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

中国输血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중국수혈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49X
  • 国内刊号: 51-13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王憬惺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用蒸馏水替代血浆溶解亚甲蓝进行质控的方法可行性探讨

    作者:李海云

    目的 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以下简称《规程》)附录F.19方法对我站病毒灭活血浆亚甲蓝含量项目进行检测方法验证和用蒸馏水替代血浆溶解亚甲蓝进行质控的方法可行性探讨.方法 分别检测含有已知浓度亚甲蓝的标准质控血浆固相萃取后比色、含有已知浓度亚甲蓝的水溶液固相萃取后同法比色和含有已知浓度亚甲蓝1%乙酸甲醇溶液同法直接比色,三组数据相比较,检验固相萃取操作对亚甲蓝萃取程度影响.结果 与含有已知浓度亚甲蓝的1%乙酸甲醇溶液直接比色相比,含有等量亚甲蓝水溶液和含有同浓度亚甲蓝的血浆经过Waters Oasis HLB小柱固相萃取到1%乙酸甲醇溶液中,再用分光光度计比色结果相比,亚甲蓝萃取率回收率在92.9%以上,且线性度好.结论 1)固相萃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亚甲蓝方法具有良好亚甲蓝回收率和可重复性,作为病毒灭活血浆中亚甲蓝含量常规质控方法是有效可行的.2)同样浓度的亚甲蓝蒸馏水介质和在血浆介质中固相萃取后检测得到亚甲蓝含量值基本一致,表明在血浆缺乏时,可用蒸馏水或1%乙酸甲醇代替血浆做亚甲蓝释放含量检测.

  • 甘露醇在冷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中应用的研究

    作者:于来水;康炜;宫本兰;周世航;李静旗;王雅卿;梁晓华

    目的 探讨在红细胞冷冻前、解冻洗涤过程中添加适宜浓度大分子细胞膜保护剂-甘露醇,提高冷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RBC回收率、降低甘油残存量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袋6d内制备的400 mL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离心去浆后等量分装(各100 mL)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在160 mL甘油化试剂、解冻第1次洗涤80mL 9% NaCl溶液、第2次洗涤200 mL0.9% NaCl溶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6%、1%、0.2%的甘露醇,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RBC回收率、甘油残存量、红细胞渗透脆性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并通过检测冷冻红细胞解冻洗涤过程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确定提高冷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RBC回收率的关键点.结果 实验组RBC回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 =20.727,P<0.05)、甘油残存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4.611,P<0.05)、红细胞渗透脆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317,P>0.05),冷冻红细胞解冻第1次洗涤后实验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t=-22.326,P<0.05),其余洗涤步骤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在160 mL甘油化试剂、解冻第1次洗涤80 mL 9% NaCl溶液、第2次洗涤200 mL0.9% NaCl溶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6%、1%、0.2%的甘露醇,红细胞回收率显著提高、甘油残存量显著降低、红细胞渗透脆性无显著性差异,冷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RBC回收率提高的关键点为解冻第一次洗涤过程.

  • 聚乙二醇消除乳糜血干扰ALT检测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霞;潘彤;李红珠;杨文玲

    目的 探讨乳糜血对ALT测定的干扰程度,以及聚乙二醇(PEG)的预处理效果.方法 从2012年10月~2013年3月血液常规筛查中随机收集甘油三酯(TG)正常的标本50份,其中30份用于配制不同浓度模拟脂血进行TG和ALT检测,用10% PEG处理不同浓度的模拟脂血并检测ALT.用不同浓度的PEG工作液对澄清组20份进行预处理并检测ALT.制备高、低值ALT混合血浆各11份分别进行PEG预处理方法的重复性评价.对临床检测中收集的乳糜血标本90例用10% PEG进行预处理并测定ALT,并与收集时的处理前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实际应用.结果 低浓度脂血对ALT检测无明显影响,脂血浓度为5%时对ALT检测产生严重干扰.不同浓度的PEG处理乳糜血效果不同,尤以10% PEG处理效果为佳.PEG处理法的不精密度均<15%.90例标本处理后ALT值均在正常参考区间内.结论 当模拟脂血浓度达到5%以上时,对ALT检测产生严重干扰.10% PEG可有效消除脂血对ALT检测的影响,处理方法的重复性也符合临床常规试验对精密度的要求.因此,PEG预处理可推荐作为实验室常规筛查方法.

  • 心理护理对消除献血大学生焦虑状态的影响

    作者:李爱华;杜美青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消除献血大学生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青岛市某高校18 ~22岁自愿报名参加献血的大学生172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6人,对照组86人.2组学生在采血前后分别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并进行评分.对照组学生常规采血,不做任何处理,观察组学生采血前对其进行心理护理,采血后2h内观察并记录2组学生的献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学生献血后SAS评分明显低于献血前,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P<0.05),对照组学生献血前后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P>0.05);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84,P<0.05),2均是女性献血反应高于男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 =4.22,5.99,P<0.05).结论 采血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消除大学生的焦虑状态.大学生女性是采血过程中心理护理的重点对象.

  • 新生儿溶血病换血疗法几种血液配型方案的疗效评价

    作者:马红丽;刘瑞玲;孙雪梅

    目的 探讨新生儿溶血病换血疗法几种血液配型方案的疗效评价,选取适宜的血液配型方案,提高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9~2013年68例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根据不同种类病因,选取适宜的血液配型方案,比较治疗前后Hb、血清胆红素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适宜的血液配型方案使68名患儿换血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分别下降64.90%、44.37%、62.61%;Hb数值换血后与换血前比较P<0.01;血糖检测换血后与换血前比较P<0.01,其他生化指标检测换血后与同组换血前比较P>0.05.结论 新生儿溶血病换血疗法,根据不同血型系统选取适宜的血液配型方案,能快速缓解患儿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对提倡优生优育政策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张松;常利;宋任浩

    目的 回顾分析本院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情况,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2月采用微柱凝胶法对10 146名预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筛查阳性者再用谱细胞做特异性鉴定.结果 1)在10 146名患者血液标本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61例,阳性率为0.601%.其中Rh系统占37.7%(23/61)、其次为MNS系统占16.39%(10/61);IgG类占67.21%(41/61)、IgM类占13.12%(8/61)、IgG+IgM类占19.67%(12/61).2)男性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0.446%(24/5 380),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o.776% (37/4 766),女性不规则抗体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61,P<0.05);有输血/妊娠史的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1.471% (53/3 602),显著高于无输血/妊娠史患者的检出率0.122% (8/6 544),差异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 =70.76,P<0.01).结论 输血前对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避免输入含有相应抗原的血液,对于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和提高输血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新疆地区回族、汉族人群HBV基因分型的研究

    作者:杨柳;张红梅;徐娇阳;王瑞;刘鸿春;邢彦超;余伍忠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回族、汉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特点,完善新疆少数民族地区HBV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对来自乌鲁木齐和伊犁地区的回族与汉族乙型肝炎患者共194名,收集血清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乙肝5项,测序方法进行HBV基因分型,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基因载量.结果 94名回族患者中各基因型比例分别为:B型7例占7.44%,C型66例占70.21%,D型21例占22.34%.100名汉族患者中各基因型比例分别为:B型23例占23%,C型57例占57%,D型12例占12%,B/C混合型8例占8%.汉族和回族中均以C型占优势,但4种基因型在汉族和回族中的总体分布不同:C型和D型在回族的分布频率>汉族(P<0.01),而B型和混合型在汉族中的分布频率>回族(P<0.01).HBV基因载量测定检测结果显示,回、汉民族间D基因型在HBV-DNA拷贝数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型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的4种基因型在汉族和回族中总体分布不同,2民族C型都占有绝对优势,但基因类型构成又各具特点,体现了本地区HBV基因型的地域分布和族群分布特点.

    关键词: HBV 基因型 回族 汉族
  • 临床输血病历持续改进调查分析

    作者:杨孝亮;刘蕴萍;周小琴;高春芳;王爱华

    目的 分析临床输血病历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规范临床输血病历的书写,预防和减少临床输血相关的医疗纠纷.方法 抽查本院2011~2013年临床输血病历每季度30份,根据《三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本)》(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部分)进行持续改进并分析研究.结果 输血病历相关缺陷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如2011年输血病历相关缺陷与改进中、改进后的合格率分别为70.9%、84.2%、92.5%;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改进规范临床输血病历,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能保障临床输血病历质量,做到更科学、更合理、更安全、更有效的临床用血.

  • 成都地区女性献血者HLA抗体分布

    作者:徐研;洪缨;万浬科;巩天祥;黄锦江;胥天宇;陈伯仁;刘胡敏;马婧

    目的 筛查女性献血者HLA-Ⅰ/Ⅱ抗体,了解成都地区女性献血者HLA抗体阳性率.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1月随机选取女性献血者298名献血者标本,采用HLA抗体筛查试剂盒,检测HLA Ⅰ/Ⅱ抗体.结果 筛查出阳性献血者74名(24.83%),其中HLA-Ⅰ单阳58人(19.46%),HLA-Ⅱ单阳7人(2.35%),双阳9人(3.02%).电话回访65名献血者,均有妊娠史,怀孕1次7人,2次21人,3次及以上36人,其中3人有输血史.结论 成都地区女性献血者HLA阳性率与部分地区报道一致,HLA抗体阳性构成比随怀孕次数增加而呈上升趋势.筛查有妊娠史女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HLA抗体十分必要.

    关键词: HLA抗体 TRALI
  • HLA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溶血病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昂;方奎明;粟玉萍;代敏;苏湘晖;刘锋;彭海波;易玲;胡滨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相关性.方法 对117例HDN患者和112例非新生儿溶血病(NHDN)标本,采用PCR-SSO方法对HLA-A/B/ C/DRB1/DQB1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研究其基因频率及疾病发生相对危险度(RR).结果 HDN患者中HLA-DQB1 *03∶01、HLA-DRB1* 12∶02的基因频率较NHDN显著性升高(P<0.05),其RR分别为1.721和2.598;扩展单体型A* 11∶01-B*13∶ 01-C*03∶04-DRB1* 12∶02-DQB1* 03∶01的频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2位点单体型DRB1* 12∶02-DQB1* 03∶01的频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HLA位点中含有DRB1* 12∶02及DQB1 *03∶01的HDN患者,其总胆红素升高较不合该基因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LA-DQB1*03∶01及HLA-DRB1* 12∶02与HDN的发生呈正相关,可能是其易感基因.

  • 116例单采血小板不足量采集原因调查

    作者:李雅静;戚海;张燕;常缨;张金彩

    目的 分析单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不足量采集的原因.方法 统计成分献血过程中发生不足量采集的献血者人数,并进行追踪调查.结果 单采血小板不足量采集率为0.65%(116/17 899).精神紧张性不良反应、枸橼酸盐反应、冲红、血肿、耗材管路问题、血小板体外聚集等是导致单采血小板不足量采集的主要原因.结论 采供血机构需进一步细化服务措施,重点加强对初次献血者的心理疏导以及对低体重或女性献血者的采集护理,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成分献血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 重庆市医院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作者:段惠玲;李忠俊;秦艳

    目的 建立重庆市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体系,规范临床输血检验质量的管理,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参照国家临检中心的质评方案,建立重庆市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体系,1年组织各医疗机构开展3次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活动,根据质评结果对各输血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质量、能力,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通过今年的质评活动基本上了解了重庆市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现状,首次质评活动有50家单位参加,参加单位在不断增多,开展的检测项目、检测合格率不断增加,不合适的检测方法的应用逐渐减少,检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 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活动的开展,确实能发现参评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采取改进措施,促进实验室检测质量和能力的提高.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应用于临床标准输注红细胞时间管理

    作者:卢尧;滕方;毕玉田;文爱清

    临床严格执行标准输血时间是保证患者输血安全的1项重要内容.利用失效模式与效应(FMEA)分析法前瞻性地找出红细胞输注不能达到目标时间的失效模式.每个失效模式采用严重度(S)、发生频度(O)和不易探测度(D)3个参数评估,由S、O、D相乘得到各自的风险优先数(RPN).针对RPN值高的失效模式优先制定改进措施,运用PDCA方法实现持续改进,缩短了红细胞输注时间,与标准时间符合率达到100%.FMEA能有效降低输血流程中错误或失误的发生频率,是可靠的降低医疗风险的管理工具.

  • 双因素理论应用于献血者再次献血激励机制的探讨

    作者:赵冬雁;纪方;何孟靖;陈涵;侯明;徐文;冯岩;高东英;刘江

    目的 探讨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相关因素,以建立有效的献血招募保留方式及与之相匹配的献血激励机制.方法 根据赫茨伯格双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理论,通过访谈法、问卷法,分析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相关因素.结果 其对470人进行调查,包括访谈20人、发放(及收回)问卷450份,得到有效问卷398份.根据访谈结果编制调查问卷,10个因素总得分排序如下:献血可以挽救生命(761分),适量献血无损健康(729分),采血耗材的安全性(723分),献血后的关爱活动(589分),志愿者的现场服务(576分),献血环境的设施(456分),献血后用血报销政策(453分),采血护士的操作技术(443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437分),献血地点的设置(364分);相关的激励因素排在前5位,相关的保健因素排在后5位.结论 激励因素能够带来满意感,保健因素可以消除不满,应用双因素理论将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相关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简化了献血动机的复杂性,对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罕见Xg血型系统抗-Xga 1例

    作者:侯玉涛;张亚臣;郑超

    目的 鉴定1例Xg血型系统抗-Xga并进行交叉配血.方法 采用血清学方法鉴定ABO和RhD血型,采用盐水介质和LISS-IAT法做抗体鉴定,采用Liss/Coombs卡进行交叉配血.结果 经鉴定抗体为抗-xga,患者与10位献血员进行交叉配血相合2人,相合者均为男性.结论 引起交叉配血不相合的抗体为Xg血型系统抗-Xga.

  • 137 Csγ射线辐照杀灭机采血小板中细菌的研究

    作者:肖洁;彭涛;宋建;张利;李静静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137 Csγ射线辐照对机采血小板中细菌灭活效果及对血小板质量的影响.方法 使用20、25、30、35、40 Gy剂量的137Csγ射线分别辐照含有(102~103)CFU/mL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机采血小板,检测辐照前后血小板中的活菌数量和理化指标pH、HSR、血小板大聚集率、CD62p+、Plt、MPV、PDW,并做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血小板经20、25、30、35、40Gy的137Csγ射线辐照后,铜绿假单胞菌菌落计数均值分别为314、236、226、160、102 CFU/mL;表皮葡萄球菌计数均值分别为1440、1 330、1 228、1 175、978 CFU/mL;肺炎克雷伯菌计数均值分别为942、860、750、622、450 CFU/mL.辐照后血小板中活菌数量相比辐照前均明显降低(P<0.05).不同剂量的137 Csγ射线辐照前后血小板pH、HSR、血小板大聚集率、CD62p+、Plt、MPV、PDW)辐照后变化不大(P>0.05).结论 20~40 Gy的137Csγ射线辐照机采血小板可较好杀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而对血小板质量无明显影响.

  • 郑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核酸检测的初步应用

    作者:赵红娜;王艺芳;葛文超;李俊英;李建斌;方建华

    目的 评估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经2个不同厂家试剂同时进行ELISA检测HBsAg、抗-HCV和抗-HIV1/2(除酶免双试剂阳性)后的56 480人次无偿献血者标本,采用罗氏Cobas' s201系统进行HBV/HCV/HIV联合核酸检测.先进行6人份混样(pool,MPX)检测,再对阳性的混合标本进行单检.对核酸检测阳性标本,本实验室用罗氏二代试剂和科华试剂进行定性鉴别试验的同时,送卫计委临检中心做罗氏定量鉴别试验和乙肝补充血清学试验.结果 56 480人次标本共检测了9 492个pools(混合标本),发现83个阳性pools(pools阳性率为0.87%).经拆分阳性混合标本发现46例阳性标本,其中27例阳性标本经Roche Cobas TaqScreen MPX Ver2.0鉴别:19例为HBV DNA+,1例为HIV RNA+;科华NAT试剂鉴别:15例为HBV DNA+,1例为HIV RNA+.26例标本(1例未送检)送卫计委临检中心鉴别:21例为HBV DNA+.其余标本未鉴别.结论 NAT能在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血液标本中筛查到核酸阳性标本,有效地避免了经血传播传染病的危险.NAT的常规开展可进一步提高血液质量及保障血液安全.

  • QPCR检测人细小病毒B19方法的建立及其在病毒去除工艺验证中的应用

    作者:许锬;吕家成;容新宗;黄琰;郑朝共

    目的 建立1种检测人细小病毒(B19)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应用于纳米膜过滤去除病毒的工艺验证,评价在血液制品生产过程中纳米膜过滤去除B19的效果.方法 用上游引物(P1)5’-GGC ACC TCT CAA AAC ACT-3’和下游引物(P2)5’-C CAC TCC TTG CTG ATA CTC-3’,在95℃ 3min、95℃ 10s 52℃ 10 s 72℃10S条件下扩增40个循环,建立检测B19的QPCR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专一性、重复性和灵敏性;后用该方法检测纳米膜过滤去除制品中B19的效果.结果 该方法实验内和实验间的精密度均<5%,低检测限为50 copies/μL;经检测纳米膜过滤可使样品中B19滴度下降3.8Logs.结论 成功建立了具有良好专一性、重复性和灵敏性的荧光定量PCR方法.

  • 维生素C对血红蛋白类血液代用品抗氧化效果的研究

    作者:段莹莹;方为茂;李燊;王红;刘嘉馨;赵红卫;杨成民;陈刚

    目的 探讨聚合人胎盘血红蛋白溶液(PolyPHb)保存过程中加入Vc的抗氧化效果及适条件.方法 以Vc为抗氧化剂,以固定变量的方法逐个研究溶液中Vc的加入量、pH、温度等因素对Vc抑制高铁血红蛋白(MetHb)生成的影响,并考察Vc在控制MetHb的同时对PolyPHb的结构、载氧活性及主要理化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 Vc的适加入量3≤Vc/Hb(摩尔比)≤8,pH7.5~8.0,在4℃保存抗氧化效果更好;特征光谱扫描、圆二色谱分析和养结合特性曲线分析:Vc作用前后PolyPHb的功能基团、高级结构和氧结合特性无明显区别.结论 Vc能有效抑制MetHb生成,并且对PolyPHb的结构和功能没有影响,可作为血红蛋白类血液代用品保存中的抗氧化剂.

  • 1遍ELISA+1遍NAT血液筛查模式的应用研究

    作者:冯秋霞;侯云;刘丽;杨忠思;许雷

    目的 通过对比开展“1遍ELISA+1遍NAT血液筛查”新模式前后HBsAg、抗-HCV和抗-HIV的反应性比率,比较新旧2种筛查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探讨新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1日~6月13日青岛市中心血站采用2遍ELISA 1遍NAT筛查了42 147例标本,6月14日~12月31日采用1遍ELISA 1遍NAT筛查了55 924例标本,比较采用新模式前后HBsAg、抗-HCV和抗-HIV的反应性比率,分析新模式中反应性标本在ELISA和NAT中的符合率.结果 1遍ELISA的HBsAg和抗-HCV反应性比率与2遍相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HIV的反应性比率明显低于2遍ELISA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IV的假阳性率为75%.采用1遍ELISA共检测出HBsAg、抗-HCV和抗-HIV ELISA反应性标本217例,3者的强反应性标本(OD=3.0)在2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93.94%、95.24%、100%,在HBsAg ELISA弱反应性标本中,2方法的符合率随S/CO值的增大而增高(0%~90%),灰区标本未检出核酸阳性,而抗-HCV和抗-HIV的弱反应性标本(OD<3.0)的符合率均为0%.结论 减掉1遍ELISA对HBsAg和抗-HCV的反应性比率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显著降低了抗-HIV的反应性比率,处于强阳性水平时,ELISA方法的检测结果与NAT符合率较高;ELISA弱反应性标本中2方法的符合率较低,减掉1遍ELISA对检测试剂和人员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ELISA NAT 无偿献血 HBV HCV HIV
  • 混合意外抗体分离鉴定与配血路径——附1例报告

    作者:莫春妍;赵阳;朱泽佳;张润清;姬艳丽;王贞;骆宏;魏玲;温机智

    目的 探讨疑难配血中混合意外抗体鉴定方法及配血方案.方法 鉴定红细胞血型,并对患者血清进行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再利用特定血型分型红细胞与患者血清吸收放散,放散液进行抗体鉴定.结果 患者血型为O型,ccDEE、JK(a-b+)、NN,患者血清与特定血型红细胞吸收放散后,放散液抗体鉴定结果为抗-Ce、抗-Jka、抗-M.结论 通过运用血清学实验确定抗体特异性,选择合理的配血方案,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血液,确保输血安全.

  • 输血对胃癌化疗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叶先仁;刘景福;陈玉娟;王娜;卢荣

    目的 探讨贫血的胃癌患者在化疗期间输血对其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63例接受化疗且治疗期间Hb低值≤100 g/L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包括输血在内的各种因素对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血(P<0.05,95% CI 0.226 ~0.762)和化疗前低Hb水平(P<0.05,95% CI 0.341 ~0.998)是影响化疗近期疗效的独立因素.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输血组生存率显著低于未输血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仅根治性手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化疗期间的输血是影响胃癌患者的化疗疗效以及生存率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 输血 胃肿瘤 化疗 预后
  • 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与安全输血

    作者:孔文兵;赖福才;彭道波;王梁平;赵晖;杨新革;陈春玲

    目的 分析不规则抗体产生的频率及其特异性,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配血不合的患者进一步的分析处理方法及有临床意义抗体的特异性鉴定,保证输血安全.方法 对临床申请用/备血的患者常规进行3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抗体筛选阳性/配血不合的患者加做自身对照试验,根据试验的结果进一步选择抗体特异性鉴定方法.结果 2 821例患者标本中检出不规则抗体24例,阳性检出率0.85%;2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中单纯自身抗体6例(25.0%);自身抗体+同种抗体3例(12.5%);单纯同种抗体15例(62.5%).检出的同种抗体中抗-E 9例,抗-D 2例,抗-M 2例,抗-Lea 2例,抗-A1、抗-Fyb、抗-Ec各1例.结论 做好不规则抗体筛查与特异性鉴定对安全有效输血非常关键,结合自身对照试验,有助于甄别自身抗体、自身抗体合并同种抗体和单纯同种抗体的情况.

  • 血栓弹力图在评估肝癌患者高凝状态中的作用

    作者:董晓锋;周健;兰帅奇;郝新建;叶昱坪;王艳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估肝癌患者凝血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肝癌患者316名,检测TEG、常规凝血试验和深静脉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根据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分为血栓形成组、无血栓组和对照组,比较此3组患者上述检查指标的差异.结果 血栓形成组患者与无血栓组比较q=14.706,血栓形成组与无血栓组比较q=20.7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检测参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TEG中R值升高提示患者处于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可能.

  • 免疫血液学研究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

    作者:王从容;兰炯采

    免疫血液学起源于研究输血配型时所涉及的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反应等免疫学问题,现在已经发展成为1个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多项知识框架的新兴交叉学科,它伴随着临床输血的历史而发展,是临床安全有效输血的保障.该学科主要的任务是利用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血型的多态性、遗传及血液输注、细胞治疗等方面的情况,将研究取得的成果用于输血前试验、疑难血型鉴定和疑难配血、输注无效、自身输血、新生儿溶血病、治疗性输血、细胞治疗等等方面来指导临床.

  • 综合标准化方法在血液专业标准体系规划研究的应用(下)

    作者:郭永建

    2.3.3 欧盟血液管理法规的配套标准欧盟制定了一系列与血液管理法规——欧盟指令(2002/98/EC)[11]——配套的实施标准和计划.2.3.3.1 血液成分制备、使用和质量保证指南 是欧盟部长委员会建议书[R(95)15][12]的技术附件,属于推荐性标准,涵盖输血服务机构所有血液成分制备、使用与质量保证有关的原理和标准,是输血服务机构编制标准操作规程的基础.指南基本上每2年更新1版,2013年版为第17版,包括2大部分:1)原理,共11章,主要阐述“为什么和如何”,也包括尚未整合到标准部分的内容,为政策制定提供背景信息,也是教育培训资料;2)标准,共10章,规定“必做”事项,是与欧盟血液指令相配套的“低标准”.该指南内容全面且详细,篇幅达500余页(表11)[13].

  • RhD抗原表达与CE抗原的关系研究分析

    作者:王志红;兰炯采;孙雪梅;吕冬冬;李慧晓

    目的 探讨D抗原表达强弱与RhCE抗原的关系.方法 采用微量板法对RhD阳性献血者检测Rh表型;抗球蛋白卡武法初筛RhD阴性标本进行确认并分型;吸收放散试验对经抗球蛋白法确认为RhD阴性标本进行Del表型筛选.结果 D抗原在Rh表型不同时与抗体的凝集强度的平均值有差别,测得的D抗原凝集强度从强到弱依次为DccEE> DCCee> DccEe> DCcEe> DCcee,各表型之间抗原凝集强度存具有统计学意义(F=2.945,P<0.05);不同D表现型的RhCE表型构成是不同的,具体表现为一般D阳性与RhD阴性相比,前者C、E抗原所占比例较大,后者c抗原所占比例较大,弱D和Del型这2种特殊D阳性则表现在,C、c、E抗原比例介于两者之间.结论 RHCE基因形成的抗原组合影响RHD基因表达D抗原,Cc,cc抗原组合的标本可能出现D凝集强度减弱或者极弱形成弱D或者Del型,甚至D抗原不表达形成D阴性.

  • 115例汉族献血者ABH分泌型与非分泌型的分布及其基因多态性

    作者:赵蒲宇;王峰;朱岷;曹克伟;兰炯采

    目的 对周口地区115侧非亲缘关系的汉族无偿献血者ABH分泌型及非分泌型进行血清学和基因分析,初步探讨周口地区汉族人群ABH分泌型及非分泌型的FUT2基因多态性特点,以及PCR-SSP技术在ABO疑难血型鉴定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留取115例随机无偿献血者的唾液和外周血样本.唾液标本采用凝集抑制试验检测分泌型和非分泌型;采用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设计A385T和G447A两对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和测序技术,对115例健康、无血缘关系的献血个体作ABH多态性分析.结果 1)经唾液凝集抑制试验检测,结果显示在整个检测样本群中,A、B、0和AB血型比例分别为26.96%、29.57%、30.43%和13.04%,其中分泌型82.61%,非分泌型17.39%.2)在分泌型人群中,A、B、0和AB血型比例分别为28.42%、29.47%、28.42%和13.68%;在非分泌型人群中,A、B、0和AB血型比例分别为20%、30%、40%和10%.3)在同种血型人群中,男女间血型物质的效价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ABO血型中,血型A物质的效价高于B和H物质的效价,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4)经PCR-SSP及基因测序技术分析,结果显示在整个检测样本群中,FUT2的385位核苷酸类型为A/A、A/T和T/T的分布比例分别为41.74%、33.91%和24.35%.5)在分泌型人群中,FUT2的385位核苷酸类型为A/A、A/T和T/T的分布比例分别为50.53%、41.05%和8.42%;在非分泌型人群中,FUT2的385位核苷酸类型均为T/T;在非分泌型的个体中,检测出447G/447A突变.6)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基因频率并进行Hardy-Weinberg吻合度检验,显示本组样本A385T和G447A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 1)在ABO血型系统人群中,多数为分泌型者,少数非分泌型者.2)在同种血型人群中,男女间血型物质的效价差异不显著;血型A物质的效价高于B和0物质的效价,差异显著.3)基因FUT2的385A/A及385A/T在血型物质分泌时起决定作用;样本人群中G447A突变对血型物质分泌没有影响.

  • 洛阳地区回族人群RHD基因Rhesus boxes研究

    作者:杨波;吕运来;兰炯采

    目的 探讨洛阳地区回族人群RHD基因Rhesus boxes特征,并判定RHD杂合性.方法 收集洛阳地区不同RhD表型的回族献血者血液492例,应用PCR-SSP技术检测RHD基因Rhesus boxes.结果 在425例D阳性标本中,同时检出Up box和Down box标本有352例(82.82%),为RHD +/RHD+纯合子;同时检出Hybrid、Up及Down box标本有73例(17.18%),为RHD +/RHD-杂合子.在弱D和Del标本中,同时检出Up box和Down box标本数分别为4例(44.44%)和4例(25.00%),同对检测到Hybrid、Up及Down box标本数分别为5例(55.56%)和12例(75.00%),未能单独检测出杂交Rhesus box.在42例RhD阴性标本中,同时检测到Hybrid、Up及Down box标本有3例(7.14%),仅检出Hybrid box标本有39例(92.86%),未能同时检测出Up box和Down box.结论 洛阳地区回族人群中RHD基因Rhesus boxes具有独特的分布特征,应用Rhesus boxes来确定RHD基因杂合性在临床输血和产前预防RhD新生儿溶血病有重要意义.

  • 不规则抗体筛查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秀华;杨惠宽;黄建云;高小华;魏亚明

    目的 探讨不规则抗体在不同病种中的分布规律,及大规模抗体筛查对安全输血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本院2008年8月~2013年7月所有输血申请的住院患者血样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结果 29808例申请输血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450例(1.51%),其中同种特异性抗体70例(0.16%),自身抗体380(1.27%)例.以抗体类型计,自身冷抗体333例、温抗体35例、特异性抗体70例,混合性抗体10例及药物抗体2例.同种抗体中男性占31.4%,女性占68.6%,性别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21.850,P<0.001).其中同种特异性抗体阳性中有输血史患者占90.0%,有妊娠史占57.1%.以病种计,以血液病的溶血性贫血多,占24.3%,其次是贫血与肿瘤,分别占21.4%和18.6%,各病种间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4.690,P<0.05).不同ABO血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间无显著性差异(x2=3.091,P>0.05).结论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检能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特别对血液病、肿瘤等患者,多次输血及多次妊娠史患者可以提前预警,以保证这些患者输血安全.ABO血型不同亚群间,抗体阳性比例无差别.

  • 人不是熊猫人血不是熊猫血

    作者:朱自严;郭忠慧;朱永明

    ABO和Rh是人类众多血型系统中具临床意义的两种.RhD(-)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相对较少(0.4%),社会上有人将RhD(-)血型称为“熊猫血”,暗示有RhD(-)血型的血液特别珍贵,RhD(-)血型的伤患者只能输RhD(-)的血液,而RhD(-)血型的献血者好平时不要献血,要留到需要的“关键时刻”才献血的错误观点.本文通过血型与稀有血型的定义,从遗传学与临床病理学的角度,分析了RhD(-)产生的原因、频率与临床需求量.并通过介绍血液的招募、采集、化验、制备、发放的整个过程以及献血伦理规范,论述了对RhD(-)常见的误解和不合理宣传.本文提倡,健康适龄的RhD(-)人士像其他血型的献血者一样,定期规律地参加无偿献血,这是保证RhD(-)血源合理库存、进而使RhD(-)患者的输血需求能及时得到满足的基本途径.

中国输血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