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중국림상심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影响因子: 1.4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3611
  • 国内刊号: 43-121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姚树桥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中学生同伴关系对自尊影响的研究

    作者:赖建维;郑钢;刘锋

    目的:验证中学生同伴关系对自尊的影响作用.方法:对北京、上海、广州、汕头和昆明587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研究方法,检验同伴关系对自尊的影响是否存在,以及影响程度如何.结果: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理想:CMIN/DF为7.694,GFI、AGFI、NFI、IFI、TLI、CFI均大于0.9,RMSEA为0.048.同伴关系中友爱互助有利于自尊的发展,路径系数为0.52;冲突自私不利于自尊发展,路径系数为0.37.结论: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自尊的发展,不好的同伴关系不利于自尊的发展.

  • 高中生问题行为的学生-家长-教师三视角研究

    作者:徐琴美;徐慧颖;王婷

    目的:从不同视角分析高中生问题行为的特殊性.方法: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分析形成高中生行为调查问卷,随机选取高中生、家长和教师进行正式调查.结果:①在对"是否问题行为"的看法上,学生更关注吸毒、自杀、偷窃等行为;家长更关注离家出走、偷窃、恐吓等;教师更关注作弊、学习没有动力和目标、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等.②三者都认为发生频率高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担心成绩、很少做家务、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等.③学生自我报告问题行为的发生频率较家长高.结论:学生、家长、教师对"是否问题行为"的看法存在较大分歧.但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行为的看法较为一致.

  • 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的关系

    作者:魏义梅;付桂芳

    目的:研究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选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CERQ),对吉林省4所高校812名在校本科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大学生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自责(F(3.808)=4.686,P=0.003)、忍受(F(3.808)=4.873,P=0.002)、沉思默想(F(3.808)=3.013,P=0.029)这3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抑郁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各维度(除自我安慰)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相关(P<0.00).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灾难化、积极设想、沉思默想、忍受、积极调整和责备他人这6种策略能够预测大学生抑郁35.0%的变异量,其中,灾难化、积极设想与沉思默想策略的预测力较强.结论: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有密切联系,认知情绪调节中的灾难化、积极设想与沉思默想策略是抑郁的较好预测指标.

  • 青少年网上偏差行为的特点与研究展望

    作者:李冬梅;雷雳;邹泓

    本文首先从网上偏差行为的概念、网上偏差行为的类型、主要表现形式和网上偏差行为产生的理论等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网上偏差行为未来的研究取向进行了展望,认为网上偏差行为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网上偏差行为影响因素、网上偏差行为的影响、网上偏差行为的预防与干预以及网上偏差行为与现实偏差行为的关系将成为今后研究的趋势.

  • 师范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

    作者:胡琳丽;郑全全

    目的:探讨师范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学习适应性的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对423名师范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总体自我和谐状况适中,总体学习适应性中等偏上;自我和谐的各因素与学习适应性的各因素之间大多显著相关(r=-0.471~0.336);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的灵活性是学习适应性的有效预测变量,判定系数为0.225.结论:师范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学习适应性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

  • 大学生社交效能感与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的关系初探

    作者:李淑媛;翟成蹊;范士青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效能感和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的关系.方法:使用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对341名大学生施测.结果:①成瘾倾向高分组和低分组在性别、上网年限和每天上网时间等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②利他效能感、情绪控制效能感、沟通效能感、自我价值效能感、自我印象效能感和社交效能感总分与网络关系成瘾倾向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自我价值效能感和自我印象效能感能较显著的负向预测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结论:社交效能感是大学生网络关系成瘾倾向较为有效的预测源.

  • 457名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经历与心理健康

    作者:谢智静;唐秋萍;常宪鲁;邓云龙

    目的:了解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中南大学和湖南商学院457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完成一般资料问卷、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儿童期经历过心理虐待或忽视的大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45.30%.合并心理虐待和忽视的大学生在SCL-90各个因子分及总分高于单纯心理虐待组、单纯忽视组、非心理虐待和忽视组,并且单纯忽视组SCL-90各个因子分及总分高于非心理虐待和忽视组.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各个维度及分量表分与SCL-90各个因子及总分之间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

  • 灾难性事件对遇难者亲属躯体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干预性研究

    作者:张理义;施建安;李光耀;石海明;崔雪莲;徐志熊;陈春霞

    目的:探讨灾难性事件对遇难者亲属躯体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灾难事件的103名遇难者亲属和未遭遇灾难的9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躯体及心理症状的调查,对前者采取相应的心理及药物干预措施.结果:遇难者亲属的躯体及心理症状得分(除泌尿生殖症状外)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压较事件前升高.其躯体及心理健康受影响程度主要与与遇难者关系有关,遇难者亲属与遇难者关系越密切,其躯体及心理健康受影响程度则越大.经予心理及药物干预可收到好的效果.结论:灾难性事件可给遇难者亲属躯体及心理健康造成明显损害;对他们实施心理及药物干预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维汉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人格及心理状况比较

    作者:夏叶玲;庄淑云;孙英;王俊英;陈晓梅;张俊霞;木拉提

    目的:考察维汉大学生人格、心理健康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方法:用汉语版和维语版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BMU)、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评定汉族大学生962名和维族大学生1006名.结果:①维族大学生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明显高于汉族.汉族大学生的父母较维族大学生父母有更多的过份干涉、拒绝否认.②维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在EPQ上除内外向上有显著差异外,余无差异,③维族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质、其它等因子分上与汉族大学生有显著差异.结论:①维汉大学生父母的养育方式的有明显的不同.②维汉大学生人格特征不同.③维族大学生较汉族有更多的心理症状.

  • 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作者:徐富明;施建农;刘化明

    目的:探讨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使用自我描述问卷Ⅱ对2299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①男生的数学自我概念高于女生,女生的语文自我概念高于男生;城市中学生的一般学业自我概念高于农村中学生;较好中学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高于较差中学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②初一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高于其他各年级学生;③中学生的一般学业自我概念和语文自我概念与其语文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一般学业自我概念和数学自我概念与数学成绩正相关.结论: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与其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湖南武警基层战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作者:张建人;李熙奋

    目的:了解湖南省基层武警战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通过问卷测试,采用scL-90对湖南省546名基层武警战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以兵龄、户口所在地、文化程度、岗位等为变量,对武警基层战士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基层武警战士在SCL-90的多个因子分上高于地方人群常模,而低于军人常模;列兵和上等兵SCL-90的多个因子分高于士官;后勤兵、通讯兵和文艺兵等非作战兵SCL-90得分较高;城市来源武警得分高于农村来源武警;文化程度为高中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大专以上者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组存在更多心理健康问题.结论:武警战士心理健康水平较一般军人高,但普通人群低.应根据武警战士的兵龄、来源、岗位、文化程度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 自我宽恕-健康心理学新热点

    作者:单家银;徐光兴

    自我宽恕(self-forgiveness)是宽恕(forgivenesss)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特定冒犯事件的反应,也是一种人格特质.自我宽恕能够帮助当事人消除消极性情绪及内在的冲突,促进自我接纳,减轻抑郁及焦虑,促进社会交往.提高其生活满意度.本文回顾近年来的有关文献,着重探讨自我宽恕的概念、影响因素及自我宽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中国大学生的外显自我增强模式

    作者:滕飞;王登峰;周丽

    目的:考察中国大学生是否存在自我增强动机以及中国大学生的自我增强动机是否以增强关系他人眼中的自我得以实现.方法:要求被试在八个因素上对成功与失败事件作自我归因和推测他人归因.结果:自我归因条件和推测他人归因条件都表现出明显的自我增强趋势,即相对于失败事件来讲,更倾向于将成功事件归因于能力,人格,动机和努力等内部因素.这种自我增强的趋势在被试推测亲密他人归因的条件下要比被试自我归因和推测陌生人归因的条件表现得更为明显.结论:中国大学生存在自我增强动机,并且这种自我增强更多地是增强关系他人眼中的自我.

  • 临床医生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研究及职业承诺的调节作用

    作者:唐汉瑛;马红宇;李超;王斌

    目的:探讨临床医生工作满意度的现状、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职业承诺的调节作用.方法:对来自武汉市四所三甲医院临床医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层回归分析.结果:①工作-家庭冲突与所有方面的工作满意度之间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家庭-工作冲突与部分工作满意度(除晋升满意度、利益满意度、报酬满意度和操作程序满意度外)间负相关显著;②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后,工作-家庭冲突、职业承诺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项对整体工作满意度的标准化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工作家庭冲突是临床医生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前因,并且职业承诺显著调节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 高中生对父母的依恋与学业成就和自尊的关系

    作者:杨安博;王登峰;滕飞;俞宗火

    目的:探讨高中生对父亲和母亲的依恋与学业成就和自尊的关系.方法:使用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自尊量表(SES)和自评学业成就对四个地区的高中生施测.结果:①方差分析发现,对父亲倾注型依恋被试的学业成就得分显著的低于对父亲轻视型依恋被试的学业成就得分(P<0.01).②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对父亲的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及孩子的自尊与孩子的学业成就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r分别为0.195,0.166和0.325);③回归分析的结果说明对父亲的依恋回避可以预测孩子的学业成就.结论:对父亲的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可以预测高中生的自尊和学业成就.

  • 师范大学新生不同对象成人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作者:凌霄;江光荣;夏沁

    目的:了解师范大学新生不同对象成人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情感量表和亲密关系体验量表整群抽样调查119名师范新生.结果:[1]新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且女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城市来源的显著高于农村来源的学生.[2]对不同对象的依恋以安全型为主,亲人是关系为亲密的依恋对象,且依恋在性别、专业和来源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3]对亲人、同性、异性以及亲密对象依恋的焦虑和回避水平都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325~-0.216),与积极情感不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r=0.184~0.411).[4]回归分析发现,亲密对象的回避维度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效应;亲人依恋的焦虑维度对消极情感有显著的预测效应;亲人和异性对象的焦虑维度对情感平衡有显著的预测效应.结论:师范大学新生不同对象成人依恋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

  • 早期父子关系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检验

    作者:张晓;陈会昌;张桂芳;周博芳;吴巍

    目的:考察父子关系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400名幼儿的父亲进行了父子关系量表的测查,并间隔一个月进行重测,还对106名幼儿进行了9个月的追踪测查.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数据与测量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以儿童行为问题和社会能力为效标的效标关联效度检验表明,总量表及亲密性、冲突性维度与儿童当时及9个月后的行为问题、社会能力均普遍存在显著相关;信度检验也发现,总量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71,重测信度系数为0.68(P<0.001).结论:本研究修订的父子关系量表总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 Aitken拖延问卷在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小莉;戴晓阳;董琴

    目的:检验Aitken拖延问卷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适用性,以期提供一个用于评价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的工具.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给380名大学生施测.结果:各项目与总分的平均相关0.482,鉴别指数0.327:Cmnbach α系数为0.802;间隔1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705.量表实证效度是以学生5次完成作业天数的平均值作为反映拖延行为的指标,用积差相关方法计算本量表总分和平均完成作业的天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27;并采用王磊的自我效能量表作为一个评价拖延行为的效标,结果:显示它们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相关.用拖延量表对学生完成作业拖延行为进行预测的回归方程为Y=-2.922+0.146X,测定系数r2=0.529.结论:Aitken拖延问卷在我国大学生样本应用结果表明该量表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

  • 无望抑郁症状问卷(HDSQ)的中文版修订

    作者:易红;冯正直

    目的:翻译和修订无望抑郁症状问卷,并测试中文版的信效度.方法:用翻译的无望抑郁症状问卷和Beck抑郁量表对大学生进行两次测试.结果:①修订的无望抑郁症状问卷中文版的探索主成分分析显示,无望抑郁症状问卷由8个因子组成,累计贡献率为62.733%,因素负荷为0.548~0.937;②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本问卷的8个因子可以合并成一个高阶因子,二阶因子模型是拟合度优的模型;③各分量表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524~0.810之间(P<0.01),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28~0.660之间(P<0.01);④本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24,分半系数为0.7223,重测信度为0.8322.结论:修订的中文版无望抑郁症状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作为大学生的无望抑郁测量工具.

  • 欲望指数中文版的信度、效度分析

    作者:唐海波;邝春霞;姚树桥

    目的:建立欲望指数(AI-35)的中文版,并分析其信度、效度.方法:634名大学生完成了AI-35,分析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总分与各因子的相关系数,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AI-35中文版的Cronbach's a系数为0.92;重测信度为0.70;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为0.33~0.53之间;总分与各因子的相关系数在0.64~0.75之间,各因子的相关系数在0.21~0.63之间;条目对因子的负荷系数在0.53~0.83之间,复相关系数在0.28~0.68之间;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指标X2/df(4.17)、 NFI (0.97)、 CFI (0.98)、 TLI (0.97)、 REMEA (0.07)均符合测量学要求.结论:AI-35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在我国也是一种较好测评价值倾向的工具.

  • 中国少年智力量表(CISJ)的结构效度的研究

    作者:虞一萍;赵介城;张新凯

    目的:对中国少年智力量表(CISJ)的结构效度作一些探讨.方法:对CISJ的10岁~15岁少年样本资料1440例,进行各分测验之间及分测验与总分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并作因素分析.结果:CISJ的总智商除了与数字背诵和图形识别相关低外,与各项目相关均较高(0.554~0.737),与言语能力商和操作能力商相关程度达到0.90以上,因素分析抽取了言语-理解、数学-逻辑、知觉-组织和注意-分辨四个因子.与CISA的四个因子相符合.结论:CISJ用于少年期能够反映个体的总体智力水平,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 青少年网络成瘾预测问卷初步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作者:范方;苏林雁;曹枫林;高雪屏;金宇;肖汉仕;王玉凤

    目的:编制简单有效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预测问卷(IAPT).方法:对2620名中学生(男1319,女1301,年龄15.1±1.7岁)用网络成瘾测验(IAT)分成网络成瘾及成瘾倾向组(IA)和对照组,从长处与困难问卷(SDQ),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自尊量表(SES)、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中找出两组得分有显著差异(P<0.01)的项目构成条目库,一致化、合并、删减形成问卷初稿.抽取1363名中学生(男709,女654,年龄13.7±1.0岁)施测,对问卷初稿进一步精简并信效度检验.结果:IAPT五因子模型(神经质、焦虑、时间管理、自尊、行为问题)共56条目,有较好的结构效度(df/n=2.5,NFI=0.84,NNFI=0.88,RMSEA=0.046);Cronbach α系数0.72,间隔6个月重测信度0.61;问卷及各因子得分与预测目标的相关系数0.35-0.60,P<0.001;问卷及各因子在I-AT组与对照组得分有显著差异(t=6.8-13.2,P<0.001;Cohen's d=0.51-1.15>0.5);IAPT划界分39分时,Youden指数出现大值0.62,此时真阳性率(TPF)0.83,假阳性率(FPE)0.21,正确率0.80.结论:IAPT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青少年网络成瘾预测.

  • 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

    作者:徐华;吴玄娜;兰彦婷;陈英和

    目的:本研究旨在编制适合大学生的手机依赖量表,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方法:根据DSM-IV和相关资料中对物质依赖和行为成瘾等的描述,通过个案访谈和前测,编制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条目.将量表在随机选取的北京300名大学生中进行施测,并通过比较依赖得分高低两组的人格(EPQ)和社会状况(自编问卷)差异,以检验量表的效度.结果: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50.依赖得分高低两组在神经质(P<0.01)、掩饰(P<0.05)、适应感(P<0.05)、价值观(P<0.01)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结论:手机依赖量表对大学生中的手机依赖者具有一定的辨别力,手机依赖者在人格和社会状况方面有其独特性.

  • 4-6年级多重成就测验的编制Ⅲ:效度考验

    作者:范晓玲;龚耀先

    目的:检验4-6年级多重成就测验(MATs)的效度.方法:结构效度样本2002例,学科效标样本646例,能力倾向效标样本227例.结果:A、B本分量表和总量表专家评定符合度0.3以上,非常符合的条目分别82%和86%;A、B题本分量表和总量表与学科成绩相关0.23~0.60,与学业能力倾向测验相关0.39~0.66;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2因素时为语、数因子,与分量表吻合,多个因子提取表明可能存在言语、记忆、数算、数形和数理五因子;不同学校和年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语文分测验存在性别差异.结论:各种效度考验结果基本符合测量学的标准.

  •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过程问卷编制

    作者:周红梅;郭永玉;柯善玉

    目的:编制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过程问卷.方法: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过程问卷由37个项目构成,做了信、效度分析.结果: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过程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0.811)和效度,并用自尊和焦虑作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过程问卷的效标,问卷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结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过程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 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上网特征

    作者:易晓明;黄金贤

    目的:研究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上网特征.方法:对某大学近2000名学生(含研究生)进行网络使用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①在学年的各时间段,网络成瘾者的上网时间都多于非网络成瘾者;②所有学生在假期中的上网时间均少于平时,寒假期间的上网时间少,但网络成瘾学生在寒假中的时间减少更明显;③除学校公寓外,网络成瘾者倾向于选择网吧而非自家上网,非网络成瘾者与此相反;④与非网络成瘾学生相比,网络成瘾学生在网上的交友、自我调节、自我展示或自我塑造的动机较强,学习或工作动机较弱.与此相应,网络成瘾者的聊天、发帖、打电子游戏、浏览与性有关的网站、当网络黑客等网上行为更多.结论:网络成瘾大学生在上网时间、场所、动机和行为上均表现出不同于非成瘾的大学生的特点.

  • 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作者:张国华;雷雳;邹泓

    目的:探讨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两所中学的初一到高二共5个年级404名中学生为被试,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结果:自我认同完成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r=-0.19,P<0.01);自我认同完成与互联网信息服务使用偏好显著正相关(r=0.17,P<0.01),与互联网社交、娱乐、交易服务使用偏好相关不显著;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与"网络成瘾"均为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39、0.17、0.27和0.44,P值均小于0.01);同归分析发现,互联网社交、自我认同完成、性别和互联网娱乐服务使用偏好能显著地预测"网络成瘾",其解释量分别为18.6%、3.4%、2.2%和1.8%,总的解释量为26%.结论:自我认同完成和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与"网络成瘾"的相关显著,并能显著地预测"网络成瘾".

  • 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及其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作者:曹玉萍;张亚林;杨世昌;王国强;张宇;黄国平

    目的:探讨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用自行设计的家庭暴力一般资料和表现形式问卷对318名家庭暴力施暴者和306名受虐者进行调查.结果: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以言语辱骂的发生率高(90.5%).其次是徒手殴打(42.4%)、损毁家什(19.8%)、持械殴打(10.3%),其中50%的家庭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暴力表现形式;在不同家庭结构中,言语辱骂以夫妻二人家庭、夫妻多子家庭的发生率高(100%),其次为多代大家庭(96.2%),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毁坏家什、持械殴打以重组家庭的发生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徒手殴打也以重组家庭的发生率高,但差异尚不具有显著性(p>0.05);施暴形式与施暴者的性别无关(p>0.05),遭受持械殴打的受虐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15.8%vs.7.3%,P<0.05);文化程度较低的施暴者言语辱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较高文化程度者(95.4%vs.83.3%,P<0.01);文化程度较低的受虐者遭受言语辱骂和持械殴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较高文化程度者(97.5%vs.88.6%和13.2%vs.1.1%,均P<0.01).结论: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以言语暴力为主,其次是徒手殴打.其中半数家庭并存多种暴力形式.重组家庭的躯体暴力发生率较高.施暴行为与性别无关.文化程度较低的男性遭受持械殴打者较多.

  • 童年虐待和创伤经历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作者:何全敏;潘润德;孟宪璋

    目的:探讨童年虐待和创伤经历与社交焦虑障碍发病的关系.方法:用童年虐待和创伤量表(CAT)与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自尊量表(SES)和社交焦虑自评量表(SAS)施测.其中64人在6-8周后进行了CAT复测.结果:CAT、EPQ的N、E维度、SES和SAS间极其显著相关(P<0.001,SAS的高、低分组在CAT总分及各分量表分、SES、EPQ的N、E维度的平均分均达到差异极其显著水平(P=0.000),社交焦虑组在CAT总分和除惩罚外的其他分量表上均高于正常组(P<0.05,SES、E、N、情感虐待、性虐待(X5)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情感虐待、性虐待是导致成年患社交焦虑障碍的重要因素.

  •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发生机制

    作者:贺金波;郭永玉;向远明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近年来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但关于其成瘾机制的研究还很少.文章在参阅大量网络成瘾和其它成瘾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网络游戏特征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分析,认为导致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发生,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国外儿童心理虐待研究

    作者:向秀英;邓云龙

    儿童心理虐待已受到西方精神卫生界和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但国内很少进行专题研究.作者在总结大量国外文献的基础上,就儿童心理虐待的定义、分型、测量和危害四个方面进行述评,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儿童心理虐待的定义、判断标准和测量系统提供理论框架.

    关键词: 儿童 心理虐待 测量
  • 北京市女大学生进食障碍状况及其与人格因素的关系

    作者:付丹丹;王建平;王晓燕;陈薇

    目的:考察北京市女大学生的进食障碍状况,探讨女大学生进食障碍状况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进食障碍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对845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30人(3.6%)为罹患进食障碍的高危人群;②人格与进食障碍状况相关显著,且能够预测进食障碍状况,其中神经质对进食障碍问卷各分量表均有预测性;精神质对暴食、无效感、人际间不信任、内感受意识有预测性;外倾性对身体不满、无效感、人际间不信任、内感受意识和成熟恐惧有预测性;掩饰性对瘦身倾向、暴食、身体不满、内感受意识有预测性.结论:部分女大学生存在与进食障碍有关的不良态度和行为;个体的人格,尤其神经质的人格是预测进食障碍状况及其态度的重要因素.

  • 男性涉毒罪犯改造态度的内隐测量

    作者:宋志一;朱海燕;范路明

    目的:探讨涉毒罪犯的改造意识.方法:采用IAT实验对23名男性涉毒罪犯的改造意识从其对改造教育活动的内隐态度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内隐认知的两方面进行测试.结果:罪犯改造活动相关词与消极性词相联结时的反应时显著小于其与积极性词相联结时,未来和积极性词相联结时的反应时显著小于其和消极性词相联结时,这说明改造活动相关词与消极性词的联结及未来期望与积极性词的联结均为相容联结.结论:罪犯对改造教育活动有消极的认知,但对未来的生活有积极期盼.

  • 非直义语言的脑加工机制:ERP研究的某些发现

    作者:钟毅平;屈卫国

    非直义语言与直义语言在大脑中贮存和加工可能是不同的.以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为线索,回顾了包括成语、比喻、诗词等不同语言形式的研究成果,大部分结果揭示,非直义语言加工可能是以右半球为优势的自动化加工.但是关于非直义语言的研究范式、自动化加工的发展过程及社会文化、情感因素对它的影响仍然是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 GKT测谎模式研究

    作者:傅根跃;马艳;丁晓攀

    犯罪知识测试(Guilty Knowledge Test,简称GKT),是Lykken在1959年引入的一种测谎测试程序.本文就GKT测试的认知原理-定向反应有关理论的发展及其与GKT测试的关系进行了介绍,并以此为起点,对GKT测谎研究的四种范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后指出GKT测谎模式还存在的问题、相关的扩展性研究以及发展趋势.

  • 个体人格类型与气味偏好的关系

    作者:张静;张建新

    目的:探讨气味偏好与个体人格之间的初步关系.为在行为层面上研究人格提供新的路径.方法:以艾森克的现代人格理论模型为框架,采用人格问卷和实验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得到个体的气味偏好数据,通过人格问卷得到同一群体的人格各维度分值.结果:不同人格特征的个体在气味偏好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气味偏好和人格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人格的论述

    作者:燕良轼;王雅倩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人格的论述包括类型说与境界说.类型说有:三类型说,主要以孔子为代表;五类型说,包括<黄帝内经>的五类型说与刘劭的五类型说;九类型说,主要以<尚书>和刘劭为代表;十二类型说,主要以刘劭为代表.境界说主要有:二境界说,以孟子的"大人"人格与"小人"人格为代表;三境界说,以荀子的勇敢三境界、言论三境界说为代表;四境界说,有荀子的勇敢四境界与智慧四境界的观点.境界说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类型说,是类型说的变式.这些学说对于今天的人格类型研究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临床心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