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与Dynesys治疗Lenke-Silva Ⅱ 级退行性脊柱侧凸症的疗效对比

    作者:高鑫峰;赵志刚;黄方敏;李鹏

    [目的]比较短节段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PLIF)与动态固定系统(Dynesys)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2015年所有的退变性腰椎侧弯矫形手术,病例纳入标准为Lenke-SilvaⅡ级,根据采用的术式分为PLIF组33例,Dynesys组20例.其中男18例,女35例,平均年龄(57.3±6.9)岁(48~72岁).固定2个节段的16例,3个节段的37例.分析术前与术后的腰椎侧凸Cobb角、VAS评分和ODI指数,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指标.两组之间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置信区间为95%.[结果]PLIF组平均随访时间(28.2±14.9)个月,Dynesys组(29.2±12.0)个月.Dynesy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PLIF组;PLIF组各种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Dynesys组为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和Dynesys组VA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2.81%、80.60%,ODI指数改善率分别为77.80%、78.9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和Dynesys组Cobb角矫形改善率分别为81.68%、74.78%,术后矫形丢失率分别为5.32%、18.3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esys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均少许PLIF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与PLIF组相当.但矫形效果和腰椎稳定性不及PLIF组.

  • 情感障碍与颈椎前路手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浩曦;李新华;雍之遥;陈兆雄;刘涛;吴德升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通过术前和术后3个月对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的评估.分析情感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并且结合受试者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用于揭示情绪度量的截断分数,以确定不利的生活质量.[结果]手术前测试13%的患者为抑郁症,30%的患者为焦虑症状.术后测试仍然有13%的患者报告抑郁症,38%的患者显示焦虑症状.焦虑症状在术后持续存在,并且发现抑郁症和焦虑是明显的,并且明显影响手术后生活质量的特定结构域.手术前后时间截点的抑郁和/或焦虑水平预测与不利的术后生活质量关系被确立.[结论]本前瞻性研究显示特定的情感因素如:抑郁和焦虑,对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因此,临床医生必须更加重视患者的情绪调节.

  • 杂交与融合手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对比

    作者:韩志伟;于秀淳;黄伟敏;刘磊

    [目的]比较PEEK棒杂交术与钛棒双节段融合术的临床结果及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对44例双节段腰椎退变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杂交组21例,采用下位间隙融合,上位间隙不融合,椎弓钉PEEK棒固定;融合组23例,行双间隙融合,椎弓钉钛棒固定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欧式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分析临床疗效.通过测量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指数(DHI)、活动范围(ROM)、相邻节段椎间盘Pfirrmann退变分级,评价ASD.以末次随访腰椎CT二维重建评估椎间融合.[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术后VAS、ODI、JOA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杂交组无任何患者符合ASD的诊断标准.相比之下,融合组有6例患者发生ASD,发生率为26%,其中1例有明显临床症状,诊断为邻近节段退变病.两组分别出现1例螺钉松动,均无临床症状.[结论]应用PEEK棒杂交手术与钛棒融合手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通过平均24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显示PEEK棒杂交手术延缓ASD有明显的优势.

  • 肥胖对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徐闯;刘明廷;尚义美;孟涛;李健;石辉;杜长岭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肥胖对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WanFang、CNKI中关于肥胖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的文献,检索时限为2016年8月1日之前.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筛查,采用Newcastle Ottawa Scale (NOS)文献质量评价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8篇文献,10 047例患者,肥胖组2 985例,非肥胖组7 0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非肥胖组相比,肥胖组可以显著增加THA手术时间(WMD=10.82,95%CI[4.83,16.82],P=0.000 4)、术后脱位率(RR=2.08,95%CI [1.55,2.79],P<O.000 01)、感染率(RR=3.68,95%CI[2.18,6.22],P<O.00001)、失血量(WMD=169.14,95%CI [73.24,265.05],P=0.000 5),显著降低Harris Hip Score (HHS)评分(WMD=-3.40,95%CI[-5.41,-1.40],P=0.000 9);但两组住院时间(WMD=-0.19,95%CI [-0.38,-0.00],P=O.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增加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术后脱位、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肥胖对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产生负面影响.

  •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多节段伴后凸畸形颈椎病

    作者:张在恒;张祥英;张元豫;颜登鲁;厉玉杰;张科

    [目的]评价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rofile interbody fusion device,Zero-P)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颈椎后凸畸形矫形的影响.[方法] 2012年8月~2015年3月,26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均行颈椎间隙减压后Zero-P系统固定.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的X线片、MRI或CT,根据颈椎Cobb角、椎间高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的矫形效果;分析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对该术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6~33个月的随访,平均22.7个月.26例患者术后主要症状均明显减轻,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出现,并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症状改善愈发明显甚至消失;患者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术前分别为:(9.37±0.99)分、(6.70±0.55)分、(23.48±2.39)%,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4.18±1.03)分、(2.02±0.37)分、(10.10±1.67)%;颈椎Cobb角:术前(-2.26±1.04).,末次随访(14.73±1.00).;颈椎椎间高度:术前(4.16±0.54) mm,末次随访(7.42±0.88) mm;患者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颈椎Cobb角及椎间高度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后弓畸形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Zero-P固定可以达到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

  • 术中自体血回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作者:曹国瑞;谢锦伟;徐彬;沈彬;杨静;康鹏德;周宗科;裴福兴

    [目的]评价在现代血液管理策略干预下,术中自体血回输在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快速康复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设定纳入与排除标准,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单侧THA的患者130例,其中手术过程中使用了自体血液回输装置的70例患者作为回输组,未使用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炎性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输组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259.73±189.50) ml vs (118.25±56.47) ml,P<0.001],术后24 h引流量多于对照组[(274.43±153.31) mlvs (193.64±88.62) ml,P=O.031],两组患者术后第1d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下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贫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8),回输组术后第3d的HB和HCT下降量多于对照组(P<0.05),异体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9% vs 0%,P=0.300).[结论]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现代血液管理策略干预下,对于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的复杂初次单侧THA,术中自体血回输不会改变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炎性指标,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中自体血回输可以减少患者血红蛋白的丢失,防止HB和HCT快速下降,降低术后贫血的发生率.

  • 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预后因素

    作者:李乐鹏;李高磊;崔艳萍;娄朝晖

    [目的]研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采用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0月经手术治疗且完整随访的51例胸椎OLF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如性别、年龄、病程、术前及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椎管面积残余率、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术前是否存在二便功能障碍、术后是否存在脑脊液漏等因素进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根据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分为优良组(JOA改善率≥25%,38例)和不良组(JOA改善率<25%,13例),术后恢复优良率74.51%.两组间年龄、术前JOA评分及病程等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P=0.004)、椎管面积残余率(P=0.009)及术前存在二便功能障碍(P=0.002)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OR=6.202)、椎管面积残余率(OR=13.286)及术前存在二便功能障碍(OR=25.905)与预后影响关系密切.[结论]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胸椎OLF效果良好,患者术前存在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椎管面积残余率≤80%、二便功能障碍提示预后不良.

  •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晓峰;徐大霞;王闯;孔猛;陈允震

    [目的]分析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对药物应用的指导意义,为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探索一条精准有效地治疗途径.[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临床研究,56例患者根据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与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测量值分为低骨转换组(30例)与高骨转换组(26例).每组随机分别给予2种治疗方案:特立帕肽(20μg/d)与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年),治疗时间为26个周,期间定期观察β-crossLaps、P1NP、腰椎、股骨颈骨密度(BMD)以及VAS疼痛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在高、低骨转换组中,特立帕肽治疗后P1NP与β-crossLaps均较治疗前浓度升高(P<0.05),唑来膦酸治疗后P1NP与β-crossLaps均较治疗前浓度降低(P<0.05);低骨转换组特立帕肽治疗后腰椎BMD升高较唑来膦酸显著(P<0.05),高骨转换组唑来膦酸治疗后股骨颈BMD升高较特立帕肽显著(P<0.05);低骨转换组特立帕肽治疗后骨痛缓解优于唑来膦酸(P<0.05),高转换组中两种药物均能缓解骨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应以骨生化标志物作为药物选择的依据:低骨转换状态下以促成骨药物为主,高骨转换状态下以抑制骨吸收药物为主.

  •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梁磊;刘文德;陈可夫;吴一凡;丁俊杰;孙小航

    [目的]观察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2例,观察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椎管扩大、颈部轴性症状及C5神经根麻痹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定义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前平均JOA评分(8.60±1.90)分,随访时平均JOA评分(13.12±1.88)分(P=0.001),神经功能改善率为28.57%~ 77.78%,1例出现轴性症状,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2.4%,C5神经根麻痹0例,术后测量X线片或CT、MRI椎管矢状径扩大7.1~ 10.9 mm,平均(9.48±0.83) mm.[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固定术治疗效果肯定,操作简单,减压效果好.

  • 神经根阻滞联合椎间孔镜术治疗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徐丽彪;姚玉龙;黄文舟;敖鹏;程细高

    [目的]比较神经根阻滞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2年6月~2014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52例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其中微创组24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术,传统组28例行椎板开窗减压术,记录分析围手术期参数及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分析术前术后访视记录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改良下腰痛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ODI)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微创组明显优于传统组,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1.67% (22/24)、89.29% (25/2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3% (2/24)和7.14%(2/2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容易误诊,神经根阻滞可以有效进行定位定性诊断,神经根阻滞联合经皮椎间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取得相似的效果,但前者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

  • 射频等离子针刺不同功率时间组合蛋清实验及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疗效分析

    作者:刘爱峰;王平;张超;金哲峰;尹广斌;李远栋;吴鹏;韩金昌

    [目的]根据蛋清实验探讨不同功率时间组合射频等离子针刺佳消融量效参数,评价此组合射频等离子针刺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方法]根据射频等离子针刺蛋清实验,测量不同功率射频等离子针刺使蛋清产生变性所需时间及产生变性的大长度、宽度,以确定佳消融量效参数并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同时,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应用此参数组合射频等离子针刺治疗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58例,观察指标包括VAS评分、腰椎活动度及红外热成像温度,应用SPSS19.0软件对治疗前后各疗效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蛋清实验:射频功率3W以上时才有治疗意义,功率4~6W射频需发射2s以上才起作用,功率7~9W需发射1s以上起作用,功率10 W发射低于1s即起作用,不同功率时间组合产生蛋清热凝物的大长度、宽度存在差异.临床研究: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椎活动度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部平均温度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射频等离子针刺随功率升高治疗时间缩短,但治疗范围呈缩小趋势,功率4~7 W、作用时间2s以上时,射频等离子针刺消融量效关系佳;此功率时间组合射频等离子针刺治疗非特异性腰痛并发症少、临床疗效确切.

  • 腰椎椎体间融合不同手术人路及并发症

    作者:李明;种衍学;宋将;康立新;张少成

    腰椎椎间融合术已被证明是治疗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脊柱不稳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及对疾病认识的加深,国内外学者报道了多种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新人路,初步应用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也陆续报道了相关并发症的出现.目前腰椎融合方法各异,每种术式均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本文就各种腰椎椎间融合手术方式及相关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

  • MicroRNA在软组织肉瘤异常表达与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凯;谷文光;董志伟;王健

    软组织肉瘤是一种高度异质性来源于间充质组织的恶性肿瘤.由于其组织学亚型较多,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不确定性,对于目前的诊断和治疗都是很棘手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是缺乏有用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可用于检测肿瘤的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对化疗或放疗的反应可能有助于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临床管理.microRNA在软组织肉瘤中研究提供了解决问题线索.软组织肉瘤中差异microRNA和患者血清中的循环microRNA等证据发现潜在的加速了向临床应用的转变,这无疑给根除软组织肉瘤带来了新的希望.

  • 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50例分析

    作者:曹海云;邹吉锋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临床均给予后路手术治疗.观察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冠状位Cobb角、矢状位前凸角、生活质量评分(SF-36)的变化,并统计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年.术后3、6个月、1年时,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随时间增加显著降低(P<0.05).术后3、6个月、1年时,患者腰椎冠状位Cobb角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随时间增加显著降低(P<0.05),但术后1年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3、6个月、1年时,患者矢状位前凸角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随时间增加显著升高(P<0.05),但术后1年与术后6个月时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患者SF-36各指标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0.05).3个月时总优良率为78.0%,6个月时总优良率为88.5%,1年时总优良率为91.5%.[结论]后路手术可有效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改善脊柱畸形,缓解疼痛,效果满意.

  • 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成人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37例分析

    作者:马新强

    [目的]探讨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成人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37例成人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临床均给予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术后1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疼痛变化进行评价;利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利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量表)对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测量术前、术后脊柱相关影像学参数变化和矢状面平衡等相关参数变化;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用时225~521 min,平均356 min;术中出血量950~1150 ml,平均1 100ml,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年,患者ODI评分、VAS、SF-36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术后1年,矢状面胸椎后凸Cobb角、胸腰段前凸Cobb角、腰椎前凸Cobb角、大后凸Cobb角、C7PL-CSVL和SVA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随访期间1例患者出现螺钉置钉不良、1例老年患者因意外损伤导致骨折,并发症发生率为5.4%.[结论]脊柱截骨矫形手术治疗成人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能够有效缓解疼痛,重建脊柱序列及三维立体面平衡,矫正脊柱生理弯曲,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白藜芦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对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

    作者:林健静;曾晖;肖德明;于斐;袁昊;孙军营

    [目的]通过白藜芦醇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探讨白藜芦醇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对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采用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鉴定软骨细胞.根据作用药物的不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白藜芦醇组(100 μmol/L白藜芦醇)和LY294002组(100 μmol/L白藜芦醇+25 μmol/L LY294002).采用RT-PCR检测软骨细胞中Aktl,Aggrecan、Collagen 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软骨细胞胞核呈蓝色荧光,胞质呈红色荧光.显示Ⅱ型胶原染色阳性细胞数占90%以上,证实所培养细胞为软骨细胞.RT-PCR检测结果显示白藜芦醇组Akt1、Aggrecan、Collagen Ⅱ mRNA表达量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LY294002组Aktl、Aggrecan、Collagen Ⅱ mRNA表达量较白藜芦醇组下降,但仍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增加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合成,起到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

  • L-型钙通道在NFAT1调节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基质代谢中的作用

    作者:孙静磊;陈康;秦志明;常延超;武文婷;王晓峰;师晨霞

    [目的]探讨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在NFAT1调节软骨细胞基质代谢中的作用.[方法]Hulth法制作兔骨关节炎(KOA)模型.使用qRT-PCR法观察对照组和KOA组兔软骨细胞5种NFAT亚型的mRNA表达情况,然后使用L-型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检测软骨细胞NFAT各亚型和基质代谢各标记物的改变,以及膜片钳技术观察KOA细胞膜电位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KOA组软骨细胞5种NFAT的mRNA表达变化并不一致.KOA组软骨细胞NFAT1明显升高,是对照组的2.42倍(P<0.01),NFAT2显著降低,是对照组的0.34倍(P<0.01),而NFAT3、NFAT4和NFAT5的mRNA表达没有改变.与单纯DMSO培养基对照组相比,10 μmol/L硝苯地平对KOA软骨细胞的活力没有影响,但完全阻断了KOA软骨细胞Car1的mRNA表达,增加了软骨细胞内基质成分Ⅱ型胶原(7.46倍,P<0.01)、聚集蛋白聚糖(4.98倍,P<0.05)和转化生长因子-p的mRNA表达(4.37倍,P<0.01),降低了分解酶基质金属蛋白酶-1(0.17倍,P<0.01),含血小板反应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 (ADAMTS) (0.29倍,P<0.01)和ADAMTS-5的表达(0.10倍,P<0.01),与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硝苯地平显著降低了NFAT1的表达,是对照组的0.20倍(P<0.05),但对NFAT2的mRNA表达没有影响.此外,硝苯地平使KOA组细胞膜电位显著增加(P<0.01).[结论]L-型钙通道通过上调NFAT1.的mRNA表达参与调控KOA软骨细胞基质代谢.

  • 多发巨大痛风石性关节炎的全膝关节置换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潘三元;钟露斌;曹学伟

    痛风是单钠尿酸盐沉积于关节、肾脏和皮下等部位,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的代谢性风湿病疾病[1].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主要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致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其患病率明显升高,目前大约为1%~3%,并呈上升趋势及日渐年轻化[2].痛风发展到痛风石的概率,目前未见大宗流行病学调查,李朝霞等口]对广州332名原发性痛风连续性病例进行痛风负荷问卷调查,发现40岁前发病占33.7%,合并痛风石占18.9%.

    关键词: 痛风石 膝关节 置换
  • 脊柱痛风致脊神经损伤1例报告

    作者:张锐;彭文琦;赵汉平;付存磊;李岩;马青元;张在峰

    痛风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以嘌呤代谢异常导致机体发病,发病率约0.2% ~0.4%[1],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积,主要损伤关节、滑囊、肾脏、肌腱、韧带及其他组织.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临床上伴有和不伴有临床症状的脊柱痛风在痛风发病率中可占到14%[2-3].

  • 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微创治疗

    作者:邹刚;刘毅;熊华章;吴术红;桑鹏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2009年1月~2014年12月,对36例膝关节半月板囊肿行关节镜下囊肿切除,硬膜外穿刺针引导2号骨科缝线由外向内缝合消除囊肿的残腔,皮外的缝线用硬膜外穿刺针引导至一个针孔,皮下打结.[结果] 3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7年,无1例囊肿复发,按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手术前为(69.7±3.8)分,末次随访为(96.5±4.2)分,36例结果均为优.[结论]关节镜下囊肿切除、硬膜外穿刺针引导骨科缝线微创治疗半月板囊肿治疗效果满意,不仅去除了囊肿,还保留了半月板结构,从而减少了继发性骨性关节炎的风险.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