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

中国输血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중국수혈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49X
  • 国内刊号: 51-13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王憬惺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采血时间及混匀对血液质量影响因素的初探

    作者:赵菲;靖春旭

    制备浓缩血小板及冷沉淀要求采血时一针见血,采血通畅,在6 min内完成400 ml全血的采集,血液要与抗凝剂充分混匀,无凝血等[1-4].

  • 锡林郭勒盟中心血站降低血液报废率的初探

    作者:施立国;斯琴

    锡林郭勒盟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属于中国北疆地区,与蒙古国接壤,面积23.4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万,所辖12个城镇,地广人稀,交通不便.

    关键词: 北疆地区 血站 库存
  • 献血≥2次献血者HBsAg检测必要性探讨

    作者:辉新宁;沈建忠

    为方便公民无偿献血,本站在2003~2008年对无偿献血者均作金标法HBsAg检测.我们在工作中发现,金标法HBsAg检测合格后所采集的血液,经ELISA法初复检都有一定比例的HBsAg漏检,但对献血≥2次的献血者来说,金标法HBsAg检测的漏检率虽然难免,但已经极低.是否可以对这部分无偿献血骨干省去这一步骤,为此我们比较了金标法与ELiSA法的HBsAg检测阳性率,报道如下.

  • 临床输血的护理

    作者:李飞;翟晓碧

    1 输血前的护理输血前护士应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如疾病的诊断、输血史、过敏史、妊娠史、传染病史、有无休克和肝肾衰竭等)、输血的目的、输注的血液类型等资料,有助于护士在输血前合理安排输注的顺序、速度和时间,预计输血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

    关键词: 输血 护理
  • 上海市自愿无偿献血现状调查

    作者:朱跃国;何江江;曹海亮;张崖冰

    目的 了解上海市无偿献血者的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同时对比分析未献血人群的特点,探讨上海市合理有效的血液募集管理策略.方法 利用网络信箱和人工调查收集到有效调查问卷5 620份,其中无偿献血者3 4.94名(62.2%),未献血人员2 126名(37.8%).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无偿献血知识的了解程度和了解途径、献血动机和献血满意度等.结果 对无偿献血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全面了解的共有363名(占6.5%);对无偿献血相关内容有明确了解和积极认识的有398名(占7.1%);受访者知晓无偿献血的主要信息途径为:公益广告牌宣传,电视,流动采血车、固定采血小屋;献血过程整体满意度的权重排序依次为:献血互动服务>采血技术>献血安全性>献血环境>献血方便性.结论 目前上海市自愿无偿献血工作还有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未来血液募集管理策略应结合社会营销理论,扩大"爱心流动血库",建设"应急流动血库",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献血者/招募
  • 广西侗族人群稀有血型筛选

    作者:焦伟;黎海澜;王晨;伍焕秀;莫柱宁;阳子骥;刘斐;蓝娇;肖瑞平;王巍华;叶璐夷;朱自严

    目的 了解广西侗族人群稀有血型的的种类与频率.方法 采用96孔微量板法筛选成人i、Ge-、Lub、GPA和抗-Wrb血型;试管法筛选Mur+、孟买/类孟买血型;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筛选Rh稀有血型;120孔微量板法(Olympus微孔板)直接离心试验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筛选单克隆抗体检测的稀有血型抗原;96孔微板2 mol/L尿素攻膜试验筛选JK(a-b-)表型.结果 在1927名侗族人群中分别筛选出Lub-7例、JK(a-b-)1例;在844例侗族人中筛选出Mur+130例.结论 广西侗族人群Mur+频率为15.4%、JK(a-b-)表型频率为0.052%,和Lub-频率为0.36%,均高于白种人及广东番禺地区;其中Mur+和Jk(a-b-)稀有表型频率高于我国上海地区,Mur+明显低于我国云南怒族人群;Jk(a-b-)高于日本及中国台湾,低于太平洋群岛波利尼亚人.

    关键词: 广西侗族 稀有血型
  • 我国输血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现状:2010年全国输血技术专业资格考试考生情况分析

    作者:张蕾;戴敏;严力行;马媛

    目的 了解当前我国输血技术从业人员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2010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输血技术专业的报考人数、考试通过率及考生的学历、毕业专业等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 输血技术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少,经本次考试获得输血技术专业资格的考生仅为488人,通过率28.84(448/1 692);东部地区的考生通过率高于中西部地区,高行政级别单位考生通过率高于低级别单位考生;考生总体学历层次不高,本科以下学历考生占一半以上54.79%(927/1 692),而硕士、博士共占3.19%(54/1 692);考生毕业专业医学检验56.03%(948/1 692),说明针对性培养和使用输血技术人员的专职化程度尚不够;医学检验专业考生通过率为32.91(312/948),显高于其他毕业专业的考生,说明了考试与培养的一致性.结论 我国输血技术从业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需迅速加强,对输血技术人员的培养,尤其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输血技术人员的培养要给予高度重视.

  • 无偿献血者皮下瘀血原因调查与护理

    作者:毕星秀;孙玉侠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后皮下瘀血的原因.方法 统计采血中及采血后出现瘀血的献血者人数,并予以追踪随访.结果 献血者献血后皮下瘀血率为1.01%(98/9673).其中女性献血者的瘀血率(1.20%)高于男性献血者(0.77%),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29,P<0.05).结论 针眼按压不当、冬装袖口太紧,尤其是女性初次献血者精神紧张、恐惧是导致皮下瘀血的主要原因.需进一步加强告知义务和宣传力度,使其充分了解献血后的正确护理方法.

  • 武威地区献血者ALT异常情况分析及解决对策

    作者:邢志勇;王维娜;李智新;狄建设;兰炯采

    目的 武威地区献血者ALT异常与性别、肥胖及季节的关系,并制定解决对策.方法 对22 263人份献血者血清标本进行速率法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及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献血者血清ALT的不合格率与性别、体重指数及季节呈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制定并实施解决对策后,2009年度ALT阳性率与2008年度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项ALT阳性率与性别、体重指数及季节有一定关系,采取相应措施后,单项ALT阳性率明显下降.

  • 福建省汉族人群Ax亚型分子遗传学分析——附1例新的α1,3-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等位基因

    作者:张爱;池泉;郭永建;任本春

    目的 了解福建省汉族人群中Ax亚型的表型频率,探讨其遗传学特征.方法 用微板法对本中心2003~2009年的福建汉族献血者共424 792人(份)作血液标本筛查,对血清学表现为Ax亚型的献血者标本和50例(包括30人(份)血清学鉴定为正常A型及20人(份)B型抗-A减弱)对照标本,采用PCR扩增ABO基因第6、7外显子及第6内含子,并对扩增产物测序.结果 从424 792份献血者血样中共检出9例Ax亚型,从这些个体的A等位基因中,新发现1例存在467C>T、721C>T突变的Axnew等位基因,3例为已报道的Ax09、2例为A307、2例为A102以及1例A205等位基因.结论 福建省人群中Ax的表型频率估计约为0.002 1%,Ax表现型在福建省汉族人群中存在遗传异质性;发现1个新的引起Ax亚型的A等位基因.

  • 亚甲蓝光化学作用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及其细胞因子分泌活性的研究

    作者:张博;黄宇闻;王莉;莫琴;王迅;钱开诚

    目的 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及细胞因子分泌活性的抑制作用,分析该方法对淋巴细胞的灭活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实验组(n=3):从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将其悬浮于亚甲蓝终浓度为3μmol/L的PBS缓冲液中,注入PVC小袋内(660 nm处透光率为64%),于35 000lux光照度的荧光下照射50 min;光照组(n=3):相同来源的淋巴细胞重悬于不合亚甲蓝的PBS缓冲液中,将其注入PVC小袋内并于35 000 lux光照度的荧光下照射50 min;对照组(n=3):为相同来源、重悬于不含亚甲蓝的PBS缓冲液中且不接受光照处理的淋巴细胞.以植物血凝素(PHA)同时刺激3组细胞,用CCK-8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计算亚甲蓝光化学处理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细胞因子分泌活性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增殖集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亚甲蓝光化学处理)培养3、4、5 d后对PHA刺激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89.31%,100%及94.39%,其TNF-α、IFN-γ、IL-10的分泌量均较对照及光照组有极明显的降低(P<0.05);IL-4的分泌量较光照组显著降低(P<0.01);镜下照片显示,实验组经PHA刺激后仅有少量细胞集丛,与对照组及光照组增殖集落相比增殖抑制效应明显.结论 亚甲蓝光化学法可有效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及细胞因子分泌活性,提示该方法预防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 bFGF预防小鼠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GvHD的实验研究

    作者:范方毅;孔佩艳;苏毅;陈幸华;张曦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rGr)对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半相合HSCT模型,随机分为分为实验1组(n=12):每只小鼠按100μg/kg输注bFGF;实验2组(n=12):每只小鼠按20μg/kg输注bFGF;空白对照组:半相合HSCT移植后不作任何处理.观察各组小鼠的a-GVHD临床表现及生存时间,移植后14 d对小鼠皮肤、肝脏和小肠进行病理分析,并检测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SC)变化情况.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GVHD明显减轻.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实验1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实验2组和对照组(P<0.05).病理切片显示实验1、2组的GVHD严重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实验1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良好.结论 bFGF对半相合HSCT小鼠的a-GVHD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成骨细胞的研究

    作者:刘忠;李素萍;杨宏友;王震;吕蓉;吴炳;方勤;李敏;吴学忠

    目的 探讨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方法 人脐带经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后于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通过传代作纯化和扩增;采用倒置显微镜及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及细胞周期;以含有成骨细胞诱导剂(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抗坏血酸)的DMEM/F12培养基对传至第3代的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并对诱导后细胞作成骨细胞检测.结果 经酶消化后,细胞贴壁生长,主要呈"成纤维样",但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细胞质突起多,细胞核大而疏松,核仁明显;第1、3、5、7代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同;细胞表面表达CDH05、CD90、CD44、CD29及CDH3,不表达CD34、CD45、HLA-DR;培养至第4代的细胞约72.724%的细胞处G1期、S期的细胞仅占18.069%,第6代时GH期细胞约为83.875%、S期为9.606%左右;细胞经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线粒体明显增多,出现较多的基质小泡、髓样体和空泡状结构,碱性磷酸酶染色显示呈强阳性,茜苏红染色和Von-Kossa染色显不细胞有钙盐沉积并形成钙结节.结论 人脐带中分离及培养扩增细胞具有MSCs的基本特性,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

  • 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应用于献血者血型筛查

    作者:周国平;周结;向东;谢云峥;杨军;郑岚;曹斌;吴蓉晖

    目的 探讨并评价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应用于献血者血型筛查和盐水不规则抗体检测.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全自动法)对25 554例献血者标本作ABO及BhD血型鉴定、盐水不规则抗体初筛,并与加样仪加样手工比色法(半自动法)作比对实验.ABO正反定型不一致而无法定型、O细胞凝集、RhD阴性的标本送血型红细胞参比实验室鉴定.结果 全自动法与半自动法比较,ABO、RhD阴性血型1次准确定型率:99.93%(25 535/25 554)vs 99.95%(25 542/25 554)(P>0.05);O细胞凝集阳性率:0.18%(46/25 554) vs 0.10%(26/25 554)(P<0.05),经参比实验室确认,盐水不规则抗体分别为43、24例(0.17% vs 0.09%,P<0.05);正反定型不符:17例(0.06%) vs 10例(0.04%),参比实验室确认,经参比实验室确认2种方法共同拥有亚型5例,亚型漏检各2例(0.01%),余为正常血型(10/17 vs 3/10,P>0.05).结论 全自动血型分析仪作ABO、BhD血型筛查的技术相关性好、重复性好;除了全自动化、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等优点外,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更易发现盐水不规则抗体.

  • SMP1基因外显子多态性研究

    作者:周华友;杨贺才;张印则;李晓娟;于艳涛;刘持翔;陈蓉;王淑红;石文

    目的 建立SMP1基因外显子检测方法以探讨SMP1基因多态性.方法 根据文献报道并参考Gene-Bank中的基因序列,设计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SMP1基因7个外显子的8对特异性引物,应用PCR分段扩增SMP1基因7个外显子,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应用DNAMAN5.2.9序列分析软件分析序列.结果 SMP1基因第1~7外显子长度分别为137、106、113、68、93、60和1 703 bp.SMP1基因第1~6外显子未发现多态性位点,但该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1329T>C和1704G>A多态性.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SMP1基因外显子检测方法并检测到了SMP1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多态性位点.

  • 人肺腺癌细胞总RNA电穿孔法转染的树突状细胞疫苗的体外抗肿瘤效应研究

    作者:金娟;王保龙;完晓菊;叶书来;陈家萍;应美爱;王敏;蔡秋妍

    目的 探讨人肺腺癌细胞A549总RNA电穿孔法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特征及其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能力.方法 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 IL-4)从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的外周血采集物中诱导DCs产生,同时从人肺腺癌细胞A549中提取总RNA用以转染DCs,并用转染后的DCs与自体T细胞共同培养,诱导成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实验分未转染DCs组,转染PBS的DCs组,转染RNA的DCs组,以流式细胞术(FCM)鉴定DCs、T细胞表型、RT-PCR证明总RNA转染效率,MTT检测T细胞增殖能力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杀伤肿瘤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12、IFN-γ分泌水平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 1)RT-PCR证明电穿孔法可成功使A549的总RNA转染入DCs并可使DCs表达肿瘤抗原.2)RNA转染组的DCs表面标志物CD40、CD80、CCR-7、CD83、HLA-DR都呈强阳性表达,表达率明显高于PBS转染组DCs和未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流式结果显示RNA转染的DCs刺激后的T细胞表面标志物CD8比例明显上升;4)RNA转染组IL-12、IFN-γ分泌水平明显高干PBS转染组和未转染组(P<0.05);5)RNA转染组DCs可以有效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并且诱导肿瘤特异性CTLs产生,对A549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作用.而PBS转染组与未转染组则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 利用电转染法可成功将A549的总RNA转入DCs内并使其表达肿瘤抗原,在体外能诱导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

  • 中国人细小病毒B19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作者:何苗;高蕾;柯玲;刘鱼;曾沛斌;李武平

    目的 探讨在中国分布的人细小病毒B19的系统发育.方法 对B19病毒阳性的23份来自中国献血者和5份B19/HIV共感染者标本,采用病毒基因组NS1-VP1-u区测序后,与Genbank下载的参考序列比对,用软件MRBAYES 3.1.2作贝叶斯推断,用在线软件RaxML作大似然法运算,绘制进化树并分析.结果 28份来自中国的标本均属于B19-1A亚型,且呈现复系,其中来自新疆乌鲁木齐来自四川的各1例标本与非中国序列聚在一起,其他中国26份标本与来自美国的病毒株Au聚在一枝并有着很好的支持率,来自西安的2条参考序列出现在B19-1A亚型的基部.结论 中国的B19病毒是多起源的,其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进化速率较慢;应该积极开展不同地区B19病毒多样性的研究.

  • 将流动采血车建成凝聚献血者的基地

    作者:俞春辉;张国强;孙绍秋;徐力东;毛秀军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无偿献血工作已步入法制化正轨,而在全国各地提出和推行"三个转移一个延伸",使无偿献血迈向新的高度.

  • 血液昆样核酸筛查与酶免筛查的佳工作流程探讨

    作者:蒋昵真;肖建宇;蔡丽娜;王跃邦;朱绍汶;黄成垠

    目的 建立适合血液紧缺情况下,全血标本及血小板标本的常规酶免检测加混样核酸检测的佳工作流程.方法 对全血标本先行2遍酶免(EIA)检测,将检测合格的标本进行混样核酸检测(MP-6-NAT或MP-8-NAT);将EIA单试剂有反应性待复试标本双孔复试与混样核酸检测同时进行;血小板标本进行EIA及MP-NAT平行检测.结果 在34 725人份全血核酸检测标本中,共34 413人份为2遍EIA检测均合格标本,检出35例NAT反应性,核酸检出率为1.0‰:312份EIA待复试标本,检出1例NAT反应性,核酸检出率为3.2‰;在3 449个血小板标本中检出2例NAT反应性,核酸检出率为0.58‰.结论 全血EIA待复试标本及血小板标本的核酸阳性检出率均较低,全血待复试标本、血小板标本同时进行EIA及MP-NAT检测,可提高检测时效.

  • IgG抗-A/B ELISA检测方法的初探

    作者:张敏;芦慧霞;辛琪

    目的 建立1种IgG抗-A/B ELISA检测方法.方法 将唾液血型物质以磷酸盐缓冲液包被酶标板,10%脱脂奶粉磷酸盐缓冲液37℃封闭1 h,洗涤后加入系列稀释的待检血清,37℃孵育30 min,洗涤并加入酶标记羊抗人IgG,37℃孵育30 min,洗涤,TMB显色,2 mol/L H2SO4溶液终止反应,酶标仪读取A450/A630,以P/N≥2.1判为抗体阳性,将抗体阳性的高稀释度作为血清IgG抗-A/B效价.结果 阴性对照血清与反应系统无交叉反应;检测IgG抗-A批内变异2.3%~7.7%,批间变异5.9%~8.1%,IgG抗-B批内变异3.7%~5%,批间变异6.5%~8.7%.ELISA法检测30名孕妇IgG抗-A效价阳性率为26.67%,抗体效价检测结果与抗球蛋白法符合率73.33%;IgG抗-B效价的阳性率和符合率分别为23.33%、76.67%.结论 IgG抗-A/B ELISA检测法特异性强,精密度较高,实现了IgG抗-A/B效价检测方法由定性试验到半定量试验的转变.

  • 两种不同程序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比较分析

    作者:范爱飞;王钧;孟庆祥;孙丽华;贾宏

    目的 研究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的2种不同程序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与优缺点.方法 将152例次外周血造干细胞采集术随机分成2组,分别使用Auto PBSC程序和MNC程序,将2组采集后的干细胞(PBSC)各种数值进行比较,同时比较2组被采集者术后的外周血液指标变化.结果 在获得PBSC中的单个核细胞(MNC)总数相当的情况下,Auto PBSC程序采集的产品体积少于MNC程序(P<0.05),单个核细胞和CD34+细胞纯度提高(P<0.05),其中混有的血小板数和红细胞数也少于后者(P<0.05).采用Auto PBSC程序的供/患者,其外周血的Pit下降明显低于采用MNC程序者(P<0.05),但Auto PBSC程序采集所耗时间与总循环血量要高于MNC程序(P<0.01),MNC程序在短时间内大容量的干细胞采集上具有优势.结论 2种程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供/患者具体状况选择不同的采集方法,以达到佳采集效果.

  • 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机采血小板临床应用的时间分布特征

    作者:容莹;林凯平;范小伊

    目的 分析深圳市龙岗区2006~2009年临床使用机采血小板高峰期,以探索和掌握其临床使用的时间分布特征,为医疗用血的采集、供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圆形分布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9年临床使用机采血小板高峰期为3月12日~10月20日,平均高峰时点为7月3日.结论 该区机采血小板临床应用高峰期始于3月份,至10月回落,应在此时间段加强血小板的宣传招募、采集和供应管理.统计分析显示,圆形分布法明确可靠,可为我们在制定采供血和血液管理对策时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

  • 人类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参考品的制备及鉴定

    作者:安群星;李翠莹;陈蕤;陈晓鹏;穆士杰

    目的 构建22型人类血小板抗原(HPA)基因分型参考品(质控DNA),并对其进行测序鉴定.方法 提取人血液基因组DNA,以其为模板,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出各HPA(1a~16a)基因片段,胶回收后克隆至pUCm-T载体,随后转化E.coli DH5α,提取质粒酶切鉴定并测序;再以构建成功的HPA-1a~16a质粒为模板,通过定点突变获得HPA-1b~16bw基因片段,经克隆、转化后,作酶切鉴定并测序.结果 获得了HPA-1a~16a、HPA-1b~16bw基因片段,克隆出各型HPA基因分型参考品质粒,其序列与GenBank中公布的数据完全一致.结论 各型HPA基因分型参考品质粒的成功构建,解决了基因频率较低型别(HPA-1b~16bw)质控DNA难以获得的实际问题,为HPA基因分型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TACE-Ⅱ血液成分分离仪制备血小板的质量评价

    作者:张锡敏;杨文玲;纪蓉蓉;康娜;杨振江;樊晶

    目的 实现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的自动化和标准化.方法 通过成份分离仪制备血小板与手工制备血小板2种方法对血小板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分离仪制备的血小板,重量比较稳定,CV值为5.0%;手工分离制备的血小板重量的稳定性较差,CV值为32.4%.而混入的白细胞和红细胞2种方法也有统计学意义,前者t=14.52,P<0.01;后者t=7.89,P<0.01.结论 使用TACE-Ⅱ血液成分分离仪制备血小板能够保证质量.

  • ABO血型和肿瘤标记物与乳腺癌及其骨转移的关系

    作者:刘燕婕;曹奎杰;周慧

    目的 了解ABO血型分布特征、抗原表达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在乳腺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用微柱凝胶法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应用吸收放散法检测患者红细胞表面的弱抗原,用血清学实验确定其亚型特征.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CEA含量和阳性率.用SPECT行全身骨扫描检查明确骨转移发生率.结果 1)乳腺癌的患病易感性以B血型为高,血型分布从高到低依次B型>0型>A型>AB型,在497名乳腺癌患者中发现13例ABO血型抗原表达异常(9例为骨转移),其中11例正向定型出现弱凝集,2例不凝集,反向定型正常,正反定型不一致,经吸收放散实验确定ABO血型抗原性减弱或消失,血清学实验确定无明显亚型特征,在乳腺纤维瘤患者和健康献血者中各发现2例ABO血型抗原减弱,但血清学实验呈现较明显亚型特征.2)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CEA含量分别为87.43μg/L和13.13μg/L、阳性率分别为73.84%和35.01%,均显著高于乳腺纤维瘤患者和健康献血者(P<0.05);乳腺癌骨转移者血清CA153、CEA含量分别为159.48μg/L和24.23 μrg/L、阳性率分别为95.51%和56.74%,显著高于未转移患者(P<0.05).3)乳腺癌ABO血型抗原表达与CA153、CEA水平相关.结论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53、CEA水平与乳腺癌发生相关,乳腺癌患者可出现ABO血型抗原减弱,其ABO血型分布特点亦与乳腺癌相关联,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子;若联合检测ABO血型抗原和肿瘤标记物CA153、CEA水平,能提高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尤其对乳腺癌骨转移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血小板抗体检测与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分析

    作者:胡维;何巍巍;胡志坚

    目的 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与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 用固相红细胞吸附试验(sPRA)对348名反复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进行了血小板抗-HLA和抗-HPA的检测,分析抗体产生规律,并观察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 348名反复输血小板患者检测出血小板抗体阳性率63.79%,其中抗-HLA阳性107例,阳性率30.75%;抗-HPA 24例,阳性率6.89%;其中抗-HLA合并抗-HPA 91例,阳性率26.15%.抗体阳性率与血小板输注次数成正比(P<0.05),且与输注效果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输注次数越多,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几率越大;血小板抗体的产生直接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

  • 机采血小板抽样检测及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罗贤瑞;熊志高;易华;李碧娟

    目的 评价机采血小板质量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51份随机机采血小板样本中的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进行检测,观察患者输注前后的血小板计数、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机采血小板输注次数来评价输注疗效.结果 血小板含量平均计数(2.81±0.57)×1011/袋,合格率为80.39%;混入白细胞平均计数为(2.75±2.30)×108/袋,合格率96.08%;混入红细胞的平均计数为(5.82±2.34)×109/袋,合格率94.11%;3项均合格者40袋,合格率为78.43%.血小板无效输注随着输注次数增加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本组资料表明机采血小板质量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可随输注次数的增多而升高.

  • 白细胞去除术的发展与应用

    作者:邓雪莲;梁晓华

    1 概述在过去数十年间,随着献血者调查问卷的不断改进,血液筛检项目不断增加及检测手段的极大改进,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大大降低,输血相关的非感染性严重危害(NISHOTs)成为普通的输血并发症[1],其发生率可能是感染性输血并发症的百倍甚至千倍[2].

  • 重视出血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

    作者:王学锋

    日常工作中,输血科往往承担着大量的血液制品的发放任务.除红细胞外,目前对血浆及其他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尚缺乏一个客观合理的指导细则.

  • 血站员工素质培养之我见

    作者:陈火玲;张小秋

    以<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一法两规")的颁布实施为标志,血站管理在采供血业务、人员、仪器设备及环境设施等各方面与上个世纪相比,都有了质的差别.

  • 输血不良反应62例

    作者:杨慧;赵建平

    输血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和抢救患者常用的医疗措施.由于血液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临床输血可能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因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制度是了解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现将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0月回报的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输血 不良反应
  • K抗原阳性及家系调查1例

    作者:周雪丽;闫石;陆荣;周立

    本院自1980年代开始,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对供者与受者进行ABO血型及Rh血型鉴定,自2003年2月开始我院使用Rh分型卡进行C、c、E、e抗原鉴定.

    关键词: K抗原 阳性 家系
  • 2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作者:邢志芳;戴菁;陆晔玲;许冠群;丁秋兰;王学锋;奚晓东;王鸿利

    目的 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对2例遗传性FⅫ家系作临床表型检测及基因诊断:采用凝固法及ELISA法分别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浆FⅫ促凝活性(FⅫ:C)和抗原含量(FⅫ:Ag);直接测序法作基因序列分析,针对先证者的突变位点,检测其家系成员相应的基因突变;采用凝血酶生成试验,检测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在野生型pIRES2-EGFP/FⅫ表达质粒基础上,定点突变法构建突变型FⅫ表达质粒,以Polyfect转染试剂介导瞬时转染293T细胞,分别测定细胞裂解液及培养上清液中FⅫ:Ag,测定上清液中FⅫ:C.结果 2个遗传性FⅫ缺陷症家系的先证者的FⅫ:C分别为4.68%和12.08%,FⅫ:Ag分别为4.6%和2.2%;先证者1的F12基因第13、14号外显子分别发现了(G8489A、Glu502Lys)和(C8833A、Tyr586Stop)2种复合杂合突变;先证者2的F12的第13号外显子发现(G8489A;Glu502Lys)纯合突变,其家系部分成员检测到相应的杂合突变.2名遗传性FⅫ缺陷症患者的凝血酶生成潜力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瞬时转染结果显示,FⅫ突变蛋白E502K上清液中FⅫ:C和FⅫ:Ag分别为野生型的27.2%和14.4%;细胞裂解液中FⅫ:Ag为野生型的36.7%.结论 体外表达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突变蛋白E502K合成和分泌障碍导致FⅫ明显降低.先证者1由罹病F12基因(Glu502Lys;Tyr586Stop)双杂合突变所致;先证者2为G8489A纯合突变(Glu502Lys)所致遗传性FⅫ缺陷症;E502K和Y586Stop2种突变均为国际首次报道.

  • F9基因Arg327Ile新突变导致血友病B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作者:周佳维;戴菁;郁婷婷;陆晔玲;丁秋兰;王学锋;王鸿利

    目的 探讨F9基因Arg327Ile(R327I)突变导致血友病B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方法 对1名血友病B患者作实验室和基因诊断,定点突变法构建F9基因R327I突变的表达质粒;瞬时转染HEK293细胞,一期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凝血因子Ⅸ活性(FⅨ∶C),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和裂解中FⅨ抗原(FⅨ:Ag),Western blotting检测R327I突变蛋白的分子量及表达量;免疫荧光共定位染色法检测突变蛋白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分布.结果 瞬时表达显示该患者突变细胞标本上清液中R327I突变型FⅨ∶C为野生型的4.49%,明显降低;细胞上清液和裂解液FⅨ∶Ag分别为野生型的31%和129%,为交叉反应物质减低型(CRMR).Western blotting显示细胞上清液中R327I突变蛋白分子量与野生型相同,但含量比野生型明显降低;免疫荧光共定位染色显示R327I突变蛋白在内质网中分布较野生型多,而在高尔基体中较野生型少.结论 F9基因R327I突变影响蛋白质合成和分泌,突变蛋白较野生型表达量偏低,同时R327I突变蛋白存在凝血功能缺陷从而导致血友病B.

  • 3个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家系的表型和基因型关系的研究

    作者:欧阳琦;丁秋兰;许冠群;张利伟;戴菁;陆晔玲;王学锋;奚晓东;王鸿利

    目的 探讨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家系表型和和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对3个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家系(家系1~3)作表型和基因型诊断:常规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以筛查凝血功能,发色底物法检测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活性(PC∶A,PS∶A及AT∶A),免疫比浊法检测抗凝血酶抗原(AT∶Ag),Western blot检测血浆中抗凝血酶的分子量和含量;PCR扩增AT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DNA测序并进行基因分析.针对新基因突变,在100例正常人中检测相应突变以排除多态性,用TA克隆PCR产物测序鉴定杂合碱基缺失突变.结果 3名先证者均为反复发作的静脉血栓患者,凝血指标及PC:A和PS∶A都正常,AT∶A分别为正常人(100%)的60%、52%和60%,AT:Ag分别为16.9、14.1和11.4 mg/dl,Western blot显示3位先证者的血浆AT蛋白分子量正常(58 kD)而含量低于正常;基因分析发现3名先证者各携带1个杂合突变,分别为g.8263 C>T(Leu340Phe)、g.5894-6 delTTC(Phe122del)和g.5898 T>G(Phe123Cys).3个家系中与先证者表型相似的成员,则携带有相同的AT基因突变;但除家系2先证者的父亲有静脉血栓外,家系1和3中含有相应AT基因突变的家庭成员均无血栓发生.结论 3名先证者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分别由Leu340Phe、Phe122del和Phe123Cys突变所致,其中Leu340Phe和Phe123Cys突变为国际上首次报道.

中国输血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