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

中国输血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중국수혈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49X
  • 国内刊号: 51-13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王憬惺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t分布在血液质量控制结果判定中的应用

    作者:郑井滨;张丽;毕聪玺;梁晓华

    目的 探讨t分布在血液质量控制结果判定中应用的可行性,寻求质控抽样的合理依据,提高判定可信程度.方法 以新鲜冰冻血浆中总蛋白含量测定为例,对比一般判定方法与t分布法对于结果判定的差异.结果 2种方法都可以对抽样结果进行判定(合格率≥75%,P25≥50 g/L),但t分布法对血液质量控制结果判定的可信度更高.结论 t分布法在血液质量控制结果判定中简单易行、高效,推理严谨规范、可信度高.

  • 盐城地区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初步调查

    作者:葛健民;黄宏亮;贾红志

    目的 了解盐城地区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制定献血者戊型肝炎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ELISA法检测献血者IgM/IgG抗-HEV,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献血者HEV RNA.结果 631名献血者抗-HEV检测未检出IgM +/IgG-者;检出IgM +/IgG+ 10例,阳性率为1.58%;检出IgM-/IgG+阳性241例,阳性率为38.19%;未检出HEV RNA阳性.结论 HEV在盐城地区献血人群中既往感染率较高,但是否对输血安全构成威胁还需进一步研究.

  • 医院血液库存量及库存预警机制的制定与应用

    作者:孙巍;王凤玲;吴寒

    目的 通过合理设定我院血液库存量,建立临床切实可行的库存预警机制,从而实现临床血源信息预警,规范调配血液,指导合理用血.方法 对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临床每日各型用血量、月用血量、离散度、用血频次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设定比较科学合理的血液库存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2012年5月-2013年6月用血目的数据,建立3级库存预警机制并制定每级对应措施.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每日用血情况具有不确定性,是偏态分布数据,按照百分位数来设定库存量更为科学.综合考虑各型每日用血量,每日不同用血量频次、大及小用血量、血液输注期效性等因素,制定出适合我院的基础库存量A:36 U,B:48 U,O:42 U,AB:12U;分析不同用血目的,制定3级预警机制,各级预警线下限为:1级预警线:A:12 U、B:16 U、O:18 U、AB:6U;2级预警线:A:18 U、B:22 U、O:22 U、AB:8 U,3级预警线:A:26 U、B:30 U、O:32 U、AB:10 U.结论 医院输血科要科学制定符合本院实际的血液库存,以大限度地合理有效使用血液;血液库存预警机制的实施,有效提高了临床在血源供应紧张时的应对能力,缓解了用血供需矛盾,降低了由此引发医患矛盾的可能性.

  • 南宁市无偿献血者归队策略及影响因素

    作者:庞栋;张翙;申卫东;邱昌文;陈悦;梁义安;黄金环;姜莹;农媛

    目的 建立本市无偿献血者归队模式,对影响归队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于血站管理信息系统SHI-NOW 9.0为平台,创建无偿献血者归队信息管理模块,以此筛选和回招符合本站归队条件的已往献血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1/2和梅毒抗体ELISA双试剂和NAT检测,符合献血标准者准许其归队献血,并统计分析影响献血者归队的主要原因.结果 在随机筛选573名符合归队体检的献血者中,共有216名归队抽血检查,187名为符合献血标准,体检合格率为86.57%,并已有102名共计125人次归队献血,归队献血人数仅占归队体检合格人数的54.55%,45-55岁年龄段及≥6次献血史者归队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及<6次献血史者.结论 本市无偿献血归队模式对维护献血者权益,保留固定献血者,缓解血液供求不足,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高校学生无偿献血数据分析及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曾毅;卢涛;淳洁;何秉洪;孙忠敏

    目的 分析既往10年本地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无偿献血数据,辅以随机问卷调查,了解高校学生参加无偿献血的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随机问卷调查及回溯性分析本地区无偿献血历史数据,统计高校学生参加无偿献血的既往信息.结果 2003-2009年高校学生参加无偿献血人数增长约1.3倍,2010年以后呈下降趋势;学生捐献血液的复检淘汰率在3%左右波动,显著低于血液复检总体淘汰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自愿参加无偿献血居首位为43.3%,集体组织、亲友带动及其它因素献血占比依次为23.7%、19.5%和3.6%,有9.9%的被调查学生未参加无偿献血;传媒信息对大学生无偿献血影响大,占比达44.5%,心理畏惧、安全担忧、献血服务、亲友意见等因素对高校学生献血意愿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依次为16.6%、13.7%、20.4%、4.8%.结论 高校学生是相对更加安全的献血者群体,但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此外,无偿献血动员和招募工作需要针对高校学生特点,做好相关普及,动员及服务.

  • 宜宾地区HIV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杨质英;朱平;蒋洪元;蒲美君

    目的 了解宜宾市普通人群HIV感染状况.方法 对本地区1992-2013年的HIV感染情况采用Execl统计,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1992-2013年共报告HIV感染病例2 236例,死亡630例,其中HIV感染者1 526例,死亡421例,艾滋病患者710例,死亡209例;感染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49∶1,20-49岁人群居多,占63.51%,>50岁病例逐年上升,占32.42%,职业以农民、家务或无业居多,本地户籍2 043例,占91.37%;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占89.67%.结论 本地区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快速增长,应加强健康教育和高危人群干预力度.

    关键词: 艾滋病 HIV 吸毒 血制品
  • 应用全自动凝聚胺微板法对武汉地区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

    作者:何鸣镝;林洋;许婷婷;张丽洁;任明;江梦天;沈钢

    目的 探讨武汉地区汉族人群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频率,分布和滴度特征.方法 应用全自动凝聚胺微板法对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进行抗体筛查;对于筛查阳性的标本运用抗球试管法进行抗体鉴定.结果 试验针对本地区共计20 000名无偿献血者进行了抗体筛查,检出不规则抗体42例,阳性检出率为0.21%(男性0.17%,女性0.27%);其中IgM抗体30例,IgG抗体12例:抗-M 15例、抗-P1 6例、抗-E 4例、抗-D 3例、抗-Leb3例、抗-cE 2例、抗-C 1例、抗-Lea1例、抗-Mur 1例;检出抗体效价从1-128皆有覆盖.结论 全自动凝聚胺微板法能有效的检出不同种类、不同效价的抗体,该方法快速、准确,经济、适合推广.

  • 我国血站富余分离血浆用于血液制品生产的思考

    作者:王娅;李长清;刘忠

    我国目前临床用血站分离血浆存在一定富余,由此引发将其用于血液制品生产的思考.如何在保障临床用浆和无偿献血公益性的前提下对临床用富余血浆进行综合利用,尚需解决法律、伦理、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对我国血站富余分离血浆用于血液制品生产的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管理模式及可行性进行了探索性思考和设计,可为血液资源的再利用提供参考.

  • 实施WHO血液安全战略,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作者:曹晓莉;叶世辉;张瑶婵;张泳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成员国,中国在全球血液安全方面一直接受WHO的帮助和指导.十几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加强采供血机构的设置、建设和管理.采供血机构严格执行法规和标准,坚持从低危献血者中采集血液,对所有捐献的血液进行输血传播传染病的筛查,并按规范进行血型、相容性实验及成分制备和质量体系建设,对临床开展科学合理用血的指导,以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充足性得到极大保证.

  • 血站物料分类编码初探

    作者:高岩;张秉鑫;杜莉;张倩

    目的 针对本血站物料现有分类和编码存在的问题,进行重新规划和分类,并定义编码.方法 按简单、易用、好记的原则,并从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符合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对物料重新编码,以便实现物料采购、库存、领用的全程跟踪与分析,并为供应链的高效、便捷运转打下基础.结果 建立了新的物料分类和编码的规则.结论 新的物科分类和编码方法更加科学,为物料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和血站开展的全面预算和成本核算,以及科研项目管理创造了相应的条件.

  • 单次输血诱发抗-Fya、抗-c、E和抗-Jka多系统抗体一例

    作者:侯玉涛;张烨;黄麗梅;蓝尹骏;林裕翔

    目的 对1例存在多系统血型抗体的患者血样做抗体鉴定.方法 采用盐水介质试管法筛选和鉴定IgM类抗体,用LISS-Coombs卡筛选和鉴定IgG类抗体,同时采用巯基试剂DTT破坏IgM抗体及酶处理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结果 患者血清中同时存在Duffy系统的抗体抗-Fya,Rh系统的抗体抗-c、E及Kidd系统的抗体抗-Jka.结论 抗体鉴定发现该患者单次输血后产生了多系统血型同种抗体.

  • Ael亚型血清学及基因型分析一例

    作者:刘培燕;韩斌;王明民;冯智慧

    目的 对本血站正反定型不符的1例献血者标本进行血清学疑难血型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分析.方法 常规血清学检测;PCR-SSP做ABO基因初步分型,并直接测序;单克隆测序检测标本DNA序列的单体型.结果 血清学结果显示标本正定型为O型,反定为A型;PCR-SSP结果显示标本基因型为O1/A型;直接测序和单体型测序结果显示标本基因型为Ael05/O102.结论 疑难血型鉴定有时需要结合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才能准确定型,此例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标本表型为Ael,其基因型为Ael05/O102.

  • 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输血前试验干扰两例

    作者:杨志钊;陈信;蒋旭;马庆宗

    多发性骨髓瘤是以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为特征的恶性浆细胞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因患者血液中存在大量异常球蛋白,常常干扰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等输血前试验.本文报导了本院近期发生的2例多发性骨髓瘤对输血前试验的干扰及解决办法.

  • 血细胞分离机在肿瘤患者生物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吴思梦;段小晶;张晋;王秋实

    目的 探讨血细胞分离机在肿瘤患者生物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40名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的肿瘤患者,分析采集部位,采集相关数据及终产品主要指标,采集的影响因素,单采对患者血常规的影响.结果 40名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其中34名采用肘正中静脉穿刺,2名贵要静脉,4名颈静脉置管.终产品的量(58.93±10.20)mL,处理的总血量(2 508.43±223.14) mL,抗凝剂使用量(233.65±20.70) mL,采集时间(112.5±13.46)min,循环数9-12.终产品WBC总数(2.09±1.24)×109,终产品CD3+ CD56+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7.25±4.43)%,终产品CD3+ CD56+细胞绝对值(1.67±1.40)×109.患者的Hot与单次循环处理血量呈负相关(P<0.01).单采对患者WBC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Hb及Plt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应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合理设置参数,选择适当穿刺部位,可以收集足够数量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于肿瘤患者自体过继免疫细胞的生物治疗.

  • 限制性发血在择期手术输血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孙波;刘术臻;张少强;杨元铭

    目的 探讨限制性发血在择期手术患者术中用血中的应用.方法 实验组: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3月的限制性发血(红细胞发血量≤2 U/次,血浆≤600 mL/次)择期手术患者85名;对照组:2013年同期非限制性发血(按临床预约量或术中取血量要求发血)择期手术患者85名;2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时长和术中失血量等都具有可比性.观察2组患者术中用血量和用血合理性(符合红细胞输注指征).结果 实验组红细胞备血量为345 U、实际发血量212 U、用血率61.4%,人均用血量为(2.5±0.6)U,有9例出现了不合理用血情况,不合理用血率为10.6% (9/85);对照组:红细胞备血量378 U、实际发血量372 U,用血率为98.4%,人均用血量为(4.4±0.9)U,有26例出现了不合理用血情况,不合理用血率为30.6% (26/85) (P <0.01).结论 限制性发血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手术用血合理性.

  • 白血病患儿骨髓及分离培养MSC的IL-6水平

    作者:李敏敏;邹亚伟;彭淑梅;黄冬平;陈华佳;陈福雄;王波

    目的 研究不同白血病患儿骨髓上清的白介素-(IL-6)含量研究其在白血病患者中的分布特点,研究不同患者MSCs培养液上清IL-6的含量研究不同患者MSCs上清的分泌特点.方法 白血病患儿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间充质千细胞,用流式细胞仪鉴定MSC表面CD105、CD73、CD90、CD45、CD34、CD14、CD19、HLA-DR抗原鉴定,酶联免疫法检测非白血病和白血病儿童骨髓上清及骨髓分离培养的MSC上清中IL-6的含量.结果 MSC阳性表达CD90、CD105、CD73,而CD34、CD45、HLA-DR、CD14、CD19、CD79a、CD11b则呈阴性.不同性别、年龄儿童骨髓上清IL-6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白血病患儿与处于完全缓解期的白血病患儿骨髓IL-6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初诊及骨髓未完全缓解的白血病患儿骨髓上清IL-6水平明显高于非白血病组及化疗后处于完全缓解期的白血病患儿(P<0.05);初诊及骨髓未达完全缓解白血病患儿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骨髓IL-6水平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P<0.05).处于完全缓解期的不同类型白血病患儿骨髓IL-6水平无显著差异,骨髓缓解及未缓解的低、中、高危患儿IL-6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儿的骨髓IL-6异常升高,与其白血病类型及肿瘤负荷有关联.

    关键词: MSC IL-6 白血病
  • 骨科手术中自体血回输对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

    作者:顾海慧;郑素娟;牟显尧;朱燕霞;李津婴;钱宝华

    目的 观察骨科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对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方法 30名骨科大手术患者,检测术前、术中自体回收血和自体回输血及术后1d红细胞渗透脆性(OFmix、OFmax和溶血率)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的变化.结果 术中回收血液与回输红细胞OFmix(0.41 ±0.04)与(0.47±0.05),MCV(89.53±3.57)与(91.77±4.1)比较,溶血率(29.50±14.06)与(9.92±6.12)比较,均为P<0.01;患者术前和术后1d血液比较,以上红细胞指标均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科大手术中,术中回收血液经离心洗涤后,回输红细胞溶血率显著下降,术中自体血回输对患者红细胞渗透脆性未产生明显的影响.

  • 两种红细胞制品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效果比较

    作者:王姣杰;李建斌;单泓

    目的 观察2种红细胞制品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疗效,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郑州某3家医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60名,随机分为A、B组,A组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B组输注洗涤红细胞,观察2组患者输血疗效及输血不良反应.结果 A组30名患者,有效16例,部分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B组30名患者,有效15例,部分有效8,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不良反应相似,发生率均较低,2组均未出现明确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 去白悬浮红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疗效确切,而且不会增加输血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考虑.

  • 连续3次输血引发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附1例报告

    作者:张利;朱国标;黄菲;甘新宇;徐弘;何花;于丽君;李翠莹

    目的 探讨该例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的发生机制,为该疾病的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查阅该病例相关的病程记录、输血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数据,诊断标准参照欧洲血液预警网络基于临床特征的TRAI诊断标准[1].结果 该患者在3次输注血小板治疗后出现的呼吸困难、低血氧浓度、双肺纹理增多等临床表现,符合TRALI诊断,同时表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该TRALI疑为患者淋巴细胞抗体与供者相应抗原结合引起.结论 TRALI为严重少见的输血不良反应,临床和输血科应加强认识,及时诊断治疗;加强输血治疗合理性论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不良反应及血液资源的浪费.

  • 血细胞病原体灭活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程珍珍;张博;钱开诚

    由于输血风险的客观存在,血液及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技术是从根本上彻底杜绝输血相关病原体感染,保证输血安全的可靠屏障.血浆病原体灭活已有亚甲蓝光化学等技术投入,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我们仅就血细胞病原体灭活技术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旨在明确这些技术的优劣势,希望能够为改进或开发新的处理技术指明方向.

  • ABO非同型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王同显;王明民

    2014年初,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发布了《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1],对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注血小板提出的建议有:“首选与受血者ABO/RhD血型同型血小板输注;在紧急抢救患者生命时,发现患者血型难以判断或血小板供应短缺时,可以选择不同血型的单采血小板输注;输注不同血型的单采血小板,应选择抗-A、抗-B效价≤64的供者,儿童应尽量减少血小板中的血浆量”等.2014年7月全国临床输血研讨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学锋教授做了“ABO非同型血小板输注的风险与可行性”的报告[2].由此看来,有必要对血小板非同型输注的问题进行探讨.

  • 人胚胎干细胞向嗜酸性粒细胞高效定向诱导分化模型的建立

    作者:潘旭;杨文钰;孙文翠;毛斌;郁金凤;路旭琳;黄淑;赖默温;周涯

    目的 建立从人胚胎干细胞向成熟嗜酸性粒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高效体外培养模型.方法 采用人胚胎干细胞与小鼠主动脉-性腺-中肾(mAGM)基质细胞共培养的方法,进行早期造血干细胞诱导分化,将诱导分化的造血干细胞进行悬浮培养,在含有血清的培养基中,分阶段添加不同细胞因子组合进行成熟嗜酸性粒细胞的定向分化和增殖.结果 获得从CD34+ CD45+细胞扩增了约651倍,且纯度高达95%以上,CD88+ Siglec-8+ EPO+的成熟嗜酸性粒细胞.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1种人胚胎干细胞高效定向分化为成熟嗜酸性粒细胞的模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嗜酸性粒细胞的早期发育调控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 人胚胎干细胞高效诱导产生巨噬细胞方法的建立

    作者:郁金凤;孙文翠;路旭琳;边国慧;潘旭;毛斌;黄淑;赖默温;周涯

    目的 利用人胚胎干细胞(bESCs)建立高效巨噬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体系,并与人脐带血CD34+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进行比较.方法 通过将hESCs与小鼠主动脉-性腺-中肾(mAGM)来源的基质细胞共培养产生CD34+ CD45+造血干祖细胞,在多种细胞因子的诱导下悬浮培养14 d,利用May-Grünwald Giemsa染色、流式表面抗原及功能检测等方法对我们培养的巨噬细胞和人脐带血CD34+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进行比较鉴定.结果 该方法可产生大量高纯度的巨噬细胞,成功的建立了体外高效诱导的巨噬细胞分化体系,并且该体系获得的巨噬细胞与人脐带血CD34+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具有相似的表型和功能.结论 建立高效巨噬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体系,为进一步研究人类巨噬细胞的早期发育和建立相关疾病模型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 人多能干细胞向造血细胞的体外诱导分化:方法和目标

    作者:马峰

    由于方法的不同,人类多能干细胞(hPSCs)在体外产生的各种造血细胞的成熟度和功能存在偏差.我们实验室建立了高效的hPSCs与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共培养产生大量造血干/祖细胞的方法.本专题就2种自然免疫相关细胞的早期发育和成熟,以及初期原始造血和成体造血的比较,建立了时序性地观察了hPSCs向造血细胞逐级诱导分化的方法.

  • 拟胚体培养体系中造血表面标志的变化及其向红细胞分化潜能的研究

    作者:路旭琳;郁金凤;孙文翠;毛斌;邹庆;潘旭;赖默温;周涯;李睛

    目的 探讨拟胚体(EB)造血相关表面标志物的变化及其向红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潜能.方法 利用悬浮培养体系使人胚胎干细胞(hESCs)形成三维囊状结构(EB),通过添加细胞因子BMP-4、SCF和FL使EB向造血前体细胞分化,通过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细胞发育各个阶段内皮及血细胞表面分子的变化情况以判断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采用胰酶消化处理的方武将EB消化为单个细胞并向红细胞诱导分化,在诱导的d7、d14、d21取样,流式检测分析红细胞的成熟程度.结果 在EB培养体系中,d6即可检测到造血前体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和CD31,且在EB培养的d6-d21,CD34+ CD31+细胞的比例逐渐升高,到d15达到顶峰(8.86%).在红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红细胞的纯度达73.22%,免疫荧光染色显示:ε亚基的阳性率为88% (424/482),γ亚基的阳性率为94%(326/347),而β亚基的阳性率为0% (0/167).结论 建立了1种EB悬浮培养体系和体外诱导红细胞的方法;EB的造血相关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呈现时序性变化,且由EB分化而来的红细胞具有早期胚胎红细胞的发育特点.

  • 欧盟血液机构良好实践指南与我国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比较(下)

    作者:郭永建

    1.6 血液采集、检测和加工1.6.1 献血者资格1.6.1.1 应当建立与实施安全献血者身份识别、健康问询和献血资格评估的书面程序,应当符合指令2004/33/EC附件Ⅱ和Ⅲ的要求(Directive/2005/62/EC/Annex 6.1.1),在献血者每次献血之前均应当执行这些程序.1.6.1.2 应当建立安全和唯一的献血者身份标识和关联方式,应当建立健全献血者和每次献血相互关联的机制.1.6.1.3 献血者来到血液机构时应当出示身份证件.所有献血者应当经过全面筛选和评估,确定其是否适合献血.

  •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体外扩增生成红系集落并构建红系祖细胞株的研究

    作者:孟强;王世春;王甜甜;陈艺心;张强;黄梅莓;赵树铭

    目的 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分化成为红系祖细胞并构建稳定的红系祖细胞株.方法 采用与滋养层细胞共培养的方式,添加10 ng/mL的TPO、5 U/mL的EPO、25 ng/mL的SCF、5 ng/mL的Flt-3、20 ng/mL的IL-3的诱导因子,诱导hiPSCs分化成为红系集落,构建稳定的红系祖细胞株;倒置显微镜观察获得的细胞株形态,瑞氏染色并计数,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结果 hiPSCs诱导构建的红系祖细胞株遗传性状稳定并可长期传代,细胞呈集落样生长,外观上与正常红系祖细胞无差异.分类计数构建的红系祖细胞株比例(%):P0与P5代细胞为84.90±4.93 vs 72.20±6.24(P <0.05);流式检测,hiPSCs诱导构建的红系祖细胞株细胞表面标志物CD235a阳性率(%)表达:P0与P5代细胞为3.02±0.75 vs 5.87±0.37(P<0.05).结论 诱导hiPSCs生成的红系祖细胞株在表面标志继承性和遗传性状方面都是稳定的.

  • 改良细胞因子鸡尾酒诱导肺腺癌细胞总RNA转染树突状细胞疫苗抗肿瘤效应的体内研究

    作者:黄琼;胡安群;王保龙

    目的 探讨不同细胞因子鸡尾酒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对裸鼠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从38名外周血于细胞移植术供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诱导成未成熟DC,将人肺腺癌细胞A549总RNA电转染入DC,分别用传统细胞因子鸡尾酒(IL-6、IL-1β、TNF-α、PGE2)和改良细胞因子鸡尾酒(IL-1β、IL-6、TNF-α、PGE2、poly Ⅰ∶C、CpG ODN)刺激DC成熟.致敏DC与自体T细胞混合培养,诱导产生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用流式细胞术鉴定T细胞表型,ELISA法检测IFN-γ、TNF-α、IL-4、IL-5和IL-10的分泌.建立肺腺癌A549荷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未成熟组、传统组和改良组(n=5),于肿瘤接种d15、d22、d29给予相应CTL治疗,测量肿瘤体积和重量,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肿瘤组织COX-2、VEGF、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CD3+CD8+T细胞表达率(%):未成熟组、传统组和改良组分别为35.00±3.24 vs 57.10±2.69 vs 63.98±1.96(P <0.05);2)IFN-γ浓度(pg/mL):3组分别为160.12±42.01 vs 263.17±55.30 vs 1 034.30±253.07(P <0.05);TNF-α浓度(pg/mL):3组分别为72.72±9.13 vs 65.20±8.03 vs 295.89±123.80(P <0.05);IL-10浓度(pg/mL):3组分别为7.26±1.76 vs 31.06±4.19 vs 44.01±12.12(P <0.05);3组IL-4、IL-5含量均未检测出,可见改良组T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的能力较未成熟组和传统组明显增强;3)经CTL免疫治疗后,裸鼠肿瘤体积(mm3):3组分别为512±33 vs 345±63 vs 203±52(P <0.05),且改良组抑瘤率大,为69.62%;4)改良组DC诱导的CTL明显上调Bax的表达,下调COX-2、VEGF和Bcl-2的表达.结论 改良细胞因子鸡尾酒诱导肺腺癌细胞总RNA转染的DC疫苗能诱导Th1型免疫应答及产生有效的抗原特异性CTL,对肺腺癌裸鼠移植瘤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 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地西他滨对SKM-1细胞P15INK4B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影响

    作者:丁倩倩;陈勤奋;王小钦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地西他滨(DAC)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白血病细胞株SKM-1 P15INK4B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数生长期的SKM-1细胞设4组,每组1×106个细胞,其中3组为DAC处理组,分别以1.5、3.0和6.0 μmol/L DAC处理SKM-1细胞48 h,另1组未加DAC的SKM-1细胞培养48 h作为对照组.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各组细胞P15INK4B基因甲基化情况,实时荧光RT-PCR相对定量法检测P15INK4B基因mRNA表达情况,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碘化丙啶(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早期凋亡情况.结果 1)对照组SKM-1细胞的P15ININK4B基因完全甲基化,3个DAC处理组的甲基化条带逐渐变浅,非甲基化条带出现并逐步加深;2)P15INK4B基因mRNA表达水平:对照组与DAC为1.5、3.0、6.0μmol/L的3个处理组分别为1.00±0.12与0.91±0.13、0.51±0.06、0.43±0.04(P <0.05),3个DAC处理组之间差异甚微(P >0.05);3) CFSE平均荧光强度(MFI):对照组与DAC为1.5、3.0、6.0 μmol/L的3个处理组分别为51.67±1.61与55.33±2.28、56.33±2.50、55.71±2.87,仅3.0 μmol/L组较对照组变化较明显(P<0.05),而各DAC处理组之间变化差异很小(P >0.05);4) G1期细胞比例(%):对照组与DAC为1.5、3.0、6.0 μmoL/L的3个处理组分别为55.78±3.61与48.12±2.93、51.69±1.60、46.71±1.54,S期细胞比例(%):4个组分别为44.22±3.61与51.88±2.93、48.31±1.60、53.29±1.54,其中1.5、6.0μmol/L组较对照组变化较明显(P<0.05),而DAC各处理组中,6.0与3.0μmol/L组之间具明显差异(P<0.05);5)早期凋亡率(%):对照组与DAC为1.5、3.0、6.0μmol/L的3个处理组分别为2.91±0.26与7.77±0.22、12.45±0.28、13.86±0.27(P <0.05),DAC各处理组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DAC能逆转SKM-1细胞的P15INK4B基因完全甲基化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SKM-1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分化阻滞在S期,同时促进细胞凋亡,并随DAC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尚未发现DAC逆转P15INK4B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同时使沉默的P15INK4B基因mRNA重新表达.

  • 福州地区献血者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基因型与S区突变的研究

    作者:涂东晋;赵亮;林授;林洪铿;沈晓丽

    目的 探讨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状况及其HBV基因型分布特征与S区氨基酸突变的情况.方法 应用血清学方法与核酸检测技术(NAT),对福建省福州市2011年11月-2013年3月的102 866(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做常规HBsAg筛查及HBV DNA检测,排除HBV血清学标志物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阴性标本,确定HBsAg-HBV DNA+为OBI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OBI标本做HBV DNA检测,S区基因采用巢式PCR扩增和序列测定,使用MEGAS.0软件对HBV基因分型和对S区氨基酸做突变分析.结果 2011年11月-2013年3月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标本共筛查出75例HBsAg-HBV DNA+ [0.073% (75/102 866)],其中OBI率0.064%(66/102 866);66例OBI标本中,抗-HBc阳性比例为93.94%(62/66),HBV DNA检出率18.18%(12/66),HBV DNA为(13-302) IU/mL,仅1例标本的HBV DNA> 200 IU/mL,15.15% (10/66)的OBI标本扩增出S区基因序列,其中B型7例、C型3例;突变分析发现在这10例中有7例HBV S区氨基酸发生突变,而其中又有6例的HBsAg抗原决定簇基因及周边主要亲水区域(MHR)发生氨基酸突变.结论 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存在一定的OBI感染率,其中抗-HBc阳性者比例占多数,OBI感染者的病毒载量低;HBV基因型主要以B型为主,HBV S区尤其是MHR的氨基酸突变可能是造成OBI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 钴60辐照对存储红细胞体内清除相关指标的影响

    作者:胡雪;陈里里;余泽波;李青;詹廷西;张国珍

    目的 评估钴60辐照对MAP保存液中红细胞体内清除相关指标造成的影响,寻找辐照促进红细胞在体内清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滤除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分3组:对照组不予辐照,即刻辐照组在采集后立刻辐照,14 d辐照组在保存14 d后进行辐照.在储存期的d1、7、14、21、28、35检测3组红细胞平均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刚性指数及丝氨酸磷脂(PS).结果 辐照后短时间内3组间MCV无差异,d14日起即刻辐照组与其它2组出现差异,且差异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大.14 d辐照组在辐照前MCV升高缓慢,辐照后升高加速,但至d35时仍低于即刻辐照组.这种变化规律同样可以见于红细胞刚性指数.PS呈缓慢升高,存储至d28天3组才开始出现明显差异,即刻辐照组PS阳性率高,对照组低.结论 钴60辐照可能通过影响平均细胞体积及红细胞变形性,促进红细胞体内清除,降低红细胞活力.辐照可促进丝氨酸磷脂缓慢外化,但在血液存储有效期内应该不是引起红细胞清除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 献血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邹文涛;何子毅;王庆;陈庆恺;邹姣丽;陆家海

    目的 调查东莞市及文献报道无偿献血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发生频率、类型,为电子交叉配血的开展提供基础.方法 2013年7月21日-2014年4月16对在本市无偿献血的献血者血标本进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其结果及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9 677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样中共检出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129例,其中男81例,女48例,总阳性率0.216%,国内文献报道了572 959例无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结果,检出193例阳性,阳性率0.034%,远低于国外报道的0.43% (P <0.01).IgM型不规则抗体95例,远高于IgG型34例(P<0.01),不规则抗体与效应细胞的凝集强度<“2+”的达到88.37%(114/129).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0.286%,显著高于男性0.189% (P <0.01).结论 本市无偿献血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216%,以IgM型抗体为主.考虑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开展电子交叉配时进行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选.

  • 储存的血小板中血小板微粒的获取及其止凝血功能研究

    作者:郑仙娇;王宗奎;刘凤娟;曾海军;林方昭;李长清

    目的 从储存的手工浓缩血小板中获得具有止血功能的血小板微粒(PMP).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常规储存1、3、5、7、9、11d浓缩血小板中PMP的含量;2 500 g离心30 min处理浓缩血小板,下层血小板沉淀用于检测离心剪切力对血小板CD62p及磷脂酰丝氨酸(PS)表达的影响,上层液离心获得PMP,流式细胞术及荧光底物法等分析评价所获取PMP颗粒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包括颗粒大小、表面蛋白受体和PS、凝血酶生成能力.结果 常规储存9d的浓缩血小板中PMP含量(2.51±0.47)%较储存1d的(1.79±0.29)%明显增加(P<0.05);离心剪切力对储存>8d的血小板CD62p及PS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离心获得储存9d浓缩血小板中的PMP直径为(619.81±196.15)nm,表面合有GP Ⅰ b(CD42b)、GPⅡb-Ⅲa(CD41/CD61)、P-选择素(CD62p)及PS;凝血酶生成试验证实PMP促进凝血酶生成的能力:总蛋白含量分别为0.1、0.4、0.8 mg/mL的PMP溶液对应的TTP值(min)分别为68.4±4.6、45.8±2.7、38.8±3.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0.0±2.8(P<0.05).结论 储存9d的浓缩血小板释放的PMP明显增加;通过离心方法可直接获这一储存时间段的PMP;所获得的PMP表面保留了与止凝血功能相关的糖蛋白和PS,初步表现出止血功能.

  • SOCS1基因调控未成熟DC及其预防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功能研究

    作者:王苑;张琦;张艳霞;张敬军;夏荣

    目的 构建慢病毒干扰的树突状细胞(DC)用于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法 通过慢病毒转染小鼠骨髓来源DC,构建过表达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SOCS1)基因的DC(DC-SOCS1).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慢病毒转染后的细胞SOCS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变化.通过脂多糖(LPS)刺激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DC-SOCS1是否依然保持未成熟DC(iDC)的特性.将C57BL/6小鼠分为4组(n≥5),DC-GFP组:输注DC-GFP+异基因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DC-SOCS1组:输注DC-SOCS1+异基因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iDC组:输注iDC+异基因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磷酸盐缓冲液(PBS)组:输注PBS+异基因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输注的异基因骨髓细胞量为1×107/只,脾细胞量为2×107/只,DC-SOCS1和DC-GFP的输注量为2×106/只.通过眼静脉将指定细胞输入各组实验小鼠体内,观察小鼠体重、外周血和靶器官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以微量标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各组Th1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 1)RT-PCR和Western blot均证实转染后DC-SOCS1细胞内SOCS1表达量明显提高,2)流式检测LPS刺激前后DC-GFP组、DC-SOCS1组和iDC组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量,CD80:LPS刺激前为25.34%、23.74%、29.16%,LPS刺激后为67.92%、52.17%、82.42%;CD86:LPS刺激前为46.61%、44.77%、46.18%,LPS刺激后为:80.47%、57.11%、74.10%;MHC-Ⅱ:LPS刺激前27.61%、23.67%、22.86%,LPS刺激后为:90.33%、48.57%、94.58%.3)移植后21 d各组小鼠血细胞恢复情况,WBC(×109/L):2.18±0.32、3.37±0.37、1.12±0.05、1.48±0.20;Plt:330.83±53.04、563.25±71.76、153.27±16.97、101.00±6.01;Hb (g/L):103.83±8.24、128.00±6.19、88.14±7.45、99.75±8.16(P<0.05).4)与DCSOCS1组小鼠相比,其他各组均有不同程度靶组织损伤表现:小肠绒毛断裂坏死,粘膜下层及肌层水肿;肺组织水肿,肺泡腔破坏以及炎性渗出;肝汇管区结构破坏,炎性细胞浸润,肝组织结构紊乱;皮肤出现表皮层水肿,胶原蛋白断裂等.结论 经慢病毒转染后的DC-SOCS1具有iDC特性并能够预防小鼠GVHD的产生.

  • 茂名地区无偿献血者72例HCV感染特征及检测效果评价分析

    作者:高艳;孙亚纯;李婷婷;陈龙菊;陆超劲

    目的 测定茂名地区部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献血者中不同感染状态比率及其分子特征,分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基因型分布流行特征及趋势,评价ELISA法检测血液HCV的效果.方法 对本地区献血者中抗-HCV检测呈反应性的血液标本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浆中病毒载量,同时采用巢式PCR技术扩增核酸片段,进而将血液标本分为病毒自然清除(RNA-/抗-+)与病毒血症(RNA+/Ab抗-+)2种状态,并分析2种状态在献血者性别方面的差异.HCV RNA阳性标本通过分析5'-NCR序列进行基因分型.比较ELISA与NAT检测方法的符合性.结果 72份抗-HCV呈反应性的标本中,病毒自然清除50份(69.4%),病毒血症22份(30.6%).22份PCR定量阳性标本中基因分型阳性17份,其中基因1型占17.6% (3/17),基因2型占11.8% (2/17),基因3型17.6% (3/17),基因6型47.1% (8/17),无法准确定型5.8% (1/17).试剂A检测呈反应性标本中核酸确认阳性标本占32.3%;试剂B为54.5%.女性病毒血症的比例(2/19)比男性(20/53)低27.2%(x2=9.637,P<0.05).结论 茂名地区献血者HCV感染病毒自然清除率约为69.4%,HCV基因型中6型为主要基因型,女性献血者更容易清除病毒.现行2遍ELISA检测策略安全有效,但同时存在特异性不高的弊端,实施ELISA加NAT检测的策略,更能保证血液的安全和降低检测假阳性.

  • 输血传播恶性疟疾实验室检测和溯源分析——附报告1例

    作者:黄萃;王晓光;赵龙友

    目的 通过对有输血史的恶性疟疾感染者进行检测和溯源分析,确定其传染源和传播方式.方法 对患者和为其输血的8名献血者血样进行疟疾快速检测、血涂片镜检和Real-time PCR检测,并对阳性血样进行分子溯源和基因分型.结果患者与1名非洲返乡献血者在疟疾快速诊断试剂检测、血涂片镜检和Real-time PCR 3项检测中,均显示为恶性疟阳性.两者血样SSU rRNA基因序列两两比对后同源性为100%,PfEMP-1基因分型显示受血者和献血者血样均为恶性疟原虫K1型和MD20型混合感染.确定该患者的恶性疟确因输入非洲返乡献血者的血液而感染.讨论 由于我国未将疟疾筛查列入献血前检测,因此境外返乡人员在疟疾潜伏期或复发期内参加献血易引起输血传播疟疾.采供血机构需仔细征询既往病史和外出史,并加强宣教,将经血传播的疾病控制在源头.

  • 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凝血因子Ⅷ含量动态分析

    作者:彭明喜;董国飞;汤晓娴

    目的 探讨存放时间和存放温度对新鲜冰冻血浆(FFP)融化后凝血因子Ⅷ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24份血型为B型的新鲜冰冻血浆在37℃水浴箱中融化后,每袋均分成A、B袋,A袋存放在室温环境(25℃)中,B袋存放于4℃冷藏箱内,在0、15、30、45 min,1、3、4、24h每袋各取样1次5 mL,立即用CA-1500血凝仪采用凝固法进行凝血因子Ⅷ定量检测.结果 FFP融化后凝血因子Ⅷ含量随存放时间延长而降低;同一时间点,4℃冷藏箱内存放的FFP其凝血因子Ⅷ含量衰变速度低于室温条件,且自45 min开始2袋衰变速度比较(P<0.05);同条件下凝血因子Ⅷ检测结果:1)室温中从30、45、60、180、240 min,24 h分别与0min(即融化时)比较(P<0.05);2)4℃冷藏箱内,从1、3、4、24h分别与0min比较(P <0.05);4 h室温保存下FFP所含凝血因子Ⅷ含量下降60%,4℃冷藏箱内FFP所含凝血因子Ⅷ含量下降40%.结论 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直接影响新鲜冰冻血浆(FFP)融化后凝血因子Ⅷ含量,为保证凝血因子Ⅷ输注效果,临床上应在FFP融化后尽快输注.同样凝血因子Ⅷ含量监测试验中应尽可能在FFP融化后立即测试,融化后超过30 min测试,结果将出现显著性偏差.

  • 凝血分析仪检测研制样品ATⅢ活性的适用性研究

    作者:廖颖;吴强;胡晓东;初毅波;孟延发;蔡骏

    目的 确认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配套检测试剂盒检测ATⅢ制备过程样的ATⅢ活性的适用性.方法 以ATⅢ工作参考品、Serpins血浆参考品、ATⅢ质控品及ATⅢ研制过程样作为测试样品,采用ACL7000检测ATⅢ活性,考察其准确性、精密度、线性和粗放性.结果 ACL7000检测ATⅢ活性的回收率在1.01-1.05之间;精密度在1.6%-4.1%之间、中间精密度在2.5%-2.9%;Serpins血浆参考品的直线回归系数r=0.997 6-1.000 0;ATⅢ工作参考品的直线回归系数r=0.977 4-0.9986;对同一S/D过程样品原倍和对倍稀释后的检测结果进行成对t检验,P>0.05,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凝血分析仪及配套试剂金进行ATⅢ活性检测可以满足ATⅢ制备过程中对活性的在线检测需要.

  • 不同钙剂对男性多次双份机采献血者影响的研究

    作者:熊恺轩;孙革;卢亮;张艳艳;夏祝天;伍娟;李金玉;庄乃保

    目的 研究口服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对男性多次机采献血者双份机采中血清钙、磷和甲状旁腺素(PTH)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男性多次机采献血者77例,随机的分为3组:未补钙组,葡萄糖酸钙组(采前20 min口服葡萄糖酸钙4支,元素钙360 mg),碳酸钙组(采前20 min口服碳酸钙2片,元素钙1 200 mg),检测献血者机采前-20 min)、机采开始(0 min)、机采中(40 min)、后(80 min)血清钙、磷和PTH含量,观察献血者的柠檬酸盐抗凝剂相关反应.结果 双份机采后,3个组的钙分别为(2.13±0.06),(2.23±0.07),(2.23±0.07) mmol/L;3个组双份机采后的PTH分别为(153±57),(121±35),(104 ±40)pg/L;机采中和机采后3组的钙、PTH比较,均为P<0.01;采集后碳酸钙组与葡萄糖酸钙组比较,血清钙和PTH比较,葡萄糖酸钙、碳酸钙组与未补钙组比较,轻度抗凝剂反应的发生率均为P<0.05.结论 口服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能有效稳定机采中血清钙,PTH的波动,献机采前20 min口服碳酸钙是值得推荐的.

  • 新乡地区献血者HPA1-18系统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庞桂芝;张趁利;孙学兰;郭喜彪;卢涛;娄白敏;贾春媛;张晨光

    目的 研究新乡地区固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HPA1-18系统基因多态性分布,为输血患者寻找相容性血小板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PCR-SSP法对150名固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标本进行HPA1-18系统的基因分型.结果 HPA1-18系统基因在本地区固定献血者中分布频率分别为HPA-1a0.990和-1b 0.010,HPA-2a0.947和-2b 0.053,HPA-3a0.376和-3b 0.624,HPA-15a0.476和-15b 0.524;其余HPA系统只检测到a等位基因,故其基因频率均为1.000.结论 HPA-2、3、15系统杂合度较高,抗原分布不配合率相对高,在临床配合性血小板输注中必须加以重视.

  • 利用国产IVIg分离纯化抗-Aβ初探

    作者:辛叶;曹海军;叶生亮;李长清

    目的 利用国产IVIg初步探讨抗-Aβ的分离纯化技术.方法 首先,用人工合成的人源Aβ1-42进行聚合以制备Aβ寡聚体并通过SDS-PAGE对其进行鉴定.其次,通过偶联缓冲液(0.6 mol/L柠檬酸钠、0.2 mol/L碳酸钠,PH:10)将制备好的Aβ偶联到UltraLink Biosupport凝胶上,然后将稀释后的IVIg加入到偶联好的凝胶上,经过平衡(0.1 mol/L PBS,PH:7.4)、洗涤(0.1 mol/L PBS,PH:7.4)、洗脱(0.1 mol/L甘氨酸缓冲液,PH:2.2),从而分离纯化出抗-Aβ.后,通过ELISA和SDS-PAGE鉴定纯化出的抗-Aβ抗体.结果 聚合的Aβ1-42除了合有少量尚未聚合的单体外,主要为不同分子量的寡聚体(如:三聚体、八聚体、十二聚体等).所获得抗-Aβ回收率为21.1%、比活为9 671.9 ng/mg、提纯倍数为248.结论 使用离心柱法亲和层析可从国产IVIg制品中分离纯化出抗-Aβ.

  • 临床输血质量与教育培训管理系统电子平台构建及其应用

    作者:庄健美;谈春荣;张金荣;唐丽珍;陈岩;于文娟;何欣;翟月萌

    目的 构建基于Web的“临床输血质量与教育培训管理系统”电子平台,促进医院临床输血管理体系和用血文化建设.方法 运用医院现有HIS系统局域网资源,建立基于Web服务技术标准和系统架构、具有独立服务器地址的电子平台;实施全院医护工作站对临床输血管理及教育培训门户网页的即时浏览;实施临床用血评价考核客观指标等内容公示;实施授权质量和技术记录的电子化、格式化、标准化.结果 “临床输血质量与教育培训管理系统”电子平台使用3年,软硬件运行可靠,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及教育培训管理内容逐步丰富,输血科与临床科室沟通更便捷.结论 基于Web的“临床输血质量与教育培训管理系统”电子平台能够促进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和临床合理用血文化建设.

中国输血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