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중국림상심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影响因子: 1.4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3611
  • 国内刊号: 43-121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姚树桥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退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李幼穗;赵莹;张艳

    目的:探讨工作状况、丧偶状况及社会支持对退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及社会支持表对天津市389名55~85岁老年人进行测查.结果:退休老人的上作状况对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丧偶状况对退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社会支持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且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的退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差异:各变量间交互作用均小显著.

  • 大学生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的关系

    作者:魏义梅;张剑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生活事件量表(ASLEC)、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CERQ)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吉林省4所高校的9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和健康适应对大学生影响较大,学生较多运用积极没想、容忍、积极调整和沉思默想等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生活事件对抑郁既有直接影响,同时,也通过积极、消极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影响大学生的抑郁.结论: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和抑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认知情绪调节在大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

  • D型人格与冠心病生物学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方建群;姚树桥;辛秀红;张学平;石鸿兰;黄彦科

    目的:在冠心病人和中老年正常人群中应用D型人格量表(DSl4)中文版,检验其信、效度及其在这两个样本中的适用性.探讨冠心病人D型人格的临床特点以及与生物学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冠心病的影响.方法:187名冠心病病人和453名中老年正常人完成了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DS14.对冠心病病人进行有关临床情况的测查,包括冠心病家族史、体重指数、心率、血压、血糖、血清总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在正常组和冠心病组,DS14及其分量表消极情感(NA)和社交抑制(SI)的Cronbach α系数的范围在0.68~0.89,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的范嗣在0.28~0.52,NA和SI的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为0.79和0.82.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DS14的两因素结构在两个样本中其x2/df<5;CFI、IFI、GFI均大于0.90;RMSEA均小于等于0.08.D型人格中有冠心病家族史者显著高于非D型人格(x2=6.86.P<0.05),吸烟量、空腹血糖和C反应蛋白均显著高于非D型人格(P<0.05).D型人格的SI与血清总胆固醇的交互作用可增加对危险因素聚集性的预测(β=1.81,P<0.05),而SI与吸烟的交互作用町减少对危险因素聚集性的预测(β=-1.03,P<0.05).结论:DS14显示了满意的信、效度,可用来评价我国中老年正常人群和冠心病人的D型人格.D型人格和冠心病的生物学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可能是通过生物学机制影响冠心病的预后.

  • 护士工作倦怠的付出—获得不平衡模型研究

    作者:楚艳民;刘利;刘琴;杨益民;杨红君

    目的:验证护士工作倦怠的付出—获得不平衡模型.方法:以付出—获得不平衡量表中文版和Mashlash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对16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以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为因变量进行2(高付出低获得、非高付出低获得)*2(过分负责、非过分负责)的多元方差分析,低成就感为因变量进行一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①高付出低获得和过分负责在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上主效应显著,过分负责在低成就感上有主效应.高付出低获得和过分负责对工作倦怠的三维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②高付出低获得组的护士更容易情绪衰竭,去人格化;过分负责高水平组的护士更容易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结论:付出-获得不平衡模型能一定程度上解释工作倦怠.

  • 组织支持感对中小学教师幸福感与工作倦怠的影响

    作者:王黎华;徐长江

    目的:探讨组织支持感对中小学教师幸福感与工作倦怠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支持感量表、教师幸福感问卷和工作倦怠量表对26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测查.结果:组织支持感与幸福感各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组织支持感与工作倦怠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中小学教师的组织支持感对其幸福感和工作倦怠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汶川地震亲历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罗兴伟;高雪屏;蔡太生;陈晋东;刘哲宁;郭锐;付晓阳;戴建峰

    目的:研究汶川地震后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等测量工具,对灾后一月内四川省什邡地区及转入本院的受灾群众共342人进行评估.结果:灾后一月内PTSD症状的发生率为45.9%.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两个群体PTSD症状的发生率差异不明显,但什邱地区症状程度较重,消极应对、脱离灾后环境等因素足PTSD症状的影响因素.结论:地震后受灾人群,PTSD症状发生率较高,其中女性群体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 初中生农民工子女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研究

    作者:屈卫国;钟毅平;燕良轼;杨思

    目的:揭示初中生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压力现状及其应对方式.方法:从长沙市一所中学(接受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公立中学)随机抽取初一到初三年级农民工子女80人;随机抽取初一到初三年级城市居民子女70人.进行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测验.结果:初中农民工子女心理雎力与城市孩子心理压力在4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即学习压力(t=3.18,P<0.05)、家庭环境压力(t=3.43,P<0.05)、同学朋友压力(t=3.55,P<0.05)和社会文化压力(t=3.86,P<0.05);农民工子女在面对压力时,他们与城市孩子的应对方式在6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即问题解决(t=-2.67,P<0.05)、寻求支持(t=-3.79,P<0.01)、合理解释(t=-4.19,P<0.01)、忍耐(t=-4.46,P<0.01)、发泄情绪(t=-3.98,P<0.01)、和幻想否认(t=-2.92,P<0.05).结论:初中农民工子女心理压力比城市孩子大;在面对压力时,农民工子女倾向于较少运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 医学院新生入校时心理健康状况与第一学年学业成绩的关系

    作者:王昊;黄劲松;张燕;曾轩

    目的:了解医学院新生入校时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及自编一般情况问卷等对湘雅医学院2005级755名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与第一学年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成绩落后学生入学时心理症状的发生率高于成绩优秀学生,特别是在抑郁、依赖、冲动、社交退缩等方面两者差异显著.影响学习成绩的主要心理因素有抑郁、依赖、冲动.结论:医学新生入校时心理健康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很大.

  • D型人格在生活事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作者:陈玲丽;刘文

    目的:探讨D型人格在生活事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中的调节作用.方法:使用生活事件量表、D型人格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调查了 350名在校大学生.结果:所调查的被试中睡眠质量好的有40%.睡眠质量中等的有50%;睡眠质量差的有8.8%(不含缺失数据).D型人格比例为28.87%,D型人格在生活事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中的调节效应显著.结论:大学生总体睡眠质量中等,生活事件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受到D型人格的调节.

  • 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聚类分析

    作者:李晓巍;邹泓;曲可佳

    目的:探讨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的分类模型.方法:以北京和西安的718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聚类分析技术对青少年的社会适应状况进行分类.结果:以自尊、人际关系能力、孤独感、问题行为作为社会适应的指标,可将青少年社会适麻状况分为三种类型.其中,和谐型的青少年占45.0%,主要表现为高自尊、高人际关系能力、低孤独感、少问题行为;低人际-高孤独型占30.5%,表现为低人际关系能力、高孤独感;低自尊型占24.5%,主要特点为低自尊、多问题行为.结论: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可分为三种类型:和谐型、低人际-高孤独型、低自尊型.

  • 幽默感对压力事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

    作者:袁立新;张积家;陈曼

    目的:考察中学生幽默感在压力事件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多维幽默感量表(MSH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0)对836名中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幽默感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高幽默感可以直接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自我肯定;幽默感可以调节压力事件与抑郁的关系,但不能调节压力事件与自我肯定、焦虑的关系.结论:幽默感对压力事件与心理健康某些方面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 中国与美国在押犯人思维风格比较

    作者:朱海燕;宋志一;宋星

    目的:探讨中国罪犯与美国罪犯思维风格的差异.方法:采用PICTS为测工具对79名男性罪犯的思维风格进行测试.结果:两组罪犯在安慰型和自我消除型分量表上无显著差异,在权利型、超乐观型思维倾向上,国内罪犯显著低于美国罪犯,而在能力取向型、感伤型、认知懒散型和中断型四纬度上均显著高于美国罪犯.结论: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国内外罪犯在犯罪思维风格的各维度上有不同的表现.

    关键词: 思维风格 PICTS 罪犯
  • 中国白领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

    作者:邓丽芳;郑日昌

    目的:编制中国白领心理健康量表.方法:以2236名中国白领为对象,在文献研究、咨询案例分析、访谈、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发展量表的仞步理论结构,对初测和二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证明理论结构的合理性.结果:量表模型的检验拟和指标良好,RMSEA值小于0.08,NFI、NNFI、RFI、CFI值均大于0.95,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93-0.914之间.结论:初步研究表明,量表信、效度指标良好.

  • 以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

    作者:黄桂梅;黄丹媚;张敏强

    目的:编制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方法:基于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基本维度.据此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出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结果: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由七个维度构成:领导与管理、职业认同、同事关系、工作压力、环境与资源、付出与回报以及学生与家长.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结论: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信效度良好,可用于实践领域.

  • 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的编制

    作者:马惠霞

    目的:编制一个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方法:采用理论与工作分析的方法编制问卷,并在323名大学生中进行测验,以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结果:问卷由羞愧、焦虑、气愤、兴趣、愉快、希望、失望、厌烦、自豪、放松10个分测验组成.信度检验结果α系数在0.641~0.887之间,重测信度在0.563~0.866之间.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0种情绪又分属于消极高唤醒(羞愧、焦虑、气愤)、积极高唤醒(兴趣、愉快、希望)、消极低唤醒(失望和厌烦)、积极低唤醒(自豪和放松)四个维度.各分测验之间的相关以及与积极,消极情感量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总分呈中度相关.结论: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足一个可以反映大学生的特点、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的学业情绪评估问卷.

  • 小学生建设性思考量表的初步编制

    作者:刘俊升;周颖

    目的:编制适合中国小学生的建设性思考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在对有关研究资料的检索和分析基础上,确定量表的理论框架,建立条目库,经专家论证和小样本调查的结果,对条目进行修改,形成测试版本,并对302名小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项目分析剔除了三道鉴别力较低的题目,剩余与总分之间的积距相关在0.41-0.66之间;②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8,五个分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在0.66-0.75之间,重测信度为0.83;③探索性因素分析共抽取出五个因素,分别命名为消极情绪应对、挫折应对、人际怀疑、二分法思考、迷信思考,涵盖23个条目,可解释53.13%的变异,各条目的负荷范围在0.36至0.75之间,效标关联效度良好.结论:小学生建设性思考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评估中国小学生建设性思考.

  • IT企业员工工作成瘾问卷的编制

    作者:王明辉;梁云芳;李宗波

    目的:编制IT员工工作成瘾问卷,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方法:通过对9个IT企业704名(男446人,女258人)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处理数据.结果:IT企业员工工作成瘾结构包括四个维度:工作动力、工作投入、工作关系和工作支配;四因素模型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信度分析表明总问卷的α系数为0.825,各维度的α系数均在0.650以上.结论:所编问卷结构清晰,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可用于我国IT行业员工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临床诊断.

  • 考试焦虑量表(TAS)在北京市中学生中的适用性

    作者:宋飞;张建新

    目的:分析考试焦虑量表(TAS)的信度效度,探讨考试焦虑蕈表对北京市中学生的适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市随机抽取15所不同层次的中学2089名初中和高中6个年级的学生,运用考试焦虑量表(TAS)对学生进行了调查,5个月后对其中194名学生进行了考试焦虑量表的重测.结果:①TAS总体的内部一致性为0.87;重测信度为0.59.②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量表有较好的结构效度;两次测量的TAS分数与三次平均成绩的相关分别为-0.23、-0.16,前者在0.01水平上显著,后者在0.05水平上显著.结论:TAS在北京市中学生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在中学生考试焦虑的研究和实践中应用.

  • 中学生羞耻感量表的编制

    作者:亓圣华;张彤;李繁荣;李志伟

    目的:编制中学生羞耻感量表.方法: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发展量表的初步理论结构,再用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理论结构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以此为基础编制了中学生羞耻感量表,并对正式问卷测量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量表含4个因素,解释了总变异的69.56%;α系数、重测信度分别为0.71-0.93,0.57-0.90.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拟合指数x2/df,SRMR,GFI,AGFI,NNFI,CFI分别为3.63,0.047,0.91,0.90,0.93,0.94.结论:该表的信效度都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

  • 动作稳定性纸笔测验的设计及信效度检验

    作者:张月娟;王进礼;董萍;于娟;李辰

    目的:设计手部动作稳定性的纸笔测验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参照九洞仪的测量原理设计测量手部动作稳定性的纸笔测验.该测验主要由测验争用纸和笔组成.测验纸上印有9种宽度不同的条形线框,线框宽度的设置与九洞仪的洞的直径大小相对应,每种宽度的线框均有三个,共27个线框.笔为软头签字笔.用该测验对125名被试进行测量,其中以66名被试为对象进行重侧信度检验:以59名被试为对象与九洞仪测验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纸笔测验的重侧信度为0.70(P=0.000);纸笔测验分数与九洞仪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为0.65(P=0.000).结论:新编动作稳定性纸笔测验与九洞仪测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用于手部动作稳定性的测量.

  • 父母惩罚方式问卷的编制

    作者:李芳;贺玮

    目的:编制父母惩罚方式问卷.方法: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咨询和访谈,先后共1028名初中生进行问卷测量,158名学生一个月后进行了重测.结果:经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问卷适合提取四个因子;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数据与测量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信度检验发现,父母亲总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均为0.91,分半信度分别为0.88和0.89,莺测信度分别为0.81和0.83;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较高.结论:父母惩罚方式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测量学标准.

  •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源结构分析

    作者:黎光明;沈绮云;杨琳;张敏强

    目的:探讨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源的结构维度.方法:通过深度访谈30名高校青年教师,初步编制53个压力源项目,对57名被试预测后保留了42个项目,对325名高校青年教师进行JF式施测.结果:①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源由7个因子构成.分别是评价与考核、教学与管理、学术科研、晋升、个人发展、人际关系、社会影响.②验证性囚素分析表明一阶七因子模型拟合程度优于二阶一因子模型.③量表Cronbach's α系数和分半信度分别是0.9160.0.8450.结论:信效度分析表明将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源分成七个维度比较合理.

  • 简易心理状况评定量表Kessler10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作者:周成超;楚洁;王婷;彭倩倩;何江江;郑文贵;刘冬梅;王兴洲;马宏峰;徐凌忠

    目的:评价Kessler10心理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方法:以某综合性大学整群随机抽取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Kessler10表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结果:复测结果Kappa指数为0.703(P<0.001).K10量表中文版的折半信度为0.7076(P<0.001).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011(P<0.001).经模型拟合,二阶舣因子模型很好,模型拟合可接受.结论:Kessler10量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在中国人群中推广使用.

  • 自我建构量表(SCS)中文版的初步试用

    作者:王裕豪;袁庆华;徐琴美

    目的:通过分析中文版自我建构量表(SOS)的心理测量学特征来探讨该量表在中国的适用性.方法:对随机抽取的468名高中生的得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项日与其对应的分量表相关在0.41~0.83之间,依赖自我建构和独立自我建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达到了0.76和0.81.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了0.88.因素分析表明两因子贡献率达到了63.18%.结论:中文版自我建构量表(SCS)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值得推广试用.

  • 中文版学习投入量表的信效度研究

    作者:方来坛;时勘;张风华

    目的:研究中文版学习投入量表的结构和信效度.方法:研究翻译UWES-S量表和学习绩效量表,有效测量了79名大学生和188名研究生,以学习绩效为效标,检验各项信效度指标.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交叉验证了学习投入的三因素模型,各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82-0.95之间,相关系数显著,并在0.76-0.77之间,项目荷载在0.42-0.81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指标.结论:中文版学习投入量表的信效度良好,可为相关研究所采用.

  • 焦虑障碍者的个性倾向、特质焦虑和自我效能感

    作者:曹素霞;李恒芬;张勇;李幼辉

    目的:通过对焦虑障碍患者个性倾向、自我效能感、特质焦虑等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探讨焦虑障碍可能的病理心理学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44例焦虑障碍患者和144名健康人利用中国人个性量表-情感量表(CPA12-E)、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定.结果:①患者组情感表的诸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患者组特质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自我效能感得分对照组高于患者组(P<0.01);③状态焦虑与情感量表各因子、特质焦虑呈正相关(r=459~0.781,P<0.01),与自我效能感量呈负相关(r=-0.332,P<0.01).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特质焦虑和焦虑紧张因子与焦虑情绪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特质焦虑、抑郁、焦虑紧张、躯体症状、躯体化、性适应不良及自卑倾向等诸多因素问的交互作用可能足焦虑障碍发生的病理心理学基础,特质焦虑与焦虑情绪的关系更为密切.

  • 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与早期亲子依恋的相关研究

    作者:周秋蓉;凌辉;张建人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水平与早期亲子依恋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抽取320名大学生被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和中文版依恋问卷(AAQ3.1)作为测量工具.结果:大学生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某些分量表(如:反社会型、分裂样型、被动攻击型、抑郁型)上的得分与依恋问卷某些因子(如:母爱缺失、父爱缺失)得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人格障碍筛查阳性组在依恋问卷的母爱缺失、父爱缺失等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阴性组.结论:不良的早期亲子依恋关系可能是人格障碍形成的因素之一.

  • 儿童期虐待、父母教养方式与反社会人格的关系

    作者:蒋奖;许燕

    目的:考察儿童期虐待、父母教养方式与反社会人格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人格诊断问卷,对866名监狱犯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①与其他类型犯人相比,反社会人格倾向犯人更多地受到情绪和躯体上的虐待与忽视,父母对其较少关怀,并且小鼓励其在行为上独立自主.②儿童期虐待与反社会人格症状呈显著正相关.父母关怀与反社会人格症状呈显著负相关,父母鼓励行为自由与反社会人格症状呈显著正相关,母亲否认心理自主与反社会人格症状呈显著正相关.儿童期虐待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反社会人格症状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情绪虐待和母亲否认心理自主对反社会人格症状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母亲的关怀对反社会人格症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在控制了儿童期虐待的预测作用之后.父母教养方式对反社会人格症状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儿童期虐待、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反社会人格倾向的形成.

  • 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水平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

    作者:凌辉;张建人;李俊良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水平、家庭环境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抽取320名大学生被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作为测量工具.结果:除控制性和知识性2个因子外,大学生家庭环境其余各因子与人格障碍各亚型之间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人格障碍阳性组在家庭环境的亲密度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正常组.而家庭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结论:人格障碍症状水平与家庭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相关.

  • 伴对立违抗障碍的ADHD患儿相关家庭环境因素对照研究

    作者:张跃兵;罗学荣;管冰清;袁秀洪;叶海森;宁志军;杨伟;韦臻;丁军;邓云龙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特点.方法:对湖南省长沙、益阳、娄底、郴州、水州、怀化六个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共抽样9495名儿章.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凡符合诊断标准的ADHD儿章和正常对照组儿章由儿章本人填写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结果:①单纯ADHD组与对照组相比,母亲的情感温暖因子得分较对照组低(P=0.017),父母亲的惩罚因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父亲拒绝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2).母亲拒绝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父亲的过度保护因子得分较高于对照组(P=0.028).②ADHD+ODD与对照组相比.父亲的情感温暖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2),母亲的情感温暖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3).父母亲的惩罚,拒绝及父亲的过度保护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③ADHD+ODD与对照组相比.实际亲密度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理想亲密度因子得分较对照组低(P=0.012).结论:伴或不伴对立违抗的ADHD患儿的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方面均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

  • 学龄前孤独症谱系儿童对人物面部表情的识别特征

    作者:顾莉萍;静进;金宇;邹小兵;唐春

    目的:测试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对人物静态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和特点.方法:使用自制人物面部开心、吃惊、害怕、生气、讨厌、伤心、中性七种表情图,对13例4~8岁孤独症男童和23例3~5岁正常对照组男童进行了测试分析,两组儿童在发展年龄上作了匹配(3.66±0.44岁).结果:两组儿童在识别七种表情照片的正确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表情类别识认比较,孤独症组识别伤心、害怕、讨厌及吃惊表情正确率高于对照儿童(P<0.05);孤独症组识别表情的正确率依次是:开心>伤心>生气>害怕>讨厌>吃惊>中性;而对照组则为:开心>生气>伤心>害怕>中性>讨厌>吃惊.结论:孤独症儿童对七种面部表情的命名性识别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异,但识别基本面部表情的模式与正常儿童有所不同.

  • 海洛因依赖者人格特征分析及与首次吸毒年龄的关系

    作者:陈玄玄;陈晗晖;杜江;范成路;赵敏

    目的:分析海洛因依赖者与正常人群的人格特征的不同特点,探讨人格特征与片次吸毒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气质性格问卷(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 inventory,TCI)分别对100例海洛因依赖者与8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人格评定.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海洛因依赖组的探求新奇性和伤害回避件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海洛因依赖组合作性,自我定向维度得分均数低于对照组(P<0.01).②海洛因依赖者的TCI问卷不同维度的得分与首吸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①寻求刺激、冲动、探索、看事情悲_观、害怕不确定、易疲劳等足海洛因依赖的易感人格特征.②首次吸毒年龄与TCI的不同人格维度之间无相关性.

  • 人格障碍倾向与依恋的关系

    作者:杨红君;谭鑫;楚艳民;刘琴;刘利;周世杰

    目的:初步考察人格障碍倾向与依恋的关系.方法:用成人依恋问卷(AAQ3.1)、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4)测成年早期学生390名.结果:依恋各因子与人格障碍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359~0.555之间;回归分析显示,依恋对人格障碍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三个依恋量表所测量的依恋因子共解释人格障碍总变异的46.3%.结论:人格障碍与依恋显著相关,不良依恋经验对人格障碍症状有显著预测作用.

    关键词: 人格障碍 成人依恋
  • 搜索威胁:负性情绪图片的选择性注意

    作者:郝芳;俞国良

    快速搜索和探测具有威胁的刺激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威胁刺激能激起恐怖、焦虑等负性情绪,搜索表达负性情绪图片中的选择性注意足近期研究的焦点.负性情绪刺激的搜索较快,其作为干扰物又会影响其他靶子的搜索成绩.研究者提出注意获得和注意固着两种观点加以解释.时间进程的分析表明,警戒-回避模式能较好说明恐怖/焦虑个体对威胁刺激的加工.

  • 练习对不同智力水平儿童信息加工速度的影响

    作者:程黎;刘正奎;施建农

    目的:探讨练习对7岁儿童信息加工速度的影响,以及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的练习效应.方法:随机选取某普通小学一年级的学生90名.按被试的智力水平和性别分布,将其分为控制组和练习组,然后对其进行五个月的信息加工速度任务的干预练习.通过前,后测考察练习对不同智力水半儿童信息加工速度的影响.结果:练习对儿童信息加工速度的促进作用显著[F(77,1)=4.11,P<0.01].智力水平和组别[F(77,1)=4.91,P<0.05]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检验发现,智力较高水平儿童的作业成绩存练习组和控制组间差异显著,而且在任务的两个难度水平卜表现均一致(二维匹配:F(44,1)=19.70,P<0.01,三维匹配:F(44,1)=12.97,P<0.01);而智力较低儿童的作业成绩在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教育训练对儿童的信息加工速度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于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而言,同种教育训练或干预方法,他们从其中所受的获益不同.

  • 艾滋病污名化的内隐效应:概念抑或病状

    作者:王沛;李建升;孙连荣

    目的:旨在探讨艾滋病概念和艾滋病人的病状及二者的交互作,H在艾滋病污名化过程中的作用,以期能在初步揭示其内隐运作机制的基础上,为减小公众对艾滋病人的消极态度或偏见、改善艾滋病人的社会心理生存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内隐联想测验,结合缜密的实验设计.结果:①艾滋病概念、病状分别埘艾滋病污名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但二者的交互作用终决定艾滋病污名的形成;③在污名化过程中,艾滋病概念起主要作用.

  • 熟悉性和相似性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作者:佐斌;高倩

    目的:检验相似性与熟悉性对人际吸引的影响.方法:36名被试和72名被试分别参加2x2组间设计实验一和2×2×2组间设计实验二.实验一以熟悉性与相似性为自变量,考察他们对入际吸引的影响:实验二将相似性细化,分离为外部相似性和内部相似性两个变量,考察陌生人之间与熟悉的人之间人际吸引有何异同.结果:实验一中,熟悉性、相似性的主效应显著,熟悉性与相似性存在交互作用;相似性的贡献率要显著大于熟悉性的贡献率;实验二中,内部相似件、外部相似性主效应显著,熟悉性、外部相似性、内部相似性三项交互作用显著;在陌生的内部相似的情况下,外部相似性的简单简单效应显著;在熟悉的外部不相似的情况下,内部相似性简单简单效应显著.结论:相似性比熟悉件更能促进人际吸引;相似性有必要分为外部相似性与内部相似性:在陌生人之间,双方的外部相似性越高,越能提高人际吸引的水平;在熟悉的人之间,双方的内部相似性越高,越能提高人际吸引的水平.

  • 小学生学习困难心理干预纵向研究

    作者:赵幸福;程灶火;杨碧秀;唐步春;周小琴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小学生学习困难的效果.方法:72名学习困难的小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采用心理干预措施.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持续6个月,并使用有关量表在干预前后测定二组学生语文和数学技能.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数学、语文成绩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小学生学习困难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大学生团体式决断能力训练效果的研究

    作者:周司丽;侯志瑾;白茹

    目的:了解团体式决断能力训练足否能够提高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决断能力.方法:招募16名自我报告存在人际交往问题的大学生,根据他们的时间,分配在实验组和等待组,每组8人.团体训练持续5周,每周2小时.实验采用事前、事后控制组设计.前、后测均包括魏源2005年修订的人际交往能力问卷测量和角色扮演录像分析.结果:通过训练,参与者在主动交往(F=0.807,P>0.05)、拒绝(F=0.814,P>0.05)、自我表露(F=0.834,P>0.05)、冲突管理(F=0.00,P>0.05)、情感支持(F=0.873,P>0.05)各方面的认知因素均无显著变化;但是在行为表现上,参与者的决断性行为显著增加(F=14.85,P<0.01),被动行为显著减少(F=8.917,P<0.05),攻击行为没有显著变化(F=0.019,P>0.05).结论:团体式决断能力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决断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