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중국강복리론여실천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影响因子: 1.3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759/R
  • 国内刊号: 张爱民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rtponline@263.net
  • 曾用名: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周围性面瘫神经定位与针刺疗效的关系

    作者:刘华

    目的 探讨周围性面瘫神经定位与针刺疗效的关系.方法 周围性面瘫患者92例,其中单纯性面神经炎型36例、Bell氏面瘫46例、Hunt氏面瘫10例,采用针刺配合药物进行治疗.结果 单纯性面神经炎型治愈率较Bell氏面瘫和Hunt氏面瘫高,Hunt氏面瘫治愈率低.结论 周围性面瘫神经损伤的部位越高,治愈率越低.

  • 川崎病39例临床分析

    作者:谢杨学;何淑君;郭建跃

    目的 探讨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39例川崎病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9例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改变11例,其中8例随访半年(失访3例),冠状动脉内径均恢复正常.结论 对川崎病患儿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大剂量应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辅以抗凝治疗,是防止冠状动脉病变、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手段.

  • 中西医结合神经康复技术治疗持续植物状态疗效观察

    作者:孙远标;向宪文;刘伟;孙宝民;崔俊波;陈士宝;孙凤友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中西医神经康复技术治疗持续植物状态(PVS)的疗效.方法 41例PV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推拿按摩及关节松动、电磁物理因子刺激、躯干肢体易化训练以及中西医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神经营养、促醒药物及高压氧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1~3个月后,观察组痊愈或基本痊愈7例、显效8例、好转5例、无效1例,显效率71.4%,有效率95.2%;对照组痊愈或基本痊愈3例、显效5例、好转6例、无效6例,显效率40%,有效率70.0%,两组间显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VS评分观察组提高(7.46±1.32)分,对照组提高(4.59±1.21)分,两组间差异有非常高度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针刺结合中西医神经康复技术可促进PVS患者苏醒,改善其预后.

  • 30例脑瘫患儿肺炎康复治疗疗效观察

    作者:许洪伟;鲍秀芹;林萍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肺炎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30例,均予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结果 康复组的发热消退时间、咳嗽咳痰减轻时间、肺部哕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康复治疗可提高治疗脑瘫患儿肺炎的疗效.

  • 肌电触发电刺激对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

    作者:章国伟;史立新;吴红专;陈炳

    目的 探讨肌电触发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肌电触发电刺激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治疗,肌电触发电刺激组加以肌电触发电刺激治疗.在患者入组时和治疗2个月时分别测定腕背屈时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RCOM),并用Fugl-Meyer评定法(FMA)评定患侧上肢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肌电触发电刺激组治疗后的AROM和FMA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肌电触发电刺激治疗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偏瘫患者上肢的功能,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常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治疗.

  • 152例脑瘫患儿脑电图分析

    作者:郭洪磊;王新强;王珂;王丽燕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异常分类及脑电图与脑瘫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为152例脑瘫患儿做脑电图检查并分析.结果 152例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为40.13%;脑瘫分型中不随意运动型的脑电图异常率较低,为8.33%,痉挛型偏瘫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较高,为71.43%.结论 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与其脑损伤部位有关.

  • 急性脑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莉;刘怀荣;树俊莲;卫萍;王岩;苏金花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急性脑卒中患者不同部位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 结合临床资料对16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心电图的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病变部位为基底节、丘脑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高.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与脑卒中的类型和部位相关.

  • MRI在膝关节骨小梁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作者:陈振波;徐建民;孙进;王民礼

    目的 探讨MRI对膝关节骨小梁损伤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膝关节外伤后X线检查阴性但有明显疼痛等症状的患者进行MRI扫描,分析骨小梁损伤及膝关节附属结构损伤的MRI表现.结果 45例患者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象;MRI扫描全部发现有骨小梁损伤,T1WI及T2WI均表现为不规则片状、地图样低或稍低信号,脂肪抑制序列清晰显示为更明显高信号影.结论 MRI能准确诊断骨小梁损伤及膝关节附属结构损伤.

  • Boomerang血管封堵器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南;祖晓麟;李响;叶明;颜红兵

    目的 探讨Boomerang血管封堵器在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及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6例行CAG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比较两组患者使用血管封堵器的成功率、止血时间、指压时间、留置时间、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卧床时间.结果 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的成功率均较高(98.06%和9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发生局部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止血时间、留置时间、指压时间及卧床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G及PCI术后,在术中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对Boomerang血管封堵器的应用无明显影响,Boomerang血管封堵器均能安全有效止血.

  • 头皮针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认知与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谢冬玲;朱丽芳;刘惠宇;陈俊斌;曾春英;王素霞;李劲

    目的 观察头皮针治疗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有认知障碍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n=41)和对照组(n=39).两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头针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头皮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测定、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A)、Barthel指数(BI),分别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结果 治疗后,P300潜伏期头针组平均缩短38 ms,对照组平均缩短17 ms,头针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FMA及BI评分头针组改善幅度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皮针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

  • 中小面积烧伤患者不同时期的抑郁症状表现

    作者:陈永辉;杨丽华;张淼;马宏凯

    目的 观察中小面积烧伤患者不同时期的抑郁症状表现.方法 65例中小面积烧伤患者(烧伤面积<39%)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接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调查,并与41例正常人(对照组)的测试结果比较.结果 烧伤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大部分HAMD因子评分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恢复期的抑郁情绪、入睡困难、早醒、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全身症状、性症状、疑病、昼夜变化、人格解体、能力感减退、绝望感和自卑感等症状评分和总分明显高于急性期(P<0.05~0.01),而睡眠不深、激越、胃肠道症状、体重减轻、偏执症状和强迫症状等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急性期(P<0.05~0.01).结论 中小面积烧伤患者发病后不同时期抑郁症状表现不完全相同,心理干预应有针对性.

  • 外伤性黄斑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应用研究

    作者:杨炳建;黄厚斌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在外伤性黄斑病变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6例外伤性黄斑病变(56眼)行OCT检查,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OCT检查显示全层黄斑孔23眼、板层黄斑孔3眼、黄斑前膜3眼、黄斑区出血8眼、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5眼、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各4眼、黄斑水肿4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变薄6眼.结论 OCT在外伤性黄斑病变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及对其发病机制的分析研究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早产儿早期干预效果观察

    作者:汤晓岚

    目的 观察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56例早产儿(干预组)临床上对症处理,保持体温,正确哺乳,干预措施为抚触、婴儿操、听觉刺激、视觉刺激等.96例早产儿为对照组.采用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检查量表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于月龄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时进行评定.结果 第6个月时,干预组的MDI落后于对照组(P<0.05),但PDI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第12个月时,两组婴幼儿的MDI和PD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第18个月时,干预组的MDI和PD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干预可以促进早产儿正常发育.

  • 胃肠道肿瘤术后心肺并发症的风险性分析

    作者:李进军;伍冀湘;时强

    目的 探讨胃肠道肿瘤手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52例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心肺并发症组和无心肺并发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手术时间、肺功能指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7个相关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352例患者中42例发生心肺并发症;心肺并发症组患者平均年龄(61.2±7.9)岁,手术时间(3.0±0.9)h;无心肺并发症组患者平均年龄(53.5±4.6)岁,手术时间(2.7±0.7)h,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FEV1%、FEV1/FVC%、MVV%、心功能异常者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P<0.05).结论 年龄、手术时间、心肺功能异常可能是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 1例偏瘫患者康复训练前后视觉指令食指伸屈运动脑磁图分析

    作者:赵振彪;黄力平;吴晶;张新平;肖向建;孙吉林;李素敏;吴杰;黄明威;康宇华

    目的 观察偏瘫患者恢复期康复训练前后双手食指伸屈运动过程中脑磁图(MEG)变化.方法 对1例偏瘫患者应用MEG记录双手食指伸屈运动时的脑电磁波并与MRI叠加形成磁源性影像(MSI),对比康复训练前后MEG变化.结果 两次MEG检测右侧半球皮质均无运动诱发出脑磁反应,左侧半球均有运动诱发反应;第1次和第2次潜伏期分别为-34.2ms和-61.7ms,部位向内前下移位,MSI显示兴奋的皮质位于中央前回,第2次激活的脑皮质体积(9569.6m3)明显大于第1次(2309.7 m3);第1次食指运动未诱发右半球体感反应;第2次食指运动诱发了右半球的体感反应,潜伏期为91.1 ms,MSI显示兴奋的皮质位于中央后回.结论 脑卒中患者皮质感觉功能先于运动功能恢复,未损半球经康复训练后功能明显增强.

  • 膝关节屈曲角度对主动肌和拮抗肌共同收缩和力矩的影响

    作者:张琦;李佳齐;徐燕文;张卓;周凯丽

    目的 测试股四头肌进行大等长收缩时,不同膝关节屈曲角度对股四头肌和腘绳肌收缩时肌电活动和力矩产生的影响.方法 10名健康成人在3个不同膝关节角度(分别为30°、60°、90°)下进行膝伸展的大等长收缩,利用Cybex等速测试系统测试下肢股四头肌产生的力矩,并应用表面肌电仪测试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神经肌电活动.结果 在膝关节屈曲60°时,股四头肌的力矩值比其他角度明显增大(P<0.01),但股四头肌在3个屈曲角度时的神经肌电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腘绳肌的神经肌电活动在膝关节屈曲90°时大.结论 在特定膝关节角度进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大等长收缩训练可帮助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

  • Mydrin-P散瞳前后中央角膜厚度的对比分析

    作者:刘莉;王瑛;王宁

    目的 探讨Mydrin-P散瞳前后中央角膜厚度之间的差异性.方法 对151例(302眼)拟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患者,于Mydrin-P散瞳前后应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观察散瞳前后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中央角膜厚度Mydrin-P散瞳前为(549.40±25.47)μm,散瞳后为(562.14±25.84)μm,两者问差异有非常高度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Mydrin-P散瞳能够对中央角膜厚度产生影响.

  • 气泵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作者:吴晓梅;白露;徐永建

    目的 探讨气泵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24例,A组普米克令舒2 ml(含布地奈德1 mg)气泵雾化吸人,每日2次;B组吸入普通普米克气雾剂,每次4喷,2次/d;C组每天口服强的松1 mg/kg,4周后减半量维持,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肺CT、血气、肺功能改变及副作用.结果 治疗后,临床表现缓解率为A组70.8%、B组25%、C组50%,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25);肺CT改善率为A组66.7%、B组29.2%、C组45.8%,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25);A组和C组患者PaO2、VC%、DLCO%提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PaO2、VC%、DLCO%也有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副作用发生率为A组8.3%、B组8.3%、C组58.3%,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5).结论 气泵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代替口服用药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副作用少且临床疗效确切.

  • 托吡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观察

    作者:肖天梅;王本国;杨楠

    目的 观察托吡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3例,均给予常规降糖及B族维生素支持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托吡酯治疗1个月.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7%和67.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但治疗组的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托吡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 托卡朋添加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

    作者:张小英;周筠;管小亭;王拥军;程焱;王景华;董可辉;宋新杰

    目的 观察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COMTI)托卡朋提高已服用复方左旋多巴的帕金森病(PD)患者的疗效、改善运动波动的情况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 50例PD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应用托卡朋,每次100 mg,每日3次;对照组应用安慰剂,方法相同.用药后每个月进行肝功的检查,具有运动波动的患者通过患者日记记录时间变化;观察期6个月.结果 治疗后第1、2个月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3个月至第6个月的UPDR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试验组治疗后的UPDR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0.001);试验组治疗后第1、第2个月的改良Honhe-Yahr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3个月至第6个月与治疗前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运动波动有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患者服用托卡朋后出现口干、恶心呕吐及便秘各3例,乏力、失眠、腹泻各2例,肌肉酸痛、腹胀、多汗、烦躁各1例,均未影响服药;服药期间,患者肝功能检测结果无明显改变.结论 托卡朋可提高已服用复方左旋多巴PD患者的疗效,改善运动波动,且使用安全.

  • 2~10岁儿童慢性口吃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刘春阳;梁爱民;沈瑞云;魏庄;陈柯;邢燕梅;张辰英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口吃(持续6个月以上)的危险因素和环境影响因素.方法 对109例2~10岁持续6个月以上的慢性口吃儿童与68例持续6个月以下的发育性言语不流畅儿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慢性口吃组儿童的次要症状和躲避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孩子在意自己口吃、无专业人员指导/训练、家长对口吃的态度、家族史、不良的纠正方法、家中人口少、家庭养育环境不良是慢性口吃的影响因素.结论 口吃的同时较快出现次要症状和躲避行为、孩子在意自己的口吃(有心理压力)、具有家族史的儿童是慢性口吃的易感人群;是否有专业人员指导/训练、家长对口吃的态度、家长纠正口吃的方法、家中人口少、家庭养育环境不良等都对慢性口吃起重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儿童 口吃 危险因素
  • 963例脑瘫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患儿临床分析

    作者:王跑球;张惠佳;王益梅;覃蓉;龙亚君

    目的 了解脑瘫患儿听神经通路损伤发生率,以及与性别、脑瘫分型及脑瘫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调查963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了解脑瘫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的发生率,以及与性别、脑瘫分型及脑瘫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 963例脑瘫患儿听神经通路损伤发生率为24.5%(236/963),发生率无性别差异(P>0.05),不同脑瘫分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足徐动型与混合型脑瘫发生率高(P<0.01),病理性黄疸是造成脑瘫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的高危因素(OR=2.029,95%CI:1.483~2.774).结论 脑瘫患儿多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其发生率与性别无关,与脑瘫分型有关,手足徐动型与混合型脑瘫发生率高,病理性黄疸是高危因素.

  •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贞兰;David Morris;Edward Taub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是通过限制偏瘫患者的健肢活动的同时对患侧进行集中反复作业训练,诱使患肢的使用能力提高,从而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技术,被认为是能够成功地将偏瘫患者从康复治疗室学到的运动功能转移到日常生活环境中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结合在美国伯明翰阿拉巴马大学CIMT实验室学习CIMT的体会,详细阐述CIMT的基本要素和独到之处.

  • 头穴丛刺法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病理学及神经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的影响

    作者:倪金霞;朱文增;唐强;秦颖;于致顺

    目的 探讨头穴丛刺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病理学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造模组(B组)、头穴丛刺组(C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急性脑梗死动物模型,观察头穴丛刺法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病理学的影响及脑组织皮质及海马区NGF和TGF表达的变化.结果 造模后第7天,B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明显水肿,周围区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与B组比较,C组大鼠脑缺血区脑组织水肿减轻,神经细胞数增多;术后7d,A组与B组大鼠皮质及海马区均有少量NGF及TGF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大鼠皮质及海马区:NGF及TGF表达明显升高,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头穴丛刺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区组织水肿,改善缺血半影区神经细胞功能状态,促进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并可诱导皮质及海马区NGF和TGF的表达,减轻缺血造成的神经元损伤.

  • 血管组织工程实验研究

    作者:尹太;徐迎新;吴仕和;王金晶;鄂玲玲;李荣;李瑞新;张西正

    目的 获得血管组织工程的实验依据.方法 获取大鼠血管内皮(VEC)和平滑肌细胞(VSMCs),进行培养扩增,然后接种到血管组织工程支架上;将VSMCs-血管支架移植到大鼠体内,观察移植后大鼠活体和组织病理反应.结果 培养的细胞符合血管种子细胞的形态特征;VSMCs接种到血管组织工程支架上获得成功;VSMCs-血管支架移植到大鼠体内10 d后,支架被纤维组织包裹,支架内见VSMCs生长,支架中央管腔存在,但与正常血管结构有很大差别,而且不具备血管功能.结论 利用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构建的大鼠VSMCs-血管支架移植到大鼠皮下是可行的;人工构建血管具有类似血管雏形,但尚不具备血管的正常结构.

  • HIV-慢病毒载体有效转导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寿霖;服部俊夫;池田淳;白土邦男

    目的 使用不同的HIV-载体感染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并使用HIV慢病毒载体将外源基因转入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方法 应用ADA/Luc、HXB2/Luc、VSV-G/Luc和VSV-G/GFP感染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U87.CD4.CCR5和U87.CD4.CX-CR4.结果 ADA/Luc和HXB2/Luc均能感染具有相应复合受体的U87.CD4,但不能感染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VSV-G/Luc和VSV-G/GFP能有效转导至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于感染第3天,表达VSV-G/GFP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阳性率为18%.结论 应用HIV慢病毒载体能够向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导入外源基因.

  • Fischer 344大鼠泌乳素腺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守巍;胡志强;初明;王超

    目的 建立Fischer 344(F344)大鼠泌乳素腺瘤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F344雌性大鼠,行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或无菌生理盐水,用药50 d后行MRI扫描,观察大鼠生存状态,检测垂体重量、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病理与PRL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变化.结果 应用苯甲酸雌二醇50 d后,大鼠体重增长受抑,垂体重量与PRL水平显著升高,病理检查可见垂体肿瘤形成且PRL染色阳性,MRI可见肿瘤,成瘤率达100%.结论 利用F344大鼠建立的垂体瘤动物模型,成瘤周期短,简单易行,稳定可靠,符合泌乳素腺瘤的生物学特性.

  • 强心汤对大鼠实验性左室肥厚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宁晓然;王敬联;王小平;陶杰梅;于春英

    目的 观察中药强心汤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实验性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方法 连续7d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造模第2天起强心汤灌胃,连续用药12周).分别于造模后第2周、6周及12周应用高频超声心动图动态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治疗12周后,测量各组大鼠左心室质量指数,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 治疗组大鼠的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均较模型组下降(P<0.05~0.01),左心功能增强,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强心汤对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实验性心肌肥厚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长期卧床并发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循证护理

    作者:王凤英;康霞;熊淑芳

    骨质疏松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并发症之一,并成为患者严重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逐渐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我病房近2年来对82例长期卧床并发骨质疏松的住院患者运用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s nursing)模式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以期达到满意的效果.

  • 国内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

    作者:张凤仁;李洪霞;崔泓

    1 国内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育概况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早日与国际康复医学教育接轨,提高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原有3年制康复技术(治疗)专业的办学层次,培养更高层次的康复医学高级人才,我院以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点、博士点和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康复医学专业方向教育为依托,经首都医科大学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医学院)共同努力,国家教育部于2002年正式批准建立"康复治疗学(4年制本科)专业",后期分为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和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OT)专业方向,培养高级康复治疗师(PT师和OT师).

  • 上海城区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现状分析

    作者:陈刚;吕军;虞慧炯;张文红;罗志坤;徐依依;刘英涛;王海东;傅传威

    目的 了解上海城区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与服务现状.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上海市闸北区芷江街道,用问卷调查方式对该街道1074名持证残疾人的康复服务需求与服务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城区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实现率为87.8%,90%的残疾人满意所获得的康复服务;33.3%~44.0%的残疾人其"辅助器具"服务需求得到实现;手术治疗、听力语言训练和视功能训练需求实现率分别为63.8%、82.2%和78.7%.结论 应构建残疾人康复救助政策体系,加大辅助器具服务工作力度,加大对手术治疗、听力语言训练和视功能训练等服务的专业技术支撑.

  • 上海市残疾人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概述

    作者:吕军;陈刚;虞慧炯;罗志坤;张文红;徐依依;刘英涛;王海东;傅传威

    本研究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旨在构建上海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研究目的,课题组对19区(县)残疾人康复工作和2个街道、镇的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情况进行了调查,召开了12场咨询论证会,实施了3轮Delphi调查,形成了有8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和100个三级指标所构成的上海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6个区进行了评审.

  • 上海郊县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现状分析

    作者:虞慧炯;吕军;陈刚;罗志坤;刘英涛;张文红;徐依依;王海东;傅传威

    目的 了解上海郊县残疾人康复需求及服务现状.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崇明县新河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该镇1128名持证残疾人进行康复服务需求与服务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郊县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实现率为81.3%,但不同需求的实现率间差异较大;康复支付形式仍以"全额自付"为主,"医疗救助"程度较低;残疾人辅助器具相关服务需求实现率仅约4%.结论 应拓展康复服务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康复需求实现率,平衡发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同步提高各类康复需求实现率,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使用与维修服务的全程管理,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 医疗体操配合无创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贾黎明;刘桂英;李秋敏;赵序利

    目的 探讨无创治疗配合医疗体操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体操组和对照组,各32例.体操组进行无创综合治疗配合医疗体操,对照组仅进行无创综合治疗.在患者出院时和3个月随访时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体操组3个月随访时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创综合治疗配合医疗体操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

  • 大鼠脊髓损伤后bFGF、EGF海绵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及修复作用

    作者:刘海;洪涛;王忠诚;安沂华;崔勇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海绵植入损伤脊髓对脊髓损伤后内源性干细胞的诱导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脊髓半横断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将46只大鼠分为对照组(n=6,不损伤脊髓)、模型组(n=20)和实验组(n=20,造模后应用bFGF、EGF海绵治疗),对3组动物进行行为学评分、电生理、电镜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实验组动物经bFGF、EGF海绵治疗后,运动功能高于模型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数量多于模型组(P<0.05).结论 bFGF、EGF海绵干预可促进脊髓损伤动物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改善受损的脊髓功能.

  • 低频振动对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的影响

    作者:叶超群;纪树荣;王子羲

    目的 了解低频振动对脊髓损伤(SCI)继发骨质疏松(OP)大鼠骨代谢和骨质量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采用脊髓全切横断法在第10胸椎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并随机分为SCI 6周对照组(SCI 6w)、SCI 12周对照组(SCI 12w)、振动6周组(Vi 6w)、振动12周组(Vi 12w)和SCI 6-12周振动组(Vi 6-12w),每组10只;振动组分别于SCI后第4天(Vi 6w组、Vi 12w组)、第7周(Vi 6-12w组)开始接受振动干预,振动频率20 Hz,加速度0.15 g,10 min/次,2次/d,6d/周,Vi 6w组和Vi 6-12w组共振动6周,Vi 12w组振动12周.分别在振动结束1d后处死动物,进行骨代谢血生化指标、骨密度(BMD)、骨形态计量学和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Vi 6w组大鼠血Ca和股骨近端BMD较对照组改善(P<0.05);Vi 12w组第5腰椎大载荷较对照组升高(P<0.05);Vi 6-12w组大鼠骨代谢和骨质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早期开始的低频振动干预可改善SCI继发OP,但存在部位差异;后期进行的振动干预不能改善SCI继发OP,但可防止其进展.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临床治疗进展

    作者:卫波;李建军;洪毅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椎体前柱压缩导致的腰背部疼痛可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该方法手术时间短、止痛效果明确、并发症较少,故安全性较高.但经皮椎体成形术亦有相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只有科学掌握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笔者对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优势、相应解剖学、适应证、禁忌证、术前评估、具体方法、并发症及其预防等进行简要综述.

  • 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作者:唐强;周海纯;王燕;张华洋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中频药物离子导入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导组和针灸组,每组30例.针导组采用针灸结合中频药物离子导入治疗,针灸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结果 治愈率及显效率针导组分别为70%和93%,针灸组分别为33.3%和90%,针导组疗效优于针灸组(P<0.05).结论 针灸结合中频药物离子导入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

  • 脊髓损伤肌萎缩肌球蛋白重链可塑性与训练的影响

    作者:范晓华;纪树荣;周红俊

    骨骼肌的收缩特性部分是由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决定的.脊髓损伤后损伤水平以下的骨骼肌MHC各亚型mRNA和蛋白水平发生适应性变化,表现为慢MHC-I亚型表达下调,快MHC亚型表达上调.MHC-mRNA的适应性变化先于蛋白的变化.不同物种、不同肌肉MHC转化的程度与速度不同.脊髓损伤后短时间训练不能引起MHC亚型发生显著的转化,而长期负重步行训练能够减缓肌纤维MHC亚型表达发生由慢向快的转化.

  •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作者:刘兰泽;陈先;孙来卿;王立功;赵洪波;郁冰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早期康复效果.方法 28例患者分为手术组16例和保守治疗组12例,前者行"锚定法"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成型术,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后者入院后即行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JOA评分,计算改善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但手术组疗效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组(P<0.001).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施行减压手术可取得比保守治疗更好的康复效果.

  •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作者:杨梁;郑连杰;王东昕;王鸿飞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 对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采用后路间盘髓核摘除、椎问植骨融合或加椎板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临床疗效评价优28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5.6%.结论 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 颈椎病患者心理障碍研究

    作者:杨文清;王俊卿;郭克锋;朱银星;关菊香

    目的 探讨颈椎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治疗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71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手法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和对照组39例(单纯手法治疗),在初诊和治疗后4周对患者的躯体化和心理症状采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颈椎病治疗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化和心理评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化和心理症状均有所改善,但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椎病患者因病程较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辅助心理治疗可提高疗效.

  • 84例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效果观察

    作者:林慧

    目的 探讨社区康复对精神病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 对84例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药物、心理、工疗、家庭护理等综合社区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服药落实率、病情显好率、劳动能力等.结果 康复治疗后,患者的服药落实率由33.33%升至89.29%(P<0.01),病情显好率由19.05%升至80.95%(P<0.01),劳动能力恢复由10.71%升至30.95%(P<0.01),关锁率由15.48%降为5.95%;肇事率由2.38%降为0.结论 社区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降低肇事率.

  • 护士眠睡质量和心理状况调查

    作者:陈莉;郑飞中;汪敏

    目的 了解护士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倒班的影响.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3名护理学院在读学生、57名实习护士和61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以PSQI总分≥8分作为判断睡眠质量的标准.结果 21.05%的被调查者有睡眠质量问题,三组被试的PSQI总分差异有非常高度显著性意义(P<0.001),SCL-90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QI总分与SCL-90总分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护士的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相关性,从护理学院学生到临床护士,睡眠质量逐步变差,但心理状况变化不明显.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