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중국강복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242
  • 国内刊号: 11-254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rehabi.com.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卓大宏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脑卒中偏瘫患者行走时足底压力特征的初步观察

    作者:胡楠;毕胜;邓思宇;卢茜;郗淑燕;李军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常速行走时的足底压力特点.方法:选取21例能独立行走的脑卒中慢性期偏瘫患者,17例健康中老年人,测量并分析其常速行走时双足的大压力、冲量、支撑时间、着地、离地顺序等.结果:①大压力、冲量:患者健侧中足及足跟、第2-5趾的压力较健康人大(P<0.05),第1趾压力较健康人小(P<0.05);患侧中足及足跟压力较健康人大(P<0.05),前足内侧、第1趾和第2-5趾压力较健康人小(P<0.05).患者健患侧中足及足跟的冲量较健康人大(P<0.05),前足内侧冲量较健康人小(P.<0.05).患者健侧与患侧各区的足底压力、冲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支撑相时间:患者健患侧足趾、中足及足跟的支撑时间较健康人延长(P<0.05),患者健侧与患侧的支撑时间无差异(P>0.05).③着地和离地顺序:健康人表现为从足跟、中足至足趾的连续推进过程,脑卒中患者则无统一规律.④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底压力曲线形态异常.结论:慢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健侧与患侧足底压力特征相同,前足的压力及冲量小于健康人,中足及足跟的压力及冲量大于健康人.慢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前足、中足及足跟的支撑时间较健康人增加.足的着地、离地顺序差异较大,无统一规律.足底压力曲线形态不规则.

  • 足下垂助行仪用于治疗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可;艾坤;谭洁;曾序求;刘小卫;李悦兵;邓石峰;朱诗林;戴思佳

    目的:观察足下垂助行仪治疗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纳入观察的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踝关节的系列强化训练,观察组同时采用XFT-2001足下垂助行仪治疗,均连续治疗6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下肢的简式Fugl-Meyer量表评分(FMA)、胫骨前肌的等长收缩的肌电积分(iEMG),并对能够步行的患者通过足印法收集患者的步态资料(步速、步宽、步幅)进行对比.结果:治疗期间两组各有1例患者退出研究,剩余的60例患者均恢复步行能力;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和iEMG评分均有明显提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对比,观察组的FMA和iEMG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和iEMG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观察组FMA和iEMG评分的前后差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步态资料进行分析,治疗后步速和步幅均有明显提升,而步宽则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对比,观察组的步速和步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但治疗后两组步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三项步态资料的差值进行比较,观察组步速、步宽、步幅三项指标的前后差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足下垂助行仪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步态和平衡功能,疗效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 核心力量联合平衡训练对老年人动态平衡的影响

    作者:钱佳佳;王磊;曹震宇

    目的:探讨核心力量训练联合平衡训练对老年人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00名健康老年人,随机分为对照组(C),其中男性11名,女性14名;力量训练组(ST),其中男性11名,女性14名;平衡训练组(BT),其中男性11名,女性14名;平衡加力量训练组(SAB),其中男性12名,女性13名.训练组进行为期6周的训练:力量训练组进行核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组采用动态姿态平衡仪进行平衡训练,平衡加力量组同时进行力量与平衡训练,3组均为5d/周,共6周;在训练前以及训练后均采用富尔顿高级平衡量表(FAB)及“起立-走”计时测试(TUGT)对受试者进行评估.结果:3组的FAB量表得分在训练前后均有明显差异,但平衡加力量训练组训练前后差异更加明显(P<0.01);3组训练前后“起立-走”计时测试所用时间均显著降低,其中平衡训练组与平衡加力量训练组改变较为明显(P<0.01).结论:训练组在进行为期6周的训练之后动态平衡能力均有提高.但同时进行力量训练与平衡训练效果更加.FAB平衡评定量表可用于正常老年人动态平衡能力的评定.

  • 穴位不同针刺方式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恢复的研究

    作者:廖少钦;江征;卓丽萍;黄赛娥

    目的:研究穴位不同针刺方式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的恢复.方法: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手针(AC)组、电针(EA)组、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组和假穴位刺激(Sham)组4组,每组各30例,所有的病例均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手针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手法针刺治疗,电针组则增加电刺激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则增加肌电刺激,治疗假穴位刺激组则接受假刺激治疗,穴位统一选择“曲池”和“外关”两穴,1次/d,30min/次,5d/周,共4周.所有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表(FMU)、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MBI)对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的FMU评分和MB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FMU和MBI评分均有提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手针组、电针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和假穴位刺激组相比,三组疗效指标FMU和MBI的前后变化值明显优于假穴位刺激组(P<0.05).神经肌肉电刺激组比电针组、手针组在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疗效指标FMU值更明显(P<0.01),而电针组和手针组相比较,电针组比手针组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疗效指标FMU值更显著(P<0.05).神经肌肉电刺激、手针和电针三组在改善患者ADL能力疗效指标MBI评分上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三种穴位不同针刺方式均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的运动功能和促进ADL能力的恢复,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了电刺激和患者主动运动模式,比针刺刺激更有利于脑卒中后手功能的恢复.

  • 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前两下肢步态差异性分析

    作者:马青川;肖丽英;林剑浩;李志昌;董雪

    目的:比较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前以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为依据确定的手术侧和非手术侧在步态上的差异性.方法:筛选16例即将做单侧TKR手术的患者,使用KSS评分、WOMAC、SF-36评判患者健康状况,并将KSS得分较低的一侧确定为手术侧.使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采集患者以自选步速赤脚穿袜行走时的步态数据,比较患者手术侧和非手术侧在时空、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上的差异.结果:KSS评分手术侧和非手术侧存在显著差异(P<0.001),支撑期非手术侧显著长于手术侧(P=0.002),患者手术侧和非手术侧在矢状面及冠状面上膝、踝、髋关节转角曲线及关节力矩曲线总体相似,关节转角幅值和关节力矩峰值均为未表现出显著差异(JP>0.05).结论:单侧TKR术前患者行走时偏向于使用非手术侧,手术侧和非手术侧在关节活动能力和关节受载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 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前后姿势平衡与下肢肌力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雷;庞文君;吴博;张鸣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后的前后姿势平衡与下肢肌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纳入实验组,25例健康人纳入对照组,分别进行平衡仪姿势平衡测试,通过软件得到压力中心相关参数结果.对实验组采用等速肌力测试仪测试手术侧和非手术侧髋关节屈伸和膝关节屈伸的峰力矩(PT)指标.并分析前后姿势平衡与下肢肌力的相关性.结果:①睁眼状态实验组较对照组前后标准差、横向标准差、运动椭圆面积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闭眼状态实验组较对照组前后标准差和运动椭圆面积有显著的差异(P< 0.05),对照组优于实验组.②患侧较健侧髋、膝关节的屈曲和伸展峰力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姿势平衡前后标准差与髋患健屈曲肌力比,膝患健伸展肌力比及患侧髋、膝屈伸肌力呈负相关(r=-0.446-0.652),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患侧屈髋肌力是预测前后姿势平衡标准差的主要肌力因素.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前后姿势平衡功能和屈髋肌力关系密切.

  •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陈瑶;田婧;谢蓓菁;徐一鸣;唐朝正;张晓莉;王金宇;卢昌均;吴毅

    目的:对经皮穴位电刺激的临床疗效进行验证.方法:43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化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对患者的上肢和手功能进行Fugl-Meyer(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改良Ashworth(MAS),手运动功能状态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的FMA、WMFT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提高(P<0.05).治疗后TEAS组FMA、WMFT值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的MAS评分、手运动功能状态评分、MBI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MAS评分、手功能状态评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TEAS组的MBI值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及手功能.

  • 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牵伸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谢凌锋;黄晓琳;岳翔;肖锋;韩肖华

    目的:观察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牵伸疗法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肩周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对照组),每组15例.三组患者均给予牵伸疗法,A组同时给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B组同时给予关节松动术.每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范围(ROM)评估、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指数(SPADI)评估对患者受累肩关节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三组患者的肩关节ROM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P< 0.05或P<0.01),组间比较发现,A组肩关节ROM改善优于B组、C组(P< 0.05);A组及B组SPADI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 0.05或P<0.01),但C组SPADI较治疗前未见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发现,A组SPADI的改善优于B组(P<0.05).结论: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牵伸疗法能更好地改善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受限,同时也能更有效地减轻肩关节的疼痛程度及提高其功能状况.

  • 电针促进钝器伤后家兔腓肠肌生物力学属性恢复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作者:刘守尧;肖诚;徐前威;林朋;王云亭;于战歌;王荣国;赵玄冀;蔡蓉蓉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阿是穴促进急性钝器伤后家兔腓肠肌生物力学属性恢复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自然愈合组、电针组,制作家兔腓肠肌急性钝器伤模型,电针组给予足三里+阿是穴穴位电刺激(0.4mA,2Hz,15min),自然愈合组不予针刺治疗,自然愈合.分别于损伤后各时间点(7d、14d、28d、42d)取材、进行腓肠肌的拉伸试验,检测腓肠肌极限载荷、屈服载荷、极限强度、屈服强度、杨氏模量等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与自然愈合组比较,在损伤后第28天电针组极限载荷、屈服载荷显著大于自然愈合组(P<0.05),极限强度、屈服强度经治疗后也较自然愈合组更强(P<0.05),基本接近于正常组(P>0.05);杨氏模量是反映腓肠肌刚度性能的重要指标,电针组也明显大于自然愈合组(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阿是穴能够有效促进家兔腓肠肌急性钝器伤后生物力学属性的恢复,损伤后治疗28天时效果好.其机制可能与电针促进肌纤维再生、微观结构的恢复、促进毛细血管网的重建有关.

  • 耐力训练对帕金森模型小鼠中脑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樊申元;靳二辉

    目的:探讨耐力训练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中脑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揭示运动预防帕金森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32只,随机分为安静组(C),运动组(E),帕金森模型安静组(P)及帕金森模型运动组(PE),每组8只.E组及PE组小鼠进行为期8周跑台耐力训练,跑台速度15m/min,坡度为0%,每天运动持续50min,每周6次,周日休息.训练结束后,P组和PE组小鼠腹腔注射MPTP(30mg/kg),C组和E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持续3d.注射结束1周后,处死各组小鼠,取双侧中脑及纹状体,采用实时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及TH蛋白表达,HPLC技术检测中脑及纹状体组织内DA含量.结果:与C组比,E组小鼠中脑TH蛋白上调(P<0.05),中脑及纹状体DA含量均增加(P<0.05),P组和PE组小鼠TH蛋白及D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而P组较PE组相应指标下降更明显(P<0.05).与C组比,E组小鼠中脑PINK、PARK2 mRNA及PINK1蛋白表达上调(P<0.05),LC3Ⅱ/Ⅰ比值增加,P组小鼠PINK1 mRNA表达下调(P<0.05),PE组小鼠PINK1 mRNA、Parkin蛋白含量及LC3Ⅱ/Ⅰ比值较P组增加.结论:为期3d的MPTP处理可导致小鼠中脑及纹状体TH及DA含量下降,诱导帕金森病发生,耐力训练可缓解这一现象;MPTP诱导的帕金森小鼠模型中脑线粒体自噬水平下降,而耐力训练可作用于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MPTP的神经毒性作用.

  • 电针百会对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作者:吴羽楠;陈吉祥;陶静;林如辉;张颖铮;卓沛元;陈立典

    目的:基于Tau蛋白磷酸化探讨电针百会对APP/PS1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0只4月龄雌性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百会组和非穴组,10只同窝阴性野生小鼠为野生组;百会组电针百会穴,非穴组电针非穴,干预28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尼氏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变化;蛋白免疫印记杂交技术(Westem blot)检测小鼠海马组织在Ser-396位点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百会组可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0.05),减轻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的损伤,降低海马组织中Ser-396位点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P< 0.05),非穴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电针百会能够改善APP/PS1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au蛋白磷酸化有关.

  • 磁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黎玉婷;何任红;范建中;吴红瑛

    目的:探讨磁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2h再灌注模型.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n=12)、磁疗组(n=12),每组再分为3d、7d两个亚组,每组6只.磁疗组在缺血再灌注12h后予磁场处理(0-10.5mT,频率50Hz,20min/次,1次/d).模型组干预过程中除不开机外,其余过程同磁疗组.在治疗3d、7d后(处死前)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脑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脑缺血周围GFAP表达变化.结果:磁疗7d组大鼠mNSS评分较模型组降低(P<0.05);磁疗组脑缺血周围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反应阳性细胞计数增加(P<0.05).结论:磁疗可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GFAP的表达,促进脑组织修复.

  • 经颅磁刺激对正常大鼠脑血流量影响的即时观察

    作者:郑修元;何晓阔;燕铁斌;董军涛

    目的:动态观察不同参数设置下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正常大鼠脑局部皮质血流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仪依次连续刺激Wistar大鼠右侧大脑皮质固定区域,根据刺激参数分为4组:高频高强度(5 Hz,100%)组、高频低强度(5Hz,50%)组、低频高强度(1Hz,100%)组、低频低强度(1Hz,50%)组,每组参数刺激50次;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记录激光探头下大鼠脑局部皮质血流量的变化.结果:4组不同参数rTMS干预后大鼠刺激区域脑皮质局部血流量均增高,不同强度的1Hz与5Hz经颅磁刺激后脑血流量曲线变化特征不同,强度是影响脑血流量变化的重要因素,频率与强度相互不影响,脑血流随刺激结束不再变化.结论: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呈强度依赖性,频率影响不明显,刺激后血流量变化无后续效应.

  • “镜像疗法”作为一种康复治疗技术的新进展

    作者:丁力;贾杰

    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MT)又称镜像视觉反馈疗法(mirror visual feedback,MVF),是1995年由Ramachandran 等学者首次提出,并应用在幻肢痛患者疼痛治疗中[1].镜像疗法是指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将健侧活动的画面复制到患侧,让患者想象患侧运动,通过视错觉、视觉反馈以及虚拟现实,结合康复训练项目而成的治疗手段.1998年,Altschuler 在第28届美国神经科学年会上首次报告镜像疗法应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2],并在1999年发表镜像疗法应用于卒中后期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3].至此,镜像疗法应用领域逐步转移到脑卒中后的肢体康复,并多从运动恢复、控制,动作观察、学习等方面进行研究o[4-6].

    关键词: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骨重建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周君;何成奇

    骨重建包括骨吸收及其耦联的骨形成两方面,在正常情况下,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维持动态平衡.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骨重建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与成骨细胞分化、增殖和骨形成密切相关,并通过不同途径影响破骨细胞及骨细胞的功能,现就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骨重建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化保守,在胚胎发育、器官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参与肿瘤的形成,并在骨重建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

    关键词:
  • 体外冲击波疗法用于缓解痉挛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思维;缪芸;郁嫣嫣;陈文华

    20世纪80年代,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wave,ESw)首先应用于肾结石的治疗,彻底改变了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方案,成为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治疗方式[1].80年代中期,由于在动物实验中偶然发现其促进成骨的作用,体外冲击波逐渐应用于肌骨系统疾病,包括足底筋膜炎、肱骨外上髁炎、肩钙化性肌腱炎、骨不连[2].在体外冲击波治疗肌骨系统疼痛时,有学者发现肌肉功能障碍也随之缓解[3].

    关键词:
  • 硬膜外腔注射技术用于椎间盘突出相关慢性腰腿痛治疗的临床进展

    作者:何亮亮;倪家骧

    一生中大约有80%的人群经历过腰腿痛,其中95%可在疼痛出现后的几个月内自行恢复,而部分患者则转变为慢性疼痛(疼痛时间持续≥3个月或6个月).在美国,慢性腰腿痛已成为导致成人丧失工作能力的第二位主要原因,经济损失严重[1-2].调查显示:1992--2006年,美国北卡罗纳州慢性腰腿痛发病率由3.9%上升至10.2%,接受治疗比例由73.1%上升至84.0%[3].鉴于慢性腰腿痛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对社会和个人带来的诸多负面效应,因此及时、有效、针对性的治疗愈加重要.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椎间盘源性、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肌肉源性、韧带源性及骶髂关节源性)可导致慢性腰腿痛,目前尚未有明确诊断的金标准,因此非介入与介入诊断性治疗被推荐作为辅助诊断疼痛来源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 一种简易抗阻肌力训练操辅助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远熔;肖光华;张巧燕;汪志良;王慧;杨新文;曾国庆

    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与颈部肌肉病变密切相关,近年来,对肌肉动力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很可能改变目前对颈椎病的一些传统认识.生物力学研究发现,脊柱生物力学失衡足引起脊柱及脊柱相关性疾病的重要原因[1].等长抗阻肌力训练可以有效增强颈椎生物力学结构的稳定性,作者将等长抗阻肌力训练整理成为“简易抗阻肌力训练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 针刺联合牵张法治疗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白田雨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脊髓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SCI患者尤其是圆锥上SCI多发展为痉挛性膀胱,出现膀胱顺应性下降、膀胱痉挛,尿潴留与尿失禁同时存在,尿路感染和膀胱内高压引起膀胱-输尿管返流,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由此引发的肾功能衰竭是SCI患者晚期死亡的首要原因[1-3].据报道在唐山地震造成的SCI病例中由于肾衰竭死亡者占45%[4].尿路感染和膀胱内高压引起膀胱-输尿管返流可逆向损害肾功能,严重影响患者小便功能及生活质量,成为SCI患者死亡首位原因[5-6].SCI后如何有效地治疗和恢复患者的排尿功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世界性临床难题[7].我科应用针灸联合牵张法治疗SCI后痉挛性膀胱,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简易平衡评定系统测试平衡量表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因子分析

    作者:王云龙;陈长香;马素慧;窦娜;李丹

    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效度分为三种类型: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结构效度分析常用的方法是因子分析.简易平衡评定系统测试[1](mini-balance evaluation systems test,mini-BESTest)是近年来新开发的平衡功能量表,国外学者已检验了mini-BESTest在平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信度和内容效度[2-3].但mini-BESTest在脑卒中患者中的结构效度还未充分研究.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探讨mini-BESTest在脑卒中患者中的结构效度,为全面评价mini-BESTest量表提供依据.

    关键词:
  •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行为神经干预及2岁内的神经发育跟踪研究

    作者:吴满红;常燕群;彭武江;李容汉;曾新意;曾柳苑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birth-weight-infant,VLBWI)是指出生lh内体重<1500g者.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建立和发展,VLBWI的成活率逐年升高.大部分VLBWI都得以顺利出院,国外发达国家已达90%-95%[1].但其生存质量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存在差距,存活的VLBWI大约有10%成为脑瘫患者,50%存在学业障碍或行为障碍,需要特殊教育[2].如何提高VLBWI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是VLBWI的整体治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国内已开始关注早期干预和长期随访对其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性[3],但整体水平与国际相比尚有一些差距[4].

    关键词:
  • 台湾辅仁大学PBL课程设计及其对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的启示

    作者:谢地;陈卉芳;亓建洪;阴其谱;葛孚章;张延明;董军

    1 台湾辅仁大学实施PBL教学的根源台湾辅仁大学医学系在成立之时就注重体现出自己的特色.目前的医学教育改革者认为,在做医生之前应该先学会做人,治病之前应先医人,也就是要关心患者,以患者为中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另外,医学教育应该使学习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终身学习者.为了实现以上目标,辅仁大学的开拓者们参访了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及香港的有关大学,认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实现以上目标的良好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PBL课程设计规划.课程架构和小班学习参照美国南伊利诺州立大学的课程及流程设计规划.教案的编写则采用美国夏威夷大学的逐步披露式的教案书写风格.

    关键词:
  •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可穿戴式上肢动作识别系统

    作者:廖梦佳;秦亚杰;汪源源;丁力;贾杰

    目的:研究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上肢动作康复评估的可穿戴式的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上肢动作的自动识别系统.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可穿戴上肢动作识别系统,以实现上肢动作的自动识别.系统硬件包含一个主节点和三个从节点,其中主节点由一个WIFI模块和一个微处理器构成,从节点由一个高灵敏度加速度计和一个微处理器构成.从节点采集上肢动作的加速度信号,传输至主节点,再由主节点的WIFI模块无线传输至PC端.这样的系统硬件具有功耗低、微型化、可拓展性强等特点.系统软件基于Adaboost的动作分类算法,通过分析接收到的上肢动作的加速度信号,自动判断不同的三种上肢动作.结果:系统对三种不同的上肢动作能够实现自动识别,识别准确率高达97.99%.结论:该可穿戴式系统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动作康复评估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从一个侧面看运用转化医学促进康复治疗发展——康复技术设备研发与康复医学发展之间的相互转化

    作者:吴毅;贾杰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也称转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是医学领域的新概念[1-2],强调把生物基础研究的新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临床医学技术的过程,即从实验室到病床(bench to bedside)再从病床到实验室(bedside to bench)的双向连续过程,简称为“B-to-B或B2B”.康复医学是有别于临床医学的以“功能障碍”患者为服务对象的学科[3].在这一新兴“功能”学科中,转化医学的内涵有着鲜明的个性化特色,这种个性化特色表现在“医院-高校-企业”的交叉关系中[4].

    关键词:
  • 太极治疗膝骨关节炎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作者:谢榆;魏刚;郭云柯;鲁璐;陈剑梅;史潇璐;纪伟;钱先

    目的:系统评价太极对膝骨关节炎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OVID、中国知网、万方、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数据库及手动检索相关参考文献,搜集太极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方法学质量评价,并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例随机对照研究,包括36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太极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功能、躯体生活质量、步行速度改善效果更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SMD=-0.73,95%CI(-0.99,-0.14),P<0.01)]、[(SMD=-0.76,95%CI(-1.02,-0.50),P<0.01)]、[(SMD=-0.72,95%CI(-1.24,-0.20),P<0.01)]、[(SMD=0.71,95%CI(0.25,1.16),P<0.01)]、[(SMD=0.57,95%CI(0.11,1.02),P=0.01)].与对照组比较,太极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平衡能力、精神生活质量、肌肉力量、BMI指数改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太极治疗膝骨关节炎期间未出现相关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太极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功能、步行速度、躯体生活质量具有改善作用,其安全性良好.但今后还需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及延长观测周期以为太极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 失能老人养护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养护康复需求调查

    作者:陆佩佩;李红玉

    目的:探讨城市失能老人的养护模式、失能程度、养护康复需求等现状,为我国寻求适用于失能老人的科学的养护、康复、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古塔区范围内的社区及养护机构的失能老人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实际调查对象632名,采用一般资料问卷、ADL能力量表和自行编制的失能老人养护康复需求量表.结果:通过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配偶状况、文化程度、患病情况、失能程度、子女数量是养护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通过Pearson列联系数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失能老人失能程度的相关因素为养护模式、年龄、文化程度、配偶情况、子女数量、患病种类及收入水平(P<0.05).不同养护模式失能老人的养护康复需求各维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我国应该建立针对失能老人的以家庭照护为基础、社区保健为依托、机构养护为支撑的社会支持网络;并在此基础上注重满足失能老人的基本康复需求,提高失能老人的生活品质.

中国康复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