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중국강복리론여실천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影响因子: 1.3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759/R
  • 国内刊号: 张爱民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rtponline@263.net
  • 曾用名: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注射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研究

    作者:王东雁;贺天喜;李金钧;赵娟玲

    目的 观察注射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封闭组及针刀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用注射针刀使针刺针刀药相结合,对照组用局部封闭注射药物治疗,针刺针刀组用电针或小针刀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封闭组及针刺针刀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86.7%.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封闭组及针刺针刀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注射针刀将针刀药物结合为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高、复发率低、安全、痛苦小,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有效方法之一.

  • 肝气郁结证患者正电子发射脑功能成像研究

    作者:刘子旺;王玉来;尹岭;单保慈;王爱成;赵永烈;滕晶;秦绍林

    目的 利用正电子发射成像( PET)脑功能成像技术探讨肝气郁结证在特定脑区功能的改变.方法 将10例肝气郁结证患者(肝郁组)和2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成像扫描,应用SPM图像分析软件对扫描数据进行组间t检验分析,获得肝气郁结证引起的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的区域.结果 肝郁组葡萄糖利用率减低脑区(P<0.001)有右侧顶叶(中央后回,BA1/2)、颞叶(颞中回,BA37)、额叶(额中回,BA9/10).葡萄糖利用率增高的脑区(P<0.001)有右侧额叶(额上回、额下回,BA22/28/44)、右侧扣带回、双侧中脑、小脑.结论 肝气郁结证可引起特定脑区的功能改变.

  • 视频密度阶差评价心肌微灌注的初步研究

    作者:杨霞;刘宏斌;杜洛山;盖鲁粤;王立军

    目的 探讨视频密度阶差(VDS)评价冠脉造影时心肌微灌注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计算58例冠脉造影者的VDS和校正的TIMI帧计数(CTFC).结果 58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其VDS为(22.5±5.8),根据该数据计算心肌正常灌注者VDS的95%可信区间为(20.2,24.7);其CTFC为(21.1±4.5);VDS与CTFC之间存在负相关.结论 VDS定量评价心肌微灌注具有可行性,当VDS<20时,存在心肌微灌注障碍的可能性较大.

  • 计算机辅助步态分析系统在偏瘫患者行走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作者:赵春华

    目的 观察计算机辅助步态分析系统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伴有行走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康复治疗前后(3个月)均采用计算机辅助步态分析系统评价患者步态并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计算机辅助步态分析系统的评价指导下进行步行能力训练,对照组则不依据步态分析检查结果进行训练.结果 康复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异常步态具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计算机步态分析系统指导步行训练可有效地矫正或改善偏瘫步态.

  • 紫外线并特定电磁波治疗压疮疗效分析

    作者:李晓瑛;王兴林

    目的 探讨紫外线并特定电磁波治疗压疮的意义.方法 80例105块压疮随机分为紫外线并特定电磁波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观察压疮的愈合时间.结果 紫外线并特定电磁波治疗组5 d内愈合为94.1%,而常规治疗组为40.5%(P<0.001).结论 紫外线并特定电磁波治疗压疮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 卧床休息对急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影响

    作者:林建强;龚艳菲;吴立红;余芳;吴玉玲

    目的 探讨卧床休息对急性非特异性腰痛(ANLBP)恢复的影响.方法 87例ANLBP患者随机分为卧床休息组(42例)与自由活动组(45例).卧床组绝对卧床1周,1周后可适当室内活动,逐步过渡到室外自由活动,同时给予理疗、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口服;活动组嘱自由活动,其他同卧床组.于患者就诊当天、2周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定;6周后进行RMDQ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就诊当天,VAS、RMDQ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2周时VAS、RMDQ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6周时RMDQ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卧床休息对ANLBP早期恢复不仅无促进作用,而且阻碍ANLBP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的改善,对ANLBP后期恢复也无帮助.

  •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效观察

    作者:王正田

    目的 观察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效.方法 58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接受中西医结合康复3个月;对照组22例,接受现代运动疗法3个月.比较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Fugle-Meyer评分(FMA).结果 治疗组出院时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康复对脑卒中恢复期的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跑球;周洪涛;张惠佳;胡继红;丁玉莲

    目的 调查脑瘫合并视神经萎缩的发生率,及其与性别、年龄、脑瘫分型、脑瘫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调查872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瘫中合并视神经萎缩的占17.1%,脑瘫合并视神经萎缩发生率在性别、年龄、脑瘫分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窒息(OR=1.787)、早产(OR=2.074)是脑瘫合并视神经萎缩发生的高度危险因素.结论 视神经萎缩发生率较高,窒息、早产是脑瘫合并视神经萎缩发生的高度危险因素,对脑瘫患儿常规进行眼底检查很有必要.

  •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臂踝脉搏波速度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虞;胡大一;杨进刚;赵建功

    目的 观察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111例心血管病高危患者,进行baPWV、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心率测量,病史采集及血液生化检查.高危人群定义为既往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具有两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年龄≥50岁、吸烟、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人群.比较高baPWV组(≥1700 cm/s)与低baPWV组(<1700 cm/s)患者具有危险因素个数和临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与低baPWV组相比,高baPWV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5.3%和60.5%,P<0.01),心血管危险因素数目较多[(3.9±1.2)和(4.4±0.9),P<0.05].影响baPWV的因素主要为年龄(P<0.001)和收缩压(P<0.01).结论 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baPWV较高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心血管危险因素多.年龄和收缩压是影响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

  • 影响脑卒中患者疾病认知的因素

    作者:陈晓雯;闫晓梅

    目的 调查脑卒中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6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结果 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影响脑卒中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发病时间、疾病造成运动障碍程度、偏瘫侧对疾病认知影响不大.结论 康复指导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有区别地采取针对性对策.

  • 抗郁Ⅲ号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伟民;赵彦青;吴玉红

    目的 观察自拟方抗郁Ⅲ号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脑梗死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抗郁Ⅲ号,对照组加用路优泰片,治疗56 d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和MESSS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为优(P<0.05).结论 抗郁Ⅲ号治疗卒中后抑郁具有较好的疗效.

  • 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作者:卫波;李建军

    自主神经反射异常(AD)是一种交感神经反应异常的状态,通常发生于胸6及以上的脊髓损伤患者,由交感神经系统对有害刺激的过度反应而产生.因该症状可产生致命并发症,如癫痫、呼吸暂停、心肌梗死,颅内高压和脑出血,故AD的诊治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复习文献,主要就AD的发病率、发病机制、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简要叙述.

  • 自杀的神经生物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王艾娟;郑涌

    自杀不是疾病,是心理、社会和神经生物诸多因素相互作用下的行为.近20年来,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自杀行为有着强烈的神经生物学因素.本文分析和归类了诱发自杀的神经生物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 周围神经趋化性再生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

    作者:王冠军;卢世璧;孙明学

    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是临床上的难题.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损伤后断端缺损的桥接修复和提高神经的再生速度,但实际上功能的恢复更取决于再生轴索能否精确地长入原先支配的靶器官.因此,充分理解神经趋化性再生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基础,在治疗中运用神经再生趋化性理论,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周围神经再生趋化性理论及其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被动运动对家兔周围神经挤压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张立宁;王兴林;刘子洋;魏正茂;郭义柱;郑一琼;张效明

    目的 研究被动运动对周围神经挤压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用电生理学和组织学的方法观察被动运动对周围神经挤压伤后早期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并与夹板固定组进行比较.结果 康复组神经传导速度比夹板组快(P<0.05), 潜伏期缩短(P<0.05).康复组的髓鞘厚度、单位面积的有髓纤维数目、再生轴突直径均比夹板组大(P<0.05).康复组小腿三头肌湿重比夹板组大(P<0.01).结论 被动运动能促进胫神经挤压伤后早期再生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 电针对去卵巢大鼠脑内雌激素受体mRNA的影响

    作者:王伟;姜明春;尹岭;田淑君

    目的 探讨雌激素降低对脑内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去卵巢大鼠脑内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调整作用.方法 选用成年Wistar雌性大鼠,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INT)、去卵巢组(OVX)和去卵巢针刺组(OVX+EA).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中雌二醇和睾酮的含量,采用RT-PCR方法获得大鼠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 mRNA的逆转录表达产物c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去卵巢组大鼠血中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P<0.01), 同时伴有睾酮升高,脑内ERα mRNA 的RT-PCR表达产物减少(P<0.01),ERβ mRNA的RT-PCR表达产物增加(P<0.01);与去卵巢组相比,去卵巢针刺组大鼠血中雌激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睾酮水平下降(P<0.01), 脑内ERα m RNA的RT-PCR产物升高(P<0.01), ERβ mRNA的RT-PCR产物降低(P<0.01).结论 去卵巢大鼠血中雌激素水平降低,睾酮水平升高,脑内ERα和ERβ mRNA的表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电针足三里穴对体内雌激素和睾酮水平及脑内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有明显的调整作用,这可能是电针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的机制之一.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截瘫后脊髓兴奋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新;李建军;霍小林;戴红;潘立东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兴奋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利用重物撞击法制备成年SD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造模8周后脊髓损伤磁刺激组给予0.5 Hz阈上强度经颅定位磁刺激,每天500个脉冲,共4周.另设脊髓损伤组及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不同时点行后肢F波检测,观察F与M波幅比值;免疫组化法观察5-羟色胺(5-HT)在脊髓损伤区头尾端的变化情况.结果 脊髓损伤后8周F波幅增高,M波幅恒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M波幅比值明显升高(P<0.01);磁刺激后,F/M波幅比值降低,与脊髓损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脊髓损伤8周时,损伤头、尾端 5-HT密度明显降低(P<0.01);磁刺激后,损伤头、尾端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降低慢性下胸段脊髓不全损伤大鼠脊髓兴奋性,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残存5-HT能下行传导束增加递质分泌,改善脊髓上位中枢对脊髓损伤尾端的控制有关.

  • 血-脑屏障和血-神经屏障内皮细胞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海波;陶沂;尹岭;丁素菊;刘式威;杜侃

    目的 研究血-脑屏障与血-神经屏障内皮细胞在超微结构、通透性及标记物表达方面的差异.方法 取大鼠前额叶皮层和坐骨神经.用电镜观察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转铁蛋白受体(OX-26)和内皮屏障抗原(EBA)的表达及微血管周围纤维蛋白原外渗.结果 电镜显示,血-脑屏障和血-神经屏障微血管均为紧密连接,但血-神经屏障吞饮小泡较血-脑屏障多(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血-神经屏障OX-26和EBA阴性表达,微血管周围可见微量纤维蛋白原外渗;血-脑屏障OX-26和EBA均强阳性表达,微血管周围未见纤维蛋白原外渗.结论 血-脑屏障与血-神经屏障内皮细胞虽然均为紧密连接,但两者在吞饮小泡数量、标记物表达及通透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 解毒化瘀Ⅱ方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Bcl-2及细胞色素C表达的影响

    作者:毛德文;邱华;农朝赞;刘洁;石清兰

    目的 通过观察解毒化瘀Ⅱ方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线粒体Bcl-2、细胞色素C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硫代乙酰胺(TAA)皮下注射复制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SPF级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解毒化瘀Ⅱ方低、中、高剂量组,安宫牛黄丸组,乳果糖组;造模前3 d开始灌胃给药,共给药5.5 d;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Bcl-2表达及细胞色素C在肝线粒体和细胞质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线粒体内Bcl-2表达强度显著降低,细胞色素C在细胞质中的表达增强,在线粒体中的表达减弱;解毒化瘀Ⅱ方能提高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线粒体内Bcl-2的表达,抑制细胞色素C从肝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中,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解毒化瘀Ⅱ方对暴发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有可能是通过增强肝细胞线粒体Bcl-2表达,抑制肝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开放,阻止细胞色素C释放到细胞质,抑制肝细胞凋亡的发生.

  • 雌激素提高去卵巢大鼠海马CA4区ERK1/2的磷酸化水平

    作者:姜明春;邹宁;宁炜;田淑君

    目的 研究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海马CA4区神经元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成年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NT)、去卵巢组(OVX)和去卵巢加雌激素组(OVX+estrogen).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中雌二醇含量,用免疫组化检测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去卵巢组大鼠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和加雌激素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检测,显示磷酸化ERK1/2主要表达在神经元胞核和胞质;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统计分析显示:去卵巢组大鼠海马CA4区神经元胞核和胞质着色浅,ERK1/2磷酸化水平降低,其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去卵巢加雌激素组与去卵巢组相比,海马CA4区神经元胞核和胞质染色深,磷酸化ERK1/2表达阳性神经元增多(P<0.001),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雌激素提高衰老雌性大鼠脑内ERK1/2磷酸化水平,提示雌激素可通过对衰老状态下ERK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达到改善学习和记忆的目的.

  • 低频振动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能力影响及机制的研究

    作者:叶超群;纪树荣;杨键;潘立冬;王子羲

    目的 了解低频振动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成骨能力及其OPG基因、RANK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10周龄雌性SD大鼠BMSCs,随机分为静止培养对照组和振动组,振动组于培养的第11天开始接受振动干预7 d;振动结束后对两组BMSCs的增殖、碱性磷酸酶(ALP)、钙化结节及OPG mRNA、RANKL mRNA进行检测.结果 振动组BMSCs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但ALP活性、钙化结节无明显改变.振动组BMSCs OPG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5),RANKL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低频振动可促进BMSCs的增殖,可能与其促进OPG基因表达上调有关;但未发现能使BMSCs成骨能力出现明显改变.

  • 混合性热休克蛋白/肽疫苗与白细胞介素-12联合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产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宋舸;袁玫;崔雪梅;眭翔;赵斌;卢世璧

    目的 研究肿瘤组织来源混合热休克蛋白(mHSPs)/肽疫苗诱导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作用及其抗肿瘤免疫效应,为应用其治疗人类恶性肿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技术、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电泳技术、Western blot检测方法、T淋巴细胞的诱导及体外扩增、乳酸脱氢酶法等,测定肿瘤多肽复合物诱导活化小鼠体内CTL杀伤效应.结果 mHSPS免疫组和mHSPs+Cy+IL-12免疫组体外诱生的CTL反应活性均比对照组的CTL活性有所升高,尤其mHSPs+Cy+IL-12免疫组升高明显,且随效靶比的上升而上升;与正常小鼠(CD4+46%、CD8+18%)比较,对照组、mHSPs免疫组及mHSPs+Cy+IL-12免疫组小鼠CD4+亚群的比例分别为38%、46%、54% .CD8+亚群的比例分别为26%、22%、16%.结论 混合热休克蛋白/肽可诱发强大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当与IL-12、低剂量Cy者联合应用后免疫功能增强为明显.

  • 新西兰兔腹主动脉缩窄术(肾动脉上)后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变化

    作者:蔡毅;何昆仑;闫丽辉;冷文修;范利

    目的 建立高血压病导致的射血分数正常性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方法 雄性新西兰兔35只随机分为2组:手术组(n=25)在右侧肾动脉上1 cm处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假手术组(n=10)作为对照组.术后观察有无心衰的临床表现,手术前后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 手术组于术后2周出现心室肥厚,术后4周出现心衰临床表现、等容舒张期时间延长、左室舒张末压升高以及-dp/dtmax降低.组织Doppler超声提示二尖瓣环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波峰比值降低(以上均P<0.05),而射血分数和+dp/dtmax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手术组动物出现了心衰的临床表现、左室舒张功能受损但射血分数保持正常,符合人类高血压病导致的射血分数正常性心力衰竭的特点.

  • 护理干预对脑损伤致单侧视觉空间忽略的影响

    作者:秦延京;潘钰;王海玲;何莉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致单侧视觉空间忽略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的脑损伤致单侧视觉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和常规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护理.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二等分线段、数字划销、画钟试验等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组治疗后显著优于常规组(P<0.001).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单侧视觉空间忽略具有重要作用.

  • 注重康复医学实习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启发式带教体会

    作者:傅建明;顾旭东;姚云海;陈蓝;万志伟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科性学科[1],从事康复医学的工作者所学的知识面很广.我院康复医学中心通过多年的学生带教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 运动性疲劳及消除

    作者:齐雷涛;牛泽亮;丁涛

    疲劳是运动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但如果运动性疲劳没有得到及时的恢复和调整,而使疲劳累积,导致疲劳过度,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根据疲劳产生的机理分析疲劳,采用一定的客观判断方法测试疲劳,进而运用一些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使机体快速有效地进行超量恢复,以便更好地投入训练、工作和学习,使人体达到更高水平的运动能力储备,非常必要.

  •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策略

    作者:侯春林;钟贵彬;范肇鹏

    脊髓损伤(SCI)可造成患者运动、感觉、大小便等功能障碍,甚至引起褥疮、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等而危及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康复 治疗
  • 成年智力残疾人生活质量调查

    作者:金萍;彭虹;许家成;邵翠霞;陈耀红;侯嘉训;焦振岗

    目的 考察成年智力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实际现状、内在期望和支持程度.方法 以北京市成年智力残疾人、家长和亲友、基层康复工作者394人为研究对象,完成生活质量调查.结果 成年智力残疾人本人对生活质量的主观期望显著高于所得到的支持和实际现状;家长及亲友对生活质量的主观期望显著高于成年智力残疾人本人、基层康复者.结论 充分考虑残疾人的内在期望和要求,以支持的方式提高成年智力残疾人生活质量,是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有效途径.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血管新生、神经发生和神经保护的作用

    作者:姚瑞芹;李林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发生和神经营养因子,不仅能促进血管新生,还能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发挥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缺血性脑损伤诱导VEGF及其受体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减少梗死体积;并通过IP3K/Akt/NF-κB和MAPK/ERK信号途径介导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减少凋亡,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改善神经功能.但由于VEGF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在缺血早期可能加重脑水肿.

  •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难点与对策

    作者:方晓磊;刘金民;江涛

    本文指出按照国际指南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规范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性;提出了临床实践中常见的5方面问题: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较少、r-tPA的价格限制了临床应用、中国人r-tPA用量尚待摸索、溶栓疗效不理想以及中医药参与溶栓治疗有限,并对每一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对中医药干预超早期脑梗死溶栓治疗提出自己的想法.

  • 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重心偏移对功能预后的影响

    作者:刘翠华;张盘德;彭小文;皮周凯;杨杰华

    目的 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时重心的偏移对其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站立时重心的偏移情况分为重心偏向健侧组(即非瘫痪侧组,简称健侧组)和重心偏向患侧组(即瘫痪侧组,简称患侧组),对两组患者的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住院时间进行评测.结果 健侧组的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患侧组;健侧组住院时间比患侧组显著缩短(P<0.001).结论 患者站立时重心的偏移与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预后相关,可作为功能恢复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临床观察

    作者:张家涌;张扬;赵晓文;张彦芳;李良;鲍圣德

    目的 总结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时机、疗效,确定手术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因病情进行性加重,早期行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存活,其中4例经过康复,Barthel指数在60分以上.1例高龄患者死于肺部感染.结论 去骨瓣减压是抢救进行性加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手段,并有益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 氯胺酮脑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衣玉胜;殷积慧

    众多研究显示,氯胺酮对脑缺血缺氧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氯胺酮主要通过调节神经细胞凋亡;与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结合,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及钙离子内流;抑制炎性因子生成和蛋白激酶表达等几个方面发挥脑保护作用.

  • 老年痴呆患者并发脑梗死所致谵妄40例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段新;麦以成;吴海珊;李耀东;卢嬿;马光瑜

    目的 分析老年痴呆患者新发生脑梗死所致谵妄的临床特征.方法 利用谵妄量表(DSS)、中文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对40例老年痴呆患者新发生脑梗死所致谵妄及谵妄消失后进行测评.结果 谵妄发生时,DSS测评主要症状依次为睡眠-觉醒周期紊乱、行为变化出现的速度、思维障碍、定向力障碍、对环境的错觉.谵妄消失时,睡眠-觉醒周期紊乱、行为变化出现的速度两项恢复好;定向力障碍、对环境的错觉两项恢复差.谵妄发生时MMSE评分较低的依次为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时间定向、三步命令.谵妄消失时以语言能力恢复好,其中以三步命令改善幅度大;回忆能力恢复差,其次为注意力、计算力、时间定向力.结论 对痴呆合并谵妄临床特点分析,有利于对谵妄、痴呆的鉴别及诊断,提高对这两种认知功能障碍的理解.

  • 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不同梗死部位分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作者:廖晓凌;王伊龙;王拥军;薛静;高培毅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不同梗死部位分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择发病后6 h内完成核磁弥散成像(DWI)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87例,根据DWI异常表现分为6型,核磁检查前及发病24 h后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月后随访改良的Ranking量表(mRS)评分.结果 不同梗死部位分型组间,基线NIHSS评分、梗死体积、病变侧颈内或大脑中动脉的闭塞情况及临床结局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不同梗死部位分型同临床症状、血管状况及临床结局都存在密切关系,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

  • 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局部亚低温对颅内血栓溶解的影响

    作者:刘巍松;张黎明;李国霖;王德生

    目的 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局部亚低温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 使用32只兔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TCD组、尿激酶组、TCD+尿激酶组、TCD+尿激酶+亚低温组(局部亚低温组),每组8只,记录不同时间点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判断血管再通情况,观察病变处脑温是否达到亚低温水平.结果 局部亚低温组血管再通率为87.5%,TCD+尿激酶组血管再通率为75%,均高于尿激酶组(P<0.05);局部亚低温组壳核温度在30 min内已降至亚低温水平.结论 局部亚低温脑保护仪在与TCD联用的情况下,可使脑温在允许的时间窗内降至亚低温水平;TCD联合局部亚低温可增强尿激酶的溶栓效果.

  •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和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作者:张丽;李春阳;赵玲;王文;张兰;李林

    目的 观察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IG)对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ACO)致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和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采用评分法检测神经功能改变,用尼氏染色的方法检测梗死灶神经元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神经症状评分明显升高,梗死灶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CIG灌胃口服能够明显降低模型大鼠神经症状评分,增加梗死灶神经元的存活数量.结论 CIG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明显改善作用.

  • 国内应用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标准(ASIA)现状初步分析

    作者:洪毅;李想;张军卫;关骅

    目的 了解国内应用美国脊柱损伤委员会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标准(简称"ASIA")使用现状.方法 登陆"中国知网"网站(http://www.cnki.net),在1979~2006全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模糊匹配检索词为"脊髓损伤"与"ASIA"进行检索.结果 共检索到164篇,去除不相关及重复文献,共检索到与本研究相关文献共140篇.结论 ASIA标准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学者的研究为ASIA标准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国内在对ASIA标准的使用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及滞后.

  • 康复医学论文中常见的问题

    作者:孙铁

    康复医学论文中存在课题设计缺乏科学性、数据不准确、论文题目不切合实际、出现不合理的人格化、行文缺乏统一性或一致性等问题,需要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认真对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