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

中国输血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중국수혈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49X
  • 国内刊号: 51-13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王憬惺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应用秩和比法综合评价采血组业务工作

    作者:水波;毛桂平

    目的 应用秩和比法对本站各采血组业务工作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选取5项评价指标来综合评价采血组工作,以本站2013年业务数据为资料,进行评价排序和分档.结果 按照采血区域划分为7个组,采血组业务工作好的是GC组和ZY组,各项考核指标均较高;其次是GL组、WEM组、ZGL组、XX组,属于中等范畴,较差的是LHK组.结论 秩和比法可以客观评价多项指标的综合排序和分档情况,有利于血站质量的科学管理.

  • ELISA试剂加样后比色程序的应用探讨

    作者:赖英映;周巧珍;王锐

    目的 探讨抗-HCV ELISA试剂在稀释液加标本后进行比色程序设置的CUT OFF值的适宜性和比色程序的必要性.方法 运用Liswell实验室软件,对不同血清标本(正常、脂浊、溶血)和质控品标本用抗-HCV ELISA试剂进行加样分析,观察其吸光度变化和CUT OFF值.使用L-J质控图对不同批号的试剂、质控标本的吸光度设置质控框架.结果 不同状态的血清标本、质控品比色OD值差异较大,正常标本、脂浊、溶血标本、质控品标本的OD均值分别为0.812、0.923、0.864、0.442.加样后比色环节对不同批号的试剂使用相同的质控品,批间无明显差异,CV值均<3%,应用L-J质控图可以预防和纠正加样偏差.结论 微量加样的ELISA试剂应用加样后的比色程序,对血清标本和质控品标本应设置不同的CUT OFF值.

  • 新型装杯方法制备血液对离心破损的影响与分析

    作者:文净平

    目的 探讨在血液制备时,采用2种不同的血液装杯方法对离心破损的影响.方法 用足量采集的全血,采用不同装杯方法进行正确离心,比较血袋破损的比例.结果 传统装杯方法离心的破损率为0.11%,新型装杯方法离心破损率为0.006%,且悬浮红细胞质量抽检所有项目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使用新型装杯方法制备和离心,能有效避免血液破损现象发生,能杜绝因离心破损而导致的血液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损失,确保制备的血液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无偿献血赠送保险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胡宇;何敏静;张晓繁;陈宝葵;朱海英

    目的 分析顺德区无偿献血赠送保险的实践效果.方法 根据2008-2013年保险赔付的情况,分析献血送保险的意义及作用.结果 献血送保险逐渐被献血者所接受,有87.85%的献血者满意送保险的活动,至2013年双人份单采血小板的比例增至52.93%,保险报销金额基本稳定在一定的水平.结论 保险作为意外的补偿机制逐渐被献血者所接受,献血者的保险意识有待提高.

  • 农村抗-HIV阴性既往有偿献血者HBV、HCV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邓莉平;熊勇;王胜勇;李继武;桂希恩

    目的 了解湖北农村既往有偿献血者(FPBDs)中乙肝、丙肝的流行及疾病现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37名FPBDs外周血中抗-HⅣ、抗-HCV、HBsAg;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外周血HCV RNA,PCR扩增HCV core区分析HCV基因型.结果 本组农村FPBDs的抗-HIV阴性率100% (237/237)、抗-HCV阳性率为54.85% (130/237)、HBsAg阳性率6.75% (16/237),其中4例同时合并HBV、HCV感染.单一抗-HCV阳性患者中,HCV RNA仍为阳性者74.60% (94/126),丙肝的自发清除率为25.4% (32/126).HCV基因分型成功的83例中,HCT-1b型占71.1% (59/83)、2a型25.3% (21/83)、1b/2a型3.6% (3/83).肝功能异常者占32.54%(41/126),其中HCV RNA阳性者ALT异常率明显增加.上腹部彩超检查107例:脂肪肝19.62%(21/107)、肝硬化9.34%(10/107).结论 湖北农村既往有偿献血者中,乙肝并未造成大流行,但丙肝的感染率明显增高,部分病例已进展至肝硬化,亟需采取措施,加强对该人群丙肝筛查.

  • 洛阳地区重复献血人群分布状况统计分析

    作者:马红丽;吕运来;朱丽莉;郑备战;何苗;刘静

    目的 了解洛阳地区2008-2013年重复献血人群的构成分布特点,为建立一支快速有效的固定献血者队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本地区2008-2013年重复献血人群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3年重复献血次数占51.6%.重复献血人群中男女比例为1.99:1;35-46岁年龄组高79 379人次(38.3%);职业划分中农民占比例多63 228人次(30.5%);文化教育统计初中及以下人群比例多为77 740人次(37.5%).结论 应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学校、医疗机构等高学历人群的无偿献血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适龄公民参与无偿献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临床医生输血不良反应认知情况调查

    作者:林强;王秋实;徐昕;王大南

    目的 调查临床医生对于输血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 自行设计临床医生输血不良反应认知调查问卷,经专家审查和修改后在1个月内先后2次对50名临床总住院医师进行预调查,然后采用方便随机、匿名的方式对140名临床医生进行正式调查.结果 2次预调查的复测信度为0.88,第1次预调查的平均区分度0.344,平均通过率0.499.正式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40份,回收115份,回收率82.1%,有效问卷101份,有效率87.8%.得分低4分,高20分,平均得分12.58±3.50,正确率57.20%.平均得分在性别、年龄、工作职称、工作时间、每月输血次数、参加培训次数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得分较低的答题涉及的输血不良反应是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含铁血黄素沉着和全身过敏反应.结论 临床医生对于输血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明显的不足,医院管理者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医护人员输血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改进目前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 2008-2010年绵阳地区献血人群HBV流行情况分析

    作者:曹汝安;文秀琼;黄梅;王憬惺;刘鱼;何苗;曾沛斌

    目的 统计分析绵阳地区献血人群2008年1月-2010年12月HBV的流行率、新发率,评估HBV在该地区的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100 429人次献血者人口统计学资料、2轮第3代ELISA试剂初筛和确证数据.分别计算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的HBV流行率,利用文献报道的新发率评估模型,评估重复献血人群的新发率.结果 2008年1月-2010年12月绵阳地区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人群的HBV流行率依次为0.97%和0.04%,重复献血人群中的HBV感染新发率为0.32%.结论 绵阳地区献血人群具有较高的流行率和新发率,可能引起较高的HBV输血残余风险,应考虑采用第4代ELISA初筛试剂和核酸检测(NAT)降低该地区的HBV对血液安全的影响.

  • 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IV阳性结果分析

    作者:陈道斌;符慧杰;唐秋萍

    目的 通过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的抗-HIV检测,对抗-HIV阳性献血者的人群结构和相关感染途径进行分析,了解献血者HIV的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降低经输血传播HIV风险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献血前在现场进行抗-HIV金标法快速检测,献血后用2家ELISA试剂进行双试剂筛查及NAT筛查,将初筛结果为阳性的样品及时送检确认,对确认阳性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中心2006-2013年无偿献血者抗-HIV筛查检测中,共发现抗-HIV初筛阳性218例,WB确证抗-HIV阳性87例.抗-HIV阳性献血者中,年龄在20-30岁的占59.8%;职业结构中,工人占比率较大(占27.6%);学历结构中,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占56.3%;性别结构中,男性占89.7%.属固定献血者范畴的有5例.传播途径中,以男男同性性行为为主(MSM),占49.4%,其中年龄在20-29岁29例,共占MSM的67.4%.结论 8年来,本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I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且具有年轻化和男性化的特点,传播途径以MSM为主,已经波及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提示在完善血源招募服务工作的同时,加强献血者HIV防护知识的宣教不可忽视.

  • 武汉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保留策略

    作者:陈涵薇;林卉;谢松丽

    目的 探讨和实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方法和保留策略,稳步提升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尤其是定期献血者队伍的人数,确保及时充足安全单采血小板的临床供应.方法 调查2007-2013年单采血小板采集量,2012-2013年不良反应例数.采用电话,定期发纸质信件,短信群发,进高校讲座宣传等招募方式,优质的献血服务,大型节假日特殊活动等保留策略,使猷血者队伍逐步扩大.结果 单采血小板采集人次数从2007年5 789人次增长到2013年32 502人次(增长了5.61倍),采集制备量从8 817单位增加到了42 030单位(增长了4.77倍).通过优质服务、过硬的操作技术和有效的献血不良反应预防措施,2012-2013年成分献血不良反应率<0.1%.2007年以来100%自愿无偿成分献血完全满足临床需要.结论 献血者的招募需要持续跟进,采用多种方法才能提高招募效果,更重要的是优质的献血全程服务和过硬的操作技术是献血者保留的重要手段,双管齐下,才能逐步扩大稳定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

  •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与漏报情况调查及对策

    作者:唐聪海;林小晶;胡晓明;原敏

    目的 调查本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及漏报情况,规范输血管理工作,提高安全输血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096名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漏报率.结果 1 096名输血患者共计输血3583次,有81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过敏反应68次占77.78% (68/8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13次占22.22%(13/81).各种血液制品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比率依次是单采血小板7.44% (32/430),血浆3.36% (32/953),冷沉淀3.03%(3/99),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0.67% (14/2 101).其中只有23次有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反馈至输血科,回报率只有28.40% (23/81),漏报率71.60% (58/81).结论 输血不良反应漏报率较高,仅凭不良反应回报单不能全面反映实际发生情况,应加强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监控,提高规范用血意识,促进医疗安全.

  • 找准要素 凝聚共识 推进文化创新着陆——血站共有文化体系构建探析

    作者:王双林

    员工的事业信仰、社会大众的信赖与支持,对于采供血机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社会转型期一些消极因素对无偿献血公益事业带来的影响,采供血机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以文化为引领的破解方案,即弘扬主流价值观,构建一套以“业、诚、善、和、义”为核心要素的文化体系,以达到对内凝聚员工,对外塑造品牌,开辟无偿献血及采供血事业发展新境界的目的.

  • 军队采供血机构临床输血管理系统的应用体会

    作者:傅明玮;谭春泽

    针对现在血站管理已全部进入电子化时代的现状,血液管理信息化更是成为保证日常工作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输血管理系统是一个紧贴军队血液管理平时战时一体化的系统,在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提高血液信息化管理水平上及输血科工作质量与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 建立临床输血审核制度的探讨

    作者:徐卫平;施素月;王凌峰

    目的 审核临床输血申请单,以规范输血申请单的填写,防范医疗纠纷,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方法 制定临床输血申请审核制度,建立临床输血申请审核记录.结果 审核输血申请单8 039份,填写规范的5 949份,占74%,不规范填写2 090份,占26%;不规范的输血申请单在执行输血审核制度后,由66.2%(1 383/2 090)降至9.3%(195/2 090).结论 输血审核制度是规范临床合理用血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 低浓度HIV窗口期标本的检测——附1例报告

    作者:查祎;姚凤兰;王瑞;葛红卫

    目的 利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认1例低浓度HIV RNA窗口期献血者的感染状态.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记试验(WB),以及定性、定量核酸检测(NAT)方法,对低浓度HIV RNA窗口期献血者不同时期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在定量NAT检测无法检出的情况下,采用probit分析方法,估算该献血者初次献血时血液中病毒载量.结果 献血者首次献血标本检测结果为血清学ELISA检测阴性,核酸定性试验为反应性,随后进行的核酸定量试验和血清学抗体确认试验,二者结果均为阴性.对随访后的标本进行的血清学和核酸检测的结果均为阳性,确认为血清学转阳.采用probit分析方法估算出该献血者初次献血时血液中HIV病毒载量约为9.3 IU/mL.结论 该献血者是l例病毒载量极低的-HIV窗口期献血者.对于低浓度的HIV窗口期标本,不同核酸检测模式的检测能力有所不同.

  •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对血浆HBV前S2基因降解的研究

    作者:曹鸿霖;黎淦平;涂传清;刘宜仲;张爱芬;曾凌晓

    目的 探讨亚甲蓝处理HBV血浆前S 2抗原(HBV PreS2-Ag)与其DNA降解的关系.方法 将乙肝表面抗原和前S2抗原均阳性的血浆,分为未处理组,亚甲蓝处理0、5、10、20、35 min,共6组,每组20mL.ELISA检测处理前后pres2蛋白变化;设计多对引物,含重叠区,检测pres2基因DNA完整性.结果 亚甲蓝能降解DNA序列,并且呈现区域特异性.结论 亚甲蓝在基因水平灭活病毒,并且呈现核酸序列特异性,对pres2蛋白含量没有影响.运用核酸检测技术,对评价血浆HBVpres2基因病毒灭活效果的有一定的意义.

  • 血筛ALT临界值变更对血液安全影响的分析

    作者:冯惟萍;秦龑丽;王玮蓉;那玲梅;潘登;魏山仪;胡立捷

    目的 分析兰州地区血液筛查ALT临界值变更前后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探讨ALT临界值变更对血液安全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2013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分析ALT临界值变更前后不合格率的变化情况和ALT异常与肝炎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 ALT临界值变更后,单项ALT不合格率明显下降;ALT数值介于(40-50) U/L的标本经核酸检测,HBV DNA和HCV RNA结果均为阴性;ALT合格组与不合格组中肝炎标志物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HCV的感染不是献血者ALT异常的主要原因;结合核酸检测结果,本次血筛ALT临界值的变更不会对血液安全造成影响,同时降低了血液的报废率.

  • FⅪ缺陷症的基因突变研究——附1例家系报道

    作者:程晓文;邢志芳;闻才李;张慧

    目的 通过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Ⅺ(FⅪ)缺陷症家系中FⅪ基因突变的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定量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FⅪ促凝活性(FⅪ∶C)和FⅪ抗原(FⅪ∶Ag).以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细胞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扩增FⅪ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系列,对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 先证者的FⅪ∶C和FⅪ∶Ag均为1%,先证者的F11基因第4号外显子区的第12 222位核苷酸,存在T→C的杂合突变(p.Leu78Pro).结论 FⅪ基因Leu78Pro杂合突变可能是导致先证者FⅪ缺陷的分子发病机制.

  • 南京地区汉族人群编码LW血型基因ICAM4多态性研究

    作者:肖建宇;王思思;陈青;李平;黄成垠;姚根宏

    目的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南京地区汉族人群编码Landsteiner-Wiener(LW)血型的ICAM4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4)基因的多态性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进行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南京地区102位汉族献血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ICAM4基因全部外显子,并对其编码LW血型LWa/LWb抗原多态性的外显子1进行测序.结果 102例献血者LW血型基因型除1例为LWa/LWb的杂合子外,其余均为LWa/LWa纯合子,未发现LWb/LWb纯合子.结论 测序是研究LW血型基因多态性的有效方法,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LW血型的等位基因以LWa为常见.

  • 硫酸铜法筛查献血者Hb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郑井滨;毕聪玺;张丽

    目的 探讨硫酸铜法检测血红蛋白在献血筛查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硫酸铜和血细胞计数仪对1238名献血者筛查标本进行检测,以血细胞计数仪法为参考计算硫酸铜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硫酸铜法共检测到不适宜献血人数为23人(占1.9%).其中检测女性献血者标本的灵敏度为99.0%、特异度为77.3%.硫酸铜法检测能否通过与RBC、Hb、HCT、MCV、MCH、MCHC各参数均有一定关系(P<0.01).结论 硫酸铜法可以用于献血者献血前筛查,但方法特异度较低,血红蛋白浓度在110-120g/L之间时该方法分辨能力较差,筛查不够全面.

  • 血液HIV、HBV和HCV筛查策略的探讨

    作者:黄成垠;蒋昵真;陈显;朱绍汶;胡文佳

    目的 比较2种ELISA试剂加1种NAT试剂与1种ELISA试剂加1种NAT试剂筛查血液HBV、HCV、HIV的实验效果.方法 以126 457(人)份献血者标本为检测对象,采用A、B2种国产ELISA试剂平行检测其抗-HIV-1/2和抗-HCV,A、C2种国产的ELISA试剂平行检测HBsAg,以1种进口的NAT检测系统及配套试剂检测HBVDNA、HIV RNA和HCV RNA.对ELISA单试剂反应性、NAT阴性的标本做血清学确证试验,阳性者给予追踪随访.结果 在本组献血者标本中共检出ELISA单试剂反应性、NAT阴性标本的比例为2.78‰(352/126 457),血清学确证试验阳性率0.13‰(17/126 457),其中抗-HCV:A试剂反应性79例,确证试验(RIBA)阳性1例,随访3个月后仍为阳性;B试剂反应性36例,RIBA阳性4例,随访3个月后,4例中RIBA试验1例转为阴性,1例转为不确定,2例仍为阳性.HBsAg:A试剂反应性比例为0.88‰(112/126 457),确证试验(中和试验)阳性率0.09‰(11/126457),有8例实现成功随访,3个月后2例转为阴性,1例转为A和C双试剂反应性,但NAT阴性、中和试验阳性,5例仍为A试剂反应性及中和试验阳性、但4例NAT转为阳性;C试剂反应性比例0.03‰(37/126 457),中和试验阳性率0.01‰(1/126 457),3个月后随访仍为阳性.抗-HIV-1/2:ELISA单试剂反应性、NAT阴性比例为0.69‰(88/126457),确证试验(WB)均为阴性.HBsAg ELISA A试剂反应性、NAT阳性比例0.04‰(5/126 457);未检出抗-HIV-1/2、抗-HCV ELISA单试剂反应性伴NAT阳性标本.结论 1种ELISA试剂加1种NAT试剂的血液筛查模式,其HCV和HBV的残余风险高于2种ELISA试剂加1种NAT试剂,而2种试剂模式检测HIV的残余风险没有差别.

  • 用合成肽制备鼠源性抗-GPB单克隆抗体及特性鉴定

    作者:郭忠慧;李勤;王晨;朱自严

    目的 用合成肽作为免疫原,制备针对血型糖蛋白GPB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方法 合成人血型糖蛋白GPBs上1段由GPB蛋白第17-36位氨基酸构成的肽段17TKSYISSQTNGETGQLVHRF36,用钥孔虫血蓝(KLH,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载体蛋白联接的合成多肽免疫BALB/e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鼠源单克隆抗体,经选择培养和有限稀释亚克隆后,ELISA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健康小鼠腹腔接种阳性杂交瘤细胞,制备小鼠腹水,谱红 细胞凝集试验、酶处理红细胞、特定稀有血型红细胞凝集试验,以及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Blotting)等技术鉴定抗体特异性;鼠源mAb亚类试剂盒鉴定抗体IgG亚型.结果 ELISA筛选获得阳性单抗细胞株1株,经鼠源mAb亚类试剂盒鉴定,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属于IgG3,Kappa型轻链.其小鼠腹水制备液与所有谱红细胞在盐水和抗鼠球蛋白介质中均产生凝集(包括Ss,SS,ss,MM,MN,NN表型),与稀有的MkMk细胞不发生凝集.腹水制备液与经木瓜酶、菠萝酶、无花果酶和胰蛋白酶处理的O型红细胞反应,凝集强度与非酶处理红细胞无明显改变.Western-Blotting杂交试验显示小鼠腹水稀释液与红细胞膜蛋白的杂交条带位于GPB的位置.结论 制备1株可分泌抗-GPB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 慢性HCV感染者白细胞介素(IL)家族部分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研究

    作者:陈琦;杨茹

    目的 探讨慢性HCV感染者感染慢性化产生与白细胞介素(IL)家族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慢性HCV感染者及健康人群的血液标本各40人份,ELISA法检测血液中IL-2、IL-4、IL-5、IL-6、IL-12、IL-18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结果 HCV感染者和健康人群的IL-2、IL-5、IL-18 (pg/mL)分别为:0.28±0.44 vs 1.37±1.36、75.83±37.22 vs 43.78±34.45、633.17±174.75vs122.47±32.25(P <0.05).结论 Th1和Th2型细胞因子都参与了HCV慢性化的进程,IL-2、IL-5、及IL-18在导致HCV感染慢性化进程中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

  • 添加不同比例的MAP保存液对拉萨地区悬浮红细胞保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钟锐;刘华;王红;李晓娟;岗拉美多;贺曾;张警丹;韩玎玎;刘嘉馨

    目的 比较添加不同比例的MAP保存液对西藏拉萨地区悬浮红细胞的保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西藏自治区血液中心采集的400 mL全血(共6袋),每袋平均分成2份,每份再分别离心分离去除血浆,按全血与保存液的不同比例包括4∶1和4∶1.5,每份红细胞分别加入50 mL(对照组)和75mL MAP保存液(实验组)制备得到悬浮红细胞,每份分别分装到4个50 mL小袋,于1、7、14、35 d分别检测血常规、pH值、全血粘度、电解质、葡萄糖、乳酸、游离Hb、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变形性等指标.结果 在保存d1,实验组的红细胞数、Hb浓度、Hct、血液粘度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66±0.49)vs(6.72±0.68)×1012/L,(178.2±13.03)vs(212.6±14.2) g/L,(63.7±5.9)%vs(53.7±4.7)%,(6.99±1.82)vs(11.60±2.86)10s-1,至保存末期,两组仍保持这一规律.尽管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红细胞变形指数和渗透脆性在保存期间差异不大,但在保存的d1和d7,对照组的溶血率仍明显高于实验组,分别为(0.070±0.039) vs(0.045±0.039)%和(0.116±0.066)vs(0.070±0.055)%.另外,在排除红细胞浓度的影响后,保存过程中对照组的葡萄糖的代谢速率仍明显快于实验组,为(2.43±0.66)vs(1.93±0.41)mmoL/L/1012个红细胞.结论 2组悬浮红细胞相比,添加正常比例1.5倍的MAP制备的西藏拉萨高海拔的悬浮红细胞的红细胞数、Hb浓度、Hct和血液粘度都明显降低,有利于临床输注.除此之外,红细胞保存液的增加有利于减缓葡萄糖的消耗和减少溶血,对高海拔地区悬浮红细胞的保存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眉山地区汉族人群LW基因的全基因测序及多态性分析

    作者:张小庄;田力;宋宁;张嵘;王珏;刘忠

    目的 通过对整个ICAM4基因测序,调查其在眉山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提取眉山地区200名无血缘关系的无偿献血者DNA,通过PCR扩增和测序完整ICAM4基因(包括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与标准序列比对,确定基因型,并探索是否存在突变.结果 200名献血者测序结果表明,LW血型基因型都是LWa/LWa,并未发现LWb等位基因,全ICAM4基因序列未发现突变.结论 此次研究所有的无偿献血者的LW等位基因都是LWa,未发现LWb等位基因.该结果得到初步结论为LW血型系统在眉山地区汉族人群中以LWa为主,LWb为罕见等位基因,其血型系统在眉山地区在输血中可能不具有太大的临床意义.

  • 157例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相关因素的回顾性调查

    作者:王维娜;邢志勇;闫沛云;毛中华

    目的 探讨影响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的相关因素,以提高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输血治疗的30 367患者的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输血史、输血前用药、血液制品、原发疾病及输血不良反应第1症状在不同时间段的发生情况,做回顾性调查分析与统计学比较.结果 本组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的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率为0.52%(157/30 367),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的第1症状主要为发冷发热[占54.1% (85/157)]、荨麻疹或面部潮红[占35.7% (56/157)];发生在<15和≥15min的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33.4% (53/157)vs 66.6% (104/157)(P<0.05).输血前用药病历占输血总病历的41.1%,输血前有、无预防性用药者的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女性受血者、输注全血者、输血≥3次这及恶性疾病患者的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率较高(P<0.05).结论 输血前预防性用药不宜常规使用;女性患者、输血≥3次者和/或恶性疾病的患者输血治疗时需要医护人员加强监护,避免输注全血,而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成分血输注,以减少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 地中海贫血患者Rh配型输血研究

    作者:党鑫堂;伍昌林;彭进;吴筱莹;李妙珊;朱奕;邵超鹏

    目的 本文探讨我国地中海贫血患者Rh配型输血的可行性.方法 对40例B-地中海贫血患者采用PCR-SSP技术进行RhCcEe基因分型,连续至少3个月采用微柱凝胶卡方法筛选供者进行CcEe同型输血,其中1例ccEe和2例ccEE表型患者,当供者筛选超过30袋无同型血时,输注CcEe或CCee供者红细胞.3个月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卡式CcEe检测,并与配型前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7例完全同型输血的患者,卡式CcEe结果清晰,无自体细胞与供者细胞分层现象,提示基因分型结果未发生假阳性或假阴性.另外3例无法每次同型输血的患者,卡式检测CcEe抗原时,再次出现分层现象,结果无法阅读,但对比基因分析结果,可清楚判断患者近期所输供者血的CcEe表型与实际相符.结论 RhCcEe基因分型技术可应用于长期依赖输血的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Rh配型输血,地贫患者的自身细胞并不影响微柱凝胶卡RhCcEe血清学检测.

  • 恶性实体肿瘤贫血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杜驰;李海军;蔡明伟;林芳

    目的 探讨恶性实体肿瘤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科收治的824名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恶性实体肿瘤,尤其是消化道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分析其相关因素,并总结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贫血(Hb≤110 g/L)的发生率为48.67% (401/824),发病患者年龄>60岁,肿瘤TNM分期为Ⅲ+Ⅳ期、Karnofsky评分<60分、接受抗肿瘤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以及合并低蛋白血症使恶性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机率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和恶性实体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生的相关性强;单独分析消化道恶性实体肿瘤,发现女性、临床分期、低蛋白水平和抗肿瘤治疗是消化道实体肿瘤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恶性肿瘤贫血患者接受贫血干预治疗的比例为63.01%(253/401),其中输血比例为23.44% (94/401).结论 低蛋白血症、Karnofsky评分、抗肿瘤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肿瘤的TNM分期均和恶性实体肿瘤的贫血相关;女性、临床分期、低蛋白水平和抗肿瘤治疗是消化道实体肿瘤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可据此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纠正患者的贫血状态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降低临床用血量,节约医疗资源.

  • 234例不规则抗体性质分类与临床输血对策

    作者:曹国平;罗云;丁婧;韦颖;张美英;丁晓红;陈男

    目的 探讨不规则抗体性质、分布特点以及临床输血安全性与应对策略.方法 对43 420份血型鉴定与备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阳性标本以谱细胞鉴定与效价测定,同时检测其红细胞上特异性抗原.结果 检出不规则抗体234例,其中158例在血型鉴定时出现异常凝集反应.MNS系统67例中抗-M59例,Rh系统64例中抗-E 46例,Lewis系统32例中抗-Lea29例、其中22例红细胞上含A1抗原,复合抗体21例,全凝集等不明抗体43例.结论 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54%,其中67.52%影响ABO反定型结果,抗-M、抗-E和抗-Lea是临床输血中的3大主要不规则抗体,复合抗体占8.97%,其与杂合子谱细胞凝集强于纯合子谱细胞.Lewis抗体与A1抗原关系密切.增加Rh(E)、M抗原常规检测项目并同型输血,将有效降低不规则抗体的产生以及由此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

  • 低效价不规则抗体漏检及其与无效输血的关系研究

    作者:侯金友;李君;卢焱坤;张秀梅;张晓磊;刘蕾;邹红蕊;曹立瀛

    目的 低效价不规则抗体漏检及其与无效输血的关系研究.方法 采用模拟试验筛选检测低效价不规则抗体的敏感方法;分析比较无效输血组与有效输血组相关临床因素;比较无效输血组与有效输血组用敏感方法检测的抗筛结果.结果 抗体效价为2时,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开始出现漏检,抗球蛋白增强法无漏检;抗体效价为1时,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漏检例数增高,抗球蛋白增强法对低效价不规则抗体检出效果好.红细胞输注无效率为15.0%(181/1 207),46例无效输血组与1 026例有效输血组性别和年龄比较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0.05);妊娠次数、输血次数比较统计学处理有差异(P<0.05).46例无效输血病例检出不规则抗体37例,2例抗体效价>2,10例抗体效价为2,25例抗体效价为1,低效价抗体导致的无效输血率为76.1% (35/46).结论 低效价抗体漏检是无效输血的原因之一,建议对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抗体筛查采用抗球蛋白增强法.

  • 恶性肿瘤输血研究新进展

    作者:唐求;尹建平

    几十年来,输血对恶性肿瘤生存与复发负面影响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报道是有争论的.但近输血与肿瘤复发的动物模型、导致肿瘤复发和转移的血液基因蛋白质分子提供了可信证据.本综述归纳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报道,总结某些血型抗原与某些恶性肿瘤易感性关系,分析输血对恶性肿瘤特异性影响和临床结局的相关性,讨论恶性肿瘤输血风险及并发症、输血适宜性及输血策略,提出恶性肿瘤输血应该从自由性输血转变为限制性输血的建议.

  • 英国《大出血患者血液管理实用指南》主要内容及其启示

    作者:郭永建

    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新近发布了《大出血患者血液管理指南》[1](以下简称《指南》),针对医疗机构关于大出血患者救治的组织、大出血的识别、输血支持、止血药物使用以及临床常见大出血的救治特点等方面提出30多条推荐意见,还附有关于输血后勤支持和实验室管理的附录.《指南》以循证输血医学为基础,是英国大出血患者救治的国家指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将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 A/B弱表现型临床表述方式及输血的建议

    作者:徐华;张印则;周华友

    ABO弱表现型目前常用的鉴定方法为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但过细的亚型分类会造成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困难,并可能耽误临床患者的及时救治.我们建议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必对血清学亚型分类,而使用描述性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来发放检测报告,如A弱、B弱、A弱B等,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按相容性输血原则,交叉配血后开展输血治疗,及时为患者提供所需血液.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配血试验

    作者:兰炯采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红细胞输血前必须作3项试验——血型鉴定(ABO,RhD)、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1].输血前3项试验是确保安全有效输血的3道防线,其中尤以配血试验为重要.只要配血真正相容没有满检,即便患者和供者的血型不相同(例如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时,患者为A型、RhD阴性,因无同型血而准备输O型、RhD阳性红细胞),患者抗体筛查阳性(例如患者含抗-E,但是供者红细胞不带E抗原),输注成分血(红细胞)也是安全的[2].反之,只要配血不相容,即便患者和供者的血型相同[例如患者和供者ABO定型格局都为正定型抗-A(+)、抗-B(-),反定型A细胞(-)、B细胞(+),尽管患者和供者都定为A型,但是患者可能为A2型,供者可能为A1型),患者抗体筛查阴性(如果患者含抗-A1,O型抗体筛查细胞会漏检ABO亚型抗体),输注成分血(红细胞)也是不安全的.所以在临床输血中,一般要坚持“配不上血,决不输血”的原则.

  • 郑州地区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室间质评结果回顾性分析

    作者:方建华;王艺芳;张燕

    目的 通过分析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室间质评的血清学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反馈结果,及时找出实验室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提高血筛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对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血液筛查实验室2011-2014年参加CITIC的血清学检测和2013-2014年参加CITIC的病毒核酸检测EQAS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2年EQAS血清学检测中,4项指标结果均与参考结果一致;2013年,抗-HCV结果出现2个假阳性,HBsAg结果出现1个离群值,HIV Ag-Ab结果出现3个离群值和1个不正常结果;2014年,HIVAg-Ab结果出现4个不正常结果;梅毒抗体均与参考结果一致.2013-2014年的血清学检测EQAS离群值及不正常结果率分别为9.33%、5.33%,与2011-2012年结果相比有所增加.在NAT EQAS结果中:2013年所有核酸检测结果均与参考结果一致,2014年EQAS核酸检测结果离群值和不正常结果率为4.44%.结论 参加CITIC EQAS可以发现实验室检测过程中的问题,很客观地评价实验室的检测能力,确定检测试剂的有效性和可比性,提高血液检测水平.

  • RHCE基因编码区全长测序方法的建立

    作者:易品;吴大洲;彭进;伍昌林;党鑫堂;李剑平;张印则;徐华;黎诚耀

    目的 建立简易的RHCE基因编码区全长测序方法.方法 依据RHCE基因序列的特异性,设计10对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RHCE基因的10个外显子,同时再设计10条测序引物用于测序.将该方法用于检测3例Rh阳性标本、1例Rh阴性标本、1例D-表型标本及1例弱E表型标本.结果 10对特异性引物在统一的PCR条件下成功扩增出RHCE基因的10个外显子,3例Rh阳性标本及1例Rh阴性标本的测序序列与RHCE基因标准序列一致;D-标本PCR扩增和测序结果显示缺失第3、4和第5外显子,提示该个体携带一种新的由RHCE/RHD基因交换形成的等位基因RHCE-D(3-5)-CE;弱E标本测序结果发现在第5外显子存在一处碱基突变(762G>C),其他外显子测序结果未发现变异.结论 RHCE基因编码区全长测序方法可用于一般实验室进行RHCE基因测序.

  • 单细胞巢式PCR检测RHD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建强;吴大洲;张印则;周华友;徐华

    目的 建立单细胞巢式PCR检测技术,用以检测单个细胞的RHD.方法 采用稀释法获得单个细胞,直接提取DNA,根据RHD特点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凝胶电泳观察结果,将扩增产物测序以检测扩增的目的基因.结果 通过巢式PCR,阳性对照可以获得明显的目的产物,阴性和空白对照无扩增产物,10份Rh阳性单细胞检测标本均能检出RHD.结论 建立的检测RHD单细胞巢式PCR检测技术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应用于生殖医学等领域,为预防Rh新生儿溶血病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 RhD抗体ssDNA适配体结构分析

    作者:张印则;吴凡;苏宇清;梁延连;庄乃保;徐华;周华友

    目的 预测RhD抗体核酸适配体序列库中优势适配体,为实验室验证做准备.方法 对以RhD抗体为目标靶分子而筛选出的适配体序列库做克隆测序;使用Clustal Ⅹ软件对阳性克隆子序列做同源性分析;使用DNAfolding form在线分析工具对阳性克隆子碱基序列做小自由能及二级结构分析.结果 RhD抗体28个阳性克隆子碱基序列按照基序的不同可分为3个家族,家族1和2中的适配体又可分为不同的亚家族;可形成由2-4个多分支环组成的二级结构,小自由能在(-7.47--5.09)kcal/mol.结论 RhD家族1中的亚家族3和4适配体二级结构较为稳定,小自由能较低,是RhD抗体适配体库中的优势适配体.

  • 起始模板浓度对单链核苷酸适配体次级文库制备的影响

    作者:庄乃保;吴凡;徐华;周华友;张印则

    目的 制备高纯度高浓度的单链核苷酸(ssDNA)适配体次级文库.方法 使用生物素标记的上、下游引物做PCR扩增制备双链DNA(dsDNA);以dsDNA为模板,使用大量无生素标记的上游引物及少量生物素标记的下游引物行不对称PCR扩增制备ssDNA;使用链霉亲和素磁珠去除ssDNA扩增产物中的dsDNA及其他副产物.结果 起始模板浓度在1.13×(105-107)拷贝时,链霉亲和素磁珠去除ssDNA扩增产物中的dsDNA及其他副产品的效果较好;起始模板浓度≥1.13×108拷贝,则仍有较多副产品残留在纯化后的ssDNA产物中.结论 起始模板浓度控制在1.13×105-1.13×107拷贝,应用本方法可获得纯度、产量均较高的ssDNA次级文库.

  • RHAG 236G>A突变致Rhmod的分子背景研究及家系调查

    作者:吴大洲;左琴琴;王满妮;叶世辉;徐华;穆士杰;张印则;周华友

    目的 对1例Rhmod标本,进行血清学方法和基因分析及家系调查,研究其相关分子机制和遗传方式.方法 血清学方法鉴定标本的ABO血型和RhC/c/FE/e抗原.鉴定RHD基因的合子型和扩增RHD和RHAG 10个外显子并测序.对先证者的亲属进行家系调查.结果 先证者为AB型,Rh血型为D-c-E-,C、e弱阳性.先证者RHD合子型为D/D型,先证者RHD外显子测序结果未发现有碱基的突变,在先证者的RHAG等位基因上发现236G>A的杂和突变.家系调查显示在先证者哥哥的RHAG等位基因上也存在236G>A的杂和突变.结论 本研究中发现的Rhmod标本是由RHAG基因236G>A导致,能够稳定遗传突变.

    关键词: RhAG Rhmod RhD 遗传
  • 提高输学医学教材质量——《输血技术(第3版)》教材编写疏漏与勘误

    作者:刘福昌;姜珍一

    查找2013年7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输血技术(第3版)》教材编写中的疏漏和不足,为下次重印或再版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一法两规范”、血站技术操作规程和近年来新颁发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相关的输血文献等资料为参考依据,从本教材各章节之间的结构层次上、前后逻辑性、呼应性、关联性及文字描述上去查找教材编写中遗漏和不足.教材编写中疏漏和不足主要存在以下2个方面:1)内容表述不规范、不准确,主要包括文中小标题与所表述的内容不符合,文字表述前后不一致,标题及内容前后重复雷同,排版印刷错误,表述不规范,表述不准确及文中遗漏;2)编写及编排模式方面,主要包括研究者的称呼繁简不当,时间不详,国藉和职业不详,其姓名缺少外文注释;输血相关的术语表述、概念界定不准确,与规范和标准相关内容不一致;章节内容间结构层次感不强,有些章节应整合在一起;所列参考文献不新;书后缺少一些附录.相关机构应切实加强教材出版前的质量把关,对教材中一些内容的探讨和质疑是有意义的,教材编写机构应建立交流质疑的平台,吸纳各位专家同行的声音.

中国输血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