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

中国输血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중국수혈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49X
  • 国内刊号: 51-13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王憬惺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双质控法"用于ELISA试验室内质控的探讨

    作者:李天君;赵锋;田庆华

    目前,ELISA试验的室内质控常规上采用Levey-Jennings质控图法(简称L-J图)和"即刻法"(Crubbs氏法)[1]."即刻法"连续3次即可对第3次结果进行质控,虽然弥补了L-J图连续测定20次才能进行质控的局限,但前2次的试验结果是否在控仍然没有解决,笔者试采用"双质控法"对前3次试验结果进行质控,然后按即刻法处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以ELISA检测HBsAg为例报告如下.

  • 微板离心法替代手工拍板方法

    作者:顾亚军

    在常规ELISA试验中,微孔板洗涤后要求在吸水纸上拍(扣)干,以消除微孔内残留液体对试验的影响.手工拍板方法既费力又麻烦,而且时常拍不干净,孔底仍有少量残液,有时吸水纸的碎屑还会进入微孔而影响试验结果,甚至在拍板时松动的板条会掉落.笔者尝试用平板离心机离心法来替代手工拍板法,具体做法是:在平板离心机(本实验室为日本KUBOTA5200型平板离心机)的板架上垫3层吸水纸,将洗涤后的微孔板朝下置于离心机板架上,平衡后,2000r/min离心1min,取出微板继续试验.离心法的优点是:①实现了拍板的标准化;②消除手工拍板的缺点,完全去除残液;③省时省力笔者经过500多次实验,效果较为满意.

    关键词: 微板离心法 ELISA
  • "即刻法"室内质控的局限性

    作者:赖玉洁

    在使用 "即刻法"进行室内质控两年多里,笔者发现 "即刻法"有其局限性.下面以ELISA法检测的抗-HIV两组数据为例,将"即刻法"室内质控的不足之处叙述如下.

  • 二甲基亚砜(DMSO)对血小板体外聚集功能的影响

    作者:赖东生;陈岑

    目前,DMSO冰冻保存血小板作为22±2℃液体保存血小板的补充产品,在外科手术应用中已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1].然而冰冻血小板仍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2],而且现有体外功能测定并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其在体内发挥功能的实际情况[3].必须寻求能如实反映血小板体内功能的指标及简便易行的质量控制方法才能控制生产工艺,提供质量可靠的冰冻血小板制品.为此,笔者通过检测花生四烯酸诱导的DMSO终浓度不同的液体血小板体外聚集功能,进一步分析讨论了聚集功能作为DMSO冰冻保存血小板质量控制的指标是否合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静脉采血后局部瘀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褚晓凌;刘丽霞

    献血者在献血后,常因各种原因出现采血侧手臂局部瘀血的现象,这往往会加重献血者的心理负担,甚至对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笔者分析了常见的静脉采血后局部瘀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 便于留样的采血袋工艺改良

    作者:胡克义;周淑珍

    采血留样是一个重要环节,因正确的检测结果,首先应有准确的血液留样标本,否则检测仪器再先进、试剂灵敏度再高、特异性再好,也难以避免经输血传播疾病发生的危险.为杜绝传统采血袋采血留样错误及隐患,确保采血留样的准确性,提高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笔者将传统采血袋进行了工艺改良,增加了易折塞、带帽的试管和气囊,通过采血管将留样试管、气囊连接成一体,使血液留样由开放式改为了在密闭条件下进行.改良式采血袋能够杜绝采血留样错误,现报道如下.

  • 影响干化学法初筛献血者ALT因素探讨

    作者:邢培清;刘玉振;李伍升;方建华;温涛

    由于现行献血模式无偿献血者ALT未经初筛直接献血,本站每年ALT不合格淘汰血液约3%[1].近,我站引进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和试纸条对郑州市献血者作ALT初筛,笔者对影响检测因素及使用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 静脉留置针在血浆置换术中应用的几点体会

    作者:张玉翠;黄海燕;姜本贺

    静脉留置针(套管针)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壁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000~2003年对44名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时,采用静脉留置针,现将实施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 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减少围术期用血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郑祥德;张英;冯清

    目的探讨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减少围术期用血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随机将ASAⅠ~Ⅱ级骨科脊柱手术32例分为实验组(AHH组)和对照组各16例.麻醉后AHH组以6%贺斯(Hes,200/0.5)进行AHH,使血容量增加约25%,术中失血以等量Hes替代,当Hct<25%输同型异体血.分别于AHH前(T1,对照组相当于第1次有创监测完毕)、AHH完毕(T2,对照组相当于第1次有创监测完毕后30min)、术毕(T3)、术后24h(T4)测定HR、MAP、CVP、SpO2、Hb、Hct、Plt、FIB、APTT和PT;记录出血量、输血量、尿量、术后24h引流量和手术医师对凝血功能的VAS评分;计算扩容率(%)=(Hct稀释前-Hct稀释毕)/ Hct稀释毕×100%.结果术毕HR,两组的增加均有显著意义,对照组比AHH组增加显著(P<0.01);AHH完毕,AHH组MAP和CVP分别升高了11%和88%,有显著意义(P<0.01).②输血量,AHH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而输血率,AHH组(25%)与对照组(44%)差异无显著意义.③Hb和Hct,两组在各时点均降低;扩容率,AHH组显著高于与对照组(P<0.01).④Plt和FIB,AHH组均降低,有显著意义,Plt在术后24h却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在术后24h均升高,有显著意义(P<0.01).APTT和PT,AHH组均延长(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VAS评分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AHH对减少红细胞丢失、减少异体用血量是有效和可行的,同时对循环功能和凝血功能影响不大.

  • 一个HLA-A 抗原三联体家庭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作者:张辉;狄文英;张俭;徐惠新;方振羊;赵桐茂

    目的研究江苏省骨髓库供者SZHD1及其4名家庭成员的HLA-A抗原HLA三联体表型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方法使用标准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测定淋巴细胞HLA血清学抗原特异性.使用PCR-SSP方法作HLA基因分型,并进一步采用分子克隆和DNA序列方法分析测定相应的基因结构. 结果供者SZHD1的淋巴细胞带有HLA-A2、A11.2和A24等3个抗原.分子克隆和DNA序列分析表明相应等位基因为HLA-A*0206、A*1102和A*24020101.家系调查表明该供者的1条单体型为HLA-A*24020101, A*1102;B*38;DRB1*15.同一条单体型带有2个表达的HLA-A等位基因,该单体型按孟德尔定律分离,稳定地传递了3代.供者的父亲、哥哥、妹妹、及其孩子也带有该单体型. 结论供者SZHD1及其4名家庭成员的1条HLA单体型上,带有2个表达的HLA-A等位基因,该单体型稳定地遗传,表现出HLA遗传多态性的一种新形式.HLA-A座位表达3种抗原的家庭为世界上首次报告.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献血者10年追踪观察

    作者:季阳;庄文;杨翠;任勤惠;朱志议;史宣玲;彭登厚;倪声全;贾桂芳;徐钢;刘福荣;周琼秀

    目的追踪观察发生HCV感染的献血者的疾病进程和健康状况.方法从1993年10月~2004年2月,对30名HCV感染的献血者定期抽取血液标本,观察所得到的442份系列标本的血清ALT、抗-HCV和HCV-RNA的动态变化,并进行HCV分型测定,重点分析了其中10名自愿者肝组织的病理检查结果和血清ALT、抗-HCV与HCV-RNA的动态变化.结果①30名HCV感染者系列标本中,ALT异常率37.6%(166/442);抗-HCV阳性率97.1%(429/442,ELISA法);HCV-RNA阳性率74.9%(331/442).②10名HCV感染的献血者10年系列血清中抗-HCV大多数持续存在(94.4%,151/160),其HCV-RNA时有间隙性阴性,阳性率67.5%(108/160)其血清ALT水平异常率33.6%(50/149).③HCV分型测定:HCV Ⅱ/1b型占85%(22/26),Ⅲ/2a型占15%(4/26).④10名HCV感染者肝组织检查显示均为轻度慢性肝炎.结论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同血清抗-HCV、HCV-RNA和ALT的异常有明显相关性.虽然HCV感染后10年的疾病进程大多是缓慢的,但应采取适当治疗措施以控制慢性肝炎的发展.

  • 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成分输血相关问题的探讨

    作者:刘景汉;于洋;王铁军;孙桂香;毕蔚茹;潘纪春;李锡金

    目的探讨成人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出凝血功能的变化及输血对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肝移植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均为C级,出凝血功能均存在异常的19名患者通过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等成分进行纠正.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术中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出凝血功能变化及出血量,根据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各项出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给予相应的输血处理,分别以术后生存情况和围手术期输血量分组,分析各种输血因素对移植术中、术后的影响.结果在术前肝功能分级、出凝血功能、手术方式、方法、时间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输血总量、红细胞用量、冰冻血浆用量与术后存活率呈明显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7518(P<0.01)、-0.7104(P<0.01)、-0.5144(P<0.05).死亡组输血量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显著(P<0.05);输血量≥10000ml组死亡率明显高于输血量<10000ml组,差异显著(P<0.05);所有病例中无一发生输血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颅内出血.结论术前充分纠正出凝血功能异常,术中进行动态监测,及时通过各种血液成分在品种和剂量上的合理输注进行调控及应用去白细胞输血等新技术,可保证原位肝移植手术顺利进行,有效降低输血总量,减少术后并发症.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不同功能区抗体的随访研究

    作者:张贺秋;王国华;陈坤;宋晓国;修冰水;凌世淦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同功能区抗体的免疫应答.方法利用基因重组克隆表达丙型肝炎病毒 HCV-c、NS3、 NS4、NS5和HVR1抗原,分别包被酶联板,以间接ELISA法检测1991~2002年采集的58名丙型肝炎患者的144份血清不同功能区抗-HCV. 结果其中50名(86.20%)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5种相应抗-HCV呈持续阳性.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HCV-c、 NS3、 NS4、、NS5和HVR1抗体无明显变化,未发现这5种抗体与自愈的关系.

  • 献血者信息反馈系统的探讨

    作者:刘延芳;杨波;赵晓华;蔡磊;蒋冬玲

    以街头固定采血点(车)为主要模式的自愿无偿献血工作改变了以往献血者到站采血的被动行为,血站的服务意识、理念及行为方式也需随之调整和改变,尤其是对献血者献血信息反馈和抱怨所采取的行为直接影响着自愿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笔者就献血者信息反馈系统的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关键词: 献血者 信息 反馈
  • 血站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作者:杜晓明;严振有

    随着输血事业的快速发展,血站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采用什么样的质量管理模式和手段直接关系到临床输血的安全、充足和有效.笔者针对国内血站目前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质量管理 血站
  • 血标本质量保证的重要性

    作者:曹俊萍

    血标本是血站血液检测工作的基础,保证血标本质量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前提.笔者根据工作中的体会,对血标本质量保证的重要性进行探讨.1 严格血标本质控流程管理严格血标本质控管理是保证血标本检测结果准确的关键之一.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必须坚持包括血标本采集在内的全过程质控[1].随着血液筛查高度自动化和信息管理网络的建立,标本已进入信息化管理,更有利于标本质控.血标本质控分为:标本采集、标本交接、检测与标本保存.

    关键词: 血站 血液标本
  • SARS引发的采供血现状的若干问题思考

    作者:郭世萍

    2003年初春爆发的SARS疫情波及面之广,影响之巨大是建国以来极其少见的,这一突发的卫生公共事件,使全国人民接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然而由SARS事件引发的诸多方面问题的研讨逐步展开,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笔者现就该事件在采供血方面引发的若干问题思考与同行进行探讨.

    关键词: 无偿献血 机制 SARS
  • 血站档案管理在输血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张铁强;张华伟;程静梅

    输血医学档案是输血医学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是输血医学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技术储备.科学地管理输血医学档案,及时、准确地提供档案为输血医学工作服务,是输血医学事业的客观要求,是档案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是血站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及领导决策的历史依据和重要基础,是维护献血者及受血者和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公正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不断提高血液质量,确保临床安全用血,阻断血液传染病,开展输血科学研究和处理因输血引起医疗纠纷的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基本标准>、<血站管理办法>,本站开展了血站档案达标升级工作,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关键词: 血站 档案 管理
  • 中小血站推行ISO9000标准的若干问题探讨

    作者:伍建宁;李跃林

    佛山市顺德区血站每年为全区医疗卫生单位提供约500万ml的医疗临床用血.血站于2001年2月通过ISO9000(1994版)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继而在2003年7月通过2000版换版认证,近3年的实施运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面促进了血站业务的发展.

  • 患者输血前检出抗-HIV阳性1例

    作者:徐树良;吴慧明;谈维;马桂民;杜义真;朱琳

    输血后肝炎,输血感染艾滋病,是目前受血者、临床医疗单位、采供血机构均面临的沉重问题,已成为输血,这一抢救生命、治疗疾病重要医学手段发展的影响因素.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完善和公民法治意识的增强,特别是国家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由输血引发医患纠纷显得越来越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当医患纠纷的矛盾诉诸于法律诉讼的形式,事故责任的认定、法院的判决,必然是以双方的举证为本.根据卫生部[2000]184号文件精神,本中心自2001年5月起,坚持对受血者输血前的各项传染性指标全面检测,以维护患者、临床医疗单位、采供血机构的根本利益,现将由此检出的1例输血前抗-HIV阳性报告如下.

  • 凝血因子Ⅷ、Ⅸ同时缺乏1例

    作者:李蓓;吴振军;李广伦

    凝血因子Ⅷ和Ⅸ(FⅧ∶C、FⅨ∶C)主要在肝脏中合成,参与机体内源性凝血机制,当FⅧ∶C、FⅨ∶C缺乏时会引起一系列出血症状.临床上常见单一的FⅧ∶C或FⅨ∶C缺乏,而两者同时缺乏极为罕见.近期笔者发现1例FⅧ∶C、FⅨ∶C同时缺乏患者.报告如下.

  • 产后大出血患者A血型无抗-B 1例

    作者:李翠莹;穆士杰;张献清;孙文利;张宇宏

    1 病例简介患者,女,33岁,因产后大出血急诊入院.入院后查体:T 38℃,P 115次/min,BP 15/8kPa,发育正常,贫血外观,神志清楚,自动体位.产后宫缩乏力,轻度会阴裂伤,出血量较多,有血块(具体出血量不祥),急诊给予缩宫补液抗炎治疗,当日补液1700ml.血常规检查:RBC 2.54×1012 /L ,Plt 120×109/L,Hb 75g/L,WBC 6.0×109/L.急需输血治疗,鉴定血型发现正反定型不一致,随即本室做进一步检测.查血型为A型,血清中缺乏抗-B.该患者出院后一周随访,留取血样复查血型结果一致.

    关键词: ABO血型 抗-B
  • 血浆置换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抢救格林-巴利综合征危象1例

    作者:刘宗斌;刘桂英;胡梅;饶国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为常见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是急性软瘫的常见病因.病变主要损害多数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也损害脑神经,症状表现为感觉和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较轻,而运动障碍较重.运动障碍主要为四肢迟缓性瘫痪,严重者可因为呼吸麻痹、肺部感染及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称为GBS危象.血浆置换(PE)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均是GBS的有效治疗方法[1],笔者采用PE联合IVIg成功抢救了1例GBS危象,报告如下.

  • 缩短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总处理时间方法探讨

    作者:刘玉振;邢培清;田铁平;吕永磊

    目的探讨缩短BEPⅢ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总的处理时间方法.方法编试验程序时,调整BEPⅢ洗板浸泡时间和进板顺序.结果洗板浸泡时间设定为7s;先进抗-HCV,后进HBsAg,然后两者交替进板,8块板(352个样本)总的完成时间由原来的240min减少到185min,总的处理时间缩短了55min.结论本方法缩短了BEPⅢ处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全自动细菌培养仪在血站细菌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王拥军;朱立苇;黄伯里;徐霄勤;胡庆丰

    目的探讨全自动细菌培养仪在血站细菌监测中的应用. 方法 432份空气和物体表面菌检样本,用普通平皿培养,发现可疑菌落,经Viteck 32 鉴定;808份血液保存液和血液样本,用Bacter/Alert 3D厌/需氧培养,阳性者经Viteck 32 鉴定. 结果普通平皿培养发现8例阳性,经鉴定,2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为霉菌;全自动细菌培养发现11例阳性,经鉴定9例为假阳性,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为乙型链球菌. 结论全自动细菌培养仪敏感性和检出效率高,漏检率低.

  • 无菌导管连接制备的血液成分的安全性探讨

    作者:李建民;沈莉;梁晓虎;张爱红;赵莉华;孙晓红;辛雪梅;李捷;王香林;李永乾

    目的探讨无菌导管连接制备的血液成分的安全性.方法对无菌导管连接制备的血液制品,采用改良丁马或硫乙醇酸盐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结果.结果无菌导管连接制备的血液制品,改良马丁或者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培养后均无细菌生长.结论无菌导管连接在保证连接口完整、无渗漏、无气泡时,可以达到制备血液成分无菌的要求.

  • PCR检测病毒核酸在血制品生产中的应用

    作者:刘伟雄;王坚;宋正敏

    目的建立适用于血制品企业的PCR检测原料血浆的方法.方法以HBV,HCV和HIV PCR荧光定量检测试剂和WHO标准品对CAP样品、BBI样品和公司混合血浆进行测定,追踪调查部分阳性血浆献浆者.结果 PCR检测结果与CAP和BBI公布结果基本相符.在原料血浆中用PCR方法检出35份阳性血浆.结论 PCR检测技术能应用于血制品企业.

  • 献血者中戊型肝炎病毒血症研究

    作者:严根兴;戴利成;吴康丽;查荣宝;姚行;汪峰;何建方;叶玉芳;葛胜祥;郭清顺;夏宁邵

    目的了解湖州地区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47名无偿献血者血清抗-HEV IgM和IgG抗体,巢式RT-PCR检测抗-HEV IgM阳性血清中HEV RNA.结果 3047名无偿献血者中抗-HEV IgG的检出率为41.7%,抗-HEV IgM检出率为1.5%.46份抗-HEV IgM阳性中发现6份HEV RNA阳性.献血者中病毒血症阳性率为0.2%.6名HEV病毒血症者中4名为HEV基因Ⅰ型,另2例为HEV基因Ⅳ型.结论在献血者中HEV病毒血症并不罕见,有必要对输血后戊肝的潜在危险进行评估.

  • 血液检测实验室ELISA试剂的选择评价

    作者:葛红卫;王鸿捷;常缨;赵丽华

    目的综合评价抗-HCV、抗-HIV国产ELISA试剂在血液筛查实验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参考品试验与常规中试试验相结合,参考品试验:将抗-HCV试剂、双抗原夹心法抗-HIV试剂在37℃恒温箱中放置72h后,检测参考品的符合率,计算每种试剂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别;常规中试试验:用抗-HIV试剂、抗-HCV试剂分别检测常规标本,绘制每种试剂阴性结果S/CO分布图,观察每种试剂反应模式的均一性.结果在参考品试验中,5种符合国家标准的抗-HCV国产试剂存在差异;常规中试试验中,抗-HCV、抗-HIV 阴性结果S/CO分布图显示了不同试剂本底均一性的差别.结论血液筛查实验室ELISA试剂的选择,在依照参考品的考核结果的同时,还应结合常规应用情况,就试剂盒本底均一性、功能性、适应性、成分稳定性综合判定.

  • 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在街头无偿献血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邓雪莲;王新梅;董克菲

    目的评价Reflotron plus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的性能及其在街头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筛检中的应用意义.方法用 Reflotron plus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高中低3个定值血清,计算其批内批间精密度;对20名随机献血者的指血、静脉全血和血浆进行ALT检测,并与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仪的结果进行相关性比较.统计采血前后ALT项的血液报废率.结果 Reflotron plus的批内CV<5.1%,批间CV<6.9%;试剂性能稳定;与7020生化仪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该仪器投入使用后ALT项血液报废率降低.结论 Reflotron plus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简单易学、快速可靠,可显著降低血液报废率,适宜无偿献血快速检测ALT.

  • γ射线辐照对红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夏爱军;张献清;穆士杰;吴原茹;张清平

    目的探讨γ射线辐照对红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剂量为27Gy的γ射线对红细胞进行辐照并于4℃条件下保存,于不同保存时间取样检测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并设自身对照.结果γ射线辐照1、7、14、21d红细胞中SOD及GSH-PX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中MDA含量随辐照后保存时间逐渐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红细胞经27Gy γ射线辐照及随保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受损加大.

  • 抗-HCV RIBA确证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叶晨;曾艳芬;单莉莉;伍严安;杨闽红

    目的对酶免抗-HCV试剂检测结果不确定的血液样品,通过抗-HCV RIBA确认实验来确定,有助指导采供血机构的试剂选用.方法收集省内各中心血站及中心血库在抗-HCV筛查中,国产与进口试剂检测结果不符的样本,用Chiron RIBA HCV3.0 SIA 试剂进行确认试验.结果收集到的53份样品,经抗-HCV RIBA确认,均为阴性和不确定,无一例阳性,其中进口试剂阴性,国产试剂阳性,RIBA阴性的有19例,RIBA不确定的有14例;进口试剂阳性,国产试剂阴性,RIBA阴性的有14例;RIBA不确定的有6例.20例RIBA不确定的样本中,c100p阳性有10例,c33c阳性的有5例,c22p阳性的有5例.结论以RIBA进行确认,酶免抗-HCV国产试剂和进口试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假阳性.建议对于不确定的样本跟踪随访.

    关键词: 抗-HCV RIBA ELISA
  • 广东省胎盘脐带血库的质检分析

    作者:刘颉;周淑芸;黄国栋;黄毅;王游声;黄志;陈德忠;陈丽娜

    目的分析广东省胎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自1999年12月~2001年12月以来采集、处理、冻存、复温的胎盘脐带血(脐血)的质检结果.方法根据脐血供者的病史、脐血采集量、有核细胞数及成活率、血清学检测、血培养、及产后供者跟踪,在采集的2064份脐血中,1168份脐血被冻存在BioArchive自动液氮储存系统.其中75份冻存脐血被复温,比较冻存前后有核细胞数及成活率、祖细胞数及集落形成能力.结果 51.2% 脐血因脐血采集量和有核细胞数被淘汰.1093份库存脐血的细菌污染率为3.1%,其中需氧菌为2.3%,厌氧菌为0.73%.704例产妇血清学检测,0.71% HBsAg阳性, 0.71%抗-HCV阳性,抗-HIV-Ⅰ/Ⅱ、HIV-1抗原和抗-HTLV阴性.脐血有核细胞的富集处理过程中有核细胞回收率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成正比,与处理前有核细胞总数成反比;冻存复温后颗粒细胞的百分比明显下降,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增高;冻存复温后脐血有核细胞成活率和祖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明显减低;脐血祖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减低与其有核细胞成活率减低二者之间无相关关系,作为脐血筛选指标,祖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比细胞成活率更重要.结论建立cGMP管理制度,制订标准技术操作规程,和采用有效的传染病检测方法是保证冻存脐血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血库/脐血 质量 检测
  • 血液保存对红细胞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金振良;徐瑞龙;马升弟;王苏华

    目的测定不同保存时间冷藏(4~6℃) 全血中红细胞胆碱酯酶活力, 以探讨该血液成份用于抢救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便携式分析仪器 (Biocheck) 及其配套使用的试剂,分别测定 10 名志愿献血者血液在不同保存期全血中红细胞胆碱酯酶(E-AChE)活力.结果库血随保存时间延长E-AChE 水平虽有所波动,但无显著下降,各组间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库存血保存时间与E-AChE直线回归方程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冷藏全血中红细胞在保存期内(21d),其E-AChE活力无明显下降,提示红细胞悬液可用于抢救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

  • 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应用治疗创伤性失血

    作者:杨孝顺;安梅;王惠萱;李雪梅;邓淑芬

    目的研究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在治疗创伤性失血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输血量大于3000ml的创伤失血性患者随机分组,将冰冻单采血小板或冷沉淀单独输注者与联合输注者作了对比观察.观察患者输注前1h、后2~4h指标:①凝血酶时间(TT);②凝血酶原时间(PT);③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④纤维蛋白原(Fbg);⑤Plt;⑥24h内有效止血率;⑦平均止血时间.结果联合输注组输注后2~4h比输前1h的TT、PT及APTT显著缩短,Fbg及ALT显著增加(P<0.01);与单采血小板对照组比较, TT、PT、APTT及平均止血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与冷沉淀对照组比较, TT、Fbg、ALT、平均止血时间及24h止血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在创伤性失血患者治疗中,联合输注组比冰冻单采血小板组及冷沉淀单独输注组具有更为显著的止血效果.

  •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术的观察

    作者:叶占勇;刘合年;周乐顺;白树荣;欧珊;吴畏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控制性降压对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生命体征、出血量、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 30例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2~67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全麻诱导完成后采血20ml/kg,同时快速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和6%羟乙基淀粉20ml/kg,二者比例为2:1.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0.01%硝普钠0.4~4μg·kg-1·min-1持续输注控制性降压.并于术中回输自体血.连续监测HR、MAP、CVP;抽血查ANH前、ANH后1h、术后24h的Hb、Hct、Plt.记录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相对平稳,两组ANH后Hb、Hct均显著下降,术后24hB组Hb、Hct、Plt显著高于A组.B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少于A组.结论 ANH联合控制性降压应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术可进一步减少失血并缩短手术时间.

  • 术前急性超容血液稀释在肝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忱;刘怀萍;李莉

    目的观察术前急性超容血液稀释(AHH)在肝肿瘤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30名ASA Ⅰ-Ⅱ级肝肿瘤患者行肝叶切除术,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AHH组(n=15).AHH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静脉快速(50 ml/min)滴注液体(20 ml/kg).术中监测包括血压、心率、ECG、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尿量、输液量和失血量.在血液稀释前后和手术结束时采血测定Hb、Hat、Plt,血液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AHH组Hct由血液稀释前39.8%±3.4%下降到 30.9%±3.3%,PT和APTT分别由14.3±1.8和38.6±8.6s延长到16.4±1.9和46.0±6.1s.但是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血液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AHH组有4/15患者需要输入异体血总量1800ml,对照组有7/15患者需要输入异体血总量3200 ml,对照组患者所需要输入异体血的例数和总量明显多于AHH组(P<0.05).结论在ASA Ⅰ-Ⅱ级的肝肿瘤手术患者实施术前AHH是安全实用和经济的,能够有效地减少手术期间异体输血的机会和数量.

  • 围手术期成分输血对子宫肌瘤合并贫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刘棋;王同显;阎慧芝;高少波;吴红婧;赵淑萍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成分输血对子宫肌瘤合并贫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2例因子宫肌瘤合并贫血而进行的子宫全切术,输血组64例,未输血组58例,比较术前、术后第4天WBC数、NGR、IL-6及Hb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术后静脉输液日、住院日和术后发热率情况.结果输血组术后WBC及IL-6水平增高不明显(P>0.05),Hb较术前明显增高;未输血组术后第4天WBC及IL-6水平比术前明显增高(P<0.01),Hb较术前明显降低;两组术后NGR明显高于术前,Hb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但未输血组其它指标均显著高于输血组;输血组术后输液少,术后发热率低,住院日短.结论对于Hb(70~90)g/L的贫血患者,围手术期输入适量红细胞可有利于患者的快速恢复,并未增加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危险性.

  • 陕北地区RhD阴性调查

    作者:呼志西;石延设;赵娜;李琴;石玉梅

    陕北地区北与毛乌苏沙漠的边缘接壤,南连关中平原,古代曾为边关要塞,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来往频繁的地区,人口构成十分复杂.为掌握陕北地区RhD阴性分布状况,笔者从2001年10月~2003年10月对该地区无偿献血者进行了RhD阴性分布调查,同时建立了延安市RhD阴性血型库.

  • 陕西地区二、三级医院输血科现状调查与分析

    作者:杨江存;王宝燕;于青;张文利

    为在各级医疗机构推广科学、合理用血技术,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与安全,卫生部组织专家制定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参照该规范要求,陕西省医学会临床输血专业分会对陕西省二、三级医院输血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将调查表邮寄给陕西省二、三级医院输血科.三级医院调查表回收率为92%(23/25),二级医院回收率24%(18/75).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陕西省 输血科 管理
  • 血站工作人员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及防止措施

    作者:于俐丽;季美琴

    采血过程中针头刺伤是一个常见的传染途径,实验室中50%以上的检测标本具有潜在的传染性[1].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新资料显示,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由皮肤刺伤造成感染48人,占84.2%.说明由针刺造成的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客观存在,不容忽视.我国肝炎发病率较高,其中乙肝病毒携带者占人口总数的10%以上;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因此,血站工作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为了采血工作的职业安全,了解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探讨防范措施,2000~2002年笔者对通州市红十字血站的全体工作人员做了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血站 针刺伤 采血
  • 公共卫生状况的变化与献血者的筛选

    作者:何毅;田莉;吕鹤年

    公共卫生形势随时都在发生着变化,筛选献血者的工作也应该适应这些变化.艾滋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疯牛病、SARS的相继出现以及人类活动的日益多元化,客观上都要求筛选献血者的内容应该不断完善.对于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安全而实际上可能给人们以及他们的血液健康带来危害的行为应该明确指出其与血液安全的关系.对于新的疾病应经分析后与输血传染相关的应及时添加进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中.现将笔者认为有必要在筛选献血者时增加的项目内容以及国外相关方面的情况综述如下.

  • 核酸检测技术(NAT)及其在血液筛检中的应用

    作者:王迅

    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新技术的引进是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性的重要一环.笔者就病原体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sting, NAT)及其在血液筛检中的应用情况作一介绍,并对该方法在我国推广和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初步探讨.

  • 红细胞代用品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高林;张文博;胡永祥;牛津梁

    血液在人体内担负着运输气体和营养、维持渗透压、酸碱平衡和防预保护等功能.对血液的需求日益增加、人类的血型复杂性、异型输血会导致严重的免疫反应和传播疾病且血液运输存储困难等,这一切促使科研工作者投入红细胞代用品的研究开发.理想的红细胞代用品应具有良好的载氧和送氧能力,无需交叉配型和无免疫反应等特点.近年来,对可载氧红细胞代用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红蛋白(Hb)类制品和全氟碳类化合物(Perfluorocarbon,PFC).Hb类制品又包括化学修饰Hb,基因重组Hb和包囊Hb.基因重组产品对仪器设备和生产的要求很高,限制了它的应用;包囊Hb会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因此仍停留在临床前试验.目前临床试验成功的红细胞代用品是修饰Hb制品和全氟碳乳剂.本文重点介绍这两类红细胞代用品中具潜力的几种产品的临床试验、存在问题及研究进展.

  •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围手术期输血

    作者:马廉;田兆嵩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因各种疾病需手术治疗时,围手术期输血是其治疗难点之一.完善的凝血因子相关实验室检测,血液病专家参与诊断和治疗是该类患者进行外科手术的基础.近年,随着输血医学的进展,血液科医师和外科医师的通力合作,通过补充高纯度的凝血因子替代疗法,可以纠正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保证手术(包括开心手术、关节置换术等)的安全进行[1].Bhushan等[2]总结52名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手术、替代治疗及并发症情况,52名患者共进行了59次手术操作,26次大手术,30次小手术,3次诊断性造影.所有的患者术前进行凝血功能检查,根据凝血因子活性输注相应的血液制品,12名患者因凝血因子水平不足发生迟发性出血,经增加因子替代治疗剂量后出血均得到控制,1名患者死亡,怀疑死于急性心肌局部出血.这足以证明即使有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经过适当的处理、治疗,是可以安全地进行手术操作的.

中国输血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