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双钢板与单钢板固定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比较

    作者:秦卫;胡丹;司卫兵;焦健

    [目的]分析双钢板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50例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实施的手术类型将其分为双钢板组及单钢板组.其中,双钢板组患者27例,接受双钢板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单钢板组患者23例,接受前内侧入路钢板联合前后位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间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d和术后3个月,双钢板组显著高于单钢板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之类似,术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患者Harr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双钢板组高于单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钢板组患者术后1d、术后3个月胫骨平台后倾角(PTSA)及内翻角(MPTA)均显著优于单钢板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钢板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可有效维持膝关节力线,固定稳定.

  • 钩状钢板与空心螺钉治疗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比较

    作者:张德刚;孙建云;李萌;张新军;张锴

    [目的]比较钩状钢板与空心螺钉治疗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并符合标准的23例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10例采用钩状钢板内固定作为钩板组,13例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作为螺钉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随访时记录关节活动度(ROM)和并发症,按照Constant-Murley评分(C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年,平均1.2年.钩板组无严重并发症,但螺钉组有1例出现内固定物松动,行保守治疗;有1例复位丢失,行手术治疗.两组关节活动度比较:前屈上举(156.53° vs 128.13°)、外旋(33.39° vs 16.24°)、内旋评分(9.87 vs 5.55),钩板组优于螺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功能评分方面,CSS评分(85.25 vs70.23)和ASES评分(87.36 vs 73.89)钩板组高于螺钉组,而VAS评分(1.12 vs 3.52)钩板组低于螺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空心螺钉内固定相比,钩状钢板内固定治疗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具有固定牢固、术后并发症少、肩关节功能恢复佳等优点.

  •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隐性失血分析

    作者:徐驰;周勇;赵军;黄麒;闵理;李灿峰;王一天;屠重棋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2月,本院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15例.记录术前,术后1、3、5d的血常规及术中、术后出血量,使用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应用方差分析对不同阶段的隐性失血量进行比较(以P<0.05为标准).对性别、年龄、BMI、骨折分型、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术前抗凝、伤后手术延迟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15例患者的平均总失血量为(922.51±202.47) ml,其中平均显性失血为(85.16±14.18)ml,占总失血量的9.21%,平均隐性失血为(847.45±151.32) ml,占总失血量的90.79%.术后1d隐性失血量与第2~3d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与第4~5d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端+远端扩髓较单纯近端扩髓,其显性失血量与隐性失血量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均显示,年龄、骨折分型、糖尿病、高血压、术前抗凝、伤后手术延迟时间是影响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以隐性失血为主,主要发生在术后前3d,与年龄、骨折分型、糖尿病、高血压、术前抗凝、伤后手术延迟时间及扩髓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 更换髓内钉附加锁定板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

    作者:黄玉成;焦竞;程文俊;王昕;肖飞;王俊文

    [目的]探讨更换髓内钉附加锁定板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23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的资料,采用更换髓内钉附加锁定板手术治疗,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9~65岁,平均43.78岁.骨不连病理分型:肥大型7例,萎缩型16例.所有病例取自体髂骨移植,其中20例行自体髂骨植骨,3例行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植骨.术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定期复查,通过影像学分析骨折愈合情况,并指导功能锻炼,观察相关并发症.[结果] 23例患者术后获12~30个月,平均15.63个月随访.全部患者均获得临床愈合,愈合时间4~10个月,平均6.47个月.AAOS评分由术前的(65.82±9.48)分显著增加至术后12个月的(89.73±4.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短缩略有加重,由(0.32±0.57) cm增加至(0.82±0.71) cm (P<0.05).膝关节屈曲角度由(91.33±14.05)°显著增加至(107.24±1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伸直角度由[(-1.34±4.81)°变化至(-2.04±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除1例轻度关节僵硬外,均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骨折复位丢失、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更换髓内钉附加锁定板是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有效方式.

  • 早期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朱卫洁;王晓芳;申友亮;王建义

    [目的]观察早期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6月~2016年10月,156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早期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参照Tronzo-Evans分类方法,均为Ⅲ、Ⅳ型骨折.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8~46 min,平均25 min;术中显性失血量65~160ml,平均110ml.15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 26周,平均17周,无骨折不愈合、髓内钉断裂、切割、切出、切口感染,10例出现肺部感染、15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8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出现肺栓塞,1例肺栓塞患者死亡,其余均经治疗后痊愈.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28例、良19例、可8例.[结论]早期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安全性高、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后内侧切口T形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

    作者:窦强兵;孙良业;凤晓翔;王启伟;高庆;龚保军;汤俊峰

    [目的]探讨后内侧切口T形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11月共收治23例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7例为单纯后内侧骨折,16例为合并后内侧骨折的平台双髁骨折患者.对内侧平台骨折均采用后内侧切口显露,3.5 mm系统或4.5 mm系统T形钢板固定,合并外侧平台骨折的患者另取前外侧切口显露,双钢板固定.术后1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发生.术后骨折复位质量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优8例,良10例,可5例,优良率78%.术后1年膝关节屈曲活动范围100°~130°,HSS评分65~96分,优9例,良10例,中4例,优良率83%.[结论]胫骨后内侧切口结合T形钢板能较好的复位固定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克氏针张力带与解剖锁定板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龚韶华;石晓兵;包朝鲁

    [目的]对比克氏针张力带与解剖锁定板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1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手术治疗的48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26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治疗(张力带组),22例采用解剖锁定板治疗(锁定板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侧别、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按Mayo肘关节评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肘关节疼痛情况,并测量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结果]张力带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锁定板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18~3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9).Mayo评分及VAS评分二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张力带组在肘关节屈曲及后伸活动范围不及钢板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力带组2例出现克氏针松动,4例出现针尾刺激软组织,而锁定板组无内固定松动、失效等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克氏针张力带与解剖锁定板均能够用于尺骨鹰嘴骨折的治疗,但对于MayoⅡB型尺骨鹰嘴骨折,解剖锁定板较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更加牢固,且并发症少.

  • 两次与单次骨水泥灌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比较

    作者:孙育良;熊小明;邓轩赓;万趸;石华刚;宋偲茂;杨茂益;周杰

    [目的]通过与传统骨水泥单次灌注技术比较,评估两次骨水泥灌注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urst fracture,OVBF)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56例无神经脊髓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患者,其中30例患者术中采用两次骨水泥灌注(两次组),其余26例患者采用传统的骨水泥单次灌注(单次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记录两组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高度比、椎体后凸角和随访过程中的并发症.[结果]两次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与单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组的骨水泥注入量多于单次组(P<0.05),而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单次组(P<0.05).术后随访12~28个月,平均18.5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VAS、ODI、椎体后凸角均低于术前(P<0.05);而伤椎前缘高度比显著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ODI均低于术后1 d(P<0.05);但伤椎前缘高度比、椎体后凸角较术后1d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术后1d、末次随访时的各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无椎体再发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PKP分次调制灌注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有效地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 两种抗凝药物对股骨粗隆骨折术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陈述祥;刘彦;区文欢;陈丽君

    [目的]探讨阿哌沙班和依诺肝素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暨南大学附属江门中医院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阿哌沙班组和伊诺肝素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手术,记录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第1、2d的输液量、出血量及尿量,术前和术后第1周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阿哌沙班组术后第1周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诺肝素组在术后第1周的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高于伊诺肝素组术前水平和阿哌沙班组术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的患者,阿哌沙班较依诺肝素更有利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可作为减少术后血栓性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 Ilizarov环形支架在髌韧带修复失败后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玉华;邵文年;周卫松;穆洪鑫

    [目的]探讨Ilizarov环形支架在髌韧带修复失败后的临床应用.[方法]2013~2016年期间收治髌韧带修复术后再次断裂患者7例,男4例,女3例,年龄28~63岁,平均43岁,运用自体胭绳肌腱移植联合Ilizarov环形支架修复髌韧带.[结果]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均未出现髌韧带再断裂的情况,且膝关节活动及伸膝力量均达到满意效果.[结论]髌韧带修复失败后运用自体胭绳肌腱移植联合Ilizarov环形支架,不仅减少了再次断裂的可能,同时有效的防止重建后的髌腱粘连、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 胫骨Pilon骨折分型现状

    作者:王智祥

    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的骨折称为Pilon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压缩与嵌顿,75%~85%合并有腓骨骨折和下胫腓关节分离,术后也不同程度地影响踝关节的功能.理想的骨折分型方式能够指导临床手术及学术交流.目前较广泛应用的分型方式以AO/OTA分型和Rüedi-Allg(o)wer分型为主,但这两种主流分型较为简单,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与术后康复.一直以来学者们都在努力研究,希望提出一个能被广泛接受的理想的分型,既能用于指导临床手术和预后,也能提供文献报道和学术交流的方式.本文对胫骨Pilon骨折分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 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损伤的治疗进展

    作者:刘康;佟大可;章浩;王光超;秦升;纪方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之一.保守治疗需要卧床制动,老年人长期卧床容易造成褥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全身并发症,治疗难度大,患者死亡率高,目前主张积极手术治疗.其中,伴有外侧壁损伤的转子间骨折,作为不稳定性的转子间骨折,在治疗过程中常常由于认识不足,治疗不当导致术后内固定失败,再次给患者带来痛苦,于是外侧壁损伤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外侧壁的概念、损伤分型、治疗方式的选择、外侧壁损伤的预防和处理进行综述,进一步提高对于伴有外侧壁损伤的转子间骨折的认识,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鑫杰;谭明生

    寰枢椎不稳多采用后路手术治疗,但由于其解剖及生物力学上的特殊性,内固定方式也与下颈椎明显不同,目的是提供即刻稳定性,解除脊髓及神经压迫,促进融合.目前固定方式主要包括钢丝固定技术、椎板夹或椎板钩技术、Magerl技术、寰椎侧块螺钉技术及椎弓根钉技术、枢椎椎弓根钉、枢椎椎板螺钉、峡部螺钉等,其后又出现寰椎后弓螺钉、后弓锁定钛板、寰枢侧块关节间融合器等新技术,但各固定方式在技术及恢复上颈椎稳定性上存在优缺点,故熟悉各内固定技术并对该领域研究进展有所了解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所致关节伸直受限的康复治疗

    作者:侯大龙;张卫国;王立德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所致关节伸直受限原因及康复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6月于本院门诊治疗的35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所致关节伸直受限患者.通过康复治疗方法治疗,并对治疗前后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35例患者均获得一年随访,膝关节均达到屈伸正常.治疗后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良好;膝关节力线正常;关节稳定性良好.股四头肌抗阻力测定为4级,部分患者股四头肌的抗阻力检测可达5级.MRI随访见内侧副韧带损伤部位均存在自愈现象.关节活动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使膝关节恢复伸直状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通过康复治疗,可以使单纯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Ⅱ~Ⅲ度损伤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水平,避免手术治疗,也可以为单纯内侧副韧带后角Ⅲ度以上损伤或内侧副韧带后角损伤的患者,以及内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或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后期重建手术及术后康复提供有利条件及基础.

  • 3D打印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导板的准确性评估

    作者:吴晓宇;董谢平;吴彦超;何飞;王哲

    [目的]设计制作3D打印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导板,通过导板置钉并分析置钉的准确性.[方法]选取4具Sawbones颈椎骨模(C1~C7)进行CT扫描,三维重建颈椎椎体,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重建的3D模型上模拟出椎弓根螺钉的安全通道,并选取与相应椎体前方贴合的区域为导板基底部,将通道和导板基底部结合起来设计出合理的置钉导板,利用3D打印机制作出导板,导板辅助下在4具颈椎骨模(C3~C7)上置入20枚椎弓根螺钉.然后将带有螺钉的颈椎模型进行二次CT扫描,测量螺钉在椎弓根横断面和矢状面偏离中线的值,按照螺钉偏离椎弓根的绝对值及相对值两种评价方式评价置钉安全性.[结果] 3D打印导板能成功辅助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的置入.螺钉在横断面向内、外偏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8),在矢状面向上、下偏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7).按照螺钉偏离椎弓根的绝对值评价,位于安全位置的螺钉为19/20 (95%);按照螺钉偏离椎弓根的相对值评价,不安全置钉数为0/20.[结论]使用3D打印导板辅助置入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简易、实用、安全.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值得深入研究.

  • 柚皮苷联合脉冲电磁场对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作者:袁毅;傅裕;许东;郭庆喜;王洪飞;陈跃;王令

    [目的]应用柚皮苷联合脉冲电磁场对大鼠股骨骨折模型进行干预,探讨其对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用在相同条件下喂养的6~8周清洁级SD大鼠,制作成股骨骨折模型,按照组内均衡一致原则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on组)、脉冲电磁场组(M组)、柚皮苷组(Y组)、柚皮苷联合脉冲电磁场组(Y+M组),每组9只.于造模完成后第2d开始处理,Con组行生理盐水灌胃,M组脉冲电磁场刺激,Y组柚皮苷灌胃,Y+M组柚皮苷灌胃联合脉冲电磁场刺激.观察4种不同处理方法对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术后3、6周,DR显示Y+M组骨折愈合快于Con组、M组、Y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icro-CT显示Y+M组骨矿物质含量、骨体积分数高于Con组、M组、Y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周,组织学观察显示Y+M组纤维骨痂形成、软骨内成骨优于Con组、M组、Y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eal-time PCR显示Y组、Y+M组上调骨痂组织中OPG mRNA表达,抑制RANKL mRNA表达,M组上调OPG mRNA表达增强,而对RANKL 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柚皮苷联合脉冲电磁场可显著促进骨折愈合,柚皮苷组促进骨折愈合强于脉冲电磁场组,柚皮苷联合脉冲电磁场可能通过上调OPG mRNA表达,抑制RANKL mRNA表达,促进骨折愈合.

  • 嗅鞘细胞移植调节星形细胞活性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王晓玉;王楠;陈悦霞;匡乃峰;杜晓静;杜九彬;郑遵成;孙保亮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ECs)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星形胶质细胞(AST)激活的影响.[方法]乳鼠嗅球制备嗅鞘细胞,制备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T9-11椎板去除;对照组:T10脊髓损伤,DMEM/F12移植;实验组:T10脊髓损伤,OEC移植.行BBB评分和体感诱发电位检测评价神经功能,Western Blot检测GFAP、CSPG、bFGF表达变化,观察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情况及OEC移植对其影响.[结果](1)脊髓损伤后GFAP阳性细胞数目增加,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尼氏染色及NF-200阳性细胞数目实验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Western Blot:脊髓损伤后GFAP、CSPG表达增加,bFGF表达下降,OEC干预后,GFAP、CSPG表达较对照组下降.bFGF表达增加;(3)神经功能:脊髓损伤BBB评分及SEP显示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得到改善.[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调节因子分泌,促进大鼠脊髓损伤恢复.

  • 创伤性胸椎间盘突出致脊髓损伤1例报告

    作者:王壮壮;张炳近;李洋;方威;臧虎

    胸腰段脊髓损伤多继发于椎体骨折和脱位,损伤机制多由于椎体脱位或骨折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创伤性胸椎间盘突出致脊髓损伤在临床上较少见,其发病机制不明确,在临床工作中早期诊断较困难,早期及时诊断及治疗,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2016年4月本院收治外伤后胸椎间盘突出致脊髓损伤1例,随访12个月,报道如下.

  • 自拟生肌膏治疗骨科Ⅲ期压疮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海霞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破坏[1].骨科临床上有些患者在昏迷、感觉丧失、肢体活动受限和使用镇静剂等情况下,长时间卧床,无法自主活动,极易发生压疮,一旦发生,难以愈合,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1].在压疮发生后,应积极治疗与护理干预,做好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至关重要,笔者2012年2月~2017年5月采取自拟压疮膏用于临床,疗效显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年2月~2017年5月本院住院资料完整压疮患者共82例,其中颈椎骨折合并颅脑损伤26例,胸腰椎骨折32例,髋部骨折14例,膝部骨折10例.

    关键词: 生肌膏 压疮 骨科
  • 改良小切口单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

    作者:李常辉;戚超;万磊;于腾波

    [目的]探讨使用新的骨性标志定位股骨和髌骨骨道,改良单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6月,18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接受改良小切口单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术,术中以股骨内收肌结节和髌骨内缘凸起高点为参考点定位骨道.术后随访主观感受、CT评价髌骨倾斜角及关节适合角,Lysholm和Kujala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随访长12个月,17例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1例于术后8周活动度屈曲约60°,给予关节镜下松解,经康复训练恢复正常.患者无再脱位,髌骨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CT显示髌骨倾斜角及关节适合角术后明显变小,Kujala及Lysholm评分术后明显改善.[结论]本手术方法可快速定位骨隧道,短期随访效果满意.

  • 椎间孔一次成形技术在腰椎脊柱内镜中的应用

    作者:李龙付;胡玉华;贺林伸;王凯;夏盈海;王佳文

    [目的]回顾性分析椎间孔一次成形技术在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术中技巧.[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64例的PELD手术中应用椎间孔一次成形技术,患者平均年龄42.4岁(19~72岁).术中采用1根直径2.0 mm克氏针作为穿刺针,并直接用直径6.3 mm环锯对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进行一次成形,扩大椎间孔.[结果]所有患者顺利接受手术,手术时间平均(99.32±15.54) min,术中透视次数平均为(8.00±2.14)次.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23个月(6~15个月).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奎末次随访时疗效与术后第1d相当,优良率93.75%.[结论]在PELD术中应用椎间孔一次成形技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既简化了手术过程,又减少了放射暴露,适合推广应用.

  • 改良M-Tang法阶梯式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

    作者:王建;张文龙;张净宇;孙文弢

    [目的]探讨改良M-Tang法阶梯式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10月~2017年1月,本科收治指屈肌腱Ⅱ区断裂患者33例41指,全部采用埋头式缝合法阶梯式修复,即切除指深屈肌腱或指浅屈肌腱远端0.61~1.00 cm,使鞘管裂口、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缝合断端呈阶梯式分布,从而减轻术后粘连程度.术后支具托保护于轻度屈曲位,在手术医师的指导下,术后4~5d开始,每天早、晚各练习3次手指主动屈曲、被动伸直锻炼.[结果]切口Ⅰ期愈合31例39指,Ⅱ期愈合2例2指.共33例41指获得5~ 17个月随访,平均8.36个月.根据手总主动活动(total active movement,TAM)系统评定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优22指,良17指,可2指,优良率95.1%.[结论]改良M-Tang法阶梯式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外露线头少,两个屈肌腱断端呈阶梯状分布,且具有较强抗拉强度,可早期功能锻炼,有效预防肌腱粘连,是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较好方法.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