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중국강복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242
  • 国内刊号: 11-254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rehabi.com.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卓大宏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高频及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作者:薛慧;王宝军;刘国荣;李月春;项文平;张军;徐颖

    目的:观察高频(10Hz)、低频(1Hz)及高低频相结合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急性期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单盲法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组(各15例):低频组、高频组、高低频结合组、对照组.四组均接受药物治疗及肢体康复为常规治疗.所有患者接受rTMS,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Fugl-Mey-er(FM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每组各随机挑选6例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记录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结果:①rTMS治疗后四组FMA、NIHSS、BI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②rTMS治疗后高频组、低频组以及高低频结合组较对照组的FMA、BI、NIHSS评分改善(P<0.05).且高低频结合组较高频及低频组FMA、BI评分的改善更明显(P<0.05).③rTMS治疗后高频组和高低频结合组较本组治疗前MEP潜伏期降低(P<0.05).且高频组较高低频结合组MEP潜伏期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高频(10Hz)、低频(1Hz)、高频(10Hz)与低频(1Hz)相结合的rTMS较对照组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更有效.其中高低频结合组的效果更为明显.另外高频(10Hz)、高频(10Hz)与低频(1Hz)相结合的rTMS能够更有效的增强患侧大脑M1区的兴奋性,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 持续平移性关节内活动技术对肩袖损伤后功能康复的影响

    作者:万里;卞荣

    目的:探讨将持续平移性关节内活动技术增加到肩袖损伤后康复治疗方案中,观察其对肩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肩袖损伤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理疗、运动治疗及Maitland关节松动术,总的治疗时间为1h/d.10d为1个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各疗程间无间隔.治疗组增加肩关节持续平移性关节内活动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15min,1次/d.肩关节持续平移性关节内活动技术包括:①胸锁关节持续平移性关节内活动;②肩锁关节持续平移性关节内活动;③盂肱关节持续平移性关节内活动;④肩胸关节持续平移性关节内活动.评估:①患肩关节治疗前后的关节活动范围(ROM);②应用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的肩关节评价标准,对照量表对8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肩关节功能逐项进行评估.结果:纳入患者80例,分为两组,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肩关节ROM及功能评分变化:①对照组治疗3个疗程后,肩关节ROM及功能评分均提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治疗组治疗3个疗程后肩关节ROM及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持续平移性关节内活动技术对改善肩袖损伤患者的肩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肩关节运动功能.

  • 认知干预训练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作者:何冰;卢国华;杨增云;范静波;张媛媛;张兰娥;张莹莹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训练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改变的特点.方法: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从潍坊社区筛选MCI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评估两组受试者训练前后的认知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P300潜伏期、波幅及MMSE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干预组P300潜伏期(350.90±15.85)比干预前缩短(P<0.05),与对照组(370.04±21.25)相比明显缩短(P<0.01);波幅(12.01±1.95)与对照组相比增高(P<0.05); MMSE得分(26.19±1.21)比干预前增加(P<0.05),与对照组(24.52±1.34)相比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P300潜伏期、波幅及MMSE得分与6个月前相比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认知训练可以有效延缓认知功能的下降,明显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可以作为对MCI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定量评价的工具.

  • 心肺康复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作者:马跃文;朱佳琪;谷天祥;张玉海

    目的:探究早期院内心肺康复治疗对于冠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冠脉搭桥术后住院患者40例,按手术日期分为康复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对康复组患者予以术后第1天至第14天的早期心肺康复治疗,内容包括:运动疗法、呼吸训练、心脏危险因素控制、疾病相关教育及心理咨询对于对照组患者除常规护理外无特殊干预.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后第15天以床头肺功能检查评价患者肺功能情况,以6min步行试验(6MWT)评估患者运动耐力,并以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存质量情况.结果: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康复组患者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占预计值%)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样康复组6min步行实验及SF-36量表(P<0.05)评价结果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CABG术后患者而言,早期适当的心肺康复训练有助于肺功能、运动耐力的恢复,是改善其术后恢复情况,提高生存质量并终影响疾病结局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 简化McGill疼痛问卷中文版在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中的适用性

    作者:彭琳;张菊英

    目的:评价简化McGill疼痛量表(SF-MPQ)中文版的信度、效度以及敏感度,了解其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F-MPQ对186例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患者进行疼痛测定来评价该量表.主要对SF-MPQ进行信度、效度以及敏感度3方面的评价:采用Cronbach α系数法评价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计算疼痛分级(PRI)、VAS和PPI三项得分间的相关系数来分析量表的标准效度;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价量表的结构效度;使用配对设计的t检验进行治疗前、后测定得分均数间的比较,同时计算出效应尺度,以此评价量表的敏感度;此外用频数及其百分比描述选词项目数.结果:该量表中总PRI的Cronbach α系数为0.664,PRI、VSA和PPI三者间的相关系数为0.398-0.538,3因子模型的拟合度优于2因子模型;该量表在治疗后能够较为灵敏地反映出疼痛缓解程度,效应尺度为1.19-3.25.结论:SF-MPQ中文版的信度、效度尚可,敏感度较高,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疼痛评估工具.

  • 单侧踝背屈等长运动对双侧大脑皮质的影响

    作者:李霞;徐守宇;解光尧

    目的:利用fMRI技术研究人体单侧主动踝背届时双侧脑功能区激活情况,为力量训练交叉迁移的中枢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临床康复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8名健康青年男性右利腿志愿者,以右踝关节背屈主动用力大等长收缩为刺激模式,采用组块设计,使用1.5T磁共振全身扫描仪进行fMRI数据采集,利用SPM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结果:右踝背屈主动运动主要激活脑区为双侧初级躯体运动区、双侧次级躯体感觉区、双侧运动前区、双侧运动辅助区、双侧小脑、双侧扣带回及对侧初级躯体感觉区.结论:单侧踝背屈主动运动引起双侧大脑皮质多个运动相关皮质的激活,说明主动运动引起的交叉迁移现象可能存在大脑皮质机制,支持皮质参与的神经机制学说,也为进一步将交叉迁移效果应用到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

  • 计算机辅助上肢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与正常人脑可塑性影响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对比研究

    作者:陈金;敖丽娟;杨菲菲;李咏梅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训练上肢对脑卒中患者与正常人脑可塑性的可能作用.方法:对5名正常志愿者(对照组)及5例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实验组)进行6周的计算机辅助训练,每周训练5次,在训练前、训练后分别在受试者屈伸左右腕关节时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并对实验组进行Fulg-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运动左侧腕关节时,激活脑区主要在左额中央前回(同侧的感觉运动皮质区);治疗后,运动左侧腕关节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激活脑区在同侧感觉运动皮质区,但激活强度及体素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治疗前,运动右腕关节时,两者的激活脑区的部位相似,均在对侧的SMC区及同侧的小脑,但激活强度和体素较对照组小;治疗后,运动右腕关节时,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计算机辅助训练可诱导出大脑皮质功能区的重组与代偿,使其趋向正常化.

  •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类目在儿童脑外伤随访中的应用

    作者:杨华;赵凯怡;金泉;刘婵;梁莉丹;汤行录;陈翔

    目的:通过《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在儿童脑外伤康复评定和随访的应用的研究,促进其在康复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建立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首次住院脑外伤患儿的档案,选取19个ICF-CY身体功能及活动和参与的二级类目、Barthel指数(BI)、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对受伤年龄在2岁以上的患儿伤后1-2年的预后情况进行随访评定,并分别对ICF-CY与BI、GO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47例住院患儿中,有结果的随访病例数40例(85.11%),失访人数6例,死亡人数1例,随访时间平均(16.60±4.89)个月,随访结束时平均年龄(84.63±37.52)个月.②身体功能方面,智力功能(bll7)、记忆功能(b144)、步态功能(b770)恢复情况较差.活动与参与方面,精巧手的使用(d440)、四处移动(d455)、盥洗自身(d510)、学校教育(d820)/学龄前教育(d815)、参与游戏(d880)恢复情况较差.③相关性分析提示ICF-CY评分与BI得分、GOS分级呈显著负相关.结论:ICF-CY类目作为儿童脑外伤的随访内容,可以从整体水平上评估儿童脑外伤的健康状态,但要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仍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 高压氧治疗并咽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谭杰文;龙颖;邓宝雯;陆士红

    目的:通过高压氧治疗(HBOT)并咽部神经肌肉组织电刺激(NMES)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探讨其改善通气和低氧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30例患者均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及临床表现确诊OSAHS,分为两组,每组15例.15例通过HBOT和咽部立体动态干扰电NMES治疗10次后(HBOT+NMES组),再行多导睡眠呼吸监则,与单纯HBOT的15例(HBOT组)进行比较.结果:OSAHS患者经HBOT和咽部NMES治疗后暂停次数(AI)、低通气指数(HI)、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较治疗前分别降低15.63次/lh,HI值平均下降15.14次/h,AHI值平均下降29.82次/lh,低SaO2值平均升高15.43%.经HBOT和咽部NMES治疗后AI、HI、AHI指数的改善较单纯HBOT组更显著,低SaO2较单纯HBOT组升高更为显著.结论:HBOT并咽部NMES能有效改善OSAHS患者的症状.

  • 运动疲劳恢复期不同时相大鼠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相关指标动态变化特征

    作者:陈万;田诗彬;吴春燕;高丽;任雷杰

    目的:探讨大鼠骨骼肌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运动疲劳恢复期不同时相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选取雄性健康2月龄SD大鼠32只,分为对照组S组(n=8)、实验组E组(n=24),取材时实验组又分为运动后即刻组(E0组n=8)、12h组(E1组n=8)、24h组(E2组n=8).对照组正常生长,实验组采用7周递增负荷训练,并后一次运动至力竭.后一次运动至力竭后即刻,取S组和E0组血液及股四头肌,以测血清CK、BUN、睾酮和骨骼肌SOD及MDA;E1组和E2组分别于运动后12h、24h进行上述取样.结果:①大鼠骨骼肌MDA含量:E0组和E1组显著性高于S组(P<0.01),E1组和E2组显著性低于E0组(P<0.05),E2组显著性低于E1(P<0.05).②大鼠骨骼肌SOD活性:E1组显著性低于S组(P<0.05),E2组显著性高于E1组(P<0.05).③大鼠骨骼肌SOD/MDA值:E0和E1组显著性低于S组(P<0.01),E2组显著性高于E0(P<0.01)和E1组(P<0.05).结论:7周递增负荷运动并末次力竭运动后,大鼠骨骼肌MDA含量显著升高,且24h后基本降低至正常水平;骨骼肌SOD活性降低,随时间的延长,SOD活性逐渐降低且下降到一定水平后开始上升,于24h后恢复至正常水平.

  • 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后轴突再生及Nogo-A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超;温红梅

    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成为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重要疾病,其中70%-85%为缺血性脑卒中.绝大多数存活者具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言语和认知等功能障碍,影响其独立生活及工作能力,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负担.虽然康复治疗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功能,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特别是康复训练对神经轴突影响的研究较少,而脑缺血后神经轴突受损对神经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 离心收缩训练对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股四头肌萎缩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苏利强;黄红拾;常翠青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一般表现较为稳固,但是在极端运动作用下可以使ACL断裂.ACL断裂后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关节镜下ACL重建,ACL多采用自体肌腱或韧带移植重建,将重建的ACL固定在相应的骨上,一般术后一段时间内还需膝关节制动保护重建的ACL.该手术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然而手术过程中取肌腱或韧带、固定ACL时建立骨隧道等均可以使机体再次受伤,这些伤害可以导致炎症产生,加之术后膝关节的制动等因素会造成股四头肌合成代谢小于分解代谢,导致肌力下降和肌肉萎缩.

  •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膝关节控制障碍与本体感觉的研究现状

    作者:董珍珍;丁岩;邢艳丽

    脑卒中(stroke)后约有70%-8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缺损,其中约有1/3-1/2的患者在3个月内不能恢复独立步行[1],其行走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恢复是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的主要原因之一[2],因此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尤其是步行能力,是临床康复的主要目的之一.

  • 慢性疼痛患者的记忆功能损伤及其神经心理机制

    作者:刘衔华

    慢性疼痛(chronic pain)是一种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或患者对此损伤的主观描述有关的难受感觉和情绪体验,是在组织痊愈的正常时间之后仍持续存在的非恶性疼痛,临床上通常以3个月为病程标准,而在研究中则常以6个月为病程标准[1].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慢性疼痛患病率约在19%-41%之间,已成为普遍和昂贵的医疗保健问题之一[2].慢性疼痛对认知功能、情绪、人际交往和躯体活动往往产生不良影响,其中,记忆减退是慢性疼痛患者(以下称患者)经常体验到和抱怨的慢性疼痛的不良影响之一.笔者主要检索了Pubmed、Embase、SpringerLink、PsycInfo等数据库近20年发表的慢性疼痛患者的记忆研究文献,旨在对慢性疼痛患者的记忆功能损伤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评述.

  • 个体化主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后期患者综合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擎;乔蕾;吴芳玲;杨坚;周勤;顾文钦;封寒;张见平;丁旭

    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脑卒中后出现的运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并给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基础研究表明,早期正确的运动训练能促进脑出血后鼠脑神经修复过程[1],减少神经元的死亡,改善运动功能,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更有效,因此,经过康复治疗后患者功能恢复更理想.

  • 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和脑卒中偏瘫侧上肢肢体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袁志红;顾雁浩;马兆丽;王丽丽;王立仁

    运动功能缺失是脑卒中后残疾普遍而重要的因素,约80%的患者有轻偏瘫,55%-7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上肢功能障碍.而评价肢体功能目前只能借助于量表,其准确性与检查者操作有关,并与被检查者年龄、文化程度及其依从性有较大关系.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是客观、直接评价中枢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通路的方法,近年来常用于判断卒中后整体功能或上肢功能预后[1],但脑卒中后偏瘫侧上肢功能与正中神经SEP的相关关系研究较少.

  • 分期针刺结合三级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研究

    作者:胡世华;黄俊宏;邓少珍;邓金妮;彭莉;李江山

    康复治疗是脑卒中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级康复[1]和针刺治疗[2]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在我国已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得到证实.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方法治疗脑卒中患者符合我国国情,也是康复医学发展的方向之一.本临床研究采用分期针刺结合三级康复方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平衡训练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作者:冯彦;唐建华;陈亚丽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已成为临床上解决严重膝关节病变的常用手术,主要用于严重膝关节疼痛、不稳、畸形,日常生活活动严重受限,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1-2].平衡训练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回归社会、回归家庭中的各种项目中,是一项重要的训练方式.但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主要着眼于提高膝关节术后的关节活动度,以及其肌肉力量训练,而对下肢的平衡训练重视程度相对不足.本文通过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平衡训练干预,观察平衡训练干预对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食指摆动频率与健康者的比较

    作者:李培红;张玲莉;朱玉连;余竹生

    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是手外科常见病,多数源于生产劳动中的意外事故.虽不危及生命,但可引起沿上肢周围神经走行所支配靶器官,尤其手指运动、感觉功能障碍[1].手功能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操作性生活活动能力和基本生活自理能力[2].

  • 偏瘫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减重支撑系统的研究

    作者:潘国新;张秀峰;李剑

    目的:提高减重步行训练机器人的临床实用性,设计一种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减重支撑系统.方法:根据系统的观点,建立了减重支撑系统静力学模型,并从人机工程学、康复医学、机械设计等方面对减重支撑系统进行了整体与局部的设计.结果:经过样机研制和初步临床实验,验证了该减重支撑系统设计的可行性.结论:该减重支撑系统的临床应用性设计可为以后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 表面肌电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评价中的意义

    作者:夏清;袁海;王修敏;曹晓光;倪朝民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评定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等中文期刊,MEDLINE、EMBASE等英文期刊,利用纳入、排除标准对所收集文献进行筛选.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8篇文献纳入研究.综合效应量:协同收缩率(CR) WMD=17.31,95% CI 5.78-28.84,P<0.01;力矩WMD=-10.95,95 %CI-13.40--8.51,P<0.00001.结论:表面肌电图客观定量评价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状况,指导其临床康复.

中国康复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