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mmunology 중국면역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484X
  • 国内刊号: 22-11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2-8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免疫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杨贵贞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Musashi 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桢;王青青;张根花;刘琴

    目的:探讨Musashi 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36对结肠癌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结肠组织中Musashi 1 mRNA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法对96例结肠癌组织中Musashi 1表达情况和微血管密度( MVD)进行检测。结合随访术后生存情况,统计分析Musashi 1表达与结肠癌病理参数、预后及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结果显示,在结肠癌组织中,Musashi 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96例结肠癌组织中,有61例(63.5%)高表达Musashi 1。 Musashi 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 P<0.05)。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usashi 1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Musashi 1低表达者(23.0%vs 60.0%;P<0.01),且Musashi 1的表达与结肠癌血管密度相关(P<0.01)。结论:结肠癌中Musashi 1的表达较正常癌旁组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肠癌中Musashi 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转移、TNM分期和血管密度密切相关。 Musashi 1蛋白可通过促进瘤内血管增生,从而促进结肠癌的生长和侵袭转移,进一步影响结肠癌患者的预后。

  • microRNA-218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CCRF-CEM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金爱琴;倪红兵;孙宝兰;徐美玉;吴尤佳;宋红花;杨治平;顾健辉

    目的:检测microRNA-218( miR-218)在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淋巴细胞( CCRF-CEM)中的表达情况和其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观察miR-218对靶基因c-kit表达的影响,为人白血病治疗提供新方法和新策略。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miR-218在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CCRF-CEM中的表达情况。在CCRF-CEM细胞中转染miR-218 mimic后48 h,qRT-PCR检测CCRF-CEM细胞中miR-218表达变化;MTT检测miR-218对CCRF-CEM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miR-218对细胞CCRF-CEM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利用荧光报告酶系统检验c-kit是miR-218调控靶基因,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iR-218对CCRF-CEM细胞中KI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相比,miR-218在CCRF-CEM细胞系中的表达显著下降( P<0.01)。与对照组相比,在CCRF-CEM中转染miR-218 mimic 48 h后,细胞中miR-218的表达显著上升(P<0.01)。 MTT结果显示:在CCRF-CEM细胞中过表达miR-218后,细胞活力显著下降( 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过表达miR-218后,miR-218 mimic转染组细胞的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1);细胞的凋亡显著增加(P<0.0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218 mimic组的相对荧光素酶活力显著降低( P<0.01)。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CCRF-CEM中转染miR-218 mimic 48 h后,细胞中KIT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 P<0.01)。结论:miR-218在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淋巴细胞( CCRF-CEM)中表达下调,miR-218可负性调节KIT蛋白的表达,并抑制CCRF-CEM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增强miR-218表达的治疗策略有望使白血病患者受益。

  • 过敏性哮喘患者调节性T细胞对Th17细胞和Th9细胞的影响

    作者:孟珊珊;于金燕;闫冰迪;张庆华;王珂;张捷;马忠森;刘晶

    目的:深入研究过敏性哮喘病人(轻到中度)急性发作期的调节性T细胞对Th17和Th9细胞功能影响的异常。方法:招募30例过敏性哮喘病人(轻到中度)急性发作期和30例健康者,采集外周静脉血30 ml,分离PBMC,然后应用磁珠法体外分离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 Tregs)和CD4+CD25-效应T细胞(选取分离纯度90%以上的标本继续下一步试验)。在PHA刺激下体外培养,检测效应T细胞增殖情况和Th17细胞、Th9细胞特异性基因( RORC和PU.1)表达及特异性细胞因子( IL-17和IL-9)分泌情况,检测哮喘病人Th17细胞和Th9细胞的异常情况;并给予Tregs干预,检测Tregs对Th17细胞和Th9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的Tregs均可以抑制CD4+CD25-效应细胞增殖反应,但哮喘组Tregs的抑制功能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 P=0.03)。哮喘病人RORC表达和IL-17分泌均高于对照组( P<0.05), Tregs对RORC表达的抑制能力在哮喘组有所下降(P<0.05),但对IL-17分泌的抑制能力在哮喘组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别(P>0.05);哮喘病人IL-9分泌无论是否加入Tregs干预均高于对照组( P<0.05),但PU.1表达只有在加入Tregs干预后才高于对照组(P=0.04);Tregs对PU.1表达和IL-9分泌的抑制能力在哮喘组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过敏性哮喘病人(轻到中度)急性发作期Tregs数量和功能下降,而Th17细胞和Th9细胞的特异性基因表达和特异性细胞因子生成增加,哮喘病人的Tregs在体外对Th17细胞的抑制功能有所下降,但尚未发现Tregs对Th9细胞的抑制功能明显降低。

  • 小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 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

    作者:吴姗姗;严峰;邓玉玲;于腊梅

    目的:探索小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是否存在差异,并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肺癌晚期患者共65例,其中包括小细胞肺癌14例,非小细胞肺癌51例以及20例健康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3+CD4+及CD3+CD8+的表达情况。结果:CD3+CD4+T细胞所占比例无论是小细胞还是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患者都较健康对照显著降低;CD3+CD8+T细胞所占比例在肺癌晚期的患者较健康对照并无显著变化;CD4+/CD8+比值在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较健康对照显著下降。结论:无论是小细胞还是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患者CD3+CD4+T细胞的水平较健康人都显著降低,说明肺癌晚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

  • 不同磷脂肽段诱导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病理特征多样性的研究

    作者:郑梅梅;王拥军;张星虎

    目的:探索是否不同磷脂肽段可以诱导Lewis大鼠产生不同的病理学表现。方法:采用髓鞘碱性蛋白82-99( MBP82-99)、MBP68-86、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 MOG35-55)免疫Lewis大鼠,每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后取各组大鼠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组织,观察炎性细胞浸润部位和浸润程度、有无脱髓鞘和轴索损害。结果:MBP68-86和MBP82-99两组大鼠的大脑、脑干、小脑和脊髓组织均有炎性细胞浸润,脊髓炎症程度重于其他部位;MBP68-86和MBP82-99诱导的脊髓炎症程度无统计学差异;MOG35-55组大鼠仅脊髓组织受累,且炎症程度明显低于MBP组,其余各组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各组大鼠神经组织均未见脱髓鞘和轴索受累。结论:不同磷脂肽段诱导Lewis大鼠神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的分布和程度不同。

  • Graves病患者131 I、甲巯咪唑治疗前后外周血Th17细胞及IL-17水平的变化

    作者:郭泽华;于世鹏;班博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GD患者131 I、甲巯咪唑治疗外周血中Th17细胞、IL-17的变化,探讨Th17细胞在 GD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初诊的GD患者31例采用131I治疗,30例采用甲巯咪唑(MMI)治疗,分别在治疗前(T0)及治疗后1个月(T1)、3个月(T3)进行相关指标测定。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29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采用ELISA 法检测各组血清 IL-17水平。结果:2种治疗方案T0组外周血 Th17细胞及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131 I治疗组外周血Th17细胞及IL-17水平在T0、T1、T3组中水平逐渐下降,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MI治疗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得出Th17细胞比例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758,P<0.05),且两者与甲状腺相关抗体呈正相关。结论:Th17细胞、IL-17在初发GD中高表达,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GD的发病过程。另外,放射性131 I可能通过影响Th17细胞及IL-17起到治疗GD的作用。

  • 协同共刺激分子B7-H4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利飞;崔澂;刘翠莲;郝淑维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5年生存率仍不理想[1],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和有效的治疗靶点显得尤为迫切。 B7家族是近年来研究较广泛的共刺激分子,其中B7-H4是新近发现的B7家族新成员,对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起重要的负性调节作用。研究表明, B7-H4在多种肿瘤细胞及组织中均高表达,与肿瘤免疫逃逸关系密切。研究B7-H4在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有助于阐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而且能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 PD-1/PD-L1信号通路在妊娠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永红;廖爱华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及其配体( PD-L1和PD-L2)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调控机体免疫稳态,尤其是T细胞免疫应答和T细胞免疫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PD-1/PD-L1信号通路除参与自身免疫、慢性感染性疾病、移植排斥和肿瘤免疫逃逸之外,还参与母胎免疫耐受的诱导和妊娠的维持[1]。效应T细胞( Th1/Th2/Th17)过度活化和/或介导免疫调节效应的调节性T ( Regulatory T,Treg)细胞抑制作用减弱是导致复发性流产和子痫前期等妊娠相关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2]。因此,采用一定的治疗手段逆转 Th1/Th2/Th17/Treg免疫失衡有望成为妊娠早期诱导母胎免疫耐受与临床预防和治疗病理妊娠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主要从PD-1/PD-L1信号通路通过维持T细胞免疫稳态这一生物学功能出发,阐明其在母胎免疫耐受诱导和维持以及在妊娠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其潜在的治疗价值。

  • 淋巴细胞异常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唐超智;刘晓利;宿俊杰;王文晟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累及性疾病,可诱发全身多系统和多器官的炎症损伤,包括皮肤、造血器官、淋巴器官、关节、肺脏、心血管、神经系统和肾脏等,这种多系统的紊乱可导致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传统用于SLE治疗的药物包括抗炎药、抗疟药和多种免疫抑制剂[1],抗BLyS抗体Belimumab于2011年3月获得FDA的批准用于SLE的治疗。 SLE发病机制复杂,其中淋巴细胞(T细胞、B 细胞)异常居重要地位。阐明这些细胞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于探索新的治疗靶点及开发新的治疗药物具有重大意义。

  • gp100:209-217(210 M)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帆;朱颐申;邹巧根;韦萍

    黑色素瘤是恶性程度高的皮肤肿瘤,具有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1],其5年生存率低于10%,属于难有效治疗的肿瘤之一[2]。由于黑色素瘤易发生转移,主要治疗方法为及早局部手术切除根治、晚期化疗和放疗等,但结果均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利用多肽疫苗治疗黑色素瘤的方法受到广泛关注[3-6]。多肽疫苗通过启动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对抗肿瘤细胞,不会破坏人体其他健康的生理组织,安全性高。gp100:209-217(210甲硫氨酸,210Methionine,210M)是一种临床开发中的治疗性合成多肽疫苗,在针对黑色素瘤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积极功效,本文现对该疫苗综述如下。

  • 小胶质细胞TLR4/NF-κB通路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近况

    作者:杨兴旺;张辉;丁智斌;张海飞;尉杰忠;李艳花;王青;冯前进;肖保国;马存根

    大量研究表明,急性炎症参与脑血管疾病(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CVD )的病理生理过程[1]。Toll样受体( 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到目前为止,在人体内发现至少有11种TLRs,在老鼠体内至少有12种。 TLRs 的同源物相继被鉴定出来( TLR1~13),其中TLR1~9在人和小鼠体内均被发现,TLR10只在人体内发现,而TLR11则只在小鼠体内被发现。近年来的免疫学研究发现TLRs不仅在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调节获得性免疫,突出的生物学功能是促进细胞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引发炎症反应[2]。 TLR4作为第一个被发现的哺乳动物的TLRs,是目前研究较为清楚的一种 TLRs。 TLR4被激活后,可以通过 MAPK/NF-κB和NF-κB /IRF3等信号转导途径,表达数种炎性细胞因子,产生炎症反应,加重脑损伤。 TLR4在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分布很广,在神经元、小胶质细胞( Microglia,MG)、星形胶质细胞( Astroglia )和少突胶质细胞( Oligodendrocyte)中均有表达,其中在MG表达为丰富。 MG作为CNS主要的免疫炎症效应细胞,在正常病理反应中的激活有助于CNS恢复稳态,但过度激活则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和细胞毒性物质,成为神经元死亡的重要原因[3]。对MG TLR4/NF-κB信号通路进行研究,对预防、治疗CVD具有重要意义。

  • 人颗粒酶A活性段的表达、纯化及其活性鉴定

    作者:胡雪菲;江文正

    目的:克隆和表达人颗粒酶A( Granzyme A,GzmA)基因的活性片段( active Granzyme A,aGzmA)并进行活性鉴定。方法:以全长人GzmA基因为模板,PCR扩增aGzmA基因片段,限制性内切酶NdeⅠ和XhoⅠ双酶切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4a(+),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分析。重组蛋白用镍层析柱亲和层析进行纯化后,利用BLT底物溶液进行活性鉴定。结果:PCR扩增得到长约700 bp的基因片段。重组质粒pET24a-aGzmA经酶切和测序证实aGzmA基因序列正确插入载体质粒中。 SDS-PAGE显示在26 kD处有一特异性蛋白条带。 Western blot证实该蛋白可与小鼠抗His 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法可从包涵体中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重组蛋白,且具有较好的酶活性。结论:成功制备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颗粒酶A重组蛋白。

  • 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融合蛋白BCR-ABL适配子筛选及结构分析

    作者:平娟;赵娜;申智慧;阴明星;张倩;张伟;马雪姗;陈传波

    目的:筛选、鉴定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融合蛋白BCR-ABL适配子。方法:利用SELEX( 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技术,以高纯度融合蛋白BCR-ABL为靶分子,从体外化学合成的长度为90 bp的随机单链DNA文库中来筛选与融合蛋白BCR-ABL特异性结合的寡核苷酸适配子,并进行解离常数( Kd)值测定和适配子序列测定,再分别用Clustal W软件包和DNA Folding Sever分析适配子一级结构及二级结构,以酶联仪测定OD450值,根据OD值高低判定适配子亲和力大小。结果:经过13轮筛选,随机ssDNA文库与融合蛋白的亲和率从0.3%上升到47.1%,所有的一级结构没有共同的同源序列,二级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茎和环等二级结构可能是适配子和融合蛋白BCR-ABL结合的基础,其中,寡核苷酸适配子A2与BCR-ABL亲和力高,kd值达72 nmol/L。结论:利用随机寡核苷酸文库筛选技术成功获得抗融合蛋白适配子,为临床上治疗和预防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 大黄素-BSA包被膜片人工抗原制备及其免疫原性与特异性检测

    作者:李丽华;刘文泰;徐华洲;戴军;昶国平;王楠;田玉欣;宋学鑫;张子烨

    目的:通过大黄素-BSA包被膜片的免疫原性及特异性研究,探讨半抗原-载体包被膜片人工抗原制备法的可行性。方法:先将BSA包被于PVDF膜片,再与大黄素-偶联剂衍生物偶联,制备大黄素-BSA包被膜片,经膜片皮下包埋法免疫大鼠,用大黄素或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包被CA膜片免疫分析法检测免疫原性和特异性。结果:大黄素-BSA包被膜片的免疫原性高于或等于液相抗原;其抗血清对三种蒽醌类化合物反应的特异性基本一致( P>0.05)。结论:大黄素-BSA包被膜片抗原,具有良好免疫原性和特异性,提示用半抗原-载体包被膜片法制备人工抗原可行。

  • 人外周血巨噬细胞培养及功能鉴定

    作者:林炜明;戴爱玲;尹会方;杨小燕

    目的: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分离单核细胞,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并鉴定其功能。方法:应用免疫磁珠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选CD14+单核细胞,分离后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用含有10%人AB血清和10 ng/ml人M-CSF的IMDM培养基体外培养CD14+单核细胞,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并进行形态特征和吞噬功能鉴定。结果:免疫磁珠法能从外周血中分离到高纯度的CD14+单核细胞,分选前CD14阳性率为10%,分选后CD14阳性率为85.8%。诱导培养7天后巨噬细胞的直径大可达40~45μm,大部分细胞呈煎蛋状,能有效地吞噬淋巴瘤Raji细胞。结论:从外周血中分离了高纯度的CD14+单核细胞,诱导形成的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淋巴瘤细胞的功能。

  • 重组HMGB1对DEN2感染Ana-1细胞分泌TNF-α及NO的影响

    作者:孙伟;商正玲;左丽;龙世棋;孟庆红;王琨;尹科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重组高迁移率族蛋白1(recombination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1,rHMGB1)对DEN2感染鼠源单核巨噬细胞Ana-1分泌TNF-α、NO及DEN复制的影响。方法: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DEN2吸附Ana-1细胞;qRT-PCR检测不同时间胞内病毒载量变化;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感染不同时间TNF-α的分泌水平,Griess试剂检测细胞释放NO变化。结果:不同剂量rHMGB1处理Ana-1细胞后,对DEN2感染细胞的病毒抑制率(%)分别为41.53±2.12﹑55.30±1.59﹑74.75±1.12﹑86.35±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HMGB1处理后,感染细胞分泌TNF-α和NO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MGB1可有效调节DEN2感染Ana-1细胞的TNF-α和NO分泌,并抑制DEN2的增殖。

    关键词: DEN2 HMGB1 Ana-1
  • 同种异体反应性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在新生期诱导的小鼠移植耐受中的作用探讨

    作者:马雪涵;明亮;张俊华;贺付成;郑配国

    目的:初步探讨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克隆清除与调节性T细胞在小鼠移植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雌性BALB/c小鼠与雄性C57BL/6小鼠杂交一代获得F1小鼠,不同剂量的F1小鼠脾脏细胞经眶静脉输注给新生24 h C57BL/6小鼠体内诱导耐受,成年后移植F1小鼠来源的皮肤,建立不同耐受程度的小鼠移植耐受模型;耐受小鼠脾脏细胞经CFSE标记后注射到F1小鼠体内,分析耐受小鼠来源的T细胞在体内对F1抗原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过继转移实验分析CD4+Foxp3+调节性T细胞在移植耐受和移植排斥过程中的表达。结果:C57BL/6小鼠在新生期输注F1小鼠脾脏细胞可诱导移植耐受,耐受程度与输注的脾脏细胞剂量有关,3×107个F1小鼠脾脏细胞可诱导C57BL/76小鼠长期皮肤移植耐受,1×107个细胞诱导可使移植皮肤生存时间显著延长,但在50 d内完全排斥;体内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证明,长期耐受小鼠体内的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被完全克隆清除,但低剂量组小鼠体内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反应性T细胞;流式细胞分析发现,高剂量和低剂量组小鼠体内的CD4+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与初始小鼠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过继转移给耐受小鼠,移植耐受的皮肤发生排斥反应,小鼠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表达升高。结论:小鼠的移植耐受程度与小鼠体内的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的克隆清除程度有关,与CD4+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没有直接关系;调节细胞在移植排斥过程中表达升高,可能作为一种反馈机制参与耐受的形成。

  • 细菌生物膜对Th17免疫细胞的刺激作用

    作者:王国戗;王小方;汪磊;张华丽;仲华;潘亚晶;张磊;娄婷叶

    目的:探讨细菌生物膜对感染机体Th17细胞的刺激作用。方法:将临床肺泡灌洗液标本中分离到的细菌测定其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健康人群和生物膜细菌感染人群以及非生物膜细菌感染人群的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率和IL-17细胞因子水平以及生物膜细菌感染人群的肺泡灌洗液中Th17细胞表达率和IL-17细胞因子水平,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上述数据的差异。结果:生物膜细菌感染人群和非生物膜细菌感染人群以及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率和IL-17细胞因子水平分别是:(0.59±0.18)%和(108.8±20.5) pg/ml、(0.58±0.18)%和(100.1±20.7) pg/ml、(0.55±0.17)%和(100.0±21.4)pg/ml,相互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物膜感染人群肺泡灌洗液中 Th17细胞表达率和IL-17细胞因子水平分别是(1.37±0.34)%和(157.4±30.8)pg/ml,非生物膜感染人群肺泡灌洗液中 Th17细胞表达率和IL-17细胞因子水平分别是(1.11±0.21)%和(136.2±24.3)mg/ml,相互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细菌生物膜能够引起机体感染局部Th17细胞表达增高以及IL-17细胞因子升高,这可能是生物膜引起感染慢性化损伤的机制。

  • 膜表达型InsB15-23 H-2 Kd dtSCT对NOD 小鼠1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

    作者:潘兴元;陈则东;窦延;梁锴;余鸣鸣;季明春

    目的:研究膜表达型InsB15-23 H-2Kd dtSCT对NOD小鼠1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用InsB15-23 mdtSCT真核表达载体皮下免疫3周龄NOD 母鼠,连续监测NOD小鼠的血糖水平以判断小鼠的发病情况。通过连续切片对NOD小鼠胰岛单个核细胞浸润情况进行检测,并监测IGRP206-214特异性CTLs的变化,来阐明InsB15-23 mdtSCT分子影响1型糖尿病病程的细胞学机制。结果:InsB15-23 mdtSCT组小鼠30周龄时的发病率(9%)显著低于空质粒组(60%)和自然发病组(80%),胰岛单个核细胞浸润情况也较轻,但16和40周龄时两组小鼠外周血IGRP206-214特异性CTLs水平无差异。结论:InsB15-23 mdtSCT真核表达载体能降低NOD小鼠1型糖尿病发病率,并且这种免疫保护作用是IGRP206-214非依赖性的。

  • 激活素A对小鼠中性粒细胞活性的调控作用

    作者:齐妍;崔雪玲;闫青;吴倩;柳忠辉;葛敬岩

    目的:通过检测中性粒细胞激活素受体表达以及细胞活性,阐述激活素A调控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方法:分离小鼠腹腔中性粒细胞;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激活素ⅡA型受体( ActRⅡA)表达;激活素A刺激后,Western blot检测中性粒细胞Smad3表达;检测呼吸爆发、NO分泌及吞噬能力的变化以确定中性粒细胞活性。结果:分离的小鼠腹腔中性粒细胞纯度大于90%;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中性粒细胞可以表达ActRⅡA,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Gr-1与ActRⅡA双阳性细胞约41.1%;激活素A刺激后,中性粒细胞p-Smad3表达上调,ROS及O2-产生升高( P<0.05),NO分泌增加(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激活素A还可以明显促进中性粒细胞对荧光微球的吞噬(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可以表达激活素受体及其信号传导蛋白,激活素A对中性粒细胞活化及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 H7 N9流感病毒HA、NA蛋白的抗原表位预测及其与HLA-Ⅱ类等位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雪婷;王珊;张俊艳;刘兆宇;陈惠芳;邹泽红;肖兰艳;及志恒;何颖

    目的:分析H7N9流感病毒的HA、NA蛋白的抗原表位;预测H7N9流感病毒相关的HLA-Ⅱ类等位基因及易感人群。方法:软件分析HA、NA的同源性、B细胞表位、T细胞表位以及与HA、NA结合力强的HLA-Ⅱ类等位基因;并根据该等位基因在亚洲不同地域的基因频率,预测H7N9的易感人群。结果:H7N9流感病毒株之间氨基酸序列相对保守;HA具有10个B细胞表位和15个T细胞表位;NA有12个B细胞表位和9个T细胞表位;HLA等位基因DRB1*0701与HA、NA具有强结合力,在新疆、哈尔滨、山东、辽宁、北京、石家庄、天津等多个中国北方地区人群中的基因频率较高,高于广东、云南、台湾地区、日本和韩国。结论:预测了HA、NA的抗原性表位,为H7 N9流感病毒的疫苗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HLA-DRB1*0701与H7 N9流感病毒高度相关;H7 N9流感病毒在新疆、哈尔滨、山东、辽宁、北京、石家庄、天津地区更易传播。

  • microRNA-27a 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信攸;周阳春;王瑶;杨晓俊;沈历宗;吴文溪

    目的:研究microRNA-27a(miR-27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成熟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小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转染miR-27a的模拟物( miR-27a mimics)后,用LPS刺激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MHCⅡ表达, ELISA方法检测其上清中的IL-12p70及IL-10蛋白水平,RT-PCR方法检测其细胞内IL-12p40及IL-10 mRNA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检测其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与未处理的imDC比较, LPS 刺激24 h后的D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MHCⅡ表达均显著增高(均P<0.001);LPS刺激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转染miR-27a mimics细胞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MHCⅡ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01),且显著抑制IL-12分泌(P<0.01)、促进IL-10分泌(P<0.05),并显著减弱LPS刺激的DC促CD4+T细胞增殖的能力(P<0.01)。结论:miR-27a影响小鼠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以及细胞因子的分泌。

  • CTLA-4 Ig对B6.MRL-Faslpr/J狼疮小鼠脾脏Th17和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与其对小鼠狼疮样病征干预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芳;黄翠丽;林有坤;罗彦彦;温斯健;刘慧;黄小耿

    目的:初步探讨B7阻断剂CD28与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对B6.MRL-Faslpr/J狼疮小鼠脾脏Th17和调节性T细胞( 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与其对小鼠狼疮样病征干预作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4个月龄大小雌性B6.MRL-Faslpr/J狼疮小鼠16只,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分别静脉注射CTLA-4Ig及等量PBS,检测小鼠干预前后24 h尿蛋白、ANA抗体、ds-DNA抗体及干预结束2周后血清IL-17A、脾脏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百分比。结果:末次干预2周后Ⅰ组的24 h尿蛋白、血清ANA及ds-DNA较Ⅱ组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干预2周后Ⅰ组血清中IL-17A、脾脏Th17细胞比例均较Ⅱ组低,而脾脏的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高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TLA4-Ig具有减轻B6.MRL-Faslpr/J狼疮鼠狼疮样病征的作用;上调Treg细胞、下调Th17细胞可能是CTLA-4Ig减轻B6.MRL-Faslpr/J狼疮鼠狼疮样病征的重要机制之一。

  • 青藤碱对LPS、IL-4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作者:罗进芳;朱瑞丽;易浪;董燕;王培训

    目的:探讨青藤碱(Sinomenine,SIN)对脂多糖(LPS)以及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的RAW264.7细胞向M1、M2型极化的影响。方法:以LPS刺激RAW264.7细胞诱导M1型极化,IL-4刺激RAW264.7细胞诱导M2型极化;青藤碱作用于LPS或IL-4诱导的巨噬细胞后: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不同诱导状态下RAW264.7细胞TNF-α和IL-10的分泌量;荧光定量PCR检测与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的精氨酸酶-1(Arg-1)、一氧化氮合酶(iNOS)、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2(SOCS2)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3(SOCS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青藤碱能抑制LPS诱导下细胞TNF-α的分泌量,抑制细胞iNOS和SOCS3的mRNA表达水平的升高。青藤碱能抑制IL-4诱导下细胞IL-10的分泌量和Arg1的mRNA表达水平的升高,对IL-4诱导下细胞SOCS2的mRNA表达水平的升高没有明显影响。结论:青藤碱对LPS诱导下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具有抑制作用;对IL-4诱导下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具有抑制作用。青藤碱对M1/M2亚型的失衡具有调节作用,有利于维持其动态平衡。

  • 人参皂苷Rh2抑制肝癌HepG2细胞迁移的实验研究

    作者:冯子强;左国伟;石庆强;赵绿翠;罗念;游智梅;夏菁;李丹阳;李静;陈地龙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h2对肝癌HepG2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Rh2(10~160μmol/L)诱导,同时设空白对照组,用CCK-8检测Rh2对细胞增殖影响;Transwell检测Rh2对细胞的迁移的影响;荧光素报告基因筛选可能的信号通路;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中P-ERK、ERK、P-P38、P-38、P-JUK、JUK、MMP3等蛋白的表达;定量PCR方法检测AP1、MMP3基因的表达;荧光显微镜分别观察AP1、MMP3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分布。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Rh2对肝癌HepG2细胞生长抑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Transwell检测显示Rh2对肝癌HepG2细胞迁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荧光素报告基因筛选出AP1转录因子;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ERK、MMP3蛋白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P-JUK、P-P3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ERK、JUK、P38蛋白则无明显变化;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AP1、MMP3的基因表达下降。荧光结果显示:AP1、MMP3均分布在胞质内,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其荧光表达量减弱。结论:人参皂苷Rh2可通过激活MAPK通路来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迁移。

  • 川明参多糖及其硫酸化物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影响

    作者:赵兴洪;殷中琼;贾仁勇;赵兴芳;宋旭;徐娇;李莉;戴书俊;康帅;李正文;彭练慈;陈振振;胡志强

    目的:研究川明参多糖( Chuanmingshen violaceum polysaccharides, CVP )及硫酸化川明参多糖( Solfated chuanmingshen violaceum polysaccharides,SCVP)对免疫低下小鼠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环磷酰胺来诱导小鼠免疫低下;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来衡量免疫器官变化;MTT法检测CVP及SCVP不同剂量对静息期脾脏淋巴细胞、伴刀豆球蛋白A ( ConA)处理的脾脏淋巴细胞、脂多糖( LPS)处理的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血清IFN-γ和IL-2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CVP和SCVP可以通过提高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各处理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血清IFN-γ和IL-2含量,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结论:CVP和SCVP可作为免疫增强剂开发应用于临床。

  • 两种免疫调节剂增强弓形虫W2b2a表位疫苗的小鼠保护作用

    作者:谢荣华;谭逵;吴翔;舒衡平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沙利度胺增强弓形虫W2 b2 a表位疫苗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和保护免疫的效果。方法:将匹多莫德、沙利度胺分别与弓形虫W2 b2 a表位疫苗混合肌注免疫小鼠,检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并观察其受到弓形虫攻击感染后的生存时间。结果:pcDNA3-W2b2a加匹多莫德组、pcDNA3-W2b2a加弗氏佐剂组、pcDNA3-W2b2a加沙利度胺组小鼠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pcDNA3-W2b2a组( P<0.05);pcDNA3-W2b2a加匹多莫德组、pcDNA3-W2b2a加弗氏佐剂组IgG抗体水平、CD4+/CD8+比值、T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pcDNA3-W2b2a组和pcDNA3-W2b2a加沙利度胺组( P<0.05);小鼠攻击试验表明,免疫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匹多莫德、沙利度胺可增强弓形虫W2b2a表位疫苗免疫小鼠的保护作用。

  • 人源α-烯醇化酶B细胞表位鉴定及其与牙龈卟啉单胞菌烯醇化酶的交叉反应预测

    作者:揭瑞;董佳慧;韩冬;王瑞玲;韩魏巍;杜戎;耿辉

    目的:预测鉴定人源α-烯醇化酶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探讨人源α-烯醇化酶与牙龈卟啉单胞菌烯醇化酶之间的交叉反应性。方法:以人源α-烯醇化酶蛋白序列为基础,综合应用多个软件预测B细胞线性表位;再以人源α-烯醇化酶的蛋白晶体结构为基础,采用4个生物信息学软件综合预测B细胞构象表位;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对人源α-烯醇化酶蛋白进行表达、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抗原免疫BALB/c小鼠,化学合成预测的线性表位片段检测抗体反应,确定人源α-烯醇化酶蛋白B细胞表位。利用ClustalX进行蛋白质序列比对和Swiss-Model进行同源模建,研究人源α-烯醇化酶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烯醇化酶的交叉反应性。结果:人源α-烯醇化酶线性B细胞表位优势区域为9-25aa,28-43aa,70-85aa,163-178aa,229-244aa,280-295aa;构象性B细胞表位优势区域为:1-4/24-30/77-86/124aa,9-16/51-59aa,250-254/262-268/271-274aa;合成的线性表位片段中9-25aa免疫应答反应强烈,其次是70-85aa ,再次为28-43aa,163-178aa,229-244aa,280-295aa;牙龈卟啉单胞菌烯醇化酶和人源α-烯醇化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50.11%,两者在线性B细胞表位优势区域的9-24aa和32-42aa序列高度相似;空间构象比对结果显示牙龈卟啉单胞菌烯醇化酶和人源α-烯醇化酶之间的RMSD值为1.055?,且两者在3个构象性B细胞表位优势区域的空间构象高度相似,推测二者可能在上述区域发生交叉反应。结论:预测并鉴定了人源α-烯醇化酶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比较其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烯醇化酶可能发生交叉反应的位点,为研究人源α-烯醇化酶蛋白的自身抗原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 军队医学院校本科生医学免疫学教学体会

    作者:田易;杨霞;倪兵;吴玉章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研究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它从不同的角度和水平揭示免疫系统识别并消除有害生物及其成分的应答过程和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免疫学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迅速的前沿学科,其与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各个学科的关系极为密切,学员对《医学免疫学》课程的学习,将为其他医学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与疾病诊断和防治有关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1,2]。

  • 浅析提高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效果的方法

    作者:高兴春;姜凤良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也是医学与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1]。其理论内容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免疫学理论与技术的每一次突破和进展,均会极大的促进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因此,学好这门课程不仅为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也为科研工作提供了相应的实验理论和技术[2]。但是,这门课程概念较多、内涵丰富、内容抽象、理论性和系统性强,很多学生感觉难以理解和掌握,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如何使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理论是医学免疫学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下如何提高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的效果。

  • 2014年国内外免疫学研究重要进展

    作者:刘娟;曹雪涛

    转眼间已到与各位免疫学同仁共同回顾年度免疫学研究新热点新进展的第六个年头。总体而言,2014年,国际免疫学界在天然免疫识别与应答、T 细胞免疫应答、免疫细胞分化发育、新型免疫细胞亚群鉴定与功能、免疫应答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感染、炎症与肿瘤等疾病的免疫学机理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令人兴奋的研究成果。国内免疫学者在传统优势领域如天然免疫信号调控、T细胞分化和功能、感染与肿瘤的免疫学机制等方向也均有令人瞩目的新成果。本文中,作者将遴选2014年国内外免疫学前沿热点领域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疏漏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 本刊诚聘特约审稿人

    作者:《中国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 《中国免疫学杂志》关于彩图处理的有关说明

    作者:《中国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中国 免疫学
  • 《中国免疫学杂志》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通知

    作者:《中国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 郑重声明

    作者:《中国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 《中国免疫学杂志》稿约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免疫学
中国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04 05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