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

中国输血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중국수혈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49X
  • 国内刊号: 51-13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王憬惺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G6PD检测对新生儿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的临床意义

    作者:贾翠英;单微;弋云峰

    新生儿红素血症(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NHB)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对新生儿的健康危害极大.尽管新生儿NHB与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 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活性缺乏的关系已引起了国内外临床医师的广泛重视[1~3],然而换血血源中的G6PD活性检测尚未作为血库工作中的常规试验.本研究通过了解NHB新生儿换血血源中的G6PD活性情况,探讨血库血G6PD活性检测在新生儿NHB换血治疗中的意义.

  • 2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方法的比对与分析

    作者:秦国天

    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我国采供血机构要对采回的血液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ALT)2遍速率法检测,为了避免采集血液因ALT原因报废过多,多数血站采取了街头用干式化学法对献血者进行采血前ALT筛查,从而尽可能的减少ALT的报废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初筛后的血液在采血后仍然有一定比例的报废,为了探讨其原因,我们对速率法、干式化学法进行了比对试验,现报道如下.

  • 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叶长钦;张弘;陈楚填;李文忠;尹艳丹;方焕仪

    不规则抗体是指ABO以外的血型抗体,多见于有妊娠史或输血史的群体中,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处理不当易发生严重后果.为加强输血安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院从2011年起对进行血型检测的患者进行抗体筛查,并对筛查阳性的标本进行抗体鉴定,现将筛查及鉴定结果报道如下.

  • 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发生的相互关系探讨

    作者:唐红峰

    献血反应是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护士、巡视医生的工作和采血、初筛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1],主要表现为献血后发生呼吸、心跳加快、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发生惊厥等现象,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反应.尤其近年来提倡献血向400ml转变后,1次献血>300 ml比例的大幅提高,本文对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发生的关系进行探讨,以做好无偿献血过程中献血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保障无偿献血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 RhD(-)血液管理新模式的探讨

    作者:陈菊芬;沈磁石;叶有玩;唐万兵;彭及良;杨转笑

    Rh血型系统是复杂的遗传多态性血型系统之一,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所占比例极低,仅为0.2% ~0.5%,属稀有血型[1].近年来国内许多输血专家相继发表文章,阐述RhD(一)血液管理的相关观点,普遍侧重于建立1支相对稳定的RhD(-)献血者队伍、合理使用和调配好有限的RhD(-)血液资源,从而达到保证RhD(-)受血者和献血者的安全[1~5].但从献血者的招募、采集、血液的储存管理及临床科学合理应用全过程对RhD(-)血液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的报道较少.为此我们创新地实行发放导管血液给医院配血的新管理模式,从RhD(-)血液应用全过程科学管理后,达到辖区内医院对RhD(-)血液资源共享,有效保障了RhD(-)血液的临床供应,取得显著成效,现报道如下.

  • 固相免疫吸附法在ABO血型反定型中的应用

    作者:王继坤;杨文冲;童军;王超;李勇

    为了保障输血安全,《输血技术规范》[1]中明确规定要进行ABO血型反定型检测,但由于目前ABO血型反定型试剂为新鲜红细胞,易溶血,保存期短等原因,试剂质量难以保证.为此,近我们开发出可以用于ABO血型反定型检测的新方法一固相免疫吸附法,应用的抗原为分子化抗原及处理的红细胞进行反定型检测[2],分子化抗原及处理的红细胞可以有效保存1年.我们通过应用固相免疫吸附法、新鲜红细胞试管法同时对350例临床标本进行检测,评价固相免疫吸附法能否用于ABO血型反定型检测.

  • 简易时间序列季节周期回归模型预测临床用血量

    作者:赵海兰;杨悦;龚永德;赵金光

    嘉峪关市为新型现代化工业城市,近年来,随着本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用血量发生了较大变化.为解决血液库存量出现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现象,我们对本市2006~ 2010年临床用血量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运用数学模型对2011年临床红细胞用量进行了预测,现报告如下.

  • 渭南市临床医生输血知识和输血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朱建民;张峥勤

    目的 了解2011年渭南市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对输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输血风险的防范意识.方法 抽取渭南市13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400名临床医生,采取统一调查问卷,主要针对临床医生对《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掌握,成分输血知识了解情况,以及输血新业务、新技术的掌握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调查显示77%的临床医生认为输血治疗重要;50%的临床医生做出输血决定的依据是《临床输血技术规范》;35%的临床医生了解血液成分的种类和适应征;63%的临床医生了解输血免疫不良反应,58%的临床医生了解输血非免疫不良反应;65%以上的医生愿意接受输血相关知识的培训.结论 渭南市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对《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内容了解、掌握程度不够,对血液成分的种类、适应征和输血相关新理论新技术的了解尚存在着一定差距,但对输血相关知识的培训医生态度积极.

  • 无偿献血者初定血型不符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费安芳;刘建

    目的 分析产生初定血型不符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血型不符现象的发生.方法 统计2010年11月~2012年3月本血站初筛血型28 377人次中发生血型不符的个数、地点及原因.结果 血型不符69例,其中初筛血型错误47例,计算机录入错误20例,填写错误1例,条形码上标记错误1例.结论 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严格执行初筛血型的操作规程,对新进、转岗、短期内发生初定血型错误较多的初筛工作人员进行血型鉴定的专项培训,简化血型录入的流程,可减少血型不符的发生率,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 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安全输血

    作者:许基平;练正秋;李翠莹

    目的 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分析意外抗体的分布特征,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安全有效输血.方法 用微柱凝胶法对2006年9月~2010年9月申请输(备)血的患者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标本进行进一步抗体特异性鉴定,并分析抗体的类型与疾病分布情况,及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129例,其中同种抗体70例,自身抗体48例;抗-E比例高占65.7%;疾病发生分布以反复多次输血的血液病为多.结论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选择完全配合型的血液输注,能有效地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对临床安全有效输血有重要意义.

  • 成都市街头无偿献血者人群结构特征及献血服务满意度调查

    作者:蒋莹佳;卢勇;罗利

    目的 了解成都市街头无偿献血者的人群结构特征与服务满意度,为改进献血者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依据服务营销理论,采用SERVQUAL模型设计调查问卷,从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5个服务质量维度,分别对成都市街头无偿献血者献血期望与感受2方面做5分制评价(5为高分,1为低分).在成都市街头献血点发放调查问卷410份,当场填写并回收.结果 在规定时间内收回有效问卷377份.成都市无偿献血者的年龄:主体为≥29岁者,占调查总数的65.52%(247/377);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下者占调查总数的84.08% (317/377);职业:以学生、农民、公司职员为主,分别占调查总数的18.57% (70/377)、13.26% (50/377)和31.30% (118/377);献血次数:初次献血者占58.62% (221/377);献血目的:“奉献爱心”者占86.47% (326/377).献血者满意度水平:被调查者对献血点的有形性和移情性2方面较为满意,得分分别为0.13和0.17;对献血点的保证性满意度较低,得分为-0.11;对献血点的可靠性和响应性基本满意,得分为-0.05.人群结构对服务满意度的影响为:年龄和献血目的对服务有形性有明显影响,职业对服务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和移情性有明显影响.结论 成都市街头无偿献血者对献血服务整体质量较为满意,但对采血工作人员的操作技术、服务态度,以及血站在宣传献血常识,尤其是输血相关传染病的知识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关系到献血者服务满意度和无偿献血者队伍的稳定.

  • 青岛地区Rh阴性献血者表现型分布

    作者:潘海平;于琦;张霞

    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无偿献血者Rh阴性的血清学表现型分布情况.方法 应用血清学方法对献血者进行Rh阴性筛查和确认,并对基因频率进行计算分析.结果 在411人份Rh阴性标本中,其中dccee 235例(0.571 8)、dCcee 124例(0.301 7)、dccEe 19例(0.0462)、dCcee 24例(0.058 4)、dCcEe 9例(0.021 9),dCcEE、dccEE和dCcEE均为0,基因频率cde 0.756 2、Cde0.209 1、cdE 0.029 9、CdE 0.004 8.结论 筛查结果Hardy-Weinberg吻合度良好,通过筛查掌握了青岛地区无偿献血者Rh阴性血清学表现型分布和基因频率状况.

  • 沈阳地区无偿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黄旭颖;李剑平

    目的 调查沈阳地区无偿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250例无偿献血者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HEV-Ag、抗-HEV IgG和抗-HEV IgM.结果 2 250名无偿献血者标本HEV-Ag阳性率为0;抗-HEV IgG阳性率为28.76% (647/2 250);抗-HEV IgM阳性率为2.58% (58/2 250).ALT异常的抗-HEV IgG和抗-HEV IgM阳性率高于正常样品.结论 献血者存在感染HEV情况,可能与ALT异常相关,为保证用血安全,有必要对输血感染风险进行评估.

  • 青岛地区首次/重复无偿献血者HIV流行率及血液筛查后残余风险度评估

    作者:冯秋霞;杨忠思;潘海平;许雷

    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首次/重复无偿献血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评估血液常规筛查后仍存在的经输血传染HIV的危险度,评价现有筛查措施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11年5月无偿献血者HIV项目的初筛和确证实验结果,分别计算重复献血者和首次献血者的HIV流行率,并用流行率/窗口期数学模型法进行经输血传播HIV的残余危险度研究.结果 在首次无偿献血者中为0.00465%(9/193 679),重复无偿献血者中HIV流行率为为0.00758%(9/118 715),计算经血清标志物筛查后的阴性血传播HIV的残余危险度分别为1∶186512.结论 重复献血者中HIV流行率远远高于首次献血者,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青岛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虽然经过HIV筛查,但仍存在传播HIV的残余风险,需进一步采取措施以降低输血风险.

  • 北海市无偿献血者传染性指标的调查分析

    作者:孙家志;卞璐

    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人群阳性标本的分布情况及2种不同厂家试剂的检测情况.方法 对北海市2010年12月~2011年11月无偿献血者共11 704份标本,用2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进行HBsAg、抗-HCV、梅毒和抗-HIV4种传染性标志物筛查,并比较不同ELISA试剂的检测情况.结果 11 704份标本中,阳性率男女差别不大,年龄段以40 ~55岁的献血者高(3.63%),学历以初中以下的高(3.22%),职业以从事商业活动的高(4.20%),献血1次(3.86%)的高于2次(0.80%)以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不同厂家试剂的检测结果,初复次检测一致的占67.95%,初、复次检测不一致的各占21.95%和10.10%;2种试剂检测S/CO值比较,以2种试剂均强阳性的为主,占51.56%.结论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避免血液浪费,保护血源,要优选匹配较为合理的2种ELISA试剂进行检测,对有反应性的标本好用确认试剂来确认.

  • 献血影响因素的聚类分析研究

    作者:宋任浩;何路军;常缨

    目的 探讨献血影响因素分类的新方法.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影响因素调查,应用SAS软件包的系统聚类分析模块对献血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按对献血影响的大小可将献血影响因素依次分为4类.结果 极高及高影响因素24.4%,中影响因素22%,低影响因素29.2%.结论 聚类分析为献血影响因素献血影响因素分类提供了1种科学有效的新方法,与传统分类法结合能更好地满足献血者服务需求和指导献血者招募工作.

  • 海南地区2006~2010年400ml无偿献血者统计分析

    作者:蔡于旭;章雅清;李选妹

    目的 统计分析海南地区400 ml无偿献血者比例、年龄分布、流失率等数据,寻找本地区无偿献血发展规律,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10年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档案信患,统计分析400ml无偿献血者相关统计数据.结果 海南地区400 ml献血者比例达46.5%,占63.6%献血人群的18 ~25岁年龄段献血者400ml献血比例为47.2%,400ml献血男女性别比例分别为69.6%和30.4%,200 ml献血者流失率大干400ml献血者流失率.结论 通过加强无偿献血者宣传,提高献血服务水平等措施巩固与发展400ml献血者及减少新献血者流失是保持无偿献血可持续性发展长期战略.

  • 中国献血人群感染乙型肝炎病毒PreC/BCP区的新变异

    作者:刘鱼;王憬惺;杨通汉;贠中桥;董向东;马红丽;刘桂;柯玲;徐敏;Hua Shan

    目的 了解中国献血人群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的PreC/BCP区变异特征.方法 从参加REDS-Ⅱ中国项目的5家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收集的HBsAg阳性标本中选取245份,提取HBV DNA,根据HBVDNA PreC/BCP区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巢式PCR法扩增HBV DNA的PreC/BCP区,双向测序后用Clustal X软件将其序列与标准株序列比对,分析其变异特征,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其变异与献血者人口地理特征和血清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245份献血者标本中有228份成功扩增了HBV PreC/BCP区,其中16例(7.02%)发现了1825~1 826位核苷酸之间的片段缺失或插入,突变标本中仅1例HBeAg阳性,其余均为阴性,突变标本的病毒载量明显高于未突变标本.结论 在中国献血人群中发现感染HBVPreC/BCP区的1种新交异,它可能与抑制HBeAg的表达和促进病毒复制有关.

  •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白血病与HLA基因相关性分析

    作者:胡安华;杨妍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白血病患者的HLA基因与患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对411名(维吾尔族76名、汉族335名)白血病患者(观察组)和440名(维吾尔族和汉族各22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做HLA-A、B、DR基因检测分型,并分析比较2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维吾尔族白血病患者B*3801(B*38)基因频率(0.047 2)高于维吾尔族正常人群(0.011 4) (P <0.05),而A* 2402 (A* 24)基因频率(0.104 1)低于维吾尔族正常人群(0.191 0) (P <0.05).汉族白血病患者B*1518(B*71)和B*1502(B*75)基因频率(分别为0.018 1和0.0319)高于汉族正常人群(均为0.000 0)(P<0.05).结论 维吾尔族人的B*3801(B*38)为白血病患病的易感基因,而A* 2402(A*24)为拮抗白血病的保护性基因;汉族人的HL4-B*1518(B*71),B *1502(B* 75)为白血病易感基因.

  • 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对制备的洗涤红细胞钾离子和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作者:冯博;段澜;王景文;任芙蓉

    目的 了解不同储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悬红)制备的洗涤红细胞中钾离子浓度([K+])和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方法 将储存3 d(3 d组,n=6)、16 d(16 d组,n=6)及31 ~35 d(31 ~35 d组,n=7)的悬红,手工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分别于制备前、制备后0、16和24h取样测定其[K+]和FHb.结果 3d组、16 d组和31 ~35d组悬红制备的洗涤红细胞24h时[K+]分别为(3.26 +0.57)、(3.39±1.12)及(2.97 +0.95) mmol/L(P >0.05),且均低于人体正常[K+]上限;3组制备的洗涤红细胞24 h时的FHb分别为(0.29±0.18)、(0.63±0.40)及(1.06±0.55)g/L,其中31 ~35 d组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FHb明显高于3d组(P<0.01).结论 悬红储存时间对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K+]影响不大,制备的洗涤红细胞24h保存期内的[K+]均低于人体正常参考值上限,但对FHb含量有较大影响.建议尽量避免使用接近储存期末的悬红制备洗涤红细胞.

  • 深低温长期保存红细胞的效果评价

    作者:马庆

    目的 对红细胞在深低温(-70±5)℃下保存12年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ACD-B抗凝全血制备浓缩红细胞,加入冰冻保护剂于(-70±5)℃保存12年.快速解冻后,用Haemonetics215型全自动血液处理机洗涤去甘油.洗涤后制备成红细胞悬液,检测其中的红细胞回收率、残余白细胞、残余血小板、甘油残留含量、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并进行ATP、2,3-DPG的检测.结果 红细胞在深低温保存12年复苏去甘油后除红细胞回收率(71.40%)略低外,其它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深低温保存12年后的红细胞与新鲜红细胞相比,2,3-DPG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ATP含量下降为新鲜红细胞67.2%.结论 用含甘油的冰冻保护剂深低温长期保存红细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浅谈采供血机构计量器具的管理

    作者:刘志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对血液质量安全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血站在献血者服务、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发放以及采供血过程监控及血液质量监控等各环节应用的仪器设备种类日益增多,这其中就有很多属于计量器具.血站设备的计量管理是否有效,计量单位是否统一,量值是否准确可靠都直接影响到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而可能影响到献血者健康和临床用血安全.因此,血站设备的计量管理是血站质量管理的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血站质量管理规范》6.2条款也对设备计量要求进行了规定:计量器具应符合检定要求,有明显的定期检定合格标识[1].下面我对血站计量器具的管理如何达到规范要求,并进一步开展好计量管理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 血站 计量 器具 量值
  •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1种有效降低输血风险的管理模式

    作者:卢尧;文爱清

    失效模式指的是一个流程中任何可以导致与预期不符或不能达到相应要求和标准的故障、错误或不足,由此引起的后果则被称作效应.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是一种可靠性分析方法,它针对选择的一个复杂流程,找出其潜在的失效模式,分析影响的严重程度,并找出正确的改善行动,终达到避免风险的发生和降低伤害程度的目的.作为一种前瞻性的评估高风险流程并找出和矫正危险因子的风险管理方法,近年来FMEA已逐渐在各医院开展应用,并得到不断发展.这种风险评估方法能有效控制医疗事故的发生,明显减少医疗纠纷[1].

    关键词: FMEA 输血风险
  • 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规范化探讨

    作者:朱政明

    自1998年《献血法》颁布实施至今已经14年.长期以来血站管理的研究及报道较多涉及的是采供血记录管理[1,2],而专门针对献血者建档管理的研究见诸报道的较少,系统化、规范化的献血者档案管理研究报道更少,以致至今可供借鉴的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规范缺乏.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行列,仅本中心数据库的查询记录数已是百万级,相当于1个中级城市人口的档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中心结合国家相关法规政策、档案行业规范和无偿献血事业发展实际,应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在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方面做了些尝试.

  • 天然抗-Fyb伴抗-Mur 1例

    作者:刘曦;金沙;范亮峰;陆琼;蔡晓红;王健莲;沈伟;向东

    IgG性质抗-Fyb与IgM性质抗-Mur同时存在的病例并不常见,特别是无输血、器官移植、吸毒史的男性患者血清中,同时检出这2种抗体实属罕见.此例"天然"IgG性质抗-Fyb的检出,在本实验室近年来的7 000余例抗体阳性标本中亦尚属首次,报道如下.

  • 抗-Mia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

    作者:沈欣;韩建国;戴萍

    交叉配血既可以确认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性,同时可检测出受血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预防在抗体筛查试验中由于筛选红细胞缺乏相应抗原而漏检抗体.我们在为患者交叉配血时因配血不合发现了1例抗-Mia,现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 患者,男,汉族,54岁,因患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根部脓肿在我院手术,申请备血,既往无输血史,血型A型,RhD阳性,Diana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在卡式抗球交叉配血时与ABO血型相同的1名献血者血标本主侧凝集,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查.

  • 未使用新鲜标本交叉配血引起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

    作者:李彤彤;李浩泷;董峥;种靖慧

    我们在工作中遇到1例因未使用新鲜标本交叉配血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病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男,45岁,M4,2007年10月11日~10月26日共输血5次,前4次均无输血反应.10月26日输血前未使用当天采集的新鲜标本而用之前标本进行交叉配血,其结果相合;输血时发生了严重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0月28日,来本中心配血时检出该患者含有极高效价的IgG、IgM抗-c、抗-E.

  • 献血者中发现AmB血型1例

    作者:曹振波;杨海燕;窦金生;吴艳艳;朴雪

    ABO血型是临床输血重要的红细胞血型系统.近年来,随着临床用血量的增加,本市采血量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新的无偿献血者不断加入,会使血型检测工作遇到很多特殊的情况.我站对献血者进行ABO血型鉴定时,发现1例正定型为B型、反定型为AB型,正反定型不符,将血标本送至省输血所鉴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1例Rh(-)B(A)亚型的鉴定与输血

    作者:杜振军;陈洪山

    ABO亚型虽然较少见,但它可能严重影响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对ABO亚型的研究尤为重要.在ABO亚型中B(A)亚型较为罕见,而Rh(-)B(A)亚型更为罕见.B(A)亚型的鉴定需要用到血型血清学试验、血型基因分型技术,有时还需要结合家系遗传规律[1].因此,掌握其鉴定方法、遗传特点和输血原则对临床意义重大.

  • IgM及IgG型抗-B、-D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并干扰母婴血型鉴定1例

    作者:谢进荣;曾波;王淑芳

    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是由能通过胎盘屏障的IgG类血型抗体引起.本患儿血清不但有血型不合IgG抗-D和抗-B,而且还有IgM性质的抗-D和抗-B,这可能是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母亲血液意外进入婴儿体内所致[1].如果遇到类似患儿输血时应选用与母亲ABO同型/O型的Rh(D)阴性洗涤红细胞输注,不能选择与患儿同型血液输注,现报道如下.

  • 献血后腹痛1例

    作者:韩宗祥;谢波

    我们在采血工作中遇到罕见的献血后腹痛的不良反应个例,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献血者,男,26岁,于2010年10月20日首次自愿无偿献血,献血前2h已清淡饮食,无饮酒.经过健康征询,符合献血要求.既往健康,无腹痛史.体格检查:体温36.5℃,血压120/80 mmHg,心率80次/min,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体重65 kg,健康检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604-200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 RF-HPLC测定人免疫球蛋白中甘氨酸含量方法的建立

    作者:田志伟;高扬;丁亚凌;龙岭;张良;倪永碧

    目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F-HPLC)技术,建立人免疫球蛋白中甘氨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RF-HPLC,以邻苯二甲醛(OPA)为柱前衍生剂,采用自动进样器的自动衍生程序进行衍生化反应,在338nm波长处检测,用外标法计算甘氨酸的含量.结果 当甘氨酸衍生化的取样范围为0.05~0.15 g/L时,直线相关系数为0.9996~1.0000,甘氨酸的回收率为96%~101%,日内及日间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3%和1.5%,2位操作人员测定结果经T检验P值为0.77.结论 RF-HPLC测定结果稳定、准确,可用于人免疫球蛋白中甘氨酸含量的测定.

  • 改良配方染色液在网织红细胞计数中的应用

    作者:余蓉

    目的 探讨改良配方染色液在网织红细胞计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增生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分别用改良法和常规法在不同时间,使用4种不同配方染液在不同温度下染色,然后推片计数,并作结果对比.结果 4~8℃内所有染液无论染多长时间网织红细胞均不着色,在常温下染色15 min网织红细胞着色不佳.染液Ⅱ、Ⅲ、Ⅳ24 h染色对其影响不大,细胞完整,碎片和杂质均少见.染液Ⅰ染色佳条件为室温(18~22℃)下1h,水浴(37℃)下30 min;染液Ⅱ、Ⅲ、Ⅳ在15 min~24 h,染色结果无明显变化.结论 改良配方染色液符合应用要求,效果更好,杂质和细胞碎片明显减少,时间对改良法染色结果影响较小.

  • 采供血机构不同检测系统对ALT检测结果比对研究

    作者:李天君;赵锋;张文学;刘晓丽;田庆华;赵健鹏;王侠;张晓飞;邵建明;杨亦青

    目的 评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偏倚是否能被献血者筛查及血液检测标准接受.方法 校准品和质控物组成的检测系统为目标检测系统比较方法(X),实验室内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待评检测系统(Y1),实验室内酶标板速率法待评检测系统(Y2),献血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待评检测系统(Y3),献血车干式生化分析仪待评检测系统(Y4);每天在测定标本前测定2种靶值(41.1U/L,120 U/L)室内质控物各1次,连续<20d,标本采用献血者新鲜血液经干化学试纸条Y4系统测试后血清在其它系统中检测.计算试验方法(Y)与比较方法(X)之间的相对偏差(SE%),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规定的1/2允许误差(10%),作为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和临床可接受标准;同时以批间CV值<CLIA'88 1/3允许误差(6.7%)为不精密度可接受标准.结果 Y2、Y4与X不精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Y4检测ALT质控物水平1(40.9 U/L)不精密度<6.7%外,其他均>6.7%,系统误差部分不能被临床接受.Y1和Y3与X不精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质控物批间CV值<6.7%.结论 应对不同ALT检测系统进行方法学比对,判断其可接受性能,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血液报废和献血者流失.

  • 遵义地区献血人群RH基因特征的研究

    作者:周世乔;周华友;兰炯采

    目的 研究遵义地区献血人群RHD基因多态性的特征.方法 采用PCR-SSP技术对随机非血缘关系RhD阳性标本150例,RhD阴性标本186例和Del标本39例的RHD基因的启动子区、3~7,9,和10外显子及4内含子、ψ假基因、第9外显子1227G>A突变点进行研究.结果 RHD +/RHD+,RHD+/RHD-基因序列的标本可以测出启动子区3个多态性位点;60% RhD阴性个体完全缺乏4内含子和RHD3 ~7,9和10外显子,25%Rh阴性个体均检测到第4内含子和3~7,9和10外显子,15% Rh阴性个体至少缺失一个外显子,RhD阴性个体存在D(nf) Ce(无效基因);第4外显子者均有第4内含子;所有标本均未检测出RHDψ;33/39例Del标本可以检测到1227G>A突变点.结论 遵义献血人群RHD基因相关结构特征符合中国人群汉族人群RHD基因相关结构特征.

  • 冷沉淀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含量测定及意义

    作者:姚根宏

    目的 通过检测冷沉淀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并与新鲜冰冻血浆和冷上清比较,为评价冷沉淀质量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无偿献血者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冷上清中vWF含量.结果 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冷上清中vWF表达水平分别为(126.47±7.80)%、(268.50±19.51)%和(19.92±2.34)%.其中冷沉淀组明显高于新鲜冰冻血浆和冷上清.结论 在严格控制制备条件下,冷沉淀中富含vWF,冷上清中残留的vWF很低,临床应用时,应该予以区别后选择使用.

  • 雅安地区采血量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浩;杨雅康;黄松林;王琪;朱俊;喻琼

    目的 探讨雅安市采血量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雅安市2007 ~2011年连续5年的采血量与白天降雨量、日照时间、平均气压、平均气温4个气象要素进行回归及相关分析.结果 雅安市的采血量与白天降雨量有负相关关系(r=-0.102,p=0.000),与日照时间有正相关关系(r=0.080,p=0.002).结论 气象因素是影响人群献血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研究对血站在采血工作中调整工作安排有指导意义.

  • 血液病患者辐照血小板输注效果调查分析

    作者:谢作听;蔡雪娇;郑晓勇;吴志勤

    目的 调查分析血液病患者辐照血小板输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61名预防性X射线辐照血小板输注血液病患者,采用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评价其输注效果,同时随机选择68名预防性非辐照血小板输注的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辐照组与非辐照组输注后1h的CCI中位数(M)、[小值(Min)~大值(Max)]分别为17.4(-4.3~44.0)、20.9(-4.2 ~51.9);辐照组与非辐照组输注后24h的CCI中位数(M)、[小值(Min)~大值(Max)]分别为8.2(-8.3 ~39.2)、9.3(-4.9 ~41.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输注后1 h CCI >7.5,输注后24 h CCI >4.5为输注有效标准,则辐照组与非辐照组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73.8% (45/61)、76.8% (52/6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常规剂量X射线对血小板进行辐照处理不会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

  •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HLA及抗-HLA表达

    作者:刘景兰;杨秀丽

    目的 研究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抗-HLA的表达,并对其HLA-Ⅰ类抗原进行基因分型及频率分析,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与HLA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44名临床确诊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PCR-SSO-HLA分型试剂盒对HLA-Ⅰ类抗原进行基因分型;用抗-HLA特异性检测试剂盒对PRA表达阳性的患者进行抗-HLA特异性分析.结果 144名患者中HLA-A抗原的基因频率较高的为A*02(0.318),A*11(0.259),A* 24(0.096),A* 33(0.073);HLA-B抗原基因频率表达较高的为B*46(0.161),B* 13 (0.081),B* 38 (0.073).抗-HLA单独表达阳性的有96例(73.85%),抗-HLA特异性分析,HLA-A特异性抗体中,抗-A 9占46.2%,抗-A 2占29.4%,抗-A 19占29.4%,HLA-B特异性抗体中,抗-B 40占33.6%,抗-B 7占29.4%.结论 在血小板输注无效中抗-HLA占主要地位,探讨PTR与HLA-A、B抗原及其抗体的相关性,对临床血小板输注具有指导意义.

  •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和对策

    作者:马金平;杨和军

    血小板是人体生理性止血和凝血机制中至关重要的血液成分,临床上出现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时,输注血小板是简单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是血小板输注中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可因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被迅速破坏而危及生命.PTR是血小板支持治疗中的1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研究和解决PTR问题已成为临床输血的1项重要课题.

  • 献血知识进千校万家活动的实践与收获:建立中小学生献血教育长效机制

    作者:吴建忠;郭永建;赖东生;叶长英

    无偿献血是1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爱心工程和民心工程,是1项需要政府支持、媒体宣传、群众参与的系统工程.只有广大公民长期参与、积极自愿捐献血液,方能使任何1个社会成员的输血需求得到保障.实现血液资源普遍可及的关键是要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多部门合作、与其他宣传教育资源相互整合,广泛开展无偿献血教育,形成社会共识,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来高度强调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如何找到具体切入点,并能够长期坚持,一直是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探索利用公民健康教育和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平台,开展中小学生及家长的献血知识大规模普及工作,现将具体的实践和成效报告如下.

  • 血站教育培训课程设置及管理实践的探索

    作者:戴兵;孟忠华

    为了确保血液安全,规范血站执业,促进血站的建设与发展,卫生部于2006年施行了《血站管理办法》,其中明确了血液中心承担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血站的业务培训与技术指导的职责;并要求血站工作人员每人每年应接受不少于75学时的岗位继续教育.我中心采取多形式的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方法,对科学设置教育培训课程、完善培训内容、组织实施管理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结合我中心2008~2010年的实践情况将课程设置及管理介绍如下.

  • 经输血传染病毒血清学4项标志物检测流程

    作者:临床输血规范流程协作组

    临床输血除自体输血外,异体输血均存在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为有效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国家采取无偿献血政策,筛选健康的献血者,严格进行血液病毒标志物的筛选检测,倡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要求采供血机构对血液制品在采集后至发放前和医疗机构对患者在实施输血治疗前,须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血清标志物检测[1],以极大程度降低临床经输血传播感染疾病的风险,有效避免经输血感染病毒的医疗纠纷.

  • 淋巴细胞输注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操作流程

    作者:临床输血规范流程协作组

    复发性流产是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自然流产2次或2次以上者.排除常见的遗传、解剖、内分泌、感染和自身免疫等因素异常外,仍有近50%患者流产原因不明,临床上称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随着生殖免疫学研究进展,逐步认识到妊娠是成功的半同种移植,胚胎携带一半不同于母体的基因,但不被母体免疫系统排斥是依赖于母胎之间的免疫耐受关系.一旦这种免疫耐受格局被打破,将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发生,也称之为同种免疫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1].

  • 输血相容性试验标准检测流程

    作者:临床输血规范流程协作组

    输血前相容性检测直接关系着输血安全,检测内容包括受血者和献血者的ABO和RhD血型测定,受血者的抗体筛选,受血者与献血者间的血液交叉匹配试验[1-5].建立本标准流程旨在规范输血前相容性试验采用的实验室检测程序,确保受血者的ABO及RhD血型抗原抗体与献血者的相容,确定受血者血清中是否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受血者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是否有相对应的抗原抗体,从而达到安全、有效输血.

  • 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操作流程

    作者:临床输血规范流程协作组

    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内科治疗、腔内介入和血管外科搭桥手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这些方法虽然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病程和愈后,但远期疗效多不理想.年老体弱,伴发其他疾病或下肢远端动脉血流缓慢的患者,保守治疗无效而又不能接受介入或手术搭桥,其致残率极高.Tateishi-Yuyama等[1]在2002年利用治疗性血管生成(therapeutic angiogenesis using cell transplantation,TACT)试验初步肯定了自体于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继之国内外的临床移植实验也证实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于改善自觉症状及体征,形成新的毛细血管而促进患肢供血有一定疗效[2~4].因此,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为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及降低致残率带来了新的希望.为保证临床采集、分离及移植(输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必要建立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操作流程.

  • 溶血性输血反应与细菌性输血反应处置流程

    作者:临床输血规范流程协作组

    近年来,因输血不良反应尤其是溶血性输血反应与细菌性输血反应导致病人死亡事故时有发生.卫生部相继颁布了《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与《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4.19.5.4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方案与实施情况记录;卫生部已颁布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版)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输血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临床科室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当积极救治患者,及时向输血科(血库)报告,并做好观察和记录.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输血治疗行为与溶血性输血反应与细菌性输血反应处置行为.

  • 贮存式自身输血操作流程

    作者:临床输血规范流程协作组

    由于输注异体血液可以导致感染性输血传染病和发生免疫反应等安全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对自体输血技术有效性重新予以了评价.在1998年10月1日我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五条[1,2]: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2000年6月1日卫生部颁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七条[3]: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中国输血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