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

中国输血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중국수혈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49X
  • 国内刊号: 51-13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王憬惺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AB型红细胞库存使用情况分析

    作者:杨义中

    目的 通过统计医院AB型红细胞使用情况,合理贮发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的过期报废.方法 按本院2012年AB型红细胞出库记录本,统计出每U红细胞采血时间、入库时间、用血时间,再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库存统计数据.结果平均入库效期为17.3 d,平均库存周转为4.5d;调剂红细胞65 U,占10.3%.结论 AB型红细胞库存合理、周转较快,但结合血液效期情况,为减少血液的过期浪费,进行血液调剂是必要的.

  • 盐城地区血站实验室ELISA试验室内质控回顾性分析

    作者:程玉根;梁启忠;贾红志

    目的 通过对盐城市中心血站实验室ELISA试验室内质控数据分析,查找误差的来源、监测和控制本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不断提高本实验室常规工作的检测质量.方法 对2012年本站实验室ELISA试验项目(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的所有室内质控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2年本站实验室ELISA试验共有7261次室内质控结果,其中288次(3.97%)属于“警告”,107次(1.47%)属于“失控”,失控中18次(0.25%)为随机误差,89次(1.22%)为系统误差;ELISA试验的室内质控共有64个RCV,其值在5.50%~24.50%.结论 从总体上看本站实验室ELISA试验室内质控效果处于可接受范围内,达到了室内质控的预期要求.

  •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赵欣;王欢;李茂胜;李莹;高加良;李文

    目的 评估将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应用于血液常规筛查的必要性.方法 使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酶免双试剂及转氨酶检测合格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核酸筛查,初筛阳性标本进行病毒项目确认.确认阳性标本进一步做病毒载量和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 19 562人份酶免阴性标本中共检出12份HBVDNA阳性标本,病毒载量为(<12~30.6)IU/mL.其中5份为乙肝隐匿性感染,3份为乙肝感染恢复期,2份为交异病毒感染,2份为疑似乙肝窗口期感染.结论 将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有利于提高成都地区输血安全,特别是对检出ELISA HBsAg阴性的低浓度乙型肝炎感染者具有重要意义.

  • 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荟萃分析

    作者:邸春艳;陈向东

    目的 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总结预防其发生的措施,为采供血机构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发生率提供帮助.方法 检索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数据库2001~2011年文献,检索关键词为“机采血小板”、“单采血小板”和“献血反应”,选取文献中有统计数据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统计机采血小板献血总人数为105 695人次,献血反应发生率2.86%.献血反应程度轻度占85.94%,献血反应诱因主要为枸橼酸盐反应和精神因素,分别占38.82%和20.20%.献血反应的发生在性别、献血次数、血液采集量、血液流速、抗凝剂比例、预防服钙和护理干预与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体重、循环血量和采血机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基础上,控制机采过程中的血液流速,预防性口服钙剂和通过护理干预等均可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

  • 温州地区2007~2012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朱紫苗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近几年无偿献血者感染性指标的流行趋势,不断提高血液质量,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 对温州市中心血站及4个分支机构2007~2012年的无偿献血者血液中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5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温州地区6年间455 253位无偿献血者感染性指标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总体不合格率分别为0.94%,0.51%,0.27%,0.21%,0.66%.血液检测不合格各项目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HIV阳性检出率为2.11(/万).结论 无偿献血者血液中,ALT的不合格率位居第一,其次为抗-TP和HBsAg;人群中抗-HIV的阳性检出率高,有上升趋势.应加强献血前宣传及征询工作,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确保用血安全.

  • 2011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核酸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吕蒙恩;董杰;吴亚玲;祝宏;朱发明;吕杭军

    目的 探讨核酸扩增检测2011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V、HCV、HIV-1感染的收益情况.方法 采用PROCLEIX ULTRIO(R) Assay和2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对2011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BV、HCV、HIV-1感染性标志物的筛查.ULTRIO初次呈反应性标本进行复试和鉴别试验,并对部分初次反应性标本进行追踪.结果 在检测的131 594例献血者标本中,585例ULTRIO初试呈反应性,反应性率为0.44%.585例UL-TRIO初次检测反应性标本中,418例为核酸种类可鉴别、44例为核酸混合检测反应性、123例为NAT初试反应性而重复无反应.在核酸鉴别反应性标本中,HBV DNA反应性为370例(88.5%)、HCVRNA反应性为29例(6.9%)和HIV-1 RNA反应性为19例(4.6%).整体标本中97例为HBV DNA反应性而HBsAg无反应性,核酸检测确认收益率(yield rate)为0.07%.追踪分析46例NAT初试反应性而重复无反应的献血者,结果显示6例标本ULTRIO结果呈反应性(其中2例鉴别为HBV DNA反应性).结论 应用核酸扩增检测能有效提高血液安全,降低输血传播性疾病风险;而献血人群中核酸检测收益标本主要为HBV DNA反应性而HBsAg无反应性.

  • 安徽省域血液资源调配实践

    作者:冯书礼;李响;范文安;洪李霞;张雅萍;刘丽

    目的 弥补单个血站血液资源自我平衡能力的不足,促进采供血服务在省级区域内的均衡化.方法 依据安徽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其血液管理部门颁布的血液调配管理的相关文件,从安徽省血液管理信息系统采集全省血站2008~2012年的全部血液采集、供应及调配数据,对血液调配的管理模式、管理流程及运行程序加以分析.结果 安徽全省16个市2008~2012年普遍采用了常规调配和应急调配2种血液调配模式,在安徽省域内实现了血液资源调配的常态化.常规调配的Rh(+)红细胞、Rh(-)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已分别占全省血液供应总量的2.32% (70 824 U/3 048 913 U)、1.57% (201.5/12 868 U)、1.36% (38 010 U/2 788 835 U)、1.23% (738U/59 778 U);在调配的全部血液品种中,Rh(-)红细胞调配量占全省供应量的比重高,2012年已达到了10.26% (301.5 U/2 937 U).血液资源的调出地集中在淮河以北地区,调入地集中在江淮之间和长江以南地区,调入与调出存在明显的地区聚集特征.结论 安徽省血液资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建立全省联网的血液管理信息系统是实行快速血液调配的基础.安徽省域的血液资源调配实践说明了在现行采供血服务体系下建立省域血液资源调配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泰兴地区人群中MN及P血型表型分布频率调查

    作者:曹国平;罗云;丁婧;韦颖;黄霞;张美英;丁晓鸿

    目的 了解本地区汉族人群中MN及P血型系统的表型分布频率.方法 试管法检测1 013名大样本健康体检者红细胞上M、N、P1血型抗原,根据红细胞凝集与否判定被检者MN及P血型表型.结果 男性501名,其中M表型133名、N表型211名、MN表型157名,P1型192名、P2型309名;女性512名,M表型126名、N表型212名、MN表型174名,P1型183名、P2型329名.结论 本地区汉族人群中MN血型的表型分布频率依次为N、MN和M,P血型中P2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P1型,MN及P血型系统中各表型分布无性别间差异(P>0.05).

  • 广西4个少数民族ABO血型分布及基因频率调查

    作者:黎海澜;焦伟;莫柱宁;阳子驥

    目的 了解广西侗、壮、苗、瑶族4个少数民族人群中ABO血型分布及基因频率特点,为本地区制定合理的采供血计划、防治新生儿ABO溶血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广西侗、壮、苗、瑶族4个少数民族无关个体共6 818名进行ABO血型鉴定和分析.结果 广西侗、壮、苗、瑶族4个少数民族人群中ABO血型分布特征为O>B>A>AB;基因频率r>p>q,均有r(O)基因频率较高的特点,除了瑶族O基因频率为0.5865,其余3个民族人群O基因频率均超过0.65.表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民族指数在0.7636~0.9681之间.结论 广西侗、壮、苗、瑶族4个少数民族人群中ABO血型分布显示地区民族特征,具有较高O基因频率特点.

  • 新乡地区无偿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分布调查分析

    作者:任红霞;贠世文;李爱新;孟毓;张艳梅;高美叶;黄雪菊;张涛

    目的 了解新乡地区近6年来无偿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的结构及分布特征,为无偿献血招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近6年新乡地区无偿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的档案信息,对2007~2012年无偿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的年龄、性别、学历、职业、献血次数和血型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献血者显著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接近3∶1;献血者中30~49岁献血人次占80.32%;初高中学历人次所占比例分别为36.49%和34.14%,大专及以上献血人次占18.13%;工人、农民和初高中学历是无偿捐献单采血小板的主体人群;献血者中B型>O型>A型> AB型.结论 新乡地区无偿捐献单采血小板人群中固定献血者比例较高,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有一定的潜力.有针对性地做好无偿单采血小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将不断壮大、稳定无偿单采献血者队伍,保障临床单采血小板的供应与安全.

  • 2010~2011年昆山市无偿献血者不合格项的调查

    作者:朱才琴;尹蔚华;丁尧光;杨旸

    目的 分析昆山市志愿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征询和一般检查过程中排除永久不宜献血和暂缓献血的情况,减少不必要的检验,节省成本,挖掘巨大的血液资源,确保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健康安全.方法 通过2010~2011年内所有参加无偿献血者进行身份确认、献血前健康征询和检查,将结果填入自制表格中进行分类分析、统计.结果 2010 ~2011年共17 786人次(血小板1 182人次,全血16 604人次),其中不合格人次2 209份,占采血总人次的12.42%,暂缓献血率为11.68%(2079人次),永久不宜献血率为0.74%(130人次),结论 从健康人群中选择献血者,加强献血前的征询和健康检查,发展更多的固定无偿献血者,建立一支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在确保献血者安全的基础上,保证昆山地区充足和安全的血液.

  • 妇产专科医院输血科检验危急值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陈海江;丁杰锋;杨旦;赵琍

    输血科的检验危急值是围绕着安全输血展开的,着重解决患者疑难输血问题.本文讨论妇产专科医院输血科的检验危急值的建立,出现危急值时的处理和对危急值设立的应用分析.

  • 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开创输血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以深圳市血液中心SZIV5.0输血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为例

    作者:杨宝成;王飞;张艳艳;曾健强;聂冬梅;高素青

    目的 开发深圳市血液中心SZIV5.0输血管理系统新模式,实现成分科血液制备各环节和设备使用过程的原始记录纳入计算机网络管理,提高血站及临床用血单位信息化应用水平.方法 对本单位所有部门及科室进行联网,针对各成分制备工作过程,编写计算机软件流程,采用C/S、B/S网络解决方案,使用星形百兆以太网络结构,以Client/Server局域网的组网形式搭建计算机网络管理平台,将血液成分制备过程、设备工作情况等多个环节工作实行信息化联网管理.采用二代身份证阅读器及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完成无偿献血信息采集工作,建立血站与血站之间、血站与分站之间、血站与用血单位之间的三级临床输血信息网络.结果 建立了深圳市血液中心SZIV5.0输血管理系统新模式,实现了血站每份血液各种成分制备的相关数据可溯源;建立了献血者资料自助录入平台并将服务评价纳入献血者服务计算机管理;实现了血站与其全部临床用血单位的计算机联网管理,可实时监控医院血液库存、汇总分析采供血业务数据及查询每种(份)血液制品的去向等.结论 目前该系统运行良好,工作效率提高显著、数据溯源时间极速提高,质量安全得到进一步保证,该系统具推广价值.

  • 血站组织文化形态的调查

    作者:杨秋华;后平钦;苗燕平

    目的 识别确定血站主流文化形态及其今后发展和变革的方向.方法 取自130名职工对本单位人本协作、挑战创新、追求成功、顺畅运作等组织文化形态现状感受和期望状态进行评估.结果 现有文化形态与职工期望的目标基本相符;人本协作文化形态是多数人的首选;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岗位对象文化形态现状感受和期望状态有所不同.结论 根据不同年龄、学历、岗位职工的特点,根据采供血工作需求完善文化管理方式,对加强血站文化建设,促进采供血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 关于采供血机构授权管理的探讨

    作者:李浩;喻琼;卫峰;杨嘉琼

    授权是一个新出现的概念,随着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管理在许多企事业单位中的有效实施,各类组织在管理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授权,因此,很有必要在采供血机构中开展授权相关方面的研究.卫生部颁布的《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等已经明确规定采供血机构某些岗位的工作需要授权,这对保障血液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采供血机构在授权工作中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建议卫生行政部门进一步研究完善采供血机构需要授权的相关工作要求;在采供血机构内部设立授权管理领导小组搭建授权管理平台;平时要做好人力储备,增加对工作人员的多岗位授权以备急用.积极有效的授权管理是全面提升血液质量的有效方法.

  • 巧用Excel 2007编程监控“即刻法”质控中的极值显示

    作者:何宗忠;王强;裘宇容

    目的 探讨解决“即刻法”与突出显示极值的动态Levey-Jenning图质控法有效结合判定抗-HIV,从而保证免疫检验室内质控的及时准确.方法 利用Excel2007电子表格软件编写的程序对室内质控结果进行监控.结果 能够准确及时判断有可能的失控值为极值,可立即分析原因并删除,弥补了“即刻法”与Levey-Jenning图质控法各自的缺点.结论 Excel软件将“即刻法”与“动态质控图”有效结合可使免疫检验室内质控更准确与快速.

  • 文件电子化管理在输血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作者:陈义柱;周建华;查荣宝;费小英;施旭斌

    目的 评估文件电子化管理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从对文件纸质化管理和电子化管理的优缺点比较、文件电子化管理方式介绍及为什么要用电子化管理替代纸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 实行电子化管理能够满足文件控制要求且优于纸质化管理,1年多的实践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结论 在输血质量管理体系中,对质量体系文件进行电子化管理是可行的.

  • 提供更多健康利益:血液中心流动采血车的角色

    作者:鞠庆;王跃华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液中心(中心血站)是为受血者提供充足和安全血液的机构.流动采血车具备的特点:专业医护人员配置;地处人潮集中位置;问卷式献血前端健康征询表格提供;血压、心率、Hb、HBsAg、ALT的检测.同时,需对献血者进行部分慢性病的防治知识的适时宣讲,即可行使一个小型的健康促进站的功能.本文整合切实可行的知识点,探讨模式的建立.这种提供更多健康利益的行为也将进一步促进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

  • 成分分离机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

    作者:王飞;王颖;李一鸣;陈丽婷;陈葆欣

    目的 采用成分分离机制备冷沉淀,探讨冷沉淀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1],同时实现冷沉淀制备过程的可追溯性.方法 将96袋新鲜冰冻血浆分为2组,每组各48袋,一组血浆在4℃恒温水浴摇摆条件下融化,采用虹吸原理手工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另一组血浆在4℃恒温水浴摇摆条件下融化约60 min后离心,使用成分分离机自动分离冷沉淀凝血因子.结果 虹吸法和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凝血Ⅷ因子含量分别为(101.1±25.4)IU和(102.5±20.6)IU,t=0.178,P>0.05;合格率分别为60.42%和100%,x2=20.463a,P<0.05;纤维蛋白原含量分别为(220.6±69.3) mg和(264.8±70.5)mg,合格率分别为83.33%和100%,x2 =8.727a,P<0.05.结论 成分分离机制备的冷沉淀质量优于虹吸法,产品质量合格率高,同时能够实现制备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 国内7个厂家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产品成分分析

    作者:孙盼;马莉;刁戈;林方昭;袁靖;张学俊;李长清

    目的 调查国内7个厂家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制品中各种免疫球蛋白成分含量,为改进国产IVIG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市售的国内7家血液制品厂生产的26批次IVIG制品中IgG、IgA、IgD、IgE、IgM等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以及IgG亚型含量;同时测定进口某品牌6批次IVIG制品做对照.结果 免疫球蛋白含量国内与进口制品比较,IgG(g/mL):0.052±0.003vs 0.048±0.003;IgA(μg/mL):154.1±30.8vs120.3±52.5;IgM(μg/mL):7.6±1.5vs4.7±5.0;IgD(ng/mL):145.5±29.1vs207.8±23.9;IgE(ng/mL):13.9±2.7vs93.7±17.8;IgG亚型含量IgG1(%):58.4±3.3vs60.4±2.1;IgG2(%):32.0±2.9vs31.5±1.8; IgG3(%):7.0±1.1 vs6.4±0.5;IgG4(%):2.6±1.1vs1.7±0.9.结论 国内外不同厂家的IVIG制品中IgG含量、IgG亚型差异不明显,均接近正常血浆比例,达到药典相关规定.除IgM含量外IgA、IgD、IgE等含量差异较明显(P<0.05).

  • “三步诊断法”在临床输血病例的应用

    作者:李丹;杨波;兰炯采

    目的 调查河南省多个地市发生的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病例,提高临床输血效果.方法 使用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三步诊断法,对2010~2012年57 746人次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分析.结果 输血病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6% (383/57 746).<24h输血反应发生310例(80.94%),24h后73例(19.06%);溶血组12例(3.13%),非溶血组371例(96.87%).其中以血小板和全血的输血反应发生频率高,分别为6.16%、4.29%.6种血液成分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34.95,P<0.01).结论 使用推荐的临床和实验室结合的分组法,有助子有效、快速诊断非传染性输血不良,有利于临床输血安全.

  • 肿瘤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分析

    作者:张学慧;王晨;樊晶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点,确保输血安全.方法 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筛查不规则抗体,对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Ig类型区分及效价测定.结果 2500名肿瘤住院患者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27例,阳性检出率为1.10%,其中Rh系统抗体占51.85%、P系统抗体占7.41%、MN系统抗体占14.81%、Kidd系统抗体占3.70%、ABO亚型抗体占3.70%以及自身抗体占18.52%,检出的不规则抗体效价在8~64,以IgG类抗体为主.结论 对肿瘤患者检测不规则抗体,有利于保障临床用血,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 全自动加样器加样量的实验室内部校准

    作者:毕聪玺;邓雪莲;梁晓华

    目的 对一种全自动加样器实验室内部校准简易方法的探讨.方法 利用酶免日常加样程序将微孔板加入模拟标本,称量并计算每孔加样前后质量差,换算成加样体积,求得每个加样通道的均值相对误差(E)和变异系数(CV),与参考值相比较.结果 4个加样通道10 μL加样E在-7.2% ~4.9%,CV≤3.35%,75 μL加样E在-2.27% ~0.27%,CV≤0.709%,100 μL加样E在-1.23%~1.29%,CV≤0.740%.结论 该方法可以作为实验室内部校准,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更有力的参数支持.

  • 凝聚胺微板法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何鸣镝;许婷婷;张丽洁;江梦天;任明;沈钢

    目的 探讨凝聚胺微板法在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的规范试验.方法 选用效价为16的IgG抗-D的人源血清,以传统凝聚胺试管法为基础,运用正交原理研究不同血清量、不同LIM液量对红细胞凝集的影响,并测定观察结果,获得适宜的震荡参数,同时比较微板法、凝聚胺试管法灵敏度.结果 选用1 000 r/min,震荡10 s,50 μL血清、150 μL LIM的反应体系,凝聚胺微板法抗体筛查特异性96.87%,灵敏度98.44%.结论 凝聚胺微板法能够代替传统的凝聚胺试管法进行抗体筛查,且能批量操作,易于自动化.

  • 无偿献血者血常规检测必要性的探讨

    作者:李宁

    目的 通过对无偿献血者外周血细胞计数的研究,探讨献全血前血常规检测的必要性.方法 2011年11月1日~2012年6月30日献全血者外周血细胞计数进行检测,计算各类血细胞检测不合格百分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2名献血者进行血细胞计数检测,有127名出现不合格项,血细胞计数异常占献血人数的28%,其中WBC异常占不合格人数的62%,形态异常与献血者性别有统计学关系.结论 为保证血液质量,并保证献血者身体健康,条件允许时还应在献血者初筛时开展血常规检测.

  • 2种方法对红细胞同种抗体的检测能力的比较

    作者:严达刚;陈应红;董玉红;段春燕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与传统的试管抗球蛋白法对红细胞同种抗体的检测能力.方法 分别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与经典的试管抗球蛋白法同时对148例含有红细胞同种抗体的样本进行检测,分析比较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对于红细胞同种抗体的检出率为98.0%,试管抗球蛋白法的检出率为81.8%,其中,试管抗球蛋白法对抗-D,-E,-C,-c,-e,-C+e,-E +c,-N,-S,-s,-Dia,-Fya,-Fyb,-Jka,-Jkb,-K,-k,-Lua,-Lub,-Lea,-Leb和-P1抗体均能检出,但对于MNS血型系统抗-M的检出率仅为36.0%,对未知抗体特异性的检出率为56.0%;而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对所有样本包含的红细胞同种抗体均能检出,除了Kidd血型系统同种抗体,Kidd系统漏检率为37.5%.结论 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对于红细胞同种抗体的检出率高于试管抗球蛋白法,但是可能会漏检Kidd血型系统同种抗体.二者各有优劣,建议实验室在使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配血时,若发现不匹配,应结合试管抗球蛋白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检出抗体和指导输血.

  • 瑶族无偿献血者TTV感染及与HBV、HCV及HGV重叠感染研究

    作者:喻红玲;梁伟文;刘运保;虢娟;邓凯航;林雪珍

    目的 了解广东瑶族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现状,探讨TTV与血液传播肝炎病毒HBV和HCV及HGV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血液中抗-TTV-IgG、HBsAg、抗-HCV和抗-HGV-IgG,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部分样本中的TrV-DNA.结果 376例瑶族无偿献血者血液中检出抗-TTV-IgG阳性176例,阳性率46.81%,抗-HGV-IgG和HBsAg及抗-HCV阳性率分别为8.78%、1.86%和0.08%.在抗-HGV-IgG、HBsAg及抗-HCV阳性血液中抗-TrV-IgG检出率分别54.55%、42.86%和33.33%,重叠感染达到51.16%,以抗-HGV-IgG阳性检出率高,与HBsAg及抗-H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26,P>0.05).阴性血液抗-TTV-IgG阳性率为46.25%,与标志物阳性血液比较,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0,P>0.05).TTV-DNA阳性率8.16%,抗-HCV、HBsAg、抗-TTV-IgG、抗-HGV-IgG及阴性血液中阳性率分别为33.33%、14.29%、8.96%、7.69%及5.26%,他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85,P>0.05).结论 广东瑶族无偿献血者存在TTV感染,TTV可以单独感染也可与HBV和HCV及HGV重叠感染.

  • 标本因素对全自动磁珠法全血DNA提取的影响

    作者:李王霞;刘光箭;陆华新;沈钢;朱远雁;邹洁

    目的 探讨抗凝是否完全、冷藏时间长短及冻融次数这3种标本因素对全自动磁珠法提取全血DNA浓度和纯度的影响.方法 全血以EDTA抗凝.290份新鲜冷冻标本按抗凝是否完全分完全抗凝组(231份)和不完全抗凝组(59份).330份完全抗凝标本按冷冻时间分新鲜冷冻组(-20℃冰冻<7d,231份)、新鲜冷藏组(4℃冷藏<7d,62份)与陈旧冷藏组(4℃冷藏>24 d,37份).32份完全抗凝新鲜冷冻标本反复冻融后提取DNA,按冻融次数分1、2、3次冻融.采用全自动磁珠法提取全血DNA,利用DNA定量仪测定DNA浓度与纯度(OD260/280).统计分析各组DNA浓度与纯度间差异.结果 完全抗凝组DNA合格率(98.7%),不完全抗凝组(66.1%);新鲜冷冻组、新鲜冷藏组与陈旧冷藏组DNA浓度、纯度呈递减趋势;1次冻融DNA浓度和纯度高于2次冻融和3次冻融;2次冻融DNA纯度高于3次冻融,但浓度下降不显著.结论 抗凝不完全、冷藏时间长及冻融次数多均会使DNA量和纯度下降.相比较而言,抗凝不完全和冷藏时间长影响更大.

    关键词: DNA 标本 抗凝 冷藏 冻融
  • 腹腔血与静脉血血型抗体效价的比较

    作者:魏寿忠;陈景明;黄青青;胡志坚;周小婷;陈依平

    目的 比较腹腔血与静脉血血型抗体效价,探讨用腹腔血进行交叉配血的可行性.方法 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对40名患者腹腔血及其静脉血进行IgM、IgG血型抗体效价测定.结果 试管法所测静脉血IgM抗-A、抗-B效价分别有19例和20例高于腹腔血,微柱凝胶法所测静脉血IgM抗-A、抗-B效价分别有13例和14例高于腹腔血.经2-巯基乙醇灭活IgM抗体后,静脉血IgG抗-A、抗-B试管法检出分别18例和22例,其中分别有13例和11例效价高于腹腔血,微柱凝胶法检出分别24例和30例,其中分别有9例和8例效价高于腹腔血.仅试管法IgM抗-A效价静脉血与腹腔血有明显差别(P<0.05),其余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腹腔血的血型抗体效价与静脉血有一定差异,但统计学无差别,考虑到腹腔血液的小凝块、溶血会对交叉配血结果造成影响,出于安全考虑,不宜将腹腔血液进行交叉配血.

  • HLA新等位基因HLA-B*13:42的确认及序列分析

    作者:王振雷;苏蔓;赵倩;胡光磊;李茵;王远花;郭霞;钱明明;赵佳

    目的 认定1个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新等位基因并分析其核苷酸序列.方法 应用PCR-SBT进行HLA常规分型发现1个与HLA-B*13相关的异常等位基因,用针对于B*13的位点特异性SSSP引物测序,确认与同源性高的HLA等位基因序列的差异.结果 发现1个标本的HLA-B位点核苷酸序列与所有已知HLA-B位点等位基因核苷酸序列不一致,与同源性高的等位基因B* 13:02:01的差异是在第3外显子445位的G>T,其突变导致密码子GCC>TCC,结果造成B*13:02:01氨基酸序列中125位的Ala丙氨酸(A)变为丝氨酸(S).结论 该等位基因为HLA-B位点的1个新等位基因,该基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 HLA命名委员会命名为HLA-B*13:42.

  • 血浆置换术在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应用

    作者:张军华;文贤慧;刘凤霞;马金旗;桂嵘

    目的 评价治疗性血浆置换(TPE)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本院神经内科和ICU 26例GBS患者进行基础治疗的同时进行TPE前后肌力变化,结合相关常规指标和生化指标,评估TPE的疗效,并同时观察TPE的副反应.结果 采取TPE后患者肌力平均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治愈率88.46%,总有效率100%.TPE相关副反应表现为轻度寒战、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现象,低血糖,发生率为7.5%.结论 TPE能够改善GBS患者相关症状,疗效肯定且副反应少,其治疗基本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临床用血评价考核客观指标的统计标准化及其应用

    作者:庄健美;黄俊;谈春荣;张金荣;唐丽珍;陈岩;于文娟;翟月萌;何欣

    目的 规范临床用血评价考核客观指标的统计,对比近3年各项考核客观指标结果,促进和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管理.方法 统计2010~2012年我院临床科室血液成分使用情况和临床医疗基础数据,分别定义、统计临床用血评价考核客观指标,并进行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 近3年我院血液成分总输注率分别为5.26%、4.83%、4.08%;红细胞输注率、血浆输注率、住院患者人均输血量、总手术及大中手术例均输血量均呈现明显下降;手术科室及全院自体血回输率显著升高.结论 规范临床用血评价客观考核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标准化的客观指标为建立和完善医院临床用血评价体系打下了基础.

  • CD40L在血小板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陈倩

    血小板输注是现代输血医学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但时常会伴随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研究发现,血小板不仅可参与止血及血栓形成,在免疫和炎症反应等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多项研究证实血小板促进免疫和炎症主要通过CD40配体(CD40 ligand,CD40L)和CD40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血小板源性CD40L是参与引起血小板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炎症介质之一.本文就CD40L在血小板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MICA抗体与器官移植

    作者:刘晓华;杜占慧;吴振军;焦淑贤

    MICA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链相关基因(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Ⅰ chain related gene,MIC)家族的1个成员.MICA蛋白可与C型凝集素样活化性受体NKG2D结合,从而调节多种免疫效应细胞的功能.近年来MICA在器官移植中的重要作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证实MICA抗体与肾移植的存活率下降有关.本文就MICA基因的多态性,MICA蛋白的表达,MICA抗体的产生以及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 对中国血小板免疫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作者:吴国光;申卫东

    血小板是血液的三大有形成分之一,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血脂代谢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2],血小板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已是现代输血医学和血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血小板的表面有丰富和复杂的抗原,其基因多态性又有种族和群体特征.由于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s,HPA)的免疫原性能通过输血、妊娠及药物等免疫因素而产生相应的抗体,血小板抗原和抗体间的免疫反应,有可能导致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后紫癜、各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临床问题,血小板免疫学学科(Platelet Immunology)的发展和应用,对提高血小板免疫异常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对提高血小板输血治疗的疗效,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血小板免疫学的专业人员在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抗体及其免疫反应特征,包括结构、功能、命名、检测和鉴定技术、临床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特别是通过富有成效的国际学术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使解决因血小板免疫介导带来的临床问题的能力(预防、诊断和治疗)与血小板输血医学的水平大幅提高.血小板免疫学也发展成为血小板免疫生物学学科,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3~6].2007 ~ 2009年,我国血小板免疫学专业工作者在受国际输血协会(ISBT)和ISBT血小板免疫学工作组的委托,成功主办了全球5大洲23个国家42个实验室参加的第十四届ISBT国际血小板免疫学研讨会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7,8],在国际血小板免疫学领域发出并增强了“中国”的声音和学术影响.这项国际学术活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血小板免疫学学科发展,国内一些实验室也开始积极开展血小板免疫学的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多项有意义的成果.

  • 美国FDA《血液机构计算机系统用户确认指引》之解读

    作者:兰长旺;郭永建

    血液机构计算机系统的确认工作既是血液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帮助血液机构制定与实施血液机构计算机系统确认程序,确保其符合软件确认、质量保证和软件工程质量管理的公认原则,美国FDA于2007年10月发布了行业指引《血液机构计算机系统用户确认指引(草案)》,2013年4月发布了该指引的正式文件[1].该指引给出了血液机构如何在将要上线运行的环境中对计算机系统实施确认的工作框架和要点,具有非常实用的参考和借鉴价值.现将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 以学科建设促进输血医学的发展

    作者:刘忠

    输血医学是1门多学科交叉的临床医学学科,同发达国家相比,尽管我国的输血医学起步并不晚,但由于始终发展缓慢,因而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既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上落后于临床医学其他学科的进步,也与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水平不相适应——其直接的表现是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液供应短缺,以及时有发生的输血传播疾病、血液不合理输注等不良事件,其深层次的原因不能不说与我国目前医学高等教育体系中输血医学教育的严重滞后与高层次、专业化的输血医学人才极其缺乏有关.在学科发展上,国外很多医学院都设有专门的输血医学部来支撑和推动输血医学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已有部分医学高校开始从事输血医学的高等教育.这说明开展输血医学高等教育,加强输血医学学科建设的意义已是中外的共识,而我国输血医学发展相对缓慢的现状,则凸显了加快、加强学科建设对于促进我国输血医学的发展具有的现实必要性及紧迫性.

  • 血液成分制备视频教学片的培训效果评估

    作者:林艳华;宋春明;杨建;胡克义;李晓华;徐晓红

    目的 考察视频教学模式对提升成分制备人员操作水平的作用.方法 将烟台市中心血站2012、2013年成分制备人员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带教老师传统带教的培训模式,实验组通过观看血液成分制备视频教学片,比较2组专项操作技能考核及员工对操作视频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7项成分制备技能考核成绩均值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视频教学片的形式对员工进行相关业务培训,有助于规范制备方法,有效提升制备工艺,为保证血液成分制备质量奠定扎实基础.

  • 1例自身抗体合并抗-Fvb的鉴定及输血治疗

    作者:余林;陈文珠;凤婧;朱凯;王海娟;陈剑

    目的 探讨自身抗体合并抗-Fyb患者抗体鉴定方法和输血治疗.方法 1名18岁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重度贫血拟输血治疗,血浆中检出不规则抗体,交叉配血主次侧凝集,经患者血清和吸收液和谱细胞分别做盐水和抗球介质的抗体鉴定实验,确认该患者体内同时存在自身抗体和抗-Fyb.结果 选择同种抗体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与该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后输注.结论 自身抗体合并抗-Fyb的准确鉴定是此类患者输血治疗的关键措施.

  • 低频率抗-Mur引起的疑难配血1例

    作者:吴红;唐绮;刘强

    目的 研究抗-Mur血型血清学特征,调查其在输血医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盐水法和抗人球蛋白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抗体鉴定,分析该患者抗体的特异性.用胰蛋白酶酶和木瓜酶处理后检测Mur抗原的活性.结果 在患者血清中存在Miltenberger亚血型系统抗-Mur.胰蛋白酶处理后,Mur抗原活性基本没有受到破坏,木瓜酶处理后Mur抗原活性被完全消化破坏.结论 在亚洲Miltenberger亚血型系统的抗体需引起临床输血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 双胞胎新生儿RhE溶血病1例

    作者:唐聪海;原敏;林小晶

    目的 探讨双胞胎新生儿RhE溶血病抗体与母体关系.方法 患儿血液溶血相关检测项目为微柱凝胶法直接抗球、抗体筛查;总胆红质、间接胆红质等.结果 双胞胎新生儿血型均为A型、RhE(+),DAT(+),血样均检测出Ig-G抗-E阳性.结论 母婴血型不合双胞胎子代Rh-HDN临床表现较重,通过换血治疗效果好.

  •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

    第一部分:《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以下简称《推荐方案》)及相关说明一、《推荐方案》应用范围1.ABO疑难血型患者紧急抢救输血2.ABO同型血液储备无法满足需求时患者紧急抢救输血3.RhD阴性患者紧急抢救输血4.交叉配血不合或/和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紧急抢救输血二、《推荐方案》启动指征由各种原因导致患者失血性休克或严重贫血,不立即输血将危及其生命,且在紧急输(备)血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本着抢救生命为第一要义的原则,立即启动《推荐方案》程序.

  • 多重PCR-SSP技术应用于HPA-1~17bw基因分型研究和广西壮族人群HPA多态性的分布

    作者:申卫东;李丽兰;廖燕;赵桐茂;吴国光

    目的 建立应用于HPA-1~ 17bw基因分型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广西壮族人群HPA多态性分布进行调查.方法 设计多种HPA序列特异性引物的组合,在1个PCR反应体系中同时扩增多个HPA基因,根据扩增片断的有无和大小,指定相应的HPA基因型,并以17例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提供的HPA参比DNA配组标本,以及100例已知HPA型的血小板供者的DNA标本作验证.使用验证后的技术对2659名无血缘关系的广西壮族人群展开PA-1~17bw的基因分型和抗原多态性研究.结果 建立了由16种PCR引物混合液,其中有6种多重PCR引物混合液组成的PCR-SSP反应体系,可用于HPA-1~17bw等位基因的检测.以HPA参比DNA配组标本,以及已知HPA型的供者的DNA标本的检测作验证,HPA分型结果完全一致;在2 659名广西壮族人群中各HP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HPA-1a和-1b为0.991 5和0.008 5,HPA-2a和-2b为0.956 9和0.043 1,HPA-3a和-3b为0.512 2和0.487 8,HPA-5a和-5b为0.985 0和0.015 0,HPA-6a和-6b为0.985 1和0.014 9,HPA-15a和-15b为0.5256和0.474 4;HPA-4、HPA-7~14bw、HPA-16~ 17bw只有a/a的纯合子;HPA-2~3、HPA-6bw以及HPA-15均存在a/a和b/b纯合子基因型个体.结论 多重PCR-SSP技术应用于HPA基因分型减少了PCR扩增反应数量,节省了人力、物力,HPA分型系统性强,可用于大量标本的HPA-1~ 17bw基因分型等研究和筛查工作;应用该方法研究证明广西壮族人群HPA多态性分布具有民族特征,有助于对壮族人群血小板免疫学特点的了解.

  • 广西地区汉、壮和瑶族人群CD36缺失结构实验分析和特征研究

    作者:钟周琳;申卫东;周燕;刘金莲;黎海燕;卢芳;吴国光

    目的 建立CD36缺失结构的试验鉴定方法,调查广西地区汉、壮、瑶族人群CD36缺失频率及分布特征.方法 建立血小板流式细胞荧光免疫检测试验(PIFY-FC)对广西地区4 621名无血缘关系的汉、壮、瑶等民族献血者血小板CD36的表达作筛查,以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固定试验(MAIPA)对初筛CD36缺失者复检,以单核细胞流式细胞荧光免疫检测试验(MIFT-FC)检测CD36缺失者的单核细胞CD36的表达,对CD36缺失型个体作缺失型的亚型分型及CD36缺失结构的研究.结果 PIFT-FC和MAIPA筛查出广西汉、壮、瑶族个体CD36的总体缺失率是4.13%(191/4 621),其中汉族人群的缺失率为3.59%(109/3 036)、壮族为5.76% (80/1389)、瑶族为2.38% (2/84).对其中117名CD36缺失个体分型检测:Ⅰ型CD36缺失的总体比例为41.03%(48/117),分别是汉族人群39.19%(29/74)、壮族43.90%(18/41)、瑶族50% (1/2);Ⅱ型CD36缺失的总体比例58.97%(69/117),分别是汉族人群60.81% (45/74)、壮族56.10% (23/41)、瑶族50% (1/2).结论 成功建立PIFT-FC、MAIPA和MIFT-FC试验;广西汉、壮、瑶民族人群间的CD36缺失结构有差异,壮族人群CD36缺失率较高,显示出其民族特征.

  • 抗-CD36介导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实验研究——附4例病例报告

    作者:吴国光;周燕;钟周琳;李丽兰;刘金莲;申卫东

    目的 对CD36(GPⅣ)同种抗体介导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4例中国广西病例作确诊试验.方法 应用血小板流式细胞荧光免疫检测技术(PIFT-FC)和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固定试验(MAIPA)检测及鉴定4名临床PTR患者血清中的抗-HPA和抗-CD36;以PIFY-FC试验和单核细胞检测流式细胞荧光免疫检测技术(MIFY-FC)检测CD36抗原在患者血小板及单核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和作CD36缺失的表现型分型.对患者CD36作基因序列分析和以DNA为基础的PCR-SSP技术鉴定并确认CD36基因突变点,以证实患者CD36的缺失.结果 4名PTR患者体内都含抗-CD36且均为CD36 Ⅰ型缺失者,患者CD36基因检测分别为1例380C>T、2例329-330 del AC和1例1156C>T基因突变.结论 确诊4例PTR均为抗-CD36介导;提示在临床遇到PTR病例时,鉴于中国人群有较高的CD36缺失率特征,除考虑HPA及HLA等的免疫因素外,应对抗-CD36介导的同种免疫反应而产生的血小板免疫异常予以重视,并给予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

中国输血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