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중국강복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0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242
  • 国内刊号: 11-254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rehabi.com.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卓大宏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不同运动方案对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体适能促进效果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常凤;杜可新;李国平

    目的:观察不同运动方案对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体适能的临床疗效.方法:招募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有氧运动组和有氧运动结合原地深蹲组,进行24周运动治疗.分别测试治疗前后大摄氧量、握力、俯卧背伸、坐位体前屈、身体成分等反映健康体适能水平的指标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不同运动方案治疗效果.结果:①各组治疗前后,大摄氧量变化无差异(P>0.05).②有氧运动结合原地深蹲组治疗后握力、俯卧背伸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和有氧运动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有氧运动结合原地深蹲组握力和俯卧背伸明显好于对照组、有氧运动组(P<0.05).③有氧运动结合原地深蹲组治疗后坐位体前屈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有氧运动结合原地深蹲组坐位体前屈好于对照组和有氧运动组(P<0.05).④治疗前后,有氧运动结合原地深蹲组脂肪重量、脂肪百分比、皮下脂肪、内脏脂肪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运动组脂肪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前后,有氧运动结合原地深蹲组躯干肌增加(P>0.05,ES>0.8),对照组和有氧运动组各部位肌肉含量下降(P>0.05,ES<0.8).治疗后,有氧运动结合原地深蹲组患者下肢肌肉高于对照组(P<0.05),且有氧运动结合原地深蹲组高于有氧运动组(P>0.05,ES>0.8).⑥治疗前后,运动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且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氧运动结合原地深蹲训练,可起到改善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力量耐力、柔韧素质和肌肉含量的作用,且优于单纯有氧运动效果.

  • 儿童悬吊运动训练系统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作者:康贝贝;徐磊;范艳萍;吕美萱;赵彦博;庞伟;许秋霞;王瑞红

    目的:探讨儿童悬吊运动训练系统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纳入的30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并联合应用儿童悬吊运动训练系统.两组儿童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10m步行速度(MW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分别对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儿童BBS评分、10m MWS、GMF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而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悬吊运动训练系统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其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

  • 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电信号的影响

    作者:王颖娜;李哲;郭钢花;郝道剑;范家宏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functio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ycling,FES-cycling)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2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A组(10例)加用FES-cycling;B组(10例)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2、3、4周后对所有患者采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下肢Fugl-Meyer量表(FMA)、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sEMG、FMA、MB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RMS、FMA、MB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 0.05),A组优于B组.结论: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可提高下肢肌电信号,改善下肢肌肉功能状态,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 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注射缓解脑性瘫痪患儿腘绳肌痉挛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朱登纳;安爽;王明梅;王军;张玮;李三松;唐国皓;张广宇;杨永辉;杨磊;赵云霞;李平;马娜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治疗与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腘绳肌痉挛的临床疗效、肌肉形态改变及不良反应.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终纳入78例腘绳肌痉挛脑瘫患儿.常规康复组为A组,21例;BTX-A注射组为B、C、D组,分别为19、18、20例,注射剂量分别为3U/kg、4U/kg、5U/kg.治疗前后1、3、6、12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AS)、表面肌电图被动状态积分肌电值(iEMG)评定腘绳肌的痉挛程度;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腘绳肌的肌肉形态;粗大运动评定量表(GMFM)评定运动功能.结果:在MAS分级、iEMG数值方面,BTX-A注射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低于常规康复组(P<0.05),不同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GMFM评分方面,BTX-A注射组与常规康复组在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肌肉形态方面,不同剂量组与常规康复组治疗后各时间点半腱肌的横截面积及肌纤维长度无差异(P>0.05).不同剂量组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BTX-A注射组缓解脑瘫患儿腘绳肌痉挛优于常规康复组且未影响肌肉发育,不同注射剂量在临床疗效、肌肉形态改变和不良反应上均无显著差异.

  • 孤独谱系障碍患儿情绪能力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肖运华;曾海辉;苏文婷;杨小琴;曾侠一;罗秋燕

    目的:对比分析孤独谱系障碍(ASD)与正常儿童(TD)两组儿童情绪能力特征,并探讨其情绪能力特征与其面部表情识别正确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1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Ⅴ)诊断标准的ASD患儿和30例年龄、性别及智商匹配的正常儿童对照组,使用3-6岁儿童情绪能力量表评定两组儿童的情绪能力,并使用面部表情识别任务测试情绪识别能力.结果:两组儿童对情绪觉察辨识、情绪理解、情绪表达、情绪调节等情绪能力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情绪察觉辨识、情绪理解、情绪表达、情绪调节与智商、表情识别正确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儿童情绪能力与其年龄相关不显著(P>0.05).结论:与正常儿童相比,ASD患儿情绪察觉辨识、情绪理解、情绪表达、情绪调节等情绪能力较低,且其智力水平、对表情识别能力可正向预测其情绪能力.

  • 脑性瘫痪儿童肌肉痉挛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唐欣;陈茉弦;孟繁媛;刘垚;赵洪波

    目的:对儿童脑瘫肌肉痉挛相关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脑瘫肌肉痉挛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在GEO数据库下载脑瘫肌肉痉挛的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GSE31243,用R软件的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筛选标准为FDR<0.05及|log FC|>1;使用clusterProfiler软件包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对应的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共筛选得到85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41个上调基因和44个下调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生物学过程主要集中在细胞外基质组织,胶原纤维组织,骨骼系统发育和细胞对氨基酸刺激的反应等功能上;差异通路主要有ECM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消化吸收,粘着斑、松弛素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COL1A1、COL3A1、COL1A2、COL4A1和LUM等蛋白有较高的degree值.结论:大多数表达差异的基因与细胞外基质有关,表明细胞外基质产物的增加与脑瘫肌肉痉挛相关,COL1A1,COL3A1、COL1 A2、COL4A1和LUM等基因可能在脑瘫肌肉痉挛中起重要作用.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有助于进一步地了解脑瘫儿童肌肉痉挛的分子机制,从而为该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脑性瘫痪家庭康复指导微信公众号的可用性评价

    作者:王丹;钟清玲;康瑞华;王彦军;罗滨;丁燕青;张佩嘉;王婧;汤小敏

    目的:探究脑性瘫痪患儿家长对家庭康复指导微信公众号的使用现况及体验以评价公众号的可用性.方法:研究者申请微信公众号,在医院进行推广并定期更新康复指导内容.微信公众号运行3个月后,对关注用户进行使用情况分析并通过自制问卷调查家长使用体验.结果:家庭康复指导微信公众号已有来自全国25个省份的190例患儿家长关注.发送的28条图文消息被1361人点击3586次,其中点击量较多的内容依次为微信群聊、推拿按摩指导、患儿能力测评.参与问卷调查的60例患儿家长中,“经常阅读”和“偶尔阅读”图文消息的各占50%,“总是仔细阅读”每条推送消息的家长占53.33%,向其他患儿家长推荐过本公众号的家长占95%,转发精彩图文消息至自己微信朋友圈的患儿家长占83.33%.患儿家长自评获益性体验得分为(7.88±1.59)分,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患儿疾病分型、性别、Barthe1指数得分和家长满意度.结论:脑瘫患儿家长对微信公众号的认可接受度与应用实效较为满意,并能获得较多的专业与情感支持.因此,家庭康复微信公众号可作为对脑瘫患儿家长提供支持并促进其对患儿实施有效康复锻炼的便携健康指导工具.

  • 一种新型数字化肌肉检测仪用于评估腓肠肌内外侧头硬度的信度研究

    作者:李亚鹏;冯亚男;朱毅;刘春龙;刘书芳;张志杰

    目的:用新型MyotonPRO数字化肌肉检测仪评估健康成年人腓肠肌肉内外侧头硬度信度研究,对比小腿三头肌内外侧头硬度.方法:两名经过培训的测试人员A、B分别用新型MyotonPRO对40例健康志愿者双侧腓肠肌内外侧头硬度进行测量,其中测试人员A在5天之后重复测量一次.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和小检测变化值(MDC),并对利腿侧进行Bland-Altman分析,同时比较利腿与非利腿侧腓肠肌内外侧头硬度的差异性.结果:测试人员A与测试人员B的评估者间信度ICC两侧均为优秀(ICC=0.94-0.96),测试人员A的重测信度均为好(ICC=0.75-0.87),小检测变化值为18.3 N/m;Bland-Altman分析显示,同一测试者与不同测试者之间均有较好的一致性.利腿和非利腿侧腓肠肌肉内外侧头硬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结论:新型MyotonPRO数字化肌肉检测仪评估健康成年人小腿腓肠肌肉内外侧头硬度信度较高,腓肠肌外侧头硬度比内侧头大.

  • 脑卒中患者周围神经与肌肉神经电生理特征分析

    作者:王培;付娟娟;周停;张文通;苏彩霞;沈滢;鲁俊;周秋敏;任习;孟婷;许光旭;王红星

    目的:通过神经传导及同心圆针肌电图检测探讨脑卒中患者周围神经、肌肉的神经电生理变化特征,为脑卒中后神经肌肉功能评估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4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双侧正中、尺、桡、肌皮、腋、肩胛上、胫、腓神经运动传导及双正中、尺、桡、胫、腓神经感觉传导检测,双拇短展肌、伸指总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冈上肌、胫前肌、比目鱼肌行同心圆针肌电图检测.采用Brunnstrom分期评价肢体功能.分析健、患侧肢体神经及肌肉的神经电生理指标差异及其与肢体功能的相关性.结果:①运动神经传导:与健侧比较,偏瘫侧正中、尺、桡、腋、肩胛上、胫、腓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均显著降低(P<0.05),腓总神经末端潜伏期延长及腓骨小头-踝传导速度减慢(P<0.05),其他各神经末端潜伏期均无明显差异;病程3-6个月患者正中、尺、桡神经运动传导异常率均高于其他病程组;②感觉神经传导:偏瘫侧桡、腓浅神经SNAP波幅较健侧降低,尺、桡神经传导速度较健侧减慢(P<0.05),且有9例患者健侧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病程3-6个月患者正中神经和腓浅神经感觉传导异常率高于其他病程组;③同心圆针肌电图:不同病程均有一定比例脑卒中患者上下肢肌肉可见纤颤电位、正锐波等异常自发电位;肢体远端肌肉,如拇短展肌、伸指总肌在各个病程中出现自发电位的比例均较高;病程6个月以上者,三角肌的自发电位发生率增高,而比目鱼肌在各个病程的患者中自发电位的出现率均较高;无主动收缩功能肌肉自发电位出现率显著高于有主动收缩功能肌肉(P=0.000);④患者手Brunnstrom分期与尺神经偏瘫侧/健侧CMAP波幅比呈正相关(r=0.426,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运动神经轴索变性及脱髓鞘伴部分感觉神经脱髓鞘和轴索变性,且以病程3-6个月患者为多见;同时手功能Brunnstrom分期与尺神经运动传导CMAP波幅具有相关性;偏瘫侧肢体肌肉失神经支配改变以肢体远端肌肉和无主动收缩功能肌肉为主.

  • 电针对脑梗死大鼠海马齿状回Notch1调控作用的研究

    作者:赵俊红;林阳阳;何晓阔;燕铁斌;潘翠环;庄志强;金冬梅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梗死大鼠海马齿状回Notch1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成功制备雄性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在造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电针大鼠“百会”、“人中”穴15分钟/次,直至各个取材时间点.对各组在电针治疗各时间点行Morris水迷宫测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梗死侧海马齿状回区Notch1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相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的Morris水迷宫测试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梗死侧海马齿状回区域,电针组在治疗第3天和第7天时Notch1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相同时间点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第7天时达到高峰,在第14天时仍高于模型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上调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侧海马齿状回区Notch1蛋白表达量,改善脑梗死大鼠的认知功能,从而减轻脑梗死对神经元的损伤,达到治疗脑梗死功能障碍的疗效.

  •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兔颞下颌骨关节病软骨细胞Bcl-2与Bax的影响

    作者:毛凯平;邹璟;李解;姜梦雅;高桃珍;黄国付

    目的:通过研究氦氖激光对退变颞下颌关节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与Bax表达的影响,明确氦氖激光对颞下颌关节退变的保护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氦氖激光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提供依据.方法:将骨骼发育成熟的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模型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组内又分为造模成功后第1d、11d两个取材时间点.参照常嘉等的造模方法,建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动物模型并行CT检查证实造模成功后纳入.治疗组采用氦氖激光照射患侧颊车、上关、下关、听宫、翳风穴,5min/穴/天,共10d;假模型组仅作关节囊切开后即缝合组织.运用qPCR检测蛋白多糖4(PRG-4)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mRNA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织Bcl-2、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及假模型组不同时间点之间软骨基质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建立TMJOA模型后,基因表达降低,基质逐渐降解,氦氖激光治疗1 0天后,PRG-4及BMP-2表达有所上升;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在正常组及假模型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造模后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少,而促凋亡蛋白Bax增强;氦氖激光干预10天后Bcl-2的表达较前明显增强,而Bax的表达显著下降.结论:凋亡调节蛋白参与了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改善颞下颌关节软骨基质的合成与代谢.

  • NT-3/TrkC信号通路在猴前交叉韧带本体感觉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张磊;扶世杰;周鑫;郭晓光;汪国友;关钛元;李义凯

    目的:探讨NT-3/TrkC信号通路在前交叉韧带(ACL)本体感觉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选取12只正常的食蟹猴,随机选择9只食蟹猴进行关节镜下单侧ACL损伤造模后,将全部膝关节分为三组:正常组(3只正常食蟹猴每只选1个正常膝关节,共3个)、模型A组(9个模型中的健侧膝关节)和模型B组(9个模型中的损伤侧膝关节),模型A组和模型B组同属模型组.在造模后4、8、12周,运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L2-S 1DRG中NT-3、TrkC以及ACL中GAP-4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同一时间点,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DRG中NT-3、TrkC的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A组和模型B组ACL中GAP-43的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上升,而模型B组又高于模型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模型组不同时间点,DRG中NT-3、TrkC的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且均低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正常组比较,在模型A组和模型B组不同时间点,ACL中GAP-43的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上升,但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NT-3/TrkC信号通路在ACL本体感觉损伤和康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当ACL损伤时,引起局部GAP-43的表达上升,以及DRG中NT-3、TrkC的表达下降,同时对侧ACL本体感受器的功能也受到影响.

  • 制动与失神经对兔胫骨生物力学性能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艳;黄磊;董传菲;黄如意;陈国平;项栋良

    目的:对比研究后肢制动与坐骨神经离断对兔胫骨骨强度、骨密度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含量的影响,比较神经学因素和力学因素对维持骨量并防止骨质疏松,哪个因素更为重要.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8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分为制动组、失神经组和正常组,每组6只,制动组用石膏管状固定左后肢;失神经组对左侧后肢手术切断坐骨神经取下1 cm,造成其坐骨神经Sunderland Ⅴ级损伤;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造模后安静饲养28d取兔左侧胫骨,采用三点弯曲力学试验观察骨强度,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观察骨密度,免疫组化检测CGRP表达.结果:①骨强度:与正常组比较,制动组和失神经组的兔胫骨骨强度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与失神经组相比,制动组兔胫骨骨强度稍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②骨密度:与正常组比较,制动组和失神经组的兔胫骨骨密度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失神经组相比,制动组兔胫骨骨强度稍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CGRP:与正常组比较,制动组和失神经组的兔胫骨CGRP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制动组相比,失神经组兔胫骨CGRP表达稍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制动和失神经均会降低兔胫骨强度、密度及CGRP表达水平,且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制动与失神经对兔胫骨强度、密度的影响可能与CGRP表达水平有关;③力学因素对骨质的影响可能稍大,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特发性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梁菊萍;周璇;陈梅佳;杜青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在冠状面上向侧方弯曲[1-2].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即病因不明的脊柱侧凸,是常见的脊柱侧凸类型,好发于10-16岁青少年,又称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3].IS通常无临床症状[4],但脊柱侧凸造成的身体外表畸形会影响青少年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降低生存质量[5-6],当侧凸进展到一定角度(通常是Cobb角30°),则患者成人期发生健康问题的风险会显著增加[3],因此,需要在生长发育时期实施早期干预以预防侧凸进展.支具治疗是脊柱侧凸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之一,大量研究已证实其疗效,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2,4,6-11].然而,用于治疗IS的支具种类繁多,佩戴时间、方法及其应用原理等各不相同,其疗效也大相径庭.本文将就IS支具的演变史、分类、常用支具及其疗效、支具选择与使用作一综述,为临床医师制定支具处方、矫形师制作支具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有效提高支具的疗效.

    关键词:
  • 0-3岁脑性瘫痪儿童机构康复和家庭康复相结合模式应用现状分析

    作者:顾丽慧;沈敏;严隽陶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3].随着围生期医学与新生儿抢救技术的发展,低体重儿及早产儿成活率的不断提高,小儿脑瘫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4].随之如何提高康复效果成为了广大专业人士和患儿家长关注的问题.近十年来,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在不断引进和学习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康复模式[5].经查阅文献,近五年来,有20多篇国内文献研究了脑瘫儿童康复模式的运用,包括家庭、医院、社区康复以及几种康复模式相结合的研究.本文针对此问题探讨国内机构康复和家庭康复相结合的近况.

    关键词:
  • 自闭症谱系障碍成因的菌肠脑轴模型研究新进展

    作者:王芳;杨广学;郭德华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生物性神经发育障碍,以社会沟通障碍、重复行为和兴趣狭窄为主要临床特征.近二十年,ASD的发病率呈指数式增长,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2014年公布的新统计数据,ASD发病率已经高达1/68[1].然而,ASD的致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病因问题成为当前及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的话题.近几年,越来越多证据提示,肠道内的微生物群可以调节个体的大脑发育,并通过肠-脑轴产生行为表型,肠道微生物失调与肠脑功能反应紊乱很有可能是ASD成因的关键机制.本文旨在对菌肠脑轴模型对自闭症发生与发展的影响进行系统综述,并提出了可行的预防与治疗策略,以期为自闭症成因学和有效治疗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考和参照.

    关键词:
  • 儿童肌张力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峰;冯珍

    肌张力障碍(dystonia)又称肌张力不全、肌紧张不全,是一种不自主、持续性肌肉收缩引起的扭曲、重复运动或姿势异常的综合征[1].依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或称特发性)和继发性(或称症状性),成人仅1/4的肌张力障碍患者为继发性肌张力障碍,而儿童则以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多见,1/3合并痉挛存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是常见的病因[2-3].临床医生常提到“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儿童的身体结构具有不成熟性及发育性,儿童肌张力障碍的定义、评估和治疗同样有异于成人,有其特殊性.

    关键词:
  • 肌肉生长抑制素对骨骼肌的调控作用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赵淋淋;刘晓光;陈佩杰;肖卫华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的一个分泌型生长因子,因其对骨骼肌质量的负调控作用而得名.研究表明,肌肉生长抑制素除了对骨骼肌的负调节作用外[1-2],还参与了脂肪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代谢调控.此外,还可以调节哺乳动物骨骼肌生长发育及参与损伤再生[1,3-4].近年来,MSTN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靶标,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5-6].

    关键词:
  • 动、名词特异性损伤及康复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金萍;陈卓铭;罗欣欣

    动词特异性损伤(verb specific deficit,VSD)和名词特异性损伤(noun specific deficit,NSD)是语法范畴特异性损伤(category-specific grammatical deficit)中常见的两种损伤,是指患者对动词或名词表现出选择性认知加工障碍[1],常出现于因脑损伤、脑卒中等病因导致的失语症患者中.部分研究还报道这种名动分离现象是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症患者一个特性,并且这种分离越到病程晚期越明显[2].

    关键词:
  • 不同等速肌力训练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张学慧;毕霞;孙丹;邵静雯;汪敏;张礼礼

    肌肉无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1].等速技术是目前安全、有效的肌力训练方法,研究证实等速肌力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运动及平衡功能[2].但目前研究多集中在下肢单一关节开链模式训练[3-4],对于多个关节共同参与的下肢等速闭链模式训练鲜见报道.本研究拟应用BIODEX S4多关节等速肌力评估训练系统及其配置的下肢闭链模式训练附件,探讨不同模式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关键词:
  • 生物反馈治疗卒中后便秘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宇敏;陈伟观;蒋楠楠;郭爱松;徐茜;胡玉明;刘肇修

    便秘作为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近期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卒中后便秘的发生率高达48%[1].当卒中患者发生便秘时,患者用力排便可增加腹内压力,同时使血压和颅内压升高,加重病情,延长住院时间,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2].因此,积极探索有效防治卒中患者便秘的方法是必要而有意义的.生物反馈(biofeedback,BF)技术是一种在行为疗法基础上发展的心理治疗技术,具有疗效显著、无创伤、费用低等优点,在临床上已广泛运用到h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但BF治疗卒中后便秘国内尚无确切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等重要临床观察指标的变化,来探讨BF治疗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 我国儿童康复的现状与发展

    作者:杜青;李晓捷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儿童的生长发育既取决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也取决于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期健康将对一生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儿童早期发展干预和康复介入的有效性及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被充分验证,但是要将这些强有力的学术证据转化到儿童健康发展的实践中,还需要相关领域各部门形成统一目标与有效的实施途径.儿童早期发展干预和康复服务既覆盖各类疾病及特殊需求儿童,也包括生长发育中的健康儿童和家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儿童康复需求逐渐加大,全社会对儿童康复的理解与支持,是确保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大健康”观念以来,儿童康复发展理念也上升至“儿童的大健康”,如何实现以康复为核心的“儿童大健康”是社会与时代赋予我们现阶段神圣而艰巨的使命.

    关键词:
  •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神经源性环咽肌失迟缓症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朱榕;张莉;杨平;王安素;罗倩;韩蝶;陈燕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评价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神经源性环咽肌失迟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7年1月.纳入实施环咽肌导尿管球囊扩张术与常规康复训练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研究质量,采用ReV 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篇RCT,共计322例,其中试验组165例,对照组157例.分析结果显示,实施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后,试验组VFSS吞咽功能评分[MD=2.85,95%CI(2.60,3.11)]、VFSS吞咽通过时间[MD=-0.06,95%CI(-0.08,-0.05)]、吞咽障碍程度评分[MD=2.61,95%CI(2.35,2.88)]及吞咽功能改善情况[OR=5.10,95%CI(3.37,7.7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可有效改善神经源性环咽肌失迟缓症患者的吞咽障碍症状,提高其吞咽功能.

  • 海南省0-6岁脑性瘫痪儿童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李玲;贾清政;孙颖;吕洋;李小玲;许丽超;蔡小凡

    目的:调查海南省0-6岁脑性瘫痪(CP)儿童的流行特征及康复现状,为脑瘫儿童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性治疗及政府和相关行政部门制定脑瘫儿童的预防、康复医疗救助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原则,以居委会(村)为小单位抽取全省18个市县乡镇0-6岁全体常住儿童作为调查对象,每个市县随机抽取3-4个区(乡镇),所抽取的区(乡镇)中再随机抽取2-4个居委会(村),抽取到的居委会(村)中全部0-6岁儿童均纳入调查,由海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医师进行诊断分型,收集并整理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实际调查海南省18地区0-6岁儿童38267例,实际有效37862例,发现脑瘫患儿80例,脑瘫患病率为2.11‰;各地区的脑瘫患病率在0‰-9.33‰,各年龄组患病率分布在1.98‰-3.22‰;不同性别间男女患病率之比为4∶1;脑瘫分型以痉挛型为主(占61.29%);曾接受康复训练的比例为66.2%.结论:海南省0-6岁儿童脑瘫患病率为2.11‰,分型以痉挛型为主,围生期保健及早期随访工作尚待加强,康复干预现状有待进一步改善,可作为进一步研究脑瘫防治工作的基础性资料.

  • 加速康复外科从recovery到rehabilitation

    作者:郭佳宝;陈炳霖;朱昭锦;韩吉龙;朱毅

    外科手术需求极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大约需完成3.21亿台手术[1].虽然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的益处,但持续性的疼痛、肠道功能障碍、感染和制动等问题常导致患者恢复延迟且增加了医疗经费的消耗.1997年,丹麦外科医生Kehlet提出了快通道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的概念[2].FTS致力于让患者获得佳的治疗效果和康复体验,在过去的二十年逐步形成了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这是一个崭新的多学科协同诊疗(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康复和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学科一起共建“以患者为中心”医疗服务团队,本文以循证医学的态度研究ERAS的临床发展,分析康复医学在其中的应用,以期望引发更多康复专业人员投身其中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
中国康复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