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중국강복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242
  • 国内刊号: 11-254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rehabi.com.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卓大宏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低强度复合振动联合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研究

    作者:陈国仙;王国荣;李国山;林宗锦;杨俊华;林国勇;曾清东

    目的:观察低强度全身复合振动(whole-body vibration,WBV)联合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ALE)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8-12月门诊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60例,随机分为WBV治疗组、ALE治疗组和WBV+ALE治疗组,每组20例;WBV治疗组是给予全身低强度复合振动(振动强度为0.5-0.8g,频率为45-55Hz,每次振动30min,每天1次,每周5次,周末休息2天,共6个月);ALE治疗组是每周口服1次阿仑膦酸钠70mg;WBV+ALE治疗组是给予全身复合振动及阿仑膦酸钠治疗.然后使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测定所有志愿者治疗前后腰椎及髋部的骨密度.结果:①腰椎骨密度在WBV治疗6个月后增加3.72%,ALE治疗组增加4.55%,WBV+ALE治疗组增加7.16%,三组治疗方法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髋部Neck骨密度,WBV治疗6个月后增加2.24%,ALE治疗组增加3.43%,WBV+ALE治疗组增加7.22%,三组治疗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大转子骨密度,WBV治疗6个月后增加2.10%,ALE治疗组增加4.90%,WBV+ALE治疗组增加7.63%,三组治疗方法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髋部Wards三角骨密度,WBV治疗6个月后增加5.00%,ALE治疗组增加7.13%,WBV+ALE治疗组增加9.04%,三组治疗方法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WBV、ALE和WBV+ALE三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绝经后老年妇女腰椎及髋部的骨密度,其中低强度WBV联合ALE能够更好提高绝经后腰椎及髋部BMD,可以为临床上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青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腰部本体感觉及其与肌力的相关性

    作者:陈炳霖;郭佳宝;李欣;邹军;王雪强

    目的:对比青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和正常健康青年腰部本体感觉及肌力的差异,并分析腰部本体感觉与肌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5例青年CNLBP患者纳入腰痛组,25例正常健康青年纳入对照组.采用CON-TREX等速系统测试其腰部本体感觉及腰部屈肌、伸肌肌群在60./s角速度下的等速向心肌力.以被动复位绝对误差角度(AE)作为个体本体感觉评价指标,以各肌群的峰值力矩(PT)、峰力矩体重比(PT/BW)及屈/伸肌峰值力矩比(F/E)作为等速向心肌力观察的主要指标.并分析CNLBP患者腰部本体感觉与腰部肌力的相关性.结果:①腰痛组患者腰部前屈、后伸的AE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腰痛组患者伸肌肌群的PT及PT/BW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腰痛组患者屈肌肌群的PT及PT/BW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腰痛组F/E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腰痛组腰部AE值与PT、PT/BW及F/E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青年CNLBP患者的腰部本体感觉及腰部伸肌肌群肌力均较正常健康青年有所减弱,且青年CNLBP患者的腰部本体感觉与腰部肌力之间无相关性.

  • 腰痛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比率低频振幅的研究

    作者:张珊珊;吴文;王楚怀;杨建明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和比率低频振幅(fALFF)方法探讨静息状态下腰痛脑功能变化的特点.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成像仪采集12例健康志愿者(7男5女,23.8±3.6岁)正常状态与腰痛状态(肌肉注射5%高渗盐水)的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DPARSF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预处理和fALFF分析、SPM8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状态下脑比率低频振幅的差异,并将疼痛状态的图像与疼痛强度VAS评分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状态相比,腰痛fALFF值增高的脑区包括双侧额下回、双侧小脑扁桃体、右海马旁回,fALFF值降低的脑区包括右额上回、右后扣带回、左初级躯体感觉皮质(S1)、双侧枕叶(P< 0.001,体素K≥10).腰痛状态右额下回fALFF值与VAS评分呈正相关,左S1、左枕叶fALFF值与VAS评分呈负相关(P< 0.005,K≥10).结论:静息状态下腰痛受试者部分脑区存在脑功能活动异常,这可能与疼痛刺激引起认知、情绪功能改变有关.

  • 改良铺灸对脑卒中后偏侧肢体痉挛的康复疗效观察

    作者:王晓丹;冯晓东;刘承梅;高玲莉;宋晓磊;王丽娜;牛瑛琳

    目的:观察改良铺灸疗法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康复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侧肢体痉挛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主要包括:康复训练及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施加改良辅灸疗法,每天1次,每周5次,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评价各组患者肘关节、膝关节痉挛程度;采用Fugl-Meyer评分(Fugl-Meyerassessment,FMA)评价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的Ashworth评分均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均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铺灸疗法是促进脑卒中后偏侧肢体痉挛康复的有效方法之一.

  • 颈部脊髓损伤对患者双下肢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

    作者:方诚冰;王永慧;张杨;金冉;岳寿伟

    目的:观察颈部脊髓损伤(SCI)后双下肢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变化,并比较完全性颈部SCI和不完全性颈部SCI之间的差异.方法:分别检测20例完全性颈部SCI患者、20例不完全性颈部SCI患者以及20例正常成年男性的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隐神经的神经传导潜伏期、波幅和传导速度.结果:①运动神经:完全性损伤组和不完全性损伤组的末端运动神经潜伏期(DML)延长、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异常率都低于10%;完全性损伤组和不完全性损伤组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异常率都高于20%,且完全性损伤组CAMP异常率高于不完全性损伤组(P<0.05).②感觉神经:完全性损伤组和不完全性损伤组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降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异常率为0.结论:颈部SCI患者双下肢运动神经存在轴索变性,完全性损伤比不完全性损伤更重,感觉神经无明显异常.

  • 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脊髓损伤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作者:冼庆林;刘晓艳;杨幸华;刘忠义;林倩敏;沈建生;刘秋玲;黄宝芸;成慧慧

    目的:研究肉毒毒素注射对脊髓损伤所致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脊髓损伤后慢性便秘经系统肠道功能康复训练无效的86例患者,应用结肠传输试验、肛肠动力学检查等明确诊断为出口梗阻型并肛管压力过高的便秘患者25例,选择在肛门的1、5、7、11共4点将肉毒毒素注入肛门直肠环内,肉毒毒素用量32-48U;注射后1个月、3个月分别观察排便情况,注射后1个月复查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分析其疗效.结果:25例患者的排便频率由注射前1.72±0.24次周增加到第1个月的4.00±0.25次/周(P< 0.01)、第3个月的3.36±0.25次/周(P< 0.01);每次排便耗时由注射前29.60±1.83min减少到第1个月的15.52±1.29min(P< 0.01)、第3个月的21.20±1.77min(P<0.01),需要栓剂及手掏大便等辅助排便方式的病例减少;肛管大收缩压由注射前的171.34±27.09mmHg降至第1个月的112.09±31.09mmHg(P< 0.01);直肠-肛管弛缓反射异常例数由24例减为13例(P<0.01),球囊迫出成功例数由3例增至16例(P<0.01).结论:肉毒毒素肛门直肠环注射对脊髓损伤出口梗阻型便秘是一个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 低强度脉冲超声用于治疗骨腱连接点损伤及提高骨血管重建相关因子的研究

    作者:曹蕾;谢毅凌;吴生海;周志宏;陈志鹏

    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治疗骨-腱连接点(bone-tendon junction,BTJ)损伤的效果,及对骨血管重建相关因子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BTJ损伤患者41例,采用LIPUS治疗2周.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吸附免疫法(ELISA)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功能指标变化,评价LIPUS的治疗效果.结果:经LIPUS治疗2周后,血清中bFGF、PDGF、VEGF、TGF-β及MMP-3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 0.05或P<0.01);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7.42±1.89)vS(4.00±1.05)分,t=8.492,P=0.000],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65.74±4.05)vS(83.69±8.25)分,t=5.114,P=0.000]、每分钟上上下台阶次数[(24.81±5.19)vS(40.32±6.33)次/min,t=15.333,P=0.000]及每日平均运动时间[(20.25±2.74)vS(72.30±8.52)min/d,t=14.305,P=0.000]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0).每日平均运动时间随时间呈逐渐增高趋势,由72h开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LIPUS治疗可提高骨血管重建相关因子水平,促进BTJ损伤恢复,效果显著.

  • 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姜俊良;梁邱;杨浩伦;何成奇;杨霖

    目的:采用低频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进行为期1年的疗效观察,以探讨PEMFs对骨质疏松患者的短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为期12个月的常规骨质疏松治疗,包括钙剂、维生素D和二膦酸盐;研究组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30次(1个月)的PEMFs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6和12个月接受疗效评估,包括疼痛、功能受限指数.腰椎骨密度检查在治疗前,治疗后3、6和12个月接受检查.结果:纳入患者基线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1、3、6和12个月,研究组患者疼痛和功能受限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骨密度(bone mass density,BMD)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6和12个月两组的BMD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PEMFs治疗可在短期内增加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和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对于腰椎骨密度的影响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远期效果不明显.

  • 三维超声用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评估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作者:何红晨;王谦;柳学明;黄文生;何成奇

    目的:探索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临床上评估和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椎体侧凸角度的可行性;通过与磁共振成像(MRI)的测量方法比较,评价三维超声测量结果的信度与效度.方法:16例AIS女性患者在同一上午进行三维超声和MRI的全脊柱扫描.将三维超声和MRI的图像进行随机分配,两位评测者随机抽取图像进行测量;所有图像均需进行3次测量,每次测量间隔l周,且测量过程中对两位评测者采取盲法.在冠状面上,三维超声成像采用椎板中心法(COL)测量AIS的椎体侧凸角度;而MRI成像采用Cobb方法.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2,k])评价三维超声测量方法的信度;通过与MRI测量结果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系数,评价三维超声测量方法的效度.结果:在冠状面上,三维超声成像COL测量方法评估AIS患者椎体侧凸角度具有较高的评测者内和评测者间信度(ICC[2,K]>0.9,P<0.05).三维超声成像COL测量方法和MRI成像Cobb测量方法评估AIS椎体侧凸角度的结果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9).结论: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估AIS患者椎体在冠状面上的侧凸角度,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 大鼠脊髓背角TRPV4在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作者:张晓;曲玉娟;贾磊;滕永波;岳寿伟

    目的:探讨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持续受压(chronic compression of right side dorsal root ganglion,CCD)后脊髓背角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4(TRPV4)基因及蛋白变化,明确脊髓背角TRPV4在CCD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共36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CD手术组、CCD+钌红组.制备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模型,于术前1天、术后第7天、给药前及给药2h后,测量大鼠机械刺激缩爪反应阈值,观察机械痛阈的变化;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手术侧脊髓背角TRPV4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术后第7天,CCD组大鼠术侧机械痛阈值明显下降(P< 0.001),同侧脊髓背角TRPV4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给药前相比,给予钌红2h后,术侧机械痛阈值明显升高(P< 0.001),同侧脊髓背角TRPV4基因及蛋白表达下降(P< 0.05).结论:CCD后大鼠术侧机械痛阈下降,脊髓背角TRPV4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钌红可部分逆转CCD后痛觉过敏,部分降低脊髓背角TRPV4基因及蛋白表达.脊髓背角TRPV4参与CCD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

  • 早期运动训练用于预防高血压大鼠心功能降低及心肌肥厚的研究

    作者:洪玲;赵晓霖;陈秀云;林诚;潘燕霞

    目的:观察高血压前期运动训练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心功能、心脏质量和心肌肾索-血管紧张素系统影响,探讨运动训练改善心功能和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5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正常血压大鼠(WKY)随机分成安静组(S)和运动训练组(E),4组大鼠分别为:SHR-S,SHR-E,WKY-S和WKGE,每组10只.运动组进行8周中低强度的跑台运动(60min/d,1 8-20m/s,5d/周).尾套法测定大鼠收缩压(SBP),心室插管检测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力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 max).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反映心肌肥厚程度.Real-time PCR检测左室心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mRN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ACE蛋白水平,ELISA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结果:运动前,5周龄SHR大鼠SBP与正常WKY无明显差异.运动训练结束,与WKY-S组相比,SHR-S组SBP、LVEDP和LVMI均显著升高(P<0.01),-dp/dt max则明显减慢(P<0.01).SHR-S组左室心肌ACE、AT1 mRNA表达、ACE蛋白和AngⅡ水平均较WKY-S组明显升高(P<0.01).SHR-E组SBP、LVEDP和LVMI较SHR-S组明显降低(P<0.01),-dp/dt max则明显高于SHR-S组(P<0.05).SHR-E组左室心肌ACE、AT1mRNA表达、ACE蛋白和AngⅡ水平较SHR-S组均明显改善(P<0.01).WKY-E组SBP、LVEDP、LVMI、±dp/dt max等指标与WKY-S组比较呈轻度改变,但均未达到显著性意义,WKY-E组左室心肌ACE、AT1mRNA表达、ACE蛋白和AngⅡ水平与WKY-S组无显著差别.结论:高血压前期运动训练延缓SHR大鼠高血压进展、预防心脏舒张功能降低和心肌肥厚,其机制可能与运动训练抑制心脏过度激活的ACE-AngⅡ-AT1轴的作用有关.

  • 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后脊髓背角TRPV4蛋白表达及分布的变化

    作者:曲玉娟;张晓;魏慧;怀娟;张杨;岳寿伟

    目的:探讨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chronic compression of the dorsal root ganglion,CCD)后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香草素亚族受体4(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4,TRPV4)在脊髓背角中的蛋白表达及分布规律.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空白对照组5只,手术组25只(术后4天、7天、14天、28天各5只;免疫荧光组5只).制备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模型,于术后4天,7天,14天及28天,测量机械刺激缩爪反应痛阈,观察机械痛阈的变化;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空白对照组及术后4天,7天,14天及28天,手术侧及对侧脊髓背角TRPV4蛋白表达的变化;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术后4天,手术侧与对侧脊髓背角TRPV4阳性细胞分布.结果: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后4-14天,机械痛阈值明显下降(P<0.001);术后4-7天,手术侧脊髓背角TRPV4表达升高(P<0.01),对侧无明显变化;手术侧脊髓背角内TRPV4阳性细胞数目高于对侧(P=0.0008).结论: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后,机械痛阈下降的同时,手术侧脊髓背角内TRPV4蛋白表达上调及阳性数目增多,TRPV4可能参与CCD后病理性神经痛的中枢敏化机制.

  • 高压氧对缺氧/复氧模型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作者:张慧;陈银海;李萌;黄玉琴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缺氧/复氧模型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3-4周龄SD雄性大鼠,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至P3代,随机分为正常组A(细胞置于常规培养箱内培养)、缺氧/复氧组B(置于95%N2、5%CO2密闭培养箱中培养9h,复氧6h)、缺氧/复氧+高压氧组C(90%O2,2.5ATA、90min)、缺氧/复氧+高压氧+YC-1组D,实验组其余时间处理和正常组相同.A、B、C、D组均于处理结束12h后行CCK-8比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HIF-1αt、β-catenin、LEF-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与A组相比,缺氧/复氧后B、C、D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给予高压氧后C组存活率比B组升高,D组存活率较C组降低(P< 0.05).②实验组B、C相比,C组中HIF-1α、β-catenin、LEF-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③实验组C、D组相比,给予YC-1阻断剂后HIF-1α、β-catenin、LEF-1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高压氧能够提高缺氧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率,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IF-1α介导的Wnt通路有关.

  • 手部功能康复机器人研究新进展

    作者:郭晓辉;王晶;徐光华

    脑卒中(stroke)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1].据统计,201 5年中国大约会有超过一千万脑卒中患者[2].目前脑卒中是手功能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3],脑卒中后患者可出现多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中偏瘫和运动障碍为常见,而上肢残疾患者的手功能障碍往往临床表现为屈曲挛缩,手的屈肌张力占优势,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伸展困难,丧失握持、侧捏、对掌及对指等精细运动功能[4],也会丧失一部分触觉感知和本体感受功能,失去对运动的反馈感知.

    关键词:
  • 非特异性腰背痛的非手术治疗

    作者:冯雨桐;高峰;李建军

    非特异性腰背痛是指:除外外伤、感染、进行性脊柱畸形以及肿瘤因素所导致的脊柱不稳而引起的腰背部疼痛症状,并且不合并神经根性症状的背部疼痛[1].手术治疗作为治疗手段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根性疼痛及某些特殊病因所导致的腰背痛,但2009年,由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国家初级保健协作中心所制定的腰背痛指南中并不鼓励对于非特异性腰背痛在诊断后早期就行手术治疗[2],而只将手术治疗作为针对经多学科联合保守治疗后均失败病例的一种治疗选择.

    关键词:
  • 核心肌稳定性训练对腰痛康复治疗的意义

    作者:刘芳;敖丽娟

    腰痛是现在社会中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大约有多达2/3的人一生中有过腰痛的症状,它的发病率仅次于普通感冒,是造成患者就医的位居第二位的原因[1].90%的急性发作在6周内可治愈,然而62%的人在第一次发病后会发展成为慢性腰痛,且症状持续时间长达一年以上[2].引起腰痛的发病原因很多,其中不明原因的腰痛为常见,发病率高达80%[3].不明原因的腰痛是指没有明确已知病理原因(例如感染、肿瘤、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骨折、其他炎症、神经根综合征或马尾综合征)的腰痛,以往也常称之为机械性腰痛,也是康复治疗中为常见的病种.

    关键词: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磊;李义凯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损伤必然会造成ACL本体感觉障碍,从而对膝关节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传统意义上,ACL损伤后的组织学重建和生物力学功能的恢复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但近年来,对损伤的ACL进行组织学重建后,其物理稳定性得到根本改善,但很多患者仍旧存在膝关节不稳[1].因此,ACL中本体感觉功能对维持关节稳定性的作用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有效的恢复损伤的ACL本体感觉成为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
  • 改良铺灸对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宋琳琳;徐志伟;陈新旺;冯晓东;王磊;孙伟娟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常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潴留、充盈性尿失禁等症状,容易出现泌尿系统的感染,导致肾盂肾炎、肾积水甚至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1-2].有研究表明,69%-92%的SCI患者会伴发神经源性膀胱,所以积极采取有效、佳的方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3].笔者在临床中采用改良铺灸结合常规治疗本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结果在早产儿超早期康复处置方案指标制定中的应用

    作者:刘芸;黄高贵

    早产儿死亡率随着围产医学、新生儿医学的进步呈下降趋势,但早产儿存活后所带来的一系列医学问题随之而来.研究发现,早产儿可能出现脑性瘫痪(脑瘫)及其他神经系统损害后遗症,如动作技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行为适应困难和学习困难等神经发育后遗症[1],早期干预对高危儿预后影响的研究发现,高危儿早期系统干预2岁时可达到正常同龄儿水平,可减少伤残,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2].

    关键词:
  • 不同次数冲击波治疗对跟痛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周增华;蒋宗滨;张爱民;许圣荣;何睿林

    跟痛症(calcaneodynia)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运动员及肥胖者,男性多于女性,是足底筋膜炎、跟下脂肪垫不全、跟管综合征及跟部滑囊炎等一系列疾病的总称.患者常表现为典型症状为行走之前局部疼痛,行走困难.坚持短距离行走数分钟后疼痛缓解,长距离行走后疼痛加重.针对症状的治疗方式较多,患者自主选择以保守治疗为主.

    关键词:
  • Seminar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谭丽萍;姜志梅;徐磊;郭岚敏;庞伟;吕智海

    Seminar教学模式是学生为研究某一问题而与教师共同探讨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参与,是由单纯的掌握知识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由接受式转变为自主式,学习内容更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1].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综合素质的培养[2],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存在严重的“本科化”倾向[3].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多所医药院校在研究生课堂教学改革中引用Seminar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4-9].

    关键词:
  • Kinect在肢残者运动姿态识别中的应用及有效性研究

    作者:付艳;余进轩;刘世平;汤贤;李世其;丁振

    目的:比较Kinect是否能替代传统运动捕捉设备用于肢残者运动姿态研究.方法:将30例受试者分成两组分别在Kinect与VICON运动捕捉系统下进行实验,并对各组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皮尔逊系数相关法,验证两组受试者各个关节角之间的相关性,对各关节角相关性强度进行评定.结果:关联性较高的数据为矢状面数据,髋、膝、背曲、腰部屈伸等关节V-K(VICON与Kinect)数据相关性高(r>0.7).假肢者的姿态识别中V-K相关性系数低于健体者(r2< r1).假肢者的髋、膝、背曲等关节相关性系数差异不大,健体者与假肢者的肘关节数据相关性系数差异性较大.结论:Kinect替代VICON需从采集的关节角的映射面、任务及被试者三方面考虑,在人体矢状面、任务过程中有较少白遮挡关节点、被试者能够自由完成规定任务动作情况下,Kinect可以作为有效替代工具研究人体姿态识别.

  • 我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存在问题与发展探讨

    作者:李令岭;刘垚;敖丽娟

    我国残疾人口数量较多、分布较广,而残疾人社区康复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与国际残疾人康复目标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国社区康复服务事业仍任重道远.2008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开展社区康复,推进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2011年5月,《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提出:“普遍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

    关键词:
  • 紧缺型社区康复治疗师创新培养与实践

    作者:郝曼;张志明;汪超

    社区康复(community based rehabilitation,CBR)又称基层康复,即在社区层面依靠社区康复治疗人员,及其家庭和社会所共同进行的康复,它利用基层力量,充分发挥社区服务网、医疗预防保健网、家庭及社会力量的作用,在医疗、教育、职业、社会四大康复方面为其提供便利、有效的康复服务.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残疾人和老年人也是多的国家,对康复的需求量极大.残疾人约占人口总数5%,存有功能障碍者约占总人数10%,对于康复事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构成了极大压力[1].因此,大力发展社区康复事业尤为重要.

    关键词:
  • 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系统评价

    作者:郭佳宝;朱毅;陈炳霖;李晓丹;梁玲毓;朱昭锦;杨雨洁;王旭东

    目的:系统评价放散式体外冲击波(rESWT)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EBSCO、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6年7月6日.纳入rESWT与常规治疗或安慰性冲击波相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s,192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上肢方面,rESWT组对改良Ashwonh量表评分改善的即刻效应[MD=-0.91,95%CI(-1.58,-0.23),P=0.009]和短期效应[MD=-1.03,95%Ci(-1.27,-0.78),P<0.0000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ugl-Meyer上肢评分改善的即刻效应,rESWT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MD=4.14,95%CI(0.31,7.96),P=0.03],但短期效应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5.35,95%CI(-7.73,18.43),P=0.42];下肢方面,rESWT组对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改善的即刻效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0.10,95%CI(-1.25,1.45),P=0.88].结论:与对照组相比,rESWT能更为有效地即刻缓解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和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且痉挛缓解的效果能在短期内维持.但在下肢方面,暂未有证据显示rESWT的作用优于对照组.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周谋望;岳寿伟;何成奇;张长杰;马诚;王惠芳;王楚怀;田峻;白跃宏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康复医学科与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共识起草小组于2013年进行文献检索和初筛,并对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进行再次检索和筛选.阅读其中具有较高循证医学证据级别的研究文献,并参考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形成初稿.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骨骼肌肉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全体常委审阅,修改后提交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第二届骨科康复论坛,与会专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专家共识》进行第一次讨论,共识起草小组根据与会专家的意见对其进行修改.

    关键词:
  • 腰痛的评估与康复治疗进展

    作者:岳寿伟

    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指腰骶部的急性或慢性疼痛,部位通常是指肋骨下缘与臀下皱褶之间的疼痛[1],伴有或不伴有下肢的放射性疼痛.这些疼痛可能与肌肉、韧带、关节、椎间盘、椎体与神经功能异常有关.关于LBP的命名国内尚未统一,“腰痛”、“下背痛”、“下腰痛”、“腰背痛”等不同译名一直在不同专业中使用,我们认为,以腰痛命名比较符合解剖学定位和国人习惯[2].

    关键词:
中国康复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