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疗效观察

    作者:杨卫强;蒋振刚;郭新军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配对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44例(97.8%),显著高于对照组38例(84.4%),x2=4.939,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椎体后缘高度比值均大于对照组,且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疗效较佳,椎体稳定性更佳,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与同种异体骨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疗效差异

    作者:王振昊;彭磊;刘建莉;程少文;袁伟;朱恒杰;郭远学

    [目的]探讨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骨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共收治60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0例,联合组采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植入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对照组采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植入同种异体骨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术后末次随访联合组的椎体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3、6个月、末次随访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40%、60%、8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33%、26.67%、63.33%(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的脊髓神经损伤功能分级在术前、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脊髓神经损伤功能均较术前显著好转(P<0.05).[结论]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较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能够更显著的促进植骨融合,减少骨缺损,对减少术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具有更显著的作用.

  • 撬拨复位InterTan内固定治疗延迟性粗隆间骨折

    作者:杨恺;王祥立

    [目的]探讨撬拨复位结合InterTan内固定治疗延迟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对本院2012~2015年骨科收治的21例采用撬拨复位结合InterTan内固定系统治疗的延迟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延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同期采用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新鲜粗隆间骨折85例为对照(新鲜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和放射学参数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虽然延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大于新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延迟组在没有明显扩大切口情况下完成了闭合复位,两组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撬拨复位结合InterTan内固定,可使延迟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达到满意复位、固定,同时并无明显扩大创伤.

  • 老年股骨颈骨折半髋置换选择骨水泥型和生物型假体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建刚;李超英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选择骨水泥型和生物型股骨假体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选择同期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老年患者共151例.其中骨水泥型组65例,生物型组86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术后髋关节疼痛VAS评分.[结果]151例患者术后均获得1年以上的有效随访.生物型假体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方面要优于骨水泥假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水泥型假体组在术后引流量、术后部分负重、术后完全负重及住院时间方面要优于生物型假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前和术后1年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型假体组在术后1、6个月时Harris评分均优于生物型假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VAS评分在术前、术后2周、术后1、6个月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关并发症都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两组间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和生物型假体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的治疗疗效,可根据假体不同的特点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张建;卢林;康立新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5月期间186例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将行快速康复理念治疗的91例患者作为快速康复组,常规方式治疗的95例患者作为常规康复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VAS),术后并发症,术后是否输血,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常规康复组相比,快速康复组术后早期疼痛减轻(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P<0.05),输血率减少(P<0.05),住院时间缩短(P<0.05),住院费用减少(P<0.01),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应用,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 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技术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张立峰;冯卫;林创鑫;于成涌;佟雁翔;李亚光;张哲汉;贾燕飞

    [目的]探讨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7月在本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Evans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例,均采用美国施乐辉公司的髓内钉InterTan治疗,其中牵引床组术中采用牵引床复位;联合组术中采用牵引床与克氏针共同复位,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质量、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牵引床组(39 ~ 102) min,平均(65.83±17.23) min,联合组(33~79) min,平均(49.16±12.21) min;术中出血量:牵引床组(105~300) ml,平均(195.83±60.97) ml,联合组(100 ~ 250)ml,平均(175.83±48.13) ml;复位质量:牵引床组1例优,7例良,4例差,联合组8例优,4例良;负重时间:牵引床组(17 ~42)d,平均(24.16±9.65)d,联合组(10~28)d,平均(15.66±4.83)d;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牵引床组(75 ~91)分,平均(82.41±4.48)分,联合组(75 ~91)分,平均(90.08±2.81)分;骨折愈合时间:牵引床组(12 ~ 20)周,平均(15.33±2.35)周,联合组(11 ~ 17)周,平均(14.08±1.88)周;术后并发症:牵引床组出现3例髋内翻,1例退钉,联合组没有出现并发症.其中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撬拨辅助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微创、操作简单、骨折复位良好、手术创伤少、出血少、手术时间短、骨折固定稳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 多方向空心钉内固定对股骨颈骨折术后颈短缩的控制

    作者:王志生;吴志新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多方向空心钉内固定术对股骨颈短缩的影响.[方法] 2009年6月~2013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186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年龄55 ~6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平行固定组及多方向固定组. [结果]术后155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平行组患者股骨颈短缩率32.8%,多方向组1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平行组患者股骨骨折愈合率91.8%,多方向组8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平行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70.58±6.85)分;多方向固定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91.69±8.34)分,传统平行组Harris评分低于多方向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行组术后2年股骨头坏死率44.3%;多方向固定组术后2年股骨头坏死率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多方向固定较传统平行固定在有效降低股骨颈短缩率的同时,可更大程度的保护髋关节功能、降低股骨头坏死率.

  • 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Meta分析

    作者:魏志辉;赵波;何超;马纪坤;张铭华

    [目的]应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半髋关节置换中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假体临床疗效差异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Ovid,EMBASE,CBM,万方,VIP,CNKI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5年5月,检索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RCTs,共2 308例髋,结果显示骨水泥组手术时间长[MD=8.30,95%CI (6.86,9.74),P<0.001],术中出血量多[MD=38.72,95%CI (0.11,77.32),P=0.05].但假体并发症少[RR=0.29,95%CI (0.18,0.45),P<0.00 001],术后1年大腿疼痛发生率少[OR =0.69,95%CI (0.55,0.87),P=0.002],翻修率、心脑血管并发症、死亡率、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骨水泥组相比,骨水泥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但假体并发症及疼痛方面有优势,且并没有增加死亡率、翻修率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 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治疗

    作者:尤瑞金;杨德育;吕宏升;肖奕增

    [目的]探讨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行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方案.[方法] 2008年11月~2014年6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抗骨质疏松及康复功能锻炼治疗经皮椎体强化术术后椎体再骨折22例.记录并分析伤椎高度压缩率、伤椎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及再骨折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15 ~49个月,平均(17.3±6.2)个月.所有患者骨水泥注射过程顺利.术后CT扫描显示5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渗漏发生率为22.73%,其中椎管内渗漏1例,椎间隙渗漏2例,椎间盘渗漏1例,针道渗漏l例.均无明显症状,未行特殊处理.1例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为4.55%.患者术后伤椎高度压缩率、伤椎后凸Cobb角、VAS及ODI评价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抗骨质疏松及康复功能锻炼是治疗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有效方法,止痛效果好,并且能够改善椎体形态,减少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头坏死6例体会

    作者:殷勇;弋石泉;薛志强;杨静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8~ 2013年收治的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中新鲜骨折5例,陈旧性骨折1例;假体普通股骨柄2例,其余为加长柄.[结果]6例患者均安全接受手术,无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1例发生坐骨神经牵拉伤,术后约半年恢复.随访1~5年(平均2.5年),按Harris疗效标准评定,优4例,良1例,可1例,患者均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头坏死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操作可行,疗效满意.

  • 游离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陈实;邱志龙;颜翼;戴海波;罗小中;杨战京;胡楷

    [目的]探讨游离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足踝皮肤软组织缺损22例.手术时间120~ 160 min.皮瓣大小为7 cm×4 cm~16cm×10cm.[结果]22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发生皮瓣感染,经对症治疗后伤口逐渐愈合,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皮瓣外观及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满足创面修复要求.[结论]使用游离超薄穿支皮瓣修复足踝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张力带固定旋后-外旋Ⅳ度内踝骨折的经验

    作者:刘淑磊;侯存强;潘银华

    [目的]通过分析张力带骨针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一种治疗途径.[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1月采用张力带骨针治疗内踝骨折,旋后-外旋Ⅳ度10例.年龄20~ 6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h~16d.均选择X线表现内踝为低位横形或横形、短斜形.术后根据踝关节骨折Olerud-Molander功能评分评价术后疗效.采用Baird踝关节评分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10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1例切口延迟愈合,余切口均Ⅰ期愈合.X线片示踝关节均获解剖复位;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9 ~ 13周,平均11.8周;术后踝关节内、外、上方间隙一致.随访期间无复位丢失、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未出现骨关节炎影像学表现.术后半年及1年时Olerud-Molander功能评分分别为(83.33±10)分和(93±7.15)分.术后1年Baird踝关节评分获优4例,良5例,优良率90%.[结论]应用张力带骨针治疗内踝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椎体成形术后术椎合并非术椎骨折的治疗体会

    作者:钟远鸣;苏之盟;李智斐;苏正义;李兵

    [目的]介绍椎体成形术后术椎合并非术椎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9例患者均再次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半年未见第3次椎体骨折.[结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术椎合并非术椎骨折的首选,术后予佩戴腰围、理疗、腰背肌功能锻炼、抗骨质疏松等治疗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 肱骨外髁骨折骨不连三联征的分期治疗

    作者:徐留海;周游;唐康来

    [目的]探讨肱骨外髁骨折后继发骨不连合并肘外翻、尺神经炎三联征的分期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收治肱骨外髁骨折后骨不连20例,均伴有肘外翻、尺神经炎,全部采用一期尺神经前移、骨不连融合内固定手术、二期肱骨远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结果] 20例平均术后随访25个月,治疗前后尺神经炎按一般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83.3%;肘关节功能按HSS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良率95%,按Ewald scoring system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90%.肘外翻角度由术前的平均31.7°±8.3°减少到术后的11.8°±2.7°(P <0.001).[结论]肱骨外髁骨不连、肘外翻、尺神经炎可看做肱骨外髁骨折后发生的三联征,该三联征的分期治疗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 骨关节炎骨软骨损伤修复的研究现状

    作者:冯萌;邱裕生;陈迁;张龙;刘文光;彭航;张智

    [目的]综述骨关节炎骨软骨损伤修复的难点及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分析总结近5年骨软骨再生及修复的相关文献.[结果]由于软骨下骨硬化、骨软骨界面的完整性破坏以及新生血管形成,骨关节炎的关节软骨损伤加重,同时滑膜炎时炎症因子分泌增加,抗炎的生物治疗及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对于骨软骨修复颇有前景.另一方面,随着表观遗传学的发展及软骨细胞能量代谢(缺氧诱导因子-1α)与全身代谢尤其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的研究促进了骨软骨损伤的机制研究.利用脂肪干细胞及内源性细胞归巢为骨软骨损伤修复提供了新思路,但仍面临着软骨细胞老化的难题.[结论]骨软骨再生目前比较成熟,而在体内试验时,骨软骨微环境难以维持并且软骨老化,不能长时间维持软骨生物学功能是目前骨软骨修复大的挑战.

  • 肩袖修复后促进腱骨界面软骨再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颉鸿;吴海山

    肩袖损伤是造成肩关节功能障碍常见的原因,尽管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但肩袖修复术后再撕裂发生率依然高达20% ~ 94%.从组织病理学角度看,传统肩袖重建术后正常腱骨界面组织结构无法重演,主要问题是肌腱插入骨部位的软骨过渡层不能再生,腱骨之间仅为瘢痕愈合,有研究证实修复后肩袖止点的抗拉强度大幅减弱,推测这可能是已修复肩袖容易发生再撕裂的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致力于利用生物学技术促进肩袖修复后腱骨界面软骨再生,尝试恢复正常腱骨连接部的组织形态,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这方面的基础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内轴型膝关节假体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袁丁;李涛;徐浩;王磊;荣春;王英振

    内轴型膝关节假体自1999年上市以来,已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临床上.从设计原理上,内轴型膝关节假体系统较传统膝关节置换系统有显著优势,可大程度的恢复正常的髌股关节和胫股关节活动,并且使用接近膝关节解剖形态的股骨假体设计,提高了关节活动的稳定性,同时增加关节面的接触面积,大程度降低了聚乙烯的磨损.但有关内轴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中远期随访研究相对较少,大宗的研究数据亦不多见,这些文献研究中绝大多数为针对欧美国家人群的研究,针对中国人置换该系统后的中远期随访目前无相关报道.本文通过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内轴型假体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

  • 终末期肾病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管理措施分析

    作者:汪钦;尚希福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终末期肾病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9例,行人工半髋置换术2例.其中股骨颈骨折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例,髋骨性关节炎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围术期管理,对比术前及术后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对髋关节功能、疼痛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30~ 36个月的随访,Harris评分从术前32分(10 ~55)分提高到85分(80 ~92)分.1例术中出现假体周围骨折,1例出现术后高热.经治疗后好转.其余9例恢复良好,患者满意.[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效果良好,围手术期需充分准备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SPⅡ解剖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孙卫平;王海波;王善超

    [目的]评价采用SPⅡ解剖型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8例,女22例,年龄80 ~ 95岁,平均86岁,均为单侧,骨折类型按照Evans-Jensen分类法均为不稳定型:Ⅲ型25例,Ⅳ型10例,Ⅴ型5例,骨质疏松按Singh指数分级:Ⅳ级10例,Ⅲ级22例,Ⅱ级8例.损伤至手术时间3~10d,平均4.5d.手术方式:采用SPⅡ解剖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采用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手术时间45 ~60 (51 ±5) min,术中出血量200~ 300(220±20) ml.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术后第2d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血管外科进行系统抗凝、溶栓等治疗后痊愈;2例术后呼吸系统感染,经呼吸科会诊后给予抗炎、解痉平喘等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关节脱位、假体关节感染、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发生.本组40例患者,共3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 26个月,平均17个月.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0.41±5.6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平均(85.11±6.23)分,其中优23例,良8例,可5例.患肢功能总的优良率为90.0%.[结论]采用SPⅡ解剖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尽快地恢复患肢活动功能,减少长期卧床而致的严重并发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近期效果满意.

  • 过度运动对大鼠膝关节损伤的机理探究

    作者:唐涛;邢崇慧;孙先润;李治;张敏;王波;刘颖;李亚国;肖壮

    [目的]探讨过度运动致膝关节滑膜和软骨损伤的形态改变及其损伤机理.[方法]将25只健康成年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与过度运动训练(跑步)组(训练组),分别于1、2、3、6周时处死大鼠,取全膝关节,4% PFA(多聚甲醛)液固定、CT扫描、石蜡包埋、切片、染色;通过肉眼观察、CT成像、Masson三色胶原、Safranin-O、ED1、α-SMA等(免疫)染色观察滑膜、软骨形态学变化;并用病理图像、半定量法、Mankin's评分等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训练组膝关节软骨表面破坏严重,软骨下骨骨密度明显增高.Mankin's评分对照组(0.43±0.3)分,训练组(5.9±2.1)分(15 km), (7.9±2.7)分(30km);滑膜纤维性病变,对照组Collgen fibers阳性胶原纤维(9.7±2.3)%,训练组(34.5±3.7)%(15 km),(67.5±4.2)% (30 km);对照组ED1阳性细胞半定量(4.8±1.7)分,训练组为(17.3±3.5)个/mm2 (10 km),(13.46±2.7)个/mm2 (30 km);对照组α-SMA阳性细胞半定量(92.3±13.6)分,训练组为(287.2 ±21.3)个/mm2(5 km),(441.4±100.4)个/mm2 (30 km);对照组与训练组软骨及滑膜的病理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反复过度运动能导致膝关节滑膜炎、滑膜纤维化以及进行性关节软骨破坏等病理改变,并终发展为骨关节炎.

  • 急性脊髓损伤脊髓与脑脊液中炎性因子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蒋恺骉;于博;劳立峰;王涵韬;李新锋;刘祖德;钱列

    [目的]了解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内及脑脊液中IL-6、IL-lβ及TNF-α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将152只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采用Allen打击法造模,分别于造模后2、4、6、8、12、24、36、48、72 h取大鼠损伤区脊髓及脑脊液,利用ELISA及Real-time PCR检测并比较两者中炎性因子的浓度变化.[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IL-6、IL-1β、TNF-α均在脊髓中表达迅速升高,IL-6、IL-1β在4h即达到高峰,而TNF-α在2h即达到高峰.IL-6、IL-1β、TNF-α在脑脊液中表达相对较迟,但在6h也已能检测出,IL-6、IL-1至24 h达到高峰,TNF-α12 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结论]脊髓损伤后脑脊液中炎性因子出现时间及到达高峰时间较损伤脊髓区稍晚,但趋势基本相仿,脑脊液炎性因子的研究可以基本反映脊髓炎性因子情况.

  • 《儿童脊柱矫形手术学》读后感

    作者:刘少喻

    拜读了田慧中、李佛保、谭俊铭教授主编的《儿童脊柱矫形手术学》之后,收益颇大,使我对儿童发育期间早做截骨矫形手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书图并茂,系统详细地描述了各种儿童脊柱矫形常见手术和特殊手术要点及方法.内容丰富、言简意赅、实用性强,适合于脊柱外科医生阅读和参考.该书由国内资深专家联合编写,如田慧中教授于1961年率先在我国做了第一例强直性脊柱炎驼背的截骨矫形术,至今已56年,在脊柱截骨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990年曾在我院(中山大学一附院)示教“儿童角形脊柱后凸全脊柱截骨术”,每天一例,连续做了3例.

    关键词: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