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중국강복리론여실천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影响因子: 1.3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759/R
  • 国内刊号: 张爱民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rtponline@263.net
  • 曾用名: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

    作者:尹昱;左秀芹;吕艳玲;贾子善;赵振彪;槐雅萍;闫彦宁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与对照组(n=40)。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行tDCS治疗,对照组行伪刺激。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Brunnstrom上肢和手分级、Fugl-Meyer评定(FMA)中上肢运动功能、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级、FMA、ARAT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DCS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 双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

    作者:王强;黄富表;颜如秀;张通;陆宏宇;宋鲁平

    目的:探讨双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52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治疗组采用双侧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神经发育法训练患侧上肢,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的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FMA-UE、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治疗组FMA-UE、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双侧运动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作者:雷从杰;钟慧;沈晓华;魏清川;高强

    目的:探讨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效果。方法58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组成常规运动治疗组(A组, n=27)和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组(B组, n=31)。分别于入组时、治疗8周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评定上肢功能评分和改良Ba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B组各项评分改善优于A组(P<0.05)。结论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痛、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正常成人躯干皮肤温度觉阈值测定

    作者:张慧丽;高明明;郭华珍;宋桂芸;张璞

    目的:测定成人躯干皮肤温度觉正常值。方法应用温度感觉分析仪对123名健康成人躯干双侧T3、T7、T11关键点皮肤进行检测。结果测得冷觉、热觉、冷痛觉、热痛觉感觉阈值。冷觉和热觉阈值标准差较热痛觉小;冷痛觉阈值跨度大;热痛觉阈值随节段下降有增大趋势;中年组较青年组阈值有增大趋势。结论躯干皮肤温度觉和温痛觉阈值正常参考值应按不同节段、年龄分别建模。冷觉、热觉个体差异较小,冷痛觉、热痛觉个体差异较大。

  •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作者:公维军;杨傲然;盖海山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卒中后膝过伸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电针阳陵泉、伏兔、委中、承山、足三里,共30 d。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采用膝关节活动度(ROM)和Fugl-Meyer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部分(FMA)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2.5%,优于对照组55%(P<0.05)。治疗组膝关节ROM和FM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刺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膝过伸。

  • 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及术区硬膜外血肿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建军;孙炜;张新;周剑云;王利清;王宇;高海滨;曹泽;李达

    目的:分析患者术前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原发病因、颅骨缺损部位及伴发脑积水、术中硬膜破损与术后切口感染及术区硬膜外血肿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11例颅骨缺损修补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出现并发症(3.8%),其中钛网颅骨修补术后术侧硬膜外血肿6例,颅骨修补处切口感染2例。切口感染与手术部位相关(P<0.01),硬膜外血肿与术前因素无相关性。结论颅骨修补术,特别是位于额部修补术,术前影像应注意额窦范围,避免固定修补材料钛钉进入额窦引起感染。

  • 脑白质疏松患者静息态脑网络磁共振成像的研究

    作者:魏娜;燕浩;白丽君;姚婧璠;李越秀;陈红燕;张玉梅

    目的:观察脑白质疏松(LA)患者与健康人静息态脑网络的差异。方法分别对根据临床诊断的31例LA患者及27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法分离静息状态专属性功能脑网络。结果患者组及对照组中均发现与以往文献报道相同的静息网络。两者的脑激活区域基本一致,但患者组网络成分的激活程度均较对照组低,包括楔前叶、扣带回后部、颞上回、顶上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岛叶、前额叶皮质等。结论 LA患者与健康人在脑静息网络激活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作者:张宁;石玉芝;王安心;王展;王春雪;王拥军

    目的:研究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卒中后抑郁(PSD)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抑郁发生及其结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库中191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较男女之间在卒中后2周PSD的发生率、抑郁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女性PS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32.9%和26.6%, P<0.01),女性卒中评分与男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总分高于男性(P<0.05),抑郁表现均以迟滞和睡眠障碍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PSD与既往心脏病史、精神障碍病史以及卒中严重程度相关,男性与年龄、吸烟史、精神障碍病史及卒中严重程度相关。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PSD发生率存在性别差异,PSD的影响因素也存在性别差异。

  •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颈髓的弥散张量成像

    作者:赵鹏;陈学明;刘亚东;彭如臣;张殿平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分析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患者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和DTI扫描,分别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患者组FA为(0.475±0.109),ADC为(1.438±0.252)×10-3 mm2/s。对照组FA为(0.604±0.096),ADC值为(1.371±0.280)×10-3 mm2/s。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FA降低(P<0.05),ADC无显著性差异(P=0.267)。纤维束示踪成像(FT)显示,患者组颈髓白质纤维束不同程度受压凹陷、扭曲、减少、稀疏甚至断裂。结论 DTI能够敏感地发现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FT能直观显示颈髓白质纤维束的细微损伤,为颈髓损伤程度的临床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 改良腕手关节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腕手关节屈肌痉挛及运动功能的疗效

    作者:叶大勇;张希彬;李宝

    目的:探讨改良腕手关节矫形器对偏瘫患者腕手关节屈肌痉挛及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6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疗法,观察组加用改良腕手关节矫形器,于每天训练结束后累计穿戴4~8 h,每次30~60 min,休息15 min。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及治疗12周对两组患者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式Fugl-Meyer评定(FMA)进行评定,采用量角器测量患侧腕关节主动掌屈、背伸、桡偏、尺偏关节活动度(AROM)。结果治疗4周时,两组均未见明显改善,两组间也无显著性差异。治疗8周时,两组MAS和FMA评分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时改善(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腕关节各方向AROM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5),其中背伸AROM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治疗12周时,观察组MAS和FMA评分较治疗8周时进一步明显改善(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背伸、掌曲、桡偏AROM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腕手关节矫形器可明显缓解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腕手关节屈肌痉挛,促进腕手关节运动功能恢复。

  •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作者:郭金颖;史惟;周美琴;王素娟

    目的:确定中文版脑瘫儿童生活质量问卷(CPQOL)的不同自评者间的信度。方法康复医疗机构中21例脑瘫儿童的两名家长分别进行自评,1家特殊教育学校18名脑瘫儿童及其家长分别采用CPQOL中文版进行自评。计算家长间、家长与儿童间的等级间相关系数(ICC),分析家长与儿童CPQOL各项分值间的差异。结果 CPQOL各分区家长间ICC=0.49~0.86,其中功能、获得服务分区信度极好,参与能力与躯体健康、疼痛与残障的影响分区信度中等。儿童与家长间的信度相对较低(ICC=0.29~0.73),其中功能、参与能力与躯体健康的信度良好,其余3个分区均较低,社会福祉和受容度分区的信度不理想。儿童自评分值均高于家长,其中参与能力与躯体健康分区分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文版CPQOL家长问卷信度尚可,尤其在功能和获得服务分区;家长和儿童自评的信度中等,社会福祉和受容度分区的信度较低。

  • 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康复预后的影响

    作者:屠建莹;张京;张于刚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对短期疗效及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接受溶栓治疗后存在较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29例作为观察组;从同期住院的未溶栓脑梗死患者中,选取起病时间及疾病程度尽量相近患者9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徒手肌力测试(MMT)分级、Brunnstrom分级、改良Barthel指数(MBI);病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评定。结果除抵院时间外,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出院前,除对照组NIHSS外,两组患者其他评分均较入院时改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及MBI评分差值优于对照组(P<0.05)。病后6个月时观察组死亡1例(1/29),对照组死亡10例(10/94),失访4例。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溶栓治疗可以改善早期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远期生存率及功能活动水平。

  • 股前外侧皮瓣皮神经吻合对手背软组织缺损感觉重建的效果

    作者:陈立科;吴波;陈四华;唐畅宇;周先培;徐昱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手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感觉重建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的手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06年1月~2009年1月连续收治的15例为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处理;2009年2月~2012年12月连续收治的15例为研究组,采用股前外侧皮神经与前臂皮神经吻合。所有病例随访1~2年,观察皮瓣的感觉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股前外侧皮瓣全部成活。对照组4例皮瓣感觉恢复优良,研究组为11例。无溃疡发生。结论带股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可以明显促进感觉功能恢复。

  • 肌内效贴对女性大学生膝关节肌力的影响

    作者:祁奇;陈文华;余波;王惠芳;宣青青;王予彬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扎对青年女性膝关节肌力的影响。方法20名健康女大学生,用等速测试仪,以60°/s角速度,测量无贴扎、肌内效贴扎、安慰贴扎3种状态下的膝关节屈伸向心性收缩及离心性收缩相对峰力矩;用表面肌电图测试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的肌电振幅均方根值(RMS)。结果向心性收缩时,肌内效贴扎时伸肌相对峰力矩明显高于无贴扎、安慰贴扎时(P<0.01),屈肌相对峰力矩3种状态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股内侧肌在肌内效贴扎时RMS标化值明显低于未贴扎时(P<0.01);股外侧肌肌内效贴扎时RMS标化值明显低于未贴扎时、安慰贴扎时(P<0.01);股直肌RMS标化值3种状态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离心性收缩时,肌内效贴扎时伸肌、屈肌相对峰力矩均明显高于无贴扎、安慰贴扎时(P<0.01);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在肌内效贴扎时RMS标化值低于未贴扎时(P<0.01);股直肌RMS标化值3种状态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内效贴扎可以提高股四头肌向心性、离心性收缩肌力,增加腘绳肌离心性收缩肌力,提高股内侧肌及股外侧肌的肌纤维募集能力。

  •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丽华;米立新;郄淑燕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袭性的MRI技术,能够识别传统CT和MRI难以发现的脑微观结构改变,特别是神经纤维束的变化和方向,可以从评估、恢复机制、预后等方面量化反应神经束的结构和连续性,应用于脑卒中后运动、语言和认知方面。

  • 惯性测量单元在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杨波;付成龙

    跌倒是老年人群中常见且后果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跌倒风险评估是跌倒预防和干预的重要手段。国外研究者将惯性测量单元引入老年人运动/平衡功能测量和跌倒风险的评估。研究提示,它比常用的跌倒评估工具具有优势,可应用于医院、社区和养老机构等。惯性测量单元可能是测量步态变异性的良好方法,步态变异性与跌倒风险相关性很高。

  • 足前进角改善膝骨关节炎症状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晶晶;安丙辰;郑洁皎

    膝骨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病变。下肢生物力学改变是膝骨关节炎的重要原因。足前进角以其操作简便、无创等优势逐渐被人们重视。改变足前进角会对膝关节内收力矩、胫骨旋转、膝关节周围肌群活跃性等产生影响,从而导致膝关节受力改变,进一步减轻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的变化及灯盏生脉胶囊干预的影响

    作者:陈兴泳;汪银洲;雷惠新;张旭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的变化及灯盏生脉胶囊干预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50只分为假手术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3-MA对照组、灯盏生脉胶囊(DZSM)组和DZSM对照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大鼠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1 h再灌注模型。3-MA组和3-MA对照组造模前1 h立体定位侧脑室内注射3-MA或生理盐水,DZSM组和DZSM对照组从造模后4 h起每天予DZSM 20 mg/kg或生理盐水灌胃,共3 d。再灌注3 d后,各组采用Longa评分检测,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组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表达,化学荧光法检测DZSM组和DZSM对照组活性氧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后LC3、Beclin1表达显著增加(P<0.001),尤其在梗死灶周边的皮层和纹状体区。3-MA组LC3、Beclin1阳性细胞计数均显著少于3-MA对照组(均P<0.001),Longa评分显著低于3-MA对照组(P<0.001)。DZSM组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DZSM对照组(均P<0.001),活性氧水平、Longa评分也显著低于DZSM对照组(P<0.001)。结论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反应可保护神经功能。DZSM胶囊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自噬反应。

  • 谷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蕊;梁珍;杨楠;纪超;刘雁勇;左萍萍

    目的:探讨谷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梗死侧皮层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分为假手术组(n=6)、模型组(n=6)、乙酰谷酰胺组(n=6)、红花注射液组(n=6)和谷红注射液组(n=6)。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MCAO)2 h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 h后腹腔注射给药,连续14 d。治疗后,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皮层区VEGF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VEGF表达显著降低(P<0.001)。与模型组相比,乙酰谷酰胺组和谷红注射液组VEGF的表达提高(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能提高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皮层区VEGF的表达,可能是其发挥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 新型湿性敷料在脊髓损伤患者压疮创面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石含英;王瑾

    目的:观察新型湿性敷料在脊髓损伤患者压疮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8例脊髓损伤并发压疮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新型湿性敷料,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特定电磁波谱及紫外线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疗效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换药2周后愈合11例,好转17例,无效1例;对照组愈合5例,好转18例,无效6例(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6.69±16.48) d,短于对照组(38.24±22.47) d (P<0.05)。结论新型湿性敷料可促进脊髓损伤患者压疮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 脊髓损伤慢性便秘患者可控式单向灌肠药物注入装置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作者:孙薇;刘根林;卫波

    目的:设计针对脊髓损伤慢性便秘患者的可控式单向灌肠药物注入装置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例脊髓损伤慢性便秘患者试用新装置,记录患者使用前后5次排便的时间、大便性状和开塞露使用量。结果使用新装置前后,患者的排便时间、大便性状、开塞露使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新装置可缩短脊髓损伤慢性便秘患者排便时间,改善大便性状,减少开塞露使用量,有利于缓解排便困难。

  • 基于病例学习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

    作者:马欣;王玉平;樊洁

    目的:观察基于病例学习(CBL)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效果。方法对神经内科轮转期间参加常规式查房和CBL查房的33名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0份。认为CBL查房在促进临床思维培养、专业知识掌握、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以及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能力方面显著有效的人数均多于常规查房(P<0.05)。结论 CBL查房对住院医师综合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明显优势。

  • 虚拟现实训练系统在康复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张通;李冰洁;金玲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训练系统在康复治疗学本科临床教学的应用价值。方法26名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实习生,在物理治疗临床教学中分为两组。研究组(n=14)采用先虚拟现实教学后传统教学的方式,对照组(n=12)采用传统教学的方式。学习结束后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和物理治疗操作考试。结果研究组在提升训练目的性和趣味性、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临床能力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操作考试成绩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入虚拟现实系统可提高物理治疗学教学效果。

  • 第九~十期全国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言语康复治疗师(免费)培训班通知

    作者:

    从2013年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和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拟利用3~4年的时间联合举办10期言语听力康复治疗师免费培训班。前八期学习班已顺利结束,获得学员一致好评。2015年我们拟举办后两期培训班。学习班为2015年国家级继教项目2015-16-00-026(国),每期Ⅰ类学分10分。

  • 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会议通知

    作者:

    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与北京北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会议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将于2015年9月11~1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创新、融合、共享、发展”。本届康复论坛将继续围绕神经康复、脊髓损伤康复、神经泌尿康复、截肢与骨关节康复、脑积水治疗与康复、肿瘤康复、疼痛康复、儿童康复、老年康复、内科慢性疾病康复、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康复、社区康复、残疾预防与社会康复、心理康复、音乐康复、体育康复、康复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康复基础研究、康复工程、康复咨询、康复政策、康复医疗质量控制及临床药物管理、灾难预防与康复国际合作等专业领域的新研究和动态进行广泛地交流。

  • 脊髓损伤恒河猴后肢三维步态数据处理软件包的设计和实现

    作者:赵文;饶家声;赵璨;魏瑞晗;杨朝阳;李晓光

    目的:基于Matlab建立一套可用于脊髓损伤非人灵长类恒河猴的三维步态数据处理的软件包,实现原始数据读入、步态周期自动划分、多种步态参数计算和绘图等功能。方法使用Vicon系统对健康及脊髓损伤后6周的恒河猴后肢三维步态数据进行采集,获取双后肢连续步进的运动学数据。基于Matlab开发三维步态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步态周期划分及140种步态参数计算。结果该软件包成功读取恒河猴的原始三维步态数据,完成对正常与异常(脊髓损伤后)后肢步态周期的自动划分,报告并生成相应的曲线图。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软件包扩展了Vicon数据的通用性,实现步态周期的自动划分及良好的人机交互,计算多种步态参数并实现结果的可视化。

  • 3D打印技术在矫形鞋垫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曹萍;吴小高

    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近年国内外快速成型技术研究的重点。本文简要介绍3D打印技术原理、原材料和加工设备;介绍矫形鞋垫制作;总结国内外3D打印技术在矫形鞋垫制作中的应用现状,从鞋垫的结构设计、打印材料、临床应用等方面对3D打印和传统工艺的区别进行阐述,并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讨论。

  • 上海市辅助器具适配对残疾人室内外活动能力影响的调查

    作者:毕琪;宋毓;季敏;金荣;许斌;虞慧炯;陈万春;李衡;陈刚;吕军

    目的:了解上海市开展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对残疾人室内外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自拟问卷对上海市2010年间接受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的326名残疾人进行调查。结果肢体残疾是被调查对象的主要残疾类型,约2/3残疾10年以上。70%以上残疾人报告辅助器具组合适配改善了他们的室内外活动能力,80%以上报告他们满意于无障碍改造。肢体残疾人活动改善明显。结论辅助器具适配能够提高残疾人的室内外活动能力。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自主呼叫装置的设计和实现

    作者:朱晓琪;李尤君;陶伟杰;魏玉会;郑良;冯国栋;王珏

    目的:设计一种使语言与运动功能受损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能够在有需求的情况下自主呼叫医护人员的装置。方法利用TGAM芯片采集并处理脑电信号,将提取得到的注意力特征值通过蓝牙传输至电脑,当注意力特征值超过正常范围时通过播音器向医护人员发出呼叫信号。结果20名受试者10次测试中,成功率平均为81.5%,20 min内误判次数平均为0.2。结论该装置适用于语言与运动功能受损的ALS患者,满足日常护理工作的需求。

  • MOTOmed康复训练器下肢康复效果影响因素的模拟仿真分析

    作者:高爱丽;高荣慧;王勇;姜礼杰

    目的:探索在使用MOTOmed康复训练器训练时,患者身高、座椅高度、距离、曲柄长度及运行速度等因素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人体下肢简化成杆件模型。以膝关节角运动为因变量,运用控制变量法探讨个体身高、座椅距离(S)、座椅高度(H)、曲柄长度(L1)及运行速度(ω1)等因素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并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结果固定个体身高,其他各因素对膝关节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初始值及末尾值均有较大的影响,其中L1对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大,S次之,H小;ω1主要影响膝关节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固定S=550 mm,H=165 mm,L1=180 mm,ω1=10 r/s,身高越高,膝关节活动范围、角速度、角加速度越小。结论不同身高个体在不同康复阶段,需对MOTOmed康复训练器的座椅高度、距离,曲柄长度及运行速度等因素进行调节。

    关键词: MOTOmed 康复 下肢 身高
  • 假肢适配重心对线技术的研究

    作者:郑风;朱明;邹旭辉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人体重心变化的对线技术。方法利用重力传感器测取人体重力数据;根据平衡力学体系合力为0,由专用软件计算出人体重心的实时位置;通过串口通讯将重心的实时位置传输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将实时位置的横坐标转换成电机的驱动脉冲信号,驱动与电机相连的装有激光器滑台进行重心跟随运动,从而可以根据重心的变化进行精确的对线。同时加入人体平衡功能检测,对假肢对线起辅助判断作用。结果和结论开发出通过检测人体重心位置的对线方法,可用于假肢矫形康复领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