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改良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治疗(足母)外翻

    作者:赵思桥;马顺前;高战鳌;贾晓龙;夏涛;顾始伟;周文

    [目的]介绍传统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的改良方法,并探讨这种改良在(足母)外翻治疗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西安市第一医院骨科2002年1月~ 2015年1月2 105例(3 924足)行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治疗(足母)外翻病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2 060例;平均年龄53.72岁;双足发病1 819例,单足发病286例(左足147例,右足139例).这些病例中,采用改良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病例共560例(1 044足),其中男12例,女548例;平均年龄53.97岁;双足发病484例,单足发病76例(左足39例,右足37例).未改良组术前HVA (34.39±8.94)°,IMA (15.57±2.19)°,第1跖骨长度(62.01 ±2.24) mm.改良组术前HVA (33.90±9.46)°,IMA(15.49±1.97)°,第1跖骨长度(61.83±1.97) mm.手术改良包括:(1)将截骨方向改为水平面自近端内侧向远端外侧、矢状位自近端跖侧向远端背侧;(2)改变传统的第1跖骨斜行截骨模式,将截骨分为角度不同的两个阶段.[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未改良组术后HVA (8.91±1.77)°;IMA (8.57±1.41)°;第1跖骨长度(54.67±2.91) mm;第1跖骨长度较术前短缩(6.76±3.42) mm.改良组术后HVA (8.85±1.68)°;IMA (8.41±1.53)°;第1跖骨长度(59.33±1.39) mm;第1跖骨长度较术前短缩(2.58±1.99) mm.术后IMA、术后第1跖骨长度及第1跖骨短缩长度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0 7、0.000、0.000).术后疗效评定:未改良组优76.05%,良23.82%,差0.13%;改良组优80.18%,良19.82%,差0例.[结论]通过对手术方法的改良,术后第1跖骨短缩明显减少,截骨端稳定性更加牢靠,畸形矫正更加充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外形更加美观,功能恢复更加完善,优良率更高.

  • 一期病灶清除二期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

    作者:李旭升;周胜虎;甄平;高明暄;田琦;李生贵;常彦峰;樊晓海

    [目的]观察一期病灶清除二期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一期彻底清创、二期全髋置换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20 ~ 63岁,平均34.6岁;Babhulkar分期Ⅲ期3例,Ⅳ期14例.清创前抗结核治疗2~4周,行彻底清创术后继续强化抗结核治疗3~6个月行生物固定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抗结核治疗12~ 18个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4个月(8~ 48个月),Harris评分关节置换前平均37分,后一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9分,17例中16例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未发现结核复发、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松动等并发症,1例发生术后感染,经彻底清创、更换髋臼内衬及抗感染治疗后感染治愈.[结论]一期病灶清除二期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安全、有效的手段.

  • 组配式假体结合转子下横行截骨治疗Crowe Ⅳ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作者:张明超;刘丹平;卢伟;袁亚江;李国威

    [目的]探讨组配式股骨假体(S-ROM)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治疗Crowe Ⅳ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本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应用组配式股骨假体(S-ROM)结合转子下横行截骨对12例12髋Crowe 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平均随访时间为32个月(20 ~53个月).通过Harris评分和X线检查对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46.2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90.6分.术后下肢延长3~5 cm.术后8个月时复查X线片截骨处均达到完全骨性愈合.有1例于术后第2年发生脱位,手法复位成功.无股神经及坐骨神经损伤病例,无感染及假体松动.[结论]对于CroweⅣ型高脱位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应用组配式股骨假体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疗效肯定.

  • 窦道细菌培养在诊断慢性骨髓炎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显志;王满宜;张伯松;王振栋

    [目的]对比窦道细菌培养结果与术中细菌培养结果的一致率,及前者确定致病菌的能力,为临床使用敏感抗生素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研究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2003年6月~ 2013年6月53例伴有窦道的慢性骨髓炎患者,收集相关资料比较窦道细菌培养结果与术中细菌培养结果及确定致病菌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窦道细菌培养中,细菌检出率为75.60%,细菌未检出率24.6%,在细菌检出病例中,检出率高的前3位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2.26%)、表皮葡萄球菌(12.90%)、铜绿杆菌(8.06%).[结论]窦道细菌培养与术中细菌培养的符合率为67.30%,窦道细菌培养结果与终确定该病致病菌的符合率为51.50%.

  • 缝匠肌骨瓣和旋髂深骨瓣治疗青壮年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对比

    作者:张颖;冯立志;刘又文;何伟

    [目的]对不同方法治疗殷骨头坏死的中期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索优势保髋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09年7月本院采用缝匠肌骨瓣和旋髂深骨瓣治疗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早期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年龄、随访时间、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X线片结果.[结果]缝匠肌组平均随访(51.78±2.35)个月,旋髂深组平均随访(52.73±3.71)个月.其中旋髂深组拆线时间长,失血量大,手术时间长,切口长.Harris评分:两组术后各随访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旋髂深组比缝匠肌组恢复好且自12个月后两组评分逐渐下降.VAS评分:两组比较自24个月时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评分自24个月时始到终随访逐渐上升.X线片分析:两组术后随时间的推移坏死均有进展,且总髋数逐渐减少,置换数量增加.术前分期与好转率和保髋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好转率和保髋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缝匠肌骨瓣移植与旋髂深骨瓣移植比较,均为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ARCOⅡ期)的有效方法,且缝匠肌骨瓣操作简单,便于掌握,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可靠方法.

  • Coflex与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期疗效及对相邻节段退变影响的对比观察

    作者:王振林;黄培培;焦海斌;梁卓文;胡学昱;王哲

    [目的]对比分析棘突间动态非融合装置Coflex与腰椎后路融合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中期疗效,探讨Coflex在预防相邻节段退变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6月应用棘突间动态非融合Coflex和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L4、5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Coflex组和融合组.患者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对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腰椎侧位X线片及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和MRI片进行测量,用统计软件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oflex组及融合组分别有20及22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及随访时间均匹配.两组VAS、ODI评分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oflex组L3、4节段ROM与手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融合组L3、4节段ROM末次随访(7.38±1.15)°比手术前增加(5.75±0.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L3、4和L5~S1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Coflex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改良Pfirrmann分级,共有4例升高,融合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分级共有10例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棘突间动态非融合Coflex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达到与融合固定同样的中期临床疗效,并且在减少相邻节段退变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 组配式S-ROM假体结合粗隆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分析

    作者:孙卫平;王海波;王善超

    [目的]探讨组配式S-ROM假体结合粗隆下截骨在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男11例,女19例;年龄16 ~28岁,平均20岁.其中单侧29例,双侧1例.采用组配式S-ROM假体结合粗隆下截骨进行治疗,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12~ 26个月),评估术后髋关节功能、股区视觉模拟评分(VAS)、肢体长度及放射学评价.[结果]30例患者全髋置换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初始固定效果优良,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8.6±3.7)分恢复到术后的(87.3±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股区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的(6.0±1.8)分改善至术后的(0.65±1.35)分;术后股区无疼痛,患肢平均延长3 cm;术后首次X线片显示股骨柄假体的初始固定良好,随访期间,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有1例股骨柄假体下沉<1.5 mm,此后未出现假体松动及下沉征象、骨折、脱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组配式S-ROM假体结合粗隆下截骨在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上疗效确切,能解决髋关节发育存在的解剖变异,可有效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保留C2、3棘突肌肉附着点的改良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作者:李玉伟;严晓云;王海蛟;崔巍;王玉记;温艳

    [目的]观察保留C2、3棘突肌肉止点的改良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保留C2、C3棘突肌肉止点对预防颈椎前曲角度丢失、降低轴性症状发生率等并发症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13年10月,对145例C4~7水平狭窄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72例采用C3椎板下半部切除、T1椎板上半部切除、C4-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组);73例采用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传统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并计算改善率;记录颈椎曲度和颈肩部疼痛的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时间12 ~47个月,平均23个月.改良组手术时间少于传统组,出血量及引流量与传统组无显著差异.术后12个月随访,改良组和传统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椎曲度方面:末次随访时改良组与传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组较传统组能更好的维持颈椎前曲;改良组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方面:两组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无切口感染,无1例出现椎板关门.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脱出、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保留C2、3棘突肌肉止点的改良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能够在保护颈半棘肌等颈后部伸肌群的情况下实现5个椎板长度的椎管减压,缩短手术时间,获得与传统术式相同的减压效果,并能更好的维持颈椎前凸角度,减少颈肩部疼痛的发生率.

  • 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矫正中青年膝外翻

    作者:张丰经;刘晨宏;孙华;方礼明;林华刚;叶竹林;温桂如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结合Tomofix锁定钢板治疗中青年膝关节外翻畸形并分析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 2013年6月,采用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Tomofix锁定钢板固定治疗28例(34膝)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分别观察术前和术后KOOS (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评分、主观满意指数(Satisfaction Index,SI)、股胫角度改变及膝关节活动度,综合评价该手术方法对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7±11.13)个月(24 ~ 72个月).所有患者X线片显示截骨部位全部获得骨性愈合.与术前相比,KOSS各项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膝关节外翻畸形得到有效矫正(矫正范围:15.1°±3.7°,P<0.01),主观满意指数达到(84%±9%),膝关节活动良好.[结论]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矫正膝关节外翻畸形可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手法牵引复位结合可调式支架固定治疗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作者:黄钿锋;陈昆;郑文忠;蔡惠民;周章南

    [目的]探讨采用手法牵引复位结合可调式支架固定治疗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5月~2013年10月来本院就诊的3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幼儿共40髋,男5例(7髋),女25例(33髋);年龄1~3岁,经前期患肢伸直位皮肤牵引,然后采用手法牵引复位,分三期采用可调式支架固定治疗.[结论]采用手法牵引复位结合可调式支架固定治疗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临床疗效满意.

  • 关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伤口引流管留置与管理方案的临床进展

    作者:何洁;张峡;易德坤;张玉梅

    由于手术部位特殊的解剖结构及手术方式等原因,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较多,一般情况下术后都会常规留置引流管.但是留置后夹不夹闭,夹闭后如何通过怎样的夹闭方案来大化降低出血量,以及开放与夹闭引流管的利与弊等等情况都值得探讨.因此,本文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留置方案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脊髓栓系综合征病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可夫;贾连顺;史建刚

    脊髓圆锥受到牵拉导致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理论已经存在数十年,但随着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脊髓栓系综合征并不只存在脊髓圆锥的牵拉损伤,还包括马尾神经和周围神经根的牵拉损伤,其病因的研究也就成为热点,目前研究表明其病因主要包括基因和染色体的异常、胚胎发育的异常、后天原因等.

  • 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吴恙;李兴中;倪东亮;马安军;童鑫;付驰;朱铭兴;汤旭日;冯激波

    [目的]探讨Dynesys腰椎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1年3月~ 2014年3月采用Dynesys系统治疗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52例,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腰椎管狭窄症22例.[结果] 5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 ~48个月,平均23个月.手术切口长度平均(6.2±3.3) mm、手术时间平均(86.0±30.87) min、出血量平均(132.3 ±60.7) ml.术后患者VAS、ODI、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各时间点较术前VAS、ODI、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1年间与术后相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发生手术切口皮下感染,均予以对症处理后愈合,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螺钉置入错误、椎弓根断裂等并发症,术后无血肿发生,无椎弓根钉松动、脱落、断裂等现象发生.[结论]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近期效果满意,其远期临床疗效还需长期、大样本临床观察.

    关键词: 腰椎 狭窄 椎间盘 固定
  • 中药外洗对髌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曹南娟;王纪坤

    [目的]探讨自制中药外洗在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髌骨骨折患者95例.其中52例纳入治疗组,术后常规治疗,行CPM功能锻炼,同时拆线后第3d应用自制中药外洗;43例纳入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行CPM功能锻炼.术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行Bostman功能评分,行《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3个月Bostman髌骨骨折术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第3个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疗效评定比较,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外洗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有着积极作用.

  • 激光立体成形多孔钛对成骨细胞的影响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刘军;陈慧;甄平;李旭升;田琦;张航向;杨海鸥;李慎松

    [目的]评价激光立体成形技术制备的多孔钛材料对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和其生物相容性.[方法]以DMEM培养液和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浸提介质,对激光立体成形技术制备的多孔钛材料制取浸提液,并在加有此浸提液的培养基中培养成骨细胞,对照组加入等量DMEM培养液和无菌生理盐水,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采用细胞计数试剂-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以及黏附实验测定细胞黏附能力;对多孔钛分别进行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的细胞毒性试验、溶血试验以及短期全身毒性试验等生物相容性检测.[结果]①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培养3d后,发现成骨细胞在激光立体成形多孔钛组能够很好地粘附、生长和分化;CCK-8法和细胞黏附实验均证实,与对照组相比,激光立体成形多孔钛组中成骨细胞抑制率和黏附力均未受明显影响(P>0.05);②激光立体成形多孔钛为USP毒性0级,即无细胞毒性;溶血率为3.00%,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无短期全身毒性.[结论]采用激光立体成形技术制备的多孔钛材料有利于成骨细胞增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组织工程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骨性关节炎与髁间窝狭窄之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陈聪;马愔花;谭小义;张波;耿彬;孟会强;姜金;吴萌;夏亚一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OA)与髁间窝狭窄、髁间窝形状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MRI图像轴位序列上髁间窝形状,分为A、U、W三型.测量髁间窝宽度和股骨髁宽度,计算髁间窝宽度指数(NWI).依据K-L评分,把OA患者分为轻度和中重度两组,分别与健康组对比,确定OA与髁间窝形状、NWI之间的关系.依据ROC曲线得出NWI界值,确定髁间窝狭窄的指标,明确髁间窝狭窄与髁间窝形状之间的关系.[结果]中重度OA组A型明显比健康组和轻度OA组多.健康、轻度OA、中重度OA组MRI图像轴位NWI分别为(0.272 ±0.018)、(0.268±0.015)、(0.259±0.018),中重度OA组NWI明显比其他两组小(P<0.05),NWI与是否患中重度OA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轴位NWI<0.268可以作为髁间窝狭窄的依据.A型髁间窝易发生狭窄(P<O.01).[结论]中重度OA患者存在明显的髁间窝狭窄,其形状以A型多见.

  • 兔BP-EPCs对自体BMSCs体外扩增和分化能力的影响研究

    作者:魏韩笑;赵娴;袁瑞红;代晓明;李逸松;刘流

    [目的]通过研究大耳白兔外周血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BP-EPCs)对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筛选更有潜力两种细胞共培养系统从而为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资料支持.[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分离纯化兔EPCs和BMSCs,实验分两组:PB-EPCs和BMSCs间接共培养组中BMSCs为实验组,单独BMSCs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细胞形态.对两组第三代细胞进行成骨和成脂诱导并评估两组BMSCs分化能力.[结果]两组细胞体外培养形态规则,增殖能力强,生长曲线呈S型.其中兔EPCs和BMSCs间接共培养组较BMSCs单独培养组细胞增长速度更快,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成骨诱导后,间接共培养组BMSCs出现钙结节时间早且茜素红染色较深,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分泌量较单独BM-SCs组显著增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成脂诱导后,间接共培养组油红O染色较深,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EPCs和BMSCs间接共培养组细胞在增殖速度和分化能力方面均优于BMSCs单独培养组,提示将BP-EPCs和BMSCs共培养系统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有更大的使用潜能.

  • 膝关节带状疱疹引发腰骶神经痛1例报告

    作者:赵凯;董志伟;王健;张涛;刘贾昆;谷文光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病毒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的感觉神经侵入神经节细胞内,潜伏、休眠在那里,当机体正常防卫免疫机制受到损伤或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即被激活,在感觉神经末梢迅速增殖并破坏组织、细胞,使之发生炎症、出血、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病毒沿着神经纤维传播到所支配的皮肤,形成簇集性、节段性的小水疱,似带状,所以称带状疱疹[1].带状疱疹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中老年人比较常见.带状疱疹病毒多沿身体的单侧分布,常累及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好发于胸背部、腹背部,一般无传染性,具有嗜神经和皮肤的特性[2].然而,局部膝关节带状疱疹临床上较少见,现将1例患者报告如下.

    关键词: 带状疱疹 膝关节
  • 骨梅毒1例

    作者:宋来涛;赵荻;焦静;杨惠;张倩倩;刘晓红

    病历摘要:患者,男,38岁,因左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20 d来本院就诊,患者于2013年11月7日无明显原因的左髋关节出现疼痛,活动受限,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夜间疼痛明显,即到当地卫生院就诊,诊断不清,给予静脉注射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效果欠佳,于2013年11月26日来本院行MRI示:左侧髋臼骨质内异常信号,考虑感染性病变并左髋关节少量积液可能陛大,以左髋病变(性质待查)收入本院骨科,检查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TPPA)阳性,左髋部组织病理检查:少许碎骨组织,骨髓造血组织增生活跃,并可见较多分化程度不一浆细胞.以骨梅毒转入皮肤科,既往体健,否认慢性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否认冶游史.

    关键词: 骨梅毒 症状 治疗
  • 腰椎管内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

    作者:胡学昱;黄培培;杨智伟;叶斌;潘东晟;梁卓文;王哲

    副神经节瘤起源于神经嵴细胞,属于神经外胚叶肿瘤,是一类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目前公认的定义为:位于肾上腺髓质的副神经节瘤称为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外的副神经节瘤则依据解剖、功能状态或良恶性等综合因素命名,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以头颈部(颈动脉体、颈静脉球、迷走神经内、甲状腺等)为常见,发生于椎管内较为少见[1-2].本科诊治1例,报告如下.

  • 新年贺词

    作者:《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捧着收获的果实,满怀喜悦的心情,我们握别2015年;带着希望与憧景,带着执着与追求,我们拥抱2016年.在2016年元旦及春节之际,我们谨向本刊编委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以及各学组和青年委员会的专家、委员,向关心、支持本刊创新发展的读(作)者及各位专家、学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并对您们在过去一年中给予杂志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2015年,《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在孙磊总编辑的带领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着力打造精品期刊,杂志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学科总排名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关键词:
  • 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规范

    作者: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又称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系骨科常见且难治性疾病.由于非创伤性ONFH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因此从源头上防治此病尚不可能,但目前国内外专家对诊疗主要方面存在共识[1],国内发表的专家建议(2007)[2]和专家共识(2012)[3]对股骨头坏死规范化的诊疗起了重要作用.为更规范股骨头坏死的诊疗技术,提高疗效,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召集国内骨坏死研究及诊疗专家讨论、制定了《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规范》,供临床医师参考.

    关键词: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