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중국강복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242
  • 国内刊号: 11-254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rehabi.com.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卓大宏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左外侧裂后部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失语症图命名及听理解作用的研究

    作者:汪洁;吴东宇;宋为群;袁英

    目的:探查恢复期失语症患者左外侧裂后部(PPR)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图命名及听理解的作用.方法:采用成组前后对照实验设计,治疗分为A、B期.A期为4周语言治疗,B期为4周tDCS治疗与语言治疗.tDCS刺激电极阳极位于左侧外侧裂后部周围区,阴极位于右肩.刺激强度1.1mA,每次20min.7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在每个治疗期前后进行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PACA).结果:7例患者经4周A期语言治疗后,图命名和听觉词—图匹配成绩未见显著改变;经4周tDCS与语言治疗后,患者的图命名和听觉词—图匹配成绩显著提高(图命名成绩平均提高64%,听觉词—图匹配成绩平均提高15%).结论:tDCS阳极刺激左外侧裂后部周围区可以提高恢复期失语症患者的图命名和听觉词—图匹配任务的正确率,其治疗机制可能是南于阳极刺激提高了脑损伤周围区的神经元兴奋性,促进了语言功能的代偿.tDCS为失语症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技术.

  • 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运动耐量的影响

    作者:梁崎;焦睿;江沁;王于领;陈艺莉;伍贵富;刘鹏;丁建新

    目的:探讨短期的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对平素缺乏运动的青年男性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19名青年男性志愿者被随机分为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组(HIT组)、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训练组(MCT组)和无运动训练的对照组(CON).HIT组参加持续2周,每周3次,共6次的高强度间歇运动平板训练.MCT组参加2周,每周3次,共6次的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平板训练.训练前后3天各进行一次极量运动试验,比较前后运动耐量的变化.结果:HIT组训练后完成运动试验的运动总时间增加,运动耐量由运动前的(14.1±1.7) METs增加至运动训练后的(15.0±1.3)METs (P<0.05);训练后与CON组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5).CMT组训练后完成运动试验的运动总时间增加(P<0.05),但运动耐量增加无显著性.结论:短期的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能有效提高平素缺乏运动的青年男性运动耐量,其效果优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训练.

  • 可被动活动下肢的电动起立床对颈髓损伤患者站立训练的影响

    作者:胡旭;袁华;刘卫;牟翔;毛利;李红蕾

    目的:观察可被动活动下肢的电动起立床对颈髓损伤患者在站立训练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站立训练时间、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3例确诊为颈髓损伤,损伤平面位于C4-C8,ASIA分级为A-B级,病程在3个月内以卧床为主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3),分别进行下肢活动式电动起立床训练和普通电动起立床训练,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完成训练所需时间、运动评分、感觉指数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随站立次数增加,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在各时期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完成站立训练所需时间更短(实验组9.8±4.16d,对照组16.46±5.42d,P<0.05),在治疗4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运动评分和Barthel指数得分均得到了提高,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感觉指数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带有下肢被动活动功能的电动起立床可减少站立训练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完成站立训练所需时间更短,效果显著优于普通电动起立床,更有利于加快颈髓损伤患者康复进程,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载脂蛋白A1水平在不同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差异性研究

    作者:雒生杰;李建军;周红俊

    目的:通过对不同脊髓损伤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ApoA-Ⅰ)水平回顾性资料的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差异比较和相关因素分析,探讨造成这一心血管保护因子差异形成的可能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对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04年1月-2010年12月因脊髓损伤入院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进行入院后ApoA-Ⅰ水平回顾性调查.结果:女性脊髓损伤患者ApoA-Ⅰ水平高于男性患者,截瘫患者ApoA-Ⅰ水平高于四肢瘫患者,男性患者ApoA-Ⅰ水平还受年龄和病程影响,女性患者ApoA-Ⅰ水平与年龄和病程不相关.结论:ApoA-Ⅰ水平在不同脊髓损伤类型患者间存在差异,男女不同性别之间也存在差异,雌激素保护作用和运动能力不同可能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 等速运动训练在肘关节内骨折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任跃兵;杨利民;张承韶;刘鲁平;滕学仁

    目的:探讨肘关节内骨折术后患者应用等速运动训练进行早期系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肘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随机选取15例于术后应用等速运动训练进行系统康复治疗,术后第4-5天,开始在无痛范围内行患肘等速持续被动运动,每天30min;术后第7-10天时,每天加做10-20min等速肌力训练;术后第12-14天,上午行30min等速持续被动运动改善关节活动度,下午行30min等速肌力训练,每周4d,2周1个疗程,共训练3个疗程.随机选取15例为对照组,术后在医师指导下行功能康复训练,术后第4-5天,在无痛范围内用手法行患肘被动活动,每天30min;术后第7-10天,加做10-20min渐进性阻力训练,术后第12-14天,上午行30min肘关节松动术,下午行30min渐进性阻力训练,每周4d,2周1疗程,共训练3个疗程,终术后第6个月13例获得随访.结果:28例患者获得第6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明显增加(P<0.05)和肘关节屈、伸、旋前及旋后活动度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第4周、第8周,等速组Mayo评分及肘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6个月,两组康复治疗有效率均为100%;等速康复治疗组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骨折不愈合、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征象.结论:肘关节内骨折术后患者应用等速运动装置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肘关节功能,加快康复进程;等速测试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可以提供客观、准确数据以供制定更合理、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模式;等速训练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对肢体功能恢复很有效.

  • 应用脑电非线性分析观察吞咽失用症的皮质电活动

    作者:袁英;汪洁;李英;张兰;王建钢;吴东宇

    目的:应用脑电非线性分析观察吞咽失用症的大腑皮质电活动变化.方法:利用脑电非线性分析观察1例左侧额颞顶梗死后吞咽失用患者卒中后4周,安静闭眼、反射性吞咽、自主性吞咽3种状态下的大脑皮质电活动,同时进行吞咽失用的功能评价;计算脑电图非线性指数的近似熵(ApEn);记录3种状态下6名健康者的脑电图(EEG)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脑电显示,与安静闭眼比较,正常对照组反射性吞咽时C3、C4、P3、P4、T6的ApEns值显著增高,自主性吞咽时除上述导联ApEn值增高外,F4和T5的ApEns值也显著增高.自主性吞咽时F4、T6的ApEns值比反射性吞咽增高.吞咽失用患者反射性吞咽时C3、P3的ApEns值增高,T6的ApEn值降低;自主性吞咽时,T6的ApEn值降低;自主性吞咽时的C3、P3、T5的ApEn数值比反射性吞咽时低.结论:吞咽失用患者自主性吞咽时左侧中央、顶、后颞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不但没有升高,反而比安静闭眼和反射性吞咽时还低,符合吞咽失用的临床特征.应用脑电非线性分析可以观察到吞咽失用症吞咽任务相关的大脑半球的脑电变化.

  • 跑台运动训练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钟兴明;尤少华;王秀杰;张玉琴;周军

    目的:研究跑台有氧运动训练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为进一步探寻延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方法提供依据.方法:6周龄雌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HHcy组和HHcy+有氧运动组.饮用水中加入Hcy(1.8g/L)制作HHcy模型.HHcy+有氧运动组在1周适应性训练后进行8周跑台训练(0°,15m/min,60mir/d,每周训练5天,间隔2天).采用酶法检测血浆Hcy及血脂水平.羟胺法试剂盒检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Hcy组血浆Hcy水平明显增高(P=0.001),HHcy+有氧运动组血浆Hcy水平较HHcy组明显下降(P=0.016).三组之间体重增长,饮水量及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HHcy组小鼠血浆SOD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4),而有氧运动使HHcy小鼠血浆SOD活性明显增高(=0.035).结论:有氧运动可以降低HHcy apoE-/-小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延缓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上调氧化应激因子表达水平,改善氧化应激水平,而且该作用独立于血脂水平的改变.

  •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大鼠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时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的影响

    作者:马玉娟;黄杰;方征宇;王秋;尤春景

    目的:观察不同刺激强度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大鼠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4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刺激组、rTMS组(按不同刺激强度分80% MT亚组、100% MT亚组、120% MT亚组).测定运动阈值(MT)后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模型成功24h后给予20Hz,刺激时间2s,间隔时间28s,总脉冲数为1200的rTMS刺激,连续刺激14d.观察术前、术后1d、治疗7d和治疗14d时双侧中枢传导时间(CMCT)和皮质潜伏时(CL)的变化.结果:①术前各组左右侧CMCT、CL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1d左侧CMCT、CL较术前和右侧缩短(P<0.01).③治疗7d时,双侧CMCT、CL各组之间以及各组双侧CMCT、CL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治疗14d时,100% MT亚组左侧CMCT、CL较正常组和治疗7d时均缩短(P<0.05),双侧CMCT、CL均较术前缩短(左侧P<0.01,右侧P<0.05);80% MT亚组右侧CMCT、CL较术后1d缩短(p<0.05).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20Hz rTMS有助于促进脑梗死大鼠双侧CMCT和CL缩短使双侧大脑达到某种平衡或者代偿,80% MT和100% MT两种强度的rTMS作用可能较大.

  • 倒走运动的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东波;徐冬青

    步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基本的运动方式,快步走也是人们常用的健身方法.通常情况下,人们的前向运动居多,后向运动相对较少.因此,大多数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前向运动对于人体功能的作用,而忽视了后向运动对人体的积极影响.国外相关的研究[1-5]表明:在同等条件下,相对于前向行走,倒走对人体的摄氧量、能量消耗和心率等方面的影响更明显,提示倒走可能会更充分地锻炼心肺功能和提高能量消耗从而发挥其健身效果.同时,倒走也被应用于人体组织损伤和慢性疾病的临床康复中.倒走运动对人体的积极影响与其独特的生物力学特性不无关系,国外学者对此已有一定的研究.但在国内,人们对这种反序运动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相关的研究也较少.本文通过检索MEDLINE和CNKI数据库中1979-20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倒走的运动模式、运动学特征、肌肉活动水平、步态以及动力学特征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 我国传统音乐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李航;胡春雷

    作为我国传统的怡情养性和养生之法,音乐治疗现已成为一门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音乐跨越传统的艺术审美领域,与人本精神和生命科学相结合的新发展.国外早已将其作为一种治疗方法而广泛应用于精神病医院、老年疗养院和儿童特殊教育部门中,而目前音乐疗法也正逐渐成为我国临床医学界和心理学界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现将近年来关于我国传统音乐治疗的现代应用方法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方波;马虹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存质量的疾病.引起脊髓损伤的原因包括脊柱损伤、脊椎退变及脊髓缺血等,其中以脊柱损伤为常见.然而,目前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尚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近几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发展,通过细胞移植治疗SCI已经成为当代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干细胞作为各种成熟细胞的前体细胞,不仅具有分化能力,还可以在体外方便的扩增自身数量,成为细胞移植的理想材料.目前的干细胞移植主要集中在: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脐带血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

  •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孙丽;谢瑛

    腩卒中患者偏瘫后如何大限度发地恢复步行能力,建立佳步行功能是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帮助患者建立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增强回归社会信心的基础.MOTOmed是近年新兴的一种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可以在偏瘫患者的各个时期通过踏车运动模式配以视觉反馈从诱发下肢运动功能到建立双下肢的平衡协调性等方而均能起到良好效果.故本研究采取康复训练配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偏瘫患者进行训练,观察其对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ADL能力,以及步行能力、步行速度、步长、步频、肌张力和步态方面的影响.

  • 改良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殷稚飞;许光旭;沈滢;蒋学勇

    慢性阻寨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肺生理功能发生进行性损害,尚无治愈方法,目前肺康复治疗已得到广泛开展,渐成为治疗稳定期COPD的重要方案之一[1].临床上常见COPD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偏瘫患者的功能障碍,无法用传统的呼吸体操进行肺康复训练[2],因此我们以传统呼吸体操为基础,结合偏瘫患者的功能障碍特征,创立了一套改良呼吸体操,在改善肺功能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氟西汀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研究

    作者:程素满;陈金峰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导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丧失,增加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近年来兴起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慢性疼痛治疗有效[1],而将药物联合TMS应用于PSD的报道不多,文中就氟西汀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PSD的疗效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来自2010年8月以来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 早期佩戴可动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

    作者:王静;郭宇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和致残率高四大特点,我国2003年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表明[1],该病的年发生率约为( 109.7-217)/10万,其中存活者的致残率高达75%,给社会、家庭及患者本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脑卒中患者由于下肢肌张力异常增高,足内翻、足下垂在脑卒中患者中较为多见,处理不当、时日稍久则会引起腓肠肌和跟腱的挛缩,以及踝关节的纤维性粘连[2],导致患者行走不稳、步态异常,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生存质量.国内脑卒中康复治疗中,一般都把下肢矫形器应用于治疗后期,作为残损的功能补充.

  • 运动想象与肌电触发电刺激联合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作用

    作者:朱红军;何怀;刘传道;杨卫新

    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运动想象疗法和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是国内近年来开展的康复治疗方法,鲜有此两种疗法联合治疗偏瘫患者的报道.故本研究旨在研究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 太极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研究

    作者:何敬和;姚丽;常震;刘冠男

    原发性高血压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是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病等严重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子[1].运动疗法逐渐在高血压人群,特别是高血压的预防、治疗、控制与康复过程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2].太极拳运动是中国传统的健身体育项目之一[3],太极拳蕴涵的丰厚哲学思想和独特的运动方式,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文献资料表明,运动降血压已是不争的事实,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运动有很大的关系,运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4-5].但是目前尚且缺乏详细的个性化的运动处方的研究,对受试人群的筛选和基线测试也缺乏相应的实验研究.

  • 脑卒中早期与晚期康复训练对老年患者ADL能力的影响

    作者:梁连锦;潘卫萍;甘俭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达109.7-217/10万,是当今社会第三大死因[1],同时也是第一大致残原因.脑卒中产生的严重后果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时期的综合康复干预,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恢复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3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诊断罹患脑卒中的偏瘫患者120例;年龄65-86岁,平均(75±9.4)岁;其中脑梗死69例,脑出血51例.入选标准:①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2];②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③年龄在65岁以上,有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④全部患者为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⑤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的认知障碍.

  • “多元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在康复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孟玲;徐江;李巧玲

    康复护理近几年才纳入护理教学范畴,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直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活动中,而临床护理能力在医学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1-2]:缺乏系统的、先进的、整体的康复理论的教育和实践教学;教学依旧是纯理论性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对康复护理学的兴趣;理论与实践脱节,见习实习机会少,学生缺少在临床上获得康复知识的机会;考试采用笔试为主、理论学习情况评价为主的方式,造成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不够,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差;故培养的学生难以成为高素质的临床应用型人才.

  • 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治疗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作者:王磊;王尊;顾一煌

    康复治疗学作为临床应用型学科,实验教学是其核心的组成部分.康复治疗学实验室建设,实验课程设置等对培养学生临床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相应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1].我校是全国率先开展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在康复治疗学实验室设计和建设,实验课程设置,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我们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 心理干预结合运动训练对冠脉搭桥患者术后恢复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马跃文;刘畅;马庆平;张玉海;谷天祥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运动训练对冠状动脉搭桥(CABG)患者术后恢复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拟行CABG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27)和对照组(n=25).康复组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和强度渐增的运动.主要观察指标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6min步行试验(6MW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插管时间、重症护理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患者术后SAS与SDS评分下降显著(P<0.01);康复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6MWD)明显加长(P<0.005);康复组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1);康复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及重症监护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与术前比较,康复组LVEF明显改善(P< 0.005);将康复组患者的上述观察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AS、SDS评分的下降分别与6MWD的加长(rSAS=0.46,P<0.01;rSDS=0.48,P<0.01)成明显正相关.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运动训练可以改善CABG术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提高运动能力,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 基于颞肌表面肌电信号控制的无线鼠标

    作者:赵域;张腾宇;李立峰;郭欣

    鼠标作为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在现代生活中已必不可少,而现有的鼠标主要是南健康人的手来操控的,还没有截肢伤残人士专用的鼠标,但是对于这些伤残者来说,在很多情况下也需要使用计算机和鼠标.近年来国内外均已展开助残鼠标的研究:上海科生假肢有限公司的兆峰、罗永昭等人发明了肌电信号控制鼠标装置,可利用残肢的肌电信号来控制鼠标的左右键开关,并利用肌电控制假手来抓住鼠标,靠残肢的运动来实现鼠标的移动[1];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的Jong-Sung Kim等人采用差分绝对平均值法提取上肢肌电特征,采用模糊大—小神经网络做分类器,实现了对鼠标的控制[2];国内推出一款为失去双臂的残疾人设计的“特殊”鼠标,其外观类似一个耳机,使用者可将鼠标佩戴在头上,摆动头部,利用陀螺仪的空间定位原理,由陀螺仪感知平面移动,在屏幕上显示光标轨迹.精确定位光标位置后,使用者向两边吹起触动传感器,信号传回电脑便可控制鼠标左右键按动[3].

  • 助行康复机器人减重支撑单元控制仿真研究

    作者:张立勋;伊蕾;白大鹏

    目的:研究助行康复机器人减重支撑机构恒质量减重控制策略,为神经损伤患者运动过程下肢承受动态负荷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计一种用于助行康复机器人的减重支撑机构,研究行走过程中人机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并提出了平衡身体重力及惯性力的恒质量减重控制策略.根据人体运动重心变化规律及机构参数,通过MATLAB软件对助行过程中恒质量减重控制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仿真结果验证了在力闭环控制器的作用下,支撑机构能够跟踪人体的主动运动并对人体实现恒质量减重.结论:减重支撑机构适用于减重步行康复训练,恒质量减重控制策略为患者下肢承受动态负荷的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 人体步态时相对称性评价指标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人成;张美芹

    目的:对比分析现有人体步态时相对称性评价指标的有效性.方法:利用健康人和患者的步态分析数据,计算时相对称性指数、基于Fitts定律的综合对称性指标、不对称性指标等5类指标,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评价指标对患者的打分有所差异,其原因是不同指标对不同步态参数的敏感度不同.结论:现有方法都有局限,在临床上应该综合应用这些指标,并探索适应性更强的步态对称性评价方法.

  • 开展康复工程学研究,促进现代康复医学发展

    作者:张济川

    包含康复工程学内容的现代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医学学科,由于社会发展的原因在我国发展较晚.但社会需求是一切学科发展的动力.我国有数千万残疾人和众多功能障碍患者和需要康复服务的老年人,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的需求推动了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在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领导下,在我国著名康复医学专家的推动下,我国的康复医学事业开始了发展历程,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建立了与康复有关的机构和学术团体——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假肢矫形器协会和假肢研究所,以及分布在高等院校的康复工程研究机构等.国家实施“十一·五”计划以来,康复医学和康复工程研究开始得到国家的重视,由政府支持成立了两个国家级研究机构: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和中国残疾人辅具中心,国内十多所高等院校纷纷建立起康复工程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开展对康复工程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从此,在我国,康复医学与保健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共同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以现代康复工程学为组成部分的我国现代康复医学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中国康复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