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

中国输血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중국수혈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49X
  • 国内刊号: 51-13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王憬惺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两种留样途径血筛项目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作者:林永财;欧山海

    我们对采血袋旁路与核酸留样后的采血袋导管留样血筛项目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进行了探讨,并分析其成因,以期找到增加核酸检测后血筛项目留样及复检留样的佳方式.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留取方法 从旁路留样袋直接留取EDTA抗凝(BD试管)标本(以下简称“原管血”,血筛酶免项目检测).从初次原管血检测有反应性的同源的采血袋导管中留取3~5 mL EDTA抗凝(BD试管)标本(以下简称“辫管血”),辫管血的来源:采血后从采血针处留取8 mL核酸检测标本,再热合截取近针头端大约20 cm作为保存血样,即余下部分至血袋之间的导管血.

  • 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静脉穿刺选择效果分析

    作者:潘淑敏;陈胜;姚政伟;陈燕;刘卫

    血小板是一个多功能的细胞,其重要功能是生理性止血,以及参与血液凝固过程;还具有促使血块收缩和维护血管内皮完整性等功能.随着目前临床治疗对血小板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招募的初次血小板捐献者也在增加.机采血小板的采集过程不同于全血采集,时间较长、静脉穿刺成功率要求高,尤其是使用单臂采集机,对献血者肘部静脉的选择致关重要,即要考虑采血又要顾及回输,以保证血流顺畅.本中心于2011年抽选223名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选择肘部三种不同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进行采集过程中血液流量与献血反应的观察,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献血者来源初次自愿无偿捐献血小板者223名,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3.7岁、身高172.7 cm、体重72.6 kg、按《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符合献血条件.

  • 乙肝表面抗原ELISA试剂2次评估结果分析

    作者:胡维;陈红;刘春兰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试剂的选择是保证血液检测质量的关键因素.现在大部分血站仍采用2次ELISA检测作为血站的首选检测,即便是选用了核酸检测,ELISA试剂的选择也能降低核酸检测拆分的成本,或与核酸检测更好地互补.为了选择更适合的试剂,本站每2年对ELISA各种检测试剂评估1次,采用法定或/和标准的科研血清盘及室内质控品对投标试剂检测,并做精密度和灵敏度试验.现将我们近2次所做的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 ELISA试剂评估的结果分析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剂与仪器2010年1月,5种投标本站的不同厂家的HBsAg ELISA试剂,分别以B1~B5表示:B1和B2为国产试剂(批号分别为2009095113和BX20090905);B3~B5为进口试剂(批号分别为B10KA、9G0089、1340410).2011年12月投标本站的5种不同厂家的HBsAg ELISA试剂分别以Ba~Be表示:Ba~Bc为国产试剂(批号分别为2010125124、201107031、B20101103);Bd和Be为进口试剂(批号分别为20110704、L506010).全自动加样仪(STAR 8CH)和全自动酶免仪(FAME 24/30)(瑞士哈米尔顿公司生产),每年定期由厂家工程师负责校验,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

  • 过夜结合水浴离心法制备冷沉淀

    作者:庄华;何亚琴;曹伟春;张建伟

    目前国内血站制备冷沉淀的方法通常有虹吸法、传统水浴融化离心法以及4℃冷藏过夜法.3种制备方法在制备时间、产品质量、制备工艺等方面各有优劣,在制备时间上的比较:虹吸法制备时间只需1h,明显优于传统水浴融化离心法(2 h)和4℃冷藏过夜法(12 h).产品质量上的比较:传统水浴融化离心法为经典制备冷沉淀的方法,制备出的冷沉淀在质量上明显好于虹吸法以及4℃冷藏过夜法[1].制备工艺上的比较:4℃冷藏过夜法省去了人工融化FFP的过程,制备起来比较简单.本站自2012年4月起采用4℃过夜法和水浴离心法2种方法相结合制备冷沉淀以来,综合4℃过夜法和水浴离心法的优点,制备时间明显缩短,产品质量完全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现报道如下.

  • 质量控制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ALT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孟毓;岳献荣;郭欣;张艳梅;任红霞;王富强

    2012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对ALT检测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分别在采血前和采血后对ALT进行2次检测[1].本站于2011年8月份开始对无偿献血者采血前进行ALT初筛,现将ALT初筛以来降低ALT报废率方面的一点儿经验汇总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2011年8月~2013年3月,本站自愿无偿献血者86 345人份(以新乡市中心血站的血液检测电脑原始记录为准),年龄18~55周岁.按GB18467-201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体检合格,ALT≤40方可献血,留取EDTA-K2抗凝标本5 mL用于血液检测.

  • 渝西地区各级医院《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执行情况

    作者:邓素容;罗金兰

    目的 为了解渝西地区各级医疗单位《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执行情况,探讨如何加强输血管理,实现安全有效用血.方法 根据2012年6月卫生部颁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要求,于2012年10月制定调查问卷,对渝西地区44家医院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渝西片区内三级医院1家、二级医院8家、乡镇医院35家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执行情况不理想,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及管理缺陷.结论 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医院应加强输血工作管理,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规范管理临床用血工作.

  • 2008~2013年盐城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

    作者:徐志华;黄宏亮;姜斌;王晖

    目的 了解盐城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4月本血站336 533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抗-HIV检测数据和江苏省疾控中心、盐城市疾控中心确认报告进行分析,统计HIV感染率.结果 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为0.008% (26/336 533).结论 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处于低流行、平稳趋势.

  • 贵州省血液中心2008~2012年献血者抗-HIV检测情况调查

    作者:张新华;崔欣;申俊峰;王军

    目的 调查贵州省血液中心过去5年中献血者HIV感染率,对检测抗-HIV的第3代与第4代ELISA试剂检测结果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贵州省血液中心2008~2012年全部献血者血液标本268 982份,用ELISA试剂筛查抗-HIV,阳性反应者用免疫印迹试剂(WB)确证.结果 2008~2012年各年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经确证)分别为0.052%、0.056%、0.047%、0.041%、0.042%,各年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意义.但使用第3代与第4代ELISA试剂检测的HIV抗体的特异性有差异.结论 贵州省血液中心2008~2012年5年中各年献血者HIV抗体确证阳性率比较稳定,但ELISA抗-HIV筛查试剂第3代与第4代检测的HIV抗体的阳性率有明显差异.

  • 无偿献血人群中抗-HIV阳性者的调查与特征分析

    作者:李旭;美黑丽·铁木尔;毕新红

    目的 分析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血液检测抗-HIV阳性的分布特征,为更好地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保障输血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本中心2009~2012年无偿献血人群中血液检测抗-HIV阳性疫情数据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对194 863献血人群血液强制性传染性指标抗-HIV进行实验室检测,共发现抗-HIV确认阳性85例.结论 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抗-HIV阳性疫情数据显示有呈现增长的趋势.

  • 青岛市无偿献血人群认知度调查

    作者:李志涛;李志荣;方瑞峰

    目的 通过对青岛市市民无偿献血认知度的调查,发现目前血站工作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方法 采用随机采访的方式了解市民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度,针对调查结果采取应对措施.结果 通过有针对性地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了市民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度.结论 通过第三方测评公司进行的市民无偿献血认知度调查分析,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对无偿献血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取得了成效.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认知度
  • 基于KAP理论的浙江省大学生无偿献血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章亮;邹蕾

    目的 调查大学生献血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况及探讨影响无偿献血意愿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取浙江省7所大学3 270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校是主要献血信息来源(42.96%)和献血地点(40.93%).无偿献血知识平均正确回答率48.36%,献血服务总体满意度83.20%.献血原因前3位是帮助他人(78.10%)、适当献血有益健康(54.90%)、社会责任(36.22%).未献血原因前3位是担心有害健康(49.22%)、担心传染疾病(34.70%)、亲戚朋友不支持(20.70%).其中亲戚朋友不支持与献血意愿显著负相关(r=-0.325,P<0.01).献血意愿与献血知识正相关(r =0.270,P<0.05),与献血满意度正相关(r =0.407,P<0.01),献血意愿不仅与助人价值观正相关(r=0.270,P<O.05),也与利已价值观正相关(r =0.199,P<0.05).结论 进一步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提高献血工作服务满意度,营造献血无损健康,助人亦是利已的献血观有助于无偿献血工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可持续发展.

  • 郑州市2008~2012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赵红娜;张燕;方建华;刘轶豪

    目的 分析2008 ~ 2012年郑州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确定低危献血人群,提高血液质量,确保输血安全.方法 对2008~ 2012年郑州市813 755名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性别、年龄、职业及教育程度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郑州市813 755名献血者检出梅毒阳性者共2 315份,梅毒阳性率0.28%,且呈逐年递增趋势.男性无偿献血者459 664人份,梅毒阳性数为1 251人份,阳性率为0.27%;女性无偿献血者354 901人份,梅毒阳性数为1 064人份,阳性率为0.30%.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且均呈上升趋势.18~29岁的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率低,且随着年龄递增阳性率也递增.4种职业中学生的阳性率低为0.09%,自由职业者高为0.31%.按教育程度统计,初中及以下阳性率高为0.33%,大专及以上低为0.24%.采用TPPA法确证后符合率为76%.结论 2008~2012午郑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有一定的假阳性,且女性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教育程度越高,阳性率越低,职业中学生阳性率低,自由职业者高.

  • 人类红细胞囊泡蛋白组分在保存中的规律研究

    作者:李勤;周洁;朱自严

    目的 比较不同保存阶段红细胞及囊泡上相关蛋白组分的表达差异,积累红细胞老化、凋亡的相关信息.方法 以10d为1个周期,对保存红细胞制备红细胞血影和红细胞囊泡,SDS-PAGE电泳和双向电泳分析血影和囊泡的电泳图谱格局差异,免疫印迹检测GPA、GPC、stomatin、CD47、flotillin-1、flotillin-2、annexinⅦ和caveolin-1在血影及红细胞上的表达量.结果 红细胞保存d1l、d21、d31和d41时的囊泡的总蛋白量分别为180、483、1 055和1 357 μg;血影和囊泡在PAGE电泳上的格局存在明显差异;d1、d21血影及d41囊泡的双向电泳图上分别可检出305、144和293个点;免疫印迹检测显示,GPC含量和保存时间之间无明显规律,其他几种蛋白的含量变化具有类似的趋势,即随着保存时间的增加,相应蛋白的含量在红细胞上不断减少,在囊泡上不断增加.结论 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多种蛋白表达量下调,囊泡是这些蛋白离开红细胞的1个重要载体.老化红细胞的清除机理可能是涉及多种表达下调膜蛋白的复杂机制.

  • 3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临床和基因诊断研究

    作者:迟昆;姜林林;陆晔玲;戴菁;丁秋兰;王学锋;王鸿利

    目的 对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家系做临床诊断并探索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3个疑似HHT患者的病史、临床表型和家族史等基本资料,对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做实验室检测,排除凝血系统异常.采用直接测序法对HHT相关基因ENG和ACVRL1做序列分析,寻找致病突变;将所发现的突变重新扩增PCR产物反向测序以证实.比对新的基因突变,筛查100个正常人、单核苷酸多态性数据库、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和HHT基因变异数据库以排除多态性.结果 3个家系中均存在出血、毛细血管扩张、阳性家族史等HHT典型临床特点,凝血功能均未发现异常.基因测序显示突变均存在于ACVRLi基因上,3个家系携带的突变分别是g.18349C>A,p.Ser462X、g.12876G>T,p.Glu281X和g.12079G>T,p.Va1228Phe,其中g.18349C>A,p.Ser462X和g.12079G>T,p.Va1228Phe为新发致病突变.在100个正常人和数据库中均未发现相关突变;3个突变均导致ACVRL1基因编码的ALK-1蛋白激酶功能区内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结论 在这3个有典型HHT表现的家系中,发生在ALK-1蛋白激酶功能区内氨基酸的改变是其分子水平的致病原因.

  • 一种国产人凝血因子Ⅷ制剂治疗血友病A患者的临床试验设计与效果评价

    作者:郑炎;孙忠良;冯洁;周朝阳;何毅明;楼觉人

    目的 评价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人凝血因子Ⅷ(FⅧ)制剂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单组设计,共选择国内6家知名三甲医院参与研究,所有参与本研究的55名血友病A患者,均进入单一试验组,按照临床出血的轻重程度,选择相应的剂量和时间,统一输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FⅧ,观察其使用前后各指标的变化进行.测定患者使用FⅧ制剂前和使用后10 min及lh的FⅧ活性水平(FⅧ∶C),评估该FⅧ制剂的输注有效率及改善率,同时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等相关安全性的实验室指标.结果 使用该FⅧ试剂治疗的55位血友病A患者,用药后10 min,其FⅧ∶C中位值有由2.20%升至34.90%,输注效率中位值达到144.00%,用药后lh输注效率值中位值达到138.80%;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率达到100%(优良63.64%、改善36.36%).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心电图以及发生的不良反应等输注FⅧ前后无明显变化,药物的安全性好.结论 所评价的FⅧ制剂,输注效率高,输注后患者FⅧ∶C明显升高,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并且药物的安全性好.

  • 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在电子交叉配血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家瑞;王远杰;冯宁;李红梅;冯俊程

    目的 探讨抗体筛查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安全作用.方法 分别对供受血者(含手术备血)进行ABO/RhD血型检测以及抗体筛查.患者2次血型鉴定结果一致,抗体筛查结果阴性,按电子交叉配血规则进行电子配血,同时采用凝聚胺法对供受血者进行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平行试验,分析不规则抗体漏检情况.结果 20 750份患者血样,抗体筛查阳性151例,阳性率0.73%.14 270份供血者血样,抗体筛查阳性11例,阳性率0.08%.剔除新生儿血样72份,抗体筛查阳性151份,余20 527份血样符合电子交叉配血规则,由计算机实施电子交叉配血未发现ABO/RhD血型不相容.用凝聚胺法对20 527份患者血样进行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平行试验,其中20521份患者血样配血相容,6份患者血样凝聚胺法交叉配血主侧不相容,未发现次侧不相容者.12 708份供血者红细胞成分发出,无同种免疫反应发生.进一步检测,6份不相容血样均存在不规则抗体.结论 国内临床常用抗体筛查试剂红细胞抗原谱不完整,尚无相关技术标准,不规则抗体漏检率高,不能确保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在临床的安全应用.

  • 上海地区献血人群cisAB和B(A)血型的研究

    作者:金沙;蔡晓红;刘曦;王健莲;陆琼;沈伟;范亮峰;向东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献血者中cisAB和B(A)血型的分布特点及其表型与基因型的关联性.方法 对本中心2006年1月~ 2013年9月的所有献血者血样筛选,其中不重复献血者1 716 442人,对于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样进一步做血清学鉴定和亚型分类;同时对ABO基因第6、7号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做PCR扩增,TA克隆并使用测序仪测序.收集DNA分析确定为cisAB和B(A)的标本做数据统计和表型基因型关联性分析.结果 经DNA测序确定为cisAB和B(A)的有71例,通过对漏检进行估算校正后,计算求得的校正后表型频率为8.3/10万,包括6种cisAB和B(A)等位基因cis-AB01、cis-AB02、cis-AB06、B(A)02、B(A)04、B(A)06,基因频率以B(A)04高,为1.6/10万,其次是B(A)02(0.78/10万)和cis-AB01(0.66/10万).这些等位基因对应的表型除了典型的A2Bx和B(A)以外,还包括AxB、ABx、AintBx,A2B.结论 cisAB和B(A)血型基因型在上海地区献血者以B(A)04为常见,其次是B(A)02和cis-ABO1;cisAB和B(A)血型涵盖的血清学表型较为复杂,不典型的表型需要通过DNA检测来确定.

  • 血清学方法检测献血者抗-HIV结果比较研究

    作者:李聚林;周仲民;王荔;覃柳燕

    目的 了解各种血清学方法检测献血者抗-HIV的效果,探讨血清学方法的恰当及妥善应用以提高抗-HIV的准确性和检出率.方法 收集广西血液中心2006年1月~2012年5月2次ELISA检测抗-HIV阳性及可疑标本972例检测结果,比较2个时间段检测结果符合性;在2次检测的基础上,再增加1次高特异性ELISA、或Determine、或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或胶体金标记法检测,以蛋白免疫印迹法(WB)做确证试验,对比与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献血者血液标本抗-HIV ELISA 2次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86.83%(844/972),后阶段的检测符合率91.85%(383/417)优于前阶段83.06% (461/555)(P<0.01),双试剂检测符合性优于单试剂检测(P<0.01);2次抗-HIV ELISA检测均为阳性的标本,再使用Determine、或胶体金、或ELISA、或PA试剂检测1次并阳性,其与WB确证试验阳性的符合率可分别达100%、94.96%、77.05%和58.33%:ELISA检测抗-HIV阳性的标本相应的S/CO> 10者占87.90%(138/157);抗-HIV阳性者确证条带gp160和gp120的阳性率为100%,gp41和p24的阳性率均为96.86%(154/159),p55和p39阳性率为62.89%(100/159)和54.09(86/159).结论 在常规应用ELISA法检测献血者抗-HIV的基础上,恰当使用其他血清学方法可提高抗-HIV的准确性和检出率.

  • 多重PCR-SSP方法在RHD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肖建宇;曾荣;史广耀;郁心;许剑锋;陈青;黄成垠

    目的 应用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分析RhD阴性献血者的RHD基因.方法 首先采用多重PCR-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扩增377名RhD阴性无偿献血者的RHD基因特异性内含子4和外显子7,对扩增结果为阴性的标本则继续采用PCR-SSP检测RHD基因启动子和外显子10.结果 337名RhD阴性无偿献血者中,24.92%(84/337)为RHD基因内含子4和外显子7阳性,余253例内含子4和外显子7阴性标本中的8.69% (22/253)为启动子和外显子10阳性;本组RhD阴性无偿献血者的RHD基因阳性率为31.45%(106/337).结论 多重PCR-SSP方法检测RHD基因简单易行,可用于对血清学RhD阴性者的RHD基因确认.

  • 核酸筛查后HBsAg-/NAT+/HBV DNA-献血者标本的确认试验

    作者:曾劲峰;郑欣;熊文;陈云龙;曾雪珍

    目的 对核酸筛查后HBsAg-/NAT +/HBV DNA-献血者标本做确认试验及调查HBsAg-/HBV DNA+标本检出率.方法 采用核酸检测方法(NAT)筛查本中心2011年11月~2012年7月的52 672(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对其中HBsAg阴性NAT初筛阳性、HBV DNA鉴别试验阴性的81(人)份标本,使用巢式PCR(Nested-PCR)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QPCR)确认其HBV DNA是否存在.结果 从52 672份NAT无偿献血者标本中,筛得HBsAg-/NAT +/HBV DNA-81份、HBsAg-/NAT +/HBV DNA+ 15份;经Nested-PCR和QPCR方法扩增,81份HBsAg-/NAT +/HBV DNA-标本共检出10份HBV DNA+,HBsAg-/HBV DNA+检出率为0.05%[(10+15/52 672);25例HBsAg-/HBV DNA+标本病毒载量介于不可检出到至108.9 IU/mL,抗-HBc +/HBsAg-/HBVDNA+标本病毒载量(不可检出到至108.9 IU/mL)明显高于与抗-HBe-/HBsAg-/HBV DNA+标本(不可检出到至54.O IU/mL)(P<0.05).结论 目前采用的核酸检测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应提高核酸检测试剂灵敏度与特异性,确保检测HBsAg-/HBV DNA+准确性.

  • 干热法对猪凝血酶的病毒灭活效果及其对凝血酶活性影响的评价

    作者:李岳飞;刘艳秋;王智鼎;宋艳;孙德军

    目的 探讨干热法对猪凝血酶冻干制剂的病毒灭活效果及灭活后对凝血酶活性造成的影响.方法 向猪凝血酶冻干制剂500 U、2000U中加入辛德毕斯病毒(Sindbis)、猪细小病毒(PPV)、脑心肌炎病毒(EMCV)和伪狂犬病病毒(PRV)4种病毒,各病毒滴度依次为6.83、6.57、6.34、6.96 Logl0/0.1 mL,在98 ~ 100℃沸水中经30min干热病毒灭活后检测病毒灭活效果和对凝血酶活性影响.结果 经干热法病毒灭活后,猪凝血酶冻干制剂中Sindbis、PPV、EMCV和PRV的病毒滴度分别由6.83、6.57、6.34、和6.96 Logl0/0.1 mL降至1.21、1.43、0.96和1.38Logl0/0.1 mL,经干热法处理后500 U的凝血酶冻干制剂活性损失≤10%,2000U的≤4%.结论 干热法可有效降低猪凝血酶冻干制剂中指示病毒的滴度,处理后的凝血酶活性仍在国家药典规定范围,不失为1种凝血酶冻干制剂病毒灭活的安全、有效方法.

  • 核酸检测技术在广州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郑优荣;梁浩坚;李仲平;杜荣松;黄志健;林诗雅;蓝岚茵;王淏;黄爱琼

    目的 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效果和必要性.方法 采用美国诺华Procleix@TIGRIS@全自动NAT检测分析系统和PROCLEIX ULTRIO@Assay HBV、HCV、HIV(1型)NAT联检试剂,对616 705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做HBV、HCV、HIV 3项NAT联检,并对单项NAT阳性标本做NAT鉴别试验;同时采用血清学酶免(EIA)双试剂并行检测同批标本的HBsAg、抗-HCV、抗-HIV、抗-TP和ALT等项目.结果 NAT阳性检出率为0.95% (5 874/616 705),EIA检测HBsAg、抗-HCV、抗-HIV3项的阳性检出率为1.62%(10 048/616705) (P <0.01).EIA检测全项合格标本的NAT阳性检出率为0.22%(1 365/594 325);单项NAT阳性标本的NAT鉴别试验阳性率为30.4% (415/1 365),其中HBV DNA阳性413例,占NAT鉴别试验阳性总数的99.52%,HCV RNA和HIV RNA阳性各l例;EIA双试剂检测阳性标本的NAT阳性检出率75.28% (4 148/5 510),EIA单试剂检测阳性标本的NAT阳性率检出率为2.27%(103/4 538);ALT EIA双试剂检测不合格标本的核酸NAT阳性检出率2.31% (336/14 554),其中单项ALT检测不合格标本的NAT阳性检出率为0.01% (2/14 080),而且半年后对这些献血者随访NAT复检均为阴性.结论 目前广州地区血清学EIA检测合格血液中存在的输血传播疾病风险主要是输血感染HBV;将NAT检测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

  • 四步法制备冷沉淀模式及其电子信息化管理的建立

    作者:王飞;王颖;李一鸣;李艺;林学仪

    目的 建立连续采用4个步骤(简称四步法)并实现全程电子信息化管理的制备冷沉淀模式,以提高制备冷沉淀的人均工作效率.方法 将240袋(230 mL/袋)新鲜冰冻血浆(FFP)随机平分成四步法制备冷沉淀模式组(四步法组):FFP经4℃恒温连续水浴振荡摇摆融化、大容量低温离心机离心、自动分离机制备冷沉淀后,低温速冻机速冻,应用设备管理软件及血站信息管理系统将不同设备在制备冷沉淀过程中的数据明细、分类、汇总以及跟踪、追溯;常规法制备组(虹吸法组):4℃水浴虹吸法制备冷沉淀.结果 四步法和虹吸法所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Ⅷ(FⅧ)含量分别为(131.5±20.6)和(96.6±25.4) IU(P <0.05),纤维蛋白原(Fg)含量分别为和(265.8±71.5)和(221.6±69.3) mg(P <0.05);人均制备冷沉淀效率分别为(7.00±3.12)和(5.28±4.19)袋/(h·人)(P<0.05).对设备的全程信息化监控,使四步法制备冷沉淀实现了全程的电子明细记录、监测关键控制点以及汇总统计报表.结论 四步法制备的冷沉淀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而且制备过程中的电子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制备效率,并实现了冷沉淀制备全程的人、机、料、法、环的信息可追溯.

  • 试论无偿献血管理事业的科学转型——以近年来广州市血液管理事业的发展为例

    作者:邱斌;曾祥凤

    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我国的血液管理与无偿献血经历了1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而这也促进了包括广州在内的全国血液管理的转型.为保证广州市医疗临床用血需要,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身体健康,本中心采取了政府推进新的血液管理模式,以充分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和保障安全为根本,经过多年的运行已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血液管理机制,经历了从义务献血制度到无偿献血制度顺利转型、从“单纯的献血计划一盘棋”到“献采供用运行一体化”稳妥推进、从“单纯的政府指令”到“政府指导和理念推广并举”积极深入,实现了血液供需动态平衡,确保了血液质量安全,使广州市的血液质量得到极大改善,临床用血安全状况得到根本好转,市民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成为“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新广东人精神的重要体现.

  • 宜昌市红十字中心血站质量管理内审工作分析

    作者:张莉

    作为血液供给方的血站,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以保证其产品质量,保证献血者和用血者安全.按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同时结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本站建立了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且每年采取内部质量审核的方式来评价体系运行和执行情况.2006~2012年,本站共开展了9次内审,为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充分性、适宜性和持续改进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现将此方面的一些实践经验作一分析,旨在与广大同行共同提高.

  • 输血科应主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

    作者:朱国标;肖洁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将“参与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诊”作为输血科的主要职能之一.许多医院将输血会诊的内容进行了细化,明确提出输血量达到1 600mL以上、疑难输血、特殊输血等情况需要进行输血会诊[1].但在实际应用中能很好地落实和发挥临床输血会诊作用的医院很少,多数单位仍流于形式.临床输血会诊未能发挥作用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输血科建制不健全,人员少.相当一部分三级医院输血科尚未独立,仍归属于检验科,职能单一,仅仅承担血库职能.2)不知道如何开展临床输血会诊.从业者主要为检验技术人员,绝大多数医院输血科没有编配输血医师,或仅编配低年资的输血医师,开展输血会诊时难以提出对输血治疗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2].3)医院缺乏有操作性的临床输血会诊制度.4)管理部门监督或审批时只注重输血会诊形式和程序.许多临床科室在输血超过规定量时才向输血科提出会诊申请,以便过医务监管部门的大量输血审批关.5)临床医生对输血会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许多临床科室通知输血科参与会诊,不是需要输血建议,仅仅需要输血科做出血液能不能保证供应的承诺而已.

  • 回眸《血液储存要求》的研制

    作者:孟忠华

    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血液储存要求》(WS 399-2012)[1]自2006~2012年的研制历经7年,随着标准研制程序的进展,期间拾起放落,跌宕起伏数载,庆幸该标准已于2012年12月经卫生部(卫通[2012] 21号)发布.现应血液卫生标准委员会秘书处的要求对《血液储存要求》的研制回眸如下.1 《血液储存要求》的立项背景以往国内关于血液储存的要求无专门的标准,有关血液储存的要求可见于相关教科书、规章、规程和标准中,但存在血液品名、储存温度和保存期不统一等诸多问题,故在业内进行业务规范化操作、质量管理和执法检查中存在困惑.国外目前尚未见英美和欧盟或世界卫生组织等有专门的血液储存标准,但有关血液储存的要求亦可见于上述国家、组织相关血液的标准体系、指南或技术手册中.2005年血液卫生标准委员会秘书处根据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和医政司血液处的指示,在起草编制《血液卫生标准“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我国血液标准建设的框架或模块应增加血液储存等标准.

    关键词: 血液 标准 储存 质量
  • 刍议县级采供血机构的设置与建设

    作者:裘中贤;孟忠华

    2005年卫生部下发的《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对采供血机构分类、设置原则及设置标准做出了规定,实施8年来对全国采供血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一般血站的整体服务效能,特别是通过血液集中化检测的逐步推行,使血液安全得到了进一步保障.2013年5月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了《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1](以下简称《规划》),旨在建立“质控上收、服务下沉”的血站服务模式,是我国今后5年血站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政策依据.现结合本人长年在基层血站工作的实践经历与学习《规划》等国家相关血液的法律法规的心得感悟,对县级采供血机构的设置与建设刍议如下.

  • 不规则抗体抗-Hr0致新生儿溶血病1例

    作者:尹志柱

    不规则抗体是指抗-A、抗-B以外的血型抗体.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输入血型不配合的红细胞,血型不配合的妊娠,注射纯化血型物质及含有血型活性物质的病毒或细菌产物等免疫刺激产生,它是目前临床中引起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发现因不规则抗体导致的新生儿溶血1例,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产妇女,25岁,孕3产2(第1胎健康,第2胎怀孕1个多月人工流产),无输血史.1.2 患儿第3胎,男,足月、顺产,产后<24 h出现黄疸,送到本实验室检测新生儿溶血病.

  • 1例重度创伤大量输血的血液保障分析

    作者:毛国庆;何秉洪;邹涛;汤武成

    在重度创伤患者的抢救及围手术期的治疗中,输血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患者需要在短时间内大量输血,而大量输血往往会受到临床输血理念、血液库存状况等方面的制约.通过1例重度创伤、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134 U及其它血液成分而成功救治的病例,探讨危重患者在特殊情况下血液保障的一些方法.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40岁,因车祸2h人荆州市第二医院.人院前2h因车祸导致全身多处损伤,右大腿断裂离体,腹痛,在县级医院行输液等抗休克治疗后,转至市级医院.体格检查:T 36.8℃,P 130次/min;R 23,BP 105/50 mm-Hg;表情痛苦,神志清楚.下腹部稍膨隆,有压痛,无反跳痛;右大腿自远端断裂离体,创缘不齐,离体肢体有多处粉碎性骨折,伴皮肤缺损;右前臂、左膝部皮肤有挫伤,活动未见异常.入院诊断失血性休克、全身多处外伤,右大腿离断伤,耻骨联合分离.

  • 抗-E、抗-c致回忆性迟发性溶血反应1例

    作者:谭金哲;陈龙;韩冰;魏曾珍;杨欢;桂雪梅;黄春妍

    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系统中复杂的一个系统,其临床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患者血型血清中存在Rh血型抗体致配血不合的报导多见[1],而患者血清中存在回忆性的Rh血型抗体致配血不合的较少,现将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1例患者血清中存在抗-E、抗-c致回忆性迟发性溶血反应的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80岁,2年前曾在外院输过1.5U红细胞悬液,无不良反应.1年前在省人民医院时输入10 U红细胞悬液,1周后出现酱油样血尿,2d后缓解,后再次输入2U洗涤红细胞,未再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本次因“肺部感染”人本院后检查血常规发现Hb 49g/L,于2012年8月6日输注了献血者1的红细胞悬液2U,于2012年8月7日再次输入献血者2的红细胞悬液2U,输血过程中无发热、寒战、黄疸等不良反应,但在6d后发现患者小便呈鲜红色,皮肤巩膜轻度黄染.8月13日尿常规示:隐血:+++;尿蛋白:++;尿沉渣红细胞:33个/μL;镜检红细胞:6个/μL,8月14日临床生化示:总胆红素:47.9 μmoL/L;直接胆红素:12.9 μmol/L;间接胆红素:35.0 μmol/L;乳酸脱氢酶(LDH):1 264 IU/L,8月14日尿常规示:隐血:+;尿蛋白:+++;尿沉渣红细胞:53个/μL;镜检红细胞:10个/μL.经复查ABO血型无误.为查明溶血原因,又进行了酸溶血试验:阴性,冷凝集素试验:阴性,Rh血型系统分型,结果显示:患者的Rh血型分型为DCCee,献血者1的Rh血型分型为DCCee,献血者2的Rh血型分型为DCcEe.把患者标本送血液中心作抗体鉴定,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存在抗-E、抗-c.

  • 咸阳地区初筛HIV呈反应性的无偿献血者归队模式探讨

    作者:孙蕊娟;史小武;王绒和;史振国;桂丽;李静

    目的 探讨初筛HIV有反应性的无偿献血者归队模式,从而保留更多的献血者.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7月初筛HIV有反应性的无偿献血者进行跟踪回访,将回访到的标本重新进行2遍酶免检测、核酸检测以及WB确认检测.结果 199个初筛HIV有反应性的无偿献血者中联系到111个,重新采集了32个标本,经检测,其中11个1种酶免阳性,1个2种酶免阳性,20个酶免全阴性;核酸检测全部阴性;WB确认结果9个不确定,23个阴性.结论 初筛HIV有反应性的无偿献血者经确证为阴性的,可以在半年,1年后进行跟踪.如果酶免和核酸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建议将该献血者归队.

  • 不同基因型Rh抗原反应性及对低效价抗体鉴定的差异性比较

    作者:王志红;马红丽;吕冬冬

    目的 明确Rh血型抗原的剂量效应,探讨不同基因型的Rh抗原与抗体的反应性差异.方法 采用经典的微孔板—酶标仪微量法检测无偿献血者的Rh血型抗原.结果 1)各抗原阳性时凝集强度在各个基因型中存在差异显著性,CC、cc、EE、ee等纯合子基因抗原,比Cc,Ee杂合子基因抗原时抗原对抗体血清的凝集反应要强.2)低效价抗体检测时漏检多为杂合子基因型抗原,多为c和C抗原.结论 RHCE基因形成的抗原组合成CC、cc、EE、ee等纯合子基因抗原时,比Cc,Ee杂合子基因抗原时抗原对抗体血清的反应要强,对低效价抗体的检测也更敏感.

  • 白细胞回收及回收细胞免疫活性检测

    作者:侯萍;李剑平

    目的 探讨白细胞滤器中白细胞的回收以及对回收细胞进行免疫活性检测.方法 利用一次性滤出白细胞输血器回收外周血白细胞,并对这类细胞进行细胞计数和多项免疫活性检测,并与新鲜外周血进行活性和免疫功能对比研究.结果 滤白后的淋巴细胞和新鲜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2×10 7,活细胞率均达到90%.免疫活性:E花环形成试验:新鲜血Et形成率达60%,白细胞滤器Et形成率40%.Et的判定结果影响较小;新鲜血淋巴细胞Ea形成率达33%,白细胞滤器中淋巴细胞Ea形成率为21%,白细胞滤器和新鲜血Ea形成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Ea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NBT还原试验:新鲜血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滤器中回收的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相比,P >0.05.T淋巴细胞转化:白细胞滤器转化率65%,新鲜血中淋巴细胞转化率61%.白细胞滤器回收的白细胞的数量以及免疫活性与新鲜外周血相比,P>0.05.结论 白细胞滤器中回收的白细胞具有足够的数量和正常的免疫活性,对血站滤白后白细胞的回收和再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2种核酸检测平台在与ELISA平行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程卫芳;段有红;周学勇;郭晓婕;张浩;马晶璟;袁亮

    目的 探讨浩源混检、诺华单检2种核酸检测平台在血站血筛中的应用及与酶免结果的符合性.方法 使用浩源混检、诺华单检2种核酸检测平台采取酶免、核酸平行检测的模式对22 616份献血者标本进行检测.对于酶免双试剂不合格、NAT阴性的标本再次进行核酸检测,同时对酶免阴性、HBV DNA阳性标本检测抗-HBa,抗-HBc,HBeAg和抗-HBe.对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 616份标本中检测到酶免阴性、NAT阳性30例,占0.13%;拆分/鉴别出23例,均为HBV DNA,其乙肝5项存在7种模式,以HBcAb阳性居多.检测到酶免不合格353例,占1.56%;其中单试剂不合格271例,NAT均合格;双试剂不合格82例,40份与NAT结果相符;对酶免双试剂不合格、NAT阴性标本进行NAT再检后,拆分出HBV DAN 9例.结论 NAT能检测出血清学阴性但存在病毒核酸的血液;NAT和ELISA共同用于血液筛查,能降低输血风险;2种核酸检测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各有利弊,血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寻求适合的NAT平台和检测模式.

  • 献血者中戊型肝炎病毒血清阳性率的研究

    作者:王丽;王拥军;孟忠华;吕杭军

    目的 了解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血清阳性率情况.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杭州市各地区包括萧山和建德2个分支机构共4 396份无偿献血者血清中抗-HEV IgM和IgG,查询献血者的年龄、性别和ALT测定值.结果 4 396名献血者中IgG共检出1 788例(40.67%),IgM检出43例(0.98%),其中41例为IgG、IgM双阳仅有2例IgM单阳,不同地区间有明显不同,血清阳性率与性别无相关性,随着献血者年龄的增长阳性率显著增加,IgM阳性的献血者ALT水平明显偏高.结论 本市各地区献血者抗-HEV阳性率总体较高,需进一步研究献血者戊肝血清学和亚临床感染情况,并对戊肝相关经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进行评估.

  • 影响混合浓缩血小板滤除白细胞效果的分析

    作者:罗晓娟;桂丽

    目的 探讨混合浓缩血小板滤除白细胞后的输注效果.方法 将单袋浓缩血小板、混合浓缩血小板及滤除白细胞后的混合浓缩血小板分别留样,检测其中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并对主要血细胞含量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混合浓缩血小板滤除白细胞后,可保存绝大部分血小板,红细胞基本无变化,多数(>95%)白细胞被去除.结论 混合浓缩血小板滤除白细胞后,能有效保证血小板含量,在理论上可达到相对理想的输注效果.

  • 国内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产品IgG亚类构成比研究

    作者:刘波;吴强;鲁涛;龚曼琳;王焰;蔡骏

    目的 了解目前市售国内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IVIG)产品的IgG亚类构成比.方法用IgG亚类检测试剂盒在双光径免疫浊度分析仪上,检测蓉生药业公司生产的IVIG“蓉生(R)静丙”及作为其生产原料来自不同浆站的混合血浆和不同生产批号的混合血浆IgG亚类含量,对目前市售国内厂家的15批IVIG产品IgG亚类含量的检测同时进行,计算出IgG4个亚类各自的构成比.结果 IgG1、IgG2、IgG3、IgG4高值质控回收率(%)分别为97.59±1.72、102.11±5.08、99.99±4.07、100.24±7.10,低值质控回收率(%)分别为101.69±5.14、99.04±1.97、101.88±5.76、97.19±3.14,4个亚类高值质控CV(%)分别为1.76、4.97、4.07、7.08,低值质控CV(%)分别为5.05、1.99、5.65、3.26;6个批号的生产线混合血浆样品,4个亚类构成比(%)为51.5±0.8、33.4±2.1、10.0±0.9、5.1±0.8;本公司8个浆站的8批混合血浆样品,4个亚类构成比(%)为51.6±1.4、35.5±1.3、9.1±0.5、3.8±1.0;15批“蓉生@静丙”样品,4个亚类构成比(%)为57.8±1.5、33.2±1.9、7.4±0.8、1.7±0.3;15批市售国内厂家的IVIG产品,4个亚类构成比(%)为58.0±2.5、33.4±2.1、7.4±2.0、1.2±0.6.结论 包括蓉生(R)静丙在内目前国内市售IVIG产品的IgG亚类齐全,构成比均与正常人群血浆IgG亚类构成比相近似.

  • 白细胞过滤对浓缩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作者:康娜;樊晶;张锡敏;王承琳;崔靖怡;纪蓉蓉;杨文玲

    目的 考察1种国产血小板滤器滤除白细胞后浓缩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白膜法以400 mL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将6~8袋ABO血型同型的浓缩血小板汇集,并用国产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过滤20例,对比过滤前后的Plt、WBC、MPV、PDW、pH值、血小板CD62p阳性表达率、血小板大聚集和低渗休克等指标.结果 白细胞过滤后,血小板平均浓度934×109/L、白细胞平均浓度7.80×106/L,平均pH值7.23,血小板回收率和白细胞清除率分别为85%,98%.除Plt、WBC有明显下降外,MPV、PDW、pH值、血小板CD62p阳性表达率、血小板大聚集和低渗休克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国产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过滤浓缩血小板不改变血小板形态,未增加血小板的活化,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抗低渗休克能力无明显影响,血小板回收率及剩余白细胞数符合相关标准.

  • 德阳地区RhD初筛阴性献血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作者:钱立琼;蹇志伟;廖秀云;田力

    目的 分析德阳地区RhD初筛阴性献血者的分子遗传学背景.方法 采用血清方法对204例德阳市初筛RhD阴性标本进行C、c、E、e表型鉴定,并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鉴定部分D和弱D表型.同时运用PCR-SSP作基因检测分型,并对未确定型别携带RHD的标本进行基因测序.结果 在204例初筛RhD阴性标本中,检测到RHD1~10外显子全缺失130例,2~9外显子缺失15例,1227G>A突变52例,3G>A突变2例,3~6外显子缺失1例,365 C>T突变1例,内含子2上1 G>A突变2例.经分子生物学试验确定的Del型占初筛RhD阴性的26.3%.结论 德阳地区RhD初筛阴性献血人群中RHD基因存在丰富的多态性,其中Del型所占比例较高.

  • 人类粒细胞特异性抗原HNA-3系统PCR-SBT分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丁浩强;叶欣;付涌水;陈杨凯;夏文杰;邵媛;徐秀章;邓晶;王嘉励

    目的 建立PCR-SBT技术对人类粒细胞特异性抗原HNA-3进行基因分型.方法 采用PCR-SBT方法对360名广州地区汉族健康献血者进行HNA-3测序基因分型.结果 试验发现HNA-3(IVS7+ 76T/C)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IVS+ 76T/C).结论 应用的PCR-SBT方法检测HNA-3基因敏感性高,重复性好;而且可具有准确、高通量、直接发现新的等位基因等特点.而且我们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作为HNA-3基因分型的辅助依据.

  • Rh阴性手术患者自体血采集、输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

    作者:宋小川;李玉娇;胡安华

    目的 追踪输注自体储存血液后患者输血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2002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本院住院的230名Rh阴性手术患者,按术前采血量的不同分为3组:A组采血量为600 mL,18人;B组采血量为400 mL,119人;C组采血量为200 mL,93人;这其中22人输注自体血量不足又补输异体血.分别检测采血前后患者外周血中RBC、Hct、Hb含量的变化,记录病患不适体征.结果 各组患者采血前后平均RBC、Hct和Hb含量分别为A组:4.5±0.26,115±26,38.4±2.9和4.2±0.27,111±24,37.3±2.6;B组:4.6±0.24,116±25,37.8±2.7和4.3±0.25,113±22,37.5±2.8;C组:4.5±0.26,116±26,37.6±2.8和4.3±2.4,112±23,37.2±2.7.采血前后各值均P>0.05;而在采血后有患者发生头晕5例(2.17%)和乏力19例(8.26%)结论 Rh阴性手术患者术前采集备用血200~ 600 mL贮存,于术中或术后输注没有引发严重的贫血和输血后的副反应症状.

  • 血液短缺对心血管外科手术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戴萍;王金平;沈欣;王立军;张卫梅;车辑

    目的 回顾性分析血液短缺时,采取应对措施干预后,对本院心血管外科手术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血液供应正常及血液短缺时,本院主要心血管手术(先天性心血管病类手术、冠状动脉搭桥类手术、心脏瓣膜类手术及大血管类手术)病例各50例,2组患者年龄及身体条件均相同.比较2种情况下心血管外科择期手术的用血量及术后各恢复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血液短缺时,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红细胞平均用量为0.96 U,与血液供应正常时红细胞平均用量1.72 U相比显著降低(P<0.05),血浆的平均用量在血液短缺及血液供应正常时用量分别为2.92 U及3.08 U,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短缺时,先天性心血管病患者红细胞平均用量为1.42 U,与血液供应正常时红细胞平均用量1.4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的平均用量在血液短缺及血液供应正常时用量分别为1.14U及0.92U,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瓣膜手术患者血液短缺时红细胞平均用量为2.34U,血浆平均用量为4.24U,与血液供应正常时红细胞平均用量4.24 U及血浆平均用量4.92 U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血管手术患者血液短缺时红细胞平均用量为5.36 U,血浆平均用量为7.4U;与血液供应正常时红细胞平均用量4.64U,血浆平均用量为7.76 U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短缺时,通过采取应对措施,不影响择期心血管手术的如期实施,不影响心血管手术患者术后的恢复;促进了围手术期的节约用血.

  • 广西武鸣地区壮族ABO新生儿溶血病发病及检测情况调查

    作者:李保才;周雪勤;骆朝京;黎海澜;陈仕平;谭小琴;王柏莲;杨建旻;李月香

    目的 了解本地区壮族O型孕妇血清中血型抗体效价的分布及ABO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1 084例壮族夫妇ABO血型不合的O型孕妇血清进行IgG抗-A(B)效价测定,新生儿出生后对母婴血型不合的875例新生儿进行ABO溶血3项试验,胆红素及血红蛋白检测,并对新生儿溶血病进行诊断.结果 1 084例夫妇ABO血型不合孕妇中,血清IgG抗-A(B)效价≥64者占428例(39.5%).母婴ABO血型不合875例,其中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黄疸患儿237例,血清学检测证实为ABO-HDN的患儿142例,发病率为16.2%.IgG抗体效价的升高与AB0-HDN发病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对夫妻ABO血型不合的孕妇进行IgG抗-A(B)效价测定,可提前预测ABO-HDN发生的可能性,新生儿溶血3项试验应作为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出生后的常规检测,对早期诊断、治疗HDN具有重要意义.

  • 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策略与免疫调节研究进展

    作者:丁杰锋;陈海江

    贮存式自体输血(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PABD)是指在手术数周乃至数月前预先采集患者自身血液(全血或分离成分)保存,在其需要输血治疗时进行回输保存的血液.PABD包括全血PABD和血液成分PABD,血液成分PABD又包括红细胞PABD、血浆PABD、血小板PABD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ABD.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1-3],随着人口逐渐进入老龄化,志愿献血者数量不断下降,血液来源也逐渐减少,同时伴随着手术和非手术患者的数量增多和用血量的上升,尤其是整形、心血管和肿瘤等手术输血需求的惊人增加,血源紧缺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促使医务工作者考虑采用其它方式来满足临床用血,比如发展自体输血技术,尤其是PABD,是一种较好的替代途径.在一些国家,政府制定一些法律来要求临床医生对可能需要输血的择期手术患者进行PABD或其它医疗措施来降低异体用血的需求.PABD已经成为一种术前备血标准操作程序来应用于择期手术,本文对PABD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Miltenberger血型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娟;刘忠

    Miltenberger血型系统是与MNS血型系统有关的一组抗原组成的血型系统,相互间通过一些特异性重叠的低频同种抗原联系在一起[1].Miltenberger血型系统产生机制主要有单核苷酸突变(如GP.Vw)、基因转换(如GP.Mur、GP.HF等)、基因不等位交换(如GP.Hil、GP.JL)等.近年来,在国内备受关注且时有报道引起输血反应的Mur血型就属于Miltenberger血型系统.同时该血型在欧美属于极低频率抗原,临床意义极低,一直未受到重视.但研究表明,该血型在我国有一定的分布频率,有引起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的报道.为进一步了解该血型,我们对Miltenberger血型系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评审的实践与体会

    作者:肖进;曹晓莉;赵晓华

    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结果,是实施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也是进行质量改进的依据.为了使文件的适宜性、符合性、有效性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质量体系标准的要求相符合,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血站按照“一法两规”[1-3]的要求,定期(通常为1年)对文件进行评审.但在督导检查中发现,文件评审仍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有些盲点.我们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些体会.1 文件评审的必要性质量体系是以文件化的形式列出有效的、一体化的技术和管理程序,以便以好、实际的方式来指导工作人员、设备和信息的协调活动,从而保证质量和降低成本[4].

  • 智能化临床输血电子申请单功能构建及临床应用

    作者:谈春荣;田宗梅;庄健美;张金荣;牛马勤

    随着临床输血管理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合理、安全、有效输血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1,2].临床输血管理作为血液管理体系中主要的、后的1个环节,是连接献血者、血站、医院、临床医生、患者的桥梁.而临床医生作为具体临床输血的起动者,是科学、合理用血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开具的“临床输血申请单”是临床输血管理的起点,体现了临床医生输血适应症把握好坏、输血安全意识强弱等输血诊疗意志的“临床输血申请单”,在临床合理、安全、有效输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我们在引进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blood transfusion man-agement system,BTMS)软件的同时,把智能化临床输血电子申请单功能构建及临床应用作为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1项基础的关键流程来进行设计,形成既符合我国临床输血管理功能及信息要求,又适合本院信息管理系统实际结构需求的智能化临床输血电子申请单功能模块,同时还具备了为进一步拓展更多智能化功能的能力,也获得了临床医生良好的使用顺应度[4].以下就智能化电子“临床输血申请单”功能、特点,构建思路和临床应用作一介绍.

  • 采供血机构及临床机构输血医技人员现状及科研能力调查与浅析

    作者:高蕾;刘爱民;颜珂;汪强;郑忠伟

    目的 了解当前我国采供血机构和临床机构输血医技人员的科研能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建立适用于其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和可行性的培训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2年6月本所与《中国输血杂志》编辑部举办的全国输血机构医技人员科研能力培养及医学论文写作研讨会,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来自全国部分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的47名的个人基本情况、现有科研水准以及对此次会议的所学所感等情况做调查并对所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参会的47名代表分别来自全国,5个省、市的中心血站(31/47)、医院输血科(6/47)以及输血研究所(10/47)3种机构的输血工作者.参会代表中本科以上学历者约占91.49% (43/47),其中本科学历占据主导地位,约为65.12% (28/43).调查统计显示,多数参会输血医技人员在本职工作中发现可科学研究的内容,约为72.34%(34/47).结论 被调查者普遍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然而实际工作中的种种限制因素,造成他们科研能力发展的局限性;因此应尽快建立适合于采供血机构及临床机构输血医技人员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模式.

  • 抗-HLA检测在淋巴细胞输注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

    作者:孙福廷;侯军;王立萍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输注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效果及机理,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室佐证.方法 应用淋巴细胞输注方法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应用ELISA法对治疗后患者血清HLA抗体进行检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抗体产生与否及产生抗体类型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226名接受治疗患者中64.2% (145/226)产生HLA抗体,获得回访结果的159名患者中79.25% (126/159)治疗成功,HLA抗体转为阳性组的患者治疗成功率77.23% (78/101),抗体阴性组的患者治疗成功率82.76%(48/58),两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只产生Ⅰ类抗体、只产生Ⅱ类抗体、Ⅰ+Ⅱ类抗体均阳性和抗体阴性4组病例比较治疗成功率总体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淋巴细胞输注是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有效方法,能够刺激机体产生HLA抗体,检测HLA抗体尚不能作为评价和指导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指标.

  • 不同保护剂对313 nm激发光下核黄素光化学法细菌灭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周伟业;张博;莫琴;黄宇闻;王迅;钱开诚

    目的 研究313nm激发光下核黄素光化学法对细菌的灭活作用,探究灭活处理过程中不同保护剂以及盛装材料对灭活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核黄素光化学细菌灭活处理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血液成分保护剂:甘露醇、维生素C、色氨酸、组氨酸,探讨它们对细菌灭活效果的影响;通过细胞培养板与PVC血袋2种盛装材料探讨不同器具对细菌灭活效果的影响.结果 在313nm光源激发下,核黄素光化学作用能使血袋中大肠杆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下降3 log/mL.所有保护剂对大肠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灭活效果均无显著影响.液层厚度对灭活效果有重要影响.结论 各保护剂对细菌灭活无不良影响,可用于进一步血液成分功能的保护研究.

  • 红细胞A2亚型研究新进展

    作者:花紫菱;李志强

    红细胞A2亚型是ABO血型系统中常见的1种亚型,由于A2亚型红细胞携带的A抗原数量较少,与抗A反应较弱,甚至不发生凝集,因而可能使A2亚型错判为O型,造成血型鉴定错误.倘若献血员A2亚型误判为O型输注给O型患者时,则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危险.另外,由于A2亚型的抗原强度较弱,近十年来,逐步发现A2亚型的器官(心脏、肝、肾脏等)供者捐给非A型(B、O型)的受者,可使生存期显著延长[1],国内也有A2亚型肾移植成功的报道[2],因此A2亚型的研究应得到高度重视.随着ABO基因研究的推进,未来ABO血型定型也将进入基因定型的时代[3].目前,以我国输血领域的发展趋势,DNA基因分型技术会逐渐应用于各地区采供血与医疗机构,有助于进一步确认血型血清学的检测结果,以解决交叉配血困难、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与评估发生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的危险性等问题[4].因此,本文就红细胞A2亚型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RhD阳性患者接受RhD阴性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

    作者:邵明;吕先萍

    目的 探讨RhD阳性患者接受RhD阴性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HSCT)的Rh血型抗原与抗体特点,以及为了避免溶血和产生抗体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相关处理.方法 报道1例RhD抗原阳性患者(表型:CcDee)接受RhD抗原阴性供者(表型:ccdee)PBHSC过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RhD抗原阳性患者顺利植入了供者的RhD抗原阴性外周血遣血干细胞,术后30 d,D抗原、C抗原的表达开始减弱,移植术后113 d患者体内D抗原和C抗原转阴,Rh血型表型为ccdee.治疗过程未发生溶血,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结论 Rh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安全可行.

  • 临床输血前检测原始记录与报告单要求

    作者:临床输血规范与流程协作组

    由于我国东西部卫生事业的发展极不平衡,即使在同一地区内各级各类医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临床输血前检测原始记录与报告单撰写格式上存在严重的缺陷,包括:临床输血前检测原始记录缺乏或记录不规范,临床输血前检测报告单格式不规范等,对临床安全输血的具体实施带来隐患.依据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以及《输血医学常用术语》、《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相关内容(1 ~3),通过对医院临床输血前检测原始记录与报告单格式的调研与分析,提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前检测原始记录与报告单格式要求,旨意规范临床输血前检测原始记录与报告单格式,减少输血事故发生率,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 输血 检测 记录 报告单
  • 异体成分血输注对肝癌患者体内CD4+ CD25+ T细胞的影响

    作者:赵学涛;李捷;杨从容

    目的 研究异体成分血输注对肝癌患者体内CD4+ CD25+T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结果 输全血组、普通冰冻血浆组、去白冰冻血浆组分别与A未输血组相比D4+ CD25+ Treg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升高(P<0.01),其比例分别为19.74±3.21、19.3±3.45和19.24±3.02,而洗涤红细胞组比例为16.23±3.38,升高不明显(P>0.05).输全血组、普通冰冻血浆组与去白冰冻血浆组间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而分别与洗涤红细胞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异体成分输血的CD4+ CD25+T调节性T细胞升高可能与输注了供者的白细胞和血浆成分有关.对围手术期确实需要输血的肿瘤患者输去白红细胞或少白红细胞,避免输注血浆成分,以减少输血对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中国输血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