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중국강복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242
  • 国内刊号: 11-254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rehabi.com.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卓大宏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

    作者:林科宇;许轶;王楚怀;鲍珊珊;张桂芳;韩秀兰;赖建洋

    目的:探讨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对比垫上核心稳定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疗效.方法:3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随机分为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组(悬吊组)和垫上核心稳定训练组(垫上组)两组,每组15例.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和背伸肌肌肉力量测定,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6个月时,对患者疼痛、腰部功能和背伸肌肌力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结束6个月时,悬吊组VAS得分改变值高于垫上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悬吊组在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6个月时,VAS评分均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垫上组在治疗结束时VAS评分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6个月时,悬吊组得分改变值均大于垫上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ODI评分均有下降(P<0.05),治疗结束6个月时悬吊组ODI评分下降(P<0.05).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6个月时,悬吊组患者背伸肌肌力测定改变值均高于垫上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6个月时悬吊组背伸肌肌力均提高(P<0.05),而垫上组患者背伸肌肌力仅在治疗结束时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悬吊式核心稳定训练与垫上训练均可以减轻下腰疼痛,改善腰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而悬吊组改善下背痛疼痛的长期效果可能优于垫上组.

  • 针灸联合按摩治疗脑瘫合并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郑宏;冯士梅;张建奎;马丙祥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按摩治疗脑瘫合并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1例脑瘫合并吞咽障碍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按摩治疗,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和吞咽治疗仪治疗.2组患儿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Sheppard的吞咽障碍调查问卷(DDS)、才藤荣一吞咽障碍7级评价方法和Kaup指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的DD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DDS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才藤荣一吞咽障碍7级评价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才藤荣一吞咽障碍7级评价,两组患儿疗效相当(P>0.05);两组患儿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83.33%,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Kaup指数治疗组患儿的正常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按摩疗法与吞咽功能训练和吞咽治疗仪疗法均能有效地改善脑瘫患儿的吞咽功能,且针灸按摩疗法能很好地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

  • 一种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作者:丁文娟;郑蒙蒙;梁成盼;黄澎

    目的:观察G-EO System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G-EO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功能训练,每天100min,每周5d,共8周.G-EO组除了常规的功能训练外,增加G-EO System下肢机器人为主的步行训练,每天30min,每周5d,共8周.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采用下肢Fugl-Meyer(FMA)运动功能量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对下肢步行功能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FMA运动功能量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的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FAC,BBS的评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8周后,G-EO组的FAC,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EO System下肢康复机器人对于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和提高步行的稳定性有积极作用.

  • 脑卒中急性期规范化康复方案对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颖冬;李雪萍;林强;程凯;陈安亮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规范化康复方案对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规范康复组与对照组.规范康复组严格按照脑卒中急性期规范化康复方案完成规范化康复程序,对照组按照常规康复训练方案完成常规康复程序.两组患者在全过程中共进行3次功能评定,包括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Barthel指数(BI).结果:第一次评定两组患者M、FM、B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三次评定:规范康复组的FM、BI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M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二次与第一次评定M、FM、BI差值,第三次与第一次评定的M、FM、BI差值两组之间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三次与第二次评定的M、FM、BI差值,两组之间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规范化康复方案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康复治疗方案.

  • 单侧下背痛患者脊柱核心肌群的磁共振成像变化

    作者:林彩娜;万青;曾伟科;栗晓;伍少玲;马超

    目的:探讨单侧下背痛患者脊柱核心肌群的变化,为指导制定下背痛运动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178例单侧下背痛患者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期组(n=76)和慢性期组(n=102),采用Onis软件和Image J软件分析受试者腰部MRI图像,比较痛侧和非痛侧腰大肌(PM)、腰方肌(QL)、多裂肌(MF)和竖脊肌(ES)的肌肉横截面积(CSA)、肌肉平均信号强度(MSI)和脂肪浸润(FI)比例.结果:急性期组中,痛侧PM和ES的CSA较非痛侧肌肉小(P<0.05),MSI和FI比例较非痛侧肌肉高(P<0.05);慢性期组中,痛侧MF和ES的CSA较非痛侧肌肉小(P<0.05),MSI和FI比例较非痛侧肌肉高(P<0.05);急性期组痛侧ES的CSA较慢性期组痛侧肌肉大(P<0.05),MSI和FI比例较慢性期组痛侧肌肉低(P<0.05).结论: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患者存在痛侧竖脊肌的肌肉萎缩和脂肪浸润,慢性期组患者痛侧多裂肌萎缩明显.通过MRI研究LBP患者腰椎核心肌群情况,可为出现异常变化的肌肉设计针对性训练动作和方法提供依据,有助于尽快恢复脊柱力学,改善功能障碍.

  • 肌内效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周文萍;余波;陈文华;刘合建;陈世动;许军委;张雯;祁奇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改善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坐位平衡及肌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级别为Ⅲ或Ⅳ级肌张力低下型的脑瘫患儿20例.按照年龄、性别及GMFCS级别等配对后随机分为试验组(肌内效贴+常规运动疗法)和对照组(常规运动疗法),每组各10例.肌内效贴单次贴扎维持1d,5次/周,常规运动疗法40min/次,5次/周,共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GMFM-88项量表)、坐位平衡功能(SAS)及肌张力(跟耳试验、足背屈角、股角)等进行评定,同时观察并预防过敏反应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坐位(GMFM-Ⅱ区)、坐位平衡(SAS)及肌张力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跟耳试验及坐位平衡的改善,试验组(跟耳试验左56.67±4.03,跟耳试验右61.00±6.16,SAS评分17.33±1.89)疗效优于对照组(跟耳试验左52.67±3.39,跟耳试验右51.33±4.19,SAS评分13.33±2.05),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粗大运动功能(GMFM-Ⅱ区)、足背屈角及股角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肌内效贴结合运动疗法可显著改善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的坐位平衡和躯干肌张力情况,提高患儿坐位的姿势控制能力和稳定性.

  •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对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

    作者:林小苗;宋雄;邹林霞;陈维华;杨立星

    目的:应用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技术对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对100例在我院新生儿科和康复科进行随访的早产脑损伤高危儿,分别在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随访到12月龄采用临床诊断和Gesell发育量表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运动发育结局:运动发育正常有70例(70%),运动发育迟缓25例(25%),脑瘫5例(5%).对于运动发育异常的结果预测,扭动阶段:敏感性50%、特异性84.3%、阳性预测值57.7%和阴性预测值79.7%;不安运动阶段:敏感性13.3%、特异性97.1%、阳性预测值66.7%和阴性预测值72.3%.对于脑瘫结果的预测中,不安运动的特异度高(97.9%),其次为痉挛-同步性(96.8%).结论:在早产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应用GMs质量评估后期神经发育结局做出准确有效的预测,对脑瘫的预测价值更大.GMs质量评估可作为早产脑损伤高危儿随访工作中的评估工具.

  • 老年髋部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固定与关节置换术后平衡能力的比较

    作者:吴博;张雷;庞文君;张鸣生

    目的:通过比较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固定与关节置换术后平衡能力的差异,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1例患者,分成PFNA内固定组(PFNA,n=11)和关节置换术组(置换组,n=10).在术后约43周采用Pro-Kine line 254 P(PK 254P)平衡反馈训练仪评定两组患者的平衡能力,通过软件静态稳定性模块直接得到压力中心(COP)相关参数结果.结果:睁眼及闭眼状态下PFNA及置换组的前后标准差有明显差异(P<0.05),PFNA组优于置换组,而其他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睁眼状态下PFNA与关节置换组压力中心偏向分布不同,PFNA治疗的患者的负重侧偏向于手术患侧,而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的负重侧偏向于非手术侧.闭眼状态下PFNA与关节置换组压力中心偏向分布情况基本相同.结论:PFNA术后患者前后方向平衡能力优于关节置换术.

  • 运动点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影响

    作者:柯晓华;葛杜鹃;王文春;庞日朝;袁青;秦慧慧;李蓓;刘素贞;刘建成

    目的:探讨运动点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A组:运动点电针组;B组:非运动点电针组;C组:模型组;D组:假手术组.采用改良的Allen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A、B组分别于术后立即开始下肢运动点和非运动点进行电针治疗;C、D组不做任何治疗.各组大鼠分别于1、4、7d行BBB评分,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观察各组caspase-3和CGRP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60只SD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BBB评分结果显示:A组评分明显高于B、C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①caspase-3的表达:损伤后各组均可见阳性细胞表达,D组仅见少量的阳性细胞.其中A、B组阳性细胞表达明显低于C组(P<0.05);而A组的表达又明显低于B组(P< 0.05);②CGRP的表达:各组均可见阳性细胞表达,A、B组明显高于C组(P<0.05),而A组又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运动点电针可抑制caspase-3和促进CGRP的表达,可能有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 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和酪氨酸激酶受体A表达的影响

    作者:艾坤;张泓;匡静之;张雨辰;李景兴;鲍秋影

    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脊髓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A(Trk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电针治疗该病的可能机制.方法: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穴位组和电针对照点组,每组10只.术后第15天起按组电针大鼠“次髎”、“中极”、“三阴交”三穴,分别施以7次治疗,治疗结束后取脊髓组织行Western blot检测NGF及其受体TrkA在脊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电针治疗7天后,脊髓组织中NGF及受体TrkA的表达均提高,而且针刺穴位组效果明显优于针刺对照点组.结论:电针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次髎”、“中极”、“三阴交”三穴可显著提高脊髓组织中NGF及受体TrkA的表达,并可能通过提高NGF及受体TrkA的表达而达到抑制膀胱逼尿肌亢进,恢复膀胱功能活动的目的.

  • 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后S100β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常翠翠;纪晓军;逄芳芳;赵丽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胡黄连苷Ⅱ治疗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佳治疗时间窗和剂量.方法: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前脑缺血模型,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分组,经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干预治疗.应用Holzer胶质细胞染色法观察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末端脱氧核苷酰基转移酶介导性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神经胶质细胞标志蛋白(S100β)表达,逆转录-PCR定量检测脑组织S100β mRNA表达水平.结果:胡黄连苷Ⅱ可以明显抑制脑缺血损伤后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神经细胞凋亡以及S100β表达.其佳治疗时间窗和剂量,根据TUN EL染色结果分析为脑缺血2.0h腹腔注射5mg/kg体重,根据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和RT-PCR结果分析为脑缺血1.5h腹腔注射5mg/kg体重.结论:胡黄连苷Ⅱ可能通过抑制S100β表达减轻缺血性脑损伤.从治疗时间窗大化和用药剂量小化的角度综合评价,其佳治疗时间窗和剂量为脑缺血1.5-2.0h腹腔注射5mg/kg体重.

  • 低氧联合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作者:薄海;李玲;段富强;朱江

    目的:观察慢性低氧及低氧联合运动对骨骼肌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并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其中的作用.方法:5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NC)、低氧对照组(HC)、低氧联合运动组(H T,n=8)、低氧+二甲基亚砜(DMSO)组(HC+D)、低氧+HIF-1 α抑制剂YC-1组(HC+Y)、低氧联合运动+DMSO组(HT+D)和低氧联合运动+HIF-1α抑制剂YC-1组(HT+Y).低氧干预为常压低氧帐篷,模拟11.3%氧浓度.运动干预为低氧帐篷内53% VO2m.跑台训练,1h/d.HIF-1α抑制剂组采用YC-1腹腔注射,4mg&g,1次/d.DMSO组注射等体积1%DMSO.上述干预均持续4周.结果:HC组与NC组比较,线粒体膜电位、ATP合成活力显著降低(P<0.05),活性氧族(ROS)生成速率、PINK1、Parkin、Bnip3和HIF-1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HT组与HC组比较,线粒体膜电位、ATP合成活力、Parkin、Bnip3和HIF-1α表达显著升高(P<0.05),ROS生成速率和PINK1表达显著降低(P<0.05).YC-1干预HC和HT组,均造成线粒体膜电位、ATP合成活力、Bnip3和HIF-1α表达显著降低(P<0.05),ROS生成速率和PINK1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低氧联合运动可通过HIF-1α途径促进了低氧诱导的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保护机制,从而提高骨骼肌线粒体的质量.

  • 脑缺血后神经血管单元保护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强;葛腾;朱路文

    2002年,由美国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提出了“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的概念[1].NVU是指由神经元、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小胶质细胞以及维持脑和神经组织完整性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共同构成的一个动态的结构复合体.在脑缺血及其治疗中,它也是构成细胞-细胞间信号传递和细胞-基质间相互影响的基本框架,也可以说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关键词:
  • 经颅磁刺激在儿童神经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严晓华;徐开寿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利用时变磁场诱发出感应电场,即快速电流脉冲通过刺激线圈,产生瞬间磁场在脑组织里诱导产生平行于线圈的电流,进而对相关区域发挥影响作用[1].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成人脑卒中、帕金森病和抑郁症等疾病.近几年来TMS开始应用于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由于其在评估及治疗方面的应用潜力,TMS有望成为非常有利的儿童神经康复技术,并且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也日益增多.因此,本文拟对TMS在儿童脑性瘫痪、儿童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评估、治疗及其安全性做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和将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 脑机接口技术的康复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刘小燮;毕胜

    自1929年Berger等提出“阅读思想”这一概念来,随着大脑信号各项研究进展、神经重塑的时间和空间普遍性被认可、大脑信号实时采集及分析系统的发展及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在近几十年飞速发展[1].BCI是一种在没有周围神经和肌肉这一正常传出通路参与的情况下实现人与外界环境的交互并显示或实现人们期望行为的电脑系统[2].某种意义上说BCI是一种康复训练设备,可用于多种疾病的康复过程.其促进疾病康复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与环境的交互实现重症瘫痪患者多种功能的替代;二是通过促进大脑重塑实现功能代偿[1],终减轻残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3].

    关键词:
  • 高压氧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红玲;马维

    随着高压氧医学的发展,高压氧疗法在临床疾病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就其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研究综述如下.1 颈腰椎疾病1.1 颈椎病1.1.1 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VA-CS)是由于颈椎不稳,退变,骨刺直接刺激、压迫椎动脉,或者由于刺激了椎动脉颈椎关节囊韧带和椎动脉壁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的反射性椎动脉痉挛而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疾病.高压氧可增加机体组织的储氧量,提高氧分压,增加氧在组织中的弥散速度和距离,缓解椎动脉痉挛,改善大脑的缺氧状态.同时,由于局部组织缺氧状态得到改善,血管收缩,减轻脑水肿,从而减少病理冲动的传入,改善眩晕症状[1].吴杨等[2]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压力0.2MPa,升压20min,减压20min,期间稳压吸氧80min,中间休息10min,1次/d,连续治疗10次后,患者椎动脉的血流速度加快,眩晕症状明显减轻,痊愈率76.9%,有效率96.1%,而对照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只有30.8%和76.5%.

    关键词:
  • 脑卒中后基底核构音障碍的脑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柳金英;常静玲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基底核损伤的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类型.言语障碍为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言语发音困难,嗓音产生困难,气流中断或者言语韵律出现异常.构音障碍为言语障碍的重要组成[1],发生率达30%-40%[2],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交流能力,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构音障碍是发音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引起发音器官的肌肉无力、肌张力异常及运动不协调等,出现发音、发声、共鸣、韵律等言语控制障碍,从大脑到肌肉本身的病变都可引起有关肌肉的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从而导致言语症状异常[1].基底核的功能与运动的起始和调控有关,通常认为其损伤或病变主要表现为运动方面的症状.随着人们对基底核与感觉功能、心理行为功能和学习记忆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3],发现基底核的皮质下神经环路,认为基底核参与言语的产生、加工过程.本文综合近20年关于脑卒中后基底核损伤出现的言语障碍的相关文献,从基底核的解剖结构、神经通路、联系网络等方面系统阐述脑卒中后基底核构音障碍的脑机制.

    关键词:
  • 有氧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联素及肝脏TNF-α mRNA的影响

    作者:计慧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一种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对人类的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目前对于其治疗研究以药物为主,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时存在着各种不足.目前大量的研究证实,有氧运动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发挥着作用[1].脂联素是脂肪细胞产生的一种特异性细胞因子[2],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脂,保护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是一种重要的致炎因子和免疫调节因子,现有研究发现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中TNF-α的含量显著增高,动物实验发现TNF-α受体缺乏的小鼠可以完全阻止酒精引起的脂肪性肝炎[3-4],提示TNF-α在肝脏炎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游泳训练的干预出发,研究有氧运动对高脂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和肝脏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为有氧运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宋高坡;王世民;赵英;门艳军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的增加,国内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呈高发趋势,而脑卒中后遗症中运动障碍为显著,是康复训练的重点[1].脑卒中运动障碍常见特征是瘫痪侧肢体肌力下降、肌张力增高以及腱反射亢进等表现,临床统计显示约80%-90%脑卒中偏瘫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痉挛[2].虽然适度肌张力有助于患者实现主动活动、站立等动作,但是肌张力过高会限制肢体活动,甚至导致关节僵硬、强直,形成了不可逆转的二次并发症,这会严重延迟了患者的康复,影响其康复预后.因此,降低过强的肌痉挛,使之维持在适度水平是脑卒中后遗症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3].目前常应用的是运动训练为主的综合治疗,近年来临床开始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及巴氯芬等药物治疗来改善脑卒中后肌痉挛[4],但是目前对于NMES与巴氯芬联合治疗的疗效分析报道较少.

    关键词:
  • 早期康复干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危早产儿脑损伤的疗效

    作者:李延辉;王风云;杨霞峰;冯春青;杨春燕

    围生期保健水平快速进展使得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low-birth-weight,VLBW),甚至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ELBW)成活率大大提高,而其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的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研究显示,孕周<37周早产儿脑组织发育不成熟,易受妊娠高血压、缺氧、感染炎症等因素的影响,早产儿可占全部脑瘫病例的25%-35%[1];鲍秀兰等[2-3]认为婴幼儿期是大脑生长发育快的时期,可塑性强,干预治疗愈早效果愈好.本研究采用早期康复干预,为新生儿重症监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病房高危早产儿脑损伤研究提供临床依据.

    关键词:
  • 盐酸美金刚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辉萍;徐伟;宋涛

    失语症是指大脑语言中枢或语言相关区域损伤所导致的后天习得的语言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听、说、读、写等多方面功能的受损.脑卒中是引起失语症的主要病因.据报道,急性脑卒中患者失语症的发生率为14%-38%[1].失语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对于某些患者甚至较肢体残疾更为严重.目前,失语症的主要治疗措施集中于传统的言语康复治疗,循证医学证据认为规范的言语-语言康复训练是治疗失语症的有效治疗措施[2].近年来,逐渐有研究者采用多奈哌齐、吡拉西坦、溴隐亭等药物治疗失语症,但终结论并不统一,对于药物治疗失语症仍存在较大争议[3-5].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短期应用美金刚对急性期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疗效,为开展大样本的临床试验奠定基础.

    关键词:
  • 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冯晓东;孙伟娟;张裴景;白俊敏;郭青川;郝权;刘飞来

    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对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系统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上肢运动功能[1],但国内对影响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预后的因素研究较少,本研究拟通过收集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相关资料,对影响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预后主要因素,为制订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 下肢康复机器人用于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作者:罗艳;曹铁留;施加加;李周;徐雄伟;顾斌;王翔;王彤

    脑卒中患者因中枢神经损伤导致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转移、行走及上下楼梯等运动能力,而且还会影响患者身体其他部位功能的正常发挥[1],近年来,康复训练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康复训练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康复训练过程中,国外研究显示,其可实现长期稳定重复训练,并可保证患者训练的强度,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2-3].本研究探讨了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旨在为临床脑卒中康复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 中山大学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毕业生基本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作者:薛晶晶;肖灵君;燕铁斌;栾烁;黄美欢;涂平忠;胡雅涵;郑翔

    目的:调查中山大学康复治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分析历年来的就业变化趋势,为今后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提供指导.方法:于2012年6-9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电话访谈法对2007-2011年毕业的中山大学康复治疗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共计148人.结果:中山大学康复治疗专业07届-11届毕业生超过70%从事康复工作,从事康复工作的毕业生中75.8%就业于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康复科,职业依从性较好.但从事康复工作的毕业生中,超过50%在科研上受到限制,13%从未参加过任何学术会议,58.2%从未参加过外出进修,这不利于毕业生的继续发展.在地区分布上,从事康复工作的毕业生绝大部分分布于广州、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不同年级间从事康复工作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去向和获取医师资格证的比例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间在毕业后去向、从事PT(男93%、女39.2%)、OT(男30%、女51%)、ST(男7.5%、女35.3%)的比例有显著差异.结论:所调查毕业生就业现状较好,但在毕业后去向、工作专业等方面存在年级和性别间差异,毕业后继续深造和高学位教育受到限制,建议规范化治疗师专业研究生教育机制.

  • 国内外轮椅车标准发展现状研究

    作者:单新颖;闫和平;谷慧茹;闫伟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的国家之一.我国老龄人口将突破2亿,2025年将突破3亿,2034年将突破4亿[1].同时,有8500万残疾人,造就我国是轮椅车的消费大国.目前,轮椅车已纳入医疗器械管理,在国内注册销售的轮椅车生产企业超过100家,药监局发出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超过250个[2].轮椅车标准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达到统一轮椅车规范,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和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
  • VHL综合征患者康复治疗1例报告

    作者:张金龙;吴鸣;陈进;范文祥;穆景颂;王丽;倪朝民

    VHL综合征(Von Hippel-Lindau syndrome),是一种临床上极为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研究发现86%-100%的VHL病相关性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存在VHL基因异常[1].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脑血管母细胞瘤、胰腺囊肿、肾细胞癌和(或)多发性肾囊肿、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等[2].1 病例资料患者,52岁,男性,银行职员,因“双下肢活动不能半年”入住我科行康复治疗.该患者在20多岁时即出现膀胱结石、肾结石,并行手术治疗,后来在其读书、工作期间逐渐出现视力模糊、肢体无力、心慌、食欲下降等一系列症状,并多次住院治疗,在住院过程中,检查发现多器官病变,如胰腺囊肿、肾癌、肝脏囊肿、视网膜变性、脑血管细胞瘤、脊髓血管细胞瘤、脊髓损伤、睾丸癌等,并多次行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脑血管及脊髓血管细胞瘤手术、右肾摘除术、左肾肿瘤剜除术、左侧睾丸及附睾摘除术、肾结石、膀胱结石取出术等手术.

    关键词:
  • 传统健身功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王龙兵;吴卫兵;刘晓丹;胡军;严隽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肺部疾病.COPD目前居全球发病率的第12位和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1-2].在我国COPD同样是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0岁以上的人群中COPD患者超过了8.2%[3].作为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健身功法,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康复效果已越来越受到认可和重视.目前用于稳定期COPD患者的传统健身功法主要包括了太极拳、六字诀、五禽戏和八段锦等,这些传统健身功法简便易行,寓练于乐,对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及生存质量等方面起着积极的康复作用[4-6].本研究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以往传统健身功法对稳定期COPD患者影响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科学指导传统健身功法在稳定期COPD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关键词:
中国康复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