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静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醒脑静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各34例,治疗组采取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以依达拉奉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为88.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6%,2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静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84例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均应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回顾性探析其彩超的图像特征,并与病理诊断结果相对比。结果:本组84例患者通过术后病理实验确诊胆囊腺癌者4例,胆囊腺肌症者6例,胆囊腺瘤者6例,胆囊结石者8例,炎性息肉者18例,胆固醇息肉者44例。经腹部超声检查的符合率约为88.10%(74/84);误诊率约为11.90%(10/84)。结论:经腹部彩超检查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可根据超声图的血流信号、回声团准确评价息肉具体情况,为临床诊断给予客观、科学的参考依据。
-
电喉镜下射频治疗咽喉部乳头状瘤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电喉镜下射频治疗与CO2激光治疗咽喉部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咽喉部乳头状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电喉镜下射频治疗者20例,纳入观察组,行CO2激光治疗者15例,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咽喉部功能恢复情况及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961,P=0.023);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13.33%,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x2=8.023,P=0.018)。观察组的复发率为5.00%,而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0.00%,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x2=9.258,P=0.006)。结论:电喉镜下射频治疗咽喉部乳头状瘤,术后患者咽喉部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等优点,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抗生素治疗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的Child-Pugh评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抗生素治疗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的Child-Pugh评分效果。方法:选取77例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抽样法随机分成联合用药组(A组,n=40)和单一用药组(B组,n=37)2组。根据Child-Pugh评分比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TB及PT变化情况,记录其感染好转情况。结果:(1)治疗前,A、B2组TB、PT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hild-Pugh评分<10分时,A组TB为21.47±14.47umol/L,明显低于B组的31.75±16.58umol/L (P<0.05),但PT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评分为10~15分时,A、B2组TB及PT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A组降幅超过B组( P<0.05);(2)治疗后,Child-Pugh评分<10分时A组感染好转率为94.74%,与B组的94.44%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Child-Pugh评分为10~15时,A组感染好转率为80.95%,明显高于B组的47.37%(P<0.05)。结论:对Child-Pugh评分达到C级的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给予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抗生素方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人免疫球蛋白 抗生素 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 Child-Pugh评分 -
垂体泌乳素瘤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血清泌乳素(PRL)2种检测方法在早期垂体泌乳素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我院于2013年6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出现内分泌异常等多种症状的患者1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给予核磁共振(MRI)和血清泌乳素(PRL)检测.其中血清PRL>50Lg/L的患者55例,为阳性组;血清PRL<50Lg/L的患者60例,为阴性组;对所有患者再行行核磁共振(MRI)检查.检查后研究分析2种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阳性组中,确诊垂体泌乳素瘤患者7例;阴性组中,确诊垂体泌乳素瘤患者2例,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RL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作用.结论:在垂体泌乳素瘤的早期诊断过程中,采用血清PRL测定、核磁共振检查的诊断方法,对于及时确诊该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
异型接骨板结合人工骨植骨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体会
目的:总结分析异型接骨板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疗28例32足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男21例(24足),女7例(8足);年龄18~58岁,平均38岁;单足27例,双足7例。采用异型接骨板结合人工骨植骨进行有限坚强内固定,术中注意关节面、B?hler角的复位。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3~30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外露等并发症。依照MFS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22足,良6足,一般3足,差l足,优良率为87.5%。结论:异型接骨板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临床效果满意,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2种手术入路对无减压指证胸腰椎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椎体高度矫正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后正中入路和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对无减压指证胸腰椎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椎体高度矫正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近期收治无减压指证胸腰椎骨折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分别采用后正中入路和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度数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度数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较于后正中入路,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对无减压指证胸腰椎骨折患者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椎体高度矫正效果。
关键词: 后正中入路 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胸腰椎骨折 疼痛 椎体高度 -
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索分析经阴道超声以及经腹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明确更好的检查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和经腹超声检查,将其诊断结果分别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将2种超声检查方式的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增生准确率为100.00%、检查子宫内膜息肉准确率为96.77%;检查子宫黏膜下肌瘤准确率为87.50%、检查子宫内膜癌准确率为77.78%;均分别显著高于经腹超声检查准确率的83.93%、80.65%、58.33%和22.22%. 经阴道超声检查总准确率为95.00%,显著高于经腹超声的7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以显著提高检查准确率,有利于对症治疗,对于确保患者健康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中收治的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150例,根据产妇的指征分为阴道试产组( A组)和再次剖宫产组( B组),另外选在同一时间段的没有剖宫产史的产妇150例,同样分为阴道试产组( C组)和剖宫产组( D组)。比较各组分娩方式的结局。结果:A组同C组相比,成果人数、窒息人数、生产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等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而B组同D组相比,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产妇住院时间等临床方面,B组显著低于D组(P<0.05)。结论:对于有剖宫产史的产妇,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选择阴道分娩方式,使分娩的安全性提高。
-
重症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休克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分析
目的:对重症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休克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 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休克病人68例,对其临床特点与治疗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寻求重症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休克病人的佳治疗方法. 结果:所有病例中,有42例病人接受开颅手术,35例病人接受腹腔穿刺手术,25例病人同时接受腹腔手术,26例病人接受气管插管,10例病人接受胸腔闭式引流. 经治疗后,恢复良好的病人有27例,13例为轻度残疾,10例为植物生存或者重度残疾,18例死亡. 结论:针对重症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休克病人,必须及早予以作出正确诊断,通过对其病情进行合理的评估,并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对于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提升病人整体生活质量具有显著价值,值得各大医疗机构临床推广使用.
-
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行小切口闭合复位MIPO技术植入钢板的效果
目的:分析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行小切口闭合复位MIPO技术植入钢板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2012年7月~2014年10月60例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并且将这些患者依据时间分配法分为2组,即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治疗方法,试验组应用小切口闭合复位MIPO技术植入钢板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小切口闭合复位MIPO技术植入钢板在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发挥重要效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于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小切口复位MI-PO技术植入钢板治疗,可以减少骨折端血运损伤,改善患者症状,促进骨折痊愈,缩短住院时间,发挥积极效果。
关键词: 小切口闭合复位MIPO技术 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