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

中国输血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중국수혈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49X
  • 国内刊号: 51-13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王憬惺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徐州市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赵艳梅;孟宪军;祝凯捷

    徐州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现有人口940多万,流动人口广泛存在,是江苏省HIV流行的高发区之一,而江苏省80%的HIV感染者在苏南和徐州.为进一步加强采供血管理,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大限度地降低经输血传播HIV,我们对本市无偿献血者的HIy检测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聚凝胺微板法自动化配血系统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作者:余晋林;伍伟健;马春会

    通常交叉配血使用手工试管法或微柱凝胶法进行.但遇到受血者含意外抗体,需要与大量献血者标本进行配血时,单靠手工配血,需耗时甚多,且易发生人为差错.因此应用1套全自动配血系统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人为差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结合工作实际,设计出一套由自动化加样仪、平板离心机、水浴箱、振荡器、酶标仪组合而成的聚凝胺微板法自动化配血系统,实际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采血车初筛血型错误分析及预防

    作者:王志红;陈善华;王欢欢;于志强;任诚诚

    目前采血车血型鉴定采用的是献血前采献血者指血以抗-A和抗-B试剂做正定型,献血后用留取到试管标本及血袋样本由检验科集中作正反定型确认.血型初筛是在献血现场进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初筛血型存在一定的错误率.为进一步提高初筛准确性,我们对本站2006年1月~ 2010年10月近5年的初筛错型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血型 正反定型
  • 流动采血车空气菌落检查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作者:高均翠

    细菌污染在临床输血中是很危险的因素[11,血液的污染往往是由于采血环境卫生条件差等原因所致,因此,流动采血车空气消毒效果直接关系到采集血液的质量.自1998年全国实施无偿献血以来,本站质量管理部门就建立了对流动采血车空气菌落检查制度.2009年,我们对本站流动采血车空气消毒效果每月进行了监测分析,现报道如下.

  • 病毒灭活血浆亚甲蓝含量的检测及质量控制

    作者:杨夏;翟春燕;白旭华

    目前亚甲蓝光化学照射技术(methylene blue plus light,MBP)照射血浆以灭活病毒,已在采供血机构广泛应用.资料表明血浆病毒滴度降低程度与所用亚甲蓝浓度有直接关系,但进入人体的亚甲蓝过多,会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且血浆的色泽也会由于亚甲蓝的过量存在而偏蓝,不易被患者接受[1].严格控制过滤前即光化学照射过程中血浆亚甲蓝的浓度水平,和过滤后即光化学照射后通过滤器滤除亚甲蓝血浆中亚甲蓝的残留浓度成为MBP法血浆病毒灭活的重要质量控制标准.我们反复实践,结合采供血机构血液质量抽检实际工作状况,建立了1套适用于常规工作、准确、稳定的检测方法和简便、有效的工作流程,报道如下.

  • 微柱凝胶卡式法不规则抗体筛查与输血安全

    作者:陈丽娟;刘燕明

    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防止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本院应用微柱凝胶卡式法,对有无输血史,妊娠史而需要输血的患者,均常规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将筛查阳性标本分别送北京市临床输血质控中心开放实验室和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进行鉴定,及时准备相配合的血液输注,收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1月间的1 470人次抗体筛查结果以及抗筛阳性患者临床输血情况报道如下.

  • 宝鸡市2007~2009年无偿献血状况分析

    作者:郭建勋;李乃鱼;关虎文

    目的 了解宝鸡市近3年来无偿献血人群结构状况,为推动无偿献血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7~ 2009年宝鸡市首次无偿献血者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献血者性别,职业状况,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宝鸡市无偿献血率逐年提高至10.5‰,献血者中18~25岁、高(初)中、工人所占比例较大,农村居民献血率明显偏低,男性献血者明显高于女性献血者,男女性比例为1.5∶1.结论 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居民的无偿献血宣传,推动无偿献血全面发展.

  • 大连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捐献者HPA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陈玫;范亚欣;于卫建;勾玉彦

    目的 对大连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捐献者HPA-1~17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建立本地化的血小板捐献者HPA分型资料库.方法 应用PCR-SSP技术,对257名大连地区45岁以下的汉族无血缘关系的血小板捐献者HPA1~ 17系统基因进行分型.结果 大连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捐献者的HPA基因频率如下:1a和1b分别为0.972 8和0.0272;2a和2b分别为0.9475和0.0525;3a和3b分别为0.6615和0.3385;4a和4b分别为0.9942和0.005 8;5a和5b分别为0.980 5和0.019 5;6a和6b分别为0.976 7和0.023 3; 7a和7b分别为0.9981和0.001 9;9a和9b分别为0.9961和0.0039; 11a和11b分别为0.980 5和0.019 5;13a和13b分别为0.9961和0.003 9;14a和14b分别为0.9981和0.001 9:15a和15b分别为0.558 4和0.441 6;HPA-8、10、12、16、17只检测到a位点.经x2检验,符合HW定律.结论 HPA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明显的种族和地域性差异.大连地区HPA基因分布有其独自的特点,其中HPA-3和HPA-15系统不配合率高,在输血和免疫上具有重要的免疫学意义.

    关键词: Hpa 基因多态性 PCR-SSP
  • 2009~2010年邯郸市无偿献血者ALT快速筛查前后情况分析

    作者:王学刚;孙国栋;魏淑梅

    目的 通过对开展ALT快速筛查工作1年来检测结果的分析,以及与开展前一年的数据对比,验证开展ALT快速筛查的效果和发现其中的不足.方法 分析ALT快速筛查开展对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的影响,比对ALT快速筛查与站内该项目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本站血液总报废率从2009年的11.07%降至2010年的2.46%,其中ALT报废率从9.91%将至1.16%;同时ALT快速筛查与站内该项目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在无偿献血者中开展ALT快速筛查可以显著降低血液检测不合格的报废率,有利于血液资源的节约,提高血液采集的效率,同时加强该项目的全面质量控制可以使其效用发挥到佳.

  • 延边地区无偿献血者Rh血型分布调查

    作者:朴春花;朴哲元;丁铉哲;卢振莉;许青松

    目的 研究廷边地区Rh系统不规则抗体的产生与无偿献血者Rh血型分布的关系.方法 采用微量板技术和试管法检测787份检验合格的无偿献血者标本Rh血型D、C、c、E、e5种抗原.结果 表现型:DCcEe(37.10%)> DCCee(35.45%)> DccEE(10.42%)> DCcee( 8.51%)> DccEe (4.70%),组合体频率DCe(0.5719)>DcE(0.311 3),基因频率C>c,D>d,e>E.调查值与我国部分地区无偿献血者Rh血型分布相比Rh表现型、基因组合体频率及基因频率有一定的差异.表现型频率DCcEe> DCCee,而国内文献报道是DCCee> DCcEe.E基因频率(0.331 2)高于福州(0.254 3)、成都(0.226 7)、广东佛山(0.2069)等地区无偿献血人群[5-7].结论 廷边地区Rh系统不规则抗体与本地区血型抗原分布特点有一定的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机采血小板女性捐献者铁营养状况的初步调查

    作者:张明霞;张根仓;王艳芳;赵黎娟;汤荣;吴玢;尹春靓;刘艳丽

    目的 了解常规捐献机采血小板对女性献血者铁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以本站130名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女性)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首次捐献组(64例)和重复捐献组(66例).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铁蛋白(SF)浓度,Ferene法检测血清铁(SI)含量,并对2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首次捐献组和重复捐献组血清铁蛋浓度分别为(90.49±33.8) ng/ml,(40.7±17.7) ng/ml;血清铁含量分别为(21.4±5.1)μmol/L,(19.5±6.5) μmol/L.重复捐献组血清铁蛋白浓度明显低于首次捐献组(P<0.01);2组血清铁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尽管重复捐献血小板者的血清铁蛋白浓度低于首次捐献者,但仍然在正常生理范围内,因而常规捐献血小板不会导致隐性缺铁甚至缺铁性贫血.

  • 青岛地区ALT初筛前后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周宝琴;杨忠思;李秋华;张霞

    目的 通过对青岛地区献血者ALT初筛前后检测结果分析,评价献血者ALT初筛后的效果.方法 对2009年5~ 12月及2010年5~12月青岛地区无偿献血者总体、各月间及不同职业间ALT不合格率进行比对.结果 献血者ALT总体不合格率分别为:ALT初筛前(2009年5~12月)4.89%,ALT初筛后(2010年5~12月)2.67%.实行初筛后每月不合格率相对平稳,对往年ALT不合格高发季节(7~9月)有效控制.不同职业的献血者初筛后不合格率均得到有效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行无偿献血者献血前AL初筛有效降低了献血者ALT的不合格率.

  • 嘉峪关市无偿献血者情况分析

    作者:李改军;李向东;王英;崔艳红;龚永德

    目的 通过对本市无偿献血者情况调查分析,确定低危献血者人群,提高血液质量,大限度地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方法 调查2007~ 2009年本市无偿献血者8 789人次,对其性别、年龄、职业及学历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每1份血标本进行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检测.结果 ALT不合格率男性高于女性;45岁以上及低学历献血者的抗-TP不合格率高于相应对比组;献血者中工人所占比例高;高学历、军人、学生和干部献血人数少,但血液检测合格率高.结论 针对不同献血人群制定不同的招募策略,进一步保障血液安全.

  • 吉林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抗原系统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张冬霞

    目的 研究吉林省汉族人群人血小板同种抗原系统(HPA)基因及其多态性分布特征,建立已知HPA基因型的血小板捐献者资料库.方法 用DNA试剂盒提取外周血标本中DNA,通过特异性引物(PCR-SSP)扩增HPA等位基因.检测200名HPA1-6,15抗原系统共14个抗原的基因分型.结果 200名健康、无血缘关系的吉林省汉族人群HPA基因频率为:HPA-1a0.990 0、-1b 0.010 0;-2a0.930 0、-2b0.070 0;-3a0.557 5、-3b 0.442 5;-4a1.000 0、4b 0;-5a0.990 0、-5b 0.010 0;-6a0.987 5、-6b 0.012 5;-15a0.512 5、-15b 0.487 5.HPA-3与我国其它地区同类资料比较x2 =3.18,P>0.05;与亚洲印尼、泰国、英国及刚果相比x2 =5.98,P>0.05;HPA-5与HPA-15和刚果、喀麦隆比较x2=55.06x2=15.63,P<0.01结论 吉林地区血小板志愿捐献者HPA-1 ~6和HPA-15抗原系统的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定律,与其它地区和国家的同类资料相比显示出种族和地域性差异,由此建立起了吉林地区已知HPA基因型的血小板捐献者资料库.

  • 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与献血者评价相关分析

    作者:方放;桑列勇;王琴;吕小波

    目的 对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相关因素进行调查,查找献血反应发生原因和解决方法.方法 对献血反应组和无献血反应组献血者的性别、年龄、献血量、体重、身高、献血史、献血前心理状态、献血前饮食量、献血前休息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1名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有289例,比例为1.44%,不同性别和饮食献血反应情况无差异,献血史、献血时的心理状态和献血前睡眠不同等情况在献血反应发生情况中有统计学意义,献血反应组与献血无反应组的平均年龄和身体质量指数( BMI)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献血反应是由综合性因素造成的,主要跟献血者的年龄、BMI指数、阅历和心理承受能力相关,采供血工作人员在献血过程中应对第一次献血的、年轻的、BMI指数偏低的瘦弱献血者做好防护工作,对于献血前没有很好休息的献血者,应劝导其改期参加献血.

    关键词: 无偿献血 反应 评价
  • 基于CFSE染色的小鼠淋巴细胞体内示踪方法的建立

    作者:汤永永;唐颖;张玉华;段文元;赵敬湘;魏广智;张秀媛;李鹏飞;穆思媛;王宇玲

    目的 确定CFSE标记小鼠淋巴细胞的条件,建立简单快速、稳定可行的淋巴细胞体内示踪方法.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不同浓度CFSE、不同悬浮溶液(1640培养基、PBS溶液)对小鼠淋巴细胞标记效果的影响,确定合适的标记条件;输注同品系CFSE标记的小鼠淋巴细胞,于不同时间点检测受鼠主要脏器内CFSE+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并确定供鼠细胞的注射剂量;按照合适的注射剂量分别在注射后不同时间点测定供鼠细胞在受鼠体内的分布,考察本方法的稳定性及阳性信号的持续时间.结果 PBS组CFSE+细胞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596、793、1 123、1 596、1 737,明显高于1640培养基组(P<0.05);1640培养基组CFSE+细胞死亡率分别为8.7%、8.4%、8.6%、9.0%(P>0.05),而PBS组CFSE+细胞死亡事随着CFSE终浓度的上升而增加(P<0.05);按照不同剂量输注同品系淋巴细胞24h后,在受鼠各组织中检测到CFSE+细胞;每只小鼠尾静脉注射5×106个CFSE+淋巴细胞后,到d 63仍可在组织中检测到阳性信号细胞.结论 以PBS作为孵育液、CFSE终浓度选择10 μmol/L对小鼠淋巴细胞标记、注射剂量为细胞5 ×106个/只,可使CFSE+细胞信号在同系小鼠体内持续2个月.

  • 人血小板裂解液对骨髓间质干细胞成骨成脂分化的影响

    作者:王贞;夏文杰;叶欣;罗广平;戎霞;付涌水

    目的 探讨人血小板裂解液(HPL)体外培养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及其对MSCs成骨和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3株人骨髓来源MSCs,每株细胞在培养时平行分为2个实验组,分别用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培养基和含7.5% HPL的低糖培养基培养,均培养MSCs至第5代,分别用成骨及成脂诱导液对每组MSCs做成骨、成脂分化诱导,诱导成功后分别用茜素红、油红O对成骨和成脂分化结果染色鉴定,并进一步对成骨、成脂诱导结果做定量分析:成骨分化染色后洗脱茜素红在562 nm波长下测定OD值并对每个培养孔细胞做蛋白定量,以茜素红OD值与蛋白定量值的比值作为成骨分化的定量值;成脂分化染色后用异丙醇洗脱油红O,在510 nm波长下测定OD值,以之作为成脂分化的定量值.对所得的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第5代的MSCs做成骨诱导12 d后,光镜下可见致密结节形成,茜素红染色及定量鉴定结果显示2种培养液培养的MSCs均能成功向成骨细胞分化,而7.5%HPL培养的MSCs成骨能力比10% FBS培养的MSCs强,定量鉴定结果分别为16.548±4.397、4.151±5.631 (P <0.05).成脂诱导12 d后,细胞内有明显脂滴形成,油红O染色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MSCs成功向脂肪细胞分化,但7.5% HPL培养的MSCs成脂能力与10%FBS培养的MSCs相比较弱,定量鉴定结果分别为0.239±0 030、0.497±0.105(P <0.05).结论 HPL可以促进MSCs成骨分化,抑制其成脂分化.

  • 血站核酸检测(NAT)实验室建设

    作者:杨群身;李执如;李文

    输血相关病毒检测是保证血液安全的主要措施.病毒核酸检测能够在血液中病毒抗原和抗体之前检测到病毒核酸,缩短病毒检测的窗口期,提高血液安全.上世纪未,病毒核酸检测(NAT)已在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开展[1,2].现在已有许多国家开展了NAT检测[3].2010年,卫生部确定在我国12个省(市)15家血站开展血站核酸检测试点工作[4].成都市血液中心是核酸检测试点单位,筹划NAT检测实验室,为开展NAT检测奠定基础.参照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管理办法[5],国内血站NAT实验室都是改造建设.

  • 临床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在输血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李喜莹;赵国华;赵维齐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输血专业发展的相关要求,目前北京地区用血的医疗机构基本上都已实现了临床输血管理信息化.输血管理信息系统(transfus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TMS)作为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CIS)的子系统涵盖输血前的评估、治疗方案的选择与临床输血申请管理;标本采集、送检与接收核对管理;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与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血液的预定、入库登记与库存管理;血液的发放与领取管理;输血医嘱执行、血液输注过程监控与输注后疗效评价管理;输血严重危害( serious hazards of transfusion,SHOT)的监控管理等各种关键环节,任何环节的差错都将导致严重的输血安全事件.

  • 1例罕见的B(A)亚型患者的血型鉴定和配血

    作者:范亚欣;孟庆丽;潘凌子;于卫建;梁晓华

    ABO正反定型不符时常给血型鉴定和配血工作带来困难[1],造成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之一是ABO系统的亚型[2,3].我们在临床配血的工作中结合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1例罕见的B(A)亚型患者,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简介患者,女性,59岁,甲状腺肿瘤,妊娠1次,无输血史和药物过敏史.患者所在医院利用凝胶卡鉴定血型,因正反定型不一致送检本中心,申请进一步血型鉴定和配血.

  • 白血病患者ABO血型抗原病理变异5例

    作者:相丽欣;陈曦阳;李忠俊;张艳;冉茜

    红细胞ABO血型系统是临床上为重要的血型系统,其在医学、法医学、临床输血及器官移植中应用广泛.A、B血型抗原的决定簇是1种特异性多糖,其不是ABO基因的直接基因产物,而是在ABO基因编码的糖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将特异性糖基转移到1种前体物质(H物质)产生A和B抗原[1].1957年Van Loghem等[2]首次报道1名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存在血型变异,该患者红细胞上A抗原表达极弱,但该患者曾表达正常强度的A抗原.近年来,ABO血型抗原变异与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研究表明,在多种恶性肿瘤患者中,血型抗原存在异常改变,并被认为可能与转移和预后等生物学行为有关[3-4].

  • 过路淋巴细胞综合征的诊断及输血处理1例

    作者:洪俊

    过路淋巴细胞综合征(passenger lympbocyte syndrome,PLS)是临床罕见的1种以溶血为主要特征的移植后并发症,多继发于次要血型不合的造血干细胞或实体器官移植.我在临床送检的l份疑难配血标本中遇见1例,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简介患者,女,17岁,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于2009年11月11日行双肺移植,受体为A型RhD(+),供体为O型RhD(+),术中输注A型RhD(+)悬浮红细胞14U.术后d1输注经交叉配合的A型RhD(+)悬浮红细胞2U,术后d2输配合的A型RhD(+)悬浮红细胞2U.术后d4发现Hb从术后当天的133 g/L降到101 g/L,总胆红素升为32.8 μ mol/L,直接胆红素升为17.2 μmol/L,LDH为387 IU/L;术后d 14发现Hb为97 g/L,总胆红素为40μmol/L,直接胆红素为10.4 μmol/L,LDH为489IU/L;术后d 15因发现患者血液与A型血液交叉配血不合,送至本站鉴定.

  • ABO*B新等位基因的鉴定1例

    作者:刘亚军;谢波;刘嫦瑛;罗随莉

    目的 鉴定1名B抗原弱阳性献血者的血型血清学特点及基因特征.方法 采用正反定型及吸收放散试验鉴定其ABO血型,并用PCR技术对ABO基因的7个外显子和启动子分别扩增后测序.结果 血型血清学鉴定该个体表达弱B抗原,ABO合子型为B/O,经比对,该标本ABO*B基因存在第6外显子的272T>C的突变.结论 发现1例新的ABO*B等位基因.

  • 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在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分布的研究

    作者:邓晶;夏文杰;叶欣;徐秀章;付涌水

    目的 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的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的表达及PTR与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27名临床上确诊为PTR患者的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应用PCR-SSP的方法检测其HPA-1~ 17基因分型.结果 27名PTR患者的HPA基因频率为HPA-1a(0.900),1b (0.100);HPA-2a(0.926),2b (0.074);HPA-3a(0.648),3b (0.352);HPA-4a(0.981),4b (0.019);HPA-5a(0.940),5b (0.060);HPA-6a(0.815),6b (0.185);HPA-7a~14a、16a、17a(1.000),7 ~ 14、16、17b(0.000);HPA-15a(0.463),15b (0.537);PTR患者的HPA抗原分布与健康献血者的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小板抗体阳性的27名PTR患者中,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GPⅡb/Ⅲa抗体阳性表达者占78% (21/27)、GPⅠ a/Ⅱa抗体阳性占70%( 19/27).对3名PTR患者作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分析发现:患者产生的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与HPA基因型密切相关,以抗-HPA-3b、-5b为常见.结论 多次输注血小板无效的患者,应选择与其HPA基因型一致的血小板供者,以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中位时间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附病例分析1例)

    作者:邓莉萍;李忠俊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中位时间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的发病机制,以期更有效地防治干细胞移植后AIHA.方法 回顾性分析1名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移植前后临床资料,及血型鉴定、血型抗体效价测定、抗球蛋白试验、交叉配血、抗体筛选和抗体鉴定试验等血型血清学检查结果及移植前后HLA分型结果.结果 该患者于移植术后17 d造血功能重建,30 d后血型部分转变,5个月时病情复发,移植后10个月并发AIHA.结论 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AIHA的主要发生机制可能有多重因素,加强对移植术后AIHA发病机制研究,有利于该并发症的防治和预后.

  • γ射线辐照对血液质量的影响及辐照血液的临床应用初探

    作者:王拥军;殷国美;夏大静;李之江

    目的 监测分析25 Gy137Cs辐照对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功能的影响,评价辐照红细胞预防TA-GVHD的临床应用.方法 用25 Gy137Cs辐照红细胞悬液(RBCs),对辐照前后的标本分别做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培养,测定IL-2、IFN-γ、TNFa、游离血红蛋白(FHb)、细胞外钾离子(K+)、ATP与2,3-DPG含量;统计辐照RBCs的主要临床应用,观察高风险患者TA-GVHD的发生率.结果 25 Gy 137Cs辐照红细胞后,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达到了(96.15±1.91)%;辐照前后IL-2、IFN-y、TNFa、FHb与ATP含量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外K+略有升高;2,3-DPG含量略有降低;临床无1例发生TA-GVHD.结论 25 Gy 137Cs辐照红细胞,能有效地抑制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其它细胞成分的损伤也较小,对高TA-GVHD高风险患者,能有效地防止TA-GVHD的发生.

  • 间充质干细胞与白血病耐药相关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教教;邹亚伟;吴梓梁

    近年来,随着针对新机制及新靶点的抗肿瘤类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儿童白血病的治疗不断进步.然而,白血病细胞对各种抗肿瘤药物出现的耐药,阻碍了当今儿童白血病治疗的发展.随着对骨髓微环境与白血病耐药性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因其多种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作为对抗肿瘤耐药新靶点的潜能而备受瞩目.作为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影响因素,MSC在白血病的形成和细胞耐药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综述着重阐述MSC与白血病耐药的相关研究进展.

  •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波;吕运来;马红丽;兰炯采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人类血浆中不可能存在基因物质.直到1948年,Mandel等[1]报道了在健康人群和患者的血浆中都含有核苷酸之后,人们才认识到,除了有核细胞外,血浆中也含有基因物质.之后,研究人员发现癌症患者血清和血浆中的DNA分子具有肿瘤特异性,使得血浆成为DNA的1种可能的来源.1997年Lo等[2]首次报道了在妊娠妇女的血浆和血清中含有游离胎儿DNA.随着母体血浆和血清中发现大量循环的游离胎儿DNA,1种新的非侵人性产前诊断技术随之产生,即运用胎儿游离DNA进行产前诊断.这是1种可靠且方便的非侵人性产前诊断方法,可以降低流产的危险性,并且能够提供早期检测.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这种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将有关进展总结如下.

  • 血小板输注相关的免疫调节

    作者:赵敬湘;王宇玲

    血小板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和/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尤其是随着恶性肿瘤以及白血病大剂量化疗的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广泛开展,血小板输注更成为重要的辅助疗法.然而血小板输注毕竟是一种异体移植,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重者会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产生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tuelung injury,TRALI)等,导致治疗失败,出血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上的血小板制品多为机采的浓缩血小板(platelet concentration,PC),储存时间为5d.

  • 转化医学与输血医学

    作者:赵树铭

    转化医学是近几年来医学领域出现的新概念,是医学研究的1个分支,意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随着转化医学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其精确定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典型的含义是将医学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为实际向临床患者提供真正有效的治疗手段,强调的是从实验室到病床旁(bench to bedside,简称B2B)的联接.转化医学概念,早于1992年首次出现在美国《科学》杂志上,1996年,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第1次出现了“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这个新名词.实际上,医学研究不仅仅是从实验室到临床,同样包括从临床发现问题再到实验室去研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终回到临床应用中来,所以转化医学研究与应用的迅速发展,使其含义也在扩大,包含从实验室到临床,再从临床回到实验室,再返回临床的循环过程,即B2B2B[1,2].

  • 医药领域的确认指南对血站实施确认活动的启示

    作者:王鸿捷;葛红卫

    1987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发布的《过程确认:一般性原则指南》,提出了“确认”(Validation)概念的雏形,药品GMP藉此找到了实现过程控制的有效途径,形成了过程控制的核心思想,该文件也成为药品GMP发展史上的里程碑[1].从那时起的医药领域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使“确认”成为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过程控制的关键工具,逐步确立了良好确认实践(GVP)的理论体系.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全球医疗器械协调工作组(GHTF)、世界卫生组织(WHO)和FDA分别于2004、2006和2011年,各自发布了《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确认指南》、《良好生产实践辅助指南——确认》和新版的《过程确认:一般性原则与实践》[2~4].这几家国际知名权威机构发布的确认实践指南,将过程控制、风险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等理论融为一体,赋予了确认活动更深刻的内涵和更大的功效,特别是对我国血站行业实践《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中对确认的要求,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为此我们综合了以上3个指南的主要内容供同行参考.

  • 全血室温放置过夜对血浆制品质量的影响

    作者:易中梅;王世春;夏代全;黄扑;王泽荣;王甜甜;林放;刘凤君;黎儒青;郭辉;赵树铭

    目的 探讨全血室温放置过夜制备的24h冰冻血浆(FP24)质量.方法 选取12份自愿捐献的400 ml新鲜全血放置室温,将每份全血(采集6<h,)采用无菌接驳机平均分为1)对照组:及时分离制备血浆(FP6);2)实验组:置室温(22~24℃)过夜后再制备血浆(FP24);各取制备好的血浆5ml标本立即冻存于-30℃冰箱,于检测日行37℃解冻后进行体外质量评估:观察外观、检测主要不稳定凝血因子(FV,FⅦ,FⅧ)及Fib,以及主要生化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浆生化指标Na+、K+偏高,Cl-、pH偏低,主要不稳定凝血因子中,仅FⅧ含量FP24(66.30±10.16)与FP6(77.98±11.60)比较,P<0.05,其他凝血因子均符合现行《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对FFP的要求.结论 除FⅧ外,全血置室温过夜所制备FP24质量与常规FP6质量相当,可供临床使用.

    关键词: 全血 血浆 质量分析
  • 血浆制剂的种类及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完晓菊;王保龙

    随着输血医学与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已经成为我国临床输血的主要形式.成分输血不仅有效地节约了血液资源,而且促进了输血的科学化、有效化和安全化.但目前临床输血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是血浆的临床应用问题较为突出:一方面血浆的供给处于紧张状态,另一方面由于临床过分依赖血浆,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输注.为此我们就血浆制剂的品种、输注的适应证及其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做一总结,报道如下.

  • 血浆与红细胞不同输注比例对创伤性失血患者大量输血救治的影响

    作者:周洁;吕科;滕方;姚元章;王杉;卢尧;文爱清

    目的 探讨大量输血时,输注不同比例的血浆和红细胞对创伤性失血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1年8月间,因创伤性失血需要输注悬浮红细胞10 U以上的患者131例次.根据入院24h内输注血浆与悬浮红细胞(FP∶ RBC)的比例,将患者分为高比例组(FP∶ RBC≥1∶1,n=56)、中比例组(FP∶ RBC=1:2~1∶1,n =43)、低比例组(FP∶ RBC≤1∶2,n=32).采用单变量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和Kaplan-Meier的统计方法,比较患者大量输血前后和3组之间凝血功能指标、在院期间红细胞输注总量、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与输血前相比,高比例组和中比例组患者输血后APTT、PT-INR均无明显变化,低比例组APTT、PT-INR均明显升高(P<0.01).3组之间输血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在院期间红细胞输注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输血后APTT,高vs中vs低:(37.3±12.4)vs(41.1±11.5)vs(49.9±14.0),P <0.05;输血后PT-INR,高vs中vs低:(1.11±0.19)vs(1.20±0.37)vs(1.66±0.62),P<O.05;在院期间红细胞输注总量,高vs中vs低:(19.8±6.3)vs(25.8±11.3)vs(26.6±8.O),P<0.01],但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血后高、中比例组凝血功能均显著优于低比例组(P<0.05),高比例组在院期间红细胞输注总量显著少于其他2组,低比例组与中比例组相比无差异.结论 大量输血时,较高比例地输注血浆,有利于预防创伤性失血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红细胞输注总量,达到节约血液资源的目的.

  • 全血放置4℃制备24h冰冻血浆的质量研究

    作者:王甜甜;王世春;夏代全;黄扑;王泽荣;林放;刘凤君;黎儒青;郭辉;赵树铭

    目的 探讨24h冰冻血浆(FP24)质量及其制备程序.方法 24份(400 ml/份)全血于采后<6h用无菌接驳机一分为二:1份6 h内过滤去除白细胞(简称滤白),在其中设对照组[ 12份滤白后立即制备血浆(FFP)]、实验组1[12份滤白后置4℃过夜(18 ~24h)后制备血浆(Ⅰ-FP24)];另1份作为实验组2,置4℃过夜后滤白并立即制备血浆(Ⅱ-FP24).所有血浆分别制备好后立即保存至- 30℃冰箱,并于采血后d337℃解冻后做体外质量评估:观察外观、检测FV、FⅦ、FⅧ及Fib,以及主要生化指标含量.结果 对照组FFP Fib、FV、FⅦ及FⅧ依次为(2.08±0.16)g/L、(86.57±18.73)%、(91.71±25.53)%和(97.65±25.99)%,与之相比,实验组1依次下降22.6%、29.38%、32.89%和40.71%,实验组2相应下降1.9%、-2.09%、14.91%和32.86%.实验组2与对照组的FⅧ分别为(65.56±13.93)%和(97.65±25.99)% (P <0.05),实验组2与实验组1的FV分别为(88.38±15.97)%和(61.14±13.76)% (P<0.05);实验组2的K+、LDH、FHb分别为(4.33±0.28)mmol/L、(145.70±26.00) mmol/L和(129.96±34.33) mg/L,较对照组和实验组1明显增高(P<0.05).结论 全血采后<6h滤白并置4℃过夜再制备的冰冻血浆,凝血因子损失较多;全血采后置4℃过夜(18 ~24 h)后滤白并随后制备的冰冻血浆,则能很大程度地保持凝血因子的效果.

  • 单采与手工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比较

    作者:王世春;李兵;赵树铭

    目的 探讨单采和手工新鲜冰冻血浆(FFP)的质量差异.方法 运用常规检验方法测定单采和手工FFP(各20份)的凝血因子(Fib及FⅧ)、部分生化指标(TP、LDH、K+、Na+及Cl-)、游离血红蛋白(FHb)及pH,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种冰冻血浆FHb、K+、Na+、Cl-及Plt含量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其他检测指标在两者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单采FFPFⅧ活性比手工FFP略高.结论 单采与手工FFP具有相同的质量,单采FFP的凝血因子活性略优于手工FFP.

  • 白细胞滤除对不同时间制备的血浆质量的影响

    作者:夏代全;黄扑;王世春;王泽荣;刘凤君;黎儒青;郭辉;赵树铭

    目的 评价白细胞滤除对不同时间制备的血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4例400 ml全血(4℃)采集6h内用无菌接驳机一分为二,1份6h内过滤去白再制备血浆(对照组,新鲜血浆,FP),另1份置4℃过夜(18~24 h)后过滤去白再制备血浆(实验组,24h血浆,P24).2组均于滤前滤后留取血浆标本,并立即置-30℃保存.3d后于37℃解冻后进行体外质量评估:观察外观、检测主要不稳定凝血因子(FV、FⅦ、FⅧ)及Fib,以及主要生化指标含量.结果 过滤处理对FP和P24均无明显影响;与滤后FP比较,滤后P24的FⅧ含量显著偏低,其他凝血因子含量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生化指标中K+、LDH及FHb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除FⅧ外,白细胞滤除对耶24质量无显著影响.

  • 2006~2009年百色市无偿献血者血清梅毒检出率分析

    作者:李蓥玲

    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者近年来的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对本市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并接不同年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以及性别进行比较,采用x2检验对梅毒检测的各分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 221人份标本,检出梅毒阳性1 017人次,检出率为1.27%,其中无固定职业献血者梅毒阳性439例,检出率为2.43%;而高校献血者梅毒阳性43例,检出率仅为0.27%.2006~2009年间不同年份和不同年龄以及不同职业无偿献血者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毒抗体阳性率在本市无偿献血人群中虽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梅毒感染率仍然很高;高校学生和军人的梅毒感染率较低,今后在制定无偿献血策略重点可从这些低危人群中招募血源.

中国输血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