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

中国输血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중국수혈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49X
  • 国内刊号: 51-13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王憬惺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宜昌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原因和对策分析

    作者:方春英

    如何保护血液资源,减少血液浪费,保证用血安全,是每位无偿献血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对本血站近几年血液报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血液报废原因,以制定有效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2007年1月~2012年7月,本站无偿献血者共计205 917人次,献血量346284 U,制备血浆量344 954U.献血量每200 mL为1U,血浆量每100mL为1U.1.2检查项目与标准血液的检验和报废均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1]、《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2]及《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3].

  • 潍坊市血站全血献血者向成分献血者转换的现状与措施

    作者:张庆武;王海弘;肖玉华;刘肖云;闫爱美

    随着单采成分血临床用量的不断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单靠宣导式招募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需要.我们从调查单采成分者人群分布人手,抓住重点人群,依托全血招募为平台,实施了从采前动员到采后询访的一整套单采成分招募方案,对单采成分招募长效机制的建设和献血队伍多元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报告如下.

  • 病毒灭活血浆质量监测控制效果评价的研究

    作者:刘明莉;邹涛;关莉

    持续质量改进(CQI)是现代管理的精髓和核心,特点是在在全面管理的基础上,更注重过程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方法[1].我们将CQI应用于病毒灭活血浆的制备过程环节质量控制中,实施CQI前后,对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监控及措施进行分析比较,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阜宁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情况分析

    作者:杨义中

    目的 了解阜宁地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现状与规律,为合理储发血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阜宁县2009~2011年临床输血总量、全血和成分用血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成分输血率、红细胞输血率、血浆输注率分别为99.57%、51.82%和45.05%;县级医院临床用血(红细胞)占总用血量的89.2%,乡镇医院、民营医院分别占5.26%、5.50%;急救、手术用血为本县临床用血的大部分,占58.46%;临床用血O∶A∶B∶AB为3.2∶2.8∶2.7∶1,每年3季度用量多于其它季度,但各季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县医院在全县临床用血中占主导地位,由其输血科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储供任务是切实可行的.

  • 核酸技术在龙岩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黄丽平

    目的 分析核酸技术(NAT)在龙岩地区献血人群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罗氏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对经ELISA检测合格的标本19 922人份进行HBV、HCV、HIV联合检测.结果 19 922份ELISA合格标本中,NAT检出41份HBV阳性.结论 对于进一步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NAT技术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意义重大,效果明显.

  • 承德市农村居民无偿献血现状调查

    作者:王淑香;郑洪波;王天恒;韩胜利;韩佳雪;董志伟

    目的 了解本市农村居民对无偿献血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 使用调查问卷形式,共调查1 110份.结果 本市农村居民对献血知识知晓率为58.4%,血站的主动宣传是主要途径,有69.2%的人在接受宣传后有献血意愿,82.9%的人支持家人献血.结论 需进一步加强献血宣传与教育.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无偿献血
  • 2001~2010年攀枝花市无偿献血者HIV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颜祺东

    目的 分析本市2001 ~2010年献血者HIV感染状况、流行特征和趋势.方法 对本市91 825名献血者抗-HIV初筛阳性及确证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抗-HIV确证阳性者做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ELISA初筛抗-HIV阳性反应38名,经免疫印迹法确认22名(其中男性14名,女性8名),献血人群中感染率为0.024%.22名确诊阳性中有4名同时感染梅毒,其中2名抗-HIV、抗-HCV和抗-TP均为阳性.结论 近年来抗-HIV阳性率有所增加,应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在低危人群中建立起1支长期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以保证血液质量与安全.

    关键词: 献血者 HIV 筛查 确证
  • 15002例受血者中输血反应情况分析

    作者:孟庆艳;李聚林;陈贤华;黄江梅

    目的 通过对15 002例受血者发生64次输血反应的回顾性总结分析,为临床减少输血反应,规范输血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2008年1月~2012年6月输注各类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情况.结果 15 002例受血者中发生输血反应64例,发生率为0.43%,其中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和过敏性输血反应(ATR)占93.75%.常用的血液成分中,输注悬浮红细胞、冰冻血浆和单采血小板的输血反应所占比例分别为0.30%、0.43%和1.56%.95.12% (39/41)的过敏反应患者既往有输血史.结论 输血反应主要以过敏性输血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为主,科学合理用血、加强输血反应的监测和报告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举措.

  • 2011年青岛市医疗机构输血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分析

    作者:吴玉清;周洪;于琦

    目的 初步建立青岛市输血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方案,进一步规范输血相容性项目的检测,保证输血安全.方法 输血相容性检验选取ABO定型、Rh(D)血型、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选四个项目对实验室检测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参加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的实验室67家,ABO血型正定型正确率和交叉配血主侧结果符合率均为100%,ABO反定型结果正确率为97.88%,Rh(D)血型结果正确率为99.70%,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正确率为99.34%,交叉配血次侧符合率为96.42%.67家实验室每个项目质评成绩分别为:ABO合格率为100%,反定型合格率为95.5%,不规则抗体筛选合格率为96.7%,交叉配血次侧合格率为97.0%.结论 ABO反定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次侧检测结果均存在与预期结果不符的情况,实验室检测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开展全市医疗机构输血实验室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对不断提高输血实验室的检测水平,保证输血安全非常必要.

  • 2003~2011年某医院冷沉淀使用情况调查

    作者:宋建;张利;肖洁;练栩辉;孙少娇;彭涛

    目的 统计分析我院2003~2011年临床科室使用冷沉淀的情况,总结我院临床科室冷沉淀使用的特点,为规范临床输注冷沉淀提供依据,使冷沉淀输注做到科学合理,以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方法 回顾性查阅2003~2011年我院收治病人的发血记录及病历,按照不同年度各个科室使用冷沉淀的情况做分类统计.结果 在此期间共有21个科室576例患者进行了1 023次冷沉淀输注,共使用了9 423.1 U.其中不合理输注56例,使用了冷沉淀820 U.这些患者在输注冷沉淀的同时还使用了3 618.6 U红细胞、522 510 mL血浆、303.8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冷沉淀的年度使用量从初的217.4 U逐渐上升到3 313U,使用冷沉淀排名前5是胰胆科(2 282.5 U)、肝胆科(1 457.5 U)、血液科(1 053 U)、ICU(969.5 U)、胃肠科(885 U).使用冷沉淀的科室量不断扩大,从4个上升为21个;使用模式从单一的冷沉淀输注转变成多种血液成分联合输注.结论 冷沉淀在医疗救治应用广泛,使用量逐年上升,使用面逐渐扩大,使用模式更加多样.故应加大对冷沉淀输注指征的宣传,做到科学合理地开展成分输血,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

  • 2010~2011年广州地区初检不合格献血者再次复检结果分析

    作者:黎世杰;陈锦艳;梁华钦;林昌周;汪传喜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不合格献血者以及再次复检的血液检测情况,为建立低危无偿献血者队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中心2010~2011年5项血液检测不合格献血者的结果,以及在此期间经过6个月或更长时间后部分不合格献血者再次复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0 ~2011年广州地区,5项血液检测项目不合格献血者26 239名(不合格率为4.7%),其中HBsAg、ALT单项检测阳性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再次复检798名,占不合格人数的3.0%(798/26239),其中5项血液检测项目均为合格的472名,占59.1%(472/798),合格率高的是抗-TP和ALT单项,分别是74.5% (100/134)和69.4%(125/180).结论 影响无偿献血5项血液检测项目的因素众多,广大采供血机构十分有必要做好献血者的回访以及不合格献血者的血液复检工作,促进无偿献血队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人D-二聚体分离纯化及鉴定

    作者:苏娜;林方昭;李长清;马莉;肖薇;肖小璞

    目的 分离纯度较高和人D-二聚体(D-dimer),为制备抗人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提供可靠抗原.方法 以凝血酶、凝血因子Ⅻ等处理人纤维蛋白原,得到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消化,得到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对FDP作Sephacryl S-300凝胶过滤层析和聚焦层析,分离纯化得到D-dimer.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dimer 含量、染料结合法测定纯化蛋白含量,以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观察D-dimer的纯化情况,Weston Blot法确认D-dimer的存在.结果 制备得到的FDP SDS-PAGE图谱显示有多条蛋白条带,1条分子量为180 ~250kD蛋白条带在Western Blot图谱中显示可以被D-dimer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地识别.FDP经Sephacry S-300凝胶层析和聚焦层析后得到纯度较高的D-dimer(n=3):总蛋白含量比为(77.82±7.98)%,蛋白回收率(25.27±6.35)%;SDS-PAGE图谱显示:经过两步层析得到的终产物为分子量180~250 kD的蛋白;Westem Blot证实:经过Sephacryl S-300凝胶层析和聚焦层析处理,终得到分子量为180~250 kD的终产物可被D-dimer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结论 采用Sephacryl S-300凝胶层析和聚焦层析能够分离纯化获得较高纯度的D-dimer,可作为制备D-dimer单克隆抗体的抗原.

  • 人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子痫前期的可行性体外实验

    作者:史丽;赵喜娃;李青梅;董晓静;尹洁;王娟;姜秉芬

    目的 探讨人脐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子痫前期的可行性.方法 1)应用DMEM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4组(每组n=30)干预:分别应用含15%健康孕妇血清、含15%子痫前期轻度患者血清、含15%子痫前期重度患者血清(24h尿蛋白>2~<4g,简称低蛋白组)及含15%子痫前期重度患者血清(24h尿蛋白>4g,简称高蛋白组)在37℃、5%CO2培养箱培养24h,处理后应用Transwell技术建立内皮细胞通透模型井计算通透系数;2)分别取上述干预后4组细胞的上清液,处理后加入Transwell小室下室,将第5代人脐间充质干细胞以1×105/mL接种到Transwell小室的上室,在37℃、5%CO2培养箱培养24h后,于200倍镜下随机计数6个无重叠细胞视野的透膜细胞数,取其平均数代表该组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1)4组的通透系数[Pa(%)]分别为:110.3±2.92、120.7±2.93、141.4±1.81、169.8±2.63(P< 0.05).2)4组透膜细胞数分别为(个):11.00±2.71、24.10±2.92、35.32±6.03、47.00±1.93(P <0.05).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对脐静脉内皮细胞有明显损伤,损伤的内皮细胞会对产生趋化作用,而这种趋化作用随着随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增强.UC-MSCs移植有可能成为治疗子痫前期的方法之一.

  • 拉萨藏族献血人群HPA-1~6、15基因多态性

    作者:李梦丹;王珏;宋宁;辛友盼;李晓娟;扎西顿珠;刘忠;陈强

    目的 了解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6、15基因多态性在拉萨藏族献血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405名藏族无关献血者作HPA-1~6、15基因分型.结果 405名无关献血者HPA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HPA-1a:0.9383,HPA-1b:0.061 7;HPA-2a:0.971 6,HPA-2b:0.028 4;HPA-3a:0.617 3,HPA-3b:0.382 7;HPA-4a:0.992 6,HPA-4b:0.007 4; HPA-5a:0.949 4,HPA-5b:0.050 6; HPA-6a:0.991 4,HPA-6b:0.008 6;HPA-15a:0.603 7,HPA-15b:0.396 3.人群资料比对结果显示,与南方汉族人群(n=1 554)相比,拉萨藏族献血人群HPA-1、HPA-2、HPA-3、HPA-4、HPA-5、HPA-15系统基因频率具有明显差异;与新疆柯尔克孜族人群(n =105)相比,仅HPA-2系统基因频率具有明显差异.拉萨藏族献血人群HPA-1b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高加索人群(n=119),而与新疆柯尔克孜族人群(n =105)相近,但明显高于亚洲其他黄种人群.结论 拉萨藏族献血人群的HPA各位点基因频率显示出明显的民族和地域性特征.

  • 滤除白细胞对全血保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红;贺曾;吴瑕;钟锐;曹晔;刘曦;何语良;袁理;刘嘉馨

    目的 考察滤除白细胞对全血保存质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1袋(2 U=400 mL)新鲜全血均分为滤除白细胞全血(简称滤白)组:按照去白滤器的使用说明书操作,在采血<6h过滤制备去白细胞全血;对照组:不滤除白细胞.过滤及未过滤的全血均采用无菌方式分别分为6小袋[(30~40) mL/袋],(4±2)℃常规保存,分别于保存1、7、14、21、28、35 d各取1小袋,检测血常规、pH、游离血红蛋白(FHb)、氧亲和力(P50)、ATP、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电解质、红细胞膜表面PS、CD47表达、葡萄糖、乳酸等指标,比较过滤与未过滤全血质量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1U全血过滤后剩余白细胞数为(0.32±0.05)×106个;滤白组和对照组比较,保存35 d时血红蛋白(Hb) (g/L)为149.00±11.53 vs 137.20±3.96、MCV(fL)为98.90±3.23vs 98.96±2.10、pH为6.78±0.02vs6.75±0.02、P50(mmHg)为15.36±0.63vs15.18±0.22、ATP(μmol/gHb)为3.57±0.15vs3.61±1.02、2,3-DPG (mmol/L)为0.13±0.09 vs 0.22±0.2、PS阳性率(%)为0.96±0.08vs1.19±0.03、CD47阳性率(%)为47.65±3.92vs48.37±4.35(P >0.05),溶血率(%)为0.08±0.02vs0.12±0.03(P <0.05);保存28 d时乳酸(mmoL/L)为15.76±0.19vs18.73 ±0.97、葡萄糖(mmol/L)为20.21±0.55vs18.57±0.46(P <0.05).结论 全血离体保存期间会发生一系列质量和功能的变化,滤除白细胞全血的溶血率、乳酸、葡萄糖等指标略优于未过滤的全血,二者的携释氧功能及其他生理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说明滤除白细胞未对全血保存期间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并可能有利于血液保存.

  • 中国人中发现2种新的弱D型

    作者:叶璐夷;谢莉;郭忠慧;朱自严

    目的 鉴定并确认在中国人中发现的2种新的弱D型.方法 对2份从上海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血样中筛查出的RhD抗原减弱的标本,采用常规Rh分型试剂对其作血清学分型,使用D-screen试剂盒分析其RhD抗原表位;对RHD基因全部外显子测序并分析杂合性,使用PCR-SSP方法对新的弱D型作基因分型.结果 在2名弱D型献血者中分别发现2种新RHD等位基因:RHD(R10P)和RHD(A414V);D抗原表位分析结果与弱D表型相一致.建立了测定新等位基因的PCR-SSP检测方法.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发现了2种新的弱D型,初步阐明了这2种弱D表型的分子机制.

  • 在中华骨髓库找到HLA匹配无关供者的概率

    作者:赵桐茂;洪俊岭;刘静湖;高东英;刘琪;杜丹;韩颖;鲁静;徐刚

    目的 计算在中华骨髓库(CMDP)找到HLA匹配无关供者的概率,探讨骨髓库佳库容量.方法 根据HLA表型频率计算找到HLA匹配供者概率.结果 在中华骨髓库248 978名HLA等位基因分型供者中,找到至少1例HLA-A,-B,-DRB1等位基因6/6匹配、HLA-A,-B,-C,-DRB1等位基因8/8匹配、HLA-A,-B,-C,-DRB1,-DQB1等位基因10/10匹配供者的概率,分别为0.358 1、0.2749、和0.234 7.根据籍贯将供者分为北方和南方2大群体,在114 767名北方供者群体和114 767名南方供者群体中,找到至少1例6/6、8/8、10/10匹配供者的概率分别为0.2405和0.3383,0.1807和0.262 8,0.155 0和0.2225.结论 CMDP供者南北群体之间存在遗传学差异,北方供者HLA多态性高于南方供者.选择性增加特定籍贯供者,可提高该籍贯患者找到HLA匹配供者的概率.

  • 长三角地区HIV确认阳性献血者联合屏蔽的应用研究

    作者:孟忠华;谢云峥;魏平;冯晴;吕杭军

    "保障血液安全、满足临床用血需求"是血液管理工作的目标,而阻断经输血传播HIV是保障血液安全的重中之重.近年我们探索了长三角跨省级行政区域HIV确认阳性献血者的联合屏蔽研究.通过建立联合屏蔽机制,共享HIV确认阳性献血者信息,依托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HIV确认阳性献血者的联合屏蔽并阻断其异地再次献血,提升了长三角地区阻断经输血传播HIV的水准.该模式的建立和运作为血液工作的长远发展和血液安全的提升拓展了空间,现报告如下.

  • 抗-Lea引起的正反定型不符1例

    作者:农乐关

    笔者从健康体检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1例,血清学试验证实为Lewis血型系统抗体,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某健康体检者,女,50岁,汉族.进行正反定型鉴定发现,正定型AB型,反定型A、B、0,红细胞全凝集,经血清学方法进一步检查,发现其血清中存在同种不规则抗体.1.2试剂单克隆抗-A、抗-B血清试剂(长春生研所),抗-Lea、抗-Leb血清试剂,Ac、Bc、Oc、抗AB(上海血生).广谱抗球试剂(上海血生),凝聚胺试剂(珠海贝索),谱细胞(上海血生,批号:20110515).

  • 重庆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的重合性分析

    作者:黄秀琳;李维;段恒英;廖洪文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传染性指标各筛查试剂检测结果的重合性,为试剂的选择和献血者保留或淘汰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本中心2012年5~12月经酶免筛查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77 816例,其中2012年10~12月还进行了核酸检测的标本27 018例,统计各项目和试剂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标本数,并计算各项目检测结果的不合格重合率和各试剂检测结果的不合格相对重合率.结果 77 816例标本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结果不合格重合率分别为为86.0%、31.6%、37.0%和83.2%;27 018例酶免双试剂+核酸检测的血液标本,HBV、HCV、HIV 3项结果不合格重合率分别为68.2%、10.8%和36.5%.在所有项目中,重合率低的是“HCV”标志物,其次是“HIV”标志物,重合率高的是“HBV”标志物.结论 献血者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不合格中,约有40.0%为单试剂检测不合格,特别是在抗-HCV和抗-HIV检测不合格结果中,有60%~70%存在争议.重视和加强血液检测试剂的筛选、评估工作对血液安全和减少不必要的血源浪费非常重要.同时,对单试剂不合格、但有意愿再次献血的无偿献血者,制定暂时屏蔽、追踪检测策略,可能更显人性化.同时,对追踪检测结果数据的分析也可为试剂灰区的合理设置提供依据.

  • 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抗-TP ELISA检测阳性与确证试验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雪梅;杨春茂;杨春晴;付海忠;董国良;柳杨

    目的 评价ELISA两步法用于献血者血液HBsAg、抗-HCV、抗-HIV、抗-TP筛检阳性标本与确证试验结果的符合性,探讨确证试验结果用于献血者管理、酶免试剂选择和ELISA灰区范围设置的理论依据.方法 HB-sAg采用电化学发光(ECLIA)中和试验、抗-HCV采用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抗-HIV采用蛋白质印迹(WB)法、抗-TP采用凝集法(TPPA)确证试验对ELISA两步法检测阳性及灰区标本456份进行检测,将2者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确认阳性率分别为41.18%、38.00%、18.52%和48.82%;抗-HIV、抗-TP灰区(S/CO值0.5~1.0)标本确证试验无阳性,HBsAg灰区(S/CO值0.8~1.0)、抗-HCV友区(S/CO值0.7~1.0)均有阳性和不确定标本检出.结论 为ELISA两步法应用于献血者酶免4项检验效果进行了科学评价,为假阳性献血者检验结果的告知及ELISA灰区设立原则提供了实验依据.

  • 广州地区HCV阳性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熊华平;戎霞;黄珂;许茹;王敏;黄杰庭;廖峭;付涌水

    目的 探讨HCV基因型、病毒载量与血浆AL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HCV ELISA阳性,核酸阳性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262份,对HCV进行基因分型,检测血浆HCV RNA含量及ALT水平,统计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62例标本中大多数为HCV 1型和6型(48.5%,31.7%);血浆ALT平均水平(65.6 U/L)高于正常值,男性高于女性(t =2.443,P<0.05),4种基因型之间ALT活性无统计学意义(F=1.015,P>0.05),ALT水平与病毒载量间无相关性(r=0.12,P>0.05).结论 HCV阳性献血者ALT水平升高.性别是影响ALT水平的因素之一.HCV基因型和血浆ALT水平不相关,HCV病毒载量和血浆ALT水平也无相关性.尚不能用HCV基因型,基础RNA含量来判断肝脏炎症的活动程度.

    关键词: 滴度 ALT HCV
  • 负压采血试管在血型鉴定方面的选择和应用

    作者:贾波;靳十周;吉素清;李晓雪;肖晓;王薇

    目的 探讨负压采血试管在血型鉴定方面的选择应用方案.方法 采用不同类别的负压采血试管分组采集1 018例血液标本分别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结果 枸橼酸钠、EDTA-K2、肝素钠试管采集的抗凝血标本,分别以红细胞进行ABO正定型和RhD鉴定无影响,以血浆进行ABO反定型,对结果影响比例分别为28.9%(178/616)、34.9%(357/1 018)、35.1%(141/402);普通管、促凝管采集的不抗凝血标本,分别以凝血块洗下红细胞进行ABO正定型和RhD鉴定,ABO正定型结果影响比例分别为41.2%(254/616)、32.1%(129/402),对RhD鉴定的影响被RhD阳性结果掩盖.以普通管、促凝管血清分别进行ABO反定型,普通管由于红细胞凝集挂壁处理过程引起溶血改变占4.5%(28/616),干扰ABO反定型结果,促凝管无影响.结论 以任1种负压试管单采1管标本均影响血型准确鉴定,宜同时选择抗凝和不抗凝2管采集标本分别应用于ABO正定型、RhD鉴定和ABO反定型,其中首选EDTA-K2和促凝管为佳.

  • 无偿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分析

    作者:刘乐霞;梁俊杰;肖玮;刘建岭;王瑞丽;于桂军;徐闻铂;赵国宏;于彦居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ABO正反定型不符原因,采取应对措施.方法 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有条件者收集其家系资料,做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62例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分别为29例ABO亚型,4例抗体效价下降,10例IgM性质的不规则抗体,市售反定型试剂陈旧致检出抗体效价弱10例,单克隆试剂亲合力过高致假阳性4例,5例人为因素.结论 ABO正反定型不符时一定要做血型血清学鉴定,有条件者做家系调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血站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操作,加强试剂确认,完善血型正反定型,避免人为、试剂因素,防止亚型及有意义不规则抗体的漏检和假阴阳性的发生,保证输血安全.

  • HLA-A新等位基因A*01∶01∶51的DNA序列分析

    作者:王芳;黄霞;张涛;朱素敏;廖红梅;李小红;程磊;谭茜茜;黄红莉

    目的 分析HLA-A*01∶01∶51新等位基因的序列.方法 应用SBT基因分型技术,通过位点特异性PCR扩增和组特异性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HLA-A基因的第2、3、4外显子双向测序,将测序结果与数据库进行比对,确认突变的位置.结果 组特异性引物扩增结果显示A位点有2个等位基因,其中1个为A*02∶07∶01,另1个为新等位基因.经BLAST分析,新等位基因与HLA-A* 01∶01∶01∶01序列仅在第4外显子上有1个碱基不同,即第762位C→T,254位氨基酸CTC→CTT,氨基酸没有改变,仍为亮氨酸.新等位基因序列已递交Genebank(JX629459).结论 该HLA-A新等位基因于2012年9月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A*01∶01∶51.

  • 去冷沉淀血浆中部分凝血因子及总蛋白的质量分析

    作者:柏则蓉;葛健民;梁启忠;李长清;马莉;林方昭

    目的 调查分析去冷沉淀血浆(CRP)中部分凝血因子及总蛋白的实际含量,为临床输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抽取40份新鲜全血,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制备新鲜冰冻血浆(FFP)和CRP,同一人份制备的血浆分为FFP组(n=40)和CRP(n =40)留样,检测2组标本的FⅤ∶C、FⅦ∶C、FⅤⅢ∶C、FⅨ∶C、Fg和总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CRP组和FFP组的FⅦ∶C、FⅧ∶C、FⅨ∶C、Fg、总蛋白含量比较:(88.8±27.1)%vs(93.2±29.7)%、(23.0±17.4)%vs(83.4±25.8)%、(57.3±12.6)%vs(66.9±12.2)%、(157.7±52.5) 1mg/dLvs(212.6±50.0) mg/dL、(58.5±6.3) g/L vs (67.0±3.5) g/L(均为P<0.05);FⅤ∶C(%)比较,131.0±49.4 vs 134.7±41.7(P >0.05).结论 CRP中的大部分凝血因子活性和总蛋白含量均下降,故临床输注不能等同于FFP和普通血浆.

  • 干、湿化学生化分析仪检测献血者ALT结果的可比性研究

    作者:冯健亮;古锦萍;苏德信

    目的 探讨不同生化分析仪之间ALT检测结果是否有可比性.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EP9-A2文件,以罗氏Cobas Integra 400 Pl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参比方法(X),以罗氏Reflotron sprint干式生化分析仪为待评方法(Y).每天随机选取8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收集40份血液标本分别用2种不同生化分析仪进行ALT检测,计算其相关系数.结果 2种生化分析仪检测ALT结果呈高度相关,r=0.987(>0.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批内精密度试验CV在1.82% ~3.05%,精密度良好.2种仪器检测结果偏差可接受.结论 在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校准和质控在控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干式生化分析仪检测ALT与传统湿化学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能满足献血者献血前ALT快速初筛的要求.

  • 全血(22±2)℃保存24 h对白膜法分离血小板体外激活和血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

    作者:卢发强;康炜;彭昱;戚晓兰;毕慧芳;周颖;霍琳红;陈光

    目的 研究全血20 ~24℃保存24h对白膜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体外激活和血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 对采集的无偿献血者全血(400 mL)分组:对照组(全血室温放置6h)和试验组[全血(22±2)℃保存24h].将全血进行成分分离,得红细胞,浓缩血小板和血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血小板激活标志-膜表面糖蛋白分子CD62P表达率;用血凝仪检测血浆的凝血因子(F)Ⅱ,Ⅶ,Ⅴ,Ⅸ,X,Ⅺ及纤维蛋白原的活性.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分子CD62P的表达率为:CD62P(10.08±0.71)%和(13.08±0.62)%(P<0.05);凝血因子(F)Ⅱ,Ⅶ,Ⅴ,Ⅸ,X,Ⅺ,纤维蛋白原活性未有统计学差别,(F)Ⅶ因子活性(0.98±0.07) U/mL和(1.17±0.06)U/mL(P <0.05).结论 全血(22±2)℃保存24h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外激活程度降低,血浆凝血因子除FⅧ外,其它因子活性未受显著影响.

  • 窗口期弱阳性抗体血清在选择抗-HIV检测试剂中的重要意义

    作者:段惠玲;林霞;黄静;冉钰;刘倩;李忠俊

    目的 选择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抗-HIV检测试剂,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 采用3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评估报告中排名前8位的国产抗-HIV ELISA试剂,检测253份患者血清、国家临床检验中心1NCU的质控血清、10份窗口期弱阳性抗体血清,比较3种试剂的各项检测质量指标.结果 3种试剂检测253份患者样本的敏感性、特异性、功效率和约登指数的整体水平均较好,检测1NCU质控血清的S/CO值:B>A>C,A与B试剂的S/CO值很接近,C试剂略低.在检测窗口期弱阳性血清时,10份血清,A试剂检出10份,B试剂仅检出6份,C试剂仅检出3份,卡方检验的两两比较A试剂与B试剂、A试剂与C试剂的敏感性有差异(P<0.05),B试剂与C试剂的敏感性无差异(P>0.05).结论 对低浓度完整抗-HIV系列敏感性高的试剂,不一定对感染早期先出现的抗体敏感性也高,只有对2者都敏感的试剂才是真正敏感性高的试剂,因此采用窗口期弱阳性抗体血清测定抗-HIV检测试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抗-HIV ELISA 窗口期
  • B(A)血型血清学特点及家系调查

    作者:张国平;王林;李雪英

    目的 探讨B(A)血型的血清学特点,及其遗传特征.方法 对2名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分别使用抗血清及试剂红细胞,进行血型血清学实验;采用PCR-RFLP方法进行基因分型,扩增ABO基因第6和第7外显子进行克隆测序.结果 先证者1表型为AWB,基因型为B(A)02/O,其19名家系成员中,携带有该基因的成员共8名;先证者2表型为AWB,基因型为B(A)04/O,其12名家系成员中,携带有该基因的成员共5名.结论 1)B(A)型的血型血清学特点为:红细胞表面有弱的A抗原,正常的B抗原,H抗原的含量与正常的0细胞相当,血清中有弱的抗-A,较强的抗-A1;2)B(A)基因具有稳定的显性遗传特征;3)临床上出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血清学实验不能确定时,可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分型,提高临床安全输血水平.

  • 成分输血在儿童血液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周敏;方军;金晟娴;史宏;李蕙;李丹

    目的 分析儿童血液病房成分输血的应用特点,总结成分输血的经验,提高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方法 对本院2011年儿童血液病房所有成分输血(包括红细胞悬液、去白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机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儿童血液病房全年成分输血763人次,占儿内科(不包括NICU、PICU)输血人次的99.2%.输注量占前3位的成分血分别是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去白红细胞,分别占65.15% (497/763)、19.0%(145/763)、9.57% (73/763).成分输血应用率达100%.2)病因主要为地中海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Hb平均(66.90±9.87) g/L,输注血小板成分时Plt平均(15.92±8.05)×109/L.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Hb平均(65.54±11.75)g/L,输注血小板成分时Plt平均(7.29±5.22)× 109/L.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输血指征与诊疗指南符合率分别为93.3%、91.1%,输注血小板时输血指征符合率分别为73.1%、77.7%.地中海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Hb平均(75.97±11.56)g/L,与地中海贫血诊疗指南比较,输血指征符合率仅为9.35%.3)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其中,红细胞悬液发生不良反应1例,血浆1例,其余11例均为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7.53%).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应、过敏反应,通过对症治疗均缓解,顺利完成输注,无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成分输血是血液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严格掌握成分输血指针,节约血液资源,同时又保证有效治疗患儿,提高血液病患儿的生活质量,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及进一步探讨.

  • 涵盖Rh全套血型抗原的电子交叉配血系统的应用初探

    作者:曾杰;戚超;杨民;肖瑞卿;赵树铭;陆华

    目的 探讨电子交叉配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及推广价值.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健康献血者进行抗体筛查,采用微孔板(96孔)进行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Rh血型全套),并分类建立献血者数据库.根据受血者ABO和Rh血型鉴定以及特异性抗体鉴定结果,按照电子交叉配血的原理选用ABO和Rh血型完全相同的库存悬浮红细胞备用,并以血型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验证.结果 抗筛阴性的、抗筛特异性阳性(仅限Rh血型系统抗体)的临床配血标本可根据患者血型信息(包括ABO血型、Rh血型全套)查找与猷血者血型信息相符的血拟发放;电子交叉配血与血清学交叉配血相比,两者结果相合率为100%,且电子交叉配血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电子交叉配血的建立和实施是可行的,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与血型血清学相同的准确性.

  •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sEPCR、sTM、vWF变化的研究

    作者:廖国玲;杨华;杨风琴

    目的 探讨血浆sEPCR、sTM、vWF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60例正常人(对照组)、137例糖尿病无并发症、69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血浆sEPCR、sTM、vWF水平.结果 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和糖尿病并发症组患者,血浆sEPCR(127.56±27.53,161.45±78.17μg/L)、sTM (21.45±7.21,34.25±12.22 μg/L)、vWF(125±21.69,155.47±62.61 U/L)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糖尿病并发症组显著高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P<0.01).结论 血浆sEPCR、sTM、vWF含量的增加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Ⅱ型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预测指标.

  • 临床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诊断与分析

    作者:江梦天;尹建平;陆华新;张定宇

    目的 探讨临床溶血性输血反应病例发生的原因和不规则抗体导致的输血反应.方法 2种谱细胞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5 816名患者的红细胞抗体特异性.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和红细胞抗体吸收释放试验诊断临床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125例(其中5例为速发性输血反应).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抗-IgG+ C3d凝胶柱卡式法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试管法做输血前相容性配血试验用于分析临床输血反应的实验室原因.结果 120例迟发性输血反应中,由患者抗-E与供者E抗原阳性红细胞相容性配血假阴性导致输血反应的病例占94.4%,其次为抗-C和抗-e引起.患者红细胞同种免疫性不规则抗体特异性以抗-E为主,占68%,明显多于其他特异性抗体(P<0.05).用多种方法做输血配血相容性试验发现:在患者抗-E血清与供者E/e抗原配血反应中,单一方法均存在不符合与不确定性.结论 抗-E是输血患者产生不规则抗体的主要因素.相当数量的E抗原和抗-E反应强度不一致的个体,显示存在E抗原变异体的多样性,也降低了交叉配血的准确性,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

  • 深度烧伤切削痂手术失血量评估及治疗策略

    作者:孙美贞;杜滨;王成

    目的 探讨深度烧伤患者肢体切痂和削痂植皮手术围手术期的失血量以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56例行肢体切痂植皮手术及56例行削痂植皮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出血量的肉眼估计值、公式计算值、实际输血量及手术前后Hb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切痂患者的失血量内眼估计值为(20.4±12.3) mL/1%,计算值为(42.3±10.6)mL/1%,实际输血量为(32.1±14.6) mL/1%;削痂患者的出血量肉眼估计值为(63.2±32.7) mL/1%,公式计算值为(112.3±23.6)mL/1%,实际输血量为(84.1±24.8) mL/1%.结论 切痂手术失血量明显低于削痂手术,肉眼估计值明显低于计算值和实际输血量,术后需进行Hb监测,及时输血治疗.

  • 电子交叉配血法在攀枝花地区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严达刚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安全的适合临床输血治疗的交叉配血方法.方法 对攀枝花中心血站提供的2010~2012年21 535袋RBC悬液分别进行正反血型复查、抗体筛查和直、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检查后,不符合要求的退回血站,符合要求的电脑入库;对共30 198例手术备血和输血患者的血样做同样的检查并入库.然后由计算机系统为患者选择ABO/RhD血型相容的血液进行输血,并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进行交叉配血比较验证.结果 在21 535袋RBC悬液中,正反血型鉴定发现ABO血型错误2例(0.009%),抗体筛查阳性和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各1例(各占0.005%);在30 198例备血和输血患者中,血型鉴定发现ABO血型错误3例(0.010%),抗体筛查阳性35例(0.116%),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17例(0.056%),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9例(0.030%);21 531袋合格RBC悬液的电子交叉配血法与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交叉配血法符合率为100%.结论 输血科必须对每一袋血站提供的血液和患者血液均进行血型复查、抗体筛查和直、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检查后,方可实施电子交叉配血法.该法在攀枝花地区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实施是可行的.它安全快速,更适合于急诊手术和大量用血患者.

  •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受血者的临床特征和输血对策

    作者:戴小波;任燕歌;曾朱君;黄小燕;唐文志

    目的 探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阳性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受血者临床特点以及对临床输血的影响与对策.方法 收集57例临床DAT阳性的非AIHA受血者为实验组,其中18例输注洗涤红细胞,39例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对照组为18例DAT阴性的常规输血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及凝聚胺法进行配血.检测患者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白蛋白(ALB)浓度以及输血后每单位红细胞血红蛋白变化值(△Hb/U).结果 IBIL在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B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输注红细胞悬液受血者与输注洗涤红细胞受血者△Hb/U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输血者均未发现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非AIHA患者的DAT阳性可能是由非血型抗原特异性球蛋白黏附于红细胞上所致,该类患者输血时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是安全有效的.

  • 红细胞储存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武世文;文爱清

    输血是临床用于严重创伤、手术失血过多、重度贫血等的1项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但是它也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特别是输入储存时间长的血液会增加临床的不良预后.血液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形态、功能和生物化学等方面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且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变化更加显著,这些变化统称为红细胞"储存损伤"(storage lesion).储存损伤会影响血液的质量、降低红细胞运输和释放氧的能力、促进潜在有害中间产物的产生,给临床输血带来安全隐患.本文对近年来有关红细胞贮存损伤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提高血液保存的质量和预防储存损伤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探讨了可能的途径.

  •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作者:吴小东;杜磊

    人的机体长期处于高原环境中,由于缺氧导致红细胞过度增生、血液粘滞度增加,并引起一系列头昏、头痛、气促等临床症状[1],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根据2004年第6届高原医学国际会议的标准,对于长期居住于海拔>2 500 m的人,男性血红蛋白(Hb)>210 mg/dL,女性>190 mg/dL者应考虑为HAPC[2].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海拔超过4000m,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该地区HAPC患病率为1.05% ~5.70%[3],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HAPC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治疗手段等方面作了广泛研究,以期减少HAPC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筑牢血液标本采集错误的防控机制——血型2次检测结果比对要求之习得与实施策略

    作者:郭永建

    卫生部《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年版)》(以下简称《操作规程》)对血液血型检测规定了2次检测结果比对的新要求[1],现将该项要求的制定背景、重要意义与实施策略建议与血站同仁共享,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1输血前血液检测标本采集和标识错误的现状1.1关于标本错误(wrong blood in tube,WB TT)的定义[2]国际血液安全监测网络(The International Haemovigilance Network)的描述是:"标本管患者姓名错误,即标本以不同患者身份信息标识".生物制品安全输注国际协作组织输血安全工作组(Transfusion safety group,the Biomedical Excellence for Safer Transfusion (BEST) Collaborative)的描述是:"标本管中的血液不是来自标本管所标识的患者".

  • 虚拟血库在香港的应用

    作者:黄杰辉;关美仪;黄立己;林俊杰;叶世聪

    1 虚拟血库的概念、可行性及安全性虚拟血库是1个远程电子控制和自助血液发放系统,它能有效并准确地提供电子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可用于术中输血包括急诊手术未配对的血液输注等.如今虚拟血库已被香港3家大型急诊医院(包括器官移植术和创伤治疗)采用,并证实是安全的,可在远程但有网络覆盖的站点使用,而无需血库现场技术支持.经过应用实践,我们提倡在具有医院网络平台的公立医院推广虚拟血库系统;也鼓励私营医院开发和应用电子交叉配血系统,以便未来发展虚拟血库.

  • 临床输血适应性与有效性评价流程

    作者:临床输血规范流程协作组

    2012年正式实施的卫生部部长第85号令《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第十四条建立临床合理用血的评价制度,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第十九条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第二十八条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人病历""第三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1],明确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为了更好地贯彻《管理办法》,做好医院的临床输血评价工作,我们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血液制品输注指南》以及长期的临床输血实践与管理经验[3-5],制订临床输血适应性与有效性评价流程,并列出临床输血评价考核指标.临床输血适应性评价是指经治医师在每次实施输血前须对患者临床输血适应证作评价;临床输血有效性评价是指经治医师在每次实施输血(<24 h多次输血,按1次计算)后24 ~48 h须对患者临床输血有效性作评价.

中国输血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