期出现红斑、肿胀、疼痛,中期因皮肤缺血出现水泡,危重患者可表现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症状及体征.临床表现是诊断的重要依据,LRINEC得分、CT、超声或MRI可以有助于诊断,手指实验被认为是NF诊断的佳方法.感染应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早期彻底的清创引流是至关重要的.适当营养支持和手术伤口处理对疾病预后起着重要作用.HBO、VSD已证明有助于疾病愈合.

  •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李雨;胡志刚;王金武;戴尅戎;叶堃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是造成肩关节疼痛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症状与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不稳、骨性关节炎等引起的肩关节慢性疼痛较难鉴别.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对肩关节疾病的深入研究,有许多新方法可以用来检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本文将基于影像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技术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和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 多节段开窗手术治疗下肢长骨单骨广泛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作者:张峥;贾知才;李海建;陈江涛;吴林波;宋兴华

    [目的]探讨下肢长骨单骨广泛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下肢长骨单骨广泛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结合临床手术术式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讨论.[结果] 37例患者均行多节段开窗病灶刮除、羟基磷灰石和磷酸三钙复合物填充骨缺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对于下肢长骨单骨广泛性FDB患者行节段性开窗病灶刮除、羟基磷灰石和磷酸三钙复合物填充骨缺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提供坚强的固定,缓解疼痛,减少畸形及病理性骨折,缩短药物治疗时间,且不增加复发风险.

  • 微创腰椎间盘镜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处理

    作者:范恒华;杜俊杰;朱克顺;崔玉明;虞攀峰;伍骥;郑超

    [目的]评价术后有限延长引流6~7d,或结合经皮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腰椎MED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4年10月本科行腰椎MED手术560例,出现脑脊液漏21例,其中15例(A组)为术中发现,棉片覆盖硬膜破口,完成手术后,给予放置引流管及密闭引流袋引流6~7d直至拔管;6例(B组)术后发现有脑脊液漏,未置引流管,超声引导下,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观察脑脊液漏引流持续时间、术后卧床和切口愈合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A、B两组脑脊液漏消失或引流管拔出时间分别为术后(6.4±0.5)d,(6.7±0.8)d;卧床时间为(8.1±1.0)d,(13.5±1.3)d;切口愈合时间为(14.1±0.9)d,(17.5±2.5)d.B组患者术后第2~3d出现皮下膨隆,或穿刺发现积液,其中1例术后第3d发现脑脊液从手术切口漏出,清创后,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再延长引流时间后愈合.术后1年复查超声或MRI均未发现硬膜外明显脑脊液肿.[结论]采用有限延长引流6~7d,或结合经皮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腰椎MED术后脑脊液漏,简单有效、并发症少.

  • Topping-off与P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兴中;吴恙;倪东亮;汤旭日;冯激波;朱铭兴;马华膺

    [目的]比较Topping-off和PLIF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在腰椎退行性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2月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患者60例,对其中30例采用Topping-off技术和传统技术各30例,分别对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前及术后1年的ODI功能指数、JOA评分等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组患者腰部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42个月,平均20个月.Topping-off组与PLIF组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5.5 ±1.6) cm和(6.3±2.1)cm,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22.5 ±30.6) ml和(150.5 ±20.2) ml.手术时间分别为(85.0±20.4) min和(92±23.8) min.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ODI功能评分和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年ODI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年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两组患者症状较术前均得到有效缓解,Topping-off手术技术应用于腰椎退行性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与PLIF手术比较,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的优点.

  • L4退变性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特点与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琨;张奎渤;李泽民;蔡国栋;樊云山;袁继龙;王俊勤

    [目的]探讨L4退变性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特点及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间44例L4单节段退变性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41例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在站立位脊柱侧位X线片上进行矢状面参数的测量(包括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VA及T1骨盆角TPA等).按PI大小进行分组对比,并观察腰椎矢状面曲度的Roussouly分型.[结果]DS组的PI、PT>NC组,SS< NC组(P<0.05);两组的LL、SVA及T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S组中进一步发现:正常PI亚组的PT、TPA均大于NC组及大PI亚组的相应值,而SS均小于NC组及大PI亚组(P<0.05).按Roussouly分型,NC组中1~4型所占比例分别为9.8%、56.1%、26.8%和7.3%;DS组中1~4型的比例分别为4.5%、25%、43.2%和27.3%.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组中均可见PI与PT、SS存在密切相关性(P<0.05);而TPA与PI、PT、LL及SVA之间有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L4退变性滑脱患者较正常人群的骨盆入射角更大,且存在骨盆后倾的代偿机制;T1骨盆角是评价患者整体矢状面平衡的理想指标.

  • 共培养条件下骨髓基质细胞与嗅鞘细胞的相互作用

    作者:刘劲松;李溪;龚跃昆;吕云峰;赵学凌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与嗅鞘细胞共培养条件下,两种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行细胞联合体内移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取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和嗅鞘细胞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将纯化后的骨髓基质细胞和嗅鞘细胞共培养,对共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检测间充质干细胞标记物Vimentin、NGF受体标记物P75、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结果]共培养部分细胞形态上具有神经细胞特征;经免疫荧光观察一部分细胞呈p75阳性,另一部分细胞呈Vimentin阳性,它们呈条索状包绕p75阳性细胞,细胞簇中央的细胞呈Nestin阳性.[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和嗅鞘细胞能在体外共同存活、生长,且通过细胞的相互作用,能激活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潜力,提示借助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采取恰当的细胞联合移植干预有可能弥补单一细胞类型自身的不足,这为BMSCs和OECs体内联合移植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 跖骨部骨化性肌炎1例报告

    作者:王志超;郑韶博

    骨化性肌炎是一种良性、局限性、自限性软组织骨化疾病,好发于四肢肌肉,常见于20~ 30岁人群,多伴有外伤史[1].临床上骨化性肌炎患者多因软组织肿物伴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前来就诊,其早期表现与炎性肿物及恶性肿瘤常难以鉴别,误诊率可达70%左右[2].

    关键词: 跖骨 骨化性肌炎
  • 包绕股骨干的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作者:刘景堂;邓晓文;周顺刚

    影像学表现为包绕骨干的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少见,本例术前MRI检查考虑血管瘤,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动脉瘤样骨囊肿,谨报道此例以供参考.1 病例报告患者,女,37岁,左大腿中段前侧包块4个月.患者4个月前有左大腿锻炼时突发肌肉拉伤疼痛史.入院全身检查未发现其余特殊异常.X线片检查左股骨干中上段局部呈椭圆形骨质低密度改变,前侧骨皮质略凹陷.MRI检查示左股骨干中上段前侧软组织包块,包绕骨干周径1/2,包块周边界限清楚,股骨前侧骨皮质侵蚀,MRI报告考虑血管瘤.

  • 第七届全国脊柱非融合技术学术会议在上海召开

    作者:王圣杰;田纪伟

    2015年7月17日,由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上海市松江区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承办,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学组、《中华医学杂志》社、《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协办的“第七届全国脊柱非融合技术学术会议”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00名脊柱外科同道们齐聚上海,就脊柱非融合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争议与未来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关键词: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