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股骨与骨盆截骨术治疗痉挛性髋关节半脱位的中期疗效

    作者:肖晟;文捷;刘宏

    [目的]评估股骨内翻截骨联合骨盆截骨术治疗痉挛性髋关节半脱位的中期临床疗效并讨论其矫正机制.[方法] 2011年6月~2015年6月本科采用股骨内翻骨盆截骨术治疗痉挛性髋关节半脱位患儿23例,根据手术前、手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时骨盆正位X线片的MP指数和髋臼指数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平均随访(39.96±8.50)个月,所有患儿截骨处均得到骨性愈合,术前存在的髋关节半脱位都得到明显改善,患髋活动度正常.MP指数由术前的(57.04+7.18)%显著改进至术后1年复查时的(19.91±5.55)%,末次随访时为(22.43±5.32)%.髋臼指数由术前平均(31.14±3.99)°,显著改进至术后1年复查时的(20.21±2.95)o,末次随访时为(20.63±3.06)..手术前后MP指数与髋臼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内翻骨盆截骨术是治疗MP指数>50°、GMFCS l~2级的痉挛性髋关节半脱位患儿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 急诊一期前路治疗颈椎感染合并硬膜外脓肿

    作者:李浩曦;黄宇峰;沈彬;巴兆玉;赵卫东;段月婷;季伟琴;吴德升

    [目的]探讨颈椎感染合并硬膜外脓肿患者采用急诊一期彻底清创钛网填充自体骨重建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2014年12月诊断颈椎感染合并硬膜外脓肿患者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57.4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害,入院24h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重建手术.术后均接受标准抗生素治疗10~12周.神经功能使用ASIA分级、JOA评分、VAS评分判定临床效果;WBC、ESR和CRP用来确定感染活动性;影像检查确定融合状态和椎体稳定性.[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食管漏、颈部重要血管及喉返神经损伤,术后未发生感染扩散.所有患者随访18~36个月,平均27.4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感染复发,ASIA分级由术前B级1例,C级3例,D级10例,显著改进至末次随访时D级1例,E级13例.VAS评分由术前(7.58±1.77)分显著减少至末次随访时(1.53±1.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由术前(8.81±1.26)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14.80±1.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ESR和CRP等指标随术后时间延长而下降,术后21 d至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影像学结果提示颈椎曲度无显著丢失,植骨无塌陷,置入物未见移位,椎管容积良好.[结论]急诊一期彻底清创钛网填充自体骨重建术联合化疗是治疗颈椎感染合并硬膜外脓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滑膜与否对失血量和临床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王建明;徐闯;李健;杜长岭;任强;刘明廷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切除滑膜对失血量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WANFANG、CNKI、VIP中关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滑膜与不切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q-RCT),检索时限为2000年01月~2017年10月.本Meta分析使用RevMan5.2软件,采用质量评价和发表偏倚评价筛选的文献.[结果]纳入7篇文献,968例患者,切除滑膜组473例,不切除滑膜组49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切除滑膜组与不切除组相比,术后引流量[WMD=133.18,95%CI (94.36,172.00),P<0.001]、隐性失血量[WMD=191.35,95%CI (106.48,276.22),P<0.001]、手术时间[WMD=0.16,95%CI (0.05,0.26),P=0.00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VAS评分[WMD=-0.03,95%CI(-0.46,0.40),P=0.890]、ROM[WMD=0.60,95%CI(-0.84,2.05),P=0.400]、CKSS [WMD=-0.35,95%CI(-0.91,0.22),P=0.230]、FKSS [WMD=-0.70,95%CI(-1.42,0.01),P=0.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KA术中切除滑膜显著增加了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同时延长了手术时间,而对术后疼痛的缓解和功能恢复并无显著优势.

  • 固定与旋转平台型假体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比较

    作者:张长成;刘瑜;王峰;姬林松;裴飞舟;李振武

    [目的]比较固定平台假体(FB)与旋转平台假体(RP)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终末期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终末期膝骨关节炎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根据受试者选择置换假体的意愿分为FB组(共40例)和RP组(共46例).记录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等)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KSS评分、疼痛评分及髌骨评分,并摄膝关节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下地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P组术后6d发生脱位1例,处理后未再发生脱位,随访未发现其他严重并发症;两组末次随访KSS评分、膝评分及功能评分、疼痛评分、髌骨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末次随访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正侧位X线片显示两组术后假体位置均良好,无松动,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显著增大,胫骨角较术前显著减小(P <0.05),末次随访组间膝关节活动度、胫骨角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RP与FB应用于TKA术治疗终末期膝骨关节炎均可显著改善膝骨关节功能,术后膝关节疼痛明显改善或消失,膝内外翻等畸形得到改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比较

    作者:井龙飞;罗绪建;丛琳;梁德勇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6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组(前路组)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组(后路组),记录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根据改良JOA评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前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后路组、术中失血量大于后路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与后路组的JOA评分均随术后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由术前的[(9.27±2.05) vs (9.43±2.46)],增加至术后1周的[(18.63+1.87) vs (17.80+1.65)],术后12周的[(21.50±1.38) vs (20.80±1.58)],进一步增加至术后24周的[(23.63±1.27) vs (22.97±1.77)],两组不同时间点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同时间点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的结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手术及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都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后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

  •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与直接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

    作者:彭伟秋;张祥洪;李富明;丘立标;韦钊岚

    [目的]探讨比较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与直接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6月本院关节骨病科收治的89例(92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前方入路(DAA)组和直接外侧入路(DLA)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行走时间、术前与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侧卧位DAA组和DLA组切口长度分别为(9.65±0.39) cm和(12.63±0.37) cm,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5.75±11.36) ml和(220.55±12.44) ml,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行走时间,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假体角度、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患者无脱位情况发生,DLA组患者1例(2.18%)发生髋关节脱位,在麻醉辅助下牵引复位获得成功;DAA组有3例(6.98%)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5例(11.63%)输血;DLA组有2例(4.35%)出现大转子处疼痛,1例(2.17%)发生皮下血肿,15例(32.61%)输血.[结论]侧卧位DAA与DLA全髋关节置换比较,有出血少、脱位发生率低、下床行走时间短及术后快速康复等优势,同时侧卧位DAA全髋关节置换缩短了学习曲线.

  • 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责任靶点”诊断和内窥镜治疗

    作者:关家文;刘维财;张洪涛;韩大鹏;马宗雷;魏帅帅;孙海涛

    [目的]探讨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责任靶点”诊断方法和内窥镜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6年12月行椎间孔镜治疗的161例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先根据症状和体征判定症状神经根,再据情利用GE-AW 4.4 CT影像后处理系统或借助介入措施”的判定思路诊断“责任靶点”;综合分析症状、体征和影像,根据各“责任靶点”的差异将其进行排序,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双节段一期手术46例,双节段分期手术20例,仅单节段手术95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20min,,均未发生早期严重并发症.161例患者经12~78个月,平均(40.60±17.20)个月随访.手术节段原位复发6例,均经二次椎间孔镜治愈.髓核残留5例,经二次椎间孔镜治愈4例,开放性手术治疗1例.JOA评分由术前(8.40±3.20)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26.90±2.60)分,两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准确诊断“责任靶点”、采用“按序分期手术”的方式和精准处理每一个“责任靶点”的方法是降低误判、减少损伤和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

  • PEEK棒与钛棒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作者:李世梁;连育才;孙海东;朱小明;李悫;蔡贤华

    [目的]比较应用PEEK棒半刚性固定系统与钛棒刚性固定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采用内固定材质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PEEK棒组(18例)和钛棒组(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和手术节段活动范围(ROM).[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PEEK棒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小于钛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获24~ 36个月,平均26.2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进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的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节段RO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EEK棒组手术后各时间点的节段ROM均明显大于钛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钛棒节段ROM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PEEK组较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期间均无感染,PEEK棒组患者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情况,钛棒组有1例患者出现螺钉松动.[结论] PEEK棒半刚性固定系统与钛棒刚性固定系统术后均可明显改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满意.PEEK棒半刚性固定系统在稳定脊柱的前提下可保留更多的腰椎活动范围.

  • 重度脊柱畸形翻修截骨术中神经监测变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乐乐;吴继功;马华松;邵水霖;高博;王加旭;李海侠;陈牡

    [目的]评估联合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和经颅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otor evoked potential,TcMEP)监测在重度脊柱畸形翻修截骨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术中出现神经监测变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本科全麻下进行重度脊柱畸形翻修截骨矫形手术54例患者,男19例,女35例.术中均应用SSEP和TcMEP联合监测.统计比较单模式SSEP、单模式TcMEP及双模式联合监测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敏感性及特异性.分析术中出现真阳性电生理监测变化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联合SSEP及TcMEP监测成功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高.54例患者中共有14例(25.93%)出现阳性电生理监测变化.经术中干预后,随访时终2例(3.70%)未恢复至术前神经功能状态.术前合并胸椎管狭窄、主弯Cobb角>130°为出现真阳性电生理变化的危险因素.[结论]在重度脊柱畸形翻修截骨矫形手术中,联合SSEP及TcMEP监测能有效地检测早期脊髓损伤,有更好地进行预警的价值.积极进行干预能扭转电生理变化并可以避免严重脊髓损伤并发症发生.翻修术中截骨矫形过程出现电生理变化概率较高.术前合并胸椎管狭窄以及主弯Cobb角>130°的患者更易导致真阳性监测变化发生.

  • 改良Jaslow技术下单枚Z-cage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单鸿剑;高啸;于潮将;常步青;冯虎

    [目的]探讨改良Jaslow技术下单枚Z-cage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2年4月~2014年9月采用改良Jaslow技术下单枚Z-cage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并对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80.26±1.48)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5.33±1.42) ml;切口长度平均(6.31±0.55) cm;住院时间平均(10.16±0.62)d;随访时间平均(26.42±1.62)个月,VAS和ODI评分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JOA评分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时椎间隙高度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无明显变化(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腰痛、下肢放散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腰椎影像检查显示所有患者椎体间植骨均获骨性融合,无1例发生椎弓根螺钉松动、断钉及椎间Cage移位、沉降情况.[结论]改良Jaslow技术下单枚Z-cage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术方式.

  • 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的临床概述

    作者:高正超;刘俭涛;李宇欢;牛斌斌;李浩鹏;贺西京

    近年来,先天性脊柱侧凸逐渐被学者们公认为是一种合并多系统畸形性疾病,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是其常见的畸形之一.然而,与其他系统畸形不同,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由于位置隐匿,多为良性疾病,不出现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出现晚,亦不影响脊柱侧凸的诊疗,因而在临床上常常被忽视.由于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患者更易并发感染、结石和梗阻性尿路病,甚至发展成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因此在临床上应受到重视.加强随访、注意保护、及时干预是改善预后、避免肾功能损伤的重要措施.

  • 外科脱位技术在髋关节相关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振伟;黄德刚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应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外科脱位技术使髋关节内手术操作变得更简便安全,同时极大地保护了股骨头的血供,延长了自体髋关节使用寿命,推迟了人工关节置换时间.外科脱位技术在髋关节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是保髋领域里的重要创新和发现.

  •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作者:卢非凡;张启栋;王卫国;郭万首

    股骨头坏死是我国骨科的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近年来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迅速.糖皮质激素的大量使用是导致股骨头坏死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糖皮质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发现有许多信号通路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包括TGF-β/Smad,Wnt/β-catenin,PI3k/Akt,TLR4,PPAR y,TNF-α-STATl-Caspase-3等多条信号通路.这些信号通路通过促进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凋亡,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化,破坏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平衡,影响股骨头血供等多方面参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股骨头坏死发生的信号通路与股骨头坏死之间的关系,为股骨头坏死进行预防和早期诊治提供帮助.

  • PEEK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对椎间盘内压力变化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许小多;于秀淳;黄伟敏;孔令南

    [目的]通过体外生物力学实验分析PEEK棒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对相邻节段椎间盘内压力(Intradis-cal pressure,IDP)的影响.[方法]取10具适当长度新鲜的羊脊柱标本(L3~L6),对每具标本依次行不同方式内固定处理,依据处理方式分为以下5个实验组:未处理组(Intact组)、钛棒单节段融合组(TS组)、PEEK棒单节段融合组(PS组)、PEEK棒双节段杂交组(PD组)和钛棒双节段融合组(TD组).每个标本通过MTS多自由度脊柱运动模拟测试系统完成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扭转6个方向的完整动作.轴向压力为50 N,扭矩大小为:3 N.m.运用针孔式压力传感器测试每个方向运动状态下的椎间盘压力值.[结果]Ts组及PS组的上位邻近节段IDP值高于Intact组(P<0.05);PS组上位相邻节段椎间盘压力值明显低于TS组(P<005);PD组过渡阶段椎间盘压力值明显低于TS组上位相邻节段椎间盘压力值(P<0.05);PD组上位相邻节段椎间盘压力值明显低于TD组(P <0.05).[结论]与坚强固定相比,应用PEEK棒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可显著降低相邻节段椎间盘内压力,这可能是降低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的理论基础.

  • 骨碎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

    作者:薛海鹏;刘国岩;吴燕;徐展望

    [目的]研究骨碎补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包括空白对照组和3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而3个处理组分别给予高、中、低浓度骨碎补水煎液连续灌胃3个月.给药期满后,取各组动物骨髓体外培养,全骨髓贴壁法纯化培养BMSCs,第三代BMSCs作为检测细胞.CCK-8法分析不同浓度的骨碎补水煎液对BMSCs增殖的作用.采用ALP试剂盒测定BMSCs成骨诱导后ALP活性,茜素红染色观察钙化结节情况,并测定成骨细胞相关RUNX2和Osterix及OCN mRNA的表达情况,以评估骨碎补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CD90和CD45细胞免疫荧光显色证实所培养细胞为BMSCs.CCK-8法检测显示骨碎补能够促进BMSCs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3个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成骨诱导培养基中培养后,3个处理组间培养液上清ALP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增高,并伴有培养皿茜素红染色观察钙化结节的相应增多,与空白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相应的RUNX2和Osterix及OCN的表达也呈骨碎补剂量依赖性增加,3个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碎补能够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 软组织对微创截骨矫正(足母)外翻稳定性影响的有限元研究

    作者:孙卫东;边蔷;李晏乐;常程;毕春强;白子兴;胡海威;孙永生;林新晓;温建民

    [目的]研究微创治疗(足母)外翻周围软组织对截骨端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建立(足母)外翻足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可靠性验证,模型包括骨骼、软骨、肌腱、足内在肌和韧带等组织材料.利用CATIA软件模型上模拟第1跖骨头颈部截骨,并向外侧推移.模拟(足母)外翻患者在平衡站立时,截骨端周围有无软组织(肌肉、肌腱和韧带)存在两种情况下的工况,分别计算截骨端的应力和总位移,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软组织工况截骨断端间大Yon Mises应力为0.296 Mpa,应力主要集中在截骨背侧远端,并向近端逐渐减小;有软组织工况截骨断端间大Yon Mises应力为0.468 Mpa,应力主要集中在整个截骨面上,并向近端和跖侧集中.无软组织工况截骨端总位移为0.336 mm,有软组织工况为0.264 7 mm,两种工况的位移都发生在整个截骨面上.[结论]微创治疗(足母)外翻截骨端软组织能减少截骨端移位,增加截骨端压应力,有利于截骨端的稳定和愈合.

  • 膝关节镜治疗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并发骨化性肌炎一例

    作者:卓云云;李建华;吴波

    骨化性肌炎是一种主要发生在骨骼肌系统软组织内的非肿瘤性、良性的异位骨化病变,可发生在横纹肌、韧带、肌腱、筋膜、关节囊、皮下脂肪等组织中.临床通常将其分为三种类型:进行性骨化性肌炎、非创伤性骨化性肌炎和创伤性骨化性肌炎.创伤性骨化性肌炎(traumatic myositis ossificans,TMO)是指继发于创伤或手术损伤、主要发生在骨骼肌内的异位骨化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骨化性肌炎,约占75%[1-3].现就本科收治的1例膝关节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并发骨化性肌炎的完整资料报道如下.

  • 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真菌感染1例

    作者:解自镇;杨默笛;罗贤海;高晓鹏;于庆巍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5岁,2016年6月11日以“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诊断收人本科;既往糖尿病史.入院后查空腹血糖12.0 mmol/L,皮下注射胰岛素降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6月15日行右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术前30 min头孢西丁2.0 g静滴,术后继续头孢西丁2.0g2次/d静滴3d,并常规行镇痛抗凝及康复运动.术后10 d左右,见切口上端愈合不良(图1a),长约4 cm,内有大量软组织坏死,探查窦道深达关节腔,膝关节轻度红肿;咳嗽,无痰,体温高38.6°C.送创口分泌物及关节腔穿刺液培养,结果均示:近假丝平滑酵母菌(图1b);痰培养阴性,肺部CT示:间质性肺炎.

  • 改良肌筋膜瓣固定尺神经前置术

    作者:李俊明;李艳华;宛磊;王伟;黄贺军;张晓光;代彭威;李道选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法切取肌筋膜瓣覆盖前移的尺神经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26例肘管综合征患者,参照顾玉东肘管综合征临床分型,本组病例均为重度病例.术中充分游离尺神经,去除所有致压因素,放大镜下切开神经外膜,行神经外膜松解,粘连严重可束间松解,于肱骨内上髁前方,旋前圆肌及屈肌表面设计并切取一约4 cm×3.5 cm大小的肌筋膜瓣,将尺神经置于筋膜瓣下.术后屈肘90°位长臂石膏托制动2~3周.功能评定参照顾玉东建议的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临床应用26例,失访6人,余20例经1~5年的随访,2例部分好转,2例明显好转,16例完全恢复正常.参照顾玉东建议的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达88.9%.[结论]改良肌筋膜瓣切取简单,对供区损伤小,肌筋膜瓣基底朝向后侧,神经通道宽敞,可有效防止神经再卡压,且将神经置于血运丰富的肌肉表面,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