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중국림상심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影响因子: 1.4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3611
  • 国内刊号: 43-121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姚树桥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顾客攻击行为、情绪耗竭与离职意向的关系

    作者:李永鑫;庞云飞

    目的:考察顾客攻击行为、情绪耗竭与离职意向的关系.方法:采用顾客攻击行为问卷、情绪耗竭问卷与离职意向问卷对452名被试进行施测.结果:①顾客攻击行为的有意阻扰、隐性攻击与显示敌意维度与情绪耗竭的相关显著(P<0.05),有意阻扰、显示敌意与离职意向的相关显著(P<0.05).②有意阻扰和显示敌意能够显著的预测个体的情绪耗竭(P<0.01),隐性攻击和显示敌意能够显著的预测个体的离职意向(P<0.05).③情绪耗竭能够完全中介显示敌意对于离职意向的预测作用.结论:顾客攻击行为是导致情绪耗竭的重要原因,并通过情绪耗竭影响个体的离职意向,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顾客攻击行为的发生,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 流动压力与新生代农民工抑郁情绪: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

    作者:刘杨;李泽;林丹华

    目的:考察应对方式在流动压力与新生代农民工抑郁情绪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对来自北京、广州、福州三地的386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测查.结果:①高流动性的新生代农民工感知到的文化差异压力高于低流动性的新生代农民工;已婚的新生代农民工感知到的文化差异压力高于未婚的新生代农民工.②积极应对方式对流动压力与抑郁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β=-0.15,P<0.05),消极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结论:采用积极应对的方式能有效的削弱流动压力对新生代农民工抑郁情绪的负面影响.

  • 父母支持、友谊质量对攻击-破坏行为和害羞-敏感行为的影响

    作者:田录梅;张文新

    目的:考察父母支持与友谊质量对攻击-破坏行为和害羞-敏感行为的交互影响.方法:采用自我报告和同伴提名对560名5、7、10年级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父母支持与友谊质量均未直接预测攻击-破坏行为和害羞-敏感行为,但5年级父母支持、友谊质量与性别在攻击-破坏行为上的交互作用显著:当父母支持较低时,高友谊质量会增强它对5年级女生攻击-破坏行为的不利影响.结论:当亲子关系较差时,高质量友谊反而会成为童年晚期女生攻击-破坏行为的危险因素.

  • 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抑郁及孤独的关系:心理韧性的调节和中介效应

    作者:赵燕;张翔;杜建政;郑雪

    目的:考察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与抑郁、孤独之间的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儿童抑郁量表和儿童孤独量表,对广州、贵阳两地798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①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与抑郁、孤独之间具有调节作用,社会支持对抑郁、孤独的影响在心理韧性的不同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②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与抑郁、孤独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70.31%和37.09%.结论: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主要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影响抑郁;社会支持既可以对孤独产生直接的影响,也可以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影响孤独;心理韧性增强了社会支持对抑郁和孤独的负向影响,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起到了保护作用.

  • 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及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

    作者:贾继超;刘金同;王旸;张燕;陈洁

    目的:探讨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自尊量表对济南市某郊区农村688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农村初中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得分率分别为72.4%,61.6%.自尊、社会支持总分及其三个维度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呈显著地正相关(r=0.104-0.392,P<0.01),与消极情感呈显著地负相关(r=-0.108-0.141,P<0.01).自尊在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自尊和社会支持相关.同时,自尊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 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拖延: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分析

    作者:周永红;吕催芳;杨于岑

    目的:考查一般自我效能感在研究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学习拖延问卷、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自编一般人口学变量调查表,对广西部分高校668名研究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89份.结果: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对研究生学习拖延行为具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时间监控感既直接影响学习拖延行为,又通过自我效能感对其产生间接影响,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是22.8%;时间效能感既直接影响学习拖延行为,又通过自我效能感对其产生间接影响,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是30.3%.结论:自我效能感在研究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拖延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 中小学教师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作者:钟妮;凌辉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应对方式在人格特征和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大五人格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183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测查.结果:①男性教师人格解体和职业倦怠程度明显高于女性教师,教龄短的教师成就感低落和职业倦怠程度高于教龄长的教师.②神经质与职业倦怠成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而外倾性、严谨性、宜人性、开放性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③中小学教师积极应对方式在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人格特征既可以直接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也可以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职业倦怠.

  • 大学生孤独感和自我和谐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作者:李小玲;唐海波;明庆森;张花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孤独感和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初步构建并验证应对方式在孤独感与自我和谐间的中介作用,为有效的干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UCLA孤独量表及应对方式问卷对湖南省某综合性大学随机选取的58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因子和求助因子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孤独感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69-0.355 (P<0.01);而应对方式中的其它因子均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孤独感总分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87-0.387(P<0.01);孤独感与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17(P<0.01);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成熟型与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在孤独感和自我和谐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孤独感对自我和谐的影响部分地是通过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实现的.

  • 临床发展取向和社会人格取向成人依恋的关系

    作者:杨红君

    目的:考察临床发展取向和社会人格取向成人依恋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发展取向的成人依恋问卷(AAQ3.1)及社会人格取向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对452名在校大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相关分析显示,母亲依恋与依恋焦虑显著正相关(r=0.212,P<0.01),父亲依恋与依恋回避(r=0.115,P<0.05)、依恋焦虑(r=0.179,P<0.0l)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早年依恋经历中的父亲嫌弃能解释依恋回避的2.3%,母亲消极纠缠、母亲角色倒置可解释依恋焦虑的5.6%.结论:临床发展取向和社会人格取向成人依恋显著正相关,且存在父母角色差异.

  • 父母监管和温暖与青少年交往不良同伴对自身问题行为的影响

    作者:王素华;李新影;陈杰

    目的:考察父母监管和父母温暖与青少年交往不良同伴的交互作用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方法: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双生子库中年龄9-19岁,平均年龄13.5岁(SD=0.50)的1387对双生子为对象,采用自评问卷对其不良同伴交往和自身问题行为水平以及父母教养方式进行测量.结果:①青少年自身的问题行为与其性别、年龄、母亲监管、父亲监管、母亲温暖、父亲温暖及交往不良同伴均有显著的相关性.②父母监管对交往不良同伴与青少年自身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父母监管力度越大,交往不良同伴对青少年自身的问题行为的影响越小.③父亲和母亲的温暖在调节青少年交往不良同伴对自身问题行为的影响方面存在差异:母亲温暖越多,交往不良同伴对青少年自身问题行为的影响越少;父亲温暖对青少年交往不良同伴与自身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不具备调节作用.结论:交往不良同伴对青少年自身问题行为的影响随父母监管和母亲温暖的增加而减少.

  • 学业情绪在大学适应与学习倦怠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高明

    目的:探讨学业情绪在大学适应与学习倦怠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一般学业情绪问卷对45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发现,大学生适应量表总分、积极学业情绪与学习倦怠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学业情绪与学习倦怠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②回归分析发现,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学习适应能共同预测情绪低落;学习适应、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校园适应能共同预测行为不当;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学习适应能共同预测成就感低;③学业情绪在大学适应与学习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积极学业情绪与消极学业情绪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64.35%和33.73%.结论:学业情绪在大学适应与学习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

  • 应激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预测研究

    作者:凌宇;彭君;钟明天;蚁金瑶

    目的:了解应激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大学生抑郁症状变化中的预测作用.方法:824名大学生在完成了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心境与焦虑症状问卷简式(MASQ-SF)与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测评的6个星期后,完成了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业应激量表(GSAHS)与CES-D的第二次测评,采取多层次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日常生活应激、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第一次抑郁和第二次抑郁均存在显著相关;在控制了第一次抑郁与焦虑得分后,日常应激与情绪调节策略中的灾难化对抑郁水平的变化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应激与沉思、积极重新关注的交互作用对抑郁水平的变化同样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结论: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中的沉思与积极重新关注在应激—抑郁中起着调节效应,本结果支持抑郁的认知易感—应激模型.

  • 乐观主义-悲观主义量表在成年健康女性中的应用

    作者:刘婉婷;王雷;朱熊兆;王瑜萍;李玲艳;杨玉玲

    目的:检测乐观主义-悲观主义量表(OPS)在成年健康女性中的信效度.方法:用OP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贝克焦虑量表(BAI)对672名成年健康女性施测,间隔4周后,随机选取68例被试重新施测OPS.结果:OPS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4,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76、0.81;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5,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分量表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2、0.74;总量表的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为0.32,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分量表的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为0.40、0.42.OPS总分与乐观主义、悲观主义分量表得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90;两分量表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46.验证性因素分析各拟合指数为:x2/df=-3.783,GFI=0.955,IFI=0.945,TLI=0.930,CFI=0.945,RMSEA=0.064,均符合测量学要求,支持该量表两因素模型的理论构想.乐观主义、悲观主义分量表得分与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贝克焦虑量表(BAI)得分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40到0.38之间.结论:OPS在成年健康女性中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

  • 用SPSS软件计算单维测验的合成信度

    作者:杨强;叶宝娟;温忠麟

    目的:提供更简单的计算单维测验或多维测验每个维度合成信度的方法.方法:用SPSS软件窗口操作计算单维测验或多维测验每个维度的合成信度.结果:与专业的结构方程软件(如LISREL,MPLUS)编写程序相比,用SPSS软件窗口操作能更简单的计算单维测验或多维测验每个维度的合成信度.结论:应用工作者可以用SPSS软件窗口操作计算单维测验或多维测验每个维度的合成信度.

  • UPPS冲动行为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人群中的初步修订

    作者:吕锐;张英俊;钟杰

    目的:将UPPS冲动行为量表(UPPS Impulsive Behavior Scale,UPPS)引进到中国,检验其在中国大学生样本中的信、效度.方法:754名大学生完成了本量表,其中男性397名,女性345名,性别缺失12名.平均年龄22.86±3.65岁.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数据与原量表的4因素模型拟合良好,4因素包括:(缺少)预先考虑、急迫性、快感寻求、(缺少)毅力.UPPS冲动行为量表的信度检验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与Barratt冲动量表(Barratt Impulsivity Scale,BIS)、米氏边缘性人格障碍检测表(McLean Screening Instrument for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MSI-BPD)的关联效度检验表明UPPS各分量表的汇聚和区分效度良好,其中急迫性分量表比现有量表更适于解释边缘性人格障碍.结论:本研究在中国大学生样本中初步修订了UPPS,需要进一步在社区样本、临床样本中试用.

  • 自我构念量表在汉维蒙民族中的测量等价性

    作者:陆柯雯;任孝鹏;李杰

    目的:检验自我构念量表在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样本中的测量等价性.方法:使用自我构念量表的中文版调查176名汉族大学生、214名蒙古族大学生和155名维吾尔族大学生,对调查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多组比较分析.结果:多组比较分析表明,汉、维、蒙三族的数据仅支持该量表二因子结构的弱等价模型.结论:在使用自我构念量表进行跨民族比较时,不宜直接基于数据作分析,建议先修订量表.

  • 人际反应指数量表(IRI)应用于护理专业大学生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作者:官锐园;钱铭怡

    目的:考查人际反应指数量表(II)在护理专业大学生群体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抽取北京市某医学院校护理专业1-4年级的大学生422人进行初测,其中39人接受重测,考察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重测信度、结构效度以及效标效度.结果:修订后在原28个条目的基础上保留了25个条目,因素分析结果维持四个维度;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3,四个分量表α系数为0.62-0.82,分量表重测信度为0.59-0.70,各分量表与效标量表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出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不同年级和性别在分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人际反应指数量表在护理专业大学生中的信度、效度较高,但还需在迸一步研究中对分量表的稳定性进行验证.

  • 中文长处问卷在青少年群体中应用的信效度

    作者:张永红;段文杰;唐小晴;甘霈;甘凤春;郭鹏飞

    目的:检验中文长处问卷(Chinese Virtues Questionnaire,CVQ-96)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应用的信效度,为进一步拓展该问卷的适用群体及开展积极特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方便取样对1120名青少年进行测试,选取希望量表、感恩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作为效度指标;6周后对其中337人进行重测.结果:该问卷总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5,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8到0.923;重测信度为0.738到0.826;三个长处分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标均可接受;三个长处与积极心理变量(希望和感恩)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心理变量(焦虑和抑郁)显著负相关,效标效度良好.结论:中文长处问卷(CVQ-96)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可以在中国青少年中应用.

  • 中文版双相谱系诊断量表效度与信度研究

    作者:曾志强;李娟;杨海晨;刘铁榜;荣晗;毕建强;冀二妮;杨颖佳;李凌江

    目的:探讨双相谱系诊断量表(Bipolar Spectrum Diagnostic Scale,BSDS)在中国的效度及信度.方法:在原作者授权下,根据量表翻译的原则,我们将英文版的BSDS翻译成中文并完成回译.按DSM-Ⅳ标准,连续入组的114例BD患者,双相Ⅰ型(BD-Ⅰ)61例、双相Ⅱ型(BD-Ⅱ)53例及37例单相抑郁(UD)患者,所有患者完成了中文版BSDS.87例患者(57.62%)在4周后重测.结果:BD组BSDS分(15.11±4.25)显著高于UD组(11.89±3.81).BD-Ⅰ组BSDS分(15.44±4.94)与BD-Ⅱ组BSDS分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UD组.BSDS总分重测信度为0.83(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以前四因子解释BSDS的结构效度佳(特征根值分别为2.35,2.31,2.21及1.80,对总体变量贡献度为48.24%).BSDS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是0.75.ROC曲线分析显示BSDS可区分BD组与UD组,曲线下面积为0.70,13分为佳划界分(敏感性0.74、特异性0.54).中文版BSDS可区分BD-Ⅱ组与UD组,但无法区分BD-Ⅰ组与BD-Ⅱ组(P=0.39).结论:本研究显示中文版BSDS对中国的心境障碍患者的效度及信度达到心理测量学的标准,可以在中国临床环境中使用.

  • 父母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

    作者:赖雪芬;王艳辉;王媛媛;张卫;杨庆平

    目的:探讨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问卷、情绪调节量表和网络成瘾问卷对广东某地区三所中学的688名中学生匿名施测.结果:①在控制了性别、年龄之后,父母行为控制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父母心理控制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②认知重评在父母行为控制和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表达抑制在父母心理控制和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直接和间接作用.

  • 创伤经历者的认知改变对社会支持与创伤负性后果关系的中介作用

    作者:徐慰;尉玮;何丽;谢秋媛;王建平

    目的:构建创伤经历者的社会支持影响创伤负性后果的理论模型,考察认知改变在该模型中的中介作用.方法:网络招募具有创伤经历的个体173名.采用受害者/幸存者社会认可度问卷(SAQ)测评社会支持,采用创伤后认知改变问卷(PCC)测量个体认知改变,采用创伤后压力诊断量表(PDS)、症状自评量表—抑郁分量表(SCL-D)和社会功能损害问卷(SFI)测评创伤负性后果.结果:SAQ、PCC、PDS、SCL-D、SFI各量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假设模型拟合度良好(x2/df=2.052,GFI=0.982,TLI=0.974,CFI=0.989,NFI=0.980,RM-SEA=0.078).认知改变在模型中起到的间接作用比率为60.4%.进一步通过中介分析发现,认知改变对社会支持与抑郁之间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解释率55.8%),对社会支持与社会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也起部分中介作用(解释率45.7%),对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症状之间的关系起完全中介作用(解释率79.0%).结论:认知改变是社会支持影响创伤恢复的重要因素,未来研究应采用大样本的纵向设计构建更为完善的创伤后应激症状的理论模型.

  • 从物质主义价值观视角看强迫性购物:一项元分析

    作者:王洁;陈健芷;高爽

    目的:本研究采用元分析的方法探讨强迫性购物与物质主义的关系.方法:经筛选,36篇相关文献纳入元分析(N=13073).结果:强迫性购物与物质主义的总分、幸福维度、中心维度及成功维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3、0.34、0.58及0.36;连续性变量调节作用发现,年龄有调节作用,而性别无调节作用;分类变量调节作用发现,国家发展情况、强迫性购物量表及发表年代对其有调节作用,物质主义量表无调节作用.结论:物质主义及其维度对强迫性购物有预测作用,年龄、国家发展情况、强迫性购物量表及年代对其有调节作用.

  • ODD儿童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特点

    作者:李文琳;李龙凤;蔺秀云;刘伟;杨培荣;姚静薇

    目的:探讨单纯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儿童、ODD伴ADHD儿童、ODD伴ADHD及CD儿童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的特点.方法:选取符合DSM-Ⅳ中ODD诊断标准的儿童260名(含单纯ODD70名,ODD+ADHD134名,ODD+ADHD+CD54名)及正常对照组儿童269名;家长填写亲子关系问卷,教师填写师生关系问卷,儿童填写孤独感问卷.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ODD组的师生亲密度较低,亲子和师生冲突较高,同伴关系较差(均P<0.01);②ODD内部3组相比,单纯ODD组在亲子冲突、师生冲突、同伴关系上显著低于ODD+ADHD和ODD+ADHD+CD,在亲子亲密性上显著高于ODD+ADHD+CD,在师生亲密上显著高于ODD+ADHD和ODD+ADHD+CD组(P<0.01或P<0.05);ODD+ADHD组在师生冲突上低于ODD+ADHD+CD组(P<0.05).结论:ODD儿童比正常儿童的师生亲密度低,亲子和师生冲突高,同伴关系差;ODD儿童中,单纯的ODD儿童亲子、师生、同伴关系要好于其他两个组,共患ADHD会恶化亲子冲突、师生亲密度和冲突、同伴关系;共患ADHD+CD会加剧师生冲突.

  • 冷酷无情特质:儿童品行障碍新的标记变量

    作者:王孟成;邓俏文;张积标;罗兴伟;吴艳

    过去10多年的研究发现,冷酷无情特质(Callous-Unemotional Traits,CU)是儿童品行障碍重要的早期标记变量.本文首先介绍了CU特质的概念与测量,接着总结了CU特质CD儿童在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特征,后简要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和将来研究的方向.

  • 孤独症儿童信念理解干预的实验研究

    作者:钱乐琼;戴峥嵘;周世杰

    目的: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信念理解干预,探讨孤独症儿童信念理解干预的效果以及信念干预对心理理论其他两个领域(情绪、愿望理解)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实验研究设计,以集体授课的形式和视频教学的方法对两组孤独症儿童进行信念理解干预.结果:①信念理解任务各次测验得分与年龄相关不显著,与言语智力、智商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65~0.859,P<0.001);②控制或未控制智商时干预组的干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01),但2周后追踪表明信念理解干预的维持效果不佳(P>0.05);③干预组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并得到维持(P<0.05),而愿望理解能力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具备信念理解的可教性,但维持效果不佳;信念理解干预对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有效果.

  • 中国大学生自闭特征在共情和系统化上的差异

    作者:张怡;王建平;徐慰;符仲芳

    目的:在中国环境下对共情-系统化理论进行验证以及探索自闭特征和共情、系统化的关系.方法:以1858名大学生为对象,使用自闭谱系量表(Autism Spectrum Quotient,AQ)、共情量表(Empathy Quotient,EQ)和系统化量表(Systemizing Quotient,SQ)测查自闭特征水平、共情和系统化能力.结果:①自闭特征的性别分布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高自闭特征在男性群体中更常见;②脑类型划分显示,女性主要为E类型,共情能力优于男性,男性主要为S类型,系统化能力优于女性;③共情和系统化量表得分相关较弱(r=0.082,P<0.05),二者相互补偿和竞争关系的假设有待进一步验证;④以自闭谱系量表得分上下27%为界分为高低自闭特征组,高自闭特征组的共情得分低于低闭特征组而系统化得分高于低自闭特征组.结论:共情-系统化理论在中国文化环境下得到验证,不同自闭特征水平对共情和系统化能力有影响.

  • 延长哀伤障碍是独立的诊断吗?——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的关系

    作者:谢秋媛;王建平;何丽;尉玮;唐苏勤;徐慰

    目的:探究延长哀伤障碍(PGD)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和焦虑的区别与联系.方法:测查482名丧亲者的PGD、PTSD、抑郁和焦虑症状,测查工具包括延长哀伤问卷(PG-13)、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PCL-C)、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从四个量表中分别选出题总相关高的6个条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结果:PG-13的总分和PCL-C、SDS、SAS得分呈中至高度相关,分别为r=0.72(P<0.01),r=0.46(P<0.01)和r=0.55(P<0.01).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四个因素,分别为:PTSD、焦虑、抑郁和PGD.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四因素模型拟合良好(x2/df=-2.37,RMSEA--0.076,CFI=0.96,NFI=0.93,NNFI=0.95).结论:PGD和PTSD、抑郁、焦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然而四种症候群相互独立表明PGD是独立于PTSD、焦虑、抑郁的诊断.在临床实践中应考虑鉴别PGD和PTSD、抑郁、焦虑,并探索专门针对PGD进行干预的治疗方案.

  •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

    作者:王欢;黄海;吴和鸣

    目的:考察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征、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依赖评定量表(MPAI),中国大五人格简版(CBF-PI-B),社交焦虑量表(IAS)对493名大学生集体施测,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7.6%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相比无手机依赖的大学生,有手机依赖者的神经质、社交焦虑得分呈显著更高(P<0.05),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的得分显著更低(P<0.05).神经质、社交焦虑与手机依赖显著正相关(r=0.307,P<0.001),严谨性,宜人性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r=-0.213,r=-0.123,P<0.001).社交焦虑分别在神经质、严谨性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27.2%、13.6%.结论:社交焦虑在大学生人格特征和手机依赖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 自我肯定对个体失败后焦虑情绪的缓冲作用

    作者:高丽

    目的:探讨自我肯定对不同自尊个体失败后焦虑情绪的缓冲作用.方法:以216名大学生为对象,运用自尊量表筛选出12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诱导实验及情境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①f检验中,无自我肯定条件下的被试焦虑缓冲量的平均值为4.74,自我肯定条件下被试焦虑缓冲量的平均值为8.66;②方差分析中,对于被试失败后的焦虑缓冲量,自尊、自我肯定主效应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分别为F(1,118)=63.36,P<0.001,F(1,118)=11.59,P<0.01,F(1,118)=4.59,P<0.05.结论:自我肯定可以有效缓冲失败后被试的焦虑情绪,自我肯定与自尊对焦虑情绪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

  • MAOA-uVNTR多态性与儿童早期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

    作者:刘亚鹏;汪志鹏;张明浩;陈平;张光珍;梁宗保;邓慧华;陆祖宏

    目的:探讨MAOA-uVNTR多态性与儿童早期问题行为间的关系是否因年龄和性别而异.方法:在24和36个月时,采用婴幼儿社会情绪量表测量202名儿童的问题行为.通过PCR扩增技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技术分析所采集的口腔脱落细胞的基因多态性.结果:①24个月时,3型男孩比4型男孩表现更多违抗,但在同伴攻击、焦虑/抑郁和抑制腿缩上无差异;36个月时,MAOA基因对男孩违抗的影响只达到边缘显著水平.②24个月时,3/3和3/4型女孩表现更多同伴攻击,但在违抗、抑郁/焦虑和抑制腿缩上无差异;36个月时,4/4型女孩在抑制腿缩上的水平较高.结论:MAOA-uVNTR多态性对男孩违抗和女孩同伴攻击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但对女孩的抑制腿缩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 社会支持和回忆性质对流动儿童认同整合的影响

    作者:倪士光;李虹;杨瑞东

    目的:探究社会支持和回忆性质对流动儿童认同整合的影响.方法:从北京、威海两地抽取95名流动儿童,采用2(回忆性质:积极回忆和消极回忆)×2(社会支持:高和低)的被试间随机化实验设计,进行认同整合量表实验前后的测量,考察社会支持和回忆性质对认同整合的影响效果.结果:积极回忆促进了流动儿童认同整合水平的提升,消极回忆降低了流动儿童认同整合水平;高社会支持与低社会支持相比较,明显地促进了认同整合的提升;社会支持与回忆之间交互作用显著,高社会支持、积极回忆组的认同整合提升水平高.结论:积极回忆能促进流动儿童认同整合水平的提升,社会支持对认同整合的提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 自我抽离视角对自我参照记忆效应的影响

    作者:吴小勇

    目的:考察自我抽离视角的自我信息加工方式对自我参照记忆效应的影响.方法: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分别以36名和30名健康大学生为被试,都采用自我参照实验范式,以240个特质形容词作为实验材料,考察不同自我参照加工条件下被试的自我参照记忆效应水平.结果:两个实验均证实,经典自我参照加工条件下的再认率和R值显著高于自我抽离视角参照加工条件下的再认率和R值.结论:相对于经典自我参照加工,自我抽离视角的参照加工降低了自我参照记忆效应水平,自我参照记忆效应的出现可能与自我相关情绪的卷入有关.

  • 自我肯定对自尊及自我评价的影响

    作者:钟毅平;陈智勇;罗西;王锡爱;易文婷

    目的:考察自我肯定对自尊及不同威胁情境下自我评价的影响.方法:实验一采用单因素两水平被试间设计,40名被试随机分配至特征肯定和控制组;实验二在实验一基础上,增加了社会比较这一变量,采用2×2被试间设计,100名被试随机分配至4个组.结果:实验一发现肯定个体优秀特征可以提升自尊;实验二发现威胁比较条件下,特征肯定组被试的自我威胁感和自我评价分数更低.结论:自我特征肯定可以提升自尊,并有效缓解上行社会比较所产生的威胁感,对自我评价更加客观,结果还支持了自尊作为特征肯定减少防御机制、影响自我评价中介因子的观点.

  • 面部表情识别对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作用

    作者:刘宏艳;葛列众

    面部表情识别对人的社会交往能力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首先阐述了正常人的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对社交功能的影响,接着从另一个角度分别介绍了社会交往障碍群体的面部表情识别异常的研究,以及面部识别障碍和面部损伤者的社会交往能力缺陷的研究,后从脑机制层面介绍了面部表情识别与社会交往能力相关的研究证据.文章后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总结,从研究的核心问题、被试群体、测量方法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已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 反刻板印象信息对减弱数学-性别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作用

    作者:宋淑娟;刘华山

    目的:有研究发现负性刻板印象对被刻板对象会产生威胁效应,本研究探讨反数学-性别刻板印象信息能否给女生带来积极效应.方法:选取150名高二理科女生,完全随机分成三组,分别在不同的数学-性别刻板印象情境下接受数学相关测验.第一组为语言减弱组,测验时有意通过语言声称方式提供反数学-性别刻板印象信息;第二组为榜样减弱组,测验时有两位女性数学非常棒的楷模在场;第三组为控制组,测验情境中不有意提供任何数学性别信息.结果:语言减弱组的工作记忆容量显著低于控制组(P<0.01),榜样减弱组的工作记忆容量和数学测验成绩都显著高于控制组(P值均小于0.05).结论:语言声称方式直接提供反数学-性别刻板印象信息不能对女生产生积极效应,相反还会给女生带来威胁效应;榜样方式提供反数学-性别刻板印象信息对女生有明显的积极效应.

  • 消极情绪对执行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玲玉;蚁金瑶;钟明天

    本文系统回顾了消极情绪对执行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文献,阐述了消极情绪对执行功能三个子成分(抑制、转换、刷新)影响作用的相关研究发现及理论解释,研究任务及范式的多样性、情绪诱发效果的差异等因素可能是导致既往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未来研究应充分考虑控制各类影响因素,提高实验结果的可比性.

  • 45天-6°头低位卧床模拟航天环境对个体焦虑情绪的影响

    作者:赵鑫;周仁来;付丽

    目的:探讨头低位卧床模拟航天环境对个体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贝克焦虑量表考察了16名男性被试在45天-6°头低位卧床模拟航天环境下,卧床前2天,卧床中第11天、第20天、第32天,第40天以及卧床后第8天焦虑情绪的变化规律.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在卧床前,被试“害怕发生不好事情”的感受显著高于卧床中和恢复期(P<0.05);卧床期间,被试在卧床初期出现了焦虑情绪的显著上升(P<0.05);卧床中,被试更多的表现为躯体性焦虑的变化,并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在卧床初期和中期被试“头晕”的感受显著上升(P<0.05),在卧床中后期被试“出汗”的感受显著降低(P<0.05),在卧床后期被试“感到发热”的感受显著上升(P<0.05),在恢复期被试“腿部颤抖”、“不能放松”感受显著上升(P<0.05),在卧床前、中、后期以及恢复期被试“消化不良或腹部不适”的感受显著上升(P<0.05).结论:个体在卧床前会表现出对未来的担忧情绪,在卧床初期会表现出焦虑情绪的波动,在卧床中后期,更多的可能是诱发了个体的躯体性焦虑而非焦虑心境.

  • 网络社会中的排斥:着眼于被排斥者的心理行为反应

    作者:程莹;成年;李至;李岩梅

    网络排斥,指通过网络非面对面交流互动中任何他人有意的或自己感知到的被拒绝或忽视的现象.现有网络排斥研究,一部分关注传统社会排斥理论可否解释网络排斥对被排斥者心理行为的影响,另一部分则以网络互动理论为立脚点关注网络排斥影响的独特性.本文以这两类理论为主线索,梳理了网络排斥的相关研究:先简单介绍了网络排斥的常用研究范式;然后分别从传统排斥理论和网络互动理论两个角度,论述了网络与现实排斥对个体心理行为影响的相似与不同,展示了网络排斥研究从个体到群体的视角变化;后小结了网络排斥的研究进展,并基于以往研究、网络互动的现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 宽恕干预在生理疾病治疗中的运用

    作者:翁晶;张田;傅宏

    自从20世纪70年代,宽恕被运用到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中以来,宽恕干预对于心理问题的积极作用已得到了理论和实践的认可.宽恕与许多心理、生理变量均有密切相关,而这些变量与许多生理疾病的产生又有一定联系.因此,除了心理问题的干预,宽恕干预还被逐渐运用到了生理疾病的辅助治疗中.宽恕干预之所以能够对生理疾病的治疗产生积极作用,是通过缓解生理疾病中伴随的消极的生理与心理症状,代之以积极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来达到治疗目的.对于不同类别生理疾病疗效的总结肯定了宽恕干预在生理疾病辅助治疗中的积极作用,在总结前人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 美国陆军心理韧性培育——军人综合健康计划研究综述

    作者:王芙蓉;陈林

    军人综合健康计划是积极心理学在美国陆军中的新应用.美军士兵在压力下常常采取自杀、酗酒、滥用药物、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这对维护心理健康和保持军队士气非常不利.军人综合健康计划将传统心理服务的治疗模式转变为预防模式,通过提高军人的心理韧性来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该计划包含身体、情绪、社交、家庭和精神健康五个维度,由全面测试、自我改进课程、培养训练骨干三个部分组成.美国陆军的军人综合健康计划对我军开展心理服务工作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选择?——与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的比较

    作者:许丹;李强

    目的:旨在了解哪些因素对我国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选择有影响及其作用.方法:以“成为心理治疗师的影响因素”(IBT)问卷修订版为工具,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心理咨询师、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的个人经历和职业动机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心理咨询师的坎坷道路、人际疏离、家庭烦扰经历和自我与人际和谐、职业利他动机得分显著高于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Ps<0.001);职业回报和追求卓越动机得分显著高于教师(Ps<0.001);职业榜样得分则显著低于其他两个职业群体(F(2,315)=14.52,P<0.001);人际卷入得分显著低于教师(F(2,315)=9.789,P<0.001),三者的他人激励得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2,315)--0.928,P=0.397).结论:创伤经历、自助和助人动机是影响心理咨询师选择职业的特殊因素,起着定向作用;重要他人的鼓励和职业回报、追求卓越动机坚定了他们的职业选择,是一般影响因素;职业榜样和人际卷入并非影响我国心理咨询从业者选择职业的主要因素.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综述

    作者:臧刚顺;宋之杰;赵延庆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继发于创伤事件的严重精神障碍,各种形式的认知行为疗法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其中,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成为PTSD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回顾近年的随机对照实证研究发现,主要使用创伤暴露、技能训练、认知重塑、心理教育等技术的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治疗遭受性侵害、战争、自然灾难、交通事故等创伤的成人和儿童PTSD患者以及共病某些其它精神障碍的PTSD患者.未来研究需要更多采用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设计,比较团体与个体认知行为疗法的相对有效性和成本效益,探索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 叙事生涯咨询——生涯咨询的新模式

    作者:侯悍超;侯志瑾;杨菲菲

    叙事生涯咨询是一种新的生涯咨询模式,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变化和建构主义思潮兴起的背景下产生的.尽管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但已经有学者尝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咨询理论框架,如生涯建构理论和系统理论框架.叙事生涯咨询的过程一般分为共构、解构和建构.基于理论和咨询过程,《我的生涯故事》和《我的生涯影响系统》是两个非常有帮助的质性评估工具.叙事生涯咨询正处在发展阶段,其理论、方法和工具有待进一步发展、整合和本土化.

  • 心理咨询师的成人依恋、情绪体验和共情能力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伟;申荷永;王晓寅;潘运

    目的:探讨心理咨询师的成人依恋、情绪体验和共情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情绪体验问卷(RDEES)、人际反应指针(IRI)对心理咨询师施测,共收回222份有效问卷.结果:①成人依恋、情绪体验和共情能力之间两两相关显著.②情绪体验完全中介了依恋回避与共情能力的关系,情绪体验压抑了依恋焦虑对共情能力的影响.结论:应该关注心理咨询师的成人依恋对共情能力的影响,以及情绪体验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促进其职业发展.

中国临床心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