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

中国输血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중국수혈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49X
  • 国内刊号: 51-13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王憬惺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三联袋处理血小板冲红方法的建立

    作者:尹涛;白兰兰;石丽萍;娄凯

    机采血小板是临床上较常用的一种血液制品,具有纯度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机采血小板采集的过程中,因献血者精神紧张或采血不畅等诸多因素会导致血小板出现冲红的现象,冲红后的血小板混有大量的红细胞,无法发放临床.由于采集血小板的耗材十分昂贵,同时血小板捐献者的招募又存在困难,如果把冲红的血小板报废掉,这就造成了巨大的血源浪费,目前本站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995E耗材中的三连袋进行离心处理冲红的血小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浙江省三级以上综合医院输血科现状及分析

    作者:王显荣;付铁红;张萍萍;徐伟伟

    目的 调查对全省33家三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输血科现状,加强对输血科的建设和管理.方法 本次医院输血科的考核检查,的主要从医院管理者、临床医生和输血科工作人员等方面进行设计,具体包括机构设置和管理制度、输血规范和科学合理输血、血液贮存发放和输血质量管理进行考核检查.结果 机构设置和管理制度、输血规范和科学合理输血、血液贮存发放和输血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平均合格率分别为62.0%、67.3%、82.1%.结论 医院输血科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对医院输血科进一步重视,加强科室建设和管理.其次,强化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的安全意识,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有关规范操作.

    关键词: 浙江省 医院 输血科
  • ABO血型鉴定不符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袁小玲;熊春梅;杨卫红;李国良

    目的 分析初筛ABO血型检测不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统计无偿献血标本26406人次中初筛与实验室内血型不符的例数及原因.结果 26 406例无偿献血标本,初筛血型错误79例,误定率为0.3%,其中实验室正反定型相符71例,不符8例.献血者标本含有强冷凝集素、亚型及抗原减弱为17例.结论 初筛 ABO血型不符大多数是人为因素导致.应采取加强责任心,严格操作规程,改善献血环境,加强试剂管理等措施以减少血型错误的发生.

  • 广西沿海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黄聪;孙家志;谭瑞琼

    目的 了解广西沿海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HIV感染情况,为采供血机构开展合理有效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和检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5~2009年广西沿海地区(北海、钦州和防城港)3家血站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的抗-HIV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这些标本均经2种不同厂家的ELBA试剂筛查,对抗-HIV阳性的标本应用免疫印迹法(WB)作了确证试验.结果 广西沿海地区2005~2009年5年的无偿献血人群抗-HIV阳性率为0.04%(76/169 091)其中钦州为0.06%(55/94 372)、北海为0.04%(19/46 121)、防城港为0.007%(2/28 598);感染者以当地居民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已婚者和未婚者接近,以18~29岁年龄段为主,职业以文化程度较低的自由职业者居多.结论 HIV感染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采供血机构除了要严格对无偿献血者的抗-HIV筛检外,应强化对其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力度,确保献血者来自健康的低危人群,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 血小板输注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检及血小板交叉配型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谢作听;洪俊英;陈钦宏;何彬彬;陶志华

    目的 调查本地区血小板输注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及临床血小板交叉不合实际发生率.方法 采用固相凝集法分别比较160名有输血史的随机血小板输注患者(作为实验组)和160名无输血史的随机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以及实验组中血小板抗体阳体患者和血小板抗体性阴性患者的临床血小板交叉不合实际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4.4%(71/160)和16.3%(26/1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血小板交叉不合总体发生率为5.0%(8/160),其中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和血小板抗体阴性患者临床血小板交叉不合发生率分别为9.0%(7/71)和0(0/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中输血次数<5次和输血次数≥5次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0%(18/62)和54.1%(53/98).结论 本地区血小板输注患者血小板交叉不合临床实际发生率并不低,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交叉配型工作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 泉州市居民无偿献血服务导向调查

    作者:林毅胜;许艺斌;黄莹;丁培燕;王闽;吴福林

    目的 分析泉州市居民献血的影响因素,制订出适合泉州市的献血招募策略和服务导向,并为其他血站改善献血服务提供思路.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7 500人次泉州市居民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社会营销策略.结果 泉州市居民有良好的献血动机,献血者(4 427人次)和未献血者(2 996人次)对献血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组织的宣传发动是目前我市献血者了解知识和接受招募的主要方式,献血者对献血服务不满意的分别为献血宣传资料、献血地点和献血纪念品种类.未献血者未参加献血的主要原因为献血不方便和担心健康状况,未献血者在应急、互助、血液库存紧张等情况下愿意参加献血.结论 无偿献血服务应根据血站的实际情况,利用社会营稍方法,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献血服务导向.

  • 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任红霞

    目的 了解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方法 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标本130 730人份,进行HIV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统计HIV感染率.结果 本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为0.008%(10/130 730),2006~2009年度,本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为0008%(10/130 730).结论 通过与其它地区同期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的对比,说明新乡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流行趋势处于低流行平稳趋势.

  • 全血保存过程中血浆中S-亚硝基硫醇的测定

    作者:魏天静;谢月娜;王红;曾晔;何语良;刘嘉馨

    目的 建立荧光法测定血浆中S-亚硝基硫醇(RSNOs)的方法 并探讨影响其测定的相关因素.方法 建立标准曲线,确定荧光法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以检测过程中某一种影响因素(如样品制备条件、孵育时间等)为变量观察多因素对检测结果 的影响;取9份全血(400 ml/份)在保存d1、d7、d14、d21、d28和d35时分别检测血浆中RSNOs含量.结果 同一份血浆,相同实验条件下检测10次,变异系数为(CV)=3.5%;不同离心力470、734、1057、1 438 g制各的血浆,RSNOs含量分别为(9.22±0.14)、(9.97±0.11)、(10.40±0.05)、(10.91±0.01)μmol/L;铜离子浓度为100、150、200 μmol/L时的RSNOs含量分别为(13.83±0.02)、(14.23 ±0.03)、(13.22±0.01)μmol/L;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孵育1、1.5、2、2.5 h样品的RSNOs含量分别为(10.34±0.04)、(10.75±0.02)、(12.31±0.09)、(10.53±0.06)μmol/L;在其他条件相同的结果 下,血浆中加入FHb为20、40、60、80、100 μl时,检测结果 为(13.58±0.02)、(13.41±0.02)、(13.10±0.01)、(12.60±0.06)、(12.17 ±0.01)μmol/L;全血保存d1、d7、d14、d21、d28和d35血浆中的RSNO含量分别为(12.94±2.92)、(10.67±2.18)、(6.87±1.24)、(7.13±1.17)、(7.01 ±1.66)和(5.80±1.55)μmol/L 结论 荧光法测定RSNOs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不同离心力制备的样品、不同的孵育时间、不同的铜离子浓度以及血液样品中的游离血红蛋白对荧光法检测RSNOs的结果 均会有影响;全血保存过程中RSNOs含量呈下降趋势.

  • 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的纯化与活性分析

    作者:章俊;肖小璞;李长清;王宗奎;林方昭

    目的 探索从国产蝮蛇毒中分离纯化人血浆蛋白C激活物(PCA)的方法 及其用于蛋白C的鉴定.方法 以国产蝮蛇毒为原料,通过溶解、离心、透析,利用Q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和Superdex G75凝胶过滤法分离纯化PCA组份.通过SDS-PAGE观察PCA组份的分子量,用发色底物法和凝固法分别测定活化PC(APC)的酰胺酶活性和抗凝活性.结果 经两步层析,从蝮蛇粗蛇毒中纯化出PCA组份,SDS-PAGE图谱显示在分子量51 kD左右呈现1条蛋白带;经生物学活性鉴定:该组份在体外能迅速将PC激活为APC,APC的酰胺酶活性(A405)高约为Protac(R)(唯一商品化的PC激活剂产品)作用的2.8倍,抗凝活性(秒值)高约为Protac(R)作用的I.4倍,比活性2.20 IU/mg;不同浓度组份激活PC的酰胺酶活性和抗凝活性均随组份浓度的增大而升高,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 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法,可以从国产蝮蛇粗蛇毒中分离纯化出PCA组份,该组份具有较强的激活PC的能力,其生物活性与浓度呈正相关.

  • 体外构建人巨核祖细胞/胃癌细胞融合体生成血小板的研究

    作者:雷慧芬;范娅涵;孟强;尹智平;陆华;蒋天伦;赵树铭

    目的 构建脐血巨核祖细胞/胃癌SGC7901细胞融合体产生功能性血小板.方法 免疫磁珠分选人脐带血CD34+细胞,通过RPMI1640培养基体外静态培养,加入定向分化因子TPO、FL、IL-3、IL-6产生巨核祖细胞;复苏胃癌SGC7901细胞;采用聚乙二醇(PEG)化学融合法制备巨核祖细胞/胃癌SGC7901细胞融合体,HAT筛选系统分选融合细胞,继续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孔上层液中类血小板颗粒表面CD41、CD62p表达,血小板聚集试验、粘附试验检测血小板功能,瑞氏染色观察颗粒形态.结果 免疫磁珠分选的CD34+细胞培养7 d可增殖80倍,与胃癌SGC7901细胞株经PEG化学融合法融合成巨核祖细胞/胃癌细胞,融合率为(36.91±1.08)%;融合细胞培养10 d可增殖4倍,产生(6.1±1.21)×106/ml的类血小板颗粒;瑞氏染色后观察,其形态与正常血小板相似.类血小板颗粒表达血小板特异性标志CD41及血小板活化后标志CD62p,与正常血小板比较,CD62p在类血小板颗粒中表达略降低:正常血小板(74.11±1.71)%、类血小板颗粒(71.04±1.64)%;CD41表达明显降低:正常血小板(88.83±3.26)%、类血小板颗粒(72.51±2.79)%(t=6.59,P<0.05);聚集试验表明具有正常血小板相似的聚集功能;血小板粘附试验:正常血小板(40.43±1.63%)、类血小板颗粒(35.53±4.06%).结论 通过PEG细胞化学融合法构建的脐带血巨核祖细胞/胃癌SGC7901细胞融合体能产生功能性血小板.

  • 一氧化氮供体改善血小板保存质量的初步研究

    作者:谢月娜;刘嘉馨;王红;魏天静;曹晔;雷宇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供体S-亚硝基乙酰膏霉胺(SNAP)对常温保存血小板过程中血小板质量的影响.方法 离心法制各浓缩血小板共12人份,38~40 ml/份.将相同血型的2袋混合,加入复温后的冰冻血浆至约100 ml,混匀后均分、转移至2个血小板专用保存袋,分别为实验组:保存前加入终浓度10~5mol/L SNAP;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22±2)℃振荡保存7 d,分别在d1、d3、d5、d7取样检测血小板计数、pH、血小板活化率及抗低渗性休克反应等指标.结果 2组血小板在保存过程中pH均保持在6.8以上;血小板活化率均不断升高,实验组从(5.93±1.43)%升高到(44.22±6.84)%,对照组从(8.22±1.33)%升高到(54.32±5.68)%,d1、d3、d5、d7 2组血小板之间活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d5、d7实验组血小板抗低渗休克反应分别为(65.98±7.57%)、(53.1±8.44)%、(44.23±0.08)%,对照组为(50.92±4.48)%、(40.06±4.66)%、(35.28±0.04)%,d1、d5、d7实验组抗低渗休克反应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小板保存过程中加入NO供体SNAP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血小板功能.

  • Nycodenz-密度渗透压介质离心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研究

    作者:尹建平;余谨;王先广;陈禹潭;马威;赵云斌

    目的 研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离方法.方法 采集24名健康志愿献血者外周血,分别以EDTA-K2、肝素钠、枸橼酸钠抗凝,将抗凝全血或单个核细胞悬液缓慢加入不同密度和渗透压组合的Nycodenz-NaCI溶液上层,离心分离单核细胞;EDTA抗凝血经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获得的单个核细胞,再分别用Nycodenz-NaCl密度渗透压介质离心法、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贴壁法、MACS(抗CD-14磁珠)分离单核细胞.结果 如上4种方法 获得的单核细胞纯度和收获率中位数(M)分别为98.9%和68.5%、89.6%和64.5%、64.8%和60.5%、94.1%和73.5%,比较显示Nycodenz法获得的单核细胞纯度高(P<0.01);吞噬指数和趋化指数分别为188.8±11.2和26.8±5.9、187.8±12.2和26.1±5.1、144.4 ±24.8和15.4±7.3、177.1 ±18.3和18.9±6.7.统计表明Percoll法和Nycodenz法获得的单核细胞的吞噬指数、趋化指数高于贴壁法和MACS法(P<0.05);单核细胞受LPS刺激分泌细胞因子IL-12p70、IL-10、TNF-α水平(pg/ml)分别为2 545±341、1 216±397、3.999±418,2 489±425、1080±277、3 891±446,2 147±223、794±180、3268±411,35±12、142±81、407±199,比较得知MACS的单核细胞受LPS刺激分泌细胞因子IL-12p70、IL-10、TNF-α水平非常显著低于其他方法 (P<0.01);单核细胞经典亚群CD14+CD16-HLA-DR+百分比和非经典亚群CD14+CD16+HLA-DR+百分比(M)分别为89%和5%、88%和1%、73%和1%、51%和36%,统计表明MACS法的单核细胞经典亚群百分比明显低于其他分离方法 (P<0.01),而非经典亚群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方法 (P<0.01).结论 Nycodenz-NaCl密度渗透压介质离心法能够分离获得较高纯度、较多经典型的单核细胞.

  • 2种国产血小板滤器滤除白细胞对体外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红;刘嘉馨;雷宇;曹晔;钟锐;谢月娜;何语良;刘曦;袁理

    目的 考察2种血小板滤器滤除手工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中的白细胞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法(PRP法)以400 ml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将6袋ABO同型的浓缩血小板汇集,并用2种国产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过滤,各10例(分别以A、B组代之),测定过滤前后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pH值、血小板CD62p阳性表达率、血小板聚集和低渗休克等指标.结果 血小板去白过滤后,A、B 2种滤器(组)的血小板回收率、剩余白细胞数及pH值分别为(87.01 ±3.47)%vs (87.88±4.77)%、(0.95±0.90)×106 vs(0.45±0.58)×106及(7.13±0.13)vs(6.80±0.26)(P>0.05);血小板过滤前后CD62p阳性表达率、血小板大聚集率和低渗休克,A组分别为(8.06±4.11)%vs(8.21±4.50)%、(70.55±27.21)%vs(71.63±32.24)%和(68.14±10.13)%vs(69.18 ±9.38)%,B组分别为(10.34 ±3.26)%vs(10.47±2.42)%、(56.30±18.43)%vs(59.49±19.15)%和(75.73±5.50)vs(73.74±6.52)%(P>0.05).结论 所考察的2种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过滤浓缩血小板未增加血小板的活化,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抗低渗休克能力无明显影响,血小板回收率及剩余白细胞数符合相关标准.

  • 四川骨髓库四川籍汉族人群MICA等位基因分布

    作者:张顺利;陈强;王珏;罗玫;李星洁;纪欣;杨刘;陈雪黎

    目的 研究四川骨髓库四川籍汉族志愿者MICA等位基因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PCR-SBT和PCR-SSP方法,对四川骨髓库119名无关汉族志愿者标本作MICA等位基因分型和MICA基因缺失型分析.结果 共检测到13种已知MICA等位基因和2种新MICA等位基因,频率依次为MICA*010(25.2%)、MICA*008∶01/04(23.1%)、MICA*002∶01(16.0%)、MICA*019(10.5%)、MICA*012∶01(8.8%)、MICA*049(4.2%)和MICA*009∶01(3.8%),这7种等位基因占所有MICA等位基因的91.6%.与浙江汉族相比,仅MICA*027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内蒙古汉族、韩国人、美国白人及非洲裔美国人相比,MICA*004和MICA*019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发现的3例2种MICA新等位基因,巳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分别命名为MICA*064N和MICA*010∶02.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四川骨髓库汉族人群中B*1301-MICA*045,B*4801-MICA*Del紧密连锁;常见的4位点单体型是A*0207-B* 4601-MICA*010-DRB1*0901.结论 四川籍汉族人群MICA等位基因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 成都汉族群体MMPs和TIMPs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单体型分析

    作者:官璇;罗昊;董再全;白鹏;吴谨

    目的 研究MMPs和TIMPs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在中国成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 检测132名中国成都汉族个体MMPs基因6个SNPs(MMP1-1607 1G/2G、MMP2-1306C/T、MMP2-735C/T、MMP3-1612 5A/6A、MMP9-1562 C/T、MMP21 572 C/T)和TIMPs基因2个SNPs(TIMP2 303C/T、TIMP3-1296 C/T)的多态性,并与中国北方汉族及日本、欧洲群体的MMPs和TIMPs基因SNPs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获得了成都汉族人群的MMPs和TIMPs基因8个SNPs的群体遗传学资料.除MMP21 572 C/T位点外,其余MMPs和TIMPs的SNPs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及单体型的频率分布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日本及欧洲等人群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都地区汉族人群MMPs和TIMPs基因8个SNPs的等位基因频率同其他地区人群的存在较明显的不同.

  • 流式磁珠PCR-SSOP法漏检2例HLA-A位点罕见基因型的原因分析

    作者:章旭;林凤秋;李剑平

    目的 对采用流武磁珠PCR-SSOP法复核2例HLA-A位点罕见基因型,查找分析原因.方法 对2 688例HLA-A、B、DRB1 SBT基因分型结果 中43例罕见型结果,采用流式磁珠PCR-SSOP法复核,查找差异,确定分型,并分析差异结果 原因.结果 2例罕见基因型在流式磁珠PCR-SSOP法同一批号03A高分试剂中均有1组磁珠假阳性,造成HLA-A位点罕见基因型漏检.2例罕见基因型在流式磁珠PCR-SSOP法同一批号004高分试剂检测结果 与SBT结果 一致.结论 HLA罕见基因型不能轻易排除,应用多种方法 复核,保证HLA基因分型结果 的准确.

    关键词: PCR-SSOP SBT HLA-A
  • 成都地区献血人群Jk(a-b-)表型筛查

    作者:洪缨;徐研;王欢;郑小芳;周昌华;王乃红;杨群身;习燕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献血人群中Jk(a-b-)表型的分布.方法 用尿素溶血试验(96孔微量板法)筛选出不溶血个体,然后用血清学方法 确定表型,PCR-SSP法确定基因型.结果 共筛查标本36 188份,筛查到血清学Jk(a-b-)表型8份,其基因分型均含有Jkb.结论 成都地区献血人群中Jk(a-b-)表型频率为0.022%,建立本地区Jk(a-b-)表型献血者库是解决该类血型患者输血问题的有效措施.

  • 血流变测试仪的重复性以及偏倚分析

    作者:侯军林;赵旭宏;张曼;冯玲

    目的 为保证检测系统间的稳定可比,对申报市药监局待评审的血沈变测试仪A与已通过评审并临床应用很稳定的血流变测试仪B进行比对偏倚分析,验证待审仪器A申报资料中的重复性、精密度.方法 根据审核标准对两台仪器进行重复性以及精密度评价,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NCCLS)的EP9-A2文件对两台仪器进行方法 验证.结果 待评审的血流变测试仪A重复性误差大于仪器说明书的范围.仪器A与仪器B比对,全血1切、5切、30切、200切黏度和血浆黏度的偏倚为14.08%,30.95%,22.82%,13.07%,20.92%.结论 仪器A重复性误差与其说明书数据不一致;仪器A与仪器B相比,全血黏度1切、5切、30切、200切、血浆黏度性能不相当.

  • 1种血小板用去白细胞输血器的临床应用评价

    作者:王世春;王红;范娅涵;李兵;刘嘉馨;陈润;万佳;赵树铭

    目的 评价1种新型血小板用去白细胞输血器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分布表随机将53个治疗剂量的单采血小板制剂输注给实验组26名及对照组27名血液病患者,实验组采用该新型滤白细胞输血器过滤血小板,对照组采用市售滤白细胞输血器过滤血小板;体外试验,测定其经该新型去白细胞输血器过滤前后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黏附率、低渗休克相对变化率;体内试验:观察2组的止血效果,同时测定输注后1、24 h患者校正血小板增加值(CCI).结果 体外评价实验发现,血小板回收率:实验组与对照组为(90.73±3.57)%vs(93.46±3.50)%(P>0.05),白细胞剩余数:实验组与对照组为(0.31±0.68)×106vs(0.90±0.92)×106个≤2.5×106个,(P<0.05)两组过滤前后血小板黏附率变化不明显,低渗休克相对变化率均<10%.体内试验发现,输注无效发生率:(实验组为37%,对照组为29.2%).结论 该新型血小板用去白细胞输血器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过滤过程中对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 血小板捐献者HLA资料库的建立

    作者:张坤莲;陈阳;李晓丰;章旭;李剑平

    目的 建立血小板捐献者HLA基因分型资料库,探讨HLA-A、B基因频率及单体型频率,为临床患者提供HLA匹配的血小板.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 和Luminex-SSO方法 对730名沈阳地区血小板捐献者进行中低分辨率HLA-A、B基因分型,根据HLA表型群体资料,使用大数学预期值算法(ExpectationMaximization,EM)计算HLA-A、B座位单体型频率.结果 HLA-A位点共检出15种等位基因,HLA-B位点共检出36种等位基因,单体型数222种.结论 为向临床提供HLA匹配的血小板,各地区有必要建立血小板捐献者HLA基因分型资料库.

  • 重组免疫印迹试验对3种进口抗-HCV ELISA试剂组合应用的探讨

    作者:许晓绚;王宋兴;陈云龙;曾劲峰;李活;崔秀娟

    目的 探讨3种进口抗-HCV ELISA试剂两两组合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3种进口抗-HCV ELISA试剂同时筛查51例抗-HCV结果 不一致的弱阳性标本,并用抗-HCV分段确证试剂进行确证.结果 51例抗-HCVELISA弱阳性标本,抗-HCV分段确证试剂阳性35例,可疑16例,16例可疑标本经NAT检测分析:HCV RNA阳性7例,确认为阳性;9例为阴性,判定为抗-HCV可疑.单一ELISA试剂假阴性率19.24%~72.41%,试剂组合后假阴性率4.76%~30.95%.结论 选择抗-HCV检测试剂的佳组合对保证输血安全意义重大.

  • PCR-SBT技术在山东骨髓分库HLA高分辨分型工作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庄云龙;朱传福;朱永宝;毛永鑫;宋永红;张教;聂向民;刘艳

    目的 将基于测序分型(SBT)技术应用干中华骨髓库山东分库建设的探讨.方法 使用ABI 3730 xlDNA测序仪,采用SBT直接测序法,对山东地区的3 500份志愿者血液标本进行DNA测序,其中HLA Ⅰ类基因对第2、3和4外显子双向测序,Ⅱ类基因对第2外显子双向测序,以得到其HLA高分辨分型结果 ;对部分呈现中分辨分型结果 的标本,通过SSSP技术确认.结果 HLA-A、B、DRB1位点分别有48.23%、42.86%和76.91%得到高分辨结果.此3个位点均获得高分结果 的比例为15.91%.在随机增选的760例中分辨标本中,659例(86.71%)经SSSP技术后,获得高分辨结果.结论 SBT技术是骨髓分库开展HLA高分辨分型工作的有力工具.

  • 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骨代谢指标变化及意义初探

    作者:王同显;吴振军;张永征;赵会霞;孙振秀

    目的 探讨枸橼酸钠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骨代谢和骨转换过程的影响.方法 选择初次捐献(A组)和1年内捐献6次以上(B组)的健康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各39名,捐献前和捐献过程中均不服用钙剂.分别于采集前和采集后1 h内留取血液标本分离血清,采用ELISA方法 测定捐献者血清骨钙蛋白(OC)、护骨素(OPG)、骨桥蛋白(OPN)和1型胶原C端肽(CTX-1)水平.结果 A、B2组采集后血清OC、OPG、OPN和CTX-I水平均明显高于采集前水平(均为P<0.01);B组采集前4项观察指标水平明显高于A组采集前水平(均为P<0.01);B组采集前OPG水平明显低于A组采集后水平,而前者OC、OPN和CTX-I水平明显高于后者(均为P<0.01).结论 以ACD-A抗凝、不服用钙剂的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捐献后骨代谢、骨转换活动活跃,长期反复捐献者骨转换长期维持较活跃状态,溶骨过程占优势.

  • 巴贝虫病及其经输血传播研究进展

    作者:刘炜;栾燕;刘显智

    巴贝虫病(Babesiosis)是一种由蜱叮咬传播的由巴贝虫属(Babesia)原虫寄生于哺乳动物红细胞内的人畜共患疾病,和疟疾疾病症状相似.我国蜱传播疾病的报道在不断的增加,蜱能够传播巴贝虫病、莱姆病、埃里希体病等很多传染病,如临床治疗不及时及非对症治疗能很快致人死亡.美国首先报道了通过输血传播巴贝虫病(transfusion-transmitted babesiosis,TTB),现在巴贝虫病在世界范围内血站行业还不是常规检测项目,美国在巴贝虫病流行的州进行了相关检测,检测试剂没有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血液筛查,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国现在血站行业有必要对这种能够通过输血传播疾病高度重视,现对巴贝虫病综述如下.

  • 富血小板血浆正在成为临床治疗的新希望

    作者:单桂秋;程飚;张雅妮;李艳辉;刘广亚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生理性止血、促进凝血并维持毛细血管的完整性等.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确证血小板有吞噬病毒、细菌和其他颗粒的功能.以往临床静脉输注血小板的主要用途是治疗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和功能异常的患者;然而血小板作为1种多功能细胞,如今不仅在血栓形成和止血中发挥作用,而且在血管发生、组织修复和炎症等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世纪70年代即已开展了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应用于创伤修复中的研究,Harke等[1]于1977年首次分离制备PRP,成功地将其用于心脏外科手术患者.1993年,Hood等[2]在PRP中加入凝血酶和钙离子,并将其所形成的凝胶状物质代替纤维素凝胶,首次提出了血小板凝胶(platelet gel,PG)的概念.近年来,有关血小板应用于创伤修复的研究有了更加深入与广泛的发展,涉及颌面外科、矫形外科、整形外科和美容外科等多学科,甚至在细胞培养(包括干细胞培养)、基因工程、组织工程、抗衰老、运动医学方面以及创伤修复的完美愈合中显现出独特的作用.

  • 浅谈血站在无过错输血感染中的法律责任及其补偿机制

    作者:刘李栋

    输血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手段,但与多数临床治疗方法一样存在一定的风险.近几年,我国针对采供血系统颁布了一系列法律、规范及国家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等,尤其在2006年颁布了<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和规范了血站管理以确保血液安全、减低残留风险.

  • 混合血小板凝胶促进新西兰兔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艳辉;单桂秋;张雅妮;刘广亚;吕品;周谋;丘勇新

    目的 研究人源性混合血小板凝胶对新西兰兔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手工分离的人源性混合血小板为原材料,加入不同激活剂(含有1 000 U/ml、100 U/ml、0 U/ml凝血酶的10%葡萄糖酸钙溶液)制备PG,血小板与激活剂按体积10∶1混合.新西兰兔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6 只/组,每只制备2个创面,创面采用不同的敷料外敷:对照组敷料为无菌纱布,另3组(实验组)敷料为不同浓度凝血酶的激活剂制备的PG纱布.在术后d5、10、15、20更换敷料并切取病理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创面愈合率的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肉眼观察创面愈合质量有较明显差异.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成纤维细胞排列整齐,紧密有序,细胞增生较快,新生血管出现早且丰富,新生皮肤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人源性混合血小板凝胶能促进新西兰兔创面愈合,有临床研究和应用价值.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促进美容外科伤口愈合的临床观察

    作者:程飚;刘宏伟;唐建兵;肖丽玲;张宏斌;单桂秋

    目的 观察与评价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美容整形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2月~2010年12月共6名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激光整形美容中心和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接受美容整形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面部除皱2例,双颞部凹陷自体脂肪充填2例,自体脂肪隆胸1例,乳房提升术1例.术前抽取患者静脉血液20~60 ml.通过离心技术收集富血小板成分的血浆,在一侧术区外用,对侧不做其他特殊处理.结果 随访时间1~2年,使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的一侧,创面愈合质量有显著提升,瘢痕减少.结论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能显著提高美容整形手术的愈合能力及自体脂肪移植的成活率,且该方法 操作简单,可行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 同源异体血小板凝胶治疗糖尿病性难愈合创面的研究

    作者:单桂秋;李艳辉;张雅妮;邓爱民;李红梅;吕品;周谋;刘广亚

    目的 评价同源异体血小板凝胶促进糖尿病性难治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 采用同源异体单采血小板为原料制备血小板凝胶(platelet gel,PG).32例患者分为皮肤溃疡型和窦道型2类,各类分别设立对照组与实验组,皮肤溃疡型各10例,窦道型各6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方法,实验组采用PG治疗,观察并记录创面愈合情况,测量愈合面积或体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例糖尿病性溃疡患者综合疗效评价统计结果 显示,糖尿病性皮肤表面溃疡型和窦道型溃疡种类型的PG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12周痊愈率达到87.5%,而对照组仅为12.5%.皮肤溃疡型和窦道型创面治疗第3、6、12周时的愈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具有疗程短、换药间隔时间长、愈合质量好等优势.结论 同源异体血小板凝胶用于治疗糖尿病性难治性溃疡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无不良反应,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性难治性创面愈合的方法.

  • 血小板凝胶制备方法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单桂秋;李艳辉;张雅妮;刘广亚;吕品;周谋;丘勇新

    目的 优化血小板凝胶(platelet gel,PG)的制备方法.方法 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外源性凝血酶、不同浓度血小板、血小板与激活剂不同比例制备的PC对ECV304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细胞迁移试验检测不同浓度外源性凝血酶对ECV304细胞迁移的影响;采用ELISA试剂金检测不同浓度外源性凝血酶和不同浓度血小板对VEGF释放量的影响.结果 PG促进ECV304细胞增殖和迁移;加入外源性凝血酶PG形成时间为40~60s,而不加外源性凝血酶PC,形成时间600~1 200 s,但是不同浓度(0、100、1 000 U/ml)的凝血酶对ECV304细胞增殖和迁移影响甚微;PG促ECV304细胞增殖作用随血小板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血小板浓度处于(1 500~2 500)×109/L时趋于稳定;富血小板血浆(PRP)与激活剂的比例为10:1时促细胞增殖效果略优于5:1;PG上清中VEGF含量随着PRP中血小板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浓度(0、100、1 000U/ml)凝血酶制备的PG上清中VEGF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采集PRP的血小板浓度(1 000×109/L左右)巴能保证细胞增殖效果、满足用于临床的PG需求;PG是否添加激活剂凝血酶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

中国输血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