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 중국인수공환병학보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本刊为全国性科技期刊,是国内医学、兽医学专业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探讨和交流同类微生物在人畜间感染、发病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的理论;总结和介绍人兽共患病专业的研究成果和防制经验。
1-3个月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人兽共患病密切相关的研究型或综述类文章,要求稿件论点准确,论述详实,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word格式上传,如稿件内容附有图片较大,请将文稿压缩后上传。
3.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4.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5.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6.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请使用在线投稿方式投递稿件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稿费中已经包含作品首次刊发费用以及我刊取得与行使作品专有使用权的全部费用。
四、版权转让协议:
作者所投稿稿件,经编辑部初步审核后系统会自动发送文章编号(稿号),请作者在接到收稿通知后,在我刊网站首页下载版权转让协议,填写完整后,经所在单位审核盖章后邮寄到编辑部或电子版上传。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发文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官方网站是什么?
官方网站:http://www.rsghb.cn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
一种改良的布鲁氏菌病抗体微量凝集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 建立一种微量的布鲁氏菌病抗体凝集检测方法,用于布鲁氏菌病高通量检测.方法 依据我国《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规定的病人诊断标准,用试管凝集试验做诊断标准.通过优化微量凝集试验抗原浓度,对142份疑似病人血清同时做试管凝集和微量凝集试验,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优的微量凝集抗原浓度为1∶10,建立微量凝集法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9%和92.3%;和常规试管凝集法相比,两种方法符合率为96.5%.常规试管凝集检测得到21份阴性样本,22份可疑样本(1∶50),99份阳性样本(>1∶100).微量凝集检测得到30份阴性样本、17份可疑样本(1∶ 50)、95份阳性样本(>1∶100).两种试验方法,结果相同的占70.4%(100/142),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P>0.05).结论 建立一种可显色的布鲁氏菌病抗体微量凝集检测方法,可以在96孔V型板上同时检测24份标本,且结果易判读,更适宜基层防疫人员现场检测,终为疫情处置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
2016年福建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临床病例及食品来源菌株的分子特征分析
目的 研究福建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及分离菌株的分子型别,为食源性疾病溯源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监测网报告的感染病例进行个案访谈调查;对2016年临床病例和即食食品来源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和PFGE分子分型.结果 感染病例均为免疫力低下的孕妇和新生儿,3株病例分离株血清型为2株1/2a和1株4b.8株食品分离株血清型为5株1/2a、2株4b和1株1/2b.11株PFGE分为10个型别.结论 2016年福建存在散发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例,PT型各异,无同源性.应加强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饮食卫生宣教,保护孕妇和新生儿等高危人群.
-
2009-2017年江苏省手足口病病原谱及柯萨奇A16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描述2009-2017年江苏省手足口病(HFMD)病原谱及柯萨奇A16型(CVA16)的流行病学、基因变异及遗传进化特征.方法 对2009-2017年江苏省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和病原学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选取120株CVA16病毒分离株进行VP1区全长基因序列测定,并对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2009-2017年江苏省共报告手足口病1 013 771例.其中,手足口病肠道病毒阳性病例37 389例,主要病原构成为EV71(39.85%)和CVA16(30.13%);重症病例中,以EV71为主要病原,CVA16及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重症病例较少.CVA16在每年的3~7月和9~11月出现流行高峰,主要感染1~4岁年龄段儿童,男性比例高于女性.江苏省地区流行的CVA16毒株属于B1a亚型和B1b亚型,其中B1b亚型为优势流行基因亚型.120株CVA16病毒分离株VP1区核苷酸及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7.5%~100%、97%~100%.结论 2009-2017年,江苏省地区流行的CVA16具有明显的时间、人群分布特征;120株CVA16分离株属于B1a亚型和B1b亚型.CVA16分离株核苷酸序列变异较大,但氨基酸同源性较高,推断存在一定的同义突变.
-
山羊Th1/Th2细胞因子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在mRNA水平对山羊Th1/Th2型细胞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建立山羊Th1/Th2型细胞因子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GenBank山羊Th1(IL-2和IFN-γ)和Th2 (IL-4、IL-6和IL-10)细胞因子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以标准阳性质粒为模板分别进行荧光定量PCR反应的标准曲线、溶解曲线建立.结果 山羊Th1/Th2细胞因子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Ct值与标准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85,所有稀释度标准品模板出现特异性熔解蜂;利用N1蛋白缺失的重组山羊痘病毒(△N1L株)与山羊痘AV41株感染山羊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IL-4和IFN-γ mRNA表达水平检测,△N1L株与山羊痘AV41株均能能够刺激机体IL-4和IFN-γ细胞因子,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333,P>0.5).结论 本研究建立山羊Th1/Th2细胞因子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为山羊痘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
Sigma E基因对耻垢分枝杆菌五种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Sigma E(sigma factor E,SigE)基因影响耻垢分枝杆菌对5种药物的敏感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PCR法扩增出耻垢分枝杆菌sigE基因,克隆入质粒pMV261构建重组pMV261-SigE质粒,测序验证.重组质粒电转入耻垢分枝杆菌,Western blot检测SigE的表达.设立含空质粒转化菌为对照组,采用刃天青作为指示剂的微量滴定板法和菌落计数法检测pMV2 61-SigE重组耻垢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5种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采用相应抗生素处理重组耻垢分枝杆菌48 h诱导细菌进入非复制持留状态,随后在含20 ng/mL的结核分枝杆菌复苏促进因子E(resuscitation-promoting factor E,RpfE)的7H9中静置培养2周,计数大可能数和细菌生长数,测算复苏指数来了解SigE对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机制.结果 成功构建pMV261-SigE,经测序鉴定序列正确,Western blot检测到SigE在耻垢分枝杆菌中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表达SigE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组对异烟肼、利福平等5种药物的相对荧光百分比高,敏感性下降.5组抗生素中,异烟肼、乙胺丁醇两种药物作用后pMV2 61-SigE重组耻垢分枝杆菌复苏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SigE可通过促进耻垢分枝杆菌进入持留状态影响异烟肼和乙胺丁醇作用的敏感性.
-
1981-2016年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特征分析
目的 探索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规律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1981-2016年辽宁省HFRS疫情数据和人口资料,分析HFRS时间、地区、人群发病的变化情况.结果 1981-2016年,辽宁省HFRS发病率波动在0.86/10万~13.04/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4.16/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6/10万,平均病死率为1.52%.36年间出现了3个明显的发病周期(1981-1990年,1991-2009年,2010-2016年),第3个发病周期发病率波动较小,在1.67/10万~3.00/10万之间.HFRS秋冬峰(10-12月)和春夏峰(3-6月)发病例数的比值在1981-1998年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高比值达14,1999-2016年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例数的比值小于1.80年代初,疫区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东部和中部,之后逐渐向西部和南部扩散.进入21世纪后,疫区扩大至全省2/3以上的县区,现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的葫芦岛、锦州以及东部地区的铁岭、抚顺地区.在人群分布上男性多于女性,以农民为主,15-64岁年龄组发病率高.结论 1981-2016年,辽宁省HFRS发病率经过2个较大发病周期后,逐渐降低至3/10万,流行季节性在90年代后期发生转变,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人数比例发生逆转,疫区逐渐扩大,推断疫区类型由姬鼠型混合疫区向家鼠型混合疫区演变.
-
弓形虫沉默信号调节子2(TgSir2)的克隆表达与多克隆抗体制备
目的 制备特异识别弓形虫沉默信号调节子2 (TgSir2)多克隆抗体.方法 以酵母Sir2氨基酸序列为模板,寻找弓形虫基因组中同源序列,并进行信号肽预测.以弓形虫RH株cDNA为模板,构建pET28b-TgSir2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埃希菌(E.coli) BL21,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诱导表达产物,并以小鼠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进行鉴定.以纯化的TgSir2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特异性抗TgSir2多克隆抗体.后,以此多克隆抗体作为一抗,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虫体蛋白的反应情况.结果 同源比对找到弓形虫基因组中TgSir2,信号肽分析提示1-15位氨基酸为其信号肽序列.PCR、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证实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IPTG可诱导TgSir2融合蛋白的大量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既能特异性识别原核表达的TgSir2蛋白,也能识别弓形虫体内的内源性TgSir2蛋白.结论 制备的抗重组TgSir2蛋白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弓形虫RH株的TgSir2蛋白.
-
我国利什曼原虫伽师株有毒力和无毒力前鞭毛体定量蛋白质组学比较分析
目的 应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我国利什曼原虫伽师株有毒力和无毒力前鞭毛体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 将分离于我国新疆伽师县黑热病患者婴儿利什曼原虫JS5有毒力株前鞭毛体和无毒力株前鞭毛体经酶解后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的非标记(Label-free)定量分析,利用MaxQuant软件查库,进行Label-free非标定量(LFQ)分析;每个样品重复3次质谱分析,只有1次有LFQ值的蛋白舍弃.结果 本研究共鉴定蛋白3 994个,有毒力和无毒力株间差异蛋白为298个(差异倍数>1.2或差异倍数<0.83,P<0.05),其中利什曼原虫有毒力株前鞭毛体特有表达蛋白15个,无毒力株前鞭毛体特有表达蛋白23个,二者间表达丰度有显著差异蛋白260个,其中有毒力前鞭毛体表达上调蛋白(高表达)78个,表达下调蛋白(低表达)182个.这些差异表达蛋白中已鉴定功能的蛋白分别涉及糖与脂质代谢、核酸代谢、压力反应、细胞骨架形成、细胞周期与增殖等生物功能.结论 利什曼原虫伽师株有毒力株和无毒力株前鞭毛体蛋白质组的表达存在差异,为筛选和鉴定与利什曼原虫感染相关关键分子奠定了基础.
-
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监测与基因进化分析
目的 通过对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基因变异和进化特点进行分析,掌握本地区H7N9病毒病原学特点,为疾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10份,提取核酸扩增HA、NA、M基因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病毒重要蛋白突变情况和遗传进化特点.结果 广州地区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同源性差异较大,大部分毒株基因与广东毒株同源性高,部分毒株基因与河南、内蒙古等地毒株同源性高.监测到5株病毒为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部分病毒出现了HA蛋白Q226L的突变,提示对人呼吸道上皮细胞SAα-2,6Gal受体结合能力增加.HA蛋白和NA蛋白上糖基化位点均有一定的增加和缺失突变.HA、NA和M1蛋白上毒力相关位点均突变增强.M2蛋白均呈现耐药突变,同时监测到2株高致病性突变株出现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耐药突变.遗传进化结果显示,HA基因和NA基因在华南和华东分支均有分布,M1基因进化特点相对复杂,分别与华南地区H9N2、H7N9病毒,及北方地区的H7N9病毒重组.结论 2017年广州地区发现2株对达菲耐药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交异株.H7N9禽流感病毒在广州地区不断发生进化重组,具有遗传多样性和复杂性,提示高致病性耐药株有向华南以外地区传播的风险.
-
人结膜吸吮线虫病2例报告及Cox1基因分析
目的 检测辽宁和山东两地人体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callipaeda)分离株的形态学及基因型,探讨两地分离株虫体基因差异及其系统发生亲缘关系.方法 采集2例病人感染的虫体进行形态学鉴定,对其线粒体Cox1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文献比对分析,结合GenBank上已发表的同源序列,对不同地域来源的11个个体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与结论 经Cox1基因鉴定,2例病人均可确诊为人结膜吸吮线虫病且其感染的虫体均与欧洲种同源(99.1%及99.6%).两条虫体扩增的Cox1基因碱基存在差异(8/689),但不同地理虫株之间未见明显遗传变异现象(98%~100%).
-
Ⅲ型干扰素抵抗寨卡病毒感染导致不良妊娠的机制
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黄病毒,妊娠早期妇女感染寨卡病毒可引起新生儿小头畸形、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及胎儿自发性流产等不良妊娠.人胎盘原代滋养细胞分泌的Ⅲ型干扰素及Ⅲ型干扰素诱导产生的干扰素刺激基因可在细胞中建立抗病毒状态,保护胎儿免受寨卡病毒的感染.Ⅲ型干扰素对寨卡病毒导致的不良妊娠保护作用具有阶段特异性,对妊娠早期没有保护作用.本文就寨卡病毒导致不良妊娠和Ⅲ型干扰素抵抗寨卡病毒感染等方面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为深入了解寨卡病毒致病机制和免疫预防提供参考.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耐药特征及机制
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当今世界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等病原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Lm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株不断出现,给世界公共卫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Lm的耐药机制十分复杂,包括可移动元件介导的耐药基因转移、药物作用靶点的改变、抗生素的外排作用、灭活酶的产生、生物被膜的形成等多种机制.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及临床来源Lm的耐药特征及机制进行综述,为李斯特菌病的合理用药,耐药菌株的监测以及公共卫生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遵义地区犬狂犬病毒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与大学生对该病的认知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遵义地区犬RV血清抗体流行病学情况和大学生对狂犬病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RV生物素双抗原夹心ELISA试剂盒对遵义地区422份犬血清样品进行RV血清抗体检测,采用网络问卷对遵义地区大学生开展狂犬病认知情况调查.结果 共采集422份犬血清样本,其中宠物犬297例,192例免疫过狂犬疫苗,65例未免疫,40例免疫信息不详,125例流浪犬狂犬疫苗免疫信息不详.422份犬血清样品RV抗体总阳性率为43.36%(183/422),其中,宠物犬、流浪犬、雄性犬、雌性犬的R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570%(168/297)、12%(15/125)、41.63%(102/245)、45.76%(81/177),犬性别与RV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714,P>0.05),宠物犬与流浪犬RV的抗体阳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71.143,P<0.05).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对狂犬病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结论 遵义地区流浪犬RV抗体阳性率远低于宠物犬,应加强流浪犬管理,遵义地区大学生群体对狂犬病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这对于本地区狂犬病的预防与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
厦门地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厦门地区家禽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方法 本研究选取禽流感病毒检出率高的冬春季节,从厦门市几家主要活禽交易市场采集家禽棉拭子及环境样品,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检测和分型鉴定.结果 从534份样品中,检测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阳性216份,检出率为40.4%.本地低致病禽流感病毒的HA亚型至少6种,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9、H6、H11、H12、H1、H3;NA亚型至少5种,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N2、N6、N3、N8、N9.结论 活禽交易市场家禽中存在不同亚型混合感染情况,尤其以水禽明显,可同时检出多种亚型.提示今后厦门的疫病防控须加大对水禽的监测及交易市场的管理和消毒.
-
重庆市肺结核患者异烟肼与丙硫异烟胺耐药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INH)、丙硫异烟胺(Pto)及其交叉耐药情况,为重庆市耐药结核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重庆市2015-2017年39个区县培养阳性菌株的传统药敏试验结果,收集288例INH或Pto任意耐药菌株,分析其耐药情况.结果 288例菌株中,INH耐药菌株285例,Pto耐药菌株19例,交叉耐药菌株16例.复治患者INH或Pto的耐药率均高于初治患者,年龄15~44岁患者Pto耐药率显著高于INH组.Pto耐药组Pre-XDR-TB及Ofx耐药率显著高于INH组.交叉耐药菌株中,年龄15~44岁组交叉耐药率较高,且MDR-TB发生率高达93.8%.结论 重庆市INH与Pto耐药情况已较为严重,医生在为INH耐药患者制定化疗方案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应谨慎选择Pto进行替代治疗,以避免更多耐药的发生.
-
宁夏儿童布鲁氏菌病47例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儿童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点,便于及时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7年我院收住院的47例儿童布鲁氏菌病资料,对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47例患儿均来自农村,且家中均有人从事羊或牛的养殖业、贩运、屠宰、肉类加工;多数(90%以上)患儿有布鲁氏菌病家庭聚集性,临床表现以发热、下肢肌肉及关节疼痛为主,轻度乏力,男性可伴发睾丸鞘膜积液.利福平联合多西环素或复方磺胺甲嗯唑治疗有效.结论 掌握儿童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可提高诊断率,合理、规范的联合抗菌治疗,未见临床耐药病例.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
1995 | 01 02 03 04 05 |
-
未知
-
未知
录用情况:选择周期: 3个月内文章是兽医学的,外审一个月返修,专家提出了举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修改,之后送复审,被收录,历时三个月的时间,还是很快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4月初投的稿件,1个月返修,修改返回后,6月中旬被收录,前后历时两个多月,效率很高,有文章的可以尝试投稿。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3月22日投的文章,5月3日直接被收录,历时三个月的时间,文章没有需要修改,审稿专家对我的文章进行了肯定,还时很开心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9月中旬投了一篇文章,10月26日退修,历经两次的修改,12月26日录用。编辑认真负责,文章中的很多细节问题都进行了标注,每次咨询,也是很有耐心的,态度很好,值得称赞。希望期刊可以越来办越好。
-
未知
录用情况:选择周期: 3个月内9月投稿,一个月后返修,修改后送复审,11月被收录,之后对格式进行修改,整个流程还是很顺利的。个人觉的文章创新性强,还是很好中的。
-
未知
录用情况:选择周期: 3个月内9月投的稿件,三个月被录用,整个流程很规范,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稿件,可以及时的反馈信息,编辑人也很好,有问必回,很有耐心,推荐大家投稿。
第一篇文章在期刊上投的稿件,12月初送外审,二十几返回修改意见,修改返回后送复审,2月底被收录,历时三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