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중국강복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242
  • 国内刊号: 11-254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rehabi.com.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卓大宏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运动想象训练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作者:孙莉敏;吴毅;尹大志;范明霞;臧丽丽;胡永善;朱秉;徐一鸣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fMRI)研究脑卒中患者运动想象训练后上肢功能重组潜在的脑重塑机制,为临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择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运动想象训练每周5次,每次约30min,共4周,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应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L)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在4周康复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患手被动握拳任务下的fMRI检查,采用组块设计,利用SPM8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感兴趣区(ROI)的个体化分析,统计各ROI区的脑皮质激活情况,比较干预前后对侧感觉运动区(cSMC)的激活变化,分析脑卒中患者的脑重塑模式.结果:4周运动想象干预后脑卒中患者的FM-UL评分从(22.44±11.59)分提高到(39.78±14.03)分(P=0.0 11).比较干预前后两次fMRI检查脑皮质SMC区的激活情况,发现9例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皮质重塑模式:一种模式为募集激活,即大部分患者第二次fMRI检查,患手被动任务下cSMC的激活增加(有6例患者);另一种模式是集中激活,即小部分患者第二次fMRI检查,患手被动任务下cSMC的激活虽然是减少的,但其偏侧指数(LI-SMC)却是显著增加的(有3例患者).结论:运动想象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经过4周干预后脑卒中患者存在损伤同侧SMC区的募集激活和集中激活两种脑重塑模式,随着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脑重塑机制逐渐倾向于损伤侧SMC的激活.

  • 牵伸训练改善脑卒中踝关节痉挛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邓思宇;胡楠;卢茜;郄淑燕;刘畅;毕胜

    目的:观察踝关节牵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并讨论其机制.方法:2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12例跟腱牵伸组(试验组)和13例直腿抬高组(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多关节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LR2进行为期2周训练,共12次,每次45min.训练前后采用等速测试系统进行实验室评定踝关节被动峰力矩、踝关节主动峰力矩、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范围(passive range of motion,PROM)、力矩-角速度斜率(SLOPE);临床评定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临床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ticity index,CSI).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及临床各项评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2周后,两组间踝关节被动峰力矩在角速度10°/s、60°/s、120°/s、180°/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40°/s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踝关节主动峰力矩在角速度60°/s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20°/s、180°/s无显著性差异(P>0.05),SLOPE训练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AROM、PROM、MAS、CSI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牵伸训练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痉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肌肉力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 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的疗效及远期评价

    作者:徐城;刘丹彦

    目的:探讨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远期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TG组:药物+理疗)和对照组(CG组:药物+假理疗),两组均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给予真假聚焦超声治疗,连续治疗5次.记录每次治疗起效时间(T),在治疗前(T1),治疗后即刻(T2)、15min(T3),30min(T4)、24h(T5)用数字评估法(NRS)评估局部疼痛,记录不良反应.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患者局部疼痛(NRS评分),功能障碍改善评分、口服止痛药的种类和数目及再次入院情况.结果:TG组治疗后平均起效时间由(43.76±19.01)s延长至(101.50±30.35)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G组治疗后NRS评分由(5.28±1.02)分下降至(1.02±0.92)分,CG组由(5.49±1.02)分下降至(3.34±0.88)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不同时间点NRS评分降低不同,TG组治疗总体效果优于CG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内比较:TG组第1-5次治疗后NRS评分与前次同一时间点比较评分有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G组治疗结束30min后NRS评分降低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结束后24h NRS评分降低不明显.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TG组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NRS评分逐渐增加,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功能减退、服用止痛药、再次入院的患者比例增加.结论:低强度聚焦超声联合药物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安全、有效,总体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药物治疗;且重复多次治疗优于单次治疗效果;单次治疗30min后疼痛缓解佳,24h后止痛效果明显衰减;其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探索更佳治疗模式和疗程.

  • 视频认知和反馈训练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的影响

    作者:吴勤峰;高瑜晨;黄井生;崔松彪

    目的:探讨视频认知和反馈训练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测(HAMD≥8)68例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视频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药物治疗,视频组用彩色摄像设备记录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8周后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坐位及站位平衡功能、站起功能、日常生活活动的视频资料,治疗师和患者每两周观看录制的视频.于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后4周、8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卒中影响量表(stroke impact scale,SIS)评定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前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HAMD、FMA、MBI、SI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HAMD、FMA、MBI、SIS评分分别为(14.7±4.3)分、(43.2±8.6)分、(52.3±9.1)分和(67.5±9.8)分;对照组分别为(18.1±6.0)分、(38.3±7.7)分、(46.3±8.8)分和(58.3±8.5),HAMD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HAMD、FMA、MBI、SIS评分分别为(11.3±4.3)分、(55.2±9.3)分、(65.8±9.9)分和(79.9±9.6)分;对照组分别为(15.3±4.5)分、(46.1±8.5)分、(53.8±9.4分)和(66.3±9.7)分,经比较,治疗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视频认知和反馈训练可提高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

  • 应用不同频率、部位腹肌电刺激的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膈肌功能和呼吸效率的影响

    作者:张雷;刘亚康;张鸣生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频率、不同腹肌电刺激的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对腹肌功能、膈肌功能和呼吸效率的影响.方法:募集15例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同一周内分别随机进行30Hz下腹肌、30Hz腹直肌、50Hz下腹肌、50Hz腹直肌刺激的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呼吸电刺激训练主要由膈神经和腹肌电刺激、呼吸反馈、腹式呼吸三个部分组成.膈神经和腹肌电刺激:有两个交替输出的电流通道,A通道输出双向对称方波,频率30Hz,脉宽为0.5ms,刺激膈神经;B通道输出低频调制中频正弦波,载波频率4kHz,调制波频率在30Hz或50Hz,刺激下腹肌(腹股沟中点上2cm)或脐旁水平2cm处的腹直肌.在平静状态时和训练的第15min分别检测下腹肌肌电、腹横肌厚度、膈肌活动度、潮气量、死腔通气等指标.结果:30Hz、50Hz下腹肌和腹直肌刺激后下腹肌肌电和厚度明显增加,且50Hz下腹肌刺激较其他三组下腹肌肌电和腹横肌增厚率大,且差异显著.30Hz、50Hz下腹肌和腹直肌刺激后膈肌活动度、潮气量明显增加,死腔通气明显减少,且50Hz下腹肌刺激较其他三组刺激膈肌活动度和潮气量大,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可以增加腹肌收缩,提高膈肌活动度和呼吸效率.

  • 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对中老年女性握力及功能性体适能的影响

    作者:张腾飞;刘欢;舒永梅;张春华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结合不同力量训练方法对中老年女性握力及功能性体适能的促进效果.方法:招募上海市杨浦区中老年女性120例,随机分为握力圈组、哑铃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进行有氧运动.前两组分别有各自的力量训练,每周3次,每次45min,共12周,对照组仅做有氧运动.干预前后分别测试握力、功能性体适能等指标.结果:干预前后,握力圈组握力有极显著提高(P< 0.001),哑铃组握力也有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的握力无显著差异;功能性体适能指标中,三个组在30s立坐、30s臂屈伸和2min原地踏步三项指标上均显著改善(P<0.05),双手后勾和座位体前屈仅握力圈组有显著增加(P<0.01),握力圈组和哑铃组8英尺立走时间有显著减少(P< 0.01),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能够增强中老年女性的握力和改善中老年女性的功能性体适能,且较单纯有氧运动干预效果更为显著.

  • 脑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口咽部形态学变化及其与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作者:张丽霞;伍琦;张虔;王彤

    目的:分析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口咽部形态学变化及其与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为寻求脑卒中并发OSA的康复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首次发病且病程1个月之内的脑卒中患者39例,排除发病前已确诊OSA的患者,入组患者均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口咽部核MRI检查及各项功能评估,将并发与不并发OSA患者的咽部MRI测量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将脑卒中并发OSA患者的咽部测量指标与患者的功能评估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并发OSA的脑卒中患者腭后距离、舌后距离较不并发OSA者偏小、软腭长度较不并发OSA者偏大,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2/0.003/0.019).②脑卒中并发OSA患者的腭后距离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呈正相关、与改良Rankin分级呈负相关;舌后距离与患者的NIHSS评分、改良Rankin分级呈负相关,与患者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并发OSA患者的口咽部形态学变化(腭后距离及舌后距离偏小)与患者的功能评估间有一定相关性,所以改善脑卒中后OSA患者口咽部形态学的变化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 电针对家兔急性钝器伤后高凝状态分子标志物D-二聚体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的影响

    作者:赵玄骥;王云亭;王荣国;刘守尧;于占歌

    目的:探讨电针对家兔急性钝器伤后D-二聚体(D-Dimer)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的影响作用.方法: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大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6只动物.电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伤后24h开始电针治疗.在造模前、造模后第1天、第4天、第7天分别对各组动物进行耳中动脉采血,测定D-Dimer和TAT的含量.结果:造模后第1天,模型组和电针组的D-Dimer、TAT的含量高于空白组(P<0.05);造模后第4天,模型组的D-Di-mer、TAT含量高于电针组(P<0.05),而电针组又高于空白组(P<0.05);造模后第7天,模型组和电针组的D-Di-mer、TAT的含量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电针弱刺激可以有效减少家兔急性钝器伤后D-Dimer和TAT的升高,防止高凝状态的形成.

  • 电针抑制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大鼠皮质细胞自噬的实验研究

    作者:何坚;黄紫妍;陈伟标;柳维林;上官豪;陶静;陈立典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缺血再灌注(MCAO)大鼠皮质神经细胞PI3K-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参考Koizumi线栓法构建MCAO大鼠模型,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干预后,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标志蛋白Atg4、LC3B,以及自噬相关信号分子PI3K、mTOR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TTC染色显示电针减少了MCAO大鼠脑梗死体积;电针抑制了LC3B Ⅰ向LC3BⅡ的转化;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Atg4表达下降,而PI3K和mTO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电针“曲池”、“足三里”治疗3天抑制细胞自噬相关分子,其可能机制电针激活了PI3K-mTOR信号分子.

  • TGF-β/TIMP-1/MMP-1信号通路在有氧运动改善心衰大鼠心脏重塑中的作用

    作者:甄洁;李晓霞

    目的:观察10周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重塑的影响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基质金属蛋白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TGF-β/TIMP-1/MMP-1)信号通路在心衰运动康复中的作用.方法:3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组)、心衰对照组(H组)和心衰运动组(HE组).HE组大鼠进行10周跑台运动,S组和H组保持安静状态.利用心脏超声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利用Masson染色法检测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和心钠素(ANF) mRNA表达,West-em blot检测TGF-β、TIMP-1和MM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与S组比较,H组左室重量(LVW)、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期前壁厚度(LVAWDd)、左室收缩期前壁厚度(LVAWDs)、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LVPWDd)、左室收缩期后壁厚度(LVPWDs),胶原容积分数(CVF),Col-Ⅰ、Col-Ⅲ和心钠素(ANF) mRNA,TGF-β,MMP-1和TIMP-1蛋白表达升高(P<0.05),BW、LVIDd、FS、LVEF,MMP-1/TIMP-1比值降低(P<0.05).②与H组比较,HE组CVF,Col-Ⅰ、Col-Ⅲ和ANF mRNA,TGF-β、MMP-1和TIMP-1蛋白表达降低(P<0.05),LVW、LVMI、LVIDd,FS、LVEF,MMP-1/TIMP-1比值升高(P<0.05).结论:长期运动改善心衰大鼠心脏重塑,其机制与部分恢复TGF-β/TIMP-1/MMP-1信号功能,减少胶原沉积并减轻心肌纤维化有关.

  • 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的国外研究进展

    作者:周圆;林海丹;何成奇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目前导致残疾的主要退行性疾病之一,发病率随着人口肥胖率增加和老龄化加剧而上升.在美国,不小于25岁患有临床骨性关节炎的成年人数从1995年2100万,上升到2005年2700万….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许多因素引起的以膝关节软骨变性或破坏、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的退行性病变为特征的慢性骨关节病.

    关键词:
  • 社区脑卒中患者的管理

    作者:林莉莉;饶婷;林正坤;陶静;陈立典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社区脑卒中患者管理是社区康复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相关社区脑卒中患者管理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论述,探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佳管理模式,以期为今后社区康复工作开展提供依据,达到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后期生存质量、降低其复发率和病死率的目的.1管理意义我国约有750万脑卒中患者,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达到250多万[1],脑卒中后70%-8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认知等功能障碍[2].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患者不能在医院进行长期治疗.

    关键词:
  •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玥;王宏图;巫嘉陵

    脑卒中后患者日常生活独立性的提高主要依赖运动功能[1],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依据脑的可塑性与大脑功能重组理论,结合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解决脑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具有实际的临床应用价值,近些年来此技术得以迅猛发展.此技术是通过限制健肢使用,强制患者使用患肢,集中强化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训练,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2].本文就CIMT在脑卒中应用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崔立玲;戚文军;王宏图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或缺氧性坏死,继而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70%左右.脑梗死患者存活者中50%-70%的患者遗留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1].脑梗死的特点包括: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及医疗花费比例高等,并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脑梗死后的组织修复与功能重建一直是临床康复中的难题,尽管人类在脑梗死的防治研究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迄今为止临床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马淑敏;倪家骧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周围或中枢神经系统原发和(或)继发性损害或短暂性功能紊乱引起的疼痛[1].NP每年的发病率为0.82%[2],常见类型有三叉神经痛、幻肢痛、糖尿病性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脊髓空洞症、卒中后疼痛等.疼痛可表现为烧灼样、针刺样、撕裂样、电击样,有的表现为痛觉超敏和感觉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虽然药物治疗和微创介入镇痛技术可以使大部分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对于难治性NP的治疗仍然是疼痛领域的棘手问题.

    关键词: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骼肌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晓光;肖卫华;赵淋淋;田向阳

    骨骼肌损伤是运动医学领域常见的损伤.但骨骼肌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当发生损伤时,它可快速地进行修复和再生.骨骼肌的这种再生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骨骼肌中的一类前体细胞——肌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s,SC).肌卫星细胞存在于基底膜和肌细胞膜之间,骨骼肌损伤后,静息态卫星细胞被激活,然后增殖、分化、融合成肌管从而完成损伤修复[1-2]-21.但是骨骼肌中肌卫星细胞数量相对较少,只占骨骼肌细胞数量的约1%-5%[3].骨骼肌严重损伤后往往募集不到足量的肌卫星细胞参与骨骼肌损伤修复,因此会形成一些纤维化的瘢痕组织代替部分坏死肌纤维,同时伴随着骨骼肌纤维数量减少和骨骼肌功能降低[4].

    关键词:
  • 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作者:林强;李雪萍;程凯;陈安亮;俞长君;周奕戈

    目前,脑卒中已成为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约70%脑卒中后存活者会遗留各种感觉、运动、言语、认知、心理等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功能障碍.其中,关于运动功能障碍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但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却得不到足够重视;据报道,高达64%的脑卒中患者有某种程度的认知损害,并且其中1/3的人会发生痴呆,严重影响了患者运动功能、言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1],影响整体康复治疗的疗效,其对功能独立性的影响甚至超过运动功能障碍.

    关键词:
  • 针灸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罗金发;荚磊;倪朝民

    肩痛是脑卒中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可达64%,表现为肩部疼痛伴麻木、烧灼样或难以忍受的感觉,导致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1].肩痛增加患者痛苦感,使患者产生情绪抵触或心理障碍,妨碍患者治疗与康复的顺利进行[2-3].本文采取针灸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并与其他疗法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我院康复科脑卒中住院患者38例,其中脑梗死26例,脑出血12例,均首次发生脑卒中.入组标准:就诊前均未进行过正规的康复治疗,均经过临床诊断和CT检查,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均排除丘脑病变和脑卒中前明显关节疾病所致的疼痛或运动障碍,排除意识障碍以及严重失语、交流障碍等,排除有严重心、肺、肝、肾疾病者.

    关键词:
  • 三维颈椎康复垫在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献武;于香兰;邵海燕;孙大为;王俊涛;于金秀;张洪翠

    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是慢性、积累性的过程,其发病原因与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经研究发现,长期的姿势不良或枕高不当可使颈椎内部产生有害应力,造成颈部肌肉失衡,改变生理曲度,从而引起颈椎椎间关节及椎间盘等退变.因此,在卧位和睡眠时保持颈椎的佳生物力学状态,防止颈部肌肉的慢性劳损和颈椎失稳是治疗颈椎病的核心问题.自2014年3月我们根据中医症候,辩证运用“三维颈椎康复垫”在颈椎病的治疗中进行临床研究,并取得满意疗效.现分析如下.

    关键词: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与气道炎症因子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纪珍;马利军;赵丽敏;刘豹;齐咏;刘笑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目前公认COPD的慢性炎症不仅局限于肺部,还可造成远隔组织损伤,包括全身性的炎症反应、营养代谢异常、体重减轻、骨骼肌功能障碍,以及其他如心脏、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变化[1].其中活动受限是COPD患者的常见主诉,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尤其在老年患者中更为明显.气道慢性炎症所致的呼吸困难和骨骼肌肉的功能障碍是活动受限的主要原因,但其具体机制尚未阐明[2].本研究采用6min步行距离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并通过检测血清因子探讨气道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与老年COPD患者运动能力的关系.

    关键词:
  • 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脑卒中延续护理模式效果的问卷调查

    作者:艾艳;王芸;余茜;来世琼;李雨峰;赵素华;李亚梅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剧,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重大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占总死亡的85%,其中脑血管病则位列城乡死亡原因的首位.我国现有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大危险因素[1].脑卒中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且与不良生活方式相关,患者在发病后1-6个月内普遍经历生存质量下降、不安全事件增多的威胁[2-3].李善玲等[4-6]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护理需求量大,以疾病相关护理知识为主,其次是护理专业支持需要和医疗康复护理指导.

    关键词:
  • 参加全国康复治疗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作业治疗学组比赛的经验分享

    作者:刘雪枫;蔡素芳;曾奕;伍娟;韩平;何坚

    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教育部医学技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福建中医药大学承办的第二届“天瑞杯”全国康复治疗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于2014年10月30日圆满落下了帷幕.此次大赛得到了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PCT)、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WFOT)的大力支持,为促进全国康复治疗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推动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和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OT)国际化进程建立了平台;给全国开办康复治疗学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高校、教师,尤其是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舞台.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的作业治疗代表队展示了良好的专业素养,缜密的临床推理和娴熟的康复技能,从全国8支作业治疗专业的参赛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获得本科作业治疗学组一等奖,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同时还取得骨骼肌肉疾病作业治疗单项奖第一名.作为作业治疗代表队学生的教学老师和竞赛培训的指导老师,现将本次康复技能大赛在作业治疗教学实践和竞赛培训工作中的经验分享如下.

    关键词:
  • 改良PBL教学方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谢瑛;刘惠林

    目的:探讨问题引导式改良PBL教学方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8名参加生产实习的2010级康复治疗学系本科学生按随机数字奇偶数分组法分为PBL教学组(n=14)和传统教学组(n=14),均参加“运动疗法学”生产实习,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改良PBL教学组采用问题引导式改良PBL教学方法讲授,授课后对学生进行理论、实践技能考试及问卷调查评估.结果:改良PBL教学组理论考试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t=5.865,P=0.001;t=7.780,P=0.001).改良PBL教学组在基础知识掌握度与传统教学组无显著差异(t=2.017,P=0.073),但在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抽象问题理解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重点难点知识掌握度等方面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t=6.066,P=0.001;t=10A09,P=0.001;t=7.302,P=0.001;t=5.615,P=0.001).结论:在康复治疗学生产实习教学中,问题引导式改良PBL教学法能较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成绩,提高重点难点知识掌握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值得在康复治疗学实习课中推广.

  • 偏瘫手臂静力力量测量仪器的设计研究

    作者:洪跃镇;隋建锋;季林红;卢茜;毕胜

    目的:为了对脑卒中数周后痉挛性张力进行仪器测量进而量化评估上肢痉挛程度,以实现及时的针对性临床干预.方法:依据改良Ashworth评分法,本文设计了一套偏瘫患者手臂静力力量测量的支架系统,采用两个三维力传感器测量患者动作过程中的手臂力量,以反映偏瘫患者的肌张力状态,通过测量过程的定量分析,实现了对偏瘫患者上肢的痉挛状况的量化评估.结果:上下臂力的实验数据说明患侧左臂试图单独完成肘关节弯曲,产生了肩关节的协同运动;健侧右臂在进行同样动作时,肘关节运动独立性较好.结论:设计的系统与分析方法经过了实验室及临床患者实验,其结果验证了测量系统及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评价方式的有效性.本研究为偏瘫康复治疗及挛缩量化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

  • 步态模式对人体髋膝踝关节运动协调关系的影响

    作者:马绍兴;王人成;沈强

    目的:分析不同步态模式下髋膝踝关节的运动协调关系,为下肢智能假肢和助行外骨骼控制系统的运动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红外光点运动捕捉系统,采集10名20-35岁健康青年志愿者进行平地行走、上楼梯和下楼梯三种步态的运动轨迹,采用运动循环图对髋膝踝关节运动角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步态模式的髋膝踝关节运动循环图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步态模式对髋膝踝关节的运动协调关系有显著影响,下肢假肢和外骨骼可以借鉴相应的运动协调模式降低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的复杂性.

  • 1例幼儿嵌合型48,XXYY综合征报告

    作者:张珊珊;王楚怀;洪琦;李晓晔

    1临床资料患儿男,2岁10个月,因“发现运动及语言发育落后1年余”就诊.患儿自幼运动及智力发育行为较同龄儿落后.10个月会独坐,1岁5个月会走.2岁时才开始有意识叫妈妈,2岁8个月才会叫爸爸、奶奶.患儿系足月剖宫产,出生时无窒息史.生后1个月内反应迟钝,不会主动吸吮;1岁3个月曾因隐睾行睾丸固定术(左侧).爷爷奶奶属近亲婚配(姨表亲),父母非近亲婚配,生育患者年龄分别为34岁及31岁,无化学药物接触史.母孕时未有患病、流产等特殊情况出现,有一哥哥已6岁,无异常.

    关键词:
  •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儿童重型颅脑损伤1例报告

    作者:赵金荣

    儿童重型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损伤严重,致残率高.本院收治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经综合康复治疗后取得较好疗效,未留有明显后遗症,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史患儿,男,10岁7个月.因“外伤致四肢运动、言语及认知障碍24天”于2013年7月30日入住我院神经康复科.2013年7月6日患儿遭遇车祸,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左额颞骨骨折、左肾挫裂伤并肾蒂断裂、左肺挫伤、双侧锁骨骨折、创伤性休克,经积极治疗后,患儿意识由昏迷转为烦躁状态,四肢躁动不安,无言语,认知障碍,家属喂食,大小便失禁.

    关键词:
  •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六部分第四章 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第三节 康复治疗技术(上)

    作者:李晓捷;庞伟;孙奇峰;尚清;唐久来

    一、神经易化技术(一)Bobath技术1.Bobath治疗技术是否适用于所有类型脑瘫患儿证据脑瘫患儿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缺少对反射性姿势和运动模式的抑制,导致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1-4](2个Ⅰ级证据,1个Ⅲ级证据,1个Ⅳ级证据).Bobath治疗技术通过对关键点的控制,达到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促通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的目[5-7](个Ⅱ级证据,2个Ⅲ级证据).Bobath治疗技术还通过对运动模式协调性的促进,抑制原始反射持续存在对脑瘫患儿正常运动发育的影响,从而实现正常运动模式的整合,防止异常模式的形成和固定.采用Bobath技术的不同手技,可以针对不同类型脑瘫患儿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特点,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m(4个Ⅳ级证据).因此,Bobath技术适合于各种类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

    关键词:
中国康复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