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중국림상심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影响因子: 1.4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3611
  • 国内刊号: 43-121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姚树桥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情绪智力、大五人格与行政管理干部工作倦怠的关系

    作者:周丽;曾文洁;蔡太生;朱虹

    目的:考察行政管理干部工作倦怠的特点及其与情绪智力、人格特质的关系.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通用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及大五人格量表对湖南省302名行政管理干部进行测评.结果:该群体有57.3%的人存在工作倦怠状况,且主要表现为无效能感.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后,大五人格所能解释的工作倦怠的方差变异量,在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无效能感分别为16%、17%和21%.而在引入情绪智力后,所能解释的总方差变异量又分别提高了2%、5%和7%.结论:大五人格、情绪智力因素能够有效的预测行政管理干部的工作倦怠.

  • 男护生学校适应状况分析

    作者:张炜伟;张景焕;许燕

    目的:通过与女护生、男医学生的比较,了解男护生的学校适应状况.方法:四所医学院校的男护生132人、女护生139人及男医学生129人完成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SCL-90、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问卷.结果:①男生的人际关系状况较女生差,在待人接物、与人交谈方面问题较多.②男生在学习适应及各维度上得分较女生低;其中男护生学习动力也较男医学生低.③男护生心理健康状况除恐怖维度外均比女护生差,除强迫、恐怖、精神病性维度外均比男医学生差,偏执和精神病性维度上男医学生比女护生问题多.结论:对男护生的学校适应状况,尤其是心理健康和学习动力方面应予以关注.

  • 老年脑卒中患者危险知识与行为改变:危险信念的中介作用

    作者:邵景进;申继亮;林田;叶舒张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危险知识、危险信念与行为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脑卒中危险知识问卷、脑卒中危险信念问卷和脑卒中行为改变问卷对241名老年脑卒中患者施测.结果:①老年脑卒中患者危险知识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②老年脑卒中患者卒中后在生活方式和遵医服药上均做出了显著性的改变,但行为改变的程度仍有待提高:③危险因素知识与生活方式改变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危险信念与生活方式改变及遵医服药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危险信念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和生活方式改变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危险信念对其行为改变具有重要的作用.

  •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情绪调节方式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

    作者:张佳佳;李敏;彭李;韩爱华;廖文君

    目的: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情绪调节方式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5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进行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实验.结果:①心理弹性高分组大学生宣泄调节(t=5.966,P=0.000)、内外向(t=3.903,P=0.000)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神经质(t=-3.036,P=0.000)得分显著低于低分组;②大学生心理弹性与情绪宣泄调节、内外向有显著的正相关,与神经质有显著的负相关;③在悲伤和高兴(S-H)任务中,心理弹性高分组比低分组更多的将中性面孔判断为高兴(t=2.601,P=0.012);在高兴和恐惧(H-F)任务中,心理弹性高分组比低分组更多的将中性面孔判断为高兴(t=2.003,P=0.05);在恐惧和悲伤(F-S)任务中,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对中性面孔判断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情绪宣泄调节、内外向及神经质有显著的相关;心理弹性高的大学生在面对更多复杂情境时比心理弹性较低的人更能积极认知和有效应对.

  • 自尊在完美主义和抑郁间的中介效应研究

    作者:杨丽;朱晓坤;翟瑞龙;李艳苓;李娟

    目的:在考虑完美主义的积极成分对消极成分与抑郁间关系调节效应的情况下,探讨自尊在完美主义的消极成分与抑郁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的中文修订版、自尊量表和Beck抑郁问卷对488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用SPSS 12.0和Lisrel 8.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整合模型中高标准调节了差异和抑郁间的关系,自尊部分中介了差异和抑郁间的关系.结论:在控制了高标准对差异和抑郁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的情况下,自尊仍然部分中介差异和抑郁间的关系.

    关键词: 完美主义 自尊 抑郁
  • 无条件自我接纳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周亚娟;梁宝勇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无条件自我接纳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的中文修订版(APS-R-CR),无条件自我接纳问卷(USAQ),Beck抑郁问卷(BDI)对67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完美主义高标准维度与抑郁情绪无显著相关;完美主义差异维度可正向预测抑郁情绪.②有条件自我接纳可部分中介完美主义差异维度与抑郁的关系.结论:有条件自我接纳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培养适应不良完美主义者的高水平无条件自我接纳非常重要.

  • 7年级学生应激事件、归因方式对其抑郁症状的影响

    作者:吴文峰;陈世英;卢永彪

    目的:探索应激事件、归因方式对7年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重点探寻归因方式在应激事件对抑郁症状影响中的调节与中介效应.方法:使用儿童应激事件量表、儿童归因方式量表以及儿童抑郁量表间隔2个月前后测调查了312名7年级学生,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结果:归因方式在应激事件对抑郁症状的影响中没有显著的调节效应,但却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在对儿童抑郁实施干预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应激事件可能对儿童归因方式造成的不良影响,在尽力消除或减少应激事件发生的同时,采取措施引导儿童对应激事件做合理的归因,以帮助儿童形成积极理性的归因方式,降低个体抑郁发生的易感性.

  • 震后12个月都江堰地区青少年焦虑性情绪变化及影响因素的追踪研究

    作者:张岚;范方;耿富磊

    目的:追踪研究汶川地震12个月后都江堰地区青少年焦虑性情绪的变化,并探究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都江堰市区规模较大、生源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初中和高中各一所,整群抽取7-10年级学生2250人,在震后6个月和12个月用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量表(SCARED)、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SSRSCA),自编一般人口学及地震暴露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都江堰地区青少年焦虑性情绪障碍两次测评的检出率分别为40.9%、42.7%,两次焦虑性情绪的总分差异不显著.年龄较大(>14岁)、居住在农村、母亲文化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的青少年具有较高的焦虑性情绪,且随时间变化相对稳定.灾后继发的负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对焦虑性情绪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减少继发的负性生活事件和提供有效社会支持有利于其焦虑性情绪的降低.

  • 高中生的自我认知在社会支持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庞英;洪炜;赵楠;印江

    目的:探索高中生的自我认知在社会支持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方法:运用问卷法,对北京市494名高中生进行了社会支持、自我认知和抑郁情绪的测试.结果:①低社会支持与抑郁存在显著正相关(r=0.293);低自我认知与抑郁存在显著正相关(r=0.553);低社会支持与低自我认知存在显著正相关(r=0.453);②自我认知是社会支持影响抑郁的中介变量,其中介效应为0.3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86.5%.结论:良好的社会支持是预防青少年抑郁产生的一个保护性因素,高社会支持的孩子自我评价较高,较为自信,不容易发生抑郁;而低社会支持的孩子自我评价也较低,自信心不高,更容易发生抑郁.

  • 对配偶婚外情的决定宽恕和情感宽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作者:池培莲;杜洪飞;林爱冰

    目的:考察因配偶婚外情而求助热线的个案决定宽恕与情感宽恕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2名热线求助个案进行测查.结果:①求助个案自尊和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而抑郁和沉思处于较高水平;②决定宽恕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情感宽恕显著负向预测抑郁心境和沉思;③高决定宽恕低情感宽恕组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低决定宽恕低情感宽恕组;高决定宽恕高情感宽恕组的沉思显著低于另外两组.结论:决定宽恕和情感宽恕对个体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婚姻家庭治疗师或其他专业人士应关注两者在婚外恋创伤心理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 汕头地区养老院和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孤独感、自尊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解静;陈元玉;江琳;王少冰

    目的:探讨养老院老年人和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孤独感和自尊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汕头市养老院和社区老年人109人,其中养老院59名,社区50名.使用生活质量评定综合问卷(GQOLI-74)、孤独量表(UCLA)和自尊量表(SES)对老年人进行评定.结果:①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总分、孤独感和自尊均显著高于养老院老年人.②大于75岁组老年人生活质量总分和自尊低于65-75岁组老年人;不同性别老年人在生活质量总分、孤独感和自尊方面无显著差异.③不同经济收入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在生活质量和自尊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社区老年人体验到更多的孤独感,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和自尊低于社区老年人.

  • 幼儿未来情景思维的发展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作者:张庆;王美芳;白文

    目的:考察幼儿未来情景思维的发展特点以及未来情景思维与心理理论的关系.方法:以112名3-5岁幼儿为被试,采用旅行任务考察其未来情景思维的发展特点,采用意外地点、意外内容任务测查其心理理论.结果:①3岁幼儿已表现出一定的未来情景思维.②3岁组幼儿的未来情景思维得分显著低于4岁和5岁组,4岁和5岁组之间差异不显著.③幼儿未来情景思维与心理理论呈显著正相关.控制了年龄的影响,幼儿未来情景思维和心理理论之间仍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幼儿情景思维的发展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并且其未来情景思维发展与其心理理论存在密切关系.

  • 夫妻对沟通模式感知差异与双方婚姻质量的关系

    作者:张锦涛;方晓义

    目的:探讨夫妻对沟通模式的感知差异及其与双方婚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共收集421对夫妻感知到的沟通模式及婚姻质量的数据.结果:①根据夫妻双方对婚姻沟通模式的感知将夫妻匹配成四个类型,其中夫妻积极一致型占26.1%;夫妻消极一致型占44.6%;夫积极-妻消极型占14.7%;夫消极-妻积极型占13.6%.②夫妻双方的婚姻质量在四类不同的沟通模式匹配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夫妻积极一致型和自身积极配偶消极型显著高于自身消极配偶积极型,而后者显著高于夫妻消极一致型.结论:夫妻对沟通模式的感知一致性及沟通模式是否为积极型均与夫妻双方的婚姻质量有关.

  • 情绪智力、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作者:谢静涛

    目的:探讨情绪智力与职业倦怠及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情绪智力问卷、工作倦怠问卷和工作满意度问卷,对424为被试进行调查.结果:情绪智力、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之间显著相关;情绪智力部分通过工作倦怠进而影响工作满意度.结论:工作倦怠在情绪智力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 学前儿童攻击应对策略的研究

    作者:董会芹;张文新

    目的:探讨学前儿童攻击应对策略的一般特点.方法:以Kochenderfer-Ladd修订过的应对策略问卷为研究工具,通过个别访谈法考察276名3-5岁儿童在四种攻击情境下的应对策略.结果:四种攻击情境下,寻求支持和回避策略显著多于其它应对策略;回避和外化策略受攻击情境的影响;外化和问题解决策略存在显著的年龄组差异;内化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受侵害者与一般儿童在同一攻击情境中所使用的应对策略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寻求支持和回避策略是学前儿童使用多的两种攻击应对策略,女孩较男孩更多使用内化策略,受侵害者与一般儿童相比更多使用内化与外化策略.

  • 大学生内隐艾滋病污名研究一来自IAT的证据

    作者:杨金花;王沛;袁斌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内隐污名状况.方法:随机抽取12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对内隐艾滋病污名进行了探讨.结果:①大学生存在内隐艾滋病污名;②内隐艾滋病污名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③内隐艾滋病污名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和年级差异.结论:大学生在内隐层面上对艾滋病患者存在污名.

  • 群体灾难下的慈善捐赠-共情的中介效应

    作者:定险峰;易晓明

    目的:探讨群体灾难下慈善捐赠的影响因素及共情的中介效应.方法:297名大学生被试,先采用情境实验探讨人格宜人性、情境强度、捐赠关系和强化对慈善捐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考查共情的认知和情绪反应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①人格宜人性和捐赠关系对慈善捐赠有影响;人格宜人性、情境强度和捐赠关系有交互作用.②共情在宜人性对慈善捐赠的影响中有部分中介效应,而在捐赠关系的影响中没有中介效应.结论:人格和情境因素对慈善捐赠都有影响,但在群体灾难情境下主要不是通过共情机制实现的.

  • 自尊在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和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

    作者:周亚男;焦彬;刘铁桥;陈冲;付兆亮

    目的:探讨自尊在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和抑郁情绪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抽取长沙市某综合性大学732名大学生,运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尊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等进行测评.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检验自尊的中介效应.结果:自尊在应激和抑郁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比为0.2664,直接效应与总效应之比为0.7336,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之比为0.3631.结论:自尊在应激和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 汶川地震幸存者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症状结构

    作者:彭树增;李凤珍;颜小焰;周琦;王力;张雨青;吴坎坎

    目的:探讨灾后一年地震幸存者的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症状结构.方法:在汶川地震一年后通过723名极重灾区幸存者的PTSD症状自评量表(PCL)的评定数据对创伤后应激反应的5个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包括闯入、回避、麻木和高警觉的四因素麻木模型具有好的拟合度(χ2=715.823,CFI=0.982,RMSEA=0.086,AIC=795.823,BIC=979.159).结论:5·12汶川地震一年后我国成人幸存者除了表现出典型的PTSD症状如闯入、回避和高警觉之外,还表现出麻木症状.

  •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方式在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的应用

    作者:雷辉;戴晓阳

    目的:将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计算机自适应测验方式应用于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分析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量表进行单维性检验,比较项目反应理论模型的优劣,对项目参数和能力参数进行估计;再基于真实的纸笔测验数据模拟计算机自适应测验,分析其测验效率、测验误差,后将测验分数与纸笔分数进行比较.结果:因子分析结果四个量表大体上能够满足单维性,2PLM优于1PLM;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结果所有量表都节省了50%以上的项目,所有量表的测验误差均值都低于预设误差值,与纸笔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都达到或接近高相关,而校正相关系数除L量表外都在0.9以上.结论:艾森克人格问卷对计算机自适应测验方式是适合的.

  • 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行为意向问卷的修订

    作者:郝志红;梁宝勇

    目的:对Cash等人1975年编制的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行为意向问卷进行修订.方法:在研究国外相关问卷和预备测试的基础上,分别选取了天津市1731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测试,验证中文版的信、效度.结果: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0.712-0.924.重测信度0.742-0.845.各个维度与总问卷分的相关在0.711-0.970之间.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r=0.486,R<0.01.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3维度模型.结论:本研究修订的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行为意向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今后国内有关的研究.

  • 应用项目反应理论对CCMD-3人格障碍筛查问卷A类分量表的项目功能分析

    作者:卢宁;王志英;刘协和;曹亦薇;王晶;张嘉虹;周朝英

    目的:对CCMD-3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ersonality Disorder Screening Questionnaire of CCMD-3,PDQC-3)A类人格障碍分量表分型评估和维度评估进行项目功能分析.方法:采用Samejima等级反应模型(GRM)分析3128例被试(大学生,劳教戒毒人员,监狱服刑人员,神经症缓解期患者,抑郁症缓解期患者,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PDQC-3作答数据,根据项目的区分度参数、难度参数、项目特征曲线(ICC)和项目信息曲线(IIC)对项目进行功能分析.结果:①A类人格障碍分型评估的项目功能分析结果:偏执型12个项目中11个项目评估效力较佳,1个中等,分裂样型16个项目评估效力均较佳;②A类人格障碍维度评估的项目功能分析结果:除情感淡漠维度(维度2)有2个项目、孤独/退缩维度(维度3)有1个项目评估效力中等外,此二维度其它各项目以及敏感多疑维度(维度1)、以我为尊维度(维度4)所有项目评估效力均较佳.结论:PDQC-3的A类人格障碍分量表可对中高特质水平的被试进行较好的评估,符合筛查问卷的要求;维度评估较分型评估的精准程度更高.

  • 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缺损评定量表的初步编制

    作者:李学武;胡拾妮;高欢;李毅;黄志彪;吴冬凌;王轶;邓先华;高北陵

    目的:初步编制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缺损评定量表.方法:通过文献复习、患者及其家属访谈、专家评议等过程,建立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的理论构架和条目内容,再进行项目区分度分析,形成正式量表后,对实施精神残疾鉴定的1000余例精神障碍患者及50例正常人与50例躯体残疾人进行测试.结果:①精神障碍组"自我照料"、"家庭生活"、"理解交流"、"与人相处"、"社会参与"5个分量表分及总分均高于躯体残疾组和正常人组,差异显著(P<0.01).②不同病种得分从高至低依次为: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无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人格障碍、神经症性障碍,组间差异显著(P<0.01).③该量表评定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缺损等级与专家使用GAF分级的总符合率为87%,两种方法的评定结果的差异无显著性(χ2=4.924,P=0.295).结论:该量表的测试结果比较符合精神疾病对社会功能影响的一般临床规律,能较好地反映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缺损状况.

  • 同结构标准图形推理测验的编制与验证

    作者:陈德枝;戴海琦;周骏

    目的:同结构测验的编制与验证方法的研究不仅可促进动态评估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也将为其它测验的编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标准图形推理测验项目的认知模型研究结果,编制了三套同结构标准图形推理测验.每套测验均包含21个项目,四种项目结构.从江西省北部抽取230名儿童参加这三套测验的测试.然后把项目结构类型作为潜因子,把项目作为观察变量,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CFA)对这三套测验进行了结构验证.结果:这三套测验在结构上是相同的.结论:项目认知模型不仅是编制同结构测验的认知心理学基础,也是提供基于项目认知加工过程编制测验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 个人拟合指标在艾森克人格测验中的应用

    作者:刘拓;曹亦薇;戴晓阳

    目的:用个人拟合指标对EPQ量表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不拟合现象的可能成因和不拟合被试对参数估计的影响.方法:用lz和Guttman错误检查不拟合情况,用RMSD、MD指标及ICC面积法考察参数估计结果的差异.结果:①1z<-1.65的被试占总人数的3.44%,lz与Guttman错误的相关为-0.838;②不拟合的50人中,编号相连被试共有32人;③删去不拟合被试前后,特质参数差异很小,高区分度高难度和高区分度低难度项目参数差异大.结论:个人拟合指标可以找到团体测验中来自同一测试环境的异常反应被试集团;不拟合被试的存在,对被试特质参数的估计影响不大,但会造成对项目区分的低估,进而影响难度越大和越小的项目.

  • 被试功能差异分析在心理测量中的应用

    作者:兰天;戴晓阳

    被试功能差异(Differential Person Functioning,DPF),是指某个被试对于不同内容或形式的项目具有不同的反应概率,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模式,它被视为项目功能差异的一种拓展.DPF分析结合了每个项目的信息与每个被试的信息,是一种检测被试反应偏差的理想方法.能针对个体进行综合而全面的评价,了解被试之间的差异与被试个体内差异.在人格测评、情绪和认知诊断以及评分者一致性的研究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DPF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近年来它在心理测量领域中的应用.

  • 惊恐障碍患者非理性信念、应对方式及其与症状的关系

    作者:熊红芳;李占江;王娜;韩海英;姚淑敏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非理性信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非理性信念问卷、应对方式问卷测评40例惊恐障碍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并对惊恐障碍患者进行惊恐障碍严重程度量表的测评.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的非理性信念水平明显偏高(P<0.01),在自责、求助、幻想、回避、合理化应对方式上得分较高(P<0.05);②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疾病严重程度量表总分受幻想因子与求助因子影响,与幻想呈正相关(β=0.422,P<0.01),与求助呈负相关(β=-0.339,P<0.05).结论:惊恐障碍患者具有概括化评论、低挫折耐受和绝对化要求的非理性信念,且多采用自责、求助、幻想、回避、合理化的应对策略;幻想、求助应对方式可预测惊恐障碍严重程度.

  • 氯胺酮依赖者(吸食"K"粉者)的认知功能损害

    作者:韩洪瀛;廖艳辉;唐劲松;刘铁桥;郝伟;陈晓岗

    目的:了解氯胺酮依赖者认知功能损害情况.方法:采用认知功能测试量表(包括:数字符号测验、连线测试A和stroop色词测验)对氯胺酮依赖者和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测试.结果:氯胺酮依赖者在数字符号测验和stroop色词测验方面得分都明显较正常对照者低.但是两组之间的连线测试A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氯胺酮依赖者存在某些认知功能损害.

  • 依赖、自我批评人格特质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作者:唐秋萍;周甄会;廖莎;朱熊兆

    目的:了解依赖、自我批评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和不同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90例抑郁障碍病人进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抑郁体验问卷(DEQ)的测量.结果:①高依赖高自我批评者的CES-D总分及抑郁的躯体症状、抑郁情绪因子分显著高于低依赖低自我批评抑郁障碍患者(P<0.05);②依赖、自我批评与CES-D 总分、抑郁的躯体症状、抑郁情绪症状的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在0.203~0.297之间);③自我批评因子对CES-D 总分、抑郁情绪症状有显著的回归效应;自我批评因子对男性抑郁患者的躯体症状有显著的回归效应,依赖因子对女性抑郁患者的躯体症状有显著的回归效应.结论:依赖、自我批评因子与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程度、躯体症状、抑郁情绪症状存在低度相关;相对于依赖因子,自我批评因子能更稳定地预测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

  • 非冲突干扰对ADHD儿童视觉加工的影响特点

    作者:石卫霞;杨双;赵衍翠;杨美玲;丁颖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的非冲突干扰对ADHD儿童视觉加工的影响.方法:采用视觉干扰与视觉任务相重叠的范式,通过Inquisit1.0程序呈现刺激并收集数据.结果:在正确率上,当视觉干扰刺激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该干扰会降低两组儿童的成绩,其中,中等水平的视觉刺激干扰,对两组儿童的影响程度相当,高水平的视觉干扰刺激,对ADHD儿童的影响程度低于正常儿童;在反应时上,不同水平的视觉干扰对两组儿童的影响程度无显著区别.

  • 行为决策中的"作为"与"不作为":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作者:周海波;钟毅平

    目的:探讨"作为"与"不作为"两种不同决策行为下,"差"结果引起的大脑电位活动差异.方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让被试进行模拟股票购买操作,记录给予被试"涨"或"跌"反馈结果时的脑部电位.结果:观察到明显的反馈相关负波(feedback related negativity FRN)与P300成分,但未发现"作为"与"不作为"在两个成分上的显著差异,继而对"作为"与"不作为"两种情境下的差异波分析发现,在P300时间窗内,"作为"情境产生了更大的差异波.结论:"作为"与"不作为"两种决策情境导致的"差"结果在FRN时间窗内差异不显著,但P300时间窗内"作为"情境诱发了更大的差异波,这可能与"作为"情境下更多的正性情绪体验相关.

  • 丁丙诺啡舌下片合并东莨菪碱、异丙嗪药物依赖者脑灰质密度的研究

    作者:周旭辉;王绪轶;刘军;郝伟

    目的:观察盐酸丁丙诺啡舌下片(sublingual buprenorphine)合并东莨菪碱(scopolamine)、异丙嗪(promethazine)药物依赖者(简称BSP依赖者)脑灰质密度的变化,并比较其与海洛因依赖者脑结构损害的异同.方法:采用基于像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对16例BSP依赖者、20例海洛因依赖者停药第3天、第2个月的脑灰质密度进行了组间以及组内自身前后对比研究,并设立18例正常对照者.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SP滥用可导致成瘾者大脑广泛性脑结构损害,表现为灰质密度下降,涉及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纹状体等脑区;与海洛因依赖组相比,停药3天BSP依赖组脑区灰质受损程度重于海洛因依赖组,且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BSP依赖者灰质恢复进程慢于海洛因依赖者.结论:BSP滥用可造成依赖者广泛性、严重的脑皮质结构异常,主要集中在额叶等与成瘾关系密切的脑区.BSP滥用较海洛因更易损伤大脑皮质神经元,且大脑灰质恢复进程慢于海洛因依赖组,这提示BSP滥用对大脑皮质神经元的损害在短时间难以恢复.

  •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与精神分裂症Ⅰ型和Ⅱ型的关联

    作者:张海生;王伟;余道军;张顺泉;谢健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5-HT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与精神分裂症Ⅰ型和Ⅱ型的关联.方法:运用特异性甲基检测PCR和直接测序法对62例精神分裂症Ⅰ型患者、38例Ⅱ型患者和50例健康被试5-HTT 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三组5-HTT基因启动子区CpC岛甲基化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精神分裂症Ⅰ型患者5-HTT基因启动子区CpC岛内位点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Ⅱ型患者和健康被试组.结论:5-HT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内位点高甲基化可能是精神分裂症Ⅰ型的发病机制之一.

  • 团体归因治疗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的症状及心理社会功能的效果

    作者:王纯;张亚林;张宁;张婕;季伟华;李箕君

    目的:探索团体归因治疗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的症状及心理社会功能作用效果.方法:对63名门诊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进行8周的团体归因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YALE-BROWN强迫量表、归因方式问卷、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自尊量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的测评.结果:①所有被试治疗前后的症状、社会功能、归因方式、自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组的幸福感、复原力、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焦虑症组的无望感、复原力、神经质,强迫症组的无望感减分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团体归因治疗的作用效果包括:①归因方式的改善;②自尊、人格、复原力的提高;③症状的消除和社会功能的恢复;④无望感的消除和幸福感的提高.

  • 认知训练和自我按摩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

    作者:张江华;康佳迅;曾慧;宋丽淑;张群

    目的:比较认知训练和自我按摩对于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44名长沙市某社区老年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认知训练组和自我按摩组,除对照组外,认知训练组和自我按摩组分别接受为期6个月的认知训练和自我按摩训练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韦氏记忆量表中国修订版(WMS-C)的图片回忆、联想记忆、理解记忆和背数四个分测验测量.结果:MMSE及记忆的四个分测验的时间主效应显著(P<0.05);不同的干预方法在MMSE得分及图片回忆、联想记忆、理解记忆得分变化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除图片回忆外,其余指标存在时间和干预方法之间的交互作用(P<0.01).进一步组间多重比较显示:在MMSE和图片回忆、联想记忆和理解记忆得分上,认知训练组和自我按摩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认知训练组与自我按摩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认知训练和自我按摩均可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还不能认为这两种干预方法哪种更有效.

  • 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二学生班级环境的影响

    作者:沈永江;张景焕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二学生班级环境的影响,方法:选择南通市某中学的初二(4)班为实验班、初二(6)班为对照班,对实验班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采用江光荣<我的班级>问卷进行测量.结果:团体心理辅导明显改善了实验班的师生关系(P<0.001)和同学关系(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实验班的班级环境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 触摸行为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吴嵩;金盛华;蔡頠;章哲明

    触摸行为是人类基本原始的行为之一,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触摸不仅能有效地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还能单独地表达出各种情绪信息,在人际交流中起到了媒介的作用.此外,触摸行为还被广泛的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其效果也得到了一些研究证据的支持.本文总结了触摸在理论和应用领域的研究成果,并讨论了触摸行为在心理治疗中应用的伦理学问题.

  • 箱庭疗法治疗中度抑郁大学生的过程和效果

    作者:林雅芳;张日昇;王雪婷;金文亨

    目的:探讨箱庭疗法对抑郁症大学生治疗的过程及有效性.方法:个案研究法,对一名19岁大一学生进行为期10个月的箱庭治疗,共24次.结果:来访者的箱庭治疗经历了抑郁情绪呈现、回归于转化、整合应用、前进四个阶段;在沙的使用和自我像等方面有独特性;箱庭能够促进来访者的人格发展,进而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人际关系和学习问题.结论:抑郁大学生的箱庭作品和治疗过程具有独特性,箱庭疗法对治疗中度抑郁大学生有较好的效果,并具有长期作用.

  • 一例适应性障碍女大学生沙盘治疗过程及其效果

    作者:李科生;朱强;陈京军;曾惠萍

    目的:探讨沙盘治疗对适应性障碍女大学生的治疗效果.过程:通过问题呈现阶段、斗争对抗阶段、转化成长阶段、治愈整合阶段四个阶段的心理治疗,来访者的沙盘从"退缩、迷茫、自我、偏激"为主题特征转化为"依赖、转机、和谐、幸福"为主题特征.结论:沙盘治疗对适应性障碍女大学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为类似案例提供借鉴.

  • 箱庭疗法应用于儿童哀伤咨询的临床实践和理论

    作者:徐洁;张日昇

    为尝试将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和研究统一起来,首先对一名复杂哀伤儿童进行箱庭治疗实践,从中提取了研究的主题一箱庭疗法用于儿童哀伤咨询的机制;接着对复杂哀伤儿童进行箱庭治疗个案研究验证箱庭疗法与儿童哀伤咨询结合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后将箱庭疗法和儿童哀伤咨询的理论背景进行梳理和总结获得箱庭疗法应用于儿童哀伤咨询的有效机制:①箱庭疗法的非言语特性可以提供安全表达哀伤的空间;②箱庭疗法为丧亲者提供过渡性客体;③箱庭制作能引发哀伤;④箱庭疗法能促进自我成长;⑤箱庭疗法与哀伤咨询的治疗理念相符;⑥箱庭疗法能促进家庭哀伤的完成.

  • 共识性质性研究方法(CQR)及其在心理咨询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珠玛;侯志瑾;邵瑾;李栩;陈淑芳

    质性研究方法是西方心理咨询研究中较为常见的研究范式,其中共识性质性研究方法是使用较为普遍、发展较为成熟的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该方法的操作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随后简要回顾并总结使用该方法所进行的心理咨询研究中包含的主题,后对使用这种质性方法进行研究的优势和局限进行了讨论.

  • 四种健身气功锻炼对老年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作者:章崇会;马红宇

    目的:研究四种健身气功锻炼对老年人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首先对402名老年人气功锻炼情况进行横向调查,再从横向调查的被试中抽取不同锻炼组200名老年人进行实验研究,采用不等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来探讨四种健身气功锻炼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①太极拳、鹤翔庄、形神庄、易筋经锻炼组相对于无锻炼习惯组对焦虑情绪的改善极显著;②太极拳、易筋经锻炼组相对于无锻炼习惯组对抑郁情绪的改善非常显著;③其它因素如婚姻、情绪健康和情绪初始水平对情绪变化影响极显著.结论:太极拳、易筋经、鹤翔庄、形神庄的锻炼都对改善老年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有积极作用,以太极拳和易筋经的效果为显著.

  • 团体干预对学习障碍儿童情绪理解的影响

    作者:佟月华

    目的:探讨团体干预对提高学习障碍儿童情绪理解的效果.方法:将60名学习障碍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各30人,每组男女各半),实验组儿童接受10个星期的团体干预,通过组间比较和组内比较研究团体干预对学习障碍儿童情绪理解的影响.采用情绪理解测验考察学习障碍儿童情绪理解水平.结果:实验组和控制组学习障碍儿童团体干预后情绪理解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儿童在表情识别、自我意识情绪识别、混合情绪识别、情绪原因理解、情绪隐藏、情绪改变理解上的得分和情绪理解总分均显著高于控制组儿童的得分.结论:团体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学习障碍儿童的情绪理解水平.

  • 一部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摸底"书——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一书

    作者:姚树桥

    2009年,适逢共和国60周年华诞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作为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之一,沈德立教授带领他的攻关团队,出色地完成了这一项目,并由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8月出版了项目的主要成果之一<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一书.该书分上下篇共11章,上篇包括第一至第三章,为理论篇;下篇包括第四至第十一章,为调查研究篇.该著作详细论述了心理健康素质的理论创新,全面呈现了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调查结果.该书的出版,不仅展示了心理学研究项目的成果,更折射了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来,心理学在中国研究的进展,体现了中国心理学研究的特点,更践行了沈德立教授的"中国的心理学必须紧密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心理学研究思想.

中国临床心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