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

中国输血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중국수혈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49X
  • 国内刊号: 51-13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王憬惺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动态浊度法检测细菌内毒素试验假阳性结果原因分析

    作者:肖鲲;李建华;吴文静;兰炯采

    细菌内毒素是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在细胞死亡后释放,使用了被内毒素污染的原辅材料会引起人体发热.中国药典(CP)2000版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收录了用鲎试剂来检测细菌内毒素(BET)的方法,BET包括凝胶法、比浊法(动态比浊法)和比色法.

  • 不同血液保存液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影响分析

    作者:仇连美

    随着成分输血的发展,机采血小板因为制品纯度高,临床效果佳,经输血传播疾病的概率及副作用小,所以临床需求量大幅增加.在保障机采血小板临床供应方面,不仅要从献血者招募上多下功夫,更要选择优质血液保存液以减少献血反应.我们通过观察机采血小板的318例献血反应,发现献血反应发生率与使用的血液保存液有关,报告如下.

  • 酶免试剂进货抽检不合格原因浅析

    作者:肖玮;刘乐霞;张燕;冯丽娜;李国荣

    在血液标本酶免检测过程中,酶免试剂的质量至关重要,影响终血液产品的质量.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规定“采供血所用的物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得对献血者健康和血液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对关键物料的质量进行控制,保证只有合格的物料才能投入使用”.

  • 2008~2010年上蔡县无偿献血风险与招募策略

    作者:乔清伟

    目的 了解上蔡县无偿献血风险,为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提供参考,预防和控制疾病经血传播.方法 收集和整理2008 ~ 2010年上蔡县和驻马店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0年上蔡县无偿献血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顺序基本为:ALT> HCV>抗-TP> HBsAg> HIV,和驻马店市同时期无偿献血不合格顺序基本一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31.32、10.44、20.88、15.66、20.88,P>0.05).结论 ALT阳性是构成检测结果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建议调整招募策略,采前筛查HCV,加强既往病史、献血史的征询.

  • 佛山市顺德区无偿献血者ABO和Rh血型分布调查

    作者:夏传友;刘志泉;于艳涛;李交;梁丽雯;冼世安

    目的 调查研究本市顺德区献血者ABO和Rh血型系统抗原分布情况,为科学管理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无偿献血者23 399名,检测ABO、Rh血型系统抗原.结果 本地区人群ABO血型比例分别为A型(27.77%)、B型(26.98%)、O型(37.47%)和AB型(7.78%),Rh(D)阴性53名(0.23%).Rh(D)阳性血型中以DCCee为常见,而Rh(D)阴性中以dccee常见.结论 掌握ABO和Rh这2个独立血型系统在本地区献血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并用于血型档案库的建立,对于保证合理用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ABO血型 Rh血型 分布
  • 献血者体重与献血不良反应的关系分析

    作者:宋洪修

    目的 探讨献血者体重与献血反应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481名献血反应者的体重资料,对各个体重区间发生献血反应的人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随体重的增加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呈下降的趋势,低体重献血者因献血反应致采血不足量人数随体重增加亦呈下降趋势.结论 对于体重相对较轻的献血者,降低预采血量能有效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并能减少不足量血液的报废,节约血源.

  • 外科手术对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蒯迪文;李碧娟

    目的 了解外科手术对HBV携带者的病毒再激活的影响及因素分析.方法 对60名HBV携带者术前进行ALT、HBsAg、HBeAg、抗-HBe、抗-HBs、抗-HBc和HBV-DNA定量检测,并于术后7d监测HBV血清学标志物5项和HBV-DNA含量变化.结果 19例(31.7%) HBV被激活,41例(68.3%)未激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创伤程度、术中输血是HBV激活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671,3.818;单因素分析携带者的性别、HBeAg和HBV-DNA含量对HBV激活有影响.结论 外科手术引起的免疫抑制能激活HBV复制,术前应评估风险,做好HBV再激活的预防.

  • 4种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血袋的质量评价

    作者:刘川桥;薛炼;蔡雁

    目的 评价3种国产和1种进口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血袋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3种国产和1种进口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400 ml四联血袋在6h内采集的血液各20袋进行白细胞过滤,检测过滤后的红细胞回收率、白细胞残留量、过滤前后的游离血红蛋白及凝血因子FⅧ:C的生物学活性,记录血液过滤时间及有无堵塞现象.结果 1种国产滤器血袋红细胞回收率达不到85%国家标准;2种国产滤器血袋白细胞残留量检测达不到≤5.0 × 106/400 ml国家标准,进口滤器白细胞残留量可达≤1.0×106/400 ml欧洲标准,4种滤器血袋过滤白细胞前后FHb含量和FⅧ:C生物活性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均符合国家标准;1种进口滤器血袋过滤时间明显高于国产滤器血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其中1种国产滤器血袋和1种进口滤器血袋对6h采集的血液进行白细胞过滤效果较好,可保证新鲜冰冻血浆制备需求.

  • 咸阳地区供血者Rh血型系统抗原频率分析

    作者:孙蕊娟;谢波;刘嫦瑛;罗随莉;李静

    目的 了解Rh血型抗原在本地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为Rh血型抗原C、c、E和e的同型输注原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RhD(+)献血者5 052人份标本和2008 ~2010年经初步血清学定为RhD( -)献血者775人份标本,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表型检测,分析2种人群的抗原频率特点;同时将RhD(+)献血者的表型和同期的RhD( -)献血者的表型进行H-W平衡分析.结果 献血者的表型结果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RhhD(+)献血者C抗原频率为88%,c抗原频率为58%,E抗原频率为57%,e抗原频率为98.9%;RhD(-)献血者C抗原频率为31%,c抗原频率为97%,E抗原频率为15%,e抗原频率为99%.结论 对于妊娠患者和需要多次输血的患者,尽可能的做到Rh血型系统D、C、c、E和e都能相合,避免以后再次输血配型困难或者造成迟发性输血反应.

  • 台州市不同人群无偿献血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作者:颜香云;李晓凌

    目的 考察本市无偿献血人群的献血知识知晓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象为在校学生、城市与农村居民.结果 26~40岁年龄段人群的知晓率相对较高(96.6%);城市居民的知晓率相对较高(95.1%).结论 应加强农村人群的宣传和中小学校学生的教育.

  • 从固定全血献血者中招募单采成分捐献者不合格原因分析

    作者:许爱琴;詹霞华;佘淼;王艳红;孙剑;来海凤;徐健

    目的 为扩大单采成分志愿者名库并稳定且逐步壮大单采成分献血者队伍提供依据.方法 从全血献血者的名库中选择献全血3次以上并至少有1次献400 ml的献血者,初筛数据采用Excel绘图并手工进行统计.结果 993名献血者中初筛不合格的男性主要为ALT(9.8%)和脂质(9.1%),女性主要为Hb(6%),男、女性别相比较,ALT、脂血、Hb均为P<0.05,18 ~23岁和41~50岁以脂血异常为主,24~30岁和31~40岁以ALT异常为主,51~55岁以ALT异常为主.结论 对于初筛不合格的捐献者,加强健康教育,做好无偿献血者的保留工作.

  • 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与分析

    作者:唐满玲;李见红;吴莹;顾敏

    目的 了解患者输血前相关传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57 893名拟输血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结果 HBsAg阳性5 766例(9.96%)、抗-HCV阳性840例(1.45%)、抗-HIV阳性50例(0.09%)、抗-TP阳性1067例(1.84%).结论 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诊治,还可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预防医源性感染.

  • 临床输血病历质量调查分析

    作者:郑萍;张静;蔡莉;易婷婷;周丽;贾蓓

    目的 通过调查临床输血病历,以指导临床规范输血病历,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内科、外科(手术及创伤)患者输血病历2 000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在2 000份输血病历中,合格输血病历1528例,占检查输血病历的76.4%,不合格输血病历472例,占检查输血病历的23.6%.结论 输血病历书写的不够规范,临床医师输血指证不明确,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的宣传.

  • 梧州市城乡无偿献血现况和思考

    作者:岑宪铭

    目的 了解本市城乡无偿献血开展状况.方法 对2008~ 2011年城乡的献血人数、献血量、献血增长率、个人和团体献血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年城区献血率分别为26.57‰、26.76‰、30.63‰、27.67‰,乡镇分别为6.84‰、7.91‰、7.45‰、7.21‰;城乡献血率、城乡个人和团体献血率、城区个人和团体献血率、乡镇个人和团体献血率、城区和乡镇个人献血率、城区和乡镇团体献血率比较P <0.005.结论 无偿献血存在城乡差别,及时调整献血招募策略尤为重要.

  • 血液筛查HBsAg、抗-HCV假阳性献血者归队的调查分析

    作者:刘宇宁;蔡菊英;刘晓音

    目的 了解血液筛查假阳性献血者归队政策在我国实施的意义,探讨合适的假阳性献血者归队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4~ 2006年,抽取奉贤区血站血液HBsAg不合格的标本148份和抗-HCV不合格标本82份,经复检、酶免检测以及核酸检测确证,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分类,分析HBsAg和抗-HCV假阳性献血者的归队情况.结果 确证116份标本为HBsAg真阳性,23份标本为抗-HCV真阳性,HBsAg和抗-HCV复检假阳性归队率分别为18.24%和54.88%,确证假阳性归队率分别为0和10.98%.结论 针对假阳性献血者归队,抗-HCV筛查的意义大于HBsAg筛查;在确定归队方案时,应先排除试剂以外的因素所致的假阳性,以节约确证试验成本.

  •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HLA-B27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联研究

    作者:张志坚;袁方;梁飞;刘楠;金荔;奚永志;孙玉英

    目的 首次通过大宗病例对照研究来探讨HLA-B27基因多态性在中国北方汉族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以及健康对照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并研究B27多态性与AS的关联性.方法 选用602例北方汉族AS病例和694例健康无关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HLA -B27基因多态性分析采用序列特异引物介导的PCR反应(PCR-SSP)方法.关联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在AS患者及健康对照中分别有82.4%和7.5%的个体为B27阳性.关联分析证实B27与AS之间存在强相关性(OR=58,p=6.5×10-163).本研究共发现5种B27基因多态性,B*2705、B*2704、B*2702、B*2707和B*2724,其中B* 2704、B*2705和B*2702都与AS有强相关性,而B*2704的相关性强(P=1.4×10-68),但是B*2705诱发AS的危险度却高于B*2704;B*2707和B*2724与AS则没有相关性.另外,北方汉族与上海、广东、台湾地区AS患者中B27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有较大差异(其中B*2705差异显著,P=6.28 ×10-52);而且4个地区人群中不同B27基因多态性诱发AS的风险度也有明显不同.结论 本研究证实B27与AS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并首次发现B* 2704虽与北方汉族人群AS发病为相关,但其诱发AS的相对危险度却低于B*2705.B27基因多态性在AS患者中的分布是存在地域差异的,这一现象提示不同地区汉族人群的AS在遗传学发病机制上是有其独特性的.

  • 昆明地区无偿献血者ABO亚型的分子遗传学分析

    作者:张嵘;苏品璨;田力;朱祥明;宋宁;郭萍;李宏;罗臻;姚志强;姚富柱;陈强;杨通汉;陈静娴

    目的 研究无偿献血者中昆明地区ABO亚型的分子机制.方法 对26名无偿献血者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ABO基因第6、7外显子及侧翼内含子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26侧标本中共检测到2个O等位基因(O01、O02)、4个A等位基因(A101、A102、A105、A201)、9个B等位基因(B101、B(A)02、B305、Bel03、Bx02、Buw03、Bwl1、Bw17、Bw19)以及1个新的B等位基因.该新等位基因基因第6外显子上检测到255C>T,为同义突变.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昆明地区献血者ABO血型亚型的分子遗传学背景.ABO基因第6外显子255C>T突变未见报道.

  • 3种血小板生成的关键因子共转染人骨髓基质细胞的研究

    作者:林放;王甜甜;王世春;孟强;尹智平;陆华;蒋天伦;赵树铭

    目的 构建TPO-pEGFP-N1、IL-6-pcDNA3.1(+)、IL-11-pcDNA3.1(-)3个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共转染的人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TPO-Pegfp-N1、IL-6-pcDNA3.1(+)、IL-11-pcDNA3.1(-)3个真核表达载体,在脂质体介导下将其导入体外培养的人骨髓基质细胞内,24h后观察TPO、IL-6、IL-11瞬时表达情况、蛋白含量及表达,并与未转染组、空载体转染组做对比.结果 1)酶切及测序结果均可证实TPO-pEGFP-N1、IL-6-pcDNA3.1(+)、IL-11-pcDNA3.1(-)3个真核表达载体的正确性.2)细胞转染24 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pEGFP-N1的表达,25%细胞发出绿色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出IL-6及IL-11转染后能在细胞内表达.3)转染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出骨髓基质细胞内TPO、IL-6及IL-11的蛋白表达量.结论 TPO、IL-6、IL-11这3个基因可共转染人骨髓基质细胞,并在细胞内有效表达.

  • 人凝血因子Ⅷ新型离子交换树脂的筛选及吸附性能的研究

    作者:狄姗姗;赵红卫;李长清;曹海军;何琦;邱家山;方为茂;李志雄

    目的 筛选对人凝血因子Ⅷ吸附效果较好的新型离子交换树脂,研究其吸附性能.方法 将初始浓度为(20±1)IU/ml的冷沉淀提取液,恒温摇床振荡吸附2h,测定吸附后上清液中蛋白浓度及FⅧ活性,通过蛋白吸附量及FⅧ活性吸附率,获得人FⅧ吸附效果较好的树脂;P-15与A-15树脂相同条件下吸附FⅧ,计算FⅧ的活性吸附率以及蛋白吸附量,考察树脂骨架对吸附的影响,同种方法考察树脂孔径大小对吸附的影响;测定吸附过程中吸附液中蛋白浓度的变化,得到吸附动力学曲线,从而确定吸附速率.分别改变A-15树脂用量、吸附温度、冷沉淀粗提液的pH值以及NaCl浓度,计算FⅧ的活性吸附率以及蛋白吸附量,考察树脂用量、温度、pH值、NaCl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 A-15树脂对FⅧ的活性吸附率为(78.76±4.2)%,蛋白吸附量(77.32±3.8)mg/g;A-15树脂未接基团时对FⅧ的活性吸附率为(12.34±5.6)%,蛋白吸附量为(18.68±5.3)mg/g;随着孔径的增大,树脂对FⅧ的活性吸附率和蛋白吸附量均为先增大后减小;树脂为1.25 g时,即可满足对FⅧ的吸附要求;吸附速率常速为0.003 56 g/mg·min;摇床温度为25 ~30℃、pH值为6.5 ~7.0、NaCl浓度为(0.1~0.2)mol/L时为较佳吸附条件.结论 A-15树脂对人凝血因子Ⅷ的吸附效果较好,在较佳吸附条件下,树脂对FⅧ的活性吸附率为78±4%,蛋白吸附量为(77±4)mg/g.

  • 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Jk(a-b-)表型筛选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作者:姬艳丽;魏玲;王贞;赵阳;骆宏;张润青;莫春妍;罗广平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Kidd血型系统中Jk(a-b-)稀有血型个体的分布频率及分子遗传背景.方法 用2 mol/L尿素溶解法,对50 000名广州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中的Jk(a-b-)血型个体进行筛选.用传统的血型血清学方法对筛选到的Jk(a -b -)表型进行确证.随后从静脉血中提取DNA,PCR方法扩增Kidd血型系统编码基因Jk的所有编码外显子,并直接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在50 000名无偿献血者中共筛选到10名Jk(a-b -)血型个体,在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其分布频率约为0.02%.在对其中8名先证者基因分型中,共发现了2种基因型,纯合IVS5-1G> h(n =6),杂合IVS5-1G> A/杂合896G> A(299Gly> Glu)(n=2).结论 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Jk(a -b-)的分布频率高于已报道的北方人群.高频率分布于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的变异IVS5-1G>A,也是本人群中常见的基因变异.

  • 1-磷酸鞘氨醇对血小板贮存损伤的影响

    作者:曹惠;卓海龙;王海平;王全立

    目的 探讨1-磷酸鞘氨醇对手工浓缩血小板的贮存损伤(活化率、凋亡率和细胞内游离Ca2+)的影响.方法 向手工浓缩血小板中分别加入0.1、0.5和1.0μmol/L 3个浓度的S1P,采用流武细胞术检测血小板22℃保存2、3、5、7d的活化率、凋亡率和细胞内游离Ca2+.结果 0.5和1.0μmol/L的外源性S1P可以降低血小板内游离Ca2+的浓度,降低其活化率和凋亡率.结论 1-磷酸鞘氨醇对血小板的贮存损伤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 广州地区抗-HCV阳性献血者核酸检测及随访

    作者:陈锦艳;王敏;许茹;张雪梅;熊华平;黄杰庭;黄珂;戎霞;罗广平;叶欣;付涌水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者自然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ELSIA法检测为抗-HCV阳性的193名献血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HCV RNA,半年后随访并再次做抗-HCV和HCV RNA检测.结果 193名未经治疗的抗-HCV阳性献血者随访前后2次检测的HCV RNA及抗-HCV结果无变化;分别按性别、年龄比较其HCV RNA阳性比例:男性为60.5% (69/114)、女性为34.2% (27/79) (P <0.01),35 ~ 55岁组为60.9% (42/69)、18~ <35岁组为43.5% (54/124) (P <0.05).结论 女性HCV感染者的自然转归明显好于男性感染者,18~ <35岁HCV感染者的自然转归优于35 ~55岁感染者,提示性别及年龄均为HCV感染者自然转归的影响因素.

  • 临沂地区RhD初筛阴性献血人群分子遗传背景研究

    作者:郭明;李宏;宋宁;陈晓建;张春来;张霞;陈强;陈静娴

    目的 通过对临沂地区RhD初筛阴性献血者的研究,了解其分子遗传背景.方法 2011年1月~10月采集无重复54 458人份全血,其中盐水法初筛RhD阴性标本241份.对初筛RhD阴性标本运用本室建立的SSP-PCR作基因检测分型,并对未确定型别携带RHD的标本进行基因测序.结果 临沂地区献血人群中RhD阴性比例为0.44%,241例初筛RhD阴性标本检测到1~10外显子全缺失169例,2~9外显子缺失22例,1227G>A突变38例,845G>A突变5例,3~6外显子缺失5例,RHD(711DelC)1例,DVa (Hus)1例.分子生物学试验确定的Del型共38例,占初筛RhD阴性的15.77%(38/241).结论 临沂地区RhD初筛阴性献血人群中RHD基因存在多态性,其中RHD1227A等位基因为临沂地区Del型的遗传标志性基因.

  • 细胞内外海藻糖对红细胞冰冻干燥保存的影响

    作者:陈燕;陆志刚;白海;颉玉胜

    目的 研究细胞内海藻糖对红细胞冻干保存后血红蛋白回收率及ATP水平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负载红细胞,细胞内海藻糖浓度保持恒定,研究细胞外不同浓度的海藻糖对红细胞冰冻干燥保存的影响.方法 将浓缩红细胞在37℃,浓度为800 mmol的海藻糖溶液中孵育7h,制成海藻糖负载的浓缩红细胞,对照组为PBS负载浓缩红细胞,行冻干保存,测定Hb回收率及细胞内ATP水平.将PBS液、浓度为50 mmol、200 mmol、400 mmol的海藻糖溶液与海藻糖负载浓缩红细胞按1∶1比例混匀,行冻干保存及再水化,用氰化血红蛋白试剂盒测定Hb溶血率,计算Hb回收率.结果 经海藻糖负载的红细胞冻干保存,Hb回收率(44.46±5.15)%,细胞内ATP水平(1.91±0.33) μmol/gHb,对照组Hb回收率(7.71±2.71)%,细胞内ATP水平(0.88±0.25) μmol/gHb.2组相比较,P<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外PBS液组Hb回收率为(10.36±0.97)%,50 mmol海藻糖组,Hb回收率为(33.57±2.89)%,200 mmol海藻糖组,Hb回收率为(38.64±0.54)%,400 mmol海藻糖组,Hb回收率为(18.10±1.9)%.对照组PBS液组与50 mmol组、200 mmol组、40 0mmol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 mmol组与200 mmol组、5 0 mmol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 mmol组与50 mmol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细胞内的海藻糖大大提高冻干红细胞Hb回收率且可保持冻干红细胞正常ATP水平.细胞外的海藻糖对红细胞冻干保存有保护作用,随着细胞外液中海藻糖浓度增加,冻干红细胞Hb回收率减少.

  • 我国部分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状况及防控对策

    作者:黄新宝;李聚林

    近年来,我国HIV感染流行形势日益严重,流行态势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给输血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向学校传播这一情况不容忽视[1,2].由于“HIV窗口期”的存在,继深圳血液中心从2005年开始探索应用病原体核酸检测(NAT)技术进行血液筛查,以缩短窗口期之后[3],国内许多血液中心(中心血站)相继开展此项研究.

  • 采供血机构设备校准初探

    作者:张瑶婵;李凤琴;马静

    设备的校准确保设备测量结果准确,是保证设备安全、可靠工作的重要措施.血站在实施设备校准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针对血站设备的特点和校准工作的现状,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探讨校准的方法和适用性,以相互交流.

  • A型血肝移植患者产生抗-A1例

    作者:刘素芳;苗天红;范道旺;王颖;闫芳;刘凯

    1 病例简介患者男,51岁,肝衰竭.有输血史,末次输血时间为2010年2月.2011年1月7日要行肝移植手术,移植肝为O型.术前备血,输血前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结果为:A型RhD(+),抗体筛选阴性,与A型RhD(+)供者卡式配血均相合,为移植备血A型RhD(+)悬浮少白红细胞30U.肝移植2周后患者出现溶血症状,胆红素增高、血色素进行性下降.血型血清学试验表明患者血清中有IgG性质的抗-A,与A型RhD(+)供者配血均不相合,选择0型洗涤红细胞,配血相合,输注后患者血色素升高,无不良输血反应发生.

    关键词: 肝移植 血型 抗-A
  • 核酸检测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钱榕;后平钦;方昌志;熊丽红;刘强

    目的 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美国罗氏诊断公司cobass 201系统对2010年8月~2011年12月血站ELISA检测合格的献血者79 414人份血液标本进行HIVRNA-1,-2、HCV RNA和HBV DNA 3项联合核酸检测(cobas TaqScreen MPX试剂),先对6人份标本混样进行NAT,如为阴性,则直接出具结果,如出现阳性结果,再进行拆分检测;对NAT检测反应性标本进行分项确证试验.结果 ELISA法共检测了98 935人份标本,抗-HIV、抗-HCV、HBsAg均为阴性的合格血液共96 923份;对79 414人份血液标本NAT共检出阳性194例,阳性率为0.24%;分项检测发现127例阳性标本,病毒类型均为HBV DNA,未检测出HCV RNA和HIV RNA,阳性检出率为65.46%(127/194).结论 NAT能在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血液标本中筛查到HIVRNA-1,-2、HCV RNA和HBV DNA反应性标本,常规开展NAT能进一步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 核酸检测后血液检测模式的探讨

    作者:欧山海;林永财;倪宏英;周海荣;林雪琴;陈长荣

    目的 对采供血机构开展核酸检测后的血液检测模式的探讨.方法 应用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针对HIV、HCV和HBV的检测,ULTRIO反应性的标本再进行拆分鉴别试验.所有的标本同时应用2种酶联免疫试剂(进口与国产)进行针对3种病毒的检测,其中每个单位约检测10 000人份,所有酶联免疫与NAT结果不符的标本进行血清学的确证试验.结果 30 050份有效标本的检测中共有251份酶联免疫阳性,29 799份阴性,而酶联免疫阴性标本中共有21份NAT阳性,是为酶联免疫漏检(漏检率0.07%,1/1428);酶联免疫阳性中共有46份经补充血清学试验确认为血清学真阳性(全部为HBV),且NAT无反应性,是为NAT漏检(漏检率0.15%,1/663).在抗-HIV和抗-HCV的检测上,进口与国产试剂对真阳性标本的检测能力无明显区别.而在HBsAg的检测上,进口试剂明显优于国产试剂.结论 单独应用NAT或酶联免疫进行血液筛检,都会造成阳性血的漏检,如果只选一种酶联免疫试剂检测的话,抗-HIV和抗-HCV的检测可选择国产试剂,而HBsAg的检测上则以进口试剂为佳.

  • 3种交叉配血方法在儿童输血安全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章文;李德发;陈月生;刘新刚;蒋一红;杨静;邵彦丽

    目的 探讨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MPT)、微柱凝胶法(MGT)3种交叉配血法联合应用在儿童输血安全中的价值.方法 同时用3种方法对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对配血不合者,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和抗体筛选、鉴定试验.结果 5 301例交叉配血中,48例出现配血不合,其中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分别检出8例、22例和42侧.结论 3种交叉配血法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更能保证输血安全;同时还能准确了解凝集的性质、不配合的原因,避免抗体漏检.

  • Rh(D)阴性血型剖宫产术产妇输血方案探讨

    作者:周春波;严海雅;余萍

    目的 探讨Rh(D)阴性血型剖宫产术产妇的输血方案.方法 Rh(D)阴性血型孕足月剖宫术产妇57名,分为5组:Ⅰ组(n=30)产妇术前Hb≥110g/L,Hct≥33%,麻醉前实施稀释式自体输血.Ⅱ组(n=17)产妇术前Hb(100~110)g/L,Hct 30%~ 33%,麻醉前实施成分武自体输血.Ⅲ组(n=5)产妇术前Hb(80~100) g/L,Hct24%~ 30%,放弃常规备异体血.Ⅳ组(n=3)产妇术前Hb< 80 g/L,Hct< 24%,输血科保存备用红细胞制品2U.Ⅴ组(n=2)为急诊手术,麻醉前无法实施自体输血且存在产科出血的高危因素(胎盘早剥和前置胎盘出血),术中发生大出血无法短时间内获得异体红细胞者,紧急情况下实施回收式自体输血.结果 Ⅰ组、Ⅱ组、Ⅲ组均未输注异体红细胞,Ⅳ组有2例输注2U融化洗涤冰冻红细胞,Ⅴ组2例出血量在4 000 ml以上,分别回收自体浓缩红细胞270ml和350ml,同时输注了异体红细胞及其他血液成分.结论 针对Rh(D)阴性血型剖宫产术产妇的不同情况,术前制定合理的输血方案,可以提高围术期安全性,并可有效节约血源.

  • 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穗;杨红洁

    目的 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名肝衰竭患者其中36名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另外40例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E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的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变化,出院时疗效的观察,判断PE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1、2周TBIL、ALT、ALB、PTA指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或P<0.05);治疗组出院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治疗加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能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阻止病情恶化,明显提高临床治愈好转率,是辅助治疗肝衰竭的另一安全有效方法.

  •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赵强强;冯建明;李文倩;王莉;李建平

    脐血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通常是废弃不用的.研究发现,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利用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统的一种治疗方法.脐血来源丰富,获取方便,且能耐受HLA1~ 2/6位点不合,明显扩大了供源.另外,相对于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和外周血移植(Peripheral blood transplantation,PBT),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发生率低且程度轻,而移植物抗白血病(graftversus-leukemia,GVL)效应不减弱,对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更为有利.

  • 骨科输血策略

    作者:孙天胜

    随着外科学的发展,输血所具有的重要治疗作用凸显,手术用血量日益增加.2011年时任卫生部医政司血液管理处处长衣梅在北京协和医院“合理用血宣传周”启动仪式上介绍说,我国的临床用血量已由10多年前的800多吨上升至2011年的3000多吨,这导致目前临床血源紧张,个别大城市甚至出现临床用血短缺现象.临床输血除了要时常面临血液供应紧张外,血液安全性——输血可能带来的一些不良反应,特别是输血传播传染病,如肝炎,梅毒和艾滋病等——也是不能掉以轻心的问题.

  •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引用其他文件的解读

    作者:郭永建;林豪;王丽梅

    卫生部组织制定的《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年版)》(以下简称《规程》)将于2012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同时废止《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卫医发[ 1997]第28号)[1].血站行业对《规程》期待已久,深入学习、理解和实施《规程》是血站行业当前的1项重要工作.《规程》对部分技术方法没有写明具体内容,而是采用了引用其他文件的方式.

  • 2010年度全国采供血机构及部分医院输血科血型血清学室间质控错误分析

    作者:沈伟;王健莲;向东

    目的 分析2010年度上海市血液中心发放的全国血型血清学室间质控品返回的错误检测结果的原因.方法 采用国际血型参比实验室(iBGRL)建立的国际血型血清学室间评分标准,对参评的65家血站及医院输血科或血库血型实验室的回执评分,并计算各项试验的正确率,寻找错误原因.结果 全国血站血型室及部分医院血输的ABO定型(包括亚型)正确率为91.5%[243/345:同参考答案数/参评标本数(60×3+65×3)],RhD定型正确率为100%,抗体筛选的正确率为97.86%(367/375),抗体鉴定的正确率为92.97%(172/189:同参考答案数/需参评标本数),交叉配合试验的正确率为99.20% (1 116/1 125).结论 1)血站血型实验室和医院输血科对ABO亚型的血清学鉴定存在一定缺陷,特别是针对表达较弱的ABO亚型鉴定尚需改进;2)部分实验室抗体筛选存在漏检或鉴定错误,说明漏检实验室所用的血清方法学应迸一步改进,鉴定错误的实验室需要改进单特异性抗体和联合抗体的鉴定以及特异性抗体的反应条件等,要对不同的特异性抗原设定不同的反应温度与介质能够区分,避免造成免疫性输血反应;3)交叉配合试验的错误率提示需要对交叉配合试验的方法学加以改进.

  • 美国红十字会《输血实践指南纲要》介绍

    作者:葛秀清

    2010年11月,美国红十字会发表了《输血实践指南纲要第一版》(《A Compendium of Transfusion Practice Guidelines,First Edition》,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由国红十字会的14位临床医生集体撰写,在综合同行审稿( peer-reviewed)杂志上已发表的英文输血指南的基础上,吸取了近年来的临床研究结果,对指导临床医生进行安全、有效的输血治疗极具实用价值.《指南》的正文包括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冷沉淀、血液成分处理(例如去白细胞、辐照)及医院输血委员会等六章.对于每种血液成分,分为概述(GeneralInformation)和使用指南(Utilization Guidelines)两部分叙述.

  • 骨折患者的术中输血分析

    作者:周俊;金玉;张长虹;陈雪

    目的 为评估各类骨折患者手术备血,为合理保障手术用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应骨折手术并输血的445名患者避行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包括不同骨折部位手术的出血量、手术中及手术前后的用血量,术中输血指征的遵循状况等.结果 骨折手术输血患者中,髋白及股骨258例,颈、胸、腰椎72例,小腿及足部56例,上肢(上臂、前臂及手)血49例,分别占57.89%、16.19%、12.58%和11.01%.颈、胸、腰椎部位手术术中出血量多,平均出血量(881.7±695.9)ml,髋臼及股骨部位的术中出血量少,平均出血量(378.2±414.7)ml.术中平均输血量与出血的趋势基本一致,髋臼及股骨部位手术的术中和术后输血均相对较少,术中输血22.02%符合术中输血指征.失血量<400 ml和400≤失血量<800 ml的患者平均年龄显著高于失血量≥800 ml,髋臼及股骨部位手术在失血<400 ml的患者中所占比例高(72.91%).结论 有77.98%输血不符合输血指征,但该部分患者髋臼及股骨部位手术比例较高,且平均年龄较高.

    关键词: 输血 骨科手术 骨折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空心钉内固定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变化原因分析

    作者:张阳;彭城;刘智;郭永智;桑大伟;王立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围手术期血红蛋白(Hb)变化原因.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8名股骨颈骨折行空心钉内固定术的老年(>60岁)患者入院时、术前及术后d1所做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前输液情况,了解它们对围术期患者Hb变化的影响.结果 98名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8.3±10.5)min,术中失血量(17.2±8.9)ml.平均Hb,术前输液后(113.0±15.0)g/L、术后d1( 108.4±12.4)g/L均较入院时(122.3±15.4)g/L有所变化(P<0.05).患者平均红细胞比容(Hct),入院时(38.2±5.2)%、术前(34.1±4.1)%和术后d1(34.0±3.9%)(P>0.05).术后Hb< 100 g/L的患者由入院时的9人增加至术前的18人,术后d1增加至30人(P<0.05).5人术后d1的Hb<80 g/L,给予输血治疗.结论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围手术期Hb下降的真实原因可能是术前输液对血液的稀释作用,并不需要即刻输血.对于入院时Hb< 100 g/L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需监测围手术期Hb变化情况,积极行输血治疗,避免发生术后贫血.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临床效果

    作者:姚建华;孙天胜;李海鹏;黄炎;朱兵;吴军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178例,术后采用Consta VacTM CBCⅡ自体血回输器引流并回输术后<6h,引流血115例,其中双膝同时置换32例;采用普通引流63例,引流血被弃置,其中双膝同时置换19例.统计2组患者术前、术后d1、3、5、7 Hb、引流血量、回输血量、异体血输血量,输血反应发生例数及早期并发症情况;输异体血标准为根据患者的Hb水平决定异体血的回输量,使术后Hb水平维持在100 g/L以上.结果 2组间术前、术后d1、d5、d7时的Hb水平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dHb下降明显(P<0.05),需要输异体血.在单膝置换时,自体血回输组引流量平均(610.84±102.35) ml,普通引流组引流量平均(520.89±86.71)ml,回输血量(390.36±86.34) ml,输异体血的比例,未回输组为36.36%,平均输异体血(360.65±103.49)ml,回输组为21.69%,平均输异体血(180.64±96.75)ml(P<0.01).在双膝置换时,自体血回输组引流量平均(1270.68±103.68)ml,回输血量(810.94±152.35)ml,普通引流组引流量平均(970.73 ±98.34) ml,输异体血的比例,未回输组为100%,平均输异体血(810.68±136.58)ml,回输组为90.63%,平均输异体血(580.94±102.45)ml(P <0.01).自体引流血回输有2例出现轻微寒战,输异体血有3例出现轻微寒战,无皮肤出现黄疸,术后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2组无升高,无伤口感染.结论 自体引流血回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减少异体血量的输入.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朱兵;杨红梅;周俊

    目的 评价分析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殷骨头缺血性坏死过程中,自体骨髓血红细胞回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对2005年5月~2010年12月间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85名患者进行分析.自双侧髂前上棘单点多层面、多方向采集骨髓血,应用Cobe Spectra 6.1骨髓处理程序分离单个核细胞悬液后,将留下的骨髓血经去浆、盐水洗涤后回输.同时单个核细胞悬液分次加压注入需治疗的患者股骨头内.分析骨髓血经细胞分离后的变化,比较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前后患者Hb变化.结果 患者采集骨髓血量为(420±5)ml,细胞悬液股骨头内回注无异常反应;骨髓血洗涤回输过程均未出现输血反应;无任何部位感染.回输血液样品细菌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单个核细胞悬液采集量平均为(50±16)ml,洗涤红细胞回输量为(360±35)ml.移植手术前后患者Hb平均浓度分别为(13.5±2.2)g/L和(12.8±1.8)g/L,配对t检验结果为0.348 3,P>0.05;采集骨髓血Hb总量及Hct与洗涤后回输血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Cobe Spectra6.1骨髓处理程序分离骨髓血中单个核细胞后去浆洗涤骨髓血回输安全,Hb损失率小,有利于患者细胞移植后的早期恢复,大限度减少了患者血液丢失.

  • 骨科手术患者输血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张长虹;周俊;丰玉荣;王亚惠

    目的 分析本院骨科病区手术患者输血状况.方法 通过对2009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在我院骨科病区手术并输血的806名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设计调查表,获取信息,应用统计分析工具,分析骨科手术患者用血状况.结果 1)本院骨科病区手术5 488例,输血806例,占手术患者14.69%,其中8.31%(67例)术前输过血,75.31%(607例)术中输过血,45.16%术后输过血(364例).2)总的悬浮红细胞、血浆平均用量以术中为高,术后次之,术前少;但输注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用量间无显著差异.3)术前、术中、术后同时输注悬浮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的比例分别为76.12%、85.34%和85.44%.4)术前输注悬浮红细胞的51例患者,创伤性骨折手术占78.43%.结论 所调查的骨科手术并输血的患者,术前输血多发生于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输血尤其术中输血存在悬浮红细胞与新鲜冰冻血浆搭配使用的现象.

中国输血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