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중국림상약리학여치료학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药理学会
- 影响因子: 0.9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2501
- 国内刊号: 34-120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樟芝多糖抑制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生成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樟芝多糖抑制肝癌细胞条件性培养基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转化的作用.方法:分离人肝癌细胞HepG2培养基(CM),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正常组为常规DMEM培养基+10%胎牛血清(FBS),对照组为CM+10%FBS培养,实验组为CM+10%FBS培养+10 mg/L的樟芝多糖培养.应用CCK-8试剂盒检测MSC的细胞活性,BrdU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肌间线蛋白(Desmin)、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FSP)的表达以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信号转导分子(Smad1、Smad2)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 α-SMA、FAP和FSP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MSC的细胞活力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实验组(P<0.05),三组细胞的细胞凋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MSC中G0/G1期比例降低,S期比例增高,相比正常组和实验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MSC中α-SMA、Desmin、FAP、Tsp-1、FSP的表达水平以及TGF-β1、Smad1、Smad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实验组(P<0.05),免疫荧光结果也显示对照组中α-SMA、FAP和FSP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实验组(P<0.05).结论:肝癌细胞条件性培养基可以促进MSC向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转化,而樟芝多糖可以抑制该转化,这是樟芝多糖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
黄连解毒汤对幼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NO通路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HLJD)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及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6周龄雄性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SHR组)、阳性组(卡托普利组)、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黄连解毒汤低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10只(正常WKY大鼠),灌胃6周并用无创尾套法测量其尾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超氧物歧化酶(SOD)、血管紧张素II(An-gII)、钙调素(CaM)含量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测定胸主动脉中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环鸟苷酸依赖性蛋白激酶(cGK)、肌球蛋白结合亚单位(MYPT1)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给药6周后,与模型组相比,黄连解毒汤各剂量组和阳性组均能显著地降低大鼠的血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动物血清中AngII与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NO与CaM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和黄连解毒汤各组中的AngII与SOD水平降低(P<0.01或P<0.05),NO与CaM水平提高(P<0.01或P<0.05).黄连解毒汤能够降低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RhoA、MYPT1的表达(P<0.05),并能提高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cGK的表达(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能降低高血压大鼠的血压,调节血管内皮舒缩因子的分泌,并可影响cGK,RhoA,MYPT1等因子的表达,而这些因子的表达与NO的活性密切相关.
-
云南白药通过抗炎作用缓解碘乙酸钠诱导的大鼠膝骨关节炎疼痛
目的:研究云南白药对碘乙酸钠(sodium iodoacetate,MIA)诱导的大鼠膝骨关节炎疼痛改善机制.方法:选取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B)、模型组(C)、云南白药组(YB,125 mg/kg)和双氯芬酸钠组(Diclofenac sodium,DF,2.5 mg/kg).除正常组外,每只鼠右后膝关节注射2 mg MIA.造模前1 d,测每只鼠右后肢的机械痛阈值及冷痛潜伏期作为各指标的基础值.造模后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并每周测两次机械痛及冷痛潜伏期.药物治疗35 d后测定大鼠血清PGE2水平,行膝骨关节HE染色,参照Markin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膝骨关节炎机械痛阈值显著降低(P<0.01),血清PGE2水平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云南白药和双氯芬酸钠能显著提高大鼠膝骨关节炎机械痛阈值(P<0.01),降低膝骨关节炎大鼠血清PGE2水平(P<0.05),延缓膝骨关节炎软骨损伤.结论:云南白药可能通过抗炎作用显著缓解MIA诱导的大鼠膝骨关节炎疼痛症状.
-
左卡尼汀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与分析左卡尼汀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8周龄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大鼠.为对照组提供单次腹腔内生理盐水(10 mL/kg)注射,接着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kg);为糖尿病肾病组提供单次腹腔内链脲霉素(65 mg/kg)注射,接着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kg);对于实验组,则提供单次腹腔内链脲霉素(65 mg/kg)注射,接着静脉注射左卡尼汀(50 mg/kg),都为1次/d,持续14 d,记录实验后肾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与糖尿病肾病组都造模成功,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体质量显著高于糖尿病肾病组(P<0.05),血肌酐与尿蛋白排泄量及IL-6、TNF-α含量都显著低于糖尿病肾病组,肾组织Bcl-2、Caspase-3表达量都显著低于糖尿病肾病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在大鼠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能有效发挥肾功能保护作用,抑制肾组织的Bcl-2、Caspase-3表达,促进大鼠体质量恢复正常.
-
基于GEO数据库筛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糖皮质激素耐药相关基因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表达芯片筛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糖皮质激素耐药相关的基因,分析其可能参与的信号传导通路.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表达谱数据集,应用R软件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糖皮质激素敏感组与耐药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功能(GO)分析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构建基因间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关键基因.结果:共筛选出差异基因109个,其中表达上调基因86个,下调基因23个.GO富集分析得到DEGs主要涉及免疫应答,凝血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细胞迁移等生物过程;pathway分析发现DEGs主要富集参与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MAP通路、细胞凋亡等;互作网络分析挖掘出的关键基因FOS、NFKB1、MAP2 K1、IRS1、CASP3.结论:糖皮质激素耐药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存在基因差异表达,筛选出耐药相关的重要作用基因及信号通路.
-
自噬在肾间质纤维化小鼠中的表达趋势
目的:观察肾间质纤维化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术后不同时间点自噬的表达趋势.方法:32只清洁级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分组:假手术(Sham)组、UUO模型(UUO)组,分别在UUO术后3、7、14 d处死小鼠,假手术组7 d处死,每组小鼠8只.留取血清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光镜病理结果,电镜超微结构观察自噬体的形成,Westernblot检测肾组织LC3蛋白和P62蛋白的表达.结果:UUO术后梗阻侧肾脏皮质变薄,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单个核细胞浸润,肾小球无明显病变,病理变化以UUO术后14 d突出.与Sham组相比,LC3-Ⅱ蛋白含量从3 d开始逐渐增高,7 d时达峰值,14 d时下降;而P62与LC3-Ⅱ相反,3 d开始下降,7 d达低值,14 d又逐渐恢复,表明自噬在7d这个时间点表达显著.电镜显示UUO术后7 d出现自噬小体和吞噬泡现象.结论:UUO术后自噬的表达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在7d时表达显著,自噬与病理严重程度不平行.
-
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与HBV-DNA的关系及在HBV感染发展中尤其是重症化进程(如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作用.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浙江省青春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60例,乙肝肝硬化(LC)患者30例,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30例.CHB组又分为HBeAg阳性组30例,HBeAg阴性组30例.以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因子(PD-1),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T淋巴细胞(CD3+),辅助T细胞(CD4+)和抑制T细胞(CD8+)百分比,PCR法检测各组HBV-DNA载量.采用Pearson分析相关性.结果:HBV感染者CD4+CTLA-4和CD8+CTLA-4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其中CHB组CD4+CTLA-4、CD8+CTLA-4、CD8+PD1、CD4+Tim3和CD8+Tim3的表达均高于LC组和ACLF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者CD3+、CD4+、CD4+/CD8+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CD8+的表达高于对照组,CHB组CD3+,CD4+和CD4+/CD8+均高于LC组和ACLF组,CD8+的表达均低于LC组和ACLF组,CHB组HBV-DNA水平高于LC组和ACLF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中HBeAg阳性组CD4+CTLA-4、CD8+CTLA-4、CD3+、CD4+和CD4+/CD8+的表达均低于HBeAg阴性组,CD4+PD1、CD8+PD1、CD4+Tim3、CD8+Tim3和CD8+的表达均高于HBeAg阴性组(P<0.05).HBV感染者HBV-DNA与CD8+PD-1,CD8+Tim3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CD4+CTLA-4,CD8+CTLA-4,CD4+Tim3,CD4+PD-1,CD3+,CD4+和CD8+不具有相关性(P>0.05).与LC组比较,ACLF组患者CD4+PD-1的表达水平升高,CD8+CTLA-4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HBV感染发展尤其是重症化进展(如ACLF)相关联,对疾病的疗效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二甲双胍作为经典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其作用安全有效,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降血糖.近来研究发现,使用人群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二甲双胍可能为潜在的抗肿瘤药,其机制尚不明确,相关通路的研究有利于揭示其抗肿瘤的作用机理,对于寻找肿瘤治疗靶点和开发其作为新的抗肿瘤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AMPK依赖和非依赖的角度,对二甲双胍抑制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
三阴性乳腺癌化疗及放疗增敏作用研究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均为阴性的乳腺癌,具有预后差、复发率高、侵袭转移快和死亡率高等特点.化疗是临床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但随着治疗的进展,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易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反应,从而使治疗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寻找有效的增敏靶点和制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治疗价值.本文将从三阴性乳腺癌放疗及化疗现状,已知的增敏靶点研究进展以及具有潜在增敏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方面予以综述,旨在为三阴性乳腺癌化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
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表观遗传药理学进展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的一种疾病,又称心功能不全,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并以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等系统激活为特征.通过临床观察,心衰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存在极大异质性,因此在实际用药时,除了要考虑一般的环境因素,还要顾及遗传背景,尤其是序列不改变的表观遗传学.目前,有报道认为心衰患者的用药反应和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croRNA等修饰相关,但涉及该领域的研究还不多见,因此本文就近几年心衰治疗药物的表观遗传药理学进展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综述.
-
氧化三甲胺与炎症性疾病
体内高水平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能够促进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TMAO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等炎症性疾病的关系以及TMAO引起炎症性疾病的潜在分子机制予以综述.
-
钠钙交换体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钠钙交换体(sodium calcium exchanger,NCX)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膜性结构(细胞质膜、线粒体膜和分泌小泡膜等)上的阳离子转运蛋白,具有前向模式和反向模式.通过这种双向模式,可以对胞质内的Ca2+浓度进行快速精准的调节,继而影响细胞的一系列生理活动.而肾缺血再灌注时,NCX反向模式的异常激活可介导细胞Ca2+超载,进而触发一系列有害代谢反应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目前,选择性抑制NCX反向模式的苯氧基衍生物得到了较多研究,并成为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药物靶点.
-
半枝莲抗结直肠癌及其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难以根除且极易发生转移,给治疗带来难度.近年来研究显示,中药半枝莲能通过多种途径对结直肠癌及其转移进行分子靶向治疗,主要有信号传导通路、相关抑癌基因、端粒酶活性、机体免疫力4个方面.本文综述半枝莲对结直肠癌及其转移的治疗分子机制,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MRP3、MRP4肿瘤相关研究进展
肿瘤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并且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MRP家族是一种跨膜ATP结合盒(ABC)转运体,对肿瘤分子机制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MRP3和MRP4作为MRP家族成员,是近年来比较新型的肿瘤分子靶点,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故本文就MRP3和MRP4的结构以及在肿瘤诊断或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调控做一综述,为未来肿瘤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乌司他丁联合氢化可的松治疗重症脓毒血症休克的疗效及对血清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氢化可的松治疗重症脓毒血症休克的疗效及对血清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诊的87例重症脓毒症继发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试验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20万U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200 mg氢化可的松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血清降钙素原(PCT)、IL-6、IL-10、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及28 d死亡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6.36%(38/44)、67.44%(29/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收缩压(SBP)分别为(85.82±6.25)、(78.80±9.26)mmHg,C反应蛋白(CRP)分别为(34.78±4.79)、(46.76±5.93)mg/L,白细胞计数(WBC)分别为(7.85±2.02)、(12.49±2.14)×109/L,PCT分别为(1.50±0.22)、(2.70±0.46)ng/mL,IL-6分别为(59.13±12.73)、(82.32±18.40)pg/mL,IL-10分别为(10.04±1.25)、(14.41±1.88)pg/mL,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分别为(10.30±1.41)、(14.51±1.6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0.02±1.65)、(16.00±1.36)d,对照组分别为(17.58±2.54)、(24.00±1.6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试验组出现1例注射部位皮疹,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28 d死亡率为4.55%(2/44)、20.93%(9/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氢化可的松用于重症脓毒症继发休克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病情、降低死亡率,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氨甲环酸联合低中心静脉压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氨甲环酸(TXA)及低中心静脉压(LCVP)技术对肝移植患者术中容量管理、脑氧代谢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因终末期肝病接受肝移植患者48例,随机分为3组(n=16):对照组(A组),低中心静脉压组(V组)和氨甲环酸联合低中心静脉压组(T组).A组常规处理;V组通过术中吸入七氟烷和静脉泵注硝酸甘油等手段维持中心静脉压(CVP)在3~5 cmH2 O范围内,同时联合多巴胺持续泵注,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0 mmHg;T组在麻醉诱导后静注负荷剂量20 mg/kg氨甲环酸,而后以10 mg·kg-1·h-1持续泵注至术毕,同时联合实施LCVP,方法同V组.每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即刻(T1)、无肝期前10 min(T2)、无肝期30 min时(T3)、新肝期30 min时(T4)、新肝期2 h时(T5)、术毕时(T6),采集桡动脉和颈内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动脉-颈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CERO2)、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乳酸浓度差(VADL)及D-二聚体(D-dimer)等指标.记录手术耗时、无肝期时间、ICU停留时间、红细胞和血浆输入量、输液总量、出血量及尿量等指标.结果:A组D-二聚体水平在T3、T4时较T1明显升高(P<0.05),而V组和T组各时间点D-二聚体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T5及T6各时点,3组间CaO2、CjvO2、Ca-jvO2、CERO2、VAD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T3、T4时CaO2、CjvO2、Ca-jvO2、CERO2、SjvO2均较T1和T2时明显下降(P<0.05),而VADL较T1和T2时明显升高(P<0.05).T组住院时长较A组和V组缩短(P<0.05).与A组比较,V组和T组术后输注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量显著减少(P<0.05),以T组更为明显,尿量均增加(P<0.05),但V组和T组差别不大.结论:TXA联合LCVP技术可安全应用于肝移植术,维持正常脑氧代谢,并可减少术中出血及血制品的应用,加速康复.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HIE患儿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20 mg+10%GS注射液30~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观察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20 mg+10%GS注射液30~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2 mL注射用水,肌内注射,每天一次)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智能发育及运动发育情况;记录两组患儿意识反射、吸吮反射、肌张力恢复时间;测定两组患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S-100β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3.44%(57/61),对照组为80.33%(4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04,P<0.05);观察组出生后28 d神经测定量表(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3个月观察组智能发育指数(MDI)、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意识反射恢复时间、吸吮反射恢复时间及肌张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GF-1水平升高,MBP、NSE、VEGF及S-100β水平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GM1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HIE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神经功能,缩短恢复时间,降低血清相关因子水平.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对预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临床风险的意义
目的:探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入院时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与冠脉病变程度和临床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患者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记录其临床特征和冠脉造影的结果.继之,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GRACE(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冠脉造影Gensini评分.根据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结果将患者分成低(low NLR)、中(me-dium NLR)、高(high NLR)NLR(LNLR,MNLR,HN-LR)3组后,比较3组患者之间一般临床特征、GRACE评分、Gensini评分的差异并分析NLR与GRACE评分、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HNLR组年龄、吸烟率、静息心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血肌酐水平、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史、心电图ST段压低比率高于LNLR组(P均<0.01).HNLR组他汀类药物使用比率显著低于LNLR组(P<0.01).HNLR组GRACE评分、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MNLR组及LNLR组(P均<0.01);MNLR组GRACE评分、Gensini评分水平显著高于LNLR组(P均<0.01).NLR与GRACE评分、Gensini评分呈现明显的正相关(P均<0.01).结论:入院时的NLR能够很好地预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以及临床风险;入院时循环中NLR越高,则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提示临床风险越高.
-
化学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中常见筛选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和总结化学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中,受试者筛选失败的常见原因.方法:汇总我院已完成的11项化学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中参加筛选体检的1293名健康成年受试者的筛选结果,对筛选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归纳筛选失败的主要原因.结果:1293名受试者中,筛选失败的有702人,筛选失败率为54.29%.受试者筛选失败的原因包括实验室检查异常、生命体征检查异常、辅助检查异常、撤回知情同意、BMI不符合等.筛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有临床意义的实验室检查、生命体征检查和辅助检查异常,共约占67.38%;少部分受试者因不良嗜好导致筛选失败.总体筛选失败率与受试者的年龄呈正相关.结论:提高受试者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加强有关临床试验风险和信息的告知,将有助于提高受试者的筛选成功率.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所致体质量降低的关联研究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所致体质量变化的关联.方法:调查并随访1516例首发SZ患者使用利培酮、阿立哌唑、喹硫平、氯氮平、奥氮平、奋乃静治疗2至7周后的体质量变化.使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APOE基因变异与SZ患者药物治疗所致体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使用利培酮药物治疗患者中,rs7412位点相加模型增加体质量降低风险,HR(95%CI)为1.78(1.01-3.14),P=0.045.在使用利培酮药物治疗患者中,rs405509位点AC/CC基因型携带者相比AA基因携带者体质量降低的风险升高,HR(95%CI)为1.75(1.02-2.98),P=0.04.在除利培酮以外的其他药物治疗患者中,未发现rs769450,rs7412和rs405509不同基因型(相加模型、显性模型和隐性模型)与体质量增加、体质量降低的发生风险存在统计学关联,P值均>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基线体质量正常组以及基线体质量超重或肥胖中,rs7412和rs405509不同基因型(相加模型、显性模型和隐性模型)与体质量降低的发生风险无异质性,P值均>0.05.结论:APOE基因rs7412和rs405509位点变异增加了SZ患者服用利培酮所致体质量降低的风险;临床应关注基线体质量正常患者APOE基因rs7412 C>T、rs405509A>C变异与利培酮所致体质量降低.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