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중국강복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242
  • 国内刊号: 11-254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rehabi.com.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卓大宏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

    作者:严俊峰;龚开政

    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以及人们对健康需要的提高,健康和医学模式发生了转变.在这种背景下,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作为一套评价健康水平的新型指标体系,近20年来已成为国际性的研究热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目前已成为一个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而CHF患者QOL的评价研究对于制订并实施防治策略、指导康复治疗、预后估计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对此的认识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本文阐述国内外在该领域的一些新进展,以促进我们对该领域的进一步认识.

  • 骨保护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伟立;方宏清;徐金森;陈惠鹏

    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是1997年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受体家族的新成员,也称破骨细胞抑制因子(osteoclast inhibitory factor,OCIF)或称为树枝状细胞受体1(dendritic cell derived receptor-1,FD-CR-1),它是骨代谢一个重要的负调控因子.OPG是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 related apo-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等TNF家族成员的假受体[1-2].OPG与RANKL的结合可阻断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发生的RANK/RANKL信号通路,抑制OC对骨骼的破坏作用[1].而OPG与TRAIL的结合则抑制了后者特异性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2].由于OPG对OC的抑制作用,使它有可能成为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风湿性关节炎、骨癌等疾病的新药物而备受关注.

  • "运动想像"疗法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贾子善

    针对脑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有多种,一般认为康复训练需达到一定的训练量才能取得佳的效果,但由于医疗费用问题、治疗人员不足等原因,患者往往难以得到足够的治疗,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1].为此,寻找一种费用低、实践机会多的治疗方法非常必要."运动想像"疗法是近几年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的一种新方法.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臻年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多数患者伴有构音障碍和摄食困难,难以实现言语交流,据文献报道,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发生率为41%,慢性期为16%[1],脑干卒中吞咽障碍发生率为51%[2].由于吞咽困难易于导致不良预后,如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等各种并发症,甚至可造成生命危险,影响脑卒中康复,因此强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早期诊断、早期评定、早期治疗,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 运动疗法在心力衰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吴学敏;李寿霖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各种病因所致的心肌收缩力减低,导致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缺氧,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和疲乏.多年来,强调以安静休息、低盐、限制液体入量为基础,进行病因、诱因及对症治疗,认为运动能使心功能恶化而禁止运动.近年来,对运动疗法在心衰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有了许多新认识,确定了运动疗法的效果及安全性,本文做一综述.

  • 年老化视觉空间注意等级效应脑机制的研究

    作者:宋为群;宋为明;罗跃嘉;秦延京;凌锋;王茂斌;施建农

    目的:应用"提示-目标"的视觉实验范式,以汉字提示不同等级的搜索范围并设置干扰,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视觉注意年老化脑机制.方法:用青年和老年人各16名为受试对象,背景由三个同心圆组成,提示为汉字"大"、"中"、"小",刺激材料是随机选取的大写英文字母,组成3个同心圆圈."T"为靶刺激,"T"不是唯一的,受试对象按照提示搜索提示范围上的靶刺激,忽略其它范围里的"T".结果:随着提示等级的减小,两组反应时均加快,而早期ERP成分P1与N1波幅均增大,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反应时更长,且后部P1显著增强和N1明显抑制,老年组前部P2成分亦受到显著抑制,这种抑制不仅表现在波幅上,还表现在波形的不规则和不稳定.结论:老年受试对象随任务的复杂度增加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与年老化的"复杂度效应"一致.老年组P2成分的显著抑制为首次发现,表明老年组受试对象对靶刺激的评估识别能力降低,提示年老化可能导致视觉空间注意的前脑区功能缺陷.

  •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损伤及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作者:岳修勤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损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即胸段硬膜外阻滞组和对照组(28例)即常规内科治疗组.观察组患者选择T3-4或T4-5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导管,接4ml/h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0.5%利多卡因,根据病情缓解情况持续1-2周.于阻滞前及阻滞后1h、12h、24h、72h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肌钙蛋白Ⅰ(cTn Ⅰ),并于1周后评定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于胸段硬膜外阻滞15min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阻滞前及同时段对照组值;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与阻滞前及同时段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和减慢;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组明显优于阻滞前及同时段对照组值;阻滞后观察组cTnⅠ与阻滞前比较无明显的升高,且明显低于同时段对照组值(P<0.05).1周后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进行评估记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并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以躯干为主导的矫正脑卒中下肢非典型异常运动模式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世文;王桂芳;李贞兰;刘松

    目的:以神经生理学的交互抑制理论为指导,探讨纠正脑卒中下肢呈非典型运动模式的方法.方法:从当地医院住院1个月的348例脑卒中患者中,共选出下肢呈非典型伸肌运动优势模式和屈肌运动优势模式43例(约12.36%).随机分成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1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的ROM训练、ADL训练等方法进行,但实验组增加了交互抑制理论指导的训练,然后比较康复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两组的Fugl-Meyer下肢功能积分、Carr-Shepherd平衡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提高(P<0.01),并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躯干为主导的矫正异常运动模式的方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下肢屈曲模式及非典型伸肌模式,有利于提高肢体随意运动、平衡能力及步行模式.

  • 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毅;胡永善;朱玉连;孙莉敏;范文可;姜从玉;谢臻;沈莉;朱秉;白玉龙;李放

    目的:探索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2例脑卒中患者在脑梗死和脑出血两个层次上分层,再随机化分成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康复治疗组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未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但两组的常规内科治疗相同,分别于入组时(VO)、发病后第1个月月末(V1)、第3个月月末(V2)和第6个月月末(V3)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中认知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除V1阶段两组患者语言表达、解决问题和交流总分,以及V2阶段两组患者语言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两组在V2和V3阶段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和交流总分,V3阶段的语言表达,以及其他各项在各阶段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康复治疗组认知总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人组时、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康复治疗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分别相当于正常人的63.17%、70.60%、79.50%和86.43%,而对照组分别为:55.97%、58.33%、64.07%和68.03%,另外,入组时、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康复治疗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分别相当于对照组的112.86%、121.03%、124.09%和127.05%;1个月月末与入组时、3个月月末与入组时和6个月月末与入组时的康复治疗组认知功能总分差值相当于对照组的指数分别是:3.19、2.52和2.23.结论: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各阶段认知功能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希会;胡昭;汪涛

    目的:分析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旨在探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途径.方法:90例透析>3个月的稳定腹膜透析患者纳入本研究.调查患者的主观生存质量、睡眠质量、躯体症状评分;记录Karnofsky评分;使用Hamilton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采用Charlson并发症指数评估患者的并发症状况;检查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清除指数(Kt/Vurea)以及相应的生化指标,分析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可能因素.结果:年龄、躯体症状、睡眠质量与主观生存质量正相关,躯体症状越轻、睡眠质量越好生存质量越高,而抑郁程度越重主观生存质量越差,二者负相关.客观生存质量与透析龄、Charlson并发症指数、抑郁评分负相关,而与躯体症状正相关,也就是躯体症状越轻,患者的健康状态越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抑郁评分、躯体症状及睡眠质量是主观生存质量的显著预测因子,而抑郁评分、Charlson并发症指数、躯体症状是客观生存质量的显著预测因子.结论:抑郁和躯体症状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将康复干预与医疗干预摆在同等重要位置才是提高生存质量的途径.

  • 肌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钙调神经磷酸酶和环氧合酶-2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豪;李琴;毕明俊;郭云良

    目的:研究肌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aN和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腹腔注射肌苷(100mg/kg),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肌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CaN及COX-2蛋白的影响.结果:①对照组皮质和纹状体区大鼠脑CaN蛋白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6h开始增强,12-24h达高峰,随即下降,至3d已降至再灌注2h水平.与再灌注2h相比,6h-2d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肌苷组CaN表达于2h-14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②对照组皮质和纹状体区COX-2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6h开始增强,24h-2d达高峰,然后逐渐降低,14天时几乎未检测到COX-2阳性细胞.与再灌注2h相比,6h-3d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肌苷组COX-2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2h-14d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1).皮质中的阳性细胞数高于纹状体区.结论:肌苷对缺血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影响大鼠脑CaN、COX-2的表达而实现的.

  • 脑卒中患者整体功能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陆敏;彭军;尤春景;黄晓琳

    目的:应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和WHOQOL-BREF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整体功能与生存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病程满6个月时进行FCA和WHOQOL-BREF量表评分,并将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FCA总分与WHOQOL-BREF各领域得分均显著相关(P<0.05或0.01),躯体功能得分与WHOQOL-BREF生理、心理和环境领域得分也显著相关(P<0.05或0.01),但认知功能得分则仅与社会关系领域得分相关,与其余三个领域得分无相关性.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整体功能与生存质量明显相关,躯体功能状况比认知功能更显著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腘绳肌练习对脑卒中后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钱开林;王彤;张勤

    目的:观察针对性腘绳肌练习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除了给予常规康复治疗(①中级偏瘫医疗体操;②神经肌肉促进技术;③步态分解练习;④ADL训练),还给予针对性腘绳肌练习(①腘绳肌大向心性等张屈膝末端等长抗阻练习;②腘绳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时间60天.比较治疗前后等速肌力测试中各项数值.结果:治疗组指数的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腘绳肌练习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膝关节不稳有明显疗效.

  • 神经反应遥测技术在低龄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调试中的指导作用

    作者:韩睿;陈益青;苗艳

    目的:探讨神经反应遥测技术(NRT)在低龄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调试中的指导作用.方法:记录41例低龄幼儿开机时、3个月、半年的NRT阈值以及开机半年的行为反应C、T值.结果:对246个电极进行不同时期NRT测试,波形检出情况一致,205个(83.33%)引出NRT波形.而在行为反应测听中,246个(100%)电极均有明确的T、C值;NRT阈值与T、C值之间有相关性,NRT阈值介于T、C值之间,靠近C值;同一患者不同编号电极之间无论NRT阈值还是T、C值均变化不大,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患者相同编号电极各值差距较大.结论:应用NRT阈值可以估算行为反应T、C值,为低龄幼儿开机初期的调试提供帮助.

  • 改良版临床结局变化量表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陈君;李泽兵

    目的:探讨改良版临床结局变化量表(COV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应用COVS对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评定,并与STREAM、TCT、BBS、MAS、FAC及Barthel's ADL指数评定法进行相关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COVS、STREAM、TCT、BBS、B-ADL和FAC分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而MAS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COVS与STREAM、TCT、BBS、B-ADL和FAC在治疗初分值、治疗末分值和治疗初末差值上都有显著相关(除COVS末与TCT末P<0.05,其余都为P<0.01).而COVS与MAS没有相关显著性.结论:COVS能及时敏感地反映患者的功能状况,适合作为物理治疗的常规临床评定.

  •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在偏瘫上肢康复训练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戴玲;陈旗;王彤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在偏瘫上肢康复训练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36例脑血管意外后的偏瘫患者被随机分成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组(治疗组)与一般康复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7例,对照组19例,两组均接受每日1次、每周5次的治疗10-40次.采用Fugl-Meyer评价法的上肢主动运动功能积分及Barthel指数作为评定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Fugl-Meyer上肢主动运动功能积分和Barthel指数积分经治疗后都有明显提高(P<0.001),但治疗组的改善情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或<0.01).结论:本文所介绍的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在偏瘫上肢康复训练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尤其是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 结构性速度依赖性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作者:瓮长水;毕胜;于增志;徐军;高丽萍;霍春暖;秦茵;毕素清;李敏;李本源;田哲

    目的:比较结构性速度依赖性平板训练、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和常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恢复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5例随机分为结构性速度依赖性组(15例)、减重组(15例)和常规组(15例).在治疗开始和治疗结束时对3组患者进行步行功能性分级和大步行速度评定.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3组患者步行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01),但结构性速度依赖性训练组较减重步行训练组和常规步行训练组的步行功能的改善更为明显(P<0.001).结论:对于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结构性速度依赖性训练较减重步行训练和常规步行训练更为有效.

  • 脊髓损伤患者F波时间离散度的研究

    作者:刘雅丽;高伟;郭铁成;尤春景;许涛;喻澜

    目的:探讨F波的时间离散度(F-CD)在脊髓损伤(S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F波的潜伏期及F-CD在29例正常对照组以及不同损伤程度的29例SCI患者之间的差异;评价SCI患者痉挛程度与F波的潜伏期及F-C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CI患者的F-CD值为9.2±1.9ms;正常人的F-CD值为6.7+1.0ms;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01).F-CD值在完全性SCI(损伤程度A)的患者中偏大(10.8±1.7ms),且与其它损伤程度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F-CD值在损伤程度为B、C和D的3组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CI患者痉挛Ashworth评分与F-CD之间的呈线性正相关(r=0.79031,P<0.0001).F波的小潜伏期在SCI患者和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CI患者F波小潜伏期与Ashworth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08168,P>0.05).结论:F-CD可以作为SCI患者电生理评价的一个敏感性指标,用于评价SCI后的痉挛以及为完全性SCI患者提供客观的神经电生理依据.

  • 康复教育计划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复效果作用的观察

    作者:刘玉海;张淑珍;张冠雄;张建霞;吕杰

    近年来,偏瘫患者早期康复已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患者与家属的首肯.住院期间大多数患者均可接受早期康复治疗,但由于医疗资源、经济因素等问题,患者不能长期住院康复治疗,出院后,因目前大部分社区没有康复部门或未开展家庭康复治疗,加之患者及家属回家后缺乏住院期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致使许多具有相当恢复潜力的患者终身残疾,带来了复杂的社会问题.为了使患者后期能够保持康复训练的连续性,进一步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我们设置了以康复教育为基础的门诊,并观察通过该门诊指导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顺应性.

  • 肌电反馈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田英然;万琪;粟秀初;李晓宁;施艳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我科2002年10月1日-2003年3月20日收治的脑卒中急性期伴有肢体活动障碍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经MRI或CT证实为脑出血或脑梗死,且全部为弛缓性瘫痪.治疗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9.6±13.7岁;发病1-7天;脑出血12例,脑梗死8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8.4±15.1岁;发病1-7天;脑出血10例,脑梗死10例.所有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瘫痪肢体肌力在4级以下.

  • 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闫汝萍;王荣芹;马忠印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该病约占门诊腰腿痛的5%,我们自1998年1月-2003年12月,收集资料完整病例56例,在全身用药的基础上,采用针刀及椎旁阻滞等综合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的对比分析

    作者:徐辰;周英;王建茹

    本文将110例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EEG)、经颅多普勒(TCD)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与脑CT对比分析,探讨各自诊断脑梗死的可靠性及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及局限性.

  • 恶性肿瘤红外线全身热疗联合化疗的护理

    作者:方丽;张玲;石志红;廖雪芳

    热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后目前新兴的一种肿瘤治疗方法.热疗分局部热疗和全身热疗.全身热疗是用生物物理学的方法将人体体温均匀升高到一定温度后,利用热效应及继发效应来治疗恶性肿瘤.热疗主要通过破坏细胞膜性结构,控制细胞核内的DNA、RNA和蛋白质合成与修复,从而杀灭肿瘤细胞.同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全身热疗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鉴于全身热疗自身的特点和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发展趋势,临床多与化疗联合应用.目前,医学上主要采用红外线体表照射和体循环加热两种方法进行全身热疗.我院于2004年1月-2004年7月对47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红外线体表照射全身热疗联合化疗治疗,近期效果较好.

  • 穴注ViB12加超声波与电针加红外线照射治疗颞颌关节炎的对比观察

    作者:再努尔;潘家纯

    1一般资料65例患者皆符合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诊断,经随机分组,治疗组34例,男25例,女9例;年龄14-58岁;其中单侧患病者21例.对照组31例,男24例,女7例;年龄17-61岁;单侧患病者15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风湿性疾病康复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杨茝

    1早期诊断早期诊断的意义重大.风湿病患者有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应尽早求治,因为早期诊断的患者,施于合理的治疗,可减少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降低致残率,对预后有重大影响[1].据资料统计不合理治疗的类风湿患者,5-10年的致残率高达60%,且病变以第一年进展快[2].有研究证明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发病后3-4个月即可出现影像学(如磁共振)所见的关节软骨或骨质破坏,而且这些变化在发病之初即开始,只是在关节病变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通过影像学检查显示[3-4].故遏制病情进展、降低致残率的关键在于早期的诊断并施于合理的治疗,因此从事风湿病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有责任加强对风湿病患者的宣传和教育,让患者认识到早期治疗的意义重大.目前国际公认的类风湿性关节治疗窗口期为3个月,即发病后3个月内是类风湿治疗的关键时期,早期正确合理的治疗,可使大多数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和缓解[5-7].

  • 推拿与音频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桂松;袁明华

    膝骨性关节炎是伴随增龄老化出现在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成为老年人工作、生活、娱乐的障碍,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控制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采用推拿结合"音频"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获得较好的疗效.

  • 心理干预对烧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作者:吕磊;罗斌;顾晓丹;蔺艺红;吕剑

    烧伤作为一种应激源,可引起机体一系列应激反应,包括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的改变甚至可发生精神障碍,而烧伤治疗成功与否,与患者精神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1].烧伤治疗过程中病员要经受诸多痛苦体验,如受伤时情景、创面频繁换药的剧痛、手术植皮及后期整形、愈合期难以忍受的瘙痒、瘢痕所致的毁容、功能障碍及反复破溃,以及医疗费用承担等各种因素均可引起患者明显的心理应激,从而导致各种心理疾病.因此对烧伤患者,采取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下肢矫形器在脑瘫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杨文兵;张孝超;陈述清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1],临床表现为中枢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原则上采用综合康复治疗.下肢矫形器[2]作为一种辅助用具,在改善及诱导脑性瘫痪患者提高稳定功能和运动功能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应该重视脑卒中偏瘫运动训练技术的理论指导和研究

    作者:刘世文

    运动控制训练是脑卒中偏瘫治疗的重要内容,其是以运动学、生物力学及神经生理学为基础理论的一种方法.Brunnstrom、Rood、Bobath、Knott、Voss等现代康复医学的先驱们,从当时的科学知识和自己的观察,提出了他们的理论和治疗思想,形成了系列的易化技术(facilitation techniques,FT),弥补了传统运动疗法的不足,推动了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例如:令偏瘫患者用瘫痪侧的上肢取身体前方的杯子,如果让患者的颜面转向瘫痪侧,则容易伸展上肢而拿到杯子,反之则困难.这里实际是应用了神经生理学中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原理诱导了伸肌兴奋,克服屈肌的异常张力.可以认为目前许多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基本训练方法都是那个历史年代的方法延续和发展.

  • 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的上肢功能评价及ADL训练:1例报告

    作者:闫彦宁;贾子善;李聪元;王中立

    上肢残存功能是决定颈髓损伤患者ADL的重要因素.对于颈髓损伤患者来说,不仅不同脊髓节段损伤的患者的上肢功能差异很大,即使是同一髓节的损伤,其位置的差别也会对上肢残存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产生影响.只有对其上肢残存功能进行详细而准确的评价,才能确定适宜的康复目标,有针对性地指导康复训练,通过选择适当的自助具,使患者达到大程度的自理.

  • 关于运动疗法专用术语和分类规范统一的建议

    作者:陈勇

    运动疗法专用名词在许多康复医学专业书籍和教材中,叫法不统一,项目分类不规范,这样既不严谨和科学,又不便引用和应用.作为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的教材来说,更应严谨、规范和统一,否则,教学效果必然受到影响.现以<康复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诊疗手册>这两本书为例,进行列举、评定并建议如下,以供再版时修订参考.

中国康复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