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

中国输血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중국수혈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49X
  • 国内刊号: 51-13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王憬惺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马伟;余鑫;林莉

    随着国内输血技术的发展,单采血小板临床用量持续增长.因此,不断探讨、总结单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多种情况导致采集失败原因及对策[1],提高采集技能,减少采集失败的人为因素,合理利用献血者资源,确保单采血小板质量[2],向临床提供安全优质的血小板制剂,为提高献血服务质量,进一步做好献血者保留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显得尤为重要.现对2010 ~2011年27例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常见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 毛细管离心法在血型中的应用

    作者:孙俊华;杜雪宁;刘娜

    输血是临床上救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保证安全、快速、有效的输血,输血前的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是1个关键的环节.临床在配血过程中,发现一患者抗体筛查实验阳性,因怀疑其血清中有不规则抗体存在,送本中心血站交叉配血,我们运用毛细管离心法对本患者血型进行定型,筛查不规则抗体,后交叉配血,现报道如下.

  • 输血前患者血液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结果分析

    作者:潘露

    目的 探讨患者输血前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08年12月~2012年12月输血前的2 600名患者进行常规抽血,对抗-HIV、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CV、抗-TP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BsAg、HBeAg、抗-HBe、抗-HBc的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均<0.05),其中HBsAg的检出率平均为10.8%,平均有21.7%的患者乙肝疫苗免疫成功.抗-HBs+抗-HBe联合检测的检出率高,为2.04%.HBsAg+抗-HCV联合检测的检出率低,为0.08%.不同年龄段患者的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输血前开展血液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可以减少医务人员感染的发生,早期发现患者的隐匿性疾病,提高社会的整体风险防范意识,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 大连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王东;邓雪莲;臧亮;李德钧

    目的 了解大连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方法 2011年5月~2012年10月对采集的99 566份血液标本做2次HIV ELISA筛查和1次NAT,筛查阳性标本送至大连市疾控中心进行蛋白免疫印记法确认,对确认阳性标本的献血者进行跟踪调查.将HIV感染人群与总体的无偿献血人群档案情况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LISA筛查阳性标本118例,确认阳性19例,男性17例,女性2例;感染者年龄19 ~29岁(63.2%),未婚青年(63.2%),均为性传播感染,尤其是通过男男同性传播;在无偿献血人群中男性,职业为服务人员和工人,学历为初中、高中、中专和本科等的人群是相对的感染HIV高危群体.结论 大连地区无偿献血者感染HIV呈逐年增长态势.为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我们应积极普及无偿献血和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献血前的健康询问和献血者的自我排查,建立艾滋病信息网络.

  • 武汉地区亲友互助献血人群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陈国安;杨家宏;陆华新;许婷婷

    目的 了解本市亲友互助献血人群的血液安全状况.方法 对21 217名亲友互助献血者和同期28 196名街头自愿献血者血液的5项传染性标志物进行血清学检测,并对结果对比分析.对5项传染性标志物血清学检测阴性的6 998名亲友互助献血者和7 095名街头自愿献血者的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亲友互助献血和街头自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4.01%和3%.其中ALT不合格率各为1.19%、1.58%;HBsAg不合格率各为1.20%、0.69%;梅毒不合格率各为0.94%、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亲友互助献血和街头自愿献血核酸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0.23%、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助献血者输血风险性高于街头自愿献血者;应加强对互助献血者人群管理,增强核酸常规血液检测,进一步降低经输血传播病毒的风险.

  • 顺德地区患者不规则抗体检测情况分析

    作者:夏传友;刘志泉;梁丽雯;叶汉泉

    目的 了解佛山市顺德地区各医院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的情况.方法 应用盐水法、微柱凝胶法、抗球蛋白法、聚凝胺法对本地区各医院送检的免疫血液学标本338例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 338例送检标本中,检出血型不规则抗体41例,阳性率12.1%,其中确认同种特异性抗体22例,其中Rh抗体系统18例(占81.8%),MNSs系统3例(占13.6%),混合抗体1例(占4.6%).结论 本地区的同种特异性抗体以Rh系统血型抗体为主,建立ABO、RH血型分型资料库对确保及时为输血患者提供安全血液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 新疆昌吉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付辉;马文华

    目的 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疆昌吉地区无偿献血者的HIV感染情况,为有效合理开展采供血工作,降低输血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用2种不同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1种或2种试剂有反应性的标本初判为抗-HIV初筛阳性,送往自治区CDC实验室确认.结果 2005~2011年昌吉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IV确认阳性率为1.96/万;2011年出现快速增长,占确认阳性数的33.3%;男性与女性阳性数间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X2=0.07,P>0.05);18份抗-HIV确认阳性者中,首次献血者14人份,与2次以上重复献血者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0,P<0.05);抗-HIV确认阳性者年龄主要分布在18 ~40岁,职业以商业服务、自由职业、工人、农民为多,文化程度以初中以下为主;在HIV合并感染其他病毒的情况中,HIV合并HCV的共感染数多.结论 昌吉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IV确认阳性率逐年增加,感染者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采供血机构面临严峻形势,应从献血者征询、筛查、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血液检测水平,献血者信息管理、职业暴露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经血传播HIV的风险,保证血液安全.

  • 长沙地区临床退血情况分析与对策

    作者:李双;谢毓滨

    目的 通过收回发往临床的缺陷血液或可能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的血液,分析退血情况,提高服务水平,确保产品质量.方法 按退血品种、原因分类整理,统计各自所占比例并作出分析.结果 2006~ 2012年共计退回11个血液品种、3 479.54 U血液,占临床用血的0.11%.退回的血液产品中品种多的是RBC悬液,占总数48.91%,血袋缺陷、凝块、溶血、脂肪血、絮状物、血袋热合不严是退血主要原因.结论 针对上述原因,从献血者、血站、临床用血机构、血袋供应商等方面制定出相应措施,杜绝可能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的血液对受血者造成的人身伤害,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及时、有效.

    关键词: 退血 防范对策
  • 漯河市健康献血者不规则抗体调查分析

    作者:陈娟;张悦

    目的 分析了解本市健康献血者不规则抗体分布情况,及时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方法 应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及抗球蛋白法对35 033人份健康献血者的血液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并对筛选阳性的血液做抗体特异性鉴定,统计献血者性别和血型分布情况,分析不规则抗体在人群中的阳性率.结果 共检出阳性不规则抗体58例(阳性率0.166%)分别是抗-M、抗-Lea、抗-Leb、抗-P1、抗-D、抗-E.不规则抗体产生情况女性高于男性(P<0.05),有妊娠史女性高于无妊娠史女性(P<0.05).结论 对献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尽可能的减少临床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疗效,确保输血安全.

  • 广州地区汉族献血人群HPA-21多态性调查

    作者:周豪杰;汪传喜;聂咏梅

    目的 了解广州汉族献血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HPA)-21多态性.方法 设计HPA-21的序列特异性引物(SSP),采用SSP法对200名广州汉族无偿血小板献血者作HPA-21基因分型,并采用DNA测序验证.结果 200名献血者中,198例为HPA-21a/-21a纯合子,2例为HPA-21a/-21b杂合子,并经DNA测序证实.广州汉族献血人群HPA-21a和HPA-21b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9.50%和0.50%,与Hardy-Weinberg平衡吻合;在随机输血中HPA-21抗原不配合的机会为0.99%.结论 所获得的广州汉族献血人群HPA-21基因频率数据,有助于建立本地血小板供者库和开展血小板同型输注.

  • 治疗性血浆置换术295例及其血浆使用情况分析

    作者:王丹;黄丽红;姚锡满;李宁;邓小军

    目的 分析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PE)的临床应用效果和血浆使用情况.方法 对本院6年间的295例行TPE患者的治疗效果与血浆使用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基本情况:295名患者共作TPE 688次,(1~19)次/人,平均(2.26±2.13)次/人,治疗人数逐年增加,治疗数多的病种为肝脏疾病,占总数的80.3%(237/295),其他包括肾脏疾病22例(7.5%)、药物和食物中毒14例(4.7%)、热射病4例(1%)、自身免疫性疾病12例(4.1%)、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1.0%)、HELLP综合征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2)置换液:以血浆(经滤白及病毒灭活处理)为主,297例688次TPE共用血浆1 523 380 mL,平均每次用量(2 184.62±395.59) mL.3)治疗情况:总体治疗有效率能2007年的30%上升至2012年65.9%;TPE不良反应率3.0%(21/688),主要为心血管反应4例、低钙血症5例、过敏11例.结论 随着TPE适应证和治疗范围的扩大,临床合理使用血浆能从量和质上保障TPE技术的展开,对于确保TPE安全、有效显得更为重要.

  • 上海地区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隐匿性感染情况和突变分析

    作者:邹峥嵘;谢云峥;伍晓菲;郑岚;赵晓燕;王迅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隐匿性感染的情况、病毒基因型的分布及S区氨基酸的突变情况.方法 对上海市血液中心2011年10月~2012年7月使用血清学联合核酸检测所作的常规血液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综合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二对半检测结果,以判断献血者HBV DNA+标本的感染状态,从中选择部分HBsAg-HBVDNA+的隐匿性HBV感染(0BI)标本作S区巢式PCR、克隆测序,基因分型和突变分析.结果 从250 376(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中筛查出197例HBsAg-HBV DNA+,包括OBI 172例(0.069%);经S区巢式PCR的47例OBI标本中,有17例扩增出S区:14例为C亚型、突变率为35.71%(5/14),3例为B亚型,有1例发生突变,突变主要发生在S抗原的主要亲水区(MHR).结论 上海地区无偿献血者OBI携带率为0.069%,S抗原MHR区的突变可能是OBI发生的贡献因素之一.

  • 体外分离培养人源性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鉴定

    作者:邢昕;吕蓉;李素萍;刘忠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人皮下脂肪来源的细胞群,依据国际标准规定通过形态观察、免疫表型检测及多种分化潜能的鉴定证实体外获得的细胞群为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方法 采用0.1%胶原酶Ⅰ及0.25%胰酶双消化法进行细胞的体外分离,LG-DMEM培养基加入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于37℃、5% CO2的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待细胞生长至70% ~ 80%融合时消化传代扩增.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表达;取第3代细胞,于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成骨及成脂诱导剂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并对诱导后的细胞染色鉴定.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胞群呈长梭状,漩涡样贴壁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P2代细胞,其中CD73,CD105,C90,CD44,CD29及CD49d呈阳性表达,而CD14,CD34,CD45,HLA-DR及CD106呈阴性表达;成骨诱导3周后,茜素红染色、VON-KOSSA染色及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都呈阳性;成脂诱导2周后,细胞内有小脂滴出现,油红O染色呈阳性.结论 胶原酶胰酶双消化法从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得的细胞可贴壁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细胞表达与间充质干细胞相符的免疫表型;定向诱导后具有成骨及成脂分化能力;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

  • 应用超滤法对聚合血红蛋白分子量分级

    作者:李燊;李凤娟;刘嘉馨;杨成民

    目的 对聚合人胎盘血红蛋白(PolyPHb)作分子量分级以达到去除后小分子(≤64 kD)≤13%.方法 逐个分析影响超滤法超滤效果的超滤膜规格、PolyPHb浓度、超滤倍数等3个主要因素,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超滤效果,选出三者较佳匹配条件后作扩试验制备出血红蛋白氧载体(HBOCs),超滤后HBOCs分别用血氧分析仪测定生物活性携/放氧功能P50和圆二色谱分析仪测定蛋白质二级结构等理化指标.结果 以结构、理化性质稳定、截留分子量合适、超滤效果较好为原则,确定超滤膜的规格为100 kD截留分子量膜堆、PolyPHb浓度为0.5%、超滤倍数8~10倍为较适组和扩试验所制得的PolyPHb分子量分布:寡聚体(≥600 kD)超大分子≤3%,小分子(≤64kD)≤13%.结论 选用合适的截留分子量膜堆、PolyPHb浓度、超滤倍数的超滤工艺能较好的将PolyPHb实现分子量分级,为大规模制备高纯度合格HBOCs奠定基础.

  • 1种新型国产超敏HBsAg试剂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欧山海;袁权;宋浏伟;林永财;陈长荣

    目的 对1种新型国产超敏HBsAs试剂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进行评估.方法 用考核试剂WT CLEIA分别检测WHO标准品、HBV阴性的血清、各种HBV亚型及HBsAg突变株标本以及无偿献血者标本,并与参比试剂做比较.结果 WT CLEIA对HBsAg阴性标本的检测特异性为99.81%(95% CI:99.57% ~ 99.93%);对WHO标准品检测的分析灵敏度可达0.012 IU/mL,高于参比试剂Hepanostika HBsAg Ultra的0.05 IU/mL和Abbott Murex V3的0.1 IU/mL;对HBsAg突变株及不同亚型的检出率也高于2种参比试剂;对近5 000份标本的检测结果与参比试剂Abbott Murex V3有高度的符合率(99.60%).结论 该试剂检测性能良好,在血液筛查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血站物资管理软件系统的应用体会

    作者:牛玉峰;尹建平

    随着网络化在各个领域的普及,采供血机构也越来越重视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物资管理.为提升血站物资管理水平,满足血站管理规范的要求,强化血站关键物料管理和一般物料的领用,保证血液质量及控制单个采量的成本,武汉血液中心联合武汉索软(SUNRISE)共同定向开发了BS构架的"武汉血液中心物资管理系统VER1.0",于2012年5月上线运行,6月正式把这一系统运用到库房物资管理中来.实现了物资采购、入库、出库的动态化信息管理.达到了物资管理的快捷、准确和利益大化.现总结报道如下.

  • 关于在农村开展无偿献血工作的探讨

    作者:罗兵

    近2年来,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血荒",各地血液工作者都在认真探讨造成"血荒"的原因,并探索建立了多种长效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市是全国有名的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80%以上,而且全市没有高校,没有成规模的驻军,无偿献血的主要血源是市民和农民群众.本血站在认真分析了基本市情后,于2007年提出将无偿献血在农村扎根的工作思路.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民献血者保持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并积累了1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农村 无偿献血 探讨
  • RFID技术在血液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

    作者:李萌;程义;王晓卫;冯丽;钟天鹰

    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1种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从而对目标加以识别的自动识别技术[1].传统的血液管理主要采用的是条形码标准技术.但条形码标签信息储存量小,且为只读信息,不利于日常管理和跟踪维护.同时,条形码可靠性较差,在潮湿环境或受磨损的情况下,可读性大大下降,甚至产生误读或错读.针对条形码技术的缺陷,我们2012年6月起尝试在医院输血科血液管理中开发应用RFID技术,为今后该技术在输血管理领域的全面应用奠定基础.现报告如下.

  • 品质圈在输血科血液发放岗位上的应用

    作者:莫建坤;杨芳菲;钟丽娜;苏红梅;任勇;罗斯威;吴红芳

    目的 探讨品质圈在输血科血液发放岗位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品质圈活动的管理方法进行原因分析、现状调查、设立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 通过开展品质圈活动,规范了血液发放岗位作流程和建立了监督管理,员工自觉提高了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服务水平,避免差错事件的发生.结论 开展品质圈活动,员工自觉提高了工作责任心,提高了输血科服务的满意度和患者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 悬浮红细胞24 h内过滤白细胞对保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纪蓉蓉;张锡敏;樊晶;康娜;王承琳;崔靖怡;杨文玲

    目的 探讨白细胞过滤对血液质量及保存效果的影响.方法 抽取本中心制备的合格悬浮红细胞60袋(400 mL/袋),随机分为过滤组和对照组,每组30袋.分别取2组保存1、7、14、21、28和35 d的血液标本(取10mL/次)测定血常规、pH值、Na+、K+、Cl-浓度、葡萄糖和游离Hb含量.结果 过滤组Plt和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14 d Ph和WBC计数开始下降,过滤组则在保存期间没有明显变化.2组pH值在保存期间均持续下降,过滤组7 d~21的pH值高于对照组(P<0.05).2组保存期间的Na+浓度持续下降,但没有统计学差异.2组K+浓度均持续上升,7d开始过滤组K+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2组葡萄糖持续下降,且过滤组比对照组高(P<0.05).2组游离Hb在1~28 d没有统计学差异,35 d过滤组的游离Hb更低.结论 悬浮红细胞在24h内滤白能对其保存质量有所改善.

  • 2种国产白细胞滤器过滤混合浓缩血小板后的功能比较

    作者:崔靖怡;樊晶;张锡敏;王承琳;纪蓉蓉;康娜;杨文玲

    目的 对比2种国产白细胞滤器对浓缩血小板的滤除效果及过滤前后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白膜法以400 mL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将8袋ABO同型的浓缩血小板汇集(50~60 mL/袋),分别用A、B2种国产血小板滤器对血小板进行过滤,每组各30例(50~ 60 mL/例).检测过滤前后Plt、RBC和WBC计数、PDW、MPV、pH值、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血小板聚集和低渗休克,计算白细胞清除率和血小板回收率.结果 过滤后A、B2组Plt、RBC计数、PDW、MPV、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血小板低渗性休克和WBC清除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白细胞残留量达到了质量标准.过滤后A、B2组pH值分别为7.23和6.81、血小板回收率分别为84.4%和75.7%、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18.92%和5.08%,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种白细胞滤器均可有效去除血小板中的白细胞,过滤后的血小板基本符合血液质量要求.A组滤器过滤后较B组能保持更高的血小板回收率及血小板的功能.

  • 滤除白细胞对悬浮红细胞不同贮存期溶血率的影响

    作者:罗圆圆;桂萍;潘继春;冯倩;陈麟凤;王可;黄有文;汪德清

    目的 探讨滤除白细胞对库存悬浮红细胞不同贮存时间溶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60名健康无偿献血者捐献血液400 mL/人(份),血浆分离后制备成悬浮红细胞60份(300 mL/份),随机分为2组(30份/组):白细胞滤除组(滤白组)应用去白细胞输血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对照组未滤除白细胞.将2组均置于4℃常规保存,分别于保存0、7、14、21、28、35 d6个时间点取样,检测其游离血红蛋白(FHb)及保存液中Na+、K+.结果 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FHb分别由(9.48±1.67) mg/L和(6.7±1.08) mg/L上升到(198.89±28.38)m∥L和(177.12±21.03) mg/L,贮存>21 d后2组分别为(198.89±28.38) mg/L和(177.12 ±21.03) mg/L(P<0.05).Na+、K+未见明显变化(P>0.05).贮存至35 d时2组均在可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结论 不论滤白与否,悬浮红细胞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溶血率增加,滤白悬浮红细胞自贮存至21 d起溶血率明显高于未滤白悬浮红细胞,但到贮存末期滤白悬浮红细胞FHb仍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 ALT干式化学法与全自动速率法检测的对比试验

    作者:掌友湖;梁启忠;程玉根;王雪梅;周军兵

    目的 探讨干式化学法在无偿献血者采血前ALT检测的适用性.方法 用干式化学法分析仪及ALT测试条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及ALT测定试剂盒,分别对300名无偿献血者进行ALT检测,对2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取3种不同定值ALT质控血清,分别用干式化学法与全自动速率法进行精密度对比实验.结果 干式化学法与全自动速率法检测ALT结果有相关性,300名无偿献血者ALT检测总符合率为99.0%;干式化学法与全自动速率法检测3种不同定值ALT质控血清精密度较好,变异系数(CV)均<10%,但干式化学法检测ALT精密度差于全自动速率法精密度.结论 干式化学法操作简单、快速方便,可用于街头献血屋或流动献血车献血者采血前的ALT检测.

  • 30 Gy γ射线辐照对库存红细胞的影响

    作者:蔡明翠;罗传杰;赵世能

    目的 了解30 Gyγ射线辐照后血液内红细胞溶血率、细胞外K+和Na+、红细胞ATP在保存期内不同时间段的变化,为辐照血的保存和临床输注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化学方法:离子选择电极测量法、Trinder法、酶法分别检测辐照前后保存期的d1、d7、d14、d21、d28、d35血液中的FHb、K+、Na+及ATP含量.结果 库存血液经30 Gyγ射线辐照后,在血液保存期内随着保存时间的增长,红细胞溶血率和K+浓度不断增高,尤其K+浓度增高迅速,在d7上升至(13.45 ±2.14) mmol/L,在d14达到(19.37±2.20) mmol/L而Na+及ATP浓度也有所降低(P<0.05).结论 库存血经30 Gyγ射线辐照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溶血率、细胞外K+和Na+、红细胞ATP变化明显.

  • 2010~2012年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朱永宝;张妍;李英莲;陈剑锋;唐建华;朱海峰

    目的 分析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结果.方法 本中心2010年6月1日~2012年6月30日采集的血液标本163 621人份,采用Roche Cobas S201血液筛查系统,对ELISA检测无反应性及单试剂阳性的标本做HBV、HCV和HIV 3项联合筛查,对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献血者追踪随访.结果 经核酸检测的163 621例标本,阳性标本检出110例(阳性率0.067%).成功随访38例,发现HBV“窗口期”标本3例,HIV“窗口期”标本2例.结论 将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对于缩短检测“窗口期”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提高血液安全.

  • HBsAg阴性献血者HBV DNA阳性率与HBV-M相关性分析

    作者:邱昌文;陆祝选;颜秀娟;石庆秋;谢家日;何平

    目的 评估乙型肝炎病毒DNA和血清标志物(HBV-M)联合检测对输血安全的价值.方法 对经常规血液筛查合格的献血者进行核酸扩增技术(NAT)检测,并对HBV DNA检测阳性标本进一步做HBV-M检测分析.结果 68 716例次常规血液筛查合格标本中,HBV DNA检测阳性率为0.12%;HBV-M各种模式中抗-HBs+、抗-HBc+模式组占22.89%;抗-HBe+、抗-HBc+模式组占19.28%;抗-HBc+模式组占18.07%;抗-HBs+、抗-HBe+、抗-HBc+模式组占13.25%;抗-HBs+模式组占10.84%;全阴模式组占15.66%.结论 HBsAg阴性抗-HBc阳性献血者血液存在输血传播HBV的风险,应用NAT检测血液HBV DNA能提高血液安全性.

  • 2种血细胞分离机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效率的比较

    作者:陈敏;宋娜丽;黄姗;陈驰;陆华

    目的 比较CS-3000 plus和COM.TEC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造血干细胞的效率.方法 56例检测标本均来自本院2011年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或异基因移植供者,其中CS-3000血细胞分离机采集33例,COM.TEC血细胞分离机采集23例.比较2组采集前供/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产品中白细胞数、单个核细胞比例、体外总循环量、产品体积、产品中MNC(单个核细胞总数)及单位循环量MNC、CD34+细胞总数及单位循环量CD34+.结果 CS-3000 plus与COM.TEC血细胞分离机采集产品中单个核细胞的比例有一定差异(P<0.05),CS-3000 plus中单个核细胞比例高于COM.TEC血细胞分离机;CS-3000 plus产品体积显著小于COM.TEC 血细胞分离机产品体积(P<0.05);按照单位循环量采集的细胞数,无论是以MNC还是CD34+细胞计算,2种机器采集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种血细胞分离机均可采集足够的造血干细胞.结论 CS-3000plus和COM.TEC血细胞分离机在单个核细胞采集效率和CD34+细胞采集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乳糜血对血液4项传染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作者:夏兵

    目的 探讨血液标本中甘油三酯含量及乳糜程度与HBV-Ag、抗-HCV、抗-HIV、抗-TP ELISA方法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甘油三酯含量不同且不同乳糜程度的血清以3:2比例稀释室内质控标准物质,稀释后甘油三酯含量在(0.87 ~ 10.43) mmoL/L范围内、肉眼观察乳糜程度为无、轻、中、重度的标本分组进行HBV-Ag、抗-HCV、抗-HIV、抗-TP ELISA方法检测并记录实验结果.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血液标本中甘油三酯含量及乳糜程度对ELISA方法检测HBV-Ag、抗-HCV、抗-HIV、抗-TP的结果无影响(P>0.05).结论 体检合格的献血者生理现象产生乳糜血不会对血站酶免四项检测造成影响.

  • 微柱凝胶法检测南昌地区新生儿溶血病及其相关性分析

    作者:林琼琳;郭雅春;彭燕;章霞;徐晶心;段琼琼;吴英

    目的 运用微柱凝胶法、甘氨酸/EDTA放散试验检测南昌地区新生儿溶血病(HDN),并通过对患儿出生天数、就检时期、其母IgG血型抗体效价与HDN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提高本地区HDN的检测诊断水平.方法 对南昌地区200例疑HDN患儿及其母亲采用微柱凝胶法、甘氨酸/EDTA放散试验做HDN相关性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例随机送检标本中,ABO-HDN 130例(阳性检出率65.00%),256 ~ 512效价HDN患者检出率为43.85% (n =57),高于1 028~2 028效价HDN患者检出率30.77% (n =40)(P<0.05).130例ABO-HDN中,101例(77.7%)就检时期为1≤n≤3 d,其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23例就检时期的3<n≤5 d的标本(17.7%)(P<0.05).结论 应用微柱凝胶法、甘氨酸/EDTA放散试验检测HDN并做相关性分析,能够准确、快捷、高效地提供检测结果,对提高南昌地区HDN的检出率与诊断率具有很好作用,不失为本地区可推广的检测方法.

  • 359例血友病A实验室诊断数据回顾分析

    作者:伍柏青;唐长玖;龚旭疆;熊琦

    目的 调查分析本院血友病A患者的实验室诊断数据,了解医院就诊血友病A临床分型、抑制物存在情况及获得性血友病的诊断思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证据.方法 对患者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Ⅷ因子活性(FⅧ∶C)检测,抑制物筛查采用APTT纠正试验做定性判断,阳性者用Nijmegen定量检测抗体.结果 359名血友病A患者以重型和中型居多(共占81%),亚临床型仅14例.抑制物筛查22例阳性,FⅧ抗体定量检测平均抗体滴度35 BU.获得性血友病1例;2例患者同时存在FⅧ∶C、FⅨ∶C低下和抑制物阳性.结论 医院就诊的血友病A患者主要为重型和中型,亚临床型少见;FⅧ抑制物筛查及抗体滴度在临床治疗方案选择中及其重要;获得性血友病诊断思路应该为实验室数据结合临床、遗传学、自身免疫性检查等.

  • 大剂量应用羟乙基淀粉和林格氏液进行血浆置换的临床研究

    作者:孔繁九;苏菲亚;苏保鑫;邢曰利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液的替代效果,节约血液资源和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方法 全部用血浆为置换液进行置换治疗的27名患者为A组,大剂量使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和林格氏液替代部分血浆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的38名患者为B组,比较2组患者置换前后的血液学指标和疗效.结果 B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8.4%,A组为66.7%,2组之间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好转(P<0.05),但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大剂量应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和林格氏液替代部分血浆进行置换治疗较为经济、有效,可节约血液资源和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晨光;朱琳琳;庞桂芝;赵振敏;李美玲;贺志安

    目的 评价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 筛选83例BA阴性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试验组在进行常规保胎治疗的同时,用其丈夫淋巴细胞皮内注射进行主动免疫治疗,对照组施行常规保胎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并观察试验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后,IgG、IgM含量下降,CD4+细胞明显减少,CD4 +/CD8+比值明显降低,38例患者妊娠,其中37例患者BA转为阳性,5例妊娠12周以内再次发生流产,成功妊娠率达86.8% (33/38),28例足月分娩,早产5例,主动免疫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保胎治疗.结论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可改变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机体免疫状态,有利于妊娠,疗效良好.

  • 血浆制品α1抗胰蛋白酶治疗肺部疾病的进展

    作者:周俊

    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随着人们对其中成分的功能的认识不断加深,各种血液制品,如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血浆衍生物,成为人类疾病治疗的宝贵资源.α1抗胰蛋白酶(alpha-1 antitrypsin,α1-AT)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1种治疗性血浆制品,它是由肝细胞合成的1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能抑制弹性蛋白酶、胰蛋白酶、血浆素、凝血酶等蛋白酶的活性,可以保护体内的正常组织不受蛋白酶的损伤[1].补充外源性α1-AT是治疗肺部疾病的重要手段,如先天性α1-AT缺乏引起的肺气肿、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癌等.随着α1-AT制品临床应用,对其机理等的研究也更加深入,现对α1-AT在肺部疾病的治疗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试论自体输血在我国的应用与推广策略

    作者:赖福才;王梁平;汪传喜

    自体输血是指采集(收集)患者或健康人自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供本人手术或紧急情况时使用的1种输血疗法;其常用形式有3种:储存式自体输血(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PABD)、稀释式自体输血(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和回收式自体输血(salvaged blood autotransfusion,SBA).自体输血以其高安全性成功地应用于大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并明显减少了异体血用量[1],而成为1种解决血源不足、安全有效的措施.

  • 输血并发症分类现状与建议

    作者:郭永建

    输血并发症分类是建立血液安全监测体系的重要基础,对于输血风险的研究、控制与防范十分重要.但目前国内尚缺少输血并发症分类的卫生标准.现将目前国内外输血并发症分类现状做一综合与分析,并对输血并发症的分类提出自己的建议,旨在为制定我国输血并发症分类标准提供基础性资料,同时供输血界同仁进一步讨论.

  • 临床合理用血评估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林嘉;何屹;刘鱼;邓钢;宫济武;饶绍琴

    目的 建立临床合理用血和输血后效果评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方法 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采用C/S架构模式,使用标准化编程语言c#开发临床合理用血评估与管理系统,并应用于临床考察其效果.结果 临床合理用血评估与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对合理用血和输血后效果评估进行管理.结论 信息化的临床合理用血评估与管理系统较之传统的输血科(血库)统计,能够更科学、有效地评估和管理临床合理用血,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而且极大提高了输血科人员的工作效率.

  • 储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与血液保护

    作者:郑英;孔文兵;孙玉华;赵晖;王梁平;赖福才

    目的 探讨储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与血液保护.方法 对2009年9月~2011年8月,本院429例储存式自体输血(PABD)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9名PABD患者主要来自本院脊柱骨病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和妇产科等.407例(94.87%)自体血得以回输,其中322例患者(79.11%,322/407)只用自体血就完成了手术,85例(20.89%,85/407)由于术中出血量大而加输了异体血;22例(5.13%)自体血没有回输成功.共节约异体血液124550 mL.通过回输自体血完成手术的322名患者,80%(258/322)出血量在400~800 mL;加输异体血的85名患者,80%(68/85)的出血量在1 000~2 500 mL.所有患者均未在回输自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术后7d恢复情况良好.自体血回输后与术前比较,患者血液指标(Hb、Hct等)有所下降,但均在可接受范围内(P>0.05).结论 储存式自体输血可减少异体血使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择期手术血源供应不足等问题,不失为1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

  • 术前2次自体贮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邱芳;古桂英;刘午阳;吴志诚

    目的 为节约血源,保证患者术中用血,寻求较为方便实用的术前自体贮血方法.方法 本院2009年7月~2012年6月的择期手术患者30名,在术前采血2次,并对采血前后部分血液指标做比较分析.结果 于术前d7~10第1次采血200~300 mL,待各项血液指标基本恢复后,于术前d3~5第2次采血400 mL,采集后3d检测血液指标,Hb、Hct值明显下降,Ret明显上升(P<0.05),但尚能满足手术需要,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采集的所有血液均用于手术中,输血中及输血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术前采血2次(约600~700 mL)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具有推广价值.

  • 关节置换术后自体血液回收的临床应用观察

    作者:彭道波;包良笑;王健;赖福才

    目的 分析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自体血液回收的临床应用情况,为血液保护技术推广提供循证输血学证据.方法 111例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手术当天至术后7d内输血方式分为3组,自体组仅输自体血,异体组仅输异体血,混合组输自体血和异体血;自体血主要为术后回收非洗涤式自体全血.比较3组总失血量、自体血及术日至术后7d内异体血输注量、术前、术后Hb及变化.结果 自体组与混合组总失血量均较高于异体组,但自体组与混合组无差异;自体组与混合组自体血输注量无差异;异体组与混合组术日RBC输注量和7 d RBC输注量无差异;3组内术前与术后1d、7d Hb值配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自体组术前Hb值高,异体组低;术后1 dHb改变3组无差异;但自体组术后7d Hb改变值高于异体组,混合组与其他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结合患者术前基本情况以及术中、术后失血,可灵活应用术后自体血液回收以减少甚至避免异体输血;临床医师接受该技术的同时,也应注重输血指证的把握与控制.

  • 降低储存式自体输血的献血反应及血液废置的探讨

    作者:赵晖;王梁平;赖福才

    目的 探讨储存式自体输血的献血反应、回输反应、废置情况及分析其相关因素,积累数据,更加安全有效地应用储存式自体输血.方法 2008~ 2012年,我们对Hb正常的患(供)者于手术前3~7d进行储存式自体血采集;采血前、中、后进行必要的护理,血液入库后进行使用跟踪.对自体输血资料,包括科室、性别、年龄分布、采血反应率、血液回输率及回输反.应率等进行分析.结果 储存式自体采血共计1 205人,采血量为约1 438.5 U,采血反应率0.33%;回输量1 382 U,回输率96.1%,未见回输反应;废置56.5 U,废置率3.9%.结论 做好医患沟通建立互信,落实血液使用情况查询是降低献血反应、减少血液废置、安全实施储存式自体输血的重要举措.

  • 1例罕见的Jk(a-b-)产生抗-Jk3及输血对策

    作者:庄光艳;刘素芳;闫芳;张烨;张磊;于洋;苗天红

    Kidd血型系统(ISBT,009)包括3种血型抗原:Jka、Jkb、Jk3,3种常见的表型分别为:Jk(a+b-)、Jk(a+b+)、Jk(a-b+),这3种表型均表达Jk3抗原,还有1种罕见表型Jk(a-b-),其红细胞表面不表达Jka、Jkb和Jk3抗原.Jk(a-b-)个体因输血或妊娠免疫产生抗-Jk3,抗-Jk3可引起立即型和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由于Jk(a-b-)个体非常罕见,而一旦产生抗体,寻找相配合的血液就及其困难.我们近期发现1名Jk(a-b-)患者,因输血产生抗-Jk3,现就该患者的Kidd血型鉴定、抗体鉴定和输血对策报告如下.

  • 天然抗-P1引起献血者ABO定型困难1例

    作者:李美霖;车进;张文学;郭崇健

    P血型是Landsteiner和Levine在用人的红细胞注射家兔来观察多态性时,发现的又一血型系统[1].P表型的遗传是隐性遗传,其频率非常低.本站在对献血者进行ABO血型复检时偶然发现因血清中含有抗-P1而导致ABO正反定型不符1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多发性骨髓瘤引起微柱凝胶抗球蛋白卡配血不合1例

    作者:于帅;于洋;汪德清

    多发性骨髓瘤是以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值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为特征的恶性浆细胞病中常见的1种类型.患者因血液存在大量异常球蛋白,可干扰血型鉴定、凝聚胺法配血和盐水法配血,国内时有相关报道[1-4],但尚未见因多发性骨髓瘤引起微柱凝胶抗球蛋白卡配血不合的报道,现报道如下.

  • 罕见Rh系统RzRz(CCDEE)表型献血者1例

    作者:许志远;刘凯;王颖;张烨;候玉涛;庄光艳;苗天红

    我们近期在筛选献血者稀有血型时发现罕见Rh系统O型RzRz表型1例,现报道如下.1标本来源本中心2012年8月于街头接待的初次无偿献血者,男,30岁,汉族,辽宁人,采集其EDTA抗凝血5 mL进行检测.2血型血清学试验2.1试剂与仪器抗-D(德国Biotest,批号:2135070),抗-C(批号:934004)、抗-c(批号:945050)、抗-E(批号:953004)、抗-e(批号:963004)、抗-IgG(批号:704022-2)(美国Immucor),Rh分型卡(批号:50110.89.05)、筛选细胞(批号:06320.64.1)(瑞士达亚美),氯仿由北京化工厂提供,人源抗-c、抗-e、LISS液由本室自制.Galileo全自动血型仪(美国Immucor),KA-2200型离心机(日本久保田),孵育器、离心机(瑞士达亚美).

    关键词: 献血 Rh血型 RzRz表型
中国输血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