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mmunology 중국면역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484X
  • 国内刊号: 22-11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2-8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免疫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杨贵贞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丁苯酞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HSP70及TLR4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晓璇;邱海鹏;赵淑敏

    目的:研究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凋亡及HSP70及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44只实验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 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 IR组)、给予NBP干预的缺血再灌注组( NBP组)各48只,各组再根据缺血2 h后再灌注的时间6 h、12 h、24 h和48 h分为4个小组,每小组各12只。通过Longa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NBP组待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后立即予NBP灌胃,IR及Sham组作为对照组,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比较不同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细胞凋亡数、HSP70及TLR4表达的差异。结果:再灌注时间为12 h、24 h和48 h时,NBP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IR组(P均<0.05);在任意灌注时间段内,IR、NBP组的凋亡细胞数均显著高于Sham组(P均<0.01),NBP组的细胞凋亡数均显著低于IR组(P均<0.01);在任意灌注时间段内,NBP、IR组的HSP70和TLR4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Sham组( P均<0.01);与IR组相比, NBP组的HSP70和TLR4的表达量显著降低( P均<0.01)。结论:NBP可以通过抑制HSP70和TLR4的表达量,改善细胞的凋亡数和机体炎症反应,从而起到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

  • 糖化血红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碧玲;谭庆玲;张惠;姚平

    目的:糖化血红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并纳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75例,其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12±3.45 vs 4.87±1.65;t=4.472, P<0.001)。观察组患者CD4/CD8值显著低于对照组(1.57±0.41 vs 1.82±0.52;t=2.104,P=0.039)。观察组IgM水平(1.39±0.46 vs 2.21±0.65;t=5.978,P<0.001)及IgA水平(1.62±0.41 vs 2.33±0.71;t=4.948,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IgM(r=-0.418,P=0.004)及IgA(r=-0.573,P<0.001)呈现显著正相关;而与CD4/CD8呈现显著负相关( r=-0.507,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存在缺陷,且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

  • 苯扎贝特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陈曲波;彭桉平;黎翠翠;赵蓉;卢欣沂;何敏;周丽敏;吴炜霖

    目的:观察苯扎贝特(Bezafibrate,BF)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探讨其免疫抑制作用机理,为BF治疗PBC的作用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PBC患者的PBMCs,磁珠分选CD4+T细胞,加入anti-CD3、anti-CD28及不同浓度的BF,以流式细胞方法和ELISA分析BF对CD4+T细胞活化、增殖及Th1/Th17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结果:(1)BF能抑制PBC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活化;(2)BF呈浓度依赖性抑制PBC外周血CD4+T细胞增殖(P<0.05);(3)BF也能够抑制PBC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产生IFN-γ和IL-17(P<0.05)。结论:BF可通过抑制CD4+T细胞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 Hcy、FA、VitB12及CA15-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翠红;赵玉萍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及CA15-3水平,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55例,35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分别以比色法测定Hcy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FA、VitB12及CA15-3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Hcy、CA15-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乳腺良性肿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乳腺良性肿瘤患者Hcy、CA15-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FA、VitB12水平乳腺癌组明显低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 P<0.05);乳腺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FA、VitB12水平无明显差异( P>0.05)。癌症组FA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递减,而Hcy、CA15-3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递增。相关性分析表明,Hcy与FA、VitB12呈负相关(r=-0.341,r=-0.540)。 CA15-3与Hcy呈正相关,与FA呈负相关(r=0.378,r=-0.361)。结论:联合测定乳腺癌患者血清Hcy、、CA15-3、FA、VitB12水平的变化对其病情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少肌症相关表型单变量与双变量GWAS分析比较

    作者:海荣;张垒;高学文

    目的:探讨少肌症主要表型瘦体重(Lean body mass, LBM)和初潮年龄(Age at menarche,AAM)潜在的多微效基因。方法:随机选择白种人女性1692作为研究样本,随机选择中国女性801名作为验证样本。采用Affymetrix公司的Genome-Wide Human SNP Array 6.0芯片套装,对研究样本和验证样本的909、622 SNP 进行基因分型,然后对四肢LBM 和AAM进行双变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双变量GWAS鉴定的SNP rs1860547和rs11030746在双变量GWA分析中全基因组水平非常显著,经过验证P<0.05,在SNP rs1860547上游发现对LBM和AAM具有重要影响的KCNA1和KCNA5基因,在SNP rs11030746下游发现KCNA4基因。单变量GWAS鉴定的SNP rs1860547和rs11030746全基因组水平非常显著,经过验证P<0.05,在SNP rs1860547上游发现对LBM具有重要影响的KCNA1和KCNA5基因,在SNP rs11030746下游发现KCNA4基因。结论:白种人女性中KCNA1、KCNA4、KCNA5基因可能是LBM和AAM密切相关的多微效基因。

  • HPV16、58型感染导致宫颈微环境中免疫因子变化及宫颈细胞中病毒整合的初步研究

    作者:洪慧;王鹤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apillomavirus,HPV)16和58型感染导致宫颈局部微环境中免疫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2、IL-4,干扰素(Interferon,IFN)-γ浓度变化及宫颈细胞中HPV16/58病毒DNA整合与宫颈病变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3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住院行HPV DNA分型检测,且组织病理结果诊断为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灌洗液共89例及宫颈脱落细胞140例,根据HPV分型结果将89例宫颈灌洗液分组为:①HPV16(+)58例;②HPV58(+)31例。应用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检测89例患者宫颈微环境中免疫因子IL-12、IL-4、IFN-γ的浓度;将140例宫颈脱落细胞根据HPV分型结果分组为:①HPV16(+)106例;②HPV58(+)34例。采用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HPV16/58的E2和E6基因,根据E2/E6拷贝数比值判定HPV16/58 DNA的存在状态。结果:①HPV16(+)组中IL-4浓度明显高于HPV58(+)组( P<0.05);IL-12、IFN-γ的浓度明显低于HPV58(+)组( P<0.05)。②HPV16 DNA与HPV58 DNA的存在状态有着显著差异( P<0.05),HPV16 DNA整合比率比HPV58 DNA整合比率明显增大。结论:HPV16和58型感染不但可以导致宫颈细胞外局部免疫微环境中的IL-12、IFN-γ的降低和(或) IL-4的升高,还可导致病毒在宫颈细胞内整合,通过宫颈细胞内外变化导致宫颈病变甚至宫颈癌的发生;HPV16较HPV58更容易造成宫颈组织发生癌变。

  •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癌组织中p53、Fas、TNF-α和Cyclin E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孙勤暖;李冬梅;吴罡;屠军;云芬;徐晓艳;于慧玲

    目的:观察肿瘤抑制基因(p53)、细胞凋亡信号受体(F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周期素E (Cyclin 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穿刺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n=74)、同期体检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n=26)。两组均空腹抽取静脉血,实验组于术后留取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术后7 d再次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癌旁正常组织及癌组织中p53、Fas、TNF-α和Cyclin E蛋白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53、Fas、TNF-α和Cyclin E的基因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53、Fas、TNF-α和Cyclin E的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分析其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中p53、Fas和TNF-α的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yclin E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组织中p53、Fas和TNF-α的蛋白含量、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及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Cyclin E的蛋白含量、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及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p53、Fas和TNF-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下调和Cyclin E表达水平上调,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四者的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标记物,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率。

  • miRs调节HIV-1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慧群;刘朝奇

    miRs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它参与细胞内多种基因表达的调节继而影响细胞功能。研究表明肝脏内丰富的miR-122是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复制是所需的,目前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的miR-122抑制剂已处于Ⅱ期临床实验[1],而HIV-1感染患者常合并HCV感染,由此有许多研究者开始研究 miRs 在HIV-1的入侵及复制过程中是否具有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新研究进展。

  • 结核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爱萍;徐娟;杨本付

    结核病是当前艾滋病病毒或者说艾滋病( HIV/AIDS)大流行背景下倍受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有1/3的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每年大约有900万新发结核病例,有200万病例死亡[1-3]。
      研究表明,人类对结核病的遗传易感性不同。只有10%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MTB )的个体会发展为临床疾病,并且疾病表现也是多样的,这些表明,宿主因素在疾病易感性和自然史上发挥较大的作用[4]。黑人的巨噬细胞比白人抵御结核病感染的能力差。 Shaw等[5]的研究也提示一般双位点模型比单基因共显性模型更适于分析结核病。 M?ller M[6,7]的研究表明欧洲人感染结核杆菌的可能性比较低,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人感染结核杆菌的时代较晚和实施较先进的治疗方法,人群中的敏感性变异不大。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即使暴露于相同的环境因素,非洲血缘的人结核易感性是欧洲血缘人的两倍,这种差异与社会经济因素无关[8]。

  • CpG-ODN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庆勇;罗春华;朱武飞

    含胞嘧啶-鸟嘌呤( CpG )二核苷酸的寡聚脱氧核苷酸链( CpG-ODN)是一种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佐剂,这是一类合成的、包含有1个或多个非甲基化的CpG基序的单链DNA。研究表明, CpG-ODN能够选择性地增强脊椎动物的细胞和/或体液免疫应答,有效提升多种疫苗的免疫效果[1]。它能直接活化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增强抗原提呈能力,促进抗体的分泌;间接活化T细胞和NK细胞等免疫效应细胞,增强其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分泌,诱导Th1型免疫应答,产生细胞及体液免疫,因此, CpG-ODN是一种理想的疫苗佐剂。目前国外研究CpG-ODN作为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疫苗佐剂已进入Ⅰ/Ⅱ期临床试验阶段[2,3],并已证实CpG-ODN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新型免疫佐剂。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自噬现象研究进展

    作者:王超(综述);潘庆军;刘华锋(审校)

    自噬( Autophagy )指细胞内的溶酶体降解自身细胞器和其他大分子的过程,受多种基因调控,已明确的自噬相关基因多达30余种。其中Atg5、Atg6( Beclin-1)和Atg8被证明为自噬的必要标志。 Atg5与Atg12相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募集游离的LC3( Atg8)并与其形成共轭复合物,靶向定位在空泡膜上形成自噬复合体支架[1];Beclin-1(Atg6)既可以通过与Atg14 L作用调节自噬的起始过程,也可以通过与其结合蛋白 Rubicon、UVRAG 形成 Beclin-1:hVps34:UVRAG复合物,诱导自噬体的成熟,以及加速细胞内吞后的运输[2]。

  • Pannexin1介导的炎性反应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魏丽(综述);陈英辉(审校)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然而,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1969年, Walker 首先提出免疫机制参与癫痫的发生,癫痫与炎症免疫之间的关系便成为人们研究癫痫的一个重要途径。 Pannexin ( Panx )是继Connexin、Innexin后新发现的缝隙连接蛋白家族,多项研究表明, Panx与Connexin 在功能上存在重叠,参与免疫反应的启动与炎性因子的释放。本文就Panx、癫痫及炎症三者之间的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破骨细胞抑制凝集素相关蛋白2的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作者:吴素霞;柴立辉;王战争;刘广超;田文志;马远方

    目的:为了获得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OCILRP2-Fc和OCILRP2特异性抗体,用于OCILRP2生物学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方法:构建了融合人IgG Fc段的小鼠OCILRP2真核表达载体pIg-CD5-OCILRP2,将pIg-CD5-OCILRP2转染CHO细胞,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Protein A 亲和层析从 CHO 细胞培养上清中纯化重组蛋白OCILRP2-Fc 并免疫家兔制备OCILRP2多克隆抗体。 ELISA检测抗血清和多克隆抗体的效价,Western blot 验证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并应用该抗体检测OCILRP2在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 ,DC)中的表达。结果:ELISA结果表明OCILRP2-Fc稳定表达细胞株经过多次传代培养后仍然具有较高的蛋白表达水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纯化后的蛋白只有单一条带出现,且该条带可以被抗人IgG检测到;重组蛋白OCILRP2-Fc免疫家兔获得的抗血清和纯化后得到的OCILRP2多克隆抗体效价分别为1∶1280000和1∶320000,Western blot证明该抗体可以和免疫原OCILRP2-Fc及NIH/3T3细胞中表达的OCILRP2特异性结合。应用该抗体检测OCILRP2在 DC 的表达发现 OCILRP2在成熟 DC 的表达明显高于不成熟 DC。结论:获得了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OCILRP2-Fc和高效价的OCILRP2特异性抗体,为进一步研究OCILRP2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Calcein-AM荧光扫描测定细胞毒方法的建立

    作者:陶嫦立;丁哲纯;郭雯静;吴凤麟;邵红伟;黄树林

    目的:建立和优化基于钙黄绿素-AM( Calcein-AM)荧光扫描的细胞毒测定方法。方法:首先使用Calcein-AM染色靶细胞,扫描检测Calcein-AM荧光值,确定Calcein-AM佳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然后优化Calcein-AM染色的浓度和时间;后以效靶比为30∶1~1∶1,共孵育时间为4 h,荧光扫描测定靶细胞裂解的百分率。结果:荧光染料Calcein-AM能有效标记靶细胞,佳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为485 nm和515 nm;Calcein-AM对细胞毒性低,不影响细胞活性;4 h内的自发释放率低于15%;CIK(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效应细胞与靶细胞共孵育4 h的细胞毒效应随效靶比增加而升高。结论:建立和优化了Calcein-AM荧光染料标记靶细胞检测细胞毒效应的方法,该方法可避免放射性试剂的应用,对细胞毒性低,准确性高。

  • MuSK-mCherry融合荧光蛋白的构建及对重症肌无力患者MuSK抗体的检测

    作者:金权鑫;许嘉珍;魏枫;李芳芳;王岩;李红花;金松竹;孟繁平

    目的:构建肌肉特异性激酶(MuSK)与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的重组融合蛋白(MuSK-mCherry),并作为抗原用于重症肌无力( MG)患者血清中的MuSK抗体( MuSKAb)的检测。方法:应用PCR技术,从含有mCherry 基因的载体pRSET-B扩增mCherry基因,经T载体(pGEM-T Easy Vector)克隆至含有MuSK细胞外区第22-452位氨基酸肽段基因的载体pMT/BiP/V5-His( MuSK)上,构建MuSK-mCherry融合荧光蛋白基因。将重组载体转染果蝇S2细胞,表达产物以共聚焦显微镜检查。以MuSK-mCherry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应用荧光免疫沉淀试验检测MG患者MuSKAb。结果:成功地构建了MuSK-mCherry融合蛋白基因,并得到了表达。经对已知MuSKAb阳性的MG患者血清中的MuSKAb的检测证实,构建的MuSK-mCherry融合蛋白在荧光免疫沉淀试验中可以检测到MuSKAb。结论:以MuSK细胞外肽段与mCherry构建的融合荧光蛋白作为抗原,可以用于MG患者血清中的MuSKAb的检测。

  • 卡介苗在关节炎模型小鼠诱导中的作用

    作者:刘瑞敏;林波;朱诗白;白慧玲;马远方

    目的:探讨在牛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小鼠的诱导过程中,弗氏完全佐剂( FCA)中的卡介苗( BCG)浓度和CIA小鼠关节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牛Ⅱ型胶原蛋白溶液与含不同BCG的FCA等体积混合乳化,在小鼠尾根部注射进行免疫。免疫后观察小鼠的相关指标包括体重、发病率、血清TNF-α、关节炎指数及小鼠关节和脾脏的病理变化。结果:与1 mg/ml卡介苗组相比,4 mg/ml卡介苗组诱导的CIA小鼠发病早,关节炎指数、关节和脾脏病理评分升高及小鼠体重下降更明显,血清TGF-α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CIA小鼠诱导时,BCG浓度和CIA小鼠关节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实验中可以根据对动物的要求,选择含不同BCG的佐剂来诱导CIA小鼠。

  • UⅡ/UT系统对LPS刺激枯否细胞固有免疫炎症信号通路TLR4-IRF3的影响

    作者:涂文娟;汪小庭;刘亮明;朱彤;梁冬雨;杨志文;高得勇

    目的:探讨Urotensin Ⅱ( UⅡ)/UT系统对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枯否细胞( Kupffer cell ,KC)固有免疫炎症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肝KCs,KCs培养上清液促炎性细胞因子IL-6、IFN-β和IFN-γ分泌水平采用ELISA分析检测,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IRF3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 分析方法检测。结果:LPS刺激后,KCs培养上清液IL-6、IFN-β和IFN-γ分泌水平、细胞表面TLR4表达阳性细胞率及细胞内IRF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UT拮抗剂urantide预处理抑制了LPS刺激诱导KCs对上述分子的上调表达;LPS的应用也造成了KCs胞核内IRF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使胞浆内IRF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urantide预处理后,抑制了LPS诱导KCs核内IRF3蛋白上调和胞浆水平下调。结论:UⅡ/UT系统通过对TLR4-IRF3通路的正性调控作用,介导了或至少部分介导了LPS刺激KCs的免疫性炎症分泌效应。

  • 中国人的虾、蟹致敏过敏原组分分析

    作者:孙一帆;黄建芳;王彩霞;向军俭

    目的:分析鉴定中国人群的虾、蟹致敏组分,确定主要过敏原及其致敏率,为深入研究食物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46份虾蟹过敏症患者血清,对刀额新对虾、罗氏沼虾和锈斑鲟的蛋白粗提液进行Western blot 分析,统计数据得出其全部过敏原组分及其致敏率,并确定主要过敏原。结果: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虾与过敏患者血清IgE的反应强于蟹,且虾、蟹间存在很多Mr相同的过敏原;32~38 kD原肌球蛋白( TM)、40 kD精氨酸激酶( AK)、60~80 kD血蓝蛋白( Hc)和21 kD肌质钙结合蛋白( SCP)是虾的主要致敏组分,TM、AK和Hc是虾、蟹共同的主要过敏原,其中TM的致敏率高;与国外研究结果相比,AK、Hc和SCP的致敏率相对较高,且发现虾中48 kD蛋白组分(未知过敏原)也具有较高致敏率。结论:对中国人群而言,虾的致敏性强于蟹,且虾、蟹的主要致敏组分基本相同;中国人的虾蟹主要致敏组分及其致敏率与国外研究大致相同但略有差异;发现一种潜在的新型过敏原。

  • 中国湖北地区健康人群RAC1基因多态性的测定与分析

    作者:周嘉黎;刘亚妮;沈如飞;杨春晓;罗小梅;张玉;师少军

    目的:探讨人RAC1基因上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在中国湖北地区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研究RAC1基因多态性与相关疾病及药物反应性之间的关系做铺垫。方法:采用实时荧光TaqMan-MGB探针等位基因分型技术测定150例湖北地区健康志愿者的RAC1基因上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并采用分片段扩增直接测序方法对上述位点进行抽样验证。结果:所选8个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其中rs10951982与rs9374, rs702482与rs836488位点间高度连锁不平衡,并运用 Heploview 软件筛选出6个 Tag-SNPs:rs10951982、rs6954996、rs6951997、rs12977、rs702482、rs702483。本研究建立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测定人RAC1基因上的SNP位点的基因分型,所选的人RAC1基因上8个SNP位点在中国湖北地区人群中的小等位基因频率与Hap Map数据库中北京地区汉族人群、亚洲人群相近,但亦观察到了人种之间的分布差异。结论:所测RAC1基因上8个位点的频率分布在本研究中的湖北人群中未观察到统计学差异,但是与已有数据库中其他人种的MAF比较有较大差异性。

  • RNA干扰Slug基因对HCT116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

    作者:钱江;韩佳;陈鹏;朱春丽;傅仲学

    目的:探讨通过靶向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抑制Slug基因的表达,观测对荷瘤裸鼠结直肠癌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方法:利用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对24只5周龄裸鼠皮下种植,建立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实验组三组,每组8只。分别注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质粒及慢病毒载体,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观察各组间肿瘤生长及淋巴结转移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lug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Slug基因shRNA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瘤体生长减缓,移植瘤质量明显减小(3.08±0.31 vs 7.37±1.18,7.46±1.16,P<0.01),Slug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淋巴结阳性率为36.3%(4/11),与阴性对照组77.8%(14/18)及空白对照组68.4%(13/19)相比较(P<0.01)。结论:靶向Slug的RNA干扰可以显著抑制结肠癌裸鼠模型的生长、淋巴结转移以及癌组织中Slug基因蛋白的表达,可能成为结肠癌基因治疗的潜在分子靶点。

    关键词: RNA干扰 Slug 裸鼠 HCT116
  • 结核分枝杆菌PhoPR双组分系统与不同毒力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邬博;吴芳;章乐;吴江东;张辉;张春军;曹旭东;朱彬;李瑞山;何丽;王钊;张玉清;庄睿;李文娟;梁晨;樊超;张万江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卡介苗株(BCG)、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 H37Rv)、新疆地区流行的优势强毒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 XJ-MTB)的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探讨研究结核分枝杆菌PhoPR双组分系统与不同毒力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首先提取上述四种不同毒力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总RNA,并进行完整性鉴定;再运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菌株中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水平;后比较不同毒力结核分枝杆菌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结果:四种不同毒力菌株Pho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XJ-MTB(9.05)、H37Rv(1.00)、H37Ra(0.25)、BCG(0.08),且四种菌株中PhoP基因的表达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四种不同毒力菌株Pho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XJ-MTB(5.72)、H37Rv(1.00)、H37Ra(0.18)、BCG(0.07),且四种菌株中PhoR基因的表达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XJ-MTB菌株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水平与BCG、H37Rv、H37Ra相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H37Rv菌株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与BCG、H37Ra相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BCG菌株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与H37Ra相比统计学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PhoPR双组分系统中PhoP基因和PhoR基因在不同毒力结核分枝杆菌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并且该系统与不同毒力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存在相关性。

  • 尘螨变应原Derf3、Derp3和Eurm3结构和功能的比较研究

    作者:滕飞翔;俞黎黎;卞勇华;孙金霞;杨李;王楠;张承伯;崔玉宝

    目的:比较尘螨变应原Der f 3、Der p 3和Eur m 3的结构及功能异同。方法:用ProtParam、PROSITE、Jpred、Modeller 9.12和ABCpred等生物信息学工具来预测、比较Der f 3、Der p 3和Eur m 3的一级、二级、三级结构及抗原表位。结果: Der f 3、Der p 3和Eur m 3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88.51%,都含有3个胰蛋白酶活性位点氨基酸及2个功能结构区特异性序列;二级和三级结构中都由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卷曲组成;活性位点氨基酸在三级结构中完全重合,并相互靠近构成蛋白酶的活性中心;主要潜在抗原表位区域都为5个,并在第79-81 aa、129-135 aa和172-174 aa区域出现了重合,但表位重合区的氨基酸种类不完全相同。结论:应用生物信息方法预测和比较了Der f 3、Der p 3和Eur m 3结构与抗原方面的信息,为进一步研究变应原功能、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 马齿苋多糖对荷宫颈癌小鼠免疫刺激活性的研究

    作者:赵蕊;高旭;邵兴月

    目的:研究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多糖(POL-P3b)对宫颈癌小鼠免疫刺激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移植性U14宫颈癌小鼠模型,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环磷酰胺组(CTX)和POL-P3b低剂量[POL-P3b(L)]、高剂量[POL-P3b (H)]组。连续给药13 d后,测定其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ConA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POL-P3b对小鼠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ELISA法检测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IFN-γ、IL-10和IL-4的含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吲哚胺2,3-二氧化酶( IDO)的表达。结果:POL-P3b可提高荷瘤小鼠免疫器官重量及增强荷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 POL-P3b能降低荷瘤小鼠脾细胞分泌的IL-4和IL-10水平,并能促进IL-2和IFN-γ的分泌;POL-P3b能抑制肿瘤组织中IDO的表达,且高剂量组效果更明显。结论:POL-P3 b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免疫逃逸有关。

  • 川芎嗪对小鼠哮喘模型Th17细胞的调控作用以及对Th17、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

    作者:姜晖;陈霞霞;王金艳;薛云飞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小鼠哮喘模型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比例以及特征性细胞因子IL-17、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四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川芎嗪治疗组以及激素治疗组。 OVA诱导激发哮喘,治疗组小鼠在第0、7、14天以及每次雾化吸入前30 min腹腔注射川芎嗪或地塞米松注射液,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OVA进行腹腔注射以及雾化吸入。小鼠的肺组织HE染色,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做流式细胞学检测并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IL-10的水平。结果:哮喘模型组造模成功,川芎嗪治疗组及激素治疗组哮喘表现较轻微。 HE染色显示哮喘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在支气管以及小血管周围发现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而川芎嗪治疗组和激素治疗组小鼠的肺组织切片中仅发现少量的炎性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哮喘组小鼠的Treg细胞较正常组小鼠比例明显降低,而Th17细胞占CD4+T细胞显著升高;川芎嗪治疗组小鼠以及激素治疗组小鼠的变化趋势一致,Treg细胞和Th17细胞的比例趋于正常。 ELISA结果显示哮喘组小鼠的IL-17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IL-10的水平较正常组显著降低,川芎嗪治疗组小鼠的IL-17水平较哮喘模型组明显降低,而IL-10的水平显著升高,激素治疗组小鼠的变化趋势与川芎嗪治疗组一致。结论:在OVA诱导小鼠哮喘模型中,川芎嗪可以通过增强Treg细胞的功能,增加Treg细胞的数量,进而抑制Th17细胞的数量以及功能,减轻Th17细胞的应答,降低IL-17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起到预防/控制哮喘发作的作用。

  • 补肾固冲方逆转Th1/Th2亚群失衡治疗URSA作用与机制研究

    作者:彭莉;赖楠楠;王东梅;郭菲;王丽;郭钰琪;姚成芳;张洪海;李霞

    目的:探讨Th1/Th2亚群失衡在原因不明性复发性自然流产( URSA)中的作用及补肾固冲方逆转Th1/Th2亚群失衡治疗URSA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URSA患者30例,给予补肾固冲方治疗,正常妊娠妇女30例为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术胞内外双染色法检测URSA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Th1/Th2亚群分化状态,RT-PCR法检测Th1亚群特异性核转录因子T-bet、Th2亚群特异性核转录因子GATA-3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正常妊娠妇女比较,URSA患者外周血Th1亚群比例显著升高(P<0.05),Th2亚群比例显著降低(P<0.05),Th1/Th2比率显著升高(P<0.05)。补肾固冲方治疗后, URSA患者Th1亚群比例及T-bet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Th2亚群比例及GATA-3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0.05),Th1/Th2比率明显降低(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URSA患者治疗后子宫出血天数与Th1亚群比例呈显著正相关( P<0.05),与Th2亚群比例呈负相关,与Th1/Th2亚群呈正相关。结论:URSA患者存在Th1/Th2亚群失衡,补肾固冲方通过上调T-bet转录水平、下调GATA-3转录水平,优势诱导Th2亚群分化,逆转Th1/Th2亚群失衡,进而治疗URSA。

  • 表阿霉素和抗CD47抗体联合治疗乳腺癌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赵立坤;韩思奇

    目的:探索表阿霉素(Epirubicin,EPI)和抗CD47抗体对乳腺癌的联合治疗策略。方法:表阿霉素处理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后,流式和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膜表面钙网织蛋白( Calreticulin,CRT)和CD47分子的表达情况;乳腺癌细胞经表阿霉素处理后,在含抗CD47或抗CRT抗体的培养基中与从人外周血分离出的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 , DC)共培养,观察肿瘤细胞被DC吞噬的情况。结果:未经化疗药处理的MCF-7和MDA-MB-231细胞膜上不表达CRT,高表达CD47;表阿霉素能诱导CRT从胞内转位到细胞膜上,并降低细胞膜上的CD47的表达;联合应用表阿霉素和抗CD47抗体可明显增强DC对乳腺癌细胞的吞噬。结论:表阿霉素能诱导CRT膜转位,增强DC细胞识别;联合表阿霉素与抗CD47抗体可进一步增强DC对肿瘤细胞的清除。 CRT的膜转位和CD47分子可能共同介导DC对乳腺癌细胞的吞噬。本研究可为乳腺癌化疗和CD47抗体的联合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 用模式抗原OVA研究CTA1-DD/IgG佐剂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许文炯;王燕;王璇;乔梦凯;董敏;何敏;石利民;董潇潇;恽时锋;丁洁

    目的:进一步研究新型佐剂CTA1-DD/IgG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小鼠经鼻内免疫抗原(鸡卵清白蛋白OVA)联合佐剂CTA1-DD或CTA1-DD/IgG复合物,用ELISA检测血清中OVA特异性IgG抗体生成和IgG抗体亚类,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脾脏抗体分泌细胞。结果:CTA1-DD/IgG佐剂在小鼠中诱导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及脾脏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的能力均高于CTA1-DD佐剂;CTA1-DD/IgG或CTA1-DD作为佐剂联合OVA免疫后IgG1、IgG2a、IgG2b 抗体皆提高,且IgG2a/IgG1>1。结论:CTA1-DD/IgG佐剂的免疫调节作用强于CTA1-DD,且能产生混合IgG抗体亚型,促进平衡的免疫应答。

  • 抗TNF-α和IL-1βIgY抗体治疗豚鼠过敏性鼻炎机理研究

    作者:朱喜玲;胡微煦;吴梨华;文珠;何丹;吴晓牧;胡国柱

    目的:探讨抗TNF-α和IL-1βIgY治疗豚鼠过敏性鼻炎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随机分正常对照组( C组,17只)、模型组( M组,27只)、0.1%抗TNF-α和IL-1βIgY治疗组( Z1组,21只)、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组( Z2组,21只);应用卵清白蛋白建立豚鼠过敏性鼻炎模型;分别在治疗后2、4、8 h进行鼻灌洗和支气管肺灌洗,收集鼻灌洗液( NLF)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观察炎症细胞;HE染色观察鼻黏膜和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分析其炎症因子原位表达情况。结果:M组鼻黏膜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炎症改变,肺间质水肿、肺间隔和支气管平滑肌增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Z1组和Z2组炎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 NLF和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在Z1和Z2组显著少于M组( P<0.05)。 Z1组鼻黏膜IL-1β和肺组织IL-1β和TNF-α从2 h开始,而IL-5和IL-33从4 h开始表达显著低于M组( P<0.05)。结论:抗TNF-α和IL-1βIgY滴鼻治疗显著减轻了豚鼠过敏性鼻炎伴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炎症病理反应,抑制了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炎症细胞因子表达。

  • 任务驱动与PBL教学法在高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蔡玉华;杜江;胥振国

    生物化学既是现代各门生物学科的基础,又是其发展的前沿,并且知识密集,信息量大,分子水平内容复杂而繁琐,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概念多且前后交错,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普及,各高职高专院校连续扩招,生源质量明显下降。我院近两年来招收的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成绩之间差异较大,从200分到400分不等,文理兼招,文科生人数超过理科生。很多学生把生物化学课称之为“神话”课,足以看出课程的难度之大,但是该课程又是高职医学类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需要学生必须掌握其基本知识理论和原理。为此我院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进行重新修订,优化教学内容,在教材内容取舍上贴近国家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和满足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面向第一线职业技术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目的,有别于本科教育[1]。在教学方法、手段方面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探索。

  •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免疫学 征稿
  •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

    作者:《中国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中国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04 05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