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

中国输血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중국수혈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49X
  • 国内刊号: 51-13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王憬惺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新疆地区临床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分析

    作者:宋小川;刘斌;李玉娇;胡安华

    目的 通过对新疆地区115 796例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研究新疆地区不同民族患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发生率与分布特点,为临床安全科学用血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试剂盒(固相法)对本院2010年4月-2013年12月所有输血申请单的住院患者血标本进行全自动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并对抗体筛查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分析.结果 在115 796例患者样本中共检测出不规则抗体阳性者476例,阳性率为0.41%,其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男性191例(0.16%),女性285例(0.25%),男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检出的单特异性抗体包括:抗-C 24例,抗-c 13例,抗-D 87例,抗-E 103例,抗-e 8例,抗-M 15例,抗-S 7例,抗-Lea32例,抗-Leb 26例,抗-P1 18例,抗-Jka 26例,抗-Jkb 19例,抗-K 7例,抗-Fya 15例,抗-Fyb 18例;多特异性抗体包括:抗cE 14例,抗-Ce 11例,抗-CD 13例;其余20例未确定抗体特异性.结论 相较于国内汉族地区与国外白种人地区的抗体发生及分布数据,新疆地区不同民族的不规则抗体具有与以上两组数据各不相同的自身特点.因此,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保证患者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 影响圈和关注圈的献血行为对献血者的影响

    作者:高颂明;赵春丽;陈霄

    目的 了解献血者参加无偿献血的原因,比较献血者影响圈和关注圈的献血行为对其参加无偿献血的影响,为无偿献血的招募、宣传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北京市城区的1 585名献血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6.1%的献血者是通过身边的献血者了解无偿献血,其中11.2%的献血者能够参与无偿献血的主要原因是“身边有人参加了无偿献血”.献血者影响圈内朋友参加献血的多,同时朋友献血对献血者参加献血影响也大.猷血者对影响圈献血行为的知晓情况与献血行为能够影响献血者参加献血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51.4%的献血者认为明星献血对献血宣传有一定效果,但明星献血对献血者参加献血影响小.结论 影响圈比关注圈对献血者的献血行为影响更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影响圈和关注圈的作用,提高招募、宣传的效果,不断扩大无偿献血队伍.

  • 深圳地区抗-HCV阴性/NAT初筛阳性献血者的HCV窗口感染期确认

    作者:张宏;郑欣;曾劲峰;吴桂丹;熊文;许晓绚;杜鹏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血液筛查中抗-HCV阴性/NAT初筛阳性献血者的检出情况及其HCV窗口感染期的确认.方法 2008-2014年本中心采用酶免(ELISA)及病毒核酸检测方法(NAT)筛查492 325份无偿献血者样品,获得6例抗-HCV阴性/NAT初筛阳性献血者,使用荧光定量检测方法(QPCR)和巢式PCR(Nested-PCR)确认其HCVRNA是否存在并随访跟踪复查,以确定6例献血者核酸检测结果假阳性或HCV窗口感染期的性质.结果 本中心在这7年期间,492 325份猷血者的抗-HCV阴性/NAT初筛阳性检出率为1/82 054(6/492 325);6例抗-HCV阴性/NAT初筛阳性献血者,确认1/6例(16.7%)处于HCV窗口感染期,1/6例(16.7%)判定为核酸检测采血管血样污染HCV造成假阳性结果,4/6例(66.7%)判定为核酸仪器检测过程中出现假阳性导致NAT初筛阳性.故本中心目前献血者HCV窗口感染期检出率为1:492 325.结论 目前核酸检测存在假阳性情况,需建立*外核酸扩增方法及追踪随访才能确定样品性质,确保病毒感染窗口期结果的准确性.

  • 2010-2014年兰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分析

    作者:杨楠;曹明玉;仝非;李晓东;任雪梅;黄小娟;刘小媛;高明

    目的 分析兰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调查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无偿献血者HIV感染和分布情况.结果 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46 020人,男性32 814人、女性13 206人,男女比例2.48∶1,HIV确认阳性16份,确认阳性率34.8/10万,16名确认阳性者人群特点是男性,21-40岁,以农民和工人为主,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居多,已婚高于未婚.结论 兰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的HIV感染流行趋势相对较高,2014年确认阳性数是过去4年的总和,艾滋病疫情已经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给采供血安全带来极大的挑战.针对此现状,采供血机构需严格把关,积极招募、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降低HIV经血传播的风险.

  • 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在郑州地区血液筛查中的联合应用

    作者:赵红娜;王艺芳;李俊英;葛文超;方建华

    目的 探讨NAT和ELISA联合应用于郑州地区血液筛查的意义.方法 184 095份标本(酶免检测双试剂阳性除外)采用2种核酸检测系统进行HBV DNA/HCV RNA/HIV RNA检测,并对ELISA阴性、NAT阳性标本进行鉴别试验、血清学补充实验和追踪随访.结果 核酸试剂1共检测了98 371例标本,检出63例NAT阳性标本,NAT阳性率为0.06%;其中49例经鉴别确认,检出率分别为59.18% (29/49)、69.39% (34/49),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未鉴别.核酸试剂2共检测了85 724例标本,检出28例HBV DNA+、1例HCV RNA+,NAT阳性率为0.03%;其中22例经鉴别确认,检出率分别为72.73% (16/22)、63.64%(14/22),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标本未鉴别.2厂家核酸试剂的拆分阳性率和NAT阳性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追踪随访3例ELISA阴性、NAT阳性的献血者,确定2例为阴性,1例为HCV感染者.结论 在血液筛查中,应用不同厂家NAT试剂能形成互补减少ELISA的漏检,有效地预防经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将NAT阳性标本送检做鉴别确认,对NAT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起到一定监控作用.

  • 贵州地区常住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1-5、15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作者:尹红;曾小菁;杨芳;钟娜娜;周永梅

    目的 探讨贵州地区HPA-1-5、15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SSP方法对本地区随机人群512例脑梗死病例和530例对照进行HPA-1-5、15系统基因分型,通过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基因和基因型比较及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HPA-1-5、15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①HPA抗原系统多态性的比较:HPA-2差异显著(基因型x2=58.031 P<0.001、基因x2=54.899P<0.001);HPA-1、3、4、5和15系统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②HPA-2基因型分层比较:ab、bb和ab+ bb均差异显著(x2=46.775 P<0.001、x2=9.482 1 P=0.002和x2=52.084 P<0.001).③HPA-2回归分析:以HPA-2aa为参照值1,并进行调整后ab、bb和ab+ bb的OR值分别为4.797(95% CI 2.950-7.799)、1 859 232 562.995(95% CI 0-∞)和5.115(95% CI3.155-8.291).结论 HPA-2抗原系统基因多态性可能是本地脑梗死发生的遗传易感因素,HPA-2b基因可能是其易感基因,HPA-2ab可能是易感基因型.

  • 2005-2014年献血者ABO血型初筛检测错误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郭东辉;刘衍春;王静;周春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前血型初筛检测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降低差错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本中心2004年10月-2014年9月共计全血献血者569 544人次进行ABO血型初筛错型统计;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0年间共有血型初筛检测错误的标本584份,总错误率为0.10%,其中AB型初筛错误率高于其它3种血型.街头固定采血点的献血者献血前血型初筛检测错误率为0.05%,低于团体流动采血车(0.18%)的错型率;2012年后的近3年,血型初筛检测错误率低于过去7年.结论 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责任心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加强过程检查;规范试剂、血型纸板等的保存,减少污染;改善献血环境,合理安排献血者与工作人员的配比,可有效降低献血前血型初筛检测的错误率.

  • 蚌埠地区女性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铁营养状况分析

    作者:王成辉;徐元宏

    目的 探讨机采捐献间隔期的缩短对女性献血者储存铁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机采血小板女性献血者的74份样本按照距上次捐献间隔时间分为3组,22d以上组、16-21 d组、14-15 d组.应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血清铁蛋白(SF),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和血红蛋白(Hb)的含量.结果 22d以上组、16-21 d组、14-15 d组的Hb平均浓度分别为:(119.35±5.58)g/L、(118.16±4.64) g/L、(120.73±10.97) g/L;22 d以上组与其它2组的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MCV检测平均值分别为:(91.33±6.28)fl、(90.54±6.31)fl、(92.90±4.85)fl;22 d以上组与其它2组的M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SF平均浓度分别为:(140.99±78.99) ng/mL、(80.23±73.12) ng/mL、(89.31±83.28) ng/mL;22 d以上组、16-21 d组、14-15 d组的铁缺乏比率分别为5.0%、12.5%、18.2%;22 d以上组与其它2组的SF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21 d组与14-15 d组的S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捐献间隔期较短的女性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体内的铁蛋白含量相对较低.采供血机构应重视在1年内机采捐献平均间隔期<21 d的女性献血者铁储备状况.

  • 广州花都区高校学生献血积极性调研及激励措施研究

    作者:侯满意;朱金女;熊少欢

    目的 通过对花都区高校学生无偿献血积极性现状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为促进花都区无偿献血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0-2012年高校学生的献血人数,2013年3月采用自制《无偿献血者调查问卷》对500名无偿献血的高校学生进行调查,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2年,花都区高校在校大学生献血人次逐年下降,2010年献血比例是43.2%,2011年和2012年献血比例远低于2010年;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影响大学生献血积极性的首要原因是认知的缺乏(49.6%),其次是心理因素(23%),社会因素(21.8%),生理因素(3.8%),服务因素(1.8%).结论 无偿献血认知的偏低影响了花都区高校学生献血的积极性,加强大学生积极献血的热情将带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 北京地区献血人群Duffy血型表型筛查及稀有血型库的建立

    作者:张燕华;车进;李美霖;麻静敏;李天君;张文学;郭崇健;宋艳;张德强

    目的 调查Duffy血型表型在北京地区的分布频率,将筛选出的稀有血型红细胞甘油化冷冻保存,并建立稀有血型献血者档案资料,解决Duffy稀有血型患者输血难题.方法 收集北京地区无血源关系健康汉族献血者的血液标本1 752份,少数民族献血者标本274份,外籍献血者标本137份,利用微柱凝胶法鉴定Duffy血型表型,PCR-SSP检测Duffy血型基因,并随机选择17例做Duffy血型基因编码区域序列测定,以检测表现型与基因型符合性.结果 1 752名汉族献血者,274名少数民族献血者,137名外籍献血者的Duffy血型各表型分布分别为:Fy(a+b-)表型1530例(87.33%)、227例(82.85%)、83例(60.58%),Fy(a+b+)表型213例(12.16%)、42例(15.33%)、32例(23.36%),Fy(a-b+)表型9例(0.51%)、5例(1.82%)、20例(14.60%),Fy(a-b-)表型0、0、2例(1.46%).FYA基因频率分别为93.41、90.51、72.26,FYB基因频率分别为6.59、9.49、26.28,FY基因频率0、0、1.46.汉族与少数民族献血者,中国与外籍献血者表型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FY基因编码序列部分测序结果除2例Fy(a-b-)由于存在FYB基因外,其余标本与血清学、PCR-SSP法均符合.FYA与FYB基因的不同在于FY基因编码区域第131位核苷酸碱基为A或G.结论 北京地区汉族献血者Fya阴性表型频率与国内报道相似,而少数民族及外籍献血者较高,在北京地区建立Fya阴性稀有血型供者库,以便解决稀有血型患者紧急输血问题,对提高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质量持续改进在输血记录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杨旭丽;乐爱平;伍姗姗;吴玮斌;黄祖凤;毛甜甜

    目的 评价输血记录质量的持续改进效果.方法 成立质量持续改进(CQI)团队,应用PDCA循环原理的4个步骤9个阶段对输血记录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结果 1)输血记录规范率在2010-2013年度间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由4.25% (11/259)升至66.81% (316/473);2)输血记录前3类缺陷累积百分比由2010年的81.91% (313/387)降至2013年的59.92%(154/257),降低了21.99%;3)2013年输血记录前3类缺陷构成发生变化,均为2010年缺陷排序靠后的3类,2010年前3类缺陷移位至2013年的倒数3类,且缺陷累积百分比降至14.01% (36/257).结论 PDCA持续改进输血记录质量,能有效降低输血记录缺陷率,提高输血病案质量.

  • “意外”获得性抗体的分离鉴定与输血1例

    作者:陈信;刘丽婵;蒋旭;吴少梅;周巨明;杨志钊

    目的 探讨疑难配血中意外获得性IgG抗-A的鉴定及配血解决方案.方法 首先对血型和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查,再利用A型红细胞与患者血清吸收放散,对放散液进行抗体鉴定.结果 患者血型为A型,RhD(+),患者血清经放散后检测出IgG抗-A.结论 选用合适的方法和手段来寻找导致疑难配血的抗体,选择安全的输血方案.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血液,确保输血安全.

  • 红细胞血液制品中红细胞微粒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张宁洁;卜艳红;王勇军

    目的 建立1种准确、稳定的红细胞制品中红细胞微粒(RMPs)的分离检测方法.方法 首先以低速离心(3 000 g、20 min)分离得到红细胞悬液上清,再通过提高离心力(10 000 g、10 min)去除红细胞碎片等杂质,获得富含RMPs的红细胞上清,设置超滤离心管使用组和未使用组,分别从上清中分离获得RMPs.对RMPs表面特异抗原CD235a和AnnexinV做荧光双染标记,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将CD235 a-PE+/AnnexinV-FITC+信号判定为RMPs,分析2组RMPs的纯度和数量差异.选择RMPs得率较高组实验方法,进一步检测储存5、9及30 d的RMPs数量.结果 在首次3 000 g离心20 min,第2次10 000 g离心10 min的离心条件下,可从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品中分离获得富含RMPs的上清,相比于未使用超滤离心管组(1.91±0.51)%,超滤离心管使用组RMPs的获得率(48.91±4.37)%(P<0.01);储存5、30 d的RMPs相对数量分别为(44.67±6.13)%、(75.92±5.51)%(P<0.05).结论 “二次离心”方法和超滤离心管结合应用,可明显提高RMPs的获得率;红细胞在储存条件下可产生大量RMPs,RMPs数量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 深度测序法在检测HCV不同基因型/亚型混合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许茹;黄杰庭;王敏;梁明月;廖峭;黄珂;熊华平;戎霞;付涌水

    目的 将深度测序法用于HCV感染者中不同基因型/亚型混合感染的检测.方法 2例HCV RNA阳性血浆标本(标记为1和2号标本),以NS5B.和E1编码区为目的基因,经RT-PCR扩增后做sanger核苷酸序列测定,对其做基因分型发现2个编码区的分型结果后,重复3次NS5B基因PCR扩增;合并3次PCR产物用Ion TorrentTM半导体测序仪做深度测序.获得的序列用Geneious软件的“The map to reference algorithm”和“De novo assembly”2种方法做序列分析和比对,并用Mega 5构建进化树.结果 sanger测序:1、2号标本NS5B基因分型均为1b,E1基因分型均为2a;深度测序:2个标本均为HCV1b与2a混合感染,其中The map to reference algorithm(Geneious)方法显示,1号标本中1b占92.7%、2a占3.8%、没有比对到的序列(unused seq)占3.5%,2号标本相应为84.3%、5.4%,没有比对到的序列占10.3%;De novo assembly(Geneious)方法显示,1号标本中1b占96.3%、2a占3.7%,2号标本相应为94.1%、5.9%.结论 深度测序技术可以精确地获得HCV混合感染的不同基因型/亚型信息,De novo assembly(Ge-neious)分析HCV的深度测序数据更为精确和直观.

  • 库存悬浮红细胞洗涤处理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杨玉齐;徐红亮;范顺阳;石磊;尉新华;张金涛;徐云飞;李群

    目的 观察库存悬浮红细胞应用血液回收机洗涤处理后预充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室间隔缺损择期手术患儿40名,随机分成对照组A(Group A)实验组B(Group B),A组对CPB预充用库存悬浮红细胞不进行任何处理,B组应用血液回收机对库存悬浮红细胞进行洗涤处理后再预充.分别在体外循环开始前(T1)、体外循环结束时(T2)、术后2 h(T3)、术后12 h(T4)、术后24 h(T5)取动脉血标本行TNF-α、IL-6、IL-8、IL-10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比较2组之间差异.结果 2组患儿的血TNF-α、IL--6、IL-8、IL-10和CRP在T2、T3、T4均呈持续升高趋势并在T5恢复至略高于术前水平;TNF-α、IL-8在术后整个过程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6、IL-10在T5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 T3至T5显著升高无下降趋势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回收机洗涤预充用库存悬浮红细胞可降低婴幼儿体外循环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全身炎症反应,促进患儿术后恢复.

  • 机采血小板储存过程中5种miRNA前体的表达变化

    作者:叶银才;李强;蔡雪娇;郭瑞德;俞石芳

    目的 分析机采血小板储存过程中表达量有明显升高的5个miRNA前体(pre-miRNA)表达谱,为研究机采血小板中miRNA的成熟及调节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提取不同储存时间(1、3、5d)各2 mL机采血小板总RNA,以5S rRNA为内参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法分别检测5个miRNA前体pre-miR-16、-96、-150、-155和-316的表达水平.结果 以新鲜机采血小板0 d pre-miRNA表达水平为基准,pre-miR-16的相对表达量在1、3、5d分别为0.98±0.08、0.96±0.11、0.92±0.14;pre-miR-96的相对表达量在1、3、5d分别为0.97±0.08、0.98±0.09、0.94±0.12;pre-miR-150的相对表达量在1、3、5d分别为0.95±0.09、0.91±0.06、0.93±0.15;pre-miR-155的相对表达量在1、3、5d分别为0.97±0.12、0.95±0.08、0.95±0.10;pre-miR-326的相对表达量在1、3、5d分别为0.98±0.08、0.96±0.12、0.86±0.18.相对于新鲜血小板,上述5种pre-miRNA在储存过程中表达量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机采血小板储存过程中表达量明显升高的5个miRNA的pre-miRNA表达相对稳定,并未伴随miRNA表达改变而改变.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脉冲冲洗结合术后自体血回输的应用研究

    作者:周智;熊亚琼;谢跃;王黎明

    目的 在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术中脉冲冲洗联合术后自体血回输与单用术后自体血回输进行比较,分析对膝关节置换手术失血、凝血、炎症、血栓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6例,随机分成实验组(术中脉冲冲洗联合术后自体血回输)和对照组(单用术后自体血回输),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总引流量及术前术后静脉血血红蛋白值,以及行异体血输血情况,检测对比不同时点两组的PT、APTT、TNF-α、IL-6、D-D值,并术后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总引流量及术前术后静脉血血红蛋白值,行异体血输血情况和术后的PT、APTT值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d1、d7的TNF-α、IL-6值,术后d4的D-D异常率以及下肢DVT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脉冲冲洗联合术后自体血回输,且较单用自体血回输未增加出血,对凝血功能无影响,可以减轻炎症、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可以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血栓弹力图指导围术期输血策略的建立与评价

    作者:曹兴华;张晓婷;李清

    目的 建立及评价围术期血栓弹力图,以指导输血方案.方法 2014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术中预计出血量> 1000 mL的60名患者被前瞻性纳入本次研究,通过信封法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患者在血栓弹力图相关指标的指导下输血;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方法输血.记录手术期间2组患者血液制品使用量、术后血小板、Hb、-Hct及相关凝血常规指标、术中及术后24h内失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再次出血的发生率等.结果 对试验组及对照组的术中血液制品使用量进行比较,发现试验组的浓缩红细胞(4.2±1.1 vs6.1±1.2)、血小板(2.2±0.6vs3.6±1.3)、新鲜冰冻血浆(213.7±41.3vs434.2±35.6)、纤维蛋白原使用量(2.1±0.6 vs4.1±0.9)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内出血量、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死亡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应用TEG指导输血与常规输血可减少血液制品使用量,其安全性与常规方法比较并无差异.围术期应用TEG指导输血是较为理想的策略.

  • 逆行预充术在3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文斌;朱成均;石泉;赵振海;庞宏宣;唐志清

    目的 观察自体血逆行预充术(retrograde autologous priming,RAP)在低体重成年患者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应用的效果及作用.方法 选择首次CPB下行心脏手术的低体重(≤55kg)成年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预充组(SP组,n=15)和自体血逆行预充组(RAP组,n=15).RAP组患者在CPB转前进行RAP操作.记录围术期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围术期输血率和输血量以及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阻断升主动脉10 min、开放升主动脉10 min时RAP组患者HCT值明显高于SP组(P<0.05),RAP组患者围术期输血率和输血量均低于SP组(P<0.05).结论 RAP技术用于低体重成年CPB可以避免血液的过度稀释,维持CPB术中有较高Hct值,从而达到减少围术期输血率和输血量的目的,具有较满意的节约用血作用.

  • 危重患者输血策略与死亡率的meta分析

    作者:刘建平;吴玉怀;刘建伟;刘燕;杨耀鹏

    目的 系统评价限制性输血策略对危重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 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查找关于重症患者使用限制性输血和自由输血策略并描述死亡率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结果 依纳入标准,16个RCT研究,含共4 75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限制性输血都不会增加死亡率(RR=0.950,95%的CI值为0.854-1.056,P=0.344),成人和儿童及新生儿都不会增加死亡率(成人:RR =0.922,95%的CI值为0.824-1.031,P=0.154;儿童及新生儿:RR=1.170,95%的CI值为0.845-1.019,P=0.343).漏斗图及Egg检验显示未见明显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定.结论 限制性输血策略不会增加危重患者死亡率,但对于成人患者具有降低死亡风险的趋势,值得临床推广.

  • 红细胞输注的疗效观察与输注无效的探讨

    作者:曹廷卉;王广杰

    目的 观察患者输注红细胞的疗效,分析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 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5年1月-3月的359例红细胞输注患者的输血资料、临床病志及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和结果分析.结果 359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患者共输血756次,其中输注无效有138次,输注无效率为18.2%(138/756).既往输量<10 U、输血次数>3次和有妊娠史的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发生率分别为24.3% (37/152),64.2% (61/95),17.1%(58/340)比其他患者高;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发生率为26.4%(33/125)和37.1% (43/116)比其他疾病的患者高;年龄大的患者输血无效率32.3%(30/93)比年轻患者的13.0%(31/239)高;次侧配血阳性者比阴性者更容易发生输注无效,前者是31.1%(47/151)后者是15.0% (91/605).结论 患者的疾病种类、既往输血史、输血次数、年龄、妊娠史及次侧交叉配血结果对输血效果的影响较为显著.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把握好输血指证和输血量,制定合理有效的输血策略,尽量减少输血次数,避免发生红细胞输注无效.

  • 两种晶体溶液在术中自体血回输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朱丽坤;温洁新

    目的 观察自体血液回收中输注不同晶体溶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河北省中医院2011年3月-2015年2月,98名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98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奇数入观察组,偶数入对照组,每组49侧.观察组在自体血液回收中输注醋酸林格氏液,对照组输注乳酸林格氏液.观察2组患者自体血回输前、回输后2h、24 h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FT),以及静脉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浓度(Hb).记录2组术前失血量、术后回收血量及术中输血不良反应,检测和比较2组术前和术后24 h血乳酸水平、Plt、ALT等.结果 1)98名急诊手术患者,术中自体血经血液回收机回收后,均获得血细胞压积为65%的浓缩血液,并于术后2h内回输给患者.回输后MAP、RBC、Hb比术前明显增高,HR、CFT比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2)2组患者术中均未观察到过敏、溶血等不良反应.2组术前失血量、术后回收血量以及术前血乳酸水平、Plt及AL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4h血乳酸水平、ALT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Plt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后24 h血乳酸水平、ALT比术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 在自体血回收时,输注醋酸林格氏液可改善回收血质量,防止血乳酸水平明显升高,同时对血小板和肝功能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血栓弹力图在脑部肿瘤术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临床输血中的应用

    作者:邵树军;王斯雅;尤宇;孙萍;郝新建;王艳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脑部肿瘤术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8名脑部肿瘤术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检测输血组(对照组)和TEG检测输血组(实验组),每组各19名.对照组依据凝血4项检测结果,实验组依据TEG的实验数据指导临床输血.对照组血液输注前及输注后24h检测凝血4项,实验组在对照组检测基础上增加TEG检测,观察患者的凝血状况和血液的使用情况.结果 临床输血治疗后2组患者的PT、APTT和TT均有显著缩短(P<0.01),FIB显著增加(P<0.01).其中,实验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改善好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输注血液前、后TEG检验指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CRC和FFP使用量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TEG和常规检测相比,能更好地指导脑部肿瘤术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血小板等血液成分的输注.

  • 换血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罗梅;李清平;翟雪松;康兰

    目的 探讨换血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肾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359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为2组,换血组(137例)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光疗组(222例)每天蓝光治疗12h,连续光疗2-3d.所有患儿均在入院时以及换血或光疗结束后检测血尿素、尿酸、肌酐、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β2MG)及总胆红素.结果 光疗组血尿素、尿酸、肌酐和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光疗前分别为(2.90±1.35) mmol/L、(177.70±70.21) μmol/L、(32.54±11.59)μmol/L,(1.67±0.41)mg/L,(2.68±1.84) mg/L.光疗后分别为(4.81±1.83) mmol/L、(196.79±80.97)μmol/L、(38.94±12.34) μmol/L、(1.83±0.43) mg/L,(3.32±1.66) mg/L.光疗后均进一步升高(P<0.01).换血组换血前分别为(3.69±1.85) mmol/L、(195.68±86.26) μmol/L、(38.16±14.20) μmol/L、(1.71±0.43)mg/L、(2.97±1.35) mg/L.换血后分别为(3.44±1.50) mmol/L、(176.75±59.18) μmol/L、(35.98±9.99)μmol/L、(1.03±0.27) mg/L、(1.67±0.68) mg/L.换血后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存在肾功能损害,换血后与换血前尿素、尿酸、肌酐和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均有显著的下降,显示换血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肾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光疗后与光疗前相比,无论是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还是尿素、尿酸和肌酐均有显著的上升,提示光疗虽然能有效的降低胆红素水平,但短期内并不能改善肾功能的实验室指标,其肾功能的影响仍在继续,可见光疗不能阻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肾功能改变的进一步发展,而换血能在短期内迅速有效的改善其肾功能指标,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抗体监测及血小板配型的疗效评估

    作者:王嘉励;叶欣;邓晶;徐秀章;夏文杰;陈扬凯;丁浩强;邵媛;付涌水

    目的 回顾性分析配型血小板对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长期疗效评估,以及对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进行监测.方法 2014年5月-12月共登记49名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临床医疗记录,患者连续≥2次输注随机单采血小板24h后的CCI值<4 500,即定义为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配型采用商品化的单克隆抗体固相法试剂盒,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 49名患者平均输注配型血小板4U(2-11U不等),共输注了ABO同型的配型单采血小板194 U,24h后CCI值显示:配型相合的血小板输注效果(7800±7000)明显优于输注随机单采血小板(1500±2100) (P <0.01).每例患者初次及末次交叉配型的平均反应性分别为36.64%及29.01% (P >0.05),表示长期输注配型血小板的患者其免疫反应性无进一步增加的倾向.88.46%不相合配型是由抗-HLA引起,其中,单独引起的占57.69%,合并抗-HPA的占30.77%.结论 HLA和/或HPA同种免疫反应是临床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重要因素,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输注配型血小板可成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1项快速、有效的治疗措施.

  • 干扰素刺激基因在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

    作者:焦佰海;陈利民

    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约80%感染者可发展成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和肝癌.目前,丙肝的防治仍无有效的疫苗,临床治疗丙肝主要应用干扰素结合利巴韦林联合疗法,但治疗后HCV有效应答率不高,并伴有明显的副作用.目前对干扰素抗HCV作用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干扰素通过各种信号通路终激活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的表达,其表达产物称为干扰素诱导蛋白,其中与HCV复制相关的主要有PKR、MxA、ISG15、USP18等.近几年ISGs的抗HCV作用和机制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ISGs在抗HCV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了解清楚ISGs对HCV的作用,对于研制新的抗病毒药物及提出新的抗病毒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 HLA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发明;毛伟;张志欣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检测技术已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选择、药物个性化治疗、群体遗传多态性和某些疾病关联的研究等方面.近年来国内外HLA研究取得一系列进展包括:升级了《常见及确认的HLA等位基因表》,新一代测序平台应用于HLA基因分型;发现在HLA错配和单体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宜做供者HLA特异性抗体检测;HLA基因与某些药物引发的严重不良反应密切相关,HLA-C区域上游35 kb的1个SNP位点(rs9264942-35C/T)与HLA-C表达水平和个体HIV感染后的病毒载量水平有关;与Hsa-miR-148a结合的HLA-C 3'端非编码区域内的碱基变异可调节HLA-C mRNA的表达.HLA表达沉默的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可逃避HLA抗体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有助于解决血小板输注无效问题.

  • 冻干血小板制备技术的研究要点

    作者:葛高顺;邓小军;王丹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冻干血小板制备过程中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进展,包括冻干前预处理时不同保护剂、激活抑制剂,冻干过程中参数和冻干后复水方式的技术要点,及冻干血小板在应用方面的初步进展.

  •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解决方案

    作者:毛伟;张涛;王芳;朱素敏;李小红;刘不尽;王跃华

    目的 观察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经固相凝集法血小板配合实验予以配合性血小板输注后的临床疗效,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解决方案.方法 对8例(共计19人次)血小板抗体筛选阳性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通过LABScreen@Mixed检测HLA抗体,并采用固相凝集法血小板配合实验予以配合性或适合性血小板输注,比较输注前后的血小板计数,计算输注后24 h内血小板计数增加值,同时追踪、观察患者出凝血方面的临床表现.结果 8例患者血清中均含有HLA-Ⅰ抗体,阳性率100%.19人次患者输注配合型或适合型的血小板后,其中14人次临床出血情况好转,提示血小板输注有效,有效率为73.68% (14/19),有效的14人次中固相凝集实验结果为阴性者10人次,弱阳性者3人次,阳性者1人次.其余临床出血情况无好转的5人次中,4人次固相凝集实验结果为阳性或弱阳性,1人次为阴性.结论 HLA-Ⅰ抗体仍然是引起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主要原因.经固相凝集法血小板配合实验配合的血小板输注可提高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临床疗效,是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有效解决措施.采供血机构应主动对所提供的配合性血小板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指导临床治疗.

  • NGS在HLA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作者:邹义洲;郭靖

    本文旨在介绍下一代测序(NGS)方法的原理,使用流程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强调这种方法在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析中的应用,及其推广的价值.

  • Luminex 3D平台在骨髓库供者HLA分型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纪欣;王珏;欧国进;陈雪黎;陈强

    目的 探讨3D平台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简称中华骨髓库)入库分型中的应用.方法 基于3D仪器平台,使用试剂A对2014年中华骨髓库四川分库1 757份标本进行分型检测,使用Fusion3.4软件进行结果分析,依据中华骨髓库的入库标准指定结果,统计高分辨数据比例、中分辨模棱两可数据类型,并与四川分库2013年986份试剂B的分型结果和PCR-SBT方法的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 757例标本经试剂A分型后有3例为新等位基因,其余1 754例标本显示A、B、DR位点的高分数据百分比分别是98.5% (n =1 728)、96.5%(n=1 695)、99.2% (n=1 741),总的高分辨数据百分比95.l%(n =1 668),模棱两可结果A、B、DR位点分别有5种、18种、8种;986例经试剂B分型显示A、B、DR位点的高分数据百分比分别是99.1%(n=977)、74.9%(n=739)、99.0%(n=976),总的高分辨数据百分比73.5%(n=725),模棱两可结果A、B、DR位点分别有2种、83种、3种;1 177例PCR-SBT试剂结果显示A、B、DR位点的高分数据百分比分别是92.9% (n =1 094)、95.9% (n=1 129)、96.6% (n=1 137),总的高分辨数据百分比86.8%(n=1 022),模棱两可结果A、B、DR位点分别有10种、16种、6种.结论 3D平台支持的SSOP技术操作和数据分析简便可行,其高分辨分型结果能够满足目前中华骨髓库供者HLA入库分型的要求.

  • 基于UCLA DNA交换室间质评的HLA分型策略探讨

    作者:齐珺;刘孟黎;王小芳;王天菊;陈利萍;王满妮;叶世辉

    目的 探讨提高HLA分型精准性的策略.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测序分型方法和针对组特异性的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和杂合性模棱两可引物分离法等方法对2009-2014年288份HLA质控品进行HLA低/中/高分辨分型并回报每期结果.结果 HLA分型精准性随着分型方法及试剂的改进更新不断提高,自2011年质控品高分辨提交比例升高至60.6%-94.1%;分型方法的限制性和等位基因指定性错误是导致质控中错检漏检的常见原因.288份质控品检出的等位基因中,仅HLA-A* 26∶05、B* 08∶12、B* 53∶10不包含在美国组织相容性和免疫遗传协会常见及确认的等位基因表2.0内,且A、B、DRB1座位分别有8、22和14个等位基因不包含在中国CWD2.0表内.结论 HLA分型方法试剂的更新换代和实验室质控水平的提升是室间质评分辨度和符合率大幅提高的根本原因.样品因地域种族差异,常呈现出中国人少见或罕见的HLA表型或单体型,ASHI及中国CWD、单体型频率、罕见等位基因频率等群体性资料和生物信息学仍是极具参考价值的数据平台.

  • 甲状腺肿瘤患者的MHC基因频率分布及sMICA表达水平初探

    作者:黄颖烽;沈樑;熊白玉;丁浩强;谭茵;叶欣;罗宏图;梁柳森;李小文

    目的 初步研究甲状腺肿瘤患者MHC基因频率分布及sMICA表达水平及相互关系.方法 提取2个甲状腺肿瘤病例组(44名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的患者及87名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1个健康对照组(133名健康体检者)的全血基因组DNA,采用直接测序法做HLA、MICA、MICB高分辨分型;运用PypopWin32分析各基因位点的基因频率分析;SPSS 17.0分析甲状腺癌患者与MICA/B及HLA等位基因的相关性.运用ELISA法对上述研究对象的血清做sMICA半定量检测.结果 MICB*004∶01在甲状腺癌组、甲状腺良性肿瘤组和健康体检组的频率分别为:1.351% (1/44)、5.769%(6/87)、10.078%(26/133),是免患甲状腺癌患者的保护等位基因[P=0.014,RR(95%CI) =0.122(0.016-0.91)];DRB1 *15∶01和DRB1 *04∶03为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保护等位基因(P<0.05,RR<1);甲状腺癌患者与甲状腺良性肿瘤及健康体检者血清sMICA水平(ng/mL)分别为:0.233 1±0.244 5vs0.1819±0.1947vs 0.2284 ±0.2787(P >0.05).结论 HLA基因与甲状腺肿瘤疾病存在关联,其中MICB*004∶ 01与患甲状腺癌风险呈负相关.

  • 2009-2014年全国HLA低分辨基因分型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作者:黑爱莲;周晓阳;蔡剑平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全国临床实验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检测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利用常规统计方法归纳总结2009-2014年全国医疗机构和商业临床实验室HLA低分辨基因分型检测室间质量评价(EQA)结果,分析在连续6年的EQA活动中,回报结果的错误率、错误类型以及导致错误结果的原因.结果 2009-2014年全国参加HLA低分辨基因分型检测EQA项目的临床实验室数目从63家增至83家;在连续6年EQA活动中,回报HLA分型数据共计7 836份,总体错误率为2.12% (166/7836);2009-2014年每年出现错误的实验室比例分别为1.59% (1/63)、11.48% (7/61)、0.00% (0/69)、2.74% (2/73)、2.82% (2/71)、10.84% (9/83);连续6年EQA活动中错误数据共计166份,主要包括HLA基因分型错误23份、血清型和基因型混淆错误14份、录入错误108份,漏报错误21份.结论 目前我国临床实验室HLA低分辨基因分型整体检测水平仍不容乐观,错误比例过高;反映了从业人员在HLA基因分型技术上和规范化管理上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 PRA、MICA抗体对肾移植转归的影响

    作者:潘芹芹;谭若云;樊甦;王晓艳;马骁;赵星;顾民;沈捷

    目的 探讨Ⅰ、Ⅱ类群体反应性抗体、MICA抗体对肾移植恢复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室应用免疫磁珠法检测术前、术后1、2、4周肾移植患者体内群体反应性抗体及MICA抗体,共检测700人次.结果 术前男性抗体阳性率24% (63/262),女性抗体阳性率40%(46/116),术后延迟恢复组与急性排斥组的群体反应性抗体Ⅰ、Ⅱ类、MICA抗体均高于正常恢复组.结论 群体反应性抗体Ⅰ、Ⅱ类及MICA抗体与移植恢复关系密切,术前抗体筛选及术后抗体检测对肾移植意义重大.

中国输血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