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중국강복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242
  • 国内刊号: 11-254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rehabi.com.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卓大宏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三维步态分析评定腓肠肌长度的初步研究

    作者:孟殿怀;许光旭;朱奕;励建安

    目的:研究三维步态分析评定腓肠肌长度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作为足下垂病理模型12例;正常青少年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三维动作分析系统采集步行时的动态运动数据,经建模分析求出腓肠肌长度;用量角器测量出测试对象踝背屈(被动活动)的角度值进行相关同归分析.结果:①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身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腓肠肌内/外侧头长度差异有显著性(P< 0.05);②腓肠肌长度与踝背屈角度余弦值显著相关(P<0.05);③求出腓肠肌长度与踝背屈角度余弦值的线性回归方程(P<0.01).结论:三维步态分析可以测定正常人和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足下垂患者腓肠肌长度的差别,从而判断跟腱挛缩情况,并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足下垂患者康复训练或矫形手术提供实验依据.

  • 体表电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的临床观察

    作者:魏清川;奚颖;马惠;贾程森;高强

    目的:观察体表电刺激(ES)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的临床效果,探讨排尿障碍治疗的新方法、新思路.方法:将95例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留置或间歇清洁导尿、膀胱训练、药物治疗,共43例;ES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耻骨上区、第2骶孔至第4骶孔体表投影区电刺激治疗,共52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排尿日记、膀胱容量测定、生存质量(QOL)评分、国际下尿路综合征症状评分(LUTS),并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72h尿频次均低于治疗前(P<0.05),单次尿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ES组72h尿频次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低(P<0.05),而单次尿量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残余尿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ES组膀胱容量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而残余尿量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QOL评分、LUT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且治疗后ES治疗组QOL评分、LUTS评分均较常规治疗组低(P<0.05); ES治疗组中尿潴留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68.75%,P<0.05);ES治疗组中尿失禁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29%,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62.96%,P<0.05).结论:对耻骨上区、第2骶孔至第4骶孔体表投影区行电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疗效肯定,给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无创、简单、方便、经济且无任何不良反应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平衡和步态分析测试在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王连成;章礼勤;张祎;许世波;王若涵

    目的:探讨老年人跌倒发生几率,分析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72位老年人根据在过去一年内有无跌倒现象,分为跌倒组(14例)和对照组(58例),分别进行平衡功能、步态的测试,比较有跌倒经历者和无跌倒经历者的各项参数.结果:两组自我平衡感觉及平衡功能跌倒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步幅变异系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6min内的总路程、平均步速、左步长、右步长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平衡功能、步态的测试是跌倒风险评估的重要评估方法.

  • Morse跌倒评估量表中文版在我国住院老年患者中的信度及效度研究

    作者:周君桂;李亚洁;范建中

    目的:探讨中文版Morse跌倒评估量表(MFS)在中国住院老年患者中应用的信度、效度.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3所广州市三级甲等医院2009年8月-10月住院老年患者325例,使用中文版MFS对患者进行评估,有效评估319例,使用SPSS 13.0软件分析量表的测试者间信度、内部一致性、区分效度.结果:中文版MFS可行性好,测试者间信度Pearson相关系数0.72-0.93 (P< 0.01),两名测试者测试量表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区分效度方面有跌倒史组和无跌倒史组MFS总分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086,跌倒史、使用行走辅助用具、步态条目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6,其他三个条目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较低,均在0.3以下.结论:中文版MFS应用于我国住院老年患者具有良好的测试者间信度及区分效度,但内部一致性较低,条目的内容效度不均衡,建议对量表的条目进行修订.

  • 骶骨定标法在健康者与偏瘫患者三级平衡检测中的有效性

    作者:王盛;朱奕;朱晓军;孟殿怀;王彤

    目的:探讨骶骨定标法在三级平衡检测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招募健康者(n=10)及脑损伤偏瘫患者(n=11),分别进行骶骨定标法结合外力干扰的姿势应力试验,并采集受试者的平衡策略量表(BSS)得分及重心平均摆动幅度(MSA)及平均摆动速度(MSV);偏瘫患者还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站起-走”计时测试(MTUG).结果:①偏瘫患者的BSS得分与一级[Berg平衡量表静态成分(SBBS)]、二级平衡测试[Berg平衡量表动态成分(DBBS、MTUG)]无相关性(P>0.05);②骶骨定标点的重心MSA、MSV与BSS得分之间呈负相关(健康人:rs=-0.76,rs=-0.77;偏瘫患者:rs=-0.78,rs=-0.68).结论:以BSS为代表的三级平衡具有不同于一二级平衡的性质;骶骨定标法结合外力干扰所测得的MSA及MSV能反映健康人及偏瘫患者的三级平衡能力,骶骨定标法可用于三级平衡检测.

  • 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梁天佳;吴小平;莫明玉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分层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训练,对照组进行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各45min,共90min,每天1次,每周5次,6周共30次.治疗组同样进行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各30min,同时给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30min,每天1次,每周5次,6周共30次.采用Brunnstor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及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在Brunnstor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比较、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后,Brunnstor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比较:治疗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较治疗前也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均更明显(P<0.01);两组Fugl-Meyer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 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在健康人平衡功能质心检测中三种方法一致性的比较

    作者:朱奕;朱晓军;孟殿怀;王盛;王彤

    目的:探讨采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检测健康人质心的骶骨标记法、测力台法和节段法的一致性,为骶骨标记法用于临床平衡功能评价提供依据.方法:20例健康中年人自愿参加本研究,分别在双腿站、左腿站和右腿站的体位接受三维运动分析系统中的骶骨标记点(SM)的三维空间数据、测力台压力中心(COP)的数据采集和节段法21个标记点的三维空间数据采集以计算获得质心(COM)位置.使用Bland-Altman法比较SM、COP和COM在不同方向上的一致性,及其平均摆动幅度(MSA)的一致性;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站立姿势上述参数之间的差异;并绘出COM和COP、SM的空间位置关系图.结果:SM与COM在左右方向上一致性较好,COP和COM在前后、左右方向上一致性都好;SM、COP的MSA和COM的MSA比较在各方向上的一致性均良好;站立位时COM位于SM下方16mm、前方154mm、左侧9.3mm处;不同站立位下SM、COP和COM的MSA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以三维运动分析系统检测人体平衡功能质心时,采用骶骨标记法和测力台法相关参数与节段法相比一致性良好,而且可以反映不同体位下质心变化时MSA的变化,可用于站立位平衡功能的检测.

  • A型肉毒毒素对意识障碍患者上肢严重肌痉挛的应用价值

    作者:齐江彤;余丹;高坚;杨建顺;李景琦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在治疗意识障碍患者上肢严重肌痉挛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意识障碍患者上肢严重肌痉挛,应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痉挛肌肉,以改良Ashworth量表(MAS)比较上肢肌张力在治疗前和治疗后l周、4周、12周改善程度,同时以照料者主观评价三项护理任务(穿衣、清洁手掌及剪指甲)完成的难易程度来评定临床功能性目标改善程度.结果: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后上肢肌痉挛程度明显减轻,屈肘肌MAS评分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4周及12周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17±0.39;2.39±0.99;2.04±0.98;2.0±1.04;P<0.01).屈掌指肌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4周及12周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0;2.22±0.83;1.89±0.78;2.0±0.87,P<0.01).照料者主观评价任务评分在治疗前(穿衣0.83±0.39,清洁手掌剪指甲1.0)与治疗后1周(分别为2.52±0.95,2.56±0.88),4周(分别为2.78±0.95,2.78±1.09),12周(分别为2.96±0.93,2.67±1.12)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所有患者没有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能有效缓解意识障碍患者的上肢肌痉挛,便于患者的护理和卫生,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Biostep运动训练系统在腰髓完全性损伤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作者:吴霜;张继荣;郑栋华;裴强;陈景周

    目的: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Biostep运动康复训练系统对腰髓完全性损伤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的意义.方法:46例腰髓完全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Biostep训练组(治疗组)和常规康复训练组(对照组),每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Biostep运动训练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ASIA下肢运动评分、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10m步行测试(10MWT)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ASIA运动评分、WISCIⅡ、10MWT和FIM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ASIA下肢运动评分、WISCIⅡ和10MWT方面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辅以Biostep康复训练系统进行训练,对提高腰髓完全性损伤患者步行功能有重要意义.

  • 中国正常成人步行时空参数分析

    作者:李香平;舒彬;顾小红;蒋宛凌;吕琳

    目的:探讨中国正常成人的步行特征,为临床步态分析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365名正常受试者,按性别、年龄分为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75岁组共10组.应用人体步态垫测量与分析系统,测试受试者自由行走时的步速、步长、步幅、步长时间、摆动时间、支撑时间、单足支撑时间、双足支撑时间等时空参数,并对每位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进行测试.结果:年龄组内平均步速,除30-39岁组、60-75岁组外,男性均大于女性(P<0.05),50岁以后,男、女步速均减慢,与50岁以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各年龄组步长,男性均大于女性(P<0.05),女性步长在50岁以后减小,与50岁以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男性步长在60岁以后减小,明显小于60岁以前步长(P<0.01).结论:应用人体步态垫测量与分析系统,首次建立中国正常成人步行时空参数值参考范围,初步揭示中国正常成人的步行时空特征.

  • 转录因子EN1在帕金森病模型小鼠中脑表达中的变化

    作者:谢晓明;刘宏亮;高宇;姚忠祥;詹晓黎;吴永涛

    目的:研究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急性期中脑转录因子EN1表达变化的特点及小鼠的自发性活动改变.方法:应用6-羟多巴胺(6-OHDA)纹状体注射制备小鼠PD模型;旷场试验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检测注药后24h内中脑ENl、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运动方式明显异常,7d内基本恢复正常;运动总量随注药后时间延长呈恢复趋势,但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中央区域活动时间逐渐减少,反映了焦虑指数增高.与对照侧相比,实验侧中脑EN1免疫阳性细胞数在3-9h时已出现减少,12-18h时已较显著,18h为65.2±22.3%(P<0.05),21h时减少非常显著.TH阳性的多巴胺能(DA)神经元数目也随时间逐渐减少,但时间上略晚于EN1,15h才可见减少,18h时减少明显,为68.3±1.2%(P<0.05).ENl在中脑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但也可见于细胞浆.结论:注射6-OHDA后,小鼠出现行为学改变,焦虑指数增高;实验侧中脑ENl和TH阳性细胞数均随时间逐渐减少且EN1变化早于TH,提示转录因子ENl的减少可能是诱导DA神经元凋亡及PD部分症状出现的重要原因.

  • 改良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与传统法制备的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比较

    作者:吴章福;高晓平;李光武

    目的:比较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与传统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2-VO法)制作的大鼠慢性灌注不足引起的血管性痴呆(VD)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海马区及纹状体形态学和大鼠术后的死亡率变化.验证是否改良的2-VO法优于传统的造模方法.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造成大鼠永久慢性大脑灌注不足导致的VD模型.雄性2月龄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传统2-VO组20只,改良2-VO组20只和假手术组8只.传统组同时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改良组先结扎右侧颈总动脉,1周后再次结扎左侧的颈总动脉.在术后48h和60d记录各组的存活率,2个月后进行水迷宫试验来测定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和运动能力.水迷宫试验结束后处死大鼠,观察海马和纹状体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改良组与传统组大鼠术后48h及60d的死亡率比较都明显降低(P<0.05).两种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种模型大鼠组间学习记忆功能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两种模型组大脑海马区及纹状体均发生明显病理形态学改变.结论:改良2-VO法可以复制大鼠大脑永久性慢性灌注不足引起的VD模型,引起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及纹状体损害,而运动功能未见损害.改良2-VO法和传统的方法在VD造模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大鼠的存活率明显提高.

  • 骨骼肌损伤与修复中内质网应激蛋白的表达变化

    作者:左群;张卫群;于新凯

    目的:通过观察骨骼肌损伤与修复过程中内质网应激(ERS)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内质网应激在骨骼肌损伤与修复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72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8)和运动组(E组,n=64).采用一次性持续90min下坡跑(速度为16m/min,坡度为-16°),分别在运动结束后的0h、6h、12h、1d、2d、3d、1周和2周处死,取大鼠右侧腓肠肌,用于组织学、SOD活性和MDA含量以及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和GADD 153表达的测定.结果:①运动后3d骨骼肌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损伤程度为严重,运动后2周肌纤维形态结构基本恢复正常;②SOD的活性运动后即刻上升,之后下降,在1d低,3d出现第二次下降;MDA的含量运动后即刻上升,之后持续下降,2周时低于对照组水平.SOD/MDA表现为运动后下降,1d低,之后持续上升.上述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③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GADD153的表达以及GRP78/GADD 153表现为运动后呈上升趋势,1d时出现第一次峰值,之后略有下降,1周达到高,2周时出现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前期内质网应激蛋白的表达增加有利于发挥细胞保护的作用,后期的表达有利于促进骨骼肌损伤后的修复.

  • 高压氧预处理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出血灶周围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红玲;房金勇;纪庆红;陈玉燕

    目的:探讨高压氧预处理(HBO-PC)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假手术组(SHG)6只;②对照组(自体血注入的脑出血组,A-ICH)30只;③实验组(高压氧预处理组,HBO-PC)(即在脑出血模型制作前先进行5d高压氧治疗)30只.后两组又随机分为术后24h、48h、72h、5d、7d 5个时间点组,每组6只大鼠.于相应时间点将大鼠处死,进行脑水肿和AQP-4的测定.结果:A-ICH模型的成功率为60%,A-ICH脑组织含水量各时间点均高于SHG组(P<0.05),其中术后48h水肿明显,之后脑水肿虽有减轻趋势,但在7d时仍高于SHG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BO-PC组脑水肿在术后24h和48h显著,与7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之后水肿程度逐渐减轻,7d时基本恢复到SHG组水平.HBO-PC与A-ICH组相比,水肿程度较轻,尤其在术后48h和72h,差异显著(P< 0.05).脑出血后大鼠脑组织中AQP-4在各组中均有表达,SHG组呈低表达状态,A-ICH 24h后开始升高,48h达到高峰,72h后开始逐渐降低,7d时表达水平接近SHG组,但仍高于SHG组(P<0.05).HBO-PC组各时间点表达与A-ICH组一致,但低于A-ICH组,两组在术后24h、48h和7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BO-PC可能通过下调AQP-4的表达减轻脑水肿,从而起到增强对脑出血的耐受和神经保护作用.

  • 肌电生物反馈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

    作者:刘玲玲;冯珍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 therapy,EMGBFT)是一种应用肌电生物反馈仪将人们正常意识不到的肌肉组织生物电活动放大,转换为可以被人们感觉到的视、听等讯号,并把这些讯号通过眼、耳等器官回输给大脑(即反馈),以便人体能依据这些讯号自主地训练,控制肌肉组织生物电活动,达到训练的目的.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肌电生物反馈较快发展,其主要用于治疗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所导致的大、小便失禁、紧张性头痛、心身疾病、老年性高血压、脑卒中后所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和吞咽功能障碍等多种疾病,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 “乳酸穿梭”背景下的运动性疲劳中枢机制研究新进展

    作者:杨东升;刘晓莉;乔德才

    近年,乳酸被研究证实不再是代谢的"废物"和身体的"毒物",而是不可或缺的能量源泉.这个结论彻底颠覆了以往的关于脑能量代谢的研究结论,也将脑能量代谢带入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运动疲劳与脑能量代谢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关于脑能量代谢与运动疲劳也重新引起了体育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和兴趣,然而以往的研究成果与学术观点已经不能再作为科学依据,而较新的研究成果与结论零散而且具有较大争议,可供国内研究者直接参考的信息极其有限.因此,本文对目前国内外的新的相关研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与评述,同时提出了我们的质疑与思考,分析了造成目前具有争议性研究结果的原因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以期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启示.

  • 滑倒的机制及预防

    作者:张美珍;杨锋;白怡椿

    跌倒是威胁老年人群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跌倒会引起肢体受伤、活动性降低及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的下降[1].意外跌倒是导致65岁以上老年人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8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2].70岁或者年龄更大的人群中,滑倒约占所有跌倒的40%.在老年人中,由滑倒引起的髋关节骨折和死亡密切相关[3].寻找滑动跌倒的机制及预防是生物力学及运动医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近些年来人们在探索滑倒的内在机制,以及探索有效防止滑倒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有价值的进展.

  • 动式站立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毛利;牟翔;袁华;胡旭

    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及由此引起其他系统的机能改变,均易导致平衡失调[1],同时脑卒中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偏瘫步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2].表现为步态异常、行走速度缓慢、费力、稳定性差等[3].这些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动式站立床作为一种新设备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但目前有关动式站立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取常规康复训练配合动式站立床训练,观察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步态和膝关节屈曲角度分析

    作者:朱清广;龚利;房敏;程英武;朱高峰;李勇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关节疾患,具有患病率高、病变范围广、晚期功能障碍程度重等特点,我国40岁已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放射学表现者约为28.7%,60岁以上约70%,其中30%具有临床症状[1-3].推拿治疗具有良好疗效,推拿手法以"力"为本质特征,无论是松解手法还是关节运动类手法,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膝关节的运动功能,减少关节面应力集中.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对膝关节运动轨迹及受力分布作用机制还不清楚,影响了临床诊疗方案的制订.本研究旨在观察推拿手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步态和屈曲角度的影响.

  • 温针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媛媛;陈建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2月-2011年2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或门诊治疗的患者40例,其诊断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订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脑梗死和脑出血的标准,并有CT或MRI检查证明为初次发作,患者年龄40-85岁,伴有不同程度的肩痛,未因该病接受过针灸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于不能坚持本治疗方案或接受其他治疗方法,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观察者以及严重意识障碍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疾病、恶性肿瘤及精神病患者、因颈椎病、肩周炎、心肌梗死或丘脑病变等因素所引起的肩痛患者均排除在外.

  • 早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在装配假肢前截肢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陈玉梅;江少平;王应琼;黎建颜;康玉闻

    目的:探讨早期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训练对装配假肢前截肢患者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采样法将70例截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ADL训练;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ADL能力、适应家居和社区生活信心以及对康复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ADL能力合计项目评定、适应家居和社区生活信心及对康复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但两组单侧上肢截肢患者在梳妆洗漱、洗澡、穿衣、翻书页、钥匙的实用及两组单侧下肢截肢患者在粗糙地面行走的单项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ADL训练能明显提高截肢患者装配假肢前的ADL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康复周期.

  • 行走速度对步态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瞿晓娜;张腾宇;王喜太;王人成

    目的:为智能大腿假肢和助行机器人进行步态规划提供设计依据.方法: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检测了30名健康志愿者以快、中、慢三种步速行走时的步态数据,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分析数据得到了步速与站立相、步幅、步长、对侧脚着地百分比,对侧脚离地百分比,足尖离地时膝关节、踝关节角度的关系.结论:步速是影响其他步态参数的重要因素之一.站立相百分比与步速负相关,步幅、步长和步速均显著性正相关.对侧脚着地百分比与步速无相关性,对侧脚离地百分比与步速负相关.足尖离地时膝关节角度与步速正相关,踝关节角度与步速显著性负相关.

    关键词: 步态 智能假肢 步速
  • 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在平衡功能评定中的应用与展望

    作者:王彤

    三维运动分析系统是一种新型评估手段,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生物力学研究和评估体系之一,由运动捕捉系统、应力测试系统和表面肌电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可以运用各种测试手段对人体不同状态中的各种参数进行适时采集和处理,实现对人体运动功能的定量分析和三维动作重建.它可以立体、动态、即时的监测和采集运动中多关节活动角度变化、活动周期曲线和参数变化、三维应力变化,同时动态监测运动中多组肌群的体表肌电变化.利用该系统可将人体运动信息储存、再现和进行数据分析.该系统一直以来主要用于下肢步态分析,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生物力学研究中心、台湾中央大学的生物力学实验室、国内体育、医疗系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通过国际上通用的步态分析模型(Helen Hay模型)分析,获得的相关步态指标(步频、步速、步长、下肢支撑、摆动相时间、下肢三维应力等),为康复和临床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近年来,国外有学者将该分析系统用于对运动员进行身体节段法精细平衡功能评测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根据以往的经验,人体平衡功能的测定主要是借助目测法、量表法完成.专用平衡功能监测仪器的诞生,使平衡功能评定可以量化,更加客观地反映人体平衡功能状态,但受仪器平面单一压力传感器的影响,难以立体、全面、分节段、实时地反映人体在功能活动中的平衡功能状态.

  • 眼头手协调性训练对小脑性共济失调康复疗效的个案分析

    作者:张建社;王俊卿;朱银星;常冬梅;程建斌;汤永全

    针对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目前国内大多采用双侧肢体交替运动、定位方向性运动、全身协调性活动、Frenkel法、医疗体操、太极拳等康复手段,有一定效果[1],但治疗周期长.国外有报道使用眼头手协调性运动训练,短期内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2],针对此训练方法,国内未见相关报道.笔者采用该训练方法治疗1例小脑血管瘤术后患者,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 创伤后头痛:神经康复观点(Ⅱ)

    作者:刘元标;Michael F. Martelli;Yuanbiao Liu

    POST-TRAUAMTIC HEADACHE VARIANTS Musculoskeletal Headache Musculoskeletal headache is classically characterized as a cap-like discomfort, but varies with the offending musculature.The sternocleidomastoid is notorious for referring pain retro or periorbitally.The pain may be constant or intermittent,relieved by application of heat,cold,massage and many over the counter medications including NSAIDs.There may be autonomic components to specific muscles.TMJ or craniomandibular syndrome may be considered a variant of musculoskeletal or tension headache and is almost always seen in conjunction with direct trauma to the craniomandibular complex when traumatic in origin.This type of headache is also frequently overlooked as a primary or contributory cause for PTHA.In TMJ,clicking,popping or malocclusion of the jaw may be noticed.Other etiologies of TMJD must be assessed for that may have little or nothing to do with the traumatic injury in question,whether in relation to stress or tension,dental malocclusion,and/or prior psychosexual abuse.

中国康复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