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중국림상심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影响因子: 1.4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3611
  • 国内刊号: 43-121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姚树桥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青春期开始时间早晚对女生抑郁、焦虑和问题行为的影响

    作者:凌辉;朱阿敏;张建人;陆遥

    目的:探讨青春期开始时间早晚对女生抑郁、焦虑和问题行为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498名11-16岁的女生,采用青春期发育量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与中学生问题行为自评量表进行测量.结果:①67%的女生属于“适时”发育,只有33%的女生属于“早熟”或“晚熟”;②女生的抑郁、状态焦虑和问题行为总分在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且16岁女生的得分都是高的;③早熟组女生在抑郁、特质焦虑、攻击行为及退缩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晚熟组的女生.结论:青春期开始时间早晚可能对女生的抑郁、焦虑和问题行为都有一定影响,且青春期开始时间较早更不利于女生的发展.

  • 自我概念清晰性与生命意义感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作者:聂晗颖;甘怡群

    目的:探讨自我概念清晰性对生命意义感及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并考察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通过纵向问卷研究形式,采用方便取样收集数据,时间点1收集了241份数据,间隔2个月后的时间点2收集了168份数据,匹配样本为118份.两次数据收集采用的量表包括: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生命意义感问卷、幸福感指数量表和正性负性情绪量表.结果:自我概念清晰性得分与拥有意义感得分呈正相关(r=0.33,P<0.01),与主观幸福感得分呈正相关(r=0.37,P<0.01).以自我概念清晰性得分为预测变量,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得分作为中介变量,拥有意义感得分及主观幸福感得分作为结果变量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均拟合良好,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得分在自我概念清晰性得分与拥有意义感及主观幸福感得分间起纵向中介作用.结论:自我概念清晰性可以正向预测拥有意义感和主观幸福感,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其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 自我控制对宽恕的影响——反刍的中介作用

    作者:夏海硕;陆紫茵;孔繁昌

    目的:考察反刍在自我控制与宽恕间的中介作用.方法:研究1中369名被试完成自我控制量表、反刍量表和冒犯相关人际动机量表;研究2中954被试完成自我控制量表、反刍量表和特质宽恕量表.结果:在特定情境中,反刍在自我控制与情境性宽恕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而反刍在自我控制与宽恕特质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我控制能够通过减少反刍进一步促进宽恕.

  • 青少年创伤后成长对其学业卷入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作者:伍新春;陈杰灵;蔚鹏霞;王文超

    目的:探究汶川地震四年半后青少年创伤后成长对其学业卷入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在创伤后成长与学业卷入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问卷、学业卷入问卷和社会关系网络问卷对汶川县379名经历地震的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创伤后成长正向预测学业卷入;②父母支持正向预测学业卷入,且在创伤后成长与学业卷入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表现为创伤后成长对学业卷入的预测力随父母支持水平的降低而增强;③教师支持和同学支持均正向预测学业卷入,但在创伤后成长与学业卷入的关系中均不起调节作用.结论:创伤后成长、社会支持能够促进青少年在创伤后的学业卷入水平,且父母支持能在创伤后成长与学业卷入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

  • 成人依恋对强迫症状的影响:消极完美主义的中介效应

    作者:陈虎强;何羚凤

    目的:探讨消极完美主义在成人依恋和强迫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和大学生强迫症状调查问卷对322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结果: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与消极完美主义呈显著正相关(r=0.40,P<0.001;r=0.14,P<0.05),与强迫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37,P<0.001;r=0.15,P<0.01);消极完美主义与强迫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01).消极完美主义在依恋焦虑和强迫症状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依恋回避和强迫症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消极完美主义在成人依恋和强迫症状间起中介作用.

  • 心理资本对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作者:叶宝娟;方小婷;廖雅琼;游雅媛;雷希;符皓皓;陈佳雯

    目的:探讨心理资本对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心理资本量表、文化适应压力量表、感知文化距离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683名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研究.结果:①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文化适应压力对主观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②文化适应压力中介了心理资本与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③感知文化距离调节了心理资本通过文化适应压力影响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的中介过程,在心理资本水平相似时,相较于感知文化距离较小的大学生,感知文化距离越大的大学生,会有更高的文化适应压力.结论:心理资本对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 幸福具有客观性吗?幸福的来源和主观体验的一致性

    作者:陈世民;张莹;孙配贞

    目的:从幸福的来源与主观体验的一致性角度进一步探讨幸福的客观性.方法:对716名大学生和381名成人采用自我实现问卷、个人成长分量表、需要满足问卷和幸福情绪体验问卷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而不是预先设置值对被试进行分类.结果:大学生样本分为4个潜类别,分别命名为低幸福者、中等幸福者、高幸福者和高幸福者;成人样本分为3个潜类别,分别命名为较低幸福者、中等幸福者和高幸福者.方差分析表明幸福的来源的水平越高者,其自我实现体验、需要满足体验越高、消极情绪水平越低.结论:幸福的来源与主观体验的水平总体一致,此结果与Keyes等的研究结果不同.

  • 企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影响效应的交叉滞后分析

    作者:胡三嫚

    目的:考察企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在7个月期间与典型组织态度与个体健康结果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两维度工作不安全感、情感承诺、离职意向、生理健康与情感耗竭等问卷对560名企业员工进行7个月间隔的两阶段纵向追踪问卷调查,并采用二元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工作数量/质量不安全感与情感承诺、离职意向、生理健康、情感耗竭等均具有显著相关关系.②交叉滞后回归显示,在控制了前测的工作数量/质量不安全感以后,情感承诺与离职意向均可以显著预测工作数量/质量不安全感;在控制了前测生理健康及情感耗竭以后,仅工作质量不安全感可以显著预测生理健康与情感耗竭;交叉滞后回归还显示,工作数量不安全感与情感耗竭之间可能具有双向因果关系.结论:工作不安全感可以预测生理健康和情感耗竭,但情感承诺和离职意向则可能是工作不安全感的预测源.

  • 社交网站体像比较与抑郁的关系:体像满意度与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

    作者:彭先桃;陈颖娇;朱晓伟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网站体像比较与抑郁的关系,以及体像满意度及自尊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社交网站体像比较问卷、体像满意度问卷、自尊量表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515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①社交网站体像比较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体像满意度和自尊均呈显著负相关;体像满意度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②社交网站体像比较不仅能够直接正向显著预测抑郁,而且能够通过三条间接路径对抑郁产生影响:体像满意度的单独中介作用、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体像满意度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社交网站体像比较能够通过体像满意度和自尊的部分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

  • 初生至三岁婴幼儿父母严厉管教的基本特点

    作者:王美芳;刘宪琪;刘莉;马月

    目的:考察我国初生至三岁婴幼儿父母严厉管教的基本特点.方法:采用Straus编制的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对720名初生至三岁婴幼儿的父母进行测查.结果:①过去一年内有一半以上的父母对婴幼儿实施过心理攻击和体罚,实施的平均次数分别为6.91次、5.29次.②严厉管教更可能发生在男孩和3岁儿童身上,且更可能由母亲以及较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父母实施.③父母实施心理攻击和体罚的普遍性及实施心理攻击的频繁性均随婴幼儿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实施体罚的频繁性在婴幼儿24个月之前呈上升趋势,随后缓慢下降.④在父母体罚发生的频繁性上,婴幼儿年龄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交互作用显著.⑤父母心理攻击和体罚的发生具有共存性.结论:在中国,大多数初生至三岁婴幼儿频繁的遭受过父母严厉管教,其发生情况与个体和家庭因素有关.

  • 人在丧失控制感后会如何?——来自补偿性控制理论的揭示

    作者:白洁;郭永玉;杨沈龙

    自1975年Seligman开展了经典的习得性无助实验以来,个体丧失控制感的心理与行为后果已成为控制感领域重要的研究议题.相比于传统研究视角更多关注丧失控制感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新兴的补偿性控制理论则提出个体在丧失控制感后会产生特殊的补偿途径,即泛化结构确认.建立在这一理论之上,大量研究发现泛化结构确认倾向会进一步使个体产生模式识别、信奉阴谋论、推崇精英主义等知觉、信念、行为的变化.未来研究者应逐步实现补偿性控制理论的深化;且应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开展研究,以探讨中国人特有的泛化结构确认倾向.

  • 伦理型领导与下属工作幸福感和组织公民行为

    作者:王荣

    目的:探讨伦理型领导与下属工作幸福感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并考察表现-回报确定感和领导接纳确定感在上述关系中发挥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23名全职员工分三次进行调查,每次间隔四周.结果:①伦理型领导与下属工作幸福感和组织公民行为均呈正相关;②伦理型领导通过表现-回报确定感和领导接纳确定感对下属工作幸福感和组织公民行为产生间接效应.结论:伦理型领导提升了下属的表现-回报确定感和领导接纳确定感,进而促进其体验到更高水平的工作幸福感,并展现更多的组织公民行为.

  • 丧失子女个体哀伤调适历程的质性研究

    作者:李秀;杜文东

    目的:研究丧失子女个体的哀伤调适历程,为丧失子女个体的哀伤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安徽某市6名丧失子女个体进行深入访谈,采用诠释现象学分析访谈资料.结果:丧失子女个体从哀伤到复原经历身心震惊、逃避退缩、意义瓦解和自我成长等四个调适历程,每个历程的时间和临床表现有较大个体差异性,自我觉察是丧失子女个体哀伤调适历程中的核心要素.结论:丧失子女个体的哀伤调适历程具有共同性和个体差异性.

  • 失独者宗教应对的质性研究

    作者:何丽;王建平

    目的:研究中国失独者丧子后宗教应对的表现.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5名有宗教信仰的失独母亲(3名佛教徒,2名基督徒)进行深度访谈,并收集实物资料,采用解释现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失独者的宗教应对主要表现以下五个方面:死亡归因、智慧领悟、来世探索、仪式运用、宗教团体的支持.结论:失独者在丧子后会采用宗教应对,宗教是失独者哀伤平复历程中的积极资源.研究失独者宗教应对对于失独者的哀伤辅导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始成年期女性友谊质量在亲密关系依恋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是否恋爱的调节

    作者:袁孝珺;霍凯芳;李府桂;周奕欣;周明洁

    目的:考察友谊质量在依恋对抑郁、社交孤独的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并检验是否恋爱对该中介模型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亲密关系量表、友谊质量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693名女大学生施测.结果:①友谊质量安全在依恋回避与抑郁(95%CI[-0.060,-0.004])、孤独感(95%CI[-0.093,-0.005])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②是否恋爱对依恋回避和抑郁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β=0.12,P<0.05),恋爱加剧了依恋回避高的女生的抑郁水平.③是否恋爱对依恋回避和孤独感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β=0.13,P<0.05),恋爱加剧了依恋回避高的女生的孤独感.结论:①始成年期女性高依恋回避和焦虑会降低友谊质量,且正向预测抑郁水平和孤独感.②友谊质量可以中介依恋对抑郁、孤独感的影响.③恋爱的个体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降低.

  • 中国人人际责任感问卷的研制

    作者:何垚;黄希庭

    目的:编制适合当代中国人的人际责任感测量工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立足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文献分析基础上结合开放式调查,经内容分析后初步建构了中国人人际责任感的理论结构;根据结构构想,编制了中国人人际责任感问卷,在全国多省市成人样本中进行多次施测,进行测量学指标检验.结果:①中国人人际责任感问卷包含六个维度,分别是尊重呵护、关爱体贴、助人担当、重情有义、不为难损伤、可靠守信,共29个项目;②总量表与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在0.698~ 0.933之间,对105名大学生在一周后进行再次施测,总量表与各维度的重测信度系数在0.633~ 0.859之间;③问卷各维度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517~ 0.878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六因素模型拟合良好;④人际责任感各维度及总量表与尽责性、宜人性以及共情的3个子维度有正相关,与自我中心的1个子维度有负相关,与社会联结感及亲社会倾向有正相关.结论:中国人人际责任感问卷信度和效度良好,符合心理测量学指标,可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使用.

  • 状态-特质好奇量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测评

    作者:陈梁杰;蔡诗涵;张媛;王一凡;张春雨

    目的:对状态-特质好奇量表(A State-Trait Curiosity Inventory,STCI)中文版进行修订并考察其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方法:以状态-特质好奇量表中文版、中国版大学生感觉寻求问卷、学习动机量表以及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为研究工具,对534名中国大学生施测,并对82人四周后进行重测.结果:①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各分量表的单因素模型拟合程度较好,CFI,IFI,TLI,GFI值均大于0.90,RMSEA值均小于0.08,SRMR值均小于0.05,x2/df值均小于4.②状态好奇分量表和特质好奇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91,0.92,重测信度分别为0.64,0.78.③STCI各分量表总分与兴奋与冒险寻求、学习内在动机、开放性的相关系数在0.21到0.70之间,均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状态-特质好奇量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适宜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使用.

  • 儿童社会技能量表在中国学前儿童中的信效度检验

    作者:朱晶晶;李燕;张云;谢庆斌;许玭

    目的:检验教师评定儿童社会技能量表中文版在中国学前儿童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本研究样本来自随机抽取的上海市公立幼儿园3~6岁的学前儿童(N=903,Mage=4.69岁,SD=0.76,500个男孩,占55.4%),这些儿童的带班教师完成儿童社会技能量表和儿童社会能力与行为评定简表,8个月后,教师完成自我主张问卷和儿童行为教师评定量表.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五因素模型拟合良好(x2=2908.47,df=-718,x2/df=4.05,P<0.001,NFI=0.83,CFI=0.87,IFI=0.87,TLI=0.85,RMSEA=0.06),且5个因子都具有较高的同时效度(r=0.32~0.53,Ps<0.01)和预测效度(r=0.24~0.49,Ps<0.01).总量表及各分量表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0.76~0.88)和重测信度(0.73~0.88).结论:儿童社会技能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中国学前儿童社会能力的评估工具.

  • 父母协同教养问卷青少年评定版的修订及其信效度检验

    作者:刘畅;伍新春;邹盛奇

    目的:基于父母评价的协同教养问卷,修订父母协同教养问卷青少年评定版.方法:通过方便取样对北京及广西的295名学生施测,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效标效度分析.通过方便取样,对全国3045名小学、初中及高中学生实施问卷调查,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计算Cronbach's α系数.通过方便取样对北京和湖北的276名学生施测,计算重测信度.结果:父母协同教养问卷青少年评定版的父亲版与母亲版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均包括团结、一致、冲突和贬低四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父亲版与母亲版四因素模型均拟合良好,各维度间均存在中低程度的显著相关.父亲版与母亲版的团结、一致维度与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呈显著负相关,冲突、贬低维度与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呈显著正相关.父亲版与母亲版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均在0.9以上,重测信度均在0.6以上.结论:父母协同教养问卷青少年评定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青少年家庭父母协同教养研究的工具.

  • 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在我国青少年中的信、效度检验

    作者:张鹏;张艺缤;韩瑞雪;刘翔平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中文版在我国青少年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研究首先分层抽样选取了561名11-17岁的中国青少年(平均年龄13.94岁,标准差1.53)进行测试,在所有样本中抽取80人间隔4周实施重测,同时测查了中文版社交焦虑量表和自尊量表.结果:依恋焦虑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4,重测信度为0.755;依恋回避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1,重测信度为0.721.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支持了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中文版在我国青少年中的二因素模型.依恋焦虑得分与社交焦虑得分正相关,与自尊得分负相关;依恋回避得分与社交焦虑得分负相关,与自尊得分正相关.结论: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中文版在我国青少年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 情绪易变性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

    作者:杨丽;陈程;安莉;侯洁;李凌

    目的:引进Harvey等编制的情绪易变性量表,在中国大学生样本中进行中文版信效度检验.方法:采取整群取样的方法对1262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选取大五人格量表神经质分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情感强度量表、Barratt冲动量表、人格诊断问卷边缘型人格障碍分量表作为效度指标.结果:①量表六因素结构拟合良好,x2/df=4.40,RMSEA=0.081,SRMR=0.060,CFI=0.96,NFI=0.95,IFI=0.96;②量表聚合效度、区分效度以及效标关联效度较好;③量表内部的一致性系数为0.95,分半信度为0.88,6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80(n=60),各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4~0.85之间.结论:情绪易变性量表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对情绪易变性进行测量的工具.

  • 幼儿接纳量表第二版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

    作者:宁亚飞;刘春玲

    目的:修订幼儿接纳量表第二版,考察其在中国五到六岁幼儿群体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方便取样选取上海市四所幼儿园共225名大班幼儿,对幼儿接纳量表第二版的中文版进行项目分析、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量表包括情感和行为倾向以及客观行为事实两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两因素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良好,其结构得到了较好的验证;信度分析表明,量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57,重测信度为0.660,分半相关系数为0.841;差异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普通幼儿在量表的情感和行为倾向维度、客观行为事实维度以及总量表上的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融合班级中的普通幼儿在量表的情感和行为倾向维度以及总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班级中的幼儿.结论:幼儿接纳量表第二版的中文修订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中国五到六岁幼儿接纳态度研究的工具.

  • 青少年智能手机使用动机的初步编制

    作者:董玲;任怡臻;彭咏梅;周世杰

    本研究旨在编制智能手机使用动机量表,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将847名被试分为两组,第一组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评估问卷信度,第二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评估问卷结构效度.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六个因子:娱乐,辅助生活,自我表达,人际交往,辅助学习和打发时间.总量表以及各分量表的α系数为0.76~0.94.根据验证性因素分析,对模型进行修改,允许条目16和条目17的误差相关,修改后除TLI和CFI值,其他指标值较满意,因此该量表可以用来测量青少年手机使用动机情况.

  • 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安全感与孤独感的中介效应

    作者:孙丽君;衡书鹏;牛更枫;李俊一;杜红芹;胡祥恩

    目的:在一般攻击模型(GAM)的视角下,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安全感和孤独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孤独感量表和攻击行为问卷对49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①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攻击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②儿童期心理虐待能通过安全感和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对青少年攻击行为产生影响,且该中介作用包含了三条路径:安全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孤独感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安全感—孤独感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安全感和孤独感是儿童期心理虐待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内部机制之一.

  • 大学生神经质与智能手机成瘾:序列中介效应分析

    作者:陈慧;许丹阳;杨智辉

    目的:探究不确定性忍受力与惧怕否定评价在神经质与智能手机成瘾之间的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神经质维度、不确定性忍受力量表和简明惧怕否定评价量表对36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神经质水平、智能手机成瘾、不确定性忍受力与惧怕否定评价四个因素之间两两显著相关;②不确定性忍受力与惧怕否定评价均在神经质与智能手机成瘾之间有中介效应,其中不确定性忍受力的中介效应值为0.267,惧怕否定评价的中介效应值为0.006;③不确定性忍受力与惧怕否定评价在神经质与智能手机成瘾之间具有序列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65.结论:不确定性忍受力和惧怕否定评价是神经质与智能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因素,并具有序列中介效应.

  • 家庭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人格的中介效应

    作者:蒋敏慧;万燕;程灶火

    目的: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IA)的影响及人格的中介效应.方法: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FUSQ)、大五人格问卷简版(NEO-FFI-R)和网络成瘾测验(IAT)对118名网络成瘾青少年(网瘾组)和118名正常青少年(对照组)进行评估.结果:①网瘾组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t=5.56-11.48,P<0.001),宜人性、严谨性、外向性和开放性等人格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t=3.57-9.23,P<0.001),神经质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t=-9.08,P<0.001);②家庭教养方式和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测验总分显著相关(r=0.176-0.554,P<0.001),可解释44.3%的变异;其中尊重-羞辱(β=-0.330)、宜人性(β=-0.147)、严谨性(β=-0.212)、神经质(β=0.21 1)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尺0.001);③宜人性、严谨性和神经质在尊重-羞辱教养方式对网瘾影响中的中介效应分别为23.0%、23.2%、28.3%.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教养方式和人格特质显著关联,其中尊重-羞辱、宜人性、严谨性、神经质对网络成瘾有重要影响,宜人性、严谨性和神经质在尊重-羞辱对网络成瘾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 青少年体像与焦虑、抑郁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作者:张戴林;蔡太生;刘文俐;邹循豪

    目的:调查青少年体像的现状,探究体像与焦虑、抑郁及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多维自我体像关系调查问卷(MBSRQ)中5个分量表:相貌评估、相貌倾向、身体部位满意、超重表、自我分类表;自尊量表(SES)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精简版(DASS-C21)对123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相貌评估、身体部位满意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相貌倾向、自我分类表和超重表男性显著低于女性.超重表、自我分类表偏胖组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偏瘦组,相貌评估、身体部位满意偏胖组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偏瘦组.相貌评估、身体部位满意、超重表、自我分类表与焦虑、抑郁、自尊显著相关,自尊在体像和焦虑、抑郁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结论:个体对自己外貌和身体越满意,自尊水平越高,焦虑、抑郁水平越低;对体重越关心,对自己越不满意的被试则相反,并且体像可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影响焦虑和抑郁.

    关键词: 体像 焦虑 抑郁 自尊
  • 婚姻冲突与儿童内化问题行为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作者:曹雨菲;杨盼盼;刘俊升;周颖

    目的:考察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在父母婚姻冲突与儿童内化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对上述中介效应的调节.方法:采用儿童知觉的婚姻冲突量表(CPIC)、基本心理需求满足量表(BPNS)以及儿童行为的教师评定量表(T-CRS)对488名四、六和八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婚姻冲突能够正向预测儿童内化问题行为;②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在婚姻冲突与儿童内化问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③婚姻冲突经由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影响儿童内化问题行为的中介作用受性别的调节,上述中介效应在女孩中更高.结论: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很有可能是父母婚姻冲突影响儿童内化问题行为的重要中间环节,而上述中介效应存在性别差异.

  • 社会性创伤与PTSD的关系:心理控制感的中介作用

    作者:张静秋;Cody Ding;陆凤英;汤永隆;杨东

    目的:探讨社会性创伤是否可能通过降低心理控制感的方式加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展.方法:通过方便取样抽取正常组被试390人(样本一)、临床组被试86人(样本二),运用自编社会性创伤问卷、夏皮罗一般控制感子量表、DSM-5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测量表进行施测.临床组被试还完成了创伤历史筛查问卷.结果:①社会性创伤-心理控制感-PTSD中介效应模型拟合度高;②正常组,心理控制感在社会性创伤和PTSD之间的间接效应显著,起到部分中介作用.③临床组,在对传统创伤的影响进行控制的条件下,心理控制感的间接效应仍显著,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社会性创伤可以通过心理控制感间接预测创伤后症状的严重性,对心理控制感的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意志控制的调节作用

    作者:罗金晶;董洪宁;丁晴雯;李董平

    目的:探讨累积生态风险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并检验意志控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累积生态风险问卷、意志控制问卷以及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747名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①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②意志控制对累积生态风险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累积生态风险对网瘾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低意志控制而非高意志控制的个体中.结论:意志控制可以缓冲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不利影响.

  • 非适应性认知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间接效应的性别特异性研究

    作者:张琴;雷怡;罗玉晗;王耘

    目的:以往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网络成瘾行为,但是该性别特异性的心理机制却少有涉及.本研究通过建立非适应性认知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影响的动机中介模型,考察该模型中各变量及模型本身的性别差异.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148名初中生为被试,匿名填写网络成瘾问卷、非适应性认知问卷、网络使用危险动机问卷.结果:①非适应性认知、危险动机与青少年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并且该相关关系存在性别一致性.②男生的非适应性认知、危险动机及网络成瘾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③非适应性认知通过危险动机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网络成瘾,并且该间接效应存在性别差异.具体而言,非适应性认知对网络成瘾的直接影响男生显著强于女生,男生的非适应性认知显著预测网络成瘾,而女生的非适应性认知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不显著;危险动机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危险动机对女生网络成瘾的影响显著强于男生;非适应性认知对危险动机的影响性别差异不显著.结论: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需要考虑性别特异性因素的作用.

  • 高边缘性人格障碍特质者的自我-重要他人表征

    作者:张英俊;胡昭然;Khusravsho Rahmatulloev;涂翠平;张逸梅;段以晗;樊富珉

    目的:探究高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特质者的自我-重要他人表征特征.方法:采用自我参照范式.实验一对比28名高BPD特质者与26名低BPD特质者的自我与重要他人参照任务成绩,实验二对比29名有情绪唤起与29名无情绪唤起的高BPD特质者的自我与重要他人参照任务成绩.结果:实验一发现高BPD特质组的自我参照再认成绩显著低于低BPD特质组;高BPD特质组的自我与重要他人参照再认成绩无显著差异.实验二发现高BPD特质者中,有情绪唤起组的自我参照再认成绩显著低于无情绪唤起组,有情绪唤起组的重要他人参照再认成绩显著高于无情绪唤起组.结论:高BPD特质者自我感相对低,自我概念受到重要他人影响,且情绪唤起会增加二者的严重程度.

  • 微信对被排斥者的补偿作用

    作者:胡维;杨林川;吕厚超;李晔

    目的:探讨微信能否恢复被排斥者受损的基本心理需求,减少补偿行为.方法:采用2(网络掷球处理:排斥VS.接纳)×2(图标呈现:微信VS.爱奇艺)组间设计,社会排斥的操作采用网络掷球范式,社交媒体图标呈现的操纵将微信图标呈现作为实验组,爱奇艺图标呈现作为控制组,因变量测量为社会交往意愿.结果:呈现爱奇艺图标时,被排斥被试比被接纳被试表现出更强的社会交往意愿.而呈现微信图标时,被排斥被试和被接纳被试表现的社会交往意愿无显著差异.结论:微信能起到对被排斥被试的补偿作用,减少补偿行为.

  • 长期海洛因戒断者的冲突适应能力——来自ERPs的证据

    作者:周艳艳;任殿强;张海波

    目的:海洛因滥用导致海洛因依赖者认知控制功能损伤,本研究通过使用ERP技术来探究这种损伤在长期物质戒断后的恢复水平.方法:本研究对比参与字母Flanker任务的长期海洛因戒断组和正常组冲突适应能力的时程动态过程.结果:①两组被试在冲突试次上的反应时(RT(I))均显著长于一致试次(RT(C)),Flanker冲突效应(RT(I-C)没有组间差异;进一步检验发现,两组被试的试次间调节的反应时之差(RT(cI-iI)差异不显著.②对照组在一致-冲突试次(cI)条件下引发的N2平均振幅显著大于冲突-冲突试次条件(iI),而长期海洛因戒断组N2效应消失.③长期海洛因戒断组在冲动性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行为和电生理指标出现分离性的结果,即长期海洛因戒断组在反应时上能够较好的解决冲突,但是长期吸食海洛因导致其认知控制功能损伤.

  • 部分线索效应对目击证人辨认的影响

    作者:孙芮;张冠宇;李洁璿;侯晓;冯啸;高峰强;韩磊

    目的:研究采用模拟目击证人辨认范式考察部分线索效应对目击证人队列识别的影响.方法:采用3(线索条件:无线索、场景线索、人物线索)×2(罪犯是否在列:罪犯在列、不在列)混合设计,主要考察不同线索条件对再认正确率的影响.结果:场景线索下面孔再认正确率低于无线索和人物线索条件下的再认正确率,无线索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低于人物线索条件下的再认正确率.结论:该研究证明在目击证人辨认中也存在部分线索效应.该结论对场景记忆以及司法指认过程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较高的实践价值.

  • 大学生对中外品牌认可程度的内隐态度偏差

    作者:季欣蕾;范乐佳;罗兴伟;王湘

    目的:来源国效应指因品牌的来源国不同,人们对不同品牌的认可程度存在差异.本实验旨在了解大学生对国内外品牌的内隐认可程度,以验证来源国效应的存在.方法:基于内隐社会认知和来源国效应的理论,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的方法对50名大学生进行行为学测试.结果:被试对“外国品牌与积极态度”和“中国品牌与消极态度”组合的反应时要显著快于“中国品牌与积极态度”和“外国品牌与消极态度”组合的反应时(P<0.001),存在显著的IAT效应.结论:大学生人群存在非意识觉察的外国品牌与积极态度联系更为紧密,本国品牌与消极态度联系更为紧密的现象,即在内隐消费态度上存在品牌来源国效应的偏差.

  • 预期道德行为增加当前不道德行为?——预期道德心理许可效应的本土验证

    作者:徐同洁;胡平

    目的:验证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是否存在预期道德心理许可效应.方法:通过操纵预期道德行为,使用外显助人量表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测量被试当前的道德行为和内隐道德态度.结果:在外显道德行为上没有验证预期道德心理许可效应,预期道德行为组被试表现出道德行为的一致性;在内隐道德态度上验证了预期道德心理许可效应,预期道德行为组被试对精神障碍患者表现出更强的内隐偏见.结论:本研究从内隐层面验证了预期道德心理许可效应,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提高研究效应量.

  • 具身模拟的认知神经机制

    作者:黎晓丹;丁道群

    具身模拟(Embodied Simulation)是指个体对身体动作与环境的观察、身体感知模拟等过程中的认知功能,其涉及的大脑区域主要包括视觉皮层、躯体感觉皮层、前运动皮层等.本文主要介绍具身模拟的初级认知(动作观察与模拟)和高级认知(社会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研究,以及在个体发展和进化心理学的新视角下具身模拟机制的研究,旨在为具身模拟的神经机制模型提供初步的思路.

  • 额叶-纹状体-丘脑神经环路功能连接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的相关

    作者:黄小军;艾力莎;蒲唯丹;刘海洪;吕东升;薛志敏;刘哲宁

    目的:探讨纹状体的功能连接和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运用基于体素的功能连接分析法来识别精神分裂症患者纹状体与其他脑区功能连接的异常,入组对象为70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0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我们发现患者的左侧尾状核与左侧额中回、左侧额上回以及左侧丘脑,右侧尾状核与右侧额中回、左右两侧丘脑,右侧壳核与右侧楔叶均表现为功能连接减弱.相关分析发现,左侧尾状核和左侧额中回的功能连接强度与患者阳性症状量表的幻觉评分成负相关,右侧尾状核与右侧丘脑的功能连接强度与患者阳性症状量表的怪异行为呈正相关.结论: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纹状体-丘脑环路静息态功能连接存在异常.并且此环路中的左侧尾状核与左侧额中回以及右侧尾状核与右侧丘脑的功能连接异常可能分别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幻觉和怪异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 放逐对潜在接纳线索选择性注意的作用:社交焦虑的调节效应

    作者:邓衍鹤;向睿洋;刘翔平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交焦虑在放逐对潜在接纳线索(积极面孔)选择性注意作用中的调节效应.方法:将被试随机分配到放逐或控制组,使用网络掷球任务进行放逐/控制操纵后,使用改进版点探测任务测量其对积极面孔在定向和脱离过程中的注意偏向.结果:在对积极面孔的注意脱离上,社交焦虑对放逐操纵的调节效应显著,简单效应分析表明,低社交焦虑被试遭遇放逐后从积极面孔脱离更慢,而高社交焦虑被试却脱离更快.结论:社交焦虑水平能够显著调节放逐后个体对积极面孔的注意脱离加工过程,对理解社交焦虑的起源与维持有重要启示.

  • 信息提供者身份对学前儿童选择性信任的影响

    作者:马卓娅;张优;刘靖;王异芳

    目的:选择性信任是发展心理学领域新兴的研究热点,它是指儿童对信息提供者的一种有区别选择.本研究考察当两位不同身份的信息提供者做出相同行为、陈述相同陈词时,儿童是否会有不同反应.方法:120名3-5岁的儿童在面对两类不同材料(两可图片、两难故事)时,当教师和同伴两种身份的信息提供者同样表达出与被试相反的观点时,观察被试的选择性信任倾向.结果:方差分析表明,儿童在教师组的观点改变率明显高于同伴组(P<0.0l);儿童在故事任务上的观点改变率明显高于图片任务(P<0.01);材料类型和信息提供者身份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结论:与同伴相比,3-5岁儿童更愿意信任教师;3-5岁儿童的选择性信任受到材料类型的影响,与两可图形材料相比,3-5岁儿童更容易在道德两难问题上信任教师的信息;相比于两可图形情境,3-5岁儿童在两难故事情境中受教师影响的程度更大.

  • 学校正念干预的基本形式及特点

    作者:冯宇;段文杰

    学校正念干预是将正念技术及理论运用到校园环境中的一套干预体系.在开展时可以根据个体需要和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学校正念干预主要包括以正念减压疗法为基础、以正念认知疗法为基础、以综合性正念干预疗法为基础、以青少年专业正念项目为基础和以传统学校心理健康课程为基础的五种干预形式.这些项目主要具备三大特点:一是干预形式以团体为主;二是干预活动丰富多彩;三是干预指导者形式多样.在未来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建立合适规范的实施原则以及推广学校正念干预的应用.

  •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注意偏向矫正训练

    作者:黄思媛;张英俊;姚泥沙;Marcus A.Rodriguez;樊富珉

    目的:考察注意偏向矫正如何影响高社交焦虑个体的负性注意偏向和焦虑反应.方法:对高社交焦虑大学生被试(18人)进行连续四天的注意偏向矫正训练,并观测训练前后被试自我报告的焦虑症状、点探测和眼球追踪任务中对愤怒面孔的注意偏向,以及压力性社交任务所引起的心率变化.结果:经过注意偏向矫正,高社交焦虑被试花费更长时间初次偏向性地将注视点落在愤怒-中性面孔对中的愤怒面孔上,同时其在社交压力下表现出更低的心率升高程度.结论:注意偏向矫正训练有助于改善高社交焦虑个体对威胁刺激的警觉及在社交情境中的焦虑反应.

中国临床心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