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

中国输血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중국수혈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49X
  • 国内刊号: 51-13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王憬惺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机采血小板细菌污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附1例报告

    作者:于丽君;李翠莹;黄菲;张利

    目的 分析1例机采血小板细菌污染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2011年9月-2014年9月共计采集的5 781袋机采血小板,进行外观检查及细菌培养抽检.结果 检出1袋为枯草芽孢杆菌污染.结论 应加强献血者的筛选、采集环境的消毒、采集者的规范操作,以及血小板制品的细菌检测,大限度降低血小板制品的细菌污染率.

  • 两种核酸检测模式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杨忠思;马维娟;冯秋霞

    目的 分析诺华Procleix TIGRIS核酸检测系统与罗氏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在青岛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本研究分别利用诺华Procleix TIGRIS(单检混项目)以及罗氏Cobas s201(6人混样混项目)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按时间段共对2010年6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的249 731份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标本进行HBV、HCV和HIV 3项核酸检测,并对初次检测反应性标本进行鉴别或者拆分.结果 249 731份ELISA检测阴性标本中,罗氏检测标本145 882例,NAT混样混项目阳性119例,经拆分后共检出阳性93例,占总检测人数的0.064%;诺华检测标本103 849例,NAT单检混项目阳性153例,阳性率为0.15%.经鉴别后共检出HBV阳性42例,未检出HCV和HIV RNA阳性样本,鉴别阳性检出率为27.5% (42/153).结论 两种检测模式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有必要对阳性检测标本进一步跟踪验证,建立献血者归队策略,避免献血者流失.

  • 226例疑难血型鉴定及处理对策分析

    作者:张峰

    目的 探讨研究ABO疑难血型鉴定的处理对策,正确鉴定血型,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 应用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对本站2011-2014年接收的226例ABO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在226例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中,人为原因造成的38例(16.81%);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因素造成的188例(83.19%).其中因老年人、新生儿、先天性抗体缺陷、ABO亚型等生理因素导致的血液标本43例(22.87%);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淋巴瘤等疾病原因出现自身抗体,从而导致的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55例(29.26%);因输血史、妊娠史出现不规则抗体而导致的标本36例(19.15%);因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出现血浆蛋白异常而导致的30例(15.96%);因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白血病等出现抗原减弱而导致的标本24例(12.77%).结论 应用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能快速有效的解决疑难血型的鉴定,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值得我们推广应用.

  • 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制备冷沉淀的质量评价

    作者:肖乐宇

    目的 使用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制备冷沉淀,并与使用低温融化箱制备的冷沉淀作质量比较,从而选择合适的冷沉淀制备方法.方法 将60袋新鲜冰冻血浆随机分为2组:制备仪组和融化箱组,每组30袋,1组使用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制备冷沉淀,另1组使用低温融化箱制备,将2组制备的冷沉淀进行质量对比.结果 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制备的冷沉淀和低温融化箱制备的冷沉淀中Ⅷ因子含量分别为(121.80±11.87)IU和(87.27±10.03)IU,t=14.306,P<0.05;纤维蛋白原含量分别为(222.87±20.91) mg和(204.4±17.01)mg,t =4.131,P<0.05;容量分别为(45.7±2.95)mL和(45.3±2.53)mL,t=1.659,P>0.05.结论 使用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制备的冷沉淀,不仅质量更优于低温融化箱制备的,而且在制备过程中使用了电子信息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制备过程更科学合理,是合适的冷沉淀制备方法.

  • 采血椅扶手止血扣带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杨青成;陈艳春;徐娟;谷小燕;张小红

    目的 探讨采血椅扶手上安装止血扣带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将286名单采血小板者第1次采血后采用常规按压针眼止血,第2次采血后采用采血椅扶手上的止血扣带压迫止血,观察比较2次按压止血情况、献血者对按压止血方法的依从率、皮下淤血或血肿发生率.结果 采用2种按压方法分别按压5、10、15 min的针眼止血率,常规按压组为0(0/286)、44.76% (128/286)、55.24% (158/286),止血扣带按压组为26.57% (76/286)、64.69% (185/286)、8.74% (25/286);献血者对按压止血方法的依从率,常规按压组为0(0/286)、止血扣带按压组为100% (286/286);皮下淤血或血肿发生率,常规按压组为3.15%(9/286)、止血扣带按压组为0(0/286),2组不同时间段按压止血率、献血者对按压止血方法的依从率及皮下淤血或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血椅扶手上止血扣带的设计结构简单、安装和使用简便,替代人工压迫针眼,能提高止血效果,受到了献血者的欢迎,值得采供血机构推广应用.

  • 混合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质量比较分析

    作者:金泉;武培彪

    目的 单采血小板与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指标与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法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分析血小板输注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其进行血小板数值检测.借助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开展临床疗效评估工作.结果 混合浓缩血小板的平均计数为(3.3±0.9)× 1011,合格率100%,单采血小板的平均计数为(2.6±0.1)×1011,合格率为98.2%;单采血小板组有效率CCI为90.4%,;混合浓缩血小板组有效率CCI为89.8%.2组输注后1 h CCI、24 h CCI临床出血症状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采血小板与混合浓缩血小板质量无统计学意义,均能够提升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实现治疗作用,规避大出血并发症.

  • 三种速冻方法制备新鲜冰冻血浆的比较分析

    作者:刘晓丽;张微;徐书琴;李天君;李美霖;车进;张燕华;麻静敏;张文学

    目的 分析不同速冻方法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制剂的质量差异,探讨适合血站使用的制备血浆的速冻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血浆速冻机速冻法、速冻冰箱平摆速冻法、速冻冰箱竖直速冻法3种方法速冻新鲜冰冻血浆,并随机抽取每种方法的20袋血浆进行血浆蛋白含量(TP)、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g)、凝血因子Ⅷ(FⅧ)含量、凝血因子Ⅴ(FⅤ)含量检测.结果 3种方法速冻过程的中心温度降低到-30℃的平均时间(min)分别为23.7±0.7、216.8±2.2、432.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速冻机速冻法、速冻冰箱平摆速冻法、速冻冰箱竖直速冻法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FⅤ含量(IU/mL)分别为1.13±0.1、0.98±0.13、0.84±0.09,FⅧ含量(IU/mL)分别为1.15±0.16、0.93±0.11、0.79±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P含量(g/L)分别为64.17±5.32、64.06±4.67、63.92±5.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制备的Fg含量(g/L)分别为2.52±0.22、2.31±0.23、2.37±0.26,速冻机速冻法与速冻冰箱,平摆速冻放置和竖直放置这2种方法制备的Fg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2种方法制备的Fg含量(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冻速率和血浆中心温度是制备新鲜冰冻血浆的2个关键参数,应建立科学的血浆速冻方法,保障血浆产品的疗效.

  • 我国红细胞输血阈值研究结果的meta分析

    作者:岑宪铭;岑良珏

    目的 对我国红细胞输血阈值的研究结果进行荟萃分析,评估《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和“内科输血指南”的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医学网1998年1月-2015年6月,国内公开发表的患者采用限制性红细胞输血策略与开放性红细胞输血策略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的期刊文献,观察对象≥16周岁,临床观察指标包括:调查人数、性别、年龄、输血量、输血人数、术后感染率、死亡率、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心力衰竭发生率、器官衰竭数量、多器官功能衰竭评分、干预措施前后平均Hb值等定量指标.采用Cochrane协作网出品的Review Manager 5.3(RevMan 5.3)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篇RCT论文纳入研究,1 796例病例.实施限制性红细胞输血策略的输血量[SMD=-1.12,95% CI(-1.55,-0.70),P<0.01]、输血人数[RR=0.57,95% CI(0.51,0.64),P<0.01]、术后感染率[RR=0.80,95%CI(0.70,0.92),P<0.01]、ICU住院天数[SMD=-0.35,95%CI(-0.53,-0.18),P<0.01]、心力衰竭率[RR =0.72,95% CI(0.61,0.86),P<0.01],均明显低于开放性红细胞输血策略.结论 国内研究的结果证实《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和“内科输血指南”是安全、经济、实用、有效的.

  • 1941份临床输血病历持续改进调查分析

    作者:李晶晶;许桂平;高琦;刘志东;胡小梅;李杰;张娟

    目的 通过对输血病历质量进行评估分析,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和输血病历质量.方法 对本院2012-2014年输血患者出院病历的抽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比较.结果 抽查的1 941份输血患者病历,2012-2014年临床合理用血率分别为80.7% (381/472)、98.0% (765/781)及98.7%(679/688),2013年与2012年相比显著提高(x2=111.840,P<0.05).2012-2014年临床输血病历中输血病程记录合格率分别为30.1%(142/472)、57.6%(450/781)及76.7%(528/688),2013年与2012年、2014年与2013年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x2分别为89.485、60.128,P<0.05).结论 定期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抽查临床输血病历合理性、规范性,结果纳入临床科室及临床医师的考核,通过持续改进提高合理用血水平及输血病历质量,保障科学、合理、安全及有效输血.

  • 医院满意度调查对提升血液供应服务质量的效果分析

    作者:刘家利;林授;刘丽霞;褚晓凌

    目的 调查福州地区临床用血医院对福建省血液中心提供的临床用血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为改进血液供应工作、提高临床用血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临床用血服务质量评价表》,对福州地区红细胞(RBC)成分血年用血量>500 U的医院就血液质量、血液供应量、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血液质量问题反映或投诉的处理和反馈等方面共计18个项目进行调查.结果 2011-2013年临床用血医院对本中心提供的血液的质量、品种和规格的满意率均为100%;2011年对RBC、血浆和血小板供应量的满意率较低,分别为56.5%、73.9%、82.6%,对工作人员态度的满意率为91.3%;至2013年,除对RBC供应量的满意率为96.0%外,其余项目均为100%.结论 科学合理开展临床用血医院满意度调查能及时掌握医院对血站所提供的临床用血服务的需求和满意程度,是持续改进血站血液质量和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 从输血相关诉讼看血站业务档案保管期限

    作者:沈军

    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1].血站业务档案是血站开展从献血者筛选、登记到血液采集、检测、制备、储存、发放和运输的整个采供血过程所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真实记录;它体现的是血站对血液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全过程,是维护献血者、受血者、采供血机构以及医疗机构公正的客观依据,也是血站业务发展、领导决策的历史依据和重要基础.由于血站业务档案的重要性,血站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通过蚌埠地区近年来血液相关诉讼情况对血站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进行探讨.

  • 大量和超申请量用血3年管理的效果分析

    作者:彭涛;徐立伟;刘敏;李喜莹;赵维齐;赵国华

    目的 探讨实施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对大量和超申请量用血的影响.方法 设计《大量用血申请备案表》和《超申请量用血备案表》,对手术大量备血和实际用血量超过备血量的患者审核备案,并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5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大量备血和超量用血的患者数据.结果 3个年度大量备血的人次与比例分别为74(7.5‰)、58(5.3‰)、45(3.9‰),完成大量申请备案的人次与比例分别为34 (46.0%)、36 (62.1%)、38 (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用血备血差异度”无显著变化;超量用血的人次与比例分别为295(21.8%)、199 (15.5%)、198 (16.7%),完成超量用血备案的人次与比例分别为90 (30.5%)、118 (59.3%)、118(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需警惕的是,超量用血中大量用血的比例和“用血备血差异度”有升高趋势.结论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对大量和超量用血的总体指标具有良好效果,应长期贯彻落实.

  • 追踪方法学在临床输血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向健;王俊

    目的 在临床输血质量评价中引入追踪方法学原理,持续改进临床输血质量.方法 引入追踪方法学原理,按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实施细则(2011版)》的标准将临床输血质量评价内容分为输血制度、输血科输血质量、医生输血质量、护理输血质量和患者输血质量相关事项,并将上述5大事项细分为28小项.从2015年1月起运用追踪方法学对29个临床科室的输血质量进行检查,实施6个月后比较29个临床科室实施前后的输血质量评价等级.结果 运用追踪方法学后临床输血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患者输血质量相关事项中的患者隐私;护理输血质量相关事项中的标本采集、护理核对、血袋返还;医生输血质量相关事项中的患者告知、输血前检测、输血指征、用血申请、申请审核、病程记录、效果评价、输血不良反应回报、血液保护、应急用血等14项评价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输血质量评价中引入追踪方法学原理,通过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使医护人员形成了系统的思维模式,从医院管理、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方面形成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达到临床输血质量的持续改进.

  • 卫生行政部门监督管理对输血病历改善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彩霞;应秀丽;纪雪红

    目的 探讨卫生行政部门实施临床用血监督管理,并采取临床合理用血情况排名对输血病历书写的改善作用.方法 对2012-2014年本市输血病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评估输血规范性指标改善结果.结果 2012-2014年39家医院共506份输血病历进行检查,输血病历合格率依次为54.0%、83.4%、91.1%.3次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卫生行政部门实施各单位临床合理用血情况排名对输血病历书写规范性起到促进作用.

  • 一种人凝血因子Ⅷ产品的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

    作者:牟蕾;鲁涛;王黔川;李伟;余伟

    目的 评价1种以新鲜冰冻血浆为原料制备的人凝血因子Ⅷ(FⅧ)产品的药物安全性.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方法对小鼠和豚鼠腹腔注射FⅧ做异常毒性试验;采用体外试管法进行兔红细胞体外溶血试验;采用同体自身对照法进行兔血管刺激性试验;对FⅧ制备过程的添加剂残留量进行毒理分析.结果 小鼠和豚鼠经腹腔注射本品<30min均无异常反应,观察期结束时,小鼠平均增加体重>50%,豚鼠平均增加体重>20%;体外溶血试验在15、30、45min,60、120和180 min均未观察到兔红细胞溶血,也未见红细胞聚集;多次和单次静脉注射新西兰兔,除部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动物出现由于给药时机械操作或反复给药引起的与本品无关的红斑和轻微血管扩张外,均未见明显异常;本品的铝残留量<30 μg/L,抗-A抗-B血凝素均<1∶64,Tween-80残留量<100 μg/mL、磷酸三丁酯残留量<10 μg/mL、聚乙二醇残留量<0.5 g/L.结论 该FⅧ产品经动物及体外的药理毒理试验和病毒安全性试验证明是安全的,可用于临床.

  • 乙肝病毒基因组序列扩增的条件优化和结果分析

    作者:李敏;蒋菲菲;赵阳;林洪铿;钱榕;王伦善;吕蓉

    目的 优化乙型肝炎病毒(HBV)不同长度基因片段PCR扩增条件,为后续机制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运用PCR或巢式PCR(Nested PCR)方法扩增6例临床乙肝患者HBV DNA,针对特异性目的片段,通过优化Mg2+浓度、引物浓度、Taq酶用量、DMSO浓度等,获得特异性扩增条带,PCR产物直接测序并使用CHROMAS、MEGA等生物学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通过综合分析各种实验条件对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终确认在50μL扩增体系中,2.5 mmol/L Mg2+、200 nmol/L特异性引物、1.5 U Taq酶、56℃退火在本实验室可获得良好的扩增效果,适量二甲基亚砜(DMSO)可减少非特异性干扰,同时建议对短片段可酌量减少Taq酶使用量.生物信息学分析示6例HBV感染标本中1例为B基因型,5例为C基因型,共发现S基因21个核酸变异及9个氨基酸可改变.结论 建立了适合本实验室的HBV DNA扩增体系以及后续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明确了不同的扩增体系条件对PCR扩增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中砷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柳海花;倪永碧;席德慧

    目的 血液制品的包装材料玻璃瓶在存放样品的过程中,有可能有砷溶出,所以需要对制品中的砷进行检测方法的建立.方法 用三氯乙酸溶液沉淀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中的蛋白,分离制品中的砷和蛋白,以氢化物原子吸收法检测血液制品中的微量砷含量.结果 12 moL/L盐酸∶1.2 mol/L碘化钾的体积比为1∶1作为预还原剂时进行预还原,实验效果好,对血液制品中砷的回收率为87.3%-98.7%,仪器定量限为0.914 ng/mL.结论 本实验首次建立了血液制品中砷含量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仪器灵敏度高,实验条件温和.

  • 隐匿性乙肝献血者中TGF-β1的表达分析

    作者:李锦;景媛媛;郭燕

    目的 探讨TGF-β1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健康对照组40例、HBV组38例以及OBI组78例的血清TGF-β1值,并分析其与ALT、乙肝血清学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OBI组血清TGF-β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F=4.311,P<0.05),而HBV组较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F=2.242,P>0.05);OBI组血清中TGF-β1水平在ALT≤20 U/L和20 U/L< ALT≤40 U/L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 =2.266,P>0.05);OBI组血清中TGF-β1与乙肝血清学标志物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中TGF-β1表达水平与OBI持续感染存在一定联系,其含量变化与肝脏炎症程度、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无相关性.

  • 体外诱导扩增的CD1d限制性人外周血NKT细胞克隆过早凋亡的机理研究

    作者:高跞;杨洁;杨懿铭;任亚娜;范华骅

    目的 针对NKT细胞培养扩增和培养过程中遇到的过早凋亡现象,在凋亡信号层面进行初步的描述和探讨.为今后的NKT相关研发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自健康人浓缩白细胞制品(白膜)分离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NCs),利用其中的抗原递呈细胞,以α-GalCer的刺激NKT细胞克隆产生,记录3-4周NKT的表型变化,和Caspase-3酶活化及细胞凋亡状况.结果 刺激7d后,NKT克隆开始产生,持续扩增3周左右后开始呈现凋亡状态,Caspase3酶在第2周即开始维持高活性状态.人NKT细胞对α-GalCer的刺激的反应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结论 NKT细胞克隆可以再初的3周内如同常规T细胞克隆一样生长,其后则会因α-Gal-Cer刺激引发活化后凋亡.

    关键词: NKT细胞 凋亡 Caspase-3
  • TaqMan-MGB探针实时PCR用于Duffy血型基因分型的研究

    作者:周世航;刘铭;于卫建;梁晓华

    目的 应用TaqMan-MGB探针实时PCR技术,建立1个Duffy血型基因分型的新方法,了解大连地区汉族人群Duffy血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特征.方法 设计并合成TaqMan-MGB探针实时PCR的引物和探针,应用Taq-Man-MGB探针实时PCR对120例健康献血者的Duffy血型进行基因分型,对其重复性和低检出限进行评价.并将该法和传统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 (PCR-ASP)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TaqMan-MGB探针实时PCR方法和PCR-ASP法对Duffy血型的基因分型结果是完全一致的.TaqMan-MGB探针实时PCR再次分型结果和初次基因分型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TaqMan-MGB探针实时PCR的低检测限是100 pg.大连汉族人群Duffy血型FY*A基因频率为93.3%,FY*B的基因频率为6.7%,其基因分布特点和国内其他地区汉族人群相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浙江畲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Fya和Fyb抗原不配合几率为0.1167.结论 应用TaqMan-MGB探针实时PCR技术建立的Duffy血型基因分型方法具有快速、简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通量高等特点,优于传统的PCR-ASP法.

  • HLA-C基因5'端-35kb T/C多态性对HIV感染进展影响的研究

    作者:欧国进;王珏;刘红露;纪欣;秦光明;王春艳;唐大斌;陈强;刘忠

    目的 探讨HLA-C基因5 '端-35kb C/T多态性(Rs9264942)在四川汉族HIV感染中的影响.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PCR-SSP)方法对四川汉族259例HIV感染进展组,46例HIV感染长期不进展组,和270例四川汉族对照组人群HLA-C基因5'UTR区域-35kb C/T的多态性进行分型.结果-35kb C/T多态性在HIV感染进展组,HIV感染不进展组及正常对照组人群中各等位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HIV感染进展组中:CC频率为15.1%、CT频率41.3%、TT频率43.6%;HIV感染不进展组中:CC频率为21.7%、CT频率39.1%、TT频率39.1%;在正常对照组中:CC频率为18.9%、CT频率43.0%、TT频率38.1%.经统计学检验,-35kb C/T多态性中各等位基因频率在3组人群中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HLA-C基因-35kb C/T多态性与四川汉族HIV感染者的感染进程没有相关性.

  • 人凝血因子Ⅷ制品中聚乙二醇残留量测定方法的验证

    作者:刘雯雯;刘素芳;卢奎林;林宏辉

    根据《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规定的方法对人凝血因子Ⅷ(FⅧ)制品制造过程中存在的聚乙二醇(PEG)残留物质含量检定方法进行验证.参照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在验证中对专属性、线性、准确性、重复性、中间精密度5个参数进行确认.结果显示,PEG残留量检测方法在专属性、线性、准确性、重复性、中间精密度方面均符合要求,因此此法可用于成都蓉生药业有限公司血液制品中FⅧ制品中PEG残留量检测.通过验证确认PEG残留量检测方法的定量限为2.5μg/mL,检测范围是20-50 μg/mL.

  • 献血者高效价冷自身抗-Ⅰ引起的血液外观变化及血清学研究

    作者:车进;张燕华;麻静敏;李凤;陈兰兰;李天君;李美霖

    目的 研究献血者高效价冷自身抗-Ⅰ的血清学表现,并分析其所引起悬浮红细胞外观异常的原因.方法 采用试管法、PK7300微板血型仪做正反定型,采用试管法做抗体鉴定和效价,观察该悬浮红细胞的外观变化.结果 献血者血清中检出自身抗-Ⅰ,抗体效价4℃条件下为1∶256,室温条件下为1∶1,37℃条件下为0,抗-C3d阳性.悬浮红细胞静置外观可见红细胞聚集成团沉积在血袋底部,上清液容量相对增加,且颜色发红.红细胞团块不易与上清液混合,并且可见数个小凝块,在室温下反复多次摇匀后,红细胞团块与上清液均匀混合.结论 冷凝集素抗-Ⅰ对温度较为敏感,其可逆性是悬浮红细胞的细胞团块在室温条件下由凝聚状态变为解离状态的原因;该名献血者红细胞上抗-C3d阳性,导致红细胞出现溶血,是悬浮红细胞上清液呈现发红的原因.

  • 脂血对血液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评价

    作者:张龙穆;杨忠思;袁欣;许雷

    目的 评价脂血标本对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核酸检测非反应性脂血标本40份,分别与HBV、HCV、HIV病毒灭活血清混样,根据脂血程度分3组:中度脂血组、重度脂血组和对照组;有乳糜析出的标本10份,分别与HBV、HCV、HIV病毒灭活血清混样,对乳糜层和非乳糜层进行核酸扩增检测.重度脂血组和对照组分别与极低浓度病毒灭活血清混样,比较检出率.结果 中度脂血组HBVDNA、HCVRNA、HIVRNA的Ct值分别是(34.0±0.38)、(35.9±0.80)、(37.29±1.02),重度脂血组的Ct值分别为(34.0±0.39)、(36.1±0.77)、(37.32±1.19),与对照组的Ct值(33.9±0.45)、(36.0±0.75)、(37.15±0.8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极低浓度病毒灭活血清混样的重度脂血组和对照组比较,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乳糜层HBV、HCV、HIV的Ct值分别是(34.11±0.37)、(36.86±0.77)、(37.36±0.78),与非乳糜层的Ct值(34.06±0.53)、(36.03±0.73)、(37.25±1.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血对血液核酸检测结果无影响.

    关键词: 脂血 血液筛查 NAT
  • 抗坏血酸对新一代胶体代血浆抗氧化及保存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作者:陈刚;莫铃;刘嘉馨;王红;杨成民

    目的 评价与考察小分子抗氧化保护剂抗坏血酸(AA)对含有血红蛋白类载氧体的胶体代血浆(NCPS)在保存期内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在5 mL NCPS液中加入0.025%和0.05%2种浓度水平的AA,以未加入AA的NCPS液为对照,在(4±1)℃保存条件下,每间隔1个月定期取样检测各浓度NCPS样品液中的高铁血红蛋白含量(MetHb)、pH值、不溶性微粒、晶体渗透压值与光谱学性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6个月的保存期内,NCPS液中的MetHb含量得到明显抑制,保持pH >7.0,不溶性微粒数处于合格范围,渗透压值保持在(325.0-350.0) mmol/kg,紫外/可见光谱图未有明显变化.结论 加入AA后NCPS溶液的主要性质符合药典对静脉输注液质量标准的要求,初步证明AA对NCPS溶液的抗氧化和保存稳定性具有良好的作用.

  • 广州地区献血人群中HCV感染者HCV基因分型及感染途径研究

    作者:王敏;陈锦艳;许茹;廖峭;梁明月;熊华平;黄杰庭;黄珂;单振刚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献血人群中HCV感染者的感染途径及其HCV基因型/亚型.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2013年7月在广州献血并成功随访到的抗-HCV ELISA呈反应性的献血者标本296(人)份,以转录介导的扩增(TMA)方法检测其HCV RNA;对HCV RNA阴性标本采用RIBA法确证,对HCV RNA阳性标本,膜吸附法提取HCVRNA经RT-PCR扩增E1和NS5B基因后进行sanger核苷酸序列测定.运用DNASTAR,BioEdit,Mega5.0等软件作序列分析和基因分型.对献血者HCV感染途径的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 296名HCV感染者中,有197人(157例RNA阳性+40例RIBA阳性)确证为HCV感染者,按照HCV感染途径分为4组:静脉吸毒组8.63%(17/197)、输血或者血制品组17.26% (34/197)、其他途径组(除静脉吸毒和输血或血制品以外的传播途径,如手术、纹身等)13.71% (27/197)和感染途径不明组60.40% (119/197).感染者不同年龄的比例为:18岁-<25岁32.49%(64/197),25岁-<35岁26.39%(52/197),35岁-<45岁29.95%(59/197),45岁-54岁11.17% (22/197),不同感染途径中不同年龄的分布总体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HCV RNA阳性者157例,其中153人成功获得HCV基因分型:HCV-1b、2a、3a、3b和6a,分别占58.17% (89/153) 、4.58% (7/153)、7.84%(12/153)、3.27% (5/153)和26.14%(40/153);静脉吸毒和输血或者血制品2组间HCV基因型分布有明显差异(P<0.01):静脉吸毒组中HCV-6a占58.82% (10/17),输血或血液制品组中HCV-1b占54.16% (13/24).结论 目前广州献血人群中HCV感染者的感染途径多数尚不明确;HCV毒株以HCV-1b和6a亚型多见,静脉吸毒者中6a的流行率较高,有输血或血制品史的献血者中1b亚型的比例较高.

  • 重症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高萌;傅云峰;张亚男;刘竞;赵国胜;马金旗;刘凤霞;张军华;文贤惠

    目的 评价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9名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PE)组:39名,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行血浆置换;对照组:30名,单纯内科综合治疗.于治疗前、后24h检测PE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I)、直接胆红素(D-BILI)和总胆汁酸(TBA)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变,评价整体疗效,并在统计分析患者病情分期、并发症与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的关系后,做出临床评判.结果 1)PE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和肝功能生化指标分别为:PT(s)24.5±9.19 vs17.8±6.71、TT(s) 16.6±3.87vs17.9±11.82、ALT (U/L) 281.2±271.16 vs 69.4±91.97、AST(U/L)285.8±247.91vs64.8±43.94、T-BILI(μmol/L)407.0±178.99vs238.2±143.76、D-BILI(μmol/L)316.1±131.09 vs 167.4±110.85、TBA(μmol/L)141.7±83.56vs140.6±86.26;2)总体有效率(%),PE与对照组为56.41vs30.00,其中早、中、晚期的重型肝炎有效率分别为81.25 vs 41.67、53.85vs40.00、20.00 vs 12.50(P <0.05);3)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PE与对照组分别为70.00 vs 40.00.结论 PE是治疗重型肝炎的1种安全、有效方法;对于早期重症肝炎患者疗效优于中晚期重症肝炎患者,对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内科综合疗法.

  • 血栓弹力图检测与常规凝血试验指导重症感染患者血浆输注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陈会欣;王顺

    目的 对比分析采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和常规凝血试验指导临床血浆输注的重症感染患者的预后及生存期的差异.方法 在重症感染患者中选择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与常规凝血试验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患者50例,分为2组:常规组,常规凝血试验结果指导血浆输注;TEG组,TEG检测结果指导血浆输注,追踪2组患者的临床预后及生存期的差异.结果 重症感染患者均表现为APTT、PT、FDP、D-二聚体均明显升高,R时间正常或缩短,MA值明显增大(均为与正常参考值上限相比);TEG组生存期明显长于常规组(x2=14.713,P<0.05).结论 重症感染患者的凝血试验结果与TEG检测结果不一致时,用TEG检测指导临床血浆输注,患者将获得更长的生存期,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 预存式自体输血在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于帅;黄用文;付振书;林梦霞;吴月清;冯倩;闻巍;于洋

    目的 探讨术前预存式自体输血在腰椎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行腰椎后路手术患78名,自体血组和对照组各39例.患者年龄16-70岁,患者心肺功能及身体状况良好,采血前Hb:男≥120 g/L,女≥110 g/L.按照术前是否进行PBD,分为自体血组和对照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血相关费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Hb以及异体输血量.结果 2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Hb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血组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总住院时间、平均输血相关费用和异体红细胞输注率(8.95±2.87)d、(12.28±4.05)d、(174.70±323.76)元、7.69%,均低于对照组水平(13.38±8.68)d、(18.49±8.86)d、(779.36±823.15)元、47.22%,2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腰椎后路手术患者采用PBD可有效纠正术中、术后失血性贫血,同时PBD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少,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可显著减轻对异体血的依赖.

  • 初筛反应性献血者确证方案与归队策略分析

    作者:李玲;刘忠

    目前我国初筛反应性的献血者仍然都被永久性屏蔽,一方面被屏蔽原因中存在的检测假阳性结果会引起献血者的反感,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检测假阳性结果导致当事献血者被永久淘汰,使我国的无偿献血丧失了一部分宝贵的血源,客观上也对临床血液的供应不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而对初筛反应性的献血者做确证,使初筛假阳性献血者能够回归献血人群(规队),这对保护献血者的权益和缓解血液供应紧张的局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专题对不同病原体的筛查方法和确证结果作了分析,初步探讨了各类初筛反应性献血者的确证方案和归队策略.

  • 英国孕产妇出血管理系列指南主要推荐及其启示(一)——《产科输血指南》

    作者:郭永建

    如何进一步减少孕产妇出血死亡人数一直是全世界共同关注和亟待攻克的难题.英国有关专业组织针对孕产妇出血的预防和救治管理发布了一系列指南,包括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RCOG)《产科输血》(佳实践指南47号)[1]、《存在红细胞抗体孕妇管理》(佳实践指南65号)[2]、《产前出血管理》(佳实践指南63号)[3]、《产后出血管理》(佳实践指南52号)[4]和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Care Excellence,NICE)《产科术中血细胞回收指南》[5],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皇家放射学医师学会(Royal College of Radiologists)和英国介入放射学会(British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紧急和择期介入放射学技术在产后出血救治中的作用》(良好实践指南第6号)[6],这些指南给出了对产科出血全面系统管理的推荐意见,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分部分给予介绍.

  • 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程聪;刘术臻;吕翠;董永;张少强

    目的 建立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临床输血的实用性、安全性和可控性,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连接、整合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医院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实现相关信息共享,将输血申请与审核、血清学相容性试验、血液发放、输注及输注后评价、输血不良事件报告等完整输血管理过程中的所有要素串联成一个环环相扣的工作流程,防止过程或要素遗漏,减少人为干预,使临床输血管理做到自动化、程序化、完整化.结果 输血科工作效率和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大幅提高,规范了输血过程,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杜绝了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结论 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医院的输血管理水平.

  • 一家血站质控实验室参加CITIC血液成分细菌检测室间质量评价分析

    作者:杨俊鸿;彭楷;邹晓萍;廖玉英

    目的 对本实验室参加2013-2014年CITIC(China International Transfusion Infection Control)血液成分细菌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血液成分微生物检测能力.方法 按本实验室血液标本常规检测方法、人员、仪器、试剂对CITIC质评样本进行接收、储存、检测,上报检测结果并对反馈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本试剂组反馈结果的检出时间均值((x))、标准差(SD),以(x)作为参考结果计算本室阳性样本检出时间标准差指数(SDI).结果 本实验室所有质评标本检测结果与参考结果一致.本室阳性标本检出时间1个样本| SDI| >3,3个样本2≤| SDI|≤3,其他结果均<2,且无趋势性偏移.结论 参加CITIC血液成分细菌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有助于规范检测过程,提高检测能力;监控血液成分细菌检测系统的准确性.

  • HBsAg联合HBV DNA检测用于HBsAg反应性献血者归队评估的可行性

    作者:邓雪莲;陈辉;王新梅;臧亮;王东;高慧卉;邹亚轩;周璐;李玲

    目的 评估HBsAg和HBV DNA的指标组合用于HBsAg反应性献血者归队识别的可靠性.方法 以HBsAg电化学作为第3方检测试剂对核酸无反应性但HBsAg反应性血液进行复核,筛选出不被其他检测试剂证实的HBsAg反应性献血者;通过献血者的跟踪检测确定存在的HBV感染者;以HBsAg联合HBV DNA(单检)作为基本组合,与抗-HBs(定性)、抗-HBs(定量)和抗-HBc搭配形成6个检测指标组合,比较不同组合对已确定的HBV感染的检出能力.结果 在173名HBsAg反应性献血者中确认出7名存在HBV感染;HBsAg+ HBV DNA(单检)对HBsAg反应性献血者中HBV感染的检出率为0.41/万(0.12/万,0.70/万),在6个检测指标组合中低,而联合了抗-HBs(定量)和抗-HBs(定量)+抗-HBc的2组检出率高[1.45/万(0.91/万,1.99/万)].结论 仅以HBsAg+ HBVDNA作为HBsAg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评价的指标并不足以保证血液的安全性,抗-HBs(定量)可能是需要附加的重要指标.

  • 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研究

    作者:李玲;郭晓婕;牛丽彬;赵冰海;李春翎;赵亮;朱邵汶;许婷;段荣

    目的 制定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方法 收集全国12家采供血机构2013年12月-2015年6月抗-TP ELISA筛查反应性献血者标本373例,经ELISA、TPPA确证检测或/和8周后追踪检测,鉴别这些献血者抗-TP是否为真(假)阳性,确定其是归队还是继续屏蔽.结果 在373例抗-TP筛查反应性标本中,确证(经确证试验和/或追踪)抗-TP阳性145例(38.9%,145/373)、不确定4例,此149名献血者可作暂时性屏蔽;抗-TP阴性114例(30.6%,114/373),其献血者可以归队;110例(29.5%,110/373)因未成功追踪而被放弃.结论 抗-TP筛查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策略:确证试验ELISA有反应性、TPPA为阳性者,判为抗-TP阳性,暂时性屏蔽;确证试验ELISA有(或无)反应性而TPPA是阴性,8周后追踪检测.

  • 抗-HCV酶免筛查反应性献血者确证策略研究

    作者:杨涛;牛丽彬;李玲;赵云岗;贾慧琴;郝亚琴;王红梅;张旭敏;崔云康

    目的 对抗-HCV酶免筛查反应性献血者进行确证,制定抗-HCV酶免筛查反应性献血者确证策略.方法 2013年12月-2015年9月,收集抗-HCV酶免筛查反应性献血者标本,经ELISA和ID-NAT重新检测,以及追踪和确证检测(RIBA),鉴别献血者筛查抗-HCV检测结果的真、假阳性.结果 收集抗-HCV酶免筛查反应性标本73人份,经ELISA和ID-NAT重新检测及追踪和确证后,抗-HCV阳性8份(18.6%),抗-HCV阴性33份(76.7%),抗-HCV不确定2份(4.7%),30份由于未成功追踪而被放弃.抗-HCV筛查反应性献血者抗-HCV真阳性率为10.9%.结论 ELISA和ID-NAT都为反应性时,可以直接判为抗-HCV阳性;单独ELISA反应阳性时,如果RIBA是阳性,判为抗-HCV阳性,如果RIBA是阴性或不确定,3个月后追踪;本研究未发现单独ID-NAT反应性,其追踪方式尚待进一步研究.

  • HIV血清学假阳性献血者的归队条件探究

    作者:王东;邓雪莲;王新梅;陈辉;臧亮;梁晓华

    目的 排除HIV血清学筛查中的假阳性献血者,探讨HIV血清学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条件.方法 对2013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间大连市血液中心常规血液筛查中核酸检测(NAT)无反应性、HIV血清学反应性且不被免疫印迹法(WB)确证的献血者做归队复查.复查方式同血液筛查,但血清学检测不设“灰区”.结果 共筛查出HIV血清学反应性且确证阳性83例,流行率为0.43‰(83/192065),其中第3代ELISA漏检4例(漏检率0.2/万),第4代ELISA漏检2例(漏检率0.1/万);ELISA试剂设置“灰区”的特异性低于取消“灰区”的特异性(特异性差D的95%可信区间:第3代试剂0.06‰-0.17‰,第4代试剂0.18‰-0.32‰);研究期间归队复查献血者68人,归队检测总次数为112次,单次归队复查的时间跨度为47-867(中位数194)d,单人归队的时间总跨度为89-908(中位数373)d.41人仅做了1次复查,合格率为70.73%(29/41);14人做了2次复查,合格率为57.14% (8/14);10人做了3次复查,90.00%(9/10);3人做了≥4次复查,合格率为33.33%(1/3).归队反应性标本的确证试验全部为阴性.结论 采用NAT和第4代ELISA联合检测模式同时取消HIV血清学检测的“灰区”可以减少血液筛查及归队检测中的假阳性,利于更多的献血者归队;血清学HIV检测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标准宜为每次复查间隔时间≥3个月,2次复查合格者即可再次献血.

  • 新疆伊犁地区HBV初筛阳性献血者确证结果分析

    作者:许婷;李玲;窦维娜;王鹏;王朝阳

    目的 做好初筛阳性献血者确证与召回策略研究工作,更好地维护献血者权益.方法 收集伊犁地区2013-2014年无偿献血者中HBV阳性献血者的标本,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及TMA核酸检测技术对22 287份标本进行HBV初筛检测,任一种试剂或方法结果为阳性者做确证试验,根据确证结果进行追踪检测.结果 HBV初筛结果阳性75例,确证试验阳性30例,确认阴性45例,其中继续追踪57例(追踪间隔期为8周),永久屏蔽18例.结论 初筛阳性假阳性率较高,多数献血者可进行归队检测.

  • 合肥地区HBsAg、梅毒抗体阳性献血者追踪情况分析

    作者:程卫芳;李玲;崔伟娅;袁亮;张浩;张云;丁利;李家虎;郭晓婕

    目的 通过对阳性献血者的追踪检测,为建立献血者屏蔽和归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血筛HBsAg、梅毒抗体ELISA及HBV NAT不合格献血者屏蔽8周后追踪采样,同时进行ELISA双试剂、NAT和相应补充、确证试验.结果 共追踪到献血者61人.追踪检测结果:17名HBsAg阳性献血者中,双试剂阳性8名:HBsAg、NAT、抗-HBc和中和试验均阳性6人;HBsAg、NAT和中和试验均阳性1人;HBsAg和NAT阳性1人.单试剂阳性7名:HBsAg和抗-HBc阳性2人;单独HBsAg阳性5人.单试剂灰区2名:都是单独抗-HBc阳性.21名梅毒抗体阳性献血者中13人ELISA阳性,其中4人TPPA确证阳性,2人TPPA不确定;另外8人ELISA阴性.23名ELISA阴性NAT阳性献血者中,HBsAg和NAT均阳性2人,单独NAT阳性6人,HBsAg和NAT均阴性15人.结论 针对不同情况的献血者应制定不同的屏蔽策略;同时可以通过对受屏蔽献血者的追踪检测,制定科学合理的归队策略.

    关键词: 献血者 HBsAg 梅毒
中国输血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