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중국강복리론여실천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影响因子: 1.3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759/R
  • 国内刊号: 张爱民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rtponline@263.net
  • 曾用名: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估

    作者:王飞;郎叶平;梁巍

    目的 研究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及手术时的年龄与术后康复效果的关系,以及康复效果的时间趋势.方法 按手术时的年龄将24例研究对象分为2组(3岁以上组与3岁以下组),分别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与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分别评估其听觉能力与语言能力,并记录.结果 术后进行康复的时间越长,听觉及言语功能恢复得越好(P<0.05);随着术后康复时间的延长,3岁以上组逐渐比3岁以下组听觉言语功能恢复缓慢(P<0.05).结论 聋儿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应接受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以使康复效果大化.

  • 冠心病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价

    作者:严腊梅;陈建宁;孙炜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10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排除冠心病者作为对照,采用SF-36量表(36-Item Short-Form)对两组患者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HRQOL和非冠心病组比较,除了在情感作用维度方面外,一般健康、躯体功能、躯体疼痛、躯体角色、精神卫生、社会功能、活力各个维度降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和性别是冠心病患者HRQOL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冠心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护理时要注意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对膝骨性关节炎的影响

    作者:巩尊科;翟宏伟;陈伟;孙洁;王海燕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80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给予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和等长肌力训练,治疗组另给予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治疗前、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和等长肌力训练结合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可明显加强膝关节功能的改善.

  • 胸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三维步态分析

    作者:孙嘉利;黄东锋;欧阳亚涛;毛玉瑢;钟世镇

    目的 通过对胸段完全性脊髓损伤(TCSCI)患者配戴交互式步行矫形器(RGO)的三维步态分析,比较分析脊髓损伤(SCI)平面与步行能力之间的关系,探讨重建SCI患者步行能力的量化指标.方法 选择在本中心住院且配戴RGO进行步行训练3个月以上的TCSCI患者10例,采用Vicon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步态检测与分析.应用Spearman秩和相关系数对TCSCI患者的不同SCI平面与其步态的运动学和时空参数等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步频和跨步长分别为(37.4±2.15) 步/min和(91.6±9.09) cm;髋关节摆动角度及髋关节伸展和屈曲时相的角速度分别为(42.57 °±5.43 °)、(20.88 °±2.18 °)/s和(124.75 °±9.31 °)/s.步速(r=0.80,P<0.01)、跨步长(r=0.78,P<0.01)、助行架的压力峰值(r=0.82,P<0.01)、髋关节摆动角度(r=0.77,P<0.01)、助行架的压力均值(r=-0.67,P<0.05)和髋关节伸展的角速度(r=0.75,P<0.05)与SCI平面之间均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TCSCI患者双上肢过度负载和髋关节摆动幅度受限是其步行能力受限的主要原因;降低过度负载的康复训练方法有助于改善重建的步行功能.

  •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学龄脑瘫患儿行走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琦;沈莉;庞红;宋桂云;周玉梅

    目的 探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学龄脑瘫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35例脑瘫患儿分为3组:①减重训练组(即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结合运动疗法,11例);②非减重训练组(即平板步行训练结合运动疗法,12例);③常规训练组(即常规步行训练,12例).所有脑瘫患儿入选后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8周、12周时进行以下评定: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站立和行走两项,步行能力(WA),步行效率(WE)和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结果 3组脑瘫患儿的各项评定指标在康复训练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12周的训练后,康复疗效较训练前改善(P<0.05).GMFM、WA、WE和FAC均显示,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效果显著(P<0.001).结论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步行能力和步行效率,提高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中的站立与行走功能以及功能性步行分级.

  •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顽固性神经性疼痛17例报道

    作者:陈琳;江昭;黄红云;张峰;刘彦铖;郗海涛;王洪美;任玉水;周长满

    目的 探讨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顽固性神经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细胞学治疗后获得疗效的脊髓损伤合并顽固性神经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2004年11月~2007年11月间的17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2例,年龄18~68岁,平均40.4岁.受伤6~312个月,平均105.9个月,受伤原因包括车祸、坠落、放射性损伤、机器挤压伤、枪伤、跳水.疼痛持续时间6~309个月,平均102.2个月.嗅球嗅鞘细胞胰蛋白酶消化成单细胞后培养12~14 d.细胞移植到损伤段的上下两端.疼痛评价使用国际神经修复学会脊髓损伤日常生活功能评价量表:0分为极度疼痛,止痛药无效;1分为中度疼痛,需用强效止痛药;2分为轻度疼痛,普通止痛药有效;3分为无疼痛.结果 随访时间0.5~88个月,平均17.5个月,疼痛平均改善1.2分.结论 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有一定治疗作用.

  • 药物结合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作者:段武钢;孙全新;曾德志;顾桂英;郑桂芝;吴芳

    目的 评价药物结合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经病例配对分为2个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技能训练,对照组单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共观察12个月.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评定.结果 治疗12个月后,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0.01),两组间的减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在生活质量(物质生活因子除外)和社会功能各个方面的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在药物治疗同时结合技能训练有助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缓解,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改善,促进康复.

  • 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照料者和健康者的精神卫生知识需求与态度分析

    作者:林海程;林勇强;贾福军;王文菁;钟梅;杨一文

    目的 了解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及其照料者、健康者对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由广东省残联统一组织对12个地级市12个精神病社区康复服务站/点的患者组、照料者组和对照组(健康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发放问卷1080份,收回有效问卷986份,照料者组精神卫生知识需求与态度比患者组和对照组明显和正面(P<0.05~0.001),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教育、地区经济、患者的住院频率和照料者对疾病的焦虑情绪(P<0.05~0.001).结论 患者、照料者、健康对照者对精神卫生知识的认识需求仍不足,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是提高精神卫生知识的有效措施.

  •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与Gesell发育量表在中枢性协调障碍评价中的一致性研究

    作者:胡继红;张惠佳;王跑球;王益梅;郭春光

    目的 研究Gesell发育量表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在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中的一致性.方法 657例年龄在3~8个月的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均接受Gesell发育量表评定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定,采用秩相关计算Gesell发育量表大运动发育龄与PDMS-2中粗大运动项各分测验相当年龄、Gesell发育量表精细运动发育龄与PDMS-2 精细运动各项分测验相当年龄、Gesell发育量表大运动发育商(G-GMDQ)与PDMS-2 粗大运动发育商(P-GMDQ)、Gesell发育量表精细运动发育商(G-FMDQ)与PDMS-2 精细运动发育商(P-FMDQ)的相关系数.结果 Gesell发育量表大运动发育龄与PDMS-2粗大运动项各分测验相当年龄、Gesell发育量表精细运动发育龄与PDMS-2精细运动各项分测试相当年龄相关系数在0.755~0.842(P<0.01),G-GMDQ与P-GMDQ相关系数为0.645(P<0.01)、G-FMDQ与P-FMDQ相关系数为0.677(P<0.01).结论 PDMS-2相当龄与Gesell发育量表发育龄、P-FMDQ与G-FMDQ的平行效度有高度一致性,P-GMDQ与G-GMDQ的平行效度有中度一致性.

  • 脊椎图像分割和配准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剑;肖汝;吴建华

    脊柱结构非常复杂,位置极其重要,脊柱手术不仅手术风险性大,而且对医生熟练程度要求高.利用图像导航系统进行脊柱外科手术能够降低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而脊柱图像分割和配准是其中的关键步骤.本文归纳总结脊柱图像分割和配准方法并对其进行分类,并在分析现行方法基础上指出这一领域存在的不足,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 脑性瘫痪伴发视觉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建慧;侯梅;王丽燕

    视觉障碍是脑性瘫痪患儿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可见视敏度降低、屈光参差、斜视、视野缺陷、立体视觉障碍、眼底结构异常、眼球震颤等.其中约3/4的脑瘫患者视敏度降低,斜视的发生率为39%~50%,眼球震颤为9.5%.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室内出血、低出生体重等为脑瘫患者视觉障碍的高危因素.

  •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张清俊;刘雁勇;刘赫;左萍萍

    氨中毒学说是肝性脑病机制的经典学说之一.本文从氨中毒的角度,对氨引起的神经系统能量代谢、氧化应激、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GABA和谷氨酸(Glu)能神经递质系统、细胞内信号转导、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改变以及氨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水肿等细胞毒性效应的内容进行综述.

  • 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

    作者:曲梅;宋建聪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针内关、足三里等穴,针后双膈俞穴位注射山莨菪碱及维生素B12复合液.对照组肌肉注射山莨菪碱.两组均治疗3 d,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更好.

  • 中药熏蒸结合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临床观察

    作者:陈佳;张国庆;周湘明;杨春桥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结合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巴氯芬)和治疗组(中药熏蒸结合巴氯芬),每组各25例,并给予相应治疗,疗程30 d.观察痉挛临床疗效、经修改的Ashworth量表痉挛程度评定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肢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熏蒸结合巴氯芬治疗法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

  • 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治疗儿童偏瘫个案报道

    作者:邢春燕;孙克兴

    目的 H为儿童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康复训练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方法 选择1例5岁的脑外伤后遗右侧偏瘫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主要参照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的基本原则,限制健侧上肢活动,集中、反复、大量地对患肢进行训练.包括针对性推拿和作业治疗(30 min/次)、家庭功能性、文娱性活动训练,1次/d,5次/周,3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用低温板塑的限制性器具限制左上肢(健侧),10 h/d.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上田敏偏瘫上肢功能评价表、Brunnstrom偏瘫手功能评价、治疗师日志并参考家长反应来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后患肢的主动性有明显提高,PDMS-2评定明显提高,上田敏偏瘫上肢功能评价表、Brunnstrom偏瘫手功能评价均有改善.结论 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儿童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有积极的影响.

  • 综合康复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作者:田有粮;李月;李茜;金鑫鑫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面神经炎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药物、物理治疗结合功能训练和心理疏导的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药物和物理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的Portmann简易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对面神经炎患者有显明的疗效.

  • 家长参与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康复的现状调查

    作者:关威;曹雁

    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对北京市6家智障儿童康复中心的80名智障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家长参与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康复的认识水平、参与方式、参与程度等要素,讨论提高家长参与度的教育对策.

  • 随班就读中学习障碍儿童社交技巧教学的个案研究

    作者:徐素琼;向友余

    在对1例随班就读学习障碍儿童的社交技巧进行整体分析、评估的基础上,设计4个月的社交技巧教学方案.透过教学前的宣导活动、同伴参与、单元主题教学的方式,以及结合使用的多种促进社交技巧类化的策略,在随班就读的环境中,改善学习障碍儿童的社交技巧是有效的、有价值的.

  • 吉兰-巴雷综合征早期的电生理发现

    作者:山磊;Gastaldo Ernesto;Enrico Granieri;张通

    目的 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发病早期不正常的神经电生理特点,从而了解其频繁和敏感的共同神经传导模式.方法 回顾性研究意大利费拉拉市S.Anna医院在2001~2007年中被诊断为吉兰-巴雷综合征并早期接受过神经电生理检查的33例患者.结果 26(81%)例患者的F波不正常,11(34%)例患者的感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或消失,13例(41%)复合运动动作电位波幅下降,传导速度减慢、末端潜伏期延长和传导阻滞的患者相对比较少,分别为12.5%、25%和6%.仅有1例电生理检查均为正常.结论 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早期,F波测定较神经传导研究更加敏感,不正常的F波(如出现率下降、潜伏期延长)出现的早也常见.

  • 康复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作者:包芸;杜春萍

    总结康复病房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分析相关因素,提出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

  • 手术室整体护理对脑瘫患儿术后康复的影响

    作者:张兰英

    目的 观察手术室整体护理对接受选择性后根切断术的脑瘫患儿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在手术室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下接受选择性后根切断术的脑瘫患儿在入室血压心率乘积、术后镇痛药物需求、术后拔除尿管后是否发生尿潴留、术后早期参与康复训练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与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的患儿相比,接受整体护理的患儿入室后的血压心率乘积显著降低,术后对镇痛药物的需求显著减少,术后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的机率显著降低,参与康复训练的起始时间显著提前(P<0.05).结论 手术室整体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儿对手术的恐惧,降低术后不良因素的影响,有利于患儿早期接受进一步的康复训练.

  • 我国职业教育康复治疗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作者:卫芳盈

    职业能力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它是择业的标准和就业的基本条件,也是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康复治疗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应该是在校期间完成的.通过分析康复治疗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不足的原因和表现,结合实际教学,对康复治疗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国际脊髓损伤肠功能扩展数据集

    作者:郑樱;周红俊;李建军;刘根林;郝春霞;王一吉;张缨;康海琼;卫波

    国际脊髓损伤肠功能扩展数据集主要供研究而用并提供一个标准化格式用于收集和报道脊髓损伤后更多的肠功能信息,它还便于评价和比较各项有关脊髓损伤后肠功能研究的结果.学习并使用国际脊髓损伤肠功能扩展数据集,有助于提高我国脊髓损伤患者的肠道功能障碍的研究水平.

  • 关于小儿脑瘫定义及分类的建议-解读2006年4月国际脑瘫专题研讨会的报告

    作者:李永库;李强;李君;李玉堂

    建议脑瘫的定义为:胎儿及婴幼儿期发育中脑的非进行性损伤及缺陷所造成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的分类应分为痉挛型(双瘫、偏瘫及四肢瘫),不随意运动型(舞蹈手足徐动型及张力障碍型),失调型(失调型双瘫及单纯性失调),以及混合型(主要为痉挛与手足徐动的混合).

  • 山西省视力残疾现状及康复需求调查

    作者:张雯雯;李琯诚;翟静波;曲成毅

    目的 了解山西省视力残疾现状、特点、致残原因及医疗服务需求,为视力残疾的防治及康复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4月1日至5月31日,按照分层、等距、概率比例、整群的抽样方法(PPS抽样)、多阶段抽样方法,山西省共抽出22个县(市、区)的88个乡(镇、街道),实际调查样本量75016人.由经过视力残疾鉴定培训的眼科医生对其进行视功能检查,分析视力残疾的原因.结果 视力残疾的现患率为6.21‰,视力残疾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长(趋势χ2=415.54,P<0.05),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χ2=40.62,P<0.05),农村视力残疾的患病率高于城市(χ2=25.37,P<0.05),主要的致残原因为白内障(39.34%).有43.91%的视力残疾者未曾接受任何康复服务,康复需求主要是医疗服务与救助(35.47%).结论 视力残疾的防治和康复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残疾人保障制度;加大医疗服务与救助的投入力度;针对不同的年龄提供相应的康复措施.防盲工作首位是老年性疾病,工作重点应在农村.

  •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发生及药物对其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相婕;许栋明;王文;云彩麟;张丽;艾厚喜;李林

    脑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它能造成神经元损伤,影响神经功能.神经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增殖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缺血性脑损伤后能参与神经功能的修复过程.本文对神经发生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缺血后的神经发生与脑功能恢复的联系,以及药物促进神经发生在脑缺血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前景进行文献综述.

  • 不同意识状态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情况分析

    作者:鲍瑞雪;马欣;贾建平;张通

    目的 分析不同意识状态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相关情况的差别.方法 选择符合大面积脑梗死诊断标准,梗死范围符合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供血区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既往史、入院时意识状况、梗死灶位置、入院后血压、心率、体温、并发症、入院检查时的白细胞、血糖、血脂及电解质情况.将患者按意识状况分为无意识障碍组和有意识障碍组.结果 有意识障碍组较无意识障碍组有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史的患者多.有意识障碍组并发症增加,心率偏快.结论 长期血糖、血脂异常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意识状态有影响.

  • NIHSS评分结合CT血管成像对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黄小钦;贾建平;马青峰;马欣;楚长彪

    目的 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合超早期CT血管成像(CTA)对判断急性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 对发病≤6 h的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头颅CTA检查,并在入院、出院时进行NIHSS评分.结果 70例患者中32例CTA检查显示血管正常,血管闭塞38例.NIHSS>8分组临床预后较差(P<0.01).血管闭塞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高于无血管闭塞组(P<0.01),无血管闭塞组有25例(78.1%)预后良好,血管闭塞组预后良好17例(44.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闭塞组溶栓治疗患者预后良好比率(58.8%)高于未溶栓治疗患者比率(31.82%,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NIHSS评分及CTA显示的血管闭塞与否与早期临床预后相关(分别为r=0.25,P<0.05;r=0.73,P<0.001),入院NIHSS评分(OR=0.09, 95%CI=0.07~0.12, P<0.01)和血管是否闭塞(OR=0.12, 95%CI=0.01~0.24, P<0.05)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以NIHSS=8为分界点预测临床预后的敏感性56.65%,特异性85.29%,阳性预测值80.00%.CTA预测临床预后的敏感性为63.89%,特异性73.53%,阳性预测值71.88%;两者结合对预后预测的敏感性70.11%,特异性91.18%,阳性预测值88.00%.结论 CTA显示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较差,CTA结合NIHSS评分有助于提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判断及指导治疗.

  • 康复训练配合穴位电刺激对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孙岚;徐俊峰;曲学坤;王征美

    目的 观察偏瘫手功能康复训练配合特定穴位电刺激对患者手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均给予肢体功能训练,治疗组在肢体功能训练同时配合穴位电刺激.采用偏瘫手功能分级、腕关节活动度、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在手功能分级和腕关节活动度(背伸、桡偏)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Fugl-Meyer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但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上肢功能训练中配合特定穴位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恢复.

  •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膝关节运动控制功能的影响

    作者:郑洁皎;俞卓伟;夏汶;徐国会;胡佑红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于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采样,横断面的设计来评价44例脑卒中患者接受PNF收缩-放松-拮抗肌收缩(PNF-CRAC)技术训练前后患者膝关节肌肉的sEMG信号.结果 PNF-CRAC技术具有很好的兴奋扩散作用,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患膝主动肌的兴奋性和运动控制能力.结论 PNF-CRAC技术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促进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 肌电触发电刺激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琼;丛芳;桑德春;侯勇伦

    肌电触发的电刺激治疗是上肢瘫痪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对于偏瘫患者具有诱发随意运动,降低痉挛肢体的肌张力,扩大关节活动度,改善肩痛、肩关节半脱位等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 实验性脑缺血后主要炎症相关信号的传递和作用关系

    作者:徐虹;陈素辉;孙华

    本文对参与炎症的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胶质细胞)、主要产物炎症因子(IL-1、IL-6、TNF-α、ICAM-1)及细胞外基质(ECM)等在脑缺血后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过程进行综述.

  • 平衡试验中简易器具测量骨盆位移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作者:朱琳;常冬梅

    目的 评价简易器具测量骨盆位移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两名测试者采用简易器具测量20名体健年轻人立位身体重心前后左右移动时的骨盆位移.检验其重测信度及不同测试者间的信度;并与功能性前伸试验(FRT)测量结果比较检验其效度.结果 采用简易器具测量骨盆位移的试验方法,其组内相关系数ICC=0.91~0.97,组间相关系数ICC=0.94~0.98;与功能性前伸测试(FRT)位移平衡功能评定方法之间有高度相关 (r=0.88,P<0.01).结论 简易器具测量骨盆位移试验可用于平衡功能的定量评定.

  • 运动性构音障碍言语声学水平客观评价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维佳;李胜利

    构音障碍是由于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所致的与言语产生有关的运动控制障碍而引起的运动性言语障碍.构音障碍降低患者的言语清晰度和社会交流能力,并影响其生活质量.对构音障碍的评价分为主观评价及客观仪器检查,后者主要有电子喉镜、声门图、电子腭位图、鼻流量测定以及包括语图、轮廓声谱图、扰动和噪声测量在内的声学分析等.其中利用多维嗓音程序进行定量声学分析是国外常用的研究方法.国内多将此项技术用于正常人群及喉科疾病患者嗓音研究,也用于腭裂、帕金森病和脑瘫患者语音特征的研究,尚未见到关于运用多维嗓音程序对脑血管病及脑外伤所致构音障碍进行声学分析的报道.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