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중국강복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242
  • 国内刊号: 11-254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rehabi.com.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卓大宏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口腔定位疗法联合特定穴位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作者:杭方杰;傅晓燕;王婷婷;戴德纯;唐春林;何小刚

    目的:研究口腔定位疗法联合特定穴位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按照病例纳入标准,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同时接受常规疗法,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在第一疗程加用廉泉、风池、金津、玉液针刺,第二疗程进一步加用口腔定位疗法.于第一疗程、第二疗程后分别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01),且治疗组患者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01).治疗组第一、第二疗程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改善值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总改善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此外,对照组患者2个疗程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改善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患者第二疗程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改善值高于第一疗程(P<0.05).结论:常规疗法联合特定穴位针刺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且疗效高于单纯常规疗法.此外,融入口腔定位疗法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融入特定穴位针刺.

  • 表面肌电图在吞咽功能评估中的信度研究

    作者:肖灵君;薛晶晶;燕铁斌;伍少玲

    目的:分析表面肌电图(sEMG)在吞咽功能评估中的一致性及可重复性.方法:40例健康受试者参与了本研究.采用MyoTrac Infiniti肌电生物反馈仪进行测试,记录受试者吞咽5ml糊状食物时颏下肌群的sEMG信号,分析指标为吞咽时限、平均波幅及峰值,分别研究了测试内信度、测试者间信度和重测信度.结果:测试内信度方面,吞咽时限、平均波幅及峰值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值分别为0.97、0.86、0.92;测试者间信度方面吞咽时限、平均波幅及峰值的ICC值分别为0.89、0.84、0.93;重测信度方面,吞咽时限、平均波幅及峰值的相对信度ICC值分别为0.91、0.97、0.98;绝对信度三个指标的测量标准误(SEM)分别为0.06、1.30、2.93,SEM%分别为4.07%、5.22%、4.07%,小真正改变量(MDC)分别为0.17、3.60、8.12,MDC%分别为12.40%、14.50%、11.29%;Bland-Altman图形分析显示无系统性误差.结论:sEMG用于吞咽功能评估具有良好的信度,在临床应用中可提供客观依据.

  • 中文版墨尔本单侧上肢功能评估量表2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作者:付海城;姜志梅;孙晓燕;汤敬华;徐磊;孙奇峰;朱琳

    目的:对中文版(翻译版)墨尔本单侧上肢功能评估量表2(MA2)的信度、效度进行研究,为其在国内脑瘫引起的上肢功能障碍儿童随访及康复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50例在康复中心就诊并接受MA2评估和上肢技巧质量测试量表(QUEST)评估的痉挛型脑瘫儿童,所有患儿的评估结果被用来检测重测信度(间隔2周)和评分者间信度,分析MA2中关节活动度分测试和灵巧性分测试各自百分比分与QUEST量表中分离运动分测试和抓握分测试各自百分比之间相关性,确定平行效度.结果:中文版MA2各分测试的百分比分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及评估者间信度(ICC值>0.90),MA2与QUEST量表的各相关项分测试百分比分具有良好的平行效度(P>0.84).结论:中文版MA2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一种可以有效评估脑瘫儿童上肢运动质量的工具.

  • 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作者:沈滢;殷稚飞;戴文骏;伊文超;李勇强;张文通;蔡可书;单春雷

    目的:研究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CC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CCFES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CCFES组在患侧腕背伸肌给予CCFES,将电极置于双侧腕背伸肌运动点,首先采取三点法对健侧产生轻微腕背伸动作(<10%完全动作幅度)、中等腕背伸动作(50%完全动作幅度)、完全腕背伸动作时的肌电值进行标定,然后调节刺激器使患侧腕关节产生与健侧三个相同幅度的动作,记录所需电流强度.治疗时健侧做腕背伸动作以触发刺激器,给予患侧腕背伸肌相对应强度的电刺激以产生与健侧相似的动作.输出波形为方波,电流频率60Hz,脉冲宽度200μs,持续时间20min.对照组在患侧腕背伸肌运动点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输出波形为方波,电流频率60Hz,脉冲宽度200μs.两组治疗方案均为每次20min,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法、上肢运动力指数(MI)、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主动腕背伸活动度(AROM)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周结束时,CCFES组上肢Fugl-Meyer、MI、FTHUE-HK评分及腕背伸AROM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上肢Fugl-Meyer、MI、FTHUE-HK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CCFES组上肢Fugl-Meyer和FTHUE-HK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较神经肌肉电刺激效果更佳.

  • A3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冰;卞立;黄澎

    目的:研究国产一款步行康复机器人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能力和步行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2-4周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都进行基于神经发育技术和运动再学习的常规康复训练8周,对照组在未进入步行训练时使用下肢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进行辅助站立位下肢踏步训练,每次40min,每天两次,每周5d,一旦患者开始站立及步行训练,则停止辅助站立位下肢踏步训练,并保证每日站立步行训练时间不小于80min.干预组在8周时间里一直使用A3下肢康复机器人,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参数,进行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每次30min,每天两次,每周5d.所有患者在研究开始和研究终点进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FMA-B)、Holden步行功能评定(FAC).另外在研究终点可以独立步行的患者进行10m步行速度测定.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治疗前FMA-L、FMA-B、Holden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FMA-L、FMA-B、Holden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干预组能完成10m步行速度测定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且平均速度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常规康复训练结合A3下肢康复机器人早期步行训练能显著提高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能力和步行能力.

  • 一种三维运动平台对肩周炎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王思远;葛瑞东;郭京伟;李致衡;葛丽君;尹珏;杨淼

    目的:探讨使用IMOOVE三维运动平台(IMOOVE)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肩周炎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为使用IMOOVE治疗组(IMOOVE组)和关节松动术结合肌肉能量技术(MET)组(对照组).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使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患者自评部分得分治疗前对照组(37.52±2.13),IMOOVE组(36.17±1.52)治疗后分别提升至(68.33±1.09)和(80.92±3.35),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IMOOVE组改善程度优于松动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均有明显提高(P<0.05),IMOOVE组在改善肩外旋及内收-内旋-后伸肩关节的活动度上优于松动术组(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和使用IMOOVE治疗肩周炎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使用IMOOVE治疗肩周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胸椎后凸角度与躯体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胡志伟;刘楠;周谋望;李筱雯;谷莉

    目的:通过评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胸椎后凸角度、躯干屈伸肌群肌力、平衡功能和心肺功能,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胸椎后凸角度与躯体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女性53例,年龄54-84岁.评定胸椎后凸Cobb角、腰背肌肌力、腹直肌肌力、平衡功能(睁眼、闭眼单足站立时间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和心肺功能(胸廓扩张度和6min行走试验距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胸椎Cobb角为17.2°-68.0°(平均[42.1±14.6]°).Cobb角分别与腰背肌肌力(r=-0.452)、6min行走试验距离(r=-0.419)和睁眼单足站立时间(r=-0.299)呈负相关;Cobb角与腹直肌肌力、闭眼单足站立时间、胸廓扩张度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无相关性.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胸椎后凸角度与腰背肌肌力、静态平衡功能和心肺功能负相关,与腹直肌肌力、胸廓扩张度和功能性活动能力无明显相关.因此,对于胸椎后凸角度越大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越应加强上述受累躯体功能的评定与康复训练.

  • 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腰椎间盘突出位置的关系

    作者:邹兆华;杨卫新;刘琴;杜欢

    目的:评估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方法:9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用CT测量关节突关节形态,与没有椎间盘突出的自身临近节段对照,比较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观察腰椎间盘突出位置与关节突关节方向的关系.结果:椎间盘突出在L4/5节段是56个(58.33%),在L5/S1节段是40个(41.66%).59例突向左侧(61.46%),37例突出右侧(38.54%).L4/5椎间盘突出节段存在关节不对称的为8/56,对照节段存在关节不对称的为2/40(P>0.05),L5/S1椎间盘突出节段存在关节不对称的为12/40,对照节段为4/56(P>0.05).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腰椎间盘突出总体存在相关性(P<0.01).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腰椎间盘突出在L5/S1节段存在相关(P<0.05),而在L4/5节段无相关(P>0.05).腰椎间盘突出在哪一侧与关节突关节角度形态无关(P>0.05).结论: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腰椎间盘突出存在相关,但突出的位置与关节角度无关.

  • 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神经营养因子-3及其受体TrkC的影响

    作者:潘璠;于天源;吴剑聪;高玉峰;鲁梦倩;李小琴;于跃;耿楠;冼思彤

    目的:观察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行为学、神经生长因子-3及其受体TrkC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夹持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与背根神经节(DRG)中NT-3与TrkC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模型对照组的大鼠行为学检测表明,造模后大鼠的感觉功能显著下降(P<0.05),电针治疗后有显著改善(P<0.05),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电针组的NT-3与TrkC表达显著升高(P< 0.05),第20天时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NT-3分泌显著增多(P< 0.05).结论:电针治疗可以通过提高NT-3与TrkC的表达,维持神经元存活,促进受损神经修复,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感觉功能.

  • 高压氧对脑出血大鼠脑内血管新生的影响

    作者:彭争荣;杨阿莉;杨期东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脑出血大鼠脑内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和高压氧组.采用组织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新生血管形成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内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含量;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HIF1-α mRNA、VE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血肿周围脑组织切片经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可见,随着出血后时间延长,高压氧组血肿已基本吸收,较脑出血组可见大量分布的血管样结构和微血管,新生血管数目明显增多,假手术组未见明显血肿及新生血管的病理改变.脑出血组和高压氧组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在第14、21、28天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三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高压氧组)比较,高压氧组HIF1-α mRNA、VEGF mRNA表达值分别高于脑出血组和假手术组,HIF1-α mRNA在第14、21、28天时三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VEGF mRNA在第21、28天时三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能增加脑出血大鼠脑内HIF1-α、VEGF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加快血肿吸收,改善脑出血大鼠损伤神经功能,促进其康复.

  • 卒中后抑郁啮齿类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研究进展

    作者:王倩;由凤秋;熊婧;田晔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是卒中首发后2-3年内的普遍结局[1],其发病率为6%-79%[2].PSD以情感淡漠、兴趣缺失、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卒中患者日常生活、社会交际及神经功能的恢复[3],并增加卒中再发危险及其他血管相关性事件的发生,导致致残率、致死率的增加[4-5].然而到目前为止PS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而动物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其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手段的探索,是基础实验的出发点.故本文对近年来文献报道中常用的啮齿类动物PSD模型的建立与评价加以阐述,其中国内文献报道多为复合模型即在卒中基础上结合相应应激刺激构建PSD模型,故文章主要分成三部分介绍:即常用卒中模型的建立与评价;PSD模型的建立;PSD模型的评价,以期建立适PSD模型,进而对卒中后抑郁的防治提供思路.

    关键词:
  • 脑卒中后疲劳评估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崔清风;熊冰

    疲劳是脑卒中后常见并且长期存在的并发症[1-3].Ingles等[1]研究发现,40%的患者认为疲劳是他们严重的后遗症之一.疲劳会影响对脑卒中后患者的运动疗法的进程[2],并且会负面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1].脑卒中后疲劳与预后密切相关,一项对脑卒中患者的随访研究显示,存在脑卒中后疲劳的患者的3年死亡率更高[3].近年来,在脑卒中患者临床康复治疗中,脑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SF)正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就PSF的定义、评估、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 远隔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对缺血性卒中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甄晓悦;陆晓

    1 缺血性脑卒中的远隔缺血预适应与后适应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且易再发,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目前治疗缺血性卒中有效的方法是溶栓治疗,但溶栓适应证、溶栓时机和溶栓风险均限制其使用,且溶栓后可能会发生再灌注损伤,加重神经损害.因此探究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非常必要.虽然各种治疗方法不断进展,但根本的治疗措施是挽救缺血半暗带,使闭塞的血管再通,尽量恢复缺血脑组织的正常血供,防止缺血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伤.目前,医学家们致力于研究一种内源性的神经保护,即脑缺血耐受,远隔缺血适应由于不直接作用于靶组织,以避免对重要器官造成损伤,且动物实验显示出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而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

    关键词:
  • 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作业疗法应用进展

    作者:唐朝正;贾杰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其中80%是由缺血性脑梗死导致[1].脑卒中后约有55%-75%的患者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而手功能障碍占到其中的八成以上,这其中只有30%的患者能实现手功能的完全恢复[2-3].脑卒中造成的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4],本文就任务导向训练、双任务训练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做一概述,以帮助临床工作者更好地指导患者康复,促进患者早日重返家庭和社会.

    关键词:
  • 白细胞介素-6与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运动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默妍;张超慧;何睿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等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而术后康复运动是围手术期重要的治疗手段,与患者术后康复及髋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科学地指导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运动有益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早期恢复.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初发现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T细胞及B细胞产生,参与免疫调节及炎症反应[1].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运动能够诱导骨骼肌细胞合成并分泌大量的IL-6[2],在机体运动的过程中及运动后发挥了特殊的生物学作用.因此IL-6又被称为运动因子.血液中的IL-6浓度增加与运动的强度及持续时间有关.因此,本研究检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血清IL-6含量,探讨其与康复运动时间及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与患者血清IL-6含量的关系.

    关键词:
  • 经颅磁刺激对颈本体感觉性眩晕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旗;田福玲;王凤玲;郑德松;陈金铭;马树祥;崔建美;王洪彬;李雪青

    颈源性眩晕[1]是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以眩晕和平衡功能障碍为主,伴有头痛、颈背不适、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包括椎动脉性、交感性和本体感觉性三种类型[2],其中椎动脉性和交感性研究较多,而本体感觉性眩晕研究很少,本研究目的为探寻经颅磁刺激是通过何种方式纠正颈部本体感受器的错误本体感觉信息.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关键词:
  • 俞募穴针刺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体格发育的影响

    作者:党伟利;马丙祥;师晓敏;郑宏;张建奎

    脑瘫患儿不仅存在运动障碍、姿势异常、智力落后等问题,还普遍存在营养不良[1]、体重低、体质差、免疫低下[2]、易感染等问题,影响及制约脑瘫患儿的康复.笔者所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神经康复病区近1年来在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中加用俞募穴针刺法,观察其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发育、体格发育、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次数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及术后康复效果

    作者:顾羊林;王予彬;王惠芳;朱国兴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在膝部各韧带中易受损,ACL断裂后,膝关节的不稳不但会影响日常活动和运动,而且会造成关节内结构的进一步损伤[1-3].因此,为了恢复膝关节结构及功能,对损伤的ACL需要进行重建及术后系统康复训练已经成为共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腱移植重建ACL 32例,术后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关键词:
  • 康复卒中单元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核心稳定性的作用

    作者:代新年;马修堂;王杨;刘杰;胡西;闫玮娟;单守勤

    随着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日益重视,但目前临床上常只注重针对肢体功能的康复治疗,而忽视对躯干能力的控制,致使部分患者整体康复疗效欠佳[1].因此,寻找有效提高偏瘫患者核心稳定性的方法非常必要.我们自2008年以来,将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康复卒中单元治疗,其核心稳定性改善显著,报告如下.

    关键词:
  • 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作者:冯晓东;郝权;任彬彬;苏晓娇

    在我国脑卒中的年发病病例超过200万[1],幸存患者中,有25%丧失劳动能力,15%严重残疾,不同程度地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2],脑卒中是我国老年人的多发病,随着医学的发展,其病死率在下降,致残率在上升,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因此促进或者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是康复治疗的基本任务.临床上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相对较快,而上肢运动恢复缓慢而且效果不理想,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目前多采用作业疗法、理疗、电针、电子生物反馈等治疗方法,虚拟现实及机器人也有一定的应用.笔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注射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的影响

    作者:陆佳敏;高天昊;贾杰;吴澄;陆蓉蓉;赵娟;薛赟资

    由于脑血管意外发生率的增高和死亡率的下降,导致了脑血管意外的致残率逐日上升.由运动障碍所导致的功能缺陷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影响大,其中,以下肢运动障碍为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梗死后期伸肌优势导致下肢呈固定伸展位,同时伴有下肢外旋足内翻下垂的异常肢位,严重影响患者步行、体位转移等ADL能力.造成足内翻和足下垂的主要原因是腓肠肌张力增高,以及胫前肌等踝背屈肌力相对减弱.上述异常肢位的持续存在会导致跟腱挛缩,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所以,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需要同时包括背屈外翻肌力训练及踝关节牵伸.

    关键词:
  • 起立床辅助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发明;刘蓓蓓;苏彬;梁成盼

    在现阶段的康复临床研究中,起立床的康复治疗效果主要体现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站立本体感觉、改善体位低血压及其牵拉跟腱等效果上[1-3],而对利用起立床是否能直接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探索借助起立床进行辅助训练是否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和平衡功能.

    关键词:
  • 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观察

    作者:马兰;陈芳;冯玲

    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主要指患者对来自损伤半球对侧的刺激无反应[1],临床多见于右侧大脑半球病变所致的左侧空间忽略[2].表现为患者不能注意到病灶对侧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刺激等忽略行为.目前研究认为[3],USN是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存质量和预后的重要原因.我们对脑卒中后USN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8周后进行综合评定,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USN患者预后的影响.

    关键词:
  • 基于“五化合一”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作者:谭燕泉;江浩;励建安;王红星;汤健

    1 问题的提出1.1 社会紧缺康复治疗技术人才我国现有13亿人口,其中包括8300万残疾人和600万的脑瘫患儿.中国康复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和康复医学分会根据卫生部康复资源调查结果,进行了“十二五”期间康复治疗师需求调研和分析,当前治疗师缺口达10万人[1],而事实上康复治疗师仅有1.4万,加之医疗技术人员、政策和管理人员、社区康复员和咨询员也仅有2万人[2],远远不能满足康复医疗服务的需求.因此,如何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
  •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对工伤患者心理康复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万其容;胡亚荣;汪志宏;易军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短期疗法(SFBT)对工伤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伴有负性情绪的工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SFBT,疗程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价SFBT对工伤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4周后,实验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HAMA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者的MBI在治疗4周后都有明显提高,实验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WHOQOL-BREF量表各因子评分在治疗后有不同程度改善,生理健康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心理健康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人际关系和周围环境因子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焦点解决短期疗法能帮助工伤患者克服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减轻情绪障碍,从而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其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

  • 特殊儿童言语语言康复研究现状分析

    作者:范佳露

    近三十年来,中国的特殊教育在政策、体系等方面都获得了较大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优异成绩[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殊教育驶上迅速发展的快车道,特殊教育的质量日益提高,特殊学校的数量迅速增长,特殊教育的师资日益增强[2],特殊教育服务对象的类别也在进一步扩大.除了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外,还涉及脑瘫、自闭症、多动症、情绪行为障碍、学习障碍等类别的特殊学生[1].已有研究表明: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脑瘫、自闭症、语言发育迟缓等类型的特殊儿童都存在言语语言障碍[3].但我国对特殊儿童的言语语言康复训练工作起步晚,关于特殊儿童言语语言康复的研究文献早出现于2000年以后.有研究者曾对2000年-2009年期间我国言语语言治疗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4],认为我国言语语言治疗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相关文献较少;在患者群、实施主体、交流平台、参与学科等方面都存在不平衡现象.

    关键词:
中国康复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